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儒家之人本教育思想
儒家之人本教育思想
儒家之人本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位之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坚持仁义良知之说,引天理人性,推及“亲亲尊尊”、“仁民爱物”之义,确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影响后世至为深远。
孔子立教,形上思想以“天”之观念为中心,由之推衍发挥,成为性命、行为之基础。
孟子视天地之道,为上天大德大能的表现,或天德的具体象征。
人的心性与官能,皆源自于天,为天的赐予和命谕。
人性既源自天,为天命之表现。
天为至善,故孟子认为:人性善。
对《诗经》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之性善观点,作了诠释。
征诸儒家思想,自哲学理论而教育实施,强调人性,人本主义之教育观点,立论明确、体系完整,兹就教育之目的,教育之任务,教育之功能、教育之效用、教材之选择、教育之方法等各方面,分别肤陈于次。
第二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章人本主义教育思想1、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即批判地继承了中西方千百年来人本思想的优秀成果,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诉求。
其内涵比以往任何人本主义思想更丰富、更深刻、更科学。
2、简述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以人为本,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历史弥新的重要思想,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值得关注和珍惜的精华之一。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智者学派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
18世纪,反对封建神权专制,强调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
19世纪20年代,提倡以人为中心,提倡个性的解放,宣扬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人的力量。
在我国古代,以人为本首先是从治国理政角度提出来的,以儒派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在人类文教历史上开创了最早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内涵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师爱生,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启发式,对话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等。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决定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并存。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渊源不同;在对“人”的理解上,中国意指“集体人”,西方视为“个体人”;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中国当成“引导者”,西方则为“促进者”。
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坚持性善论;强调人具有贵于动物的独特价值观;倡导教师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
3、西方有哪些人本主义学者,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观点?答:(1)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泰式拉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2)被马克思誉为“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的伊壁鸠鲁提出了一种“个人快乐主义”的教育思想。
4、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答: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
人本主义教育
三.人本化教育思想强调构建相应的课程,要求课程 内容的安排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它批评早期巴比 特和泰勒等人提出的“硬课程”模式,指责这种模 式只注意解释、预测和控制外部的行为,而忽略了 学生行为的主体意义,它提出“软课程”模式,主 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包括 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人价值等内部需要,以及 在多元社会中必备的学术、技能、人际交往、经济 生活等各方面的外部需求,体现出思想、情感和行 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豆丁网友友情分享 26 26
贡献:
对健康人和人性积极面的研究极大地超越了精神
分析和行为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已获得广泛应用
不足:
经验概括和构想较多,实证不足
罗杰斯
生平介绍
理论简介
生平简介
卡尔·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出 R· 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农家,喜欢科学 进威斯康星大学先学农业,后学历史,1920年获得历史学学 士学位;1924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心理学,1931年获得临 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纽约的一家儿童指导中心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邂逅小组、交会小组(Encounter Group) 农业-心理学-宗教-心理学 1956年,获得APA首次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人格动力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类是
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需求所 驱动。 人格出现病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基本需 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层次理论
Hierarchy of needs
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培养自我实现潜能的机会。
它强调人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平衡,专注于培养和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发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发展社会健康、良好的个性。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以个体为核心,强调个体发展的完整性,注重发掘孩子的个性,从而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它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强调学生发展的统一性,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本主义教育也强调要把学生当作尊重的社会成员,激发他们负责任、有责任心、有创造力、有进取精神、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权利的精神。
二、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强调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此外,人本主义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权利、尊重多样性、宽容不同态度、尊重他人意见、保护他人权益等重要道德素养。
三、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的方法1、注重学生参与度。
要使学生感到有参与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多听学生的声音,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强调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评估学生表现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3、多用激励方法。
多用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发掘潜能;4、注重团队合作。
在课堂上多开展团队合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保护学生的权利。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使其能够发掘出独特的潜能。
四、人本主义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1、促进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人本主义(Humanism)是一种教育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尊重和发展。
它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体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自由个体。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一、关注个体需求和兴趣人本主义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个体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项目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视听材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注重个体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人本主义教学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选课权利和意愿,避免强制性的教育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情感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开展综合评价和反思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开展综合评价和反思,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共同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和发展能力。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1. 引言1.1 1.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简介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倡导建立积极、和谐的教育氛围,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信任、尊重、尊重和理解学生,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性,倡导教育者与学生平等互动和合作。
在教育实践中,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其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教育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思想力量,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肩负着传承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增强党性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自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社会,人才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的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推动他们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加强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内容超出了2000字,请在计算字数时不计算这部分内容。
