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统一时间只有81年

合集下载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葛剑雄老师统计的中国历史实际统一时间为九百五十二年,占中国历史(从有比较确切纪年的西周共和算起【公元前841年】,到2018年结束)的33.29%。

中国最大的统一疆域是在清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实现的,维持至至1840年,持续时间为八十一年,占中国历史(同上)的2.83%。

公元5世纪,高句丽由丸都城(今吉林吉安市)迁都平壤,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原王朝的政权。

906年交州土豪曲承美驱逐唐朝地方官,自称静海军节度使,开始独立于中原王朝,尽管之后的五代南汉以及大明曾恢复对交州的统治,但时间过短,均被当地人逐走。

越南自九世纪初开始逐步成为独立于中原王朝的政权。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治状态,经过了一两千年的发展,到此时建立了以中原为中心、华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九百多年的时间,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的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政权;但自治政权始终存在。

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八十一年。

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对中原王朝而言,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的时间。

但在元朝之前分裂的时间多于统一的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

这本书里提到,统治者会通过移民实边和内聚移民等方式对新扩张的土地进行占有或舍弃,移民有助于民族融合。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能同时统治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只有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最高统治往往具有多重身份,比如汉人的皇帝,游牧民族的可汗,政教合一地区的或佛或菩萨转世,这些身份有利于他们对不同地区的整合。

★行政制度的种类:汉①郡(国)、县(侯国、邑、道)制,适用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②初郡(用于南方和西南新开发地区):两项特殊政策:一、无赋税,全部或部分免除百姓应负担的赋税。

二、“因其故俗”,即保持当地原来的传统统治和风俗习惯。

不过东汉后就未再见到相关记录。

中国历史常识整理

中国历史常识整理

中国历史常识整理历史常识常应用于一些考试或问答类的节目或游戏,用于测试对方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常识(一)元、明、清时期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

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省区的规模。

明朝(1368年-1644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元统治,恢复中华建立的政权。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

清朝(1616年-1912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

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

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历史常识(二)隋唐、两宋时期隋唐,公元581年到907年,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时期。

隋朝,公元581年建立。

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隋文帝创立《开皇律》,律法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为什么中国这么早就统一了

为什么中国这么早就统一了
其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亲河是一条灾河。
世界上所有的河,河水的平均泥沙含量在5%左右,亚马逊河算是含沙量比较高了,也就12%。而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泥沙含量竟然有50%,舀一碗水半碗都是泥。所以,黄河水从黄土高原下去以后,水流变缓,沙子沉淀,河床被垫的很高,这样一到雨季,水位涨高后就很容易冲垮河堤,不停的改道、不停地泛滥。古代人们治理黄河的技术也不是很先进,所以黄河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多灾难。如果各个小国分段治理黄河,那在上游的小国肯定是不会出力的,反正我在上游,下游泛滥关我什么事,这样一定治理不好黄河。所以黄河很难治理,也让各国之间多了一个统一的理由。
我们知道,相比世界各国,中国很早就成为罕见的大一统国家了。王东岳认为,中国之所以在统一上领先世界,是和中国独特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自然灾害很频繁。
中国的雨季很集中,主要是六七八三个月下雨,其他时间很少有降水,这就造成中国旱灾、涝灾很频繁。有学者统计发现,中国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里,有记载的大灾难有3000多次,每年1.33次。中国的自然灾害很频繁,这让中国更可能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灾害多会造成粮食收成不稳定,然后各个地区的依赖度就会上升。比如说在春秋时代,各国之间经常互相打仗,但如果敌国遇到天灾,粮食歉收了,它问你借粮食,你还是会借给他,因为你怕下次自己遇灾了没人管。这就说明,中国的自然灾害频繁,让各个小国没法独立活下去,这就有一种内在的统一倾向。
为什么中国这么早就统一了
life942life942
熟悉孔子的人都知道,孔子之所以被尊为至圣先师,是因为他有一种“天下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老人家胸怀天下这事儿,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大思想家嘛,当然胸怀坦荡、志存高远。但你如果熟悉世界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在那个年代的世界各国,思想家有“天下观”是件很奇怪的一件事情。那为什么孔子会有“天下观”?哲学家王东岳最近在一次讲座中说,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中国为什么那么早就成为大一统的国家。孔子之所以有“天下观”,本质上是因为中国很早就是大一统的国家。

