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历 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老子
老子—无为而治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 影响。
商鞅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 建立“奖励勇战”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废除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主张按军功大 小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奖励在战场上立 功杀敌的人。 2.建立奖励“耕织”绩效指标体系 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的富强只能依靠农业 的发展,冷兵器时代,要想打胜仗必须要 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因此,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奖励耕织。 3.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思想 商鞅认为人性好利恶害,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到处都会充斥着互为利用,求一己私 利的现实。因此,商鞅变法实行“令民为 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的制度
荀子
荀子--明分使群
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 组合工作”。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组织问题的探讨,集中在《荀子》一书 中。在荀子看来,人类结成社会群体,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 夺。
荀子指出:“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无分义,则一妻一妾而乱。” 在荀子看来,圣王所以制礼以分之,是籍此“养人之欲,给人之术,使欲 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把划分各人的等级地位职 分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根本原则,没有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了分, 人类社会组织就可以良性运转了。最后,“分”是社会达到有序化控制的 标志。荀子认为,职务划定了,民众就不会谋求其他职位;等级确定后, 社会秩序就不致混乱。这样,从大臣百官到平民百姓无不是终身之后,才 求安居;有了真才实学之后,才敢出仕谋官。民风日渐纯朴,人人各得其 所。“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古代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
张居正的军事思想 1 ) 整顿边防, 加强屯政。 2 ) 甄别人才, 大胆擢用。
为什么我们的管理历史源远流长,我 们的管理经验如此丰富,可是我们现在的 管理学却落后于西方,我们的精英管理人 才远少于他们?
这是他立法的重要几点思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韩非子认为法是由国家来编订, 主张公开法律, 主张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注重法律的可行性, 强调法律的强制性, 坚持法律的平等性 十分重视立法的预防作用和激励机制。 韩非子认为根本方法是制订上述完善的法律,建立一 个秩序井然的"法治社会"。
韩非强调"法"在统治中的作用,同时突出"势" 的重要性。他所认为的"势",主要指君王手中的权 势、权威即君主统治所依托的权力和威势。 他认为明主必须 "执柄以处势",韩非深刻认 识到统治过程中强制力或权威、权力的不可或缺。
繁荣
这个阶段相当于春秋战国以致秦始 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这是我国历 史上思想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代, 百家争鸣促使各学派阐述各自不同 的治国、治家、修身、养性的主张, 如儒墨道法、兵农名杂,还有纵横 家、阴阳家等。
春秋战国
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兵家
儒家
代表人:孔子 管理思想: 一、 以德行政 二、 以诚信为政 三、 垂范从政 四、 选拔人才 五 宜慎行,善果敢 六、 树“尊美”“摒恶’”之政德 五美:惠而不费,劳尔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管理活动: 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 验 3.形成了遵照执行纪律的品格,又积累了以分 工和权力层次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4.对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的论述 管理思想: ①在管理体制上分离行政、立法和司法。 ②在法律方面, 制定了有名的《十二铜表法》。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老 子
老子—无为而治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 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 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 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
商 鞅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 建立“奖励勇战”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废除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主张按军功大 小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奖励在战场上立 功杀敌的人。 2.建立奖励“耕织”绩效指标体系 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的富强只能依靠农业 的发展,冷兵器时代,要想打胜仗必须要 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因此,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奖励耕织。 3.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思想 商鞅认为人性好利恶害,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到处都会充斥着互为利用,求一己私 利的现实。因此,商鞅变法实行“令民为 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的制度
小组成员:肖冰婕,仲晏祯, 罗丹,卢静,陈凤芳 祁振宇,黄少伟
管理目标 “强者必治(社会 安定) ,治者必强; 富者必治,治者必 富;强者必富,富 者必强,强必王 (天下统一)”。 其中,富、强 是近期目标,治、 王是远期目标。
管 子
富国富民思想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 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要富国 富民,惟有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关键是不夺农时,因为农民出于牟利的动机自己 会想办法去发展生产的。 国家怎样做到“不夺农时”呢?方法是善于管理经济。“天下不患无财,患无 人分之”。所谓“分”就是善于安排和调节各种物质经济活动,善于分配社会劳动 力和生产资料于各生产部门。“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惟圣人为善 托业于民”。 《管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特别是封建君主的偏好对于 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他说,“一人之治乱在其 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 好恳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 则女工靡”。 要善于管理经济,就必须懂得并遵循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管子》曰:“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治而未必 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所谓“常道”、“常法” 均指客观经济活动的知识和经验。违背客观规律的经济管理 活动则是妄举,“妄举者事不成,起功不立”。
总结管仲的管理思想