】2. 正文2.1 1.1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尊重个体、注重人的自主性和发展、强调情感关系和情感体验、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等。
如何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如何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重视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理性、责任和创造力的个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重视个体需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重视个体的需求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能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教育者应该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承担感和参与意识。
倡导尊重和包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尊重和包容。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多元文化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避免歧视和偏见,创造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探索。
同时,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不断深化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整个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为教育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共同营造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充分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让教育成为每个人成长的良好土壤。
谈谈学校教育中的人本思想
谈谈学校教育中的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是指以个体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教育
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学校
教育中,人本思想是贯穿始终的教育理念。
以下是具体表现:
1. 尊重个体差异: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特长,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关
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价值体现。
2.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输入,也要关
注学生的身心、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
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等。
3. 人本关怀: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
心理状态,增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建立互敬互爱、和谐友善的校
园文化。
4. 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育应当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观念,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学习,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
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是受到教育家、心理学家等专家
的关注和支持,它旨在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地成长发展。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个体自我发展、个性化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教育理念。
其核心思想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和自由选择,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着三重维度,即人本主义、学生中心主义和情景感知主义。
第一,人本主义维度。
罗杰斯通过个体中心主义来表述人本主义。
其认为:每个人都是独具个性和独特的人,任何教育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去教育他们。
在这种思想下,罗杰斯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差异和自我概念等概念。
自我实现是每个人内心所追求的自我完善的目标,教育应该通过不同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个体差异是每个人的性格、背景、兴趣和意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育应该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自我概念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第二,学生中心主义维度。
罗杰斯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利益。
学生中心主义是以学生的需求和视角为出发点的。
罗杰斯主张,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过程,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通过学生中心实践,留给学生足够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自发地表现自己。
罗杰斯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听众。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学生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情景感知主义维度。
罗杰斯强调情景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情景是指互动中的人、地、物和时间等众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环境。
教师应该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创造与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在罗杰斯看来,教学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充满着个体自由的气氛。
学生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我,进行互动学习。
教师还应该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关注个体发展和幸福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成为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涵盖了三个重要的维度,即:个体化、自主性和互动性。
本文将从这三个维度探讨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维度:个体化罗杰斯强调了教育中的个体化理念,即将每个学生视作独一无二的个体,尊重其个性差异,满足其个性需求。
他认为,学习活动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罗杰斯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情感、需求和动机,因此教育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独特性展开,而非采取一刀切的标准化教学模式。
个体化教育意味着教育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以个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辅导。
在实际教学中,个体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个体化教育还意味着教育者要创设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尝试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第二维度:自主性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能力,主张教育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而非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指导和控制。
在罗杰斯看来,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而非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
自主性教育要求教育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参与决策和规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这一理念下,教育者不再是知识和规则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六(人本主义)
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思 想
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1987)美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其主要代表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
病人为中心的治疗》《论人的形成》等。
罗杰斯是对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
与实践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位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的主要贡献在 于他提出了“非指导教学”这一新的教学 观念、理论与方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脱胎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思想的一种认识体系。这种认识体系,经过 众多追随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相对来说自 成一体的思想内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首先 把“完整的人”作为核心概念,强调每个人 与他自身内部和独特性之间的整体性;进而 竭力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 认识等各方面的成长。 针对传统教育漠视学生情感世界这一问题, 人本主义教育从人的本性出发,要求教育给 学生更多的关爱,更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这对于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教育 的内在规律和教育的真正使命是有启发价值 的。
第六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评述
人本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是标新立
异的。这种标新立异,为人们认识教育现象,尤其 是认识教育现象中的“人”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教 育的规律,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视角,对传统的学校 教育实践以及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人本主义教育学具有自身明显的认识定位,这种认