历史

历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自学导读、建立者和都城。 2、请简述隋朝统一的过程。 3、试分析隋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北周政权基础上建立,581年,建立者杨坚 (即隋文帝),都城在长安。 2、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 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①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②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的目的是什么? ③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其历史地位如何? ④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B 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 5、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 A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二、组合列举题 1、请说出下列事件发时间: (1)隋朝建立: 581 (2)隋朝统一全国:589 (3)隋炀帝开始开凿大运河: 605
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1)建立隋朝,统一南北: (2)开凿大运河: 3、根据相关提示写出地点 (1)隋朝的都城: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隋朝大运河的南北两至点:
探究问题:
上述材料表明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请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动脑筋
隋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 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270年的分裂与对峙局面, 开创了隋唐37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 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的辽阔领土逐渐统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统一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自豪的话题。

从远古时代到近代,无论是王朝还是民族,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祖国的完整和统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概述祖国统一的知识点,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前期统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领土被分为七十多个小国,这导致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严重分裂。

公元前400年左右,晋国崛起,通过诸侯请命、兼并燕国等方式逐渐实现了中原地区的部分统一。

此后,周朝东迁到洛阳,结束了东西两个割据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前期统一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秦始皇完成了中央集权式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了中央集权式的统一。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行律法制度、实行同一度量衡标准、烧坑焚书勾销儒家思想等,巩固了各地间的联络和统治。

同时,秦朝把中原地区北疆、南疆、西南、东北四大殖民地的人民纳入了中央统治范围。

这一时期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拉开了中国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新阶段。

三、唐朝统一为中国的传统统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这个时期的统一为中国的传统统一奠定了基础。

唐朝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民族融合、领土扩张和经济繁荣的过程。

唐太宗时期,为了维护安定和稳定,推行了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

这两种制度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

四、建立较长时间的封建王朝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统一时期。

这个时期的统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立了较长时间的封建王朝。

宋朝成立后,国内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技术和文学艺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个时期还经历了对外战争,比如金朝的战争等。

五、明清时期的结束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的时期,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1、古代:(1)分裂:①三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②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一度侵占台湾(明末至1662年)。

(2)统一:①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元明清时期。

②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③四次局部统一: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先后统一北方;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近代:(1)统一: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2)分裂:①多个政权并立:1853—1864,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对峙;国民革命时期,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对峙;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民主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伪满洲国、南京伪国民政府等四个政权并立。

②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③葡萄牙占据着澳门;英国割占了香港;日本一度(1895—1945)侵占台湾。

3、现代: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祖国大陆统一;②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③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二、附录:1、港澳台问题澳门:(1)主权丧失: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553年骗取了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占澳门。

(2)主权收回:①方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87年4月);③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1)主权丧失:①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③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主权收回:①方针:“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②中英签署联合声明(1984年12月);③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

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

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

秦以前是中国由散漫而趋于统一的时期。

从国数逐步减少和君权逐步扩大两点,都可以看得出由散漫而统一的趋势。

就前一点说:相传黄帝时有百里之国万区,禹会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但到商初便减至三千国,周初便减至一千八百国,到春秋时代竟只有一百几十国了。

由万国减少到一百多国,当然是互相吞并的结果。

在春秋时代二百四十馀年的过程中,灭国丧邦的事件,常见记载。

据我们所知,有十国被齐灭掉,有九国被鲁灭掉,有七国被宋灭掉,有五国被吴灭掉,郑卫各灭掉三国,楚晋秦灭国最多,计楚灭掉四十三国,晋灭掉三十四国,秦灭掉二十三国。

到战国时代,就只有秦楚齐韩赵魏燕七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了。

国数逐步减少,正是由散漫而统一的现象。

秦之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

再就后一点说:在唐虞以前,所谓天子,不过是各部落酋长共同拥戴的大酋长,他本身也是各部落酋长之一,对于部落以外各部落所能行使的权力,非常薄弱。

夏禹以後,天子世袭制渐渐确定,天子的地位方得慢慢巩固起来,权力也随而增加。

到周采用分封子弟或功臣以控制其它诸侯的政策,天子的权力便格外强大了。

春秋战国时代,虽说天子失权,但各霸主或各大国的国王,不啻代替了天子的地位,而权力实在天子之上。

春秋时各霸主的重要工作,是纠合诸侯,战国时各国王所努力的,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大帝国,他们所走的路,都是向心的而不是离心的。