总结管仲的管理思想管仲(约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45年),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重臣,历史上的“三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管仲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中,经典之处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政治环境和社会变革的深刻特征。
一、政治管理思想1. 以德治国管仲主张以德治国,他认为国家的政治管理无论任何手段都必须依靠德行,以德来廉政自己,使臣子尽忠职守,以此达到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2. 重用人才管仲在管理方面非常注重用人,他提出“用贤人而忘居位”“动人意而起人之”的观点,即真正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应当得到合理的任用和提拔,而不受地位和出身的约束。
管仲还强调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不断培养和重视人才,才能使国家繁荣。
二、经济管理思想1. 财富分配管仲主张公平合理地分配财富,“有敢于济贫富之交”的观点。
他主张收入应该合理分配,财富不应该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同时也要给穷人提供帮助,保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2. 发展农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管仲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他提倡发展农业和农民,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他鼓励人们耕种土地,注重农业技术的改进,提高农业产量。
三、军事管理思想1. 非攻为主管仲提倡非攻为主的军事策略,主张通商繁荣、国家强大。
他认为除非国家面临严重威胁,否则应该遵循非攻原则,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2. 统一指挥管仲强调军队的统一指挥,提倡军纪严明。
他认为只有军队组织有序,纪律严明,才能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以上,可以看出管仲的管理思想体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思考和实践,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主张以德治国,注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提倡公平分配财富,发展农业经济,以非攻为主的军事策略等,都对后来的治国理政产生了积极影响。
管仲的管理思想贯穿着为国家和人民谋幸福、谋发展的宗旨,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积极进取的追求,对后世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管理思想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述要精讲
加强军权
分权于相
德刑并用
礼法兼顾
治乱循环
人事为本
平均贫富
限制兼并
什一而税
以农为本
任人唯贤
不拘门派
考核官吏
增加官俸
三国
曹操
废台复相
治礼定刑
峻刑苛法
随宜设科
九品中正
组织制度
抑制豪强
减轻赋役
屯田改税
注重水利
重视人才
用人重谋
唯才是举
不拘一格
恃武者灭
恃文者亡
恃贤国安
重赏明罚
兵无常形
尚奇贵诈
重地宜势
我利敌凶
经济
用人
军事
教化
治国
组织
经营
驭人
军事
上古
战国
孟子
仁义礼智
伦理道德
人性本善
仁政治国
富民薄敛
恒产恒心
人才选拔
劳心治人
庄子
自本自根
天道使然
登假于道
生死价值
精耕细作
安居乐业
重视人才
顺其所好
白起
审时度势
正确决策
逆向思维
敢于创新
果断决策
讲求效率
料敌合变
出奇无穷
荀子
礼法结合
礼表法里
上下俱富
强本轻税
选贤任能
君子掌权
孙膑
胜而强立
事备后动
内得民心
外知敌情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以人为贵
以道制胜
任势让威
居生击死
八阵作战
兵力三分
商鞅
治世异道
便国非古
信而使民
以信树威
严刑峻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谢谢观看。。。
11
东方朔(前154年-前 93年),本姓张,字曼 倩,西汉著名词赋家, 在政治方面仕途也颇具 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 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 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 待,不得重用。东方朔 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 为《东方太中集》。
1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 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 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 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 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 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诫子书》等。
荀子(约公元前313-
前238),名况,字卿, 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 之一,时人尊称“荀 卿”。
评价: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 下为其管理的终极目标,以其管理者 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以强 化对人的内外控制,教之以德为使之 成为臣服的臣民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极 具东方特色的管理思想。(但忽视效 率和发展生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制作人 : 吕乐 国工112 学号:201022298
序:
•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 千年前就有了独具风格的管理方法。如今,我 们以史为鉴,了解学习古人的管理思想,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得更远。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分为很多派系, 有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阴 阳家,杂家等。其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也 风格迥异,大相径庭,下面我介绍三系 我个人比较喜欢派系的管理思想。
儒家: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 主要观点: • (1),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性本善的管理模式。
《孟子》的管理之道
《孟子》的管理之道孟子,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孟子》一书中有许多关于管理的思想,他强调以仁义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倡导领导者通过道德感化和引导下属,实现组织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孟子》的角度探讨管理之道,以期对现代管理者有所启示。
孟子强调管理者应具备仁德之心。
他认为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仁义有道。
只有管理者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信任。
管理者要注重品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还强调管理者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体察员工的困难和需求,对待员工要真诚、宽容、关爱,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孟子提出了“调和”的管理理念。
他认为管理者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处理好各种关系。
在组织中,管理者要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促进团队合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同时,管理者还要平衡组织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注重员工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使组织与员工达到双赢的局面。
管理者还要协调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下级的主观能动性,为下级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平台,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发展。