马斯洛进一步提出了需要的五个层次: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它们依次由低级到高级组成一个 相互联系、依次递进的完整系列。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
了人类存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加以系统 的阐述。马斯洛认为,人类有机体是自我导向 的,不仅具有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能,而 且具有相应的内驱力。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Carl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成长。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解读,这三个维度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原则、人本主义教育的实践方法和人本主义教育的价值。
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尊重和肯定个体的独特性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长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呵护。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展,不应该给予过多的限制和压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教育的实践方法强调教育环境的温暖和支持。
罗杰斯认为,学习只有在充满情感支持的环境中才能够有效进行。
教师应该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尊重。
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教师还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这样的支持性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人本主义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罗杰斯认为,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感非常重要。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通过三重维度来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尊重和肯定个体的独特性和自我实现的核心原则、教育环境的温暖和支持的实践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
这些维度共同构成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人本主义教育之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主张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出了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双向沟通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包含了三重维度,本文将分别从尊重、理解和关爱三个方面来探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在罗杰斯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他提出了“非条件性的正视”和“积极肯定”的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以一种充满同理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认可。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了对学生的理解。
他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和理解,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然后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
罗杰斯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指导者,而不是权威的象征,他提出了“共情”的概念,强调教师需要以爱和理解去接纳学生的情绪和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了对学生的关爱。
他认为,只有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的爱”和“感受性关爱”的理念,主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创造一个温暖、包容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关爱和被重视。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包含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三个重要的维度。
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教育实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权威主义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今天,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借鉴。
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逐渐成为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追求。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概念与发展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培养个体能力、潜力与创造力的教育观。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自尊、自爱、自重,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将教育作为人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方法、手段、目标等方面均大胆创新,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中的作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育改革的核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帮助我们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关注教育中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推动教育发展。
其次,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胸怀、文化素养、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
此外,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推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例如以任务驱动为重心,探究式学习,以及多种智能接受教育等,这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三、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启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首先,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教育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性。
其次,建立一套新的教育评价和考核体系,以评价学生知识、体验、创意的综合素质。
最后,教育要关注人文关怀,重视学生文化素养、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及社交和感受教育,从而在教育中体现教育的人化本质。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师之一,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尊重个体的自主、自我实现和情感发展,提倡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尊重差异”,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倡积极倾听、关怀和体验式学习。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来探讨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一、理论基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自我概念、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价值观。
罗杰斯提出的“自我概念”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系统,它包括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价值观和自我评价。
而每个人的自我概念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和教育等因素,罗杰斯强调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健康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受到了积极心理学的启发,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个体的优势和积极情感,而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侧重于关怀和尊重个体的个性和内在的需求。
人本主义价值观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罗杰斯主张教育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人为本,而不是沿袭传统的权威主义和标准化的教育方法。
二、教育实践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他主张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愿,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罗杰斯主张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理解并接纳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刻意强加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自主决策。
他强调教育者要具备积极倾听的能力,以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在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
罗杰斯提出体验式学习的理念,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自我和他人的体验和认知,他提倡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和认知世界,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Carl R.Rogers)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思想,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以人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为中心,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包括:基本立场、教育原则和实践方法。
一、基本立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以人为本。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备成长和实现自我的潜能,教育的目标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潜能。
在这一基本立场下,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展。
二、教育原则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原则是尊重和关怀。
尊重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平等态度和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和权利。