中国古代政治的演进,可分为三个时期。

远古至夏殷,为部落政治时期,西周为封建政治时期,春秋战国为封建政治和君主政治的过渡时期。

君权的逐步扩大,正与三个时期的顺序一致,也正是由散漫而统一的现象。

无怪秦的完成统一,和完成君主政治同时并进了。

秦的统一,可说是中国的第一次统一。

这次统一,完成于秦始皇二十六年(221 B.C.)。

不久,到秦二世元年(209 B.C.),陈涉兵起,中国便又开始分裂了。

这次分裂,可说是中国的第一次分裂。

从第一次统一完成到第一次分裂开始,可称为第一统一时期。

从秦二世元年到汉高祖五年(202 B.C.)短短的八年中,有群雄的起兵,秦的灭亡,和楚汉交争诸大事变,终由汉高祖完成了中国的第二次统一。

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耿按: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是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来学的,尤其是学中国历史,总是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纵向对比,很少做横向的对比。

早就想排一张《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很想弄清楚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究竟牛到什么程度,中国发生那些伟大事件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在干些什么。

一说到中国历史,总是说秦汉唐宋元明等等朝代,不习惯明确标出年代,这种说法,一般人很难直观地在世界历史坐标上做出对比,弄不清同一时间段里人家在干什么,同一时代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骄傲起来总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经过全面的对比,该骄傲的就骄傲到明处,很一般的甚至落后的也别妄自尊大。

这张表还很粗略,发在这里有些行怎么也对不上。

以后有时间,再好好分分类,从人、事、物、技、艺五个方面都做一下横向对比。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比如,昨天我才发现,中国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以及和他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生活在同一时代,唐伯虎比米开朗基罗大两岁,而拉斐尔死后4年,唐伯虎也去世了。

元代写“古道西风瘦马”的杂剧家马致远,和写《神曲》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死于同一年——1321年。

曹雪琴写《红楼梦》的同时,伏尔泰正在写《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

再比如,中国三国演义打的正欢的时候,欧洲也正在打仗,当时罗马爆发了奴隶大起义,史称三世纪危机,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这不是和同一时期的东汉的情况很相似吗?再比如,中国大唐贞观之治的同时,日本正在搞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日本从此了进入封建社会。

做这样的对比,就是想看看,咱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中国人的人种素质到底怎么样。

这两天把自己关在房里,整整排了两晚上,累死我了。

仅这样一张表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更难以得出结论,先做个参考吧。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间节点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间节点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复杂,有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些时间节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的五个重要时间节点。

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推广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

这些政策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代的统一,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公元220年:三国鼎立公元220年,东汉末年,中国进入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

这一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对峙,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三国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个时期中,诸葛亮、曹操、孙权等各地的杰出人物相继涌现,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战略传世之作,对后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北方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在北方创建了隋朝,结束了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朝统一了北方诸国,由此进入了隋唐时期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隋朝统一的北方,为后来唐朝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

四、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从北方迁至南方,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北宋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科技进步,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思想发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程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程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程1.秦始皇嬴政: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51年回到秦国。

前247年即王位。

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统治期间,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焚书坑儒”,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后为王皇后。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

在政治上,颁行“推恩令”,作左官律,设附益法等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在经济上,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实行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兴修水利工程等。

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在处理周边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连续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匈奴威胁。

并且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在位晚年,多遭兵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