孟子提出了“教化”的管理方法。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以教育引导的方式管理下属,通过道德感化和教育培养下属的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能力。
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他还提出了“养吾浩然之气”的观点,认为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员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员工充满正能量,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孟子强调管理者要注重以德治企。
他认为管理者要以德治理组织,而不是以权力和强权来管理。
管理者要注重尊重员工的权利和尊严,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和制度,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者还要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孟子》中的管理之道强调以仁义为核心,注重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强调协调各种关系,注重教育引导下属,以德治企。
管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选、填★★★)(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性善论,倡导:“内圣外王”,追求中庸之道,主张仁政德治,强调以德治国,以仁治国。
(2)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人性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不作为,先有为而后无为)、顺其自然,柔性管理。
(3)法家思想:性恶论,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变法,主意法制刑治,强调以法(王法)治国(不同于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法经营。
2.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选、填★★★)(1)亚当·斯密(英国)被称为“自由经济之祖”,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和劳动分工学说,著有《国富论》《道德情操论》;(2)马萨诸塞车祸(美国)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职业经理人,横向管理分工开始出现,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产生;(3)欧文(英国)的人事管理,被后人眷为“人事管理之父”,人是“活的机器”是“环境的产物”,开始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但仍是经济人。
(4)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被后人眷为“计算机之父”。
(5)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代替了(公司)利润分享制度,实质是按某一部门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
(6)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给予工人“保证工资”+超额奖金。
(7)丹尼尔·表卡勒姆,建立严密而明确的规章制度。
3.古典管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组织类型为机械式/无机式组织)内容(选、填★★★★★)古典管理论包括科学管理论和组织管理论。
其中,泰罗(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标志着管理学形成,科学理论的诞生,有三大著名实验,金属削切实验、搬运生铁块(工作定额原理)和铁锹实验(工作标准化原理),其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均为1895)《科学管理原理》(1911)《在美国国会上的证词》(1912)。
而组织管理理论又包括法约尔(法国)的一般管理理论(或管理过程理论)(五大职能+六大基本活动十四条原则)、韦伯(德国)的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以及巴纳德(美国)的组织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的应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的应用姓名:安美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班级:2班学号:12号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著名的管理思想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其四大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人物的思想是孔子的以民为本、追求稳定、中庸之道、举贤育才、正名等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和柔弱胜刚强等思想;韩非子的变革理论思想、分级管理体制等;孙武的战略思想、策略思想以及信息思想等。
首先,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其学说表述严谨,是逻辑性极强的理论体系。
管理角度看道家思想,就可以发掘出不少颇具现代感的理念,也可说是“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国家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老子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
“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而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理想的管理状态。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兵家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著有《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为政以德的重民思想——人本管理理论: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只有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才能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和“德治”,提倡“爱人贵民”,强调“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天”。
3管理人物及理论
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 动作与时间研究 • 侧重于基层作业的管理 2、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 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 3、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 现代组织结构设计理论 4、共同局限性: • 忽视人的局限性 • 忽视组织与外部的联系
埃尔顿· 梅奥
MG2-23
梅奥与霍桑试验
• 梅奥(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 美籍澳大利亚人,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 • 1924-1932年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 (Hawthorne)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 • 试验的初衷是想通过改变工作条件和环境, 找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 试验分照明、继电器装配小组、大规模访 谈和接线板工作室四个阶段 • 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并由此诞生了人 际关系学说
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
• 分析了劳动分工使生 产率提高的原因。 • 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 润的分享制度,以此 来调动劳动者工作的 积极性。
罗伯特· 欧文
• 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19世纪初期最有 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最早注意到了企业 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 他认识到,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地位, 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欧文在人力 资源管理方面的开拓性实践,成了行为科 学管理理论的先导。