教育者应该关怀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策。
教育者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亲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温暖。
在这种尊重和关怀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够展开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三、实践方法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无条件正面关注、高效的沟通和个体化的学习。
无条件正面关注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持积极、接纳和关注的态度,不对学生进行评判和批评。
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被听到和重视的重要性。
高效的沟通是指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信任的沟通,通过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个体化的学习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步调进行学习。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包括基本立场、教育原则和实践方法。
以人为本是该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Carl Rogers)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其潜能,成为自主、自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个体。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人本主义的态度、人本主义的关系和人本主义的方法。
一、人本主义的态度1. 尊重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不以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强加于他人,而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接纳时,他们才能真正地自我实现。
2. 接纳学生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倡教师接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教师应当对学生保持开放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方式,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中,表现出真诚的关怀和理解。
罗杰斯认为,只有在被接纳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3. 真诚和透明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真诚和透明地对待学生。
教师应当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立起与学生真诚、平等的关系。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放下心理防御,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
1. 建立亲密关系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发展其潜能。
教师应当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积极地支持和鼓励他们。
2. 激发内在动力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和成长。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鼓励教师和学生建立起合作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困难。
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在教育领域,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被誉为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整个教育界,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推崇自我实现、尊重学生成长和自主学习的理念。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是一种富有人文关怀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分析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分别是尊重、自我实现和整体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第一重维度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罗杰斯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学习风格。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可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不应将学生视为标准化的一体化群体,而是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在需求和个人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该以同理心、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和独特才能。
在罗杰斯看来,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而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
他主张在教育实践中建立师生之间的真诚、平等和将学生视为整体人的关系。
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更体现出对学生内在价值和成长的关怀和呵护。
罗杰斯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实践,促使教育者更多地关注和体察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
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第二重维度是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能和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这种自我实现的渴望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
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潜能和成长,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积极进取、自信自立的人。
在罗杰斯的教育理念中,教育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出发,关注其个体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人本化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 结构主义
实用主义 要素主义
11
亚伯林罕·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1990——1970) 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 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 学思想。
12
1.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1
1.人本主义者主张学校课程应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学 问为中心,课程应该人性化。 2.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儿童,相信他们有自律、 向上、成长的能力,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以自由。 3.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而课堂教学是学 习间接经验的好方法。
22
人本主义者认为德育也必须以人为本。人本主义考大多认 为人是理性的、自利的。自利不等于自私,人的自利性是客 观存在的现实,如果不以这一点为基础,就不是实事求是的 态度。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学的
人
新趋向之一,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世界上
本
具有巨大的影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
主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了教育理论的发 展方向。特别是在我国,许多教育实践
义
都声明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像
的
“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以 学生为本”等都是具体的表现。然而, 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人本主义教育理
35
3.具有个人主义倾向 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社会价值实现的对立
面上,即过分强调了“自我”而忽视了社会方 面。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自我”的个人努 力固然重要,但也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否 则就会流于空想或走入迷途。
36
4.缺乏实证性检验和支持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对象是从他的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直接为理论基础,吸取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观点,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潜能和整体性,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人,倡导人本化的课程和注重人际关系的教学方式,它对当代美国的教育实践以及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为:(1)目的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
(2)课程观。
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3)师生观。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合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心理健康的人。
人本主义的特点1.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2.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发展3.课程内容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4.自由心理气氛5.表现为多方面的教育代表人物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基本观点是人总是有需要(或需求)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高层次的需要就自动产生。
当所有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以后,人就会去追寻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现实。
达到自我实现时的“高峰体验”: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象触电一样的感觉,一种难于言表的超然物我、极度愉悦、无限满足、飘飘欲仙的心灵状态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也应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人一旦达到“高峰体验”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按马斯洛的这个意思,教育首先要不断地去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最终引导学生达到“高峰体验”。
前者是很实际的,后者是理想化的。