2024年粤人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43

2024年粤人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43

2024年粤人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有学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指出,在20世纪初的欧洲,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作者意在A. 强调民族主义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B. 批判极端民族主义C. 说明民族利益应该与国家利益一致D. 强调战后民族自决的重要性2、丘吉尔对二战中的一个文件有过这样的评价:“美国在名义上仍属中立,却会同一个交战国发表这样的宜言宣言中包括有‘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的词句,这等于一个挑战,在平时这种挑战意味着战争行动”,这个文件是A. 新《中立法》B. 《租借法案》C. 《大西洋宪章》D. 《联合国家宣言》3、下图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 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B. 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C.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 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

请观察下面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5、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

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 美国、英国、法国B. 英国、法国、苏联C. 美国、英国、苏联D. 美国、法国、苏联6、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

”以下不属于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的是()A. 杜鲁门主义B. 马歇尔计划C. 华约组织D. 朝鲜战争举办时间政府态度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 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B.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C.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D. 习近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发展历程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发展历程

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数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主要历史阶段:1.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周朝通过青铜器文化、礼制、农业制度等方面的统一化建设,为中国的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为了争夺地盘和霸权展开激烈的战争。

这一时期为秦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创造了条件。

3.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朝。

秦朝实行集权主义,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等一系列措施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4.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的地位。

西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后来的统一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5.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在东汉末期,中国陷入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分裂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6.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唐朝则是隋朝的继任者。

唐朝实现了对整个中国境内的大一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7.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在唐朝灭亡后,中国再次分裂为五代十国,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时期。

8.北宋、南宋时期(960年-1279年):-北宋在赵匡胤的领导下恢复了大一统局面。

南宋虽然失去了北方,但在南方维持了统一。

9.元朝(1271年-1368年):-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实现了对全中国的大一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

10.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实现了对元朝的推翻。

明朝时期,中国再次回归大一统国家,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历代统一天下时间

历代统一天下时间

历代统一天下时间
历代统一天下用了多少年?
1、秦,公元前770年立国,公元前221年统一。

2、西汉,刘邦公元前209年反秦,公元前202年基本统一。

3、东汉,公元22年,刘秀随其兄刘演起义,公元36年,完成了一统。

4 西晋,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公元280年,统一天下。

5 隋,581年,杨坚成立隋朝,公元589年,完成了一统中原。

6、唐,李渊在617年起兵,624年,唐朝基本统一
7、北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公元979年,灭北汉基本统一。

8、元,1184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南宋。

9、明,1351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1370年,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基本统一
10、清,1616年,努尔哈赤独立称汗,1664年,南明永历帝身亡,完成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的重要主题。

这一主题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时期和政权。

无论是统一的帝国还是分裂的局面,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到现代,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的重要事件和原因。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它在公元前221年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

秦朝的统一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的胜利,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的。

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推行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兴修水利,推崇儒家思想等一系列政策,这些举措有效地统一了当时分裂的中国。

然而,秦朝统一带来的强权统治和专制制度也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随着秦朝的暴政日益严重,分裂势力也迅速崛起。

公元前207年,秦朝短暂的统一局面宣告结束,中国重新陷入了分裂状态。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数个重要的分裂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分裂时期之一。

在此期间,中国分裂为南朝和北朝两个割据政权。

这一分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和民族因素的交织。

这期间北方民族入侵的因素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分裂,导致南北朝的长期对抗。

唐朝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巅峰之一。

唐朝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高度发达的经济以及繁荣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唐朝时期的统一主要是通过杜弘威和武则天两位杰出的统治者所实现的。

然而,唐朝在公元907年分裂为十国,这是由于战乱、动乱和政权更迭所导致的。

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分裂时期。

辽金两个王朝的崛起和蒙古族的入侵,使得中国再次陷入了分裂状态。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蒙古人最终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统一不仅仅是蒙古人军事征服的结果,还包括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它在1368年建立,一度恢复了中国的统一。