MG2-31
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
雇员: 天生懒惰 工作是为了生活 回避责任 没有抱负 寻求安全
雇员: 天生勤奋 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
MG2-31
人性假设与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胡萝卜加大棒 专制式管理
管理方法: 尊重人 把人当 作组织最宝贵的 资源 民主式管理
道家的“无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儒家的“仁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等级管理体系
3.不求全责备,提倡用人所长
4.才德论—选才时更加注重德
Cufe business school
第一小组
司马光的管理思想
人品好
B
智商低
A
智商高
D
人品差
C
用人的顺序
Cufe business school
Cufe business school
第一小组
一、先秦时期的管理实践
国家管理实践
•奴隶社会中期,管理实践就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商鞅变法——秦国的一次政治经济改革
大型工程管理实践
•都江堰
•长城 1. 行政性: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管 理与行政融为一体 2. 经验性: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成功与否取 决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迁都洛阳
实施胡汉通婚 说汉话穿汉服 重视人才
第一小组
治国理念
隋唐的管理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主要思想: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地方管理制度 “监察六事”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推行均田制 创立租用调制 完善科举制 创立武举殿试 完善对官员的管理 兴修水利 劝课农桑
Cufe business school
Cufe business school
第一小组
墨家管理思想(续)
• “尚贤使能”的用人之道(人事管理思想) 1. “尚贤使能,为政之本也”——任贤使能是实现管理的关键 2. “归国宝不如献贤而进士”——不拘一格发现人才,选拔人 才是管理者的要务 3. “量才使用,以劳定赏”——建立使人才发挥作用的管理机 制
• 关于人性的理念
人善
实施仁政、德治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孔子所思考的是使政治清明以及社会如何安定,因而孔 子的仁爱思想在政治的层面上,便十分自然地建立了以 “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推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 把恭敬、慈惠、敏捷、宽厚、诚信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 标志。
时至今日,《道德经》依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前后共 翻译为20余种文字,连冰岛这样地广人稀的岛国都有两种 以上的译本。除日文外,以德文和英文版本最多。《道德 经》的发行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欧洲和世 界各地仅次于圣经,这充分说明了道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 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二)儒家的仁政德治学说
至于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西方学术界并不认可。这种看 法其实有失偏颇,因为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与各国、各民族 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明史是密切相关的。西方中心论并不 符合人类发展历史的事实,各个民族和国家对管理学的发 展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和贡献。就像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 其形成和发展就要远远早于西方。
几千年来,中国出现过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历经了无 数次的治乱更替,但历代统治者都能对众多的人口和辽阔 的疆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①早期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代表人物有:亚当·斯 密、查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②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 家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又以科学管理理论为重点,代表人物 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③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以人际关 系研究为重点。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雷 格等。
L/O/G/O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思想史?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料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料
1.儒家:仁义礼智信(核心);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注意:孟子的性善论与之后学习人性假设理论中麦格雷戈的Y 理论观点相贴近,而荀子性恶论则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贴近。
2.道家:无为而治(核心);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注意:无为而治强调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与之后学习的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中的自由放任型相贴近。
3.法家:法治(核心);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有效的法”取决于二因素:术即正确的管理方法与势即管理者权威)、李斯
4.商家:乐观时变即注重市场的变化(核心);代表人物:范蠡、白圭(治生之祖)
5.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核心);代表人物:墨子。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管子(公元前725-645年)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孔子(元前551—479)墨子(约前480~前390)商鞅(约公元前408-前338)孟子(约前372~前289)A.管子(公元前725-645年)管敬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安徽颍上县)。
名夷吾,字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著作:《管子集校》86篇,郭沫若集校。
相齐时,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改革行政、编练军队,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哲学思想,两个基本范畴:天道与人情。
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即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提倡用道德教化来进行统治,对礼和法是并重的。
在谈到王天下时指出:如具备地大国富,人众兵强这些称霸的条件是,若不掌握自然发展和人心之变的规律,国家就接近于危亡的边缘。
因此,只有根据“天道之数、人心之变”办事,才能防止事物向反面转化。
其哲学思想,体现为“予之为取”的策略思想。
在“牧民”篇中说:“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予之为取”,给予就是取得。
意即政策越符合人民心愿,就越能从人民那里取得所需要的东西。
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民主精神。
主张礼法并用的统治术。
《牧民》篇中,把礼义廉耻看成是“国之四维”,指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
四维如四条绳子,维系社会均衡。
在《法禁》、《重令》、《任法》等篇中,又强调法的重要性。
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必须:“君臣上下贵贱皆法焉”。
不同于儒法两家的统治术。