1.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人本化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即完美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
他相信人的内部本性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
这种“自我实现”的趋向,就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潜能的不断实现,同时也指个人寻找自我同一性,寻找最适合自己本性的独特性,并以此作为奉献毕生的圣坛。
2.论创造性教育他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
因此,创造教育的重心应放在“人性转变、性格转变、整个人的充分发展”上,培养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人格和态度。
分为“原初的、次级和整合的”三种类型。
他强调指出,“这种创造力与心理健康是相关协变的”,能促进整体的一般改善。
创造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种新人,其显著地特点是不怕变革,喜爱新事物,并能享受新事物和变革的乐趣。
3.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他从“人性内部的求知需要”和“科学内在的人文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他认为,心理健康者的理性与本能的冲动是协调的,心与脑、理性与本能、认知与意动之间并不相互排斥。
而且,求知的需要属于人的高级需要,这种需要的追求与满足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而且会引起更好的主观效果,给人带来幸福感、宁静感和丰富感,因而具有更多的成长价值。
同时,马斯洛认为,不可能存在纯客观事实的知识。
如果抹杀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把活生生的知识变成僵化的、只供生吞活剥的东西,就必然会导致知识学习过程中整体的人的内部分裂。
4.论美育他认为,人的审美需要时促使人性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美感高峰体验则是对美高度敏感的体验,对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按马斯洛的意见,儿童常有更多的来自感官的体验,例如:色彩、韵律、声响等,或带有更多的惊异、敬畏、专注等特征;而且,在学校的各门学科中都能找到激发学生美感高峰体验的事物。
因此,他强调应该把美感教育内在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去。
罗杰斯1.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
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音节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
2.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
3.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4.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5.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强调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
主张1.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
马斯洛则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教育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
由于人的经验和个人体验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有个别差异的,因此,本主义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特别强调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我”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所指的“自我”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形成的教育、需要、情感、理想、理智、能力等方面的特性,以及自身与他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即对自身特点、自己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解。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和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发展得更像他们自己,而不是相互类似。
2.课程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人本主义教育提出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态密切相联。
在课程结构的组织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任何健康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意识、认知、情感和运动彼此较少分离,更多的是互相协作,即为了同一目的没有冲突地协同工作。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包括感情、观念和情绪)对所有事物的整体作出反应。
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提出课程的“统合”观:一是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二是情感领域(包括情绪、态度、价值)与认知领域(理智的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三是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
“统合”意味着打破固定的教材界限,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关心知识的内容而非形式,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
在课程的设置上,人本主义教育极为重视人文学科。
3.师生观反对将学生个人组织化,期待学生个人能成为教育的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
4.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
教学内容上,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马斯洛指出有必要让人们学会直接地用新鲜的目光检验现实,而不是只研究别人的实践结果,因为经验是不可由别人代为获取的。
教学方式上,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个别教学,轻视集体教学;重视家庭教育,忽视学校教育。
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教育提倡“苏格拉底问答法”。
即从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使学生从个人所知,渐次进入其所不知。
人本主义教育还强调,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应尽可能采用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影响在教育观念上,他尊重学生的价值、自由、道德、理性、情感,把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形成过程中的人,在高等教育方面,他推动了通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博览人类文明之成就以涵养人性。
在师范教育方面,他鼓励培养富有人性的、开放的、诚挚、真实和接受性强的教师。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他要求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注意知识的一体化联系,安排弹性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他注重情意的发创造力的启发、经验的学习以及感受性的训练。
人本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思潮,自它产生之日起,就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也产生了影响,特别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人本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种教育思潮存在许多融合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都强调开发个体的潜能。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人内在潜能的发展。
如何去发现儿童的潜能,使每个人的学习更接近于他的特殊潜能,是未来教育面临的最伟大的挑战。
我国的素质教育也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
从一定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其发展的可能性展现出来。
二是都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完整人格。
人本主义教育主张培养“完整的学生”,追求“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实现受教育者在身体、精神、情感、理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我国素质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其实践主题最根本、最集中地也表现为对完满人格的培养和追求。
强调德、智、体等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具体落实,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是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人本主义教育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出发,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国素质教育从革除“应试教育”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弊端出发,也极力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是都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不论是发展的程度还是发展的方向,每个人的潜能是各具特色的。
所以,在教育中,必须提供形式广泛,不同幅度的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选择合适的课程,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我国的素质教育也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人本主义教育对于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启示之一:要“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目中无人了,而要“以人为本”了,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是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视他们为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要确立这样的信条——只要智力正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
二是要让学生的价值在教育中得以实现。
每一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有一定的价值,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特殊的生命个体,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既有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渴望,更多的是得到了关爱、尊重,获得成功等精神的需要。
因此,中小学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创造条件使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视为能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使学校真正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