明朝的统一主要是通过抵御元朝的蒙古人和建立了官方义军进行的。

统一和分裂问题

统一和分裂问题

第七讲 关于“主体民族”问题
第七讲
关于‚主体民族‛问题
白寿彝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民 族交往中形成了一个‚主体民族‛,这个主 体民族就是汉族。汉族人数最多,生产水平 最高,在整个民族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对 中国历史发展贡献也最大。认为汉族在全国 各民族中,始终成为我们国家的稳定力量。 中国历史几千年连续不断,在世界史上是少 有的,这个功劳,汉族应居第一位。如果没 有汉族,少数民族做不到这一点。
——《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
石赵承西晋金为水,燕承赵为木,符 秦承燕为火,魏承秦为土。
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 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 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之金德为水 德,表明中华正统地位。 北齐、北周承魏水为木,隋继北周木 为火,唐继隋火为土。宋以后唐承唐运建 土德,后晋承后唐土为金,后汉承后晋金 为水,后周承后汉水为木,宋承后周木为 火。
第五讲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以及中华一体问题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89),‚中华民族的家 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 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这片大陆四周 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1997 年,又作了进一步解释,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 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 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 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 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56个民族是基 层,中华民族是高层。第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 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 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第三 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 并存不悖,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大时刻

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大时刻

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大时刻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重大时刻,这些时刻塑造了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面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古代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大时刻。

第一个重大时刻是公元前221年的统一中国。

在这一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

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包括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修建万里长城以保护国家边境,以及建造兵马俑陪葬于自己的陵墓。

这个统一中国的时刻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王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重大时刻是公元618年的唐朝的建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唐朝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是唐朝的三位杰出皇帝,他们的统治使得唐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在唐朝的统治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达到了巅峰,丝绸之路繁荣起来,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唐朝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甫和李白在这个时期活跃。

第三个重大时刻是公元1271年的元朝的建立。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

元朝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元朝统治者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包括修建北京的皇宫——紫禁城,推行蒙古族的制度和文化,以及扩大对外贸易。

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统治范围达到最广的王朝之一,其统治范围包括中国大陆、蒙古草原以及部分亚洲和欧洲地区。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四个重大时刻是公元1368年的明朝的建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本土汉族人统治的王朝。

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恢复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明朝的统治者注重农业发展和教育普及,推行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

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与统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与统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与统一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而中国的统一则从221年秦朝的建立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中国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与统一,这些朝代的兴衰不仅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专制的帝国。

他采取了大胆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开创了修筑万里长城的伟大工程。

然而,秦朝也存在苛政暴虐的问题,最终导致了他的短命。

二、汉朝的兴起与繁荣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统治,实施恢复生产和发展农业的政策,推行科举制度等,使经济逐渐恢复,社会稳定。

东汉时期,王莽篡位,虽然只持续了十四年,但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地方进行分封,遗留了封建割据的隐患。

三、三国时期的分裂与鼎盛东汉末年的混乱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分裂局面。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国,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蜀汉出现了以刘备为代表的新农村社会,而吴国则致力于发展海运和水利事业,加强了对外交流。

四、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随着三国时期的结束,中国又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南朝与北朝相对立。

南朝的文化兴盛,如刘宋时期的文学繁荣,使得南朝文人作品流传至今;而北朝的统一程度相对较高,经济发展也较为繁荣。

此期间,在南方的吴越国和北方的北齐、北周都对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隋唐的国家统一与文化繁荣隋朝的杨坚和唐朝的李世民都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隋朝先后灭掉北周、北齐和陈朝等,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随后,唐朝的统治者更进一步扩大了疆域,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时期,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六、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再统一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再度分裂为多个小国,形势动荡不安。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统一时间只有81年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统一时间只有81年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统一时间只有81 年!引言: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山如此,我们看中国历史,往往也是如此。

何为统一为什么以上计算出来的统一时间要比传统的说法短得多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统一的解释标准不同,或者说对统一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统一”的本义统一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不妨追根寻源作一番讨论。

统,原来是指丝的关绪。

《淮南子.泰族训》中有这样一段话“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 (茧子是丝构成的,但如果不是由缫丝的妇女把它们放在热水抽出头绪来,就不能成为丝。

)由此派生出把种种分散的事物集中到一起,归于一致,将各个部分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意义的“统一(壹)”一词。

“统一”的原意并不是专指某一事物。

如《汉书.董仲舒传》的赞中说“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那是指学说、学术思想。

《汉书.西域传》赞中“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不相统一”;以及《后汉书.隗嚣传》中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则专指国家和天下”,实质上是就政权而言的。