B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 中国、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道家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81章,五千言。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祸是福的前提,福含有祸的因素。
道家。
持“天道自然观”。
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是自然,自然是道”,道是永恒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管理活动,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这些管理思想对实践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使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其中,孔子、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
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孙子兵法》中。
但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
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总结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人本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爱人贵民”,认为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
第二,教育管理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道出了教育的功能。
孔子还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明德”、能“亲民”、能“止于至善”、能“化民从俗”、能“使近者悦服,远者怀之”的管理人才。
走进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1
并的问题)。
• 评价:在明朝中叶朝 政极其败坏的情况下, 张居正由于好的改革 制度,使明代出现了 中兴的局面。减缓了 明王朝的灭亡速度。 他的很多管理思想, 像考勤法,久任等更 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的 生活中,被很多优秀 的管理者所运用。
杂家
• 代表人物:吕不韦。 • 主要观点:贵公去私。
道家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 主要观点:1,无为的管理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主张顺应自然。) • 2,辩证的管理思想(尊重客观事
实,把握矛盾的客观规律,正确处 理矛盾)。 • 3,清虚自守的管理品质。(主张 修身养性。修养声息。) • 4,注重知人的人力资源论。(通 过下属的有为体现自己的无为。) • 5,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 • 6,把握时机的时间管理意识。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谢谢观赏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儒家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荀子
• 主要管理思想: • 1,礼治。礼的基本含义为
“异”。主张贵贱,长幼, 尊卑各有其行为规范。 • 2,德治。即主张“以德服 人”,改造人性,使其良 善,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 的主要手段 • 3,人治,主张以人为本, 人性本善的管理方式。
• 4,主张以和为贵,强调生 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走进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
主讲人
王光专
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国之一。 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便拥有独具一格的 管理方法。有好多先进的管理方法,甚至 一直沿用了下来,渗透到我们当代的生活 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以史为鉴, 了解古人的管理学思想。我相信,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我们会走的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雨涵摘自《辽宁青年》2002年第14期。《读者》2002 18“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刘燕敏”)。
主张礼法并用的统治术。
《牧民》篇中,把礼义廉耻看成是“国之四维”,指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如四条绳子,维系社会均衡。
孙中山说:“仁爱是中国的道德,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在《法禁》、《重令》、《任法》等篇中,又强调法的重要性。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必须:“君臣上下贵贱皆法焉”。
不同于儒法两家的统治术。
B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 中国、世界 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道家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81章,五千言。
解释:仁义、智慧、孝慈、忠臣,这些都是在大道(旧有社会的自然秩序)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说明了旧道德的破产,人心的“堕落”。
在这里,老子对道德的形成作出了因果分析:社会关系变化——旧道德体系变动——或旧有道德被强化或产生新的道德规范。
如何恢复旧有的社会关系,老子认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
军事上,强调“非攻”,反对战争侵略,谋求和平,认为战争无论胜负都得不偿失,不会有好下场。
修养上,强调“廉、义、爱、哀”。在《墨子、修身》中:“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墨家活动随着战国时代的逝去,而急速衰微。
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地位一落千丈,走向没落。
――第七十六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谓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七十八章
解释:
老子认为,人要表现柔弱,不要刚强;要愚鲁,不要聪明;要表现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管子 (公元前725-645年)
老子 (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孔子(元前551—479)
墨子(约前480~前390)
商鞅(约公元前408-前338)
孟子(约前372~前289)
A. 管子 (公元前725-645年)
管敬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安徽颍上县)。名夷吾,字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道是自然,自然是道。循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
解释: 道,包含万物之理,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实体,并永恒不变,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说明白的。认为,宇宙本体是“无”,而“无”生天地,进而生万物,形成万象纷云的世界。认为,人世上一切的概念、价值都是人所设定的,价值判断都是因之而产生的。而对待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价值判断也在不断的变动中。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都要淡然处之,不要庸人自扰。一切要顺应自然。
这次纽纳姆学院接到韩国财团的委托,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从美国现在的民主制度一直追溯到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那里。在18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的都是君主制,华盛顿却采取王权分立的民主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么做的呢?要知道,当时他完全可以像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那样实行君主制,当美国的国王。可是,他没那么做,他只当了8年总统,就自动隐退,回到他在弗吉尼亚的种植园去了。是什么思想支配他这么做的?
对于 “欲” 是诱导、抑制、愚化?
对于因“欲”而生的利益矛盾,是参与其间斗争、调和、化解?