毫无疑问,我们所要讨论的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化、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思想、宗教、血统甚至地理环境等等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说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人所指的统一并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范围。

当然,我并不认为其他方面的统一与国家的统一毫无关系,或者认为政治上的统一可以孤立于其他方面的统一之外,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方面,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正统僭伪之争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

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囿于封建的、正统的、汉族的观念。

例如北宋期间,用宋朝的标准或正统的标准看当然可以算是统一的,契丹人的辽朝是虏”,是僭伪”,可以置之不理。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

②局部统⼀:在我国的⼤分裂时期,往往很多时期是局部统⼀。

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的局部统⼀; 东汉后期,曹操对北⽅的局部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境内的局部统⼀; ⼗六国东晋对峙时期,东晋在南⽅的局部统⼀以及前秦在北⽅黄河流域的短暂局部统⼀; 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对黄河流域的局部统⼀和宋、齐、梁、陈在南⽅的局部统⼀; 五代、辽、来、夏、⾦时期,北宋结束五代⼗国分裂的局部统⼀,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局部统⼀; 少数民族政权辽、⾦在我国北⽅的局部统⼀等等。

③⼤分裂时期:主要包括三次⼤分裂: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的割据混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的⼤分裂; 五代辽宋夏⾦时期(907—1279年)的民族政权并⽴。

④⼤统⼀时期的分裂局⾯:⼤统⼀时期也曾经有少数分裂局⾯的出现。

西汉前期的王国问题引起的地⽅分裂割据; 东汉后期⾃黄⼱起义后的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84——220年); 西晋后期(从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汉国⾄316年灭掉西晋)的北⽅各民族相互争战和内部纷争; 唐朝⾃安史之乱后(763—907年)的藩镇割据,特别是黄巢起义后(875—907年)唐朝名存实亡时期的藩镇割据混战; 清朝前期的“三藩之乱”(康熙时期)。

2、历代中央政府对地⽅的管理 ①西周实⾏分封制,只是⼤体上规定了诸侯对周王应尽的⼏点义务。

对诸侯国的管辖措施⼏乎⽆从谈起,于是后来出现了春秋战国长期的分裂混战,周天⼦的地位⼀再下降,最后连当诸侯的资格也没有了。

②秦统⼀后实⾏郡县制,秦始皇规定了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对周朝⽽⾔,这显然是个进步。

③西汉初年虽实⾏分封,“天下⾮刘⽒莫属也”,但随着王国问题的⽇益严重,“⽂帝采贾 谊之议,分齐赵,景帝⽤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偃之策下推恩令,使诸侯王得分户⾢,以封⼦弟”(《汉书•诸侯王表序》),⾄此以后,王国由⼤分⼩,实⼒⼤减。

中国确切的纪年是2861年,怎么就上下5000年了呢?

中国确切的纪年是2861年,怎么就上下5000年了呢?

中国确切的纪年是2861年,怎么就上下5000年了呢?我们通常说,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

那么中国有史可查的确切纪年,到底有多少年呢?一、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是2861年西周国人暴动以后,周厉王被吓跑了。

于是,大臣们就推举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

“周召共和”开始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被定为“共和元年”。

“共和元年”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在这之前的历史,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来连续记载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进行推断,十分的模糊。

《史记》便从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开始纪年的,中国的中原历史从此开始了连续不断的纪年体系。

从公元前841年到今天,中国历史被不间断的记载了2861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照这么说,中国历史最多应该说是上下3000年,那么上下5000年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二、上下5000年是外国人说的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这一说法,最早并不是中国人说的,而是由一位欧洲的汉学家提出来的。

这个人名字叫马尔蒂尼,是个意大利的传教士。

1643年,也就是明朝末年的崇祯年间,马尔蒂尼受欧洲耶稣会的委派来到中国传教,在杭州开始系统地学习中文,并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做卫匡国,就是保卫和匡扶国家的意思。

卫匡国一共撰写了4部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书籍,其中一本就叫做《中国上古史》。

书中,他将伏羲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开始起算中华的历史,将公元前2952年定为伏羲元年。