以上态度和立场的不同,决定了治者采用的治术。
老子的态度和立场是消极的。因此,引申出自己的非“无为”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阶级推行愚民政策所用。
“大道癈,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
纽纳姆学院们一路追究,从铁路追究到利物浦栈道,从利物浦栈道追究到15世纪罗马帝国对英国的一次侵略,从罗马帝国的侵略追究到罗马战车,从罗马战车追究到拉战车的两匹战马…,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英国铁路之所以是4英尺3英寸宽,是因为两匹战马的跨部宽度正是这个数。
天下禁忌越多,人民就越陷于贫困;
政府的权谋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昏乱;
统治者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就连续发生;
法令越森严,盗贼反而不断增加。
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我上轨道;我不搅扰人民,人民就自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实质上,老子认为,为政者常自以为自己是社会中的特殊脚色,而以己之心,擅自确定种种标准,肆意作为,强意推行。掌权人如果都能无为、好静、无欲,那么人类的和平就可指望了。
墨子的兼爱学说有两个特点:
一是,“兼相爱”与“交相利 ” 并列提出来。儒家、道家,对利缄口不谈,或公开反对。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实事求是对待物质利益,认为“义”就是“利”,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交相利”,就没有“兼相爱”。
二是,把“兼爱”看作是认识放在“天人合一”最高境界去。天对人爱,人也要对天顺,顺应“天志”的最好表现就是要兼爱天下一切人,爱无等差。
----第七章
解释:利他才能利己。
C 墨子(约前480~前390)
著作《墨子》 。
今邹县人。
创立了墨学。
出身于平民,擅长木工,初师儒学,因其平民意识与儒家思想不合,在对儒学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独自思想体系。
思想核心:“兼爱”。
近代,被资产阶级革命派发掘出来,墨子成为中国平等博爱的宗师。
柔弱就能谦下不争,愚鲁就可以弃华取实。反对物欲,讲求精神生活,以精神来役使物质;反对人为,讲求体法自然。
辩证思考:弱与强的辩证关系。桶板效应——平衡——和谐。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主流就是官府文化,老子的政治主张不能说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协作程度不断提高,从这个角度认识无为而治,依然是有意义的。
柔胜刚,弱胜强。 ――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四十三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折)。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儒家提倡仁爱,称为“别爱 ”(有差等的爱),与墨子主张的兼爱(平等无差别的爱)不同。
政治上:
墨子反对王公贵族的政治,主张不论贵贱贫富,只要有道德和才能,都可以出而为政。反对贵族的腐败政治、世袭制度,批评儒家尊重礼乐、不重实践,与儒家成对立状态,形成战国时代思想界的两大势力。
经济上,强调“节用”与“开源”的重要,重视物质生产,并且提倡节葬、非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章
“美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常人都认为美是可爱的,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如是说。
解释:辩证思想,强调事物内在矛盾规律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引申出圣人应有的态度。
纽纳姆学院在卷帙(zhi)浩繁的资料中,追溯华盛顿民主建国的思想来源,最后他们追到一棵苹果树下。
1746年,14岁的华盛顿在种植园的一个石房子后面栽了一棵苹果树,他父亲见到后说:“你明年若想吃到苹果,就应该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并且给它浇水。”转身离开时,这位父亲又多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帮助它得到它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纽纳姆学院说,就是华盛顿的父亲转身时说的这句话,造就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因为在1787年的费城立宪大会上,这句话曾被华盛顿反复引用。
其哲学思想,体现为“予之为取” 的策略思想。
在“牧民”篇中说:“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予之为取”,给予就是取得。意即政策越符合人民心愿,就越能从人民那里取得所需要的东西。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民主精神。
比较:
“破解世界之谜”
“2001年,韩国某财团出资200万美元,委托剑桥大学的纽纳姆学院破解美国的民主制度诞生之谜。
D.商鞅 (约公元前408--前338)
战国末年,卫国贵族公孙鞅,著作《商君书》26篇。战国中期法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秦统六国,归功两次变法。
首次,南门立木,建立法制。军功爵位制;生产粮食布帛与官差。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圣人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第三章
解释:老子认为“名位”引起人的争逐,“财货”引起人的贪图,于是巧诈伪作就层出不穷。“欲”是导致社会冲突主要原因。——关于人的假设。
为了反对剥削制度,从而反对一切制度;为了反对剥削文化,从而反对一切文化;为了反对欺诈,从而反对一切知识。认为只有抛弃了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只有抛弃了学问,才能免除忧患。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为,“无为而无不为”即是这个意思。
为此,老子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认为,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种消极和极端的一面,转化为愚民政策,为后世统治阶级所用。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祸是福的前提,福含有祸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