后来,耶稣会士在撰写中国史的时候,就采纳了这一说法,从而奠定了中华上下5000年的年历史框架。

三、孙中山承认上下5000年的说法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相当于改元,不能再用清朝也不能用外国的纪年,于是就查了一下文献,发现宋代的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推算,黄帝元年应该是公元前2698年,应该是中国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历史了。

邵雍这个人,大多数人未必知道,但你可能听说过《山村咏怀》这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统一时间只有81年!引言: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山如此,我们看中国历史,往往也是如此。

何为统一为什么以上计算出来的统一时间要比传统的说法短得多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统一的解释标准不同,或者说对统一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统一”的本义统一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不妨追根寻源作一番讨论。

统,原来是指丝的关绪。

《淮南子.泰族训》中有这样一段话“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茧子是丝构成的,但如果不是由缫丝的妇女把它们放在热水抽出头绪来,就不能成为丝。

)由此派生出把种种分散的事物集中到一起,归于一致,将各个部分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意义的“统一(壹)”一词。

“统一”的原意并不是专指某一事物。

如《汉书.董仲舒传》的赞中说“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那是指学说、学术思想。

《汉书.西域传》赞中“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不相统一”;以及《后汉书.隗嚣传》中“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则专指国家和“天下”,实质上是就政权而言的。

毫无疑问,我们所要讨论的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化、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思想、宗教、血统甚至地理环境等等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说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人所指的统一并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范围。

当然,我并不认为其他方面的统一与国家的统一毫无关系,或者认为政治上的统一可以孤立于其他方面的统一之外,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方面,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正统僭伪之争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

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囿于封建的、正统的、汉族的观念。

例如北宋期间,用宋朝的标准或正统的标准看当然可以算是统一的,契丹人的辽朝是“虏”,是“僭伪”,可以置之不理。

但事实上,辽(契丹)和北宋应该具有同等地位,因为:第一,辽(契丹)建国比宋朝还早,宋朝从来没有征服过它,连形式上的从属关系都没有存在过,相反的,北宋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对等地位的邻国。

第二,辽的疆域相当辽阔,而它的一部分即使按当时的标准看也应该是中原或中国。

它有相当大的农业区,汉族占总人口的多数。

第三,辽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虽然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特色,但基本上接受了汉族的和中原王朝的模式,与宋朝和中国的其他政权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早在元朝修史时已将《辽史》与《宋史》、《金史》并列,承认它是中国的一个政权。

第四,北宋远未恢复唐朝的疆域,已没有能力消灭业已存在的大理、沙州曹氏政权,中间又形成了西夏政权,完全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因此用中国的标准、客观的标准进行分析,北宋时期是以宋、辽对峙为主,几个政权同时并存的阶段,而不是一个统一时期,它与南北朝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朝代的起讫与统一的始终不能认为某一个皇帝登位建元,统一就已经实现,也不能将某一朝代的残余势力存在的时间当作统一的延续。

例如:传统上将西汉的开始时间算在公元前206年的汉元年,实际上当时刘邦还承认名义上的君主楚怀王(义帝)和事实上的盟主项羽,他的基地只有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不过是十九个诸侯中的一个,怎么能说统一从汉元年就开始了呢?即使在刘邦消灭了项羽以后,分裂也远未结束,在原来秦朝的版图之内就存在着不止一个政权,汉朝朝廷能控制的范围相当有限,又怎么谈得上统一呢?又如东汉,虽然刘秀在公元25年就称帝建元,但那时不过是几种割据势力中的一支,也不是最大的一支,实际控制区仅有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一片,当然不能作为统一状态的开始。

而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起,割据分裂已成事实。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形势已经形成。

难道能因为汉献帝这个傀儡还存在到延康元年(220年)就认为东汉的统一也维持到了这一年吗?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统一应该是实质性的,而不是名义上的。

应该是统一者和被统一者双方都接受的,包括被统一者被迫接受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或者是后人追认的。

以前往往将向某一政权“称臣纳贡”作为接受统一或归属的标准,至今仍有不少人对此津津乐道,觉得非如此不足以说明边疆对中原的关系。

其实,对“称臣纳贡”要作具体分析,不可一而论。

可以肯定,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不能算作统一的证据的。

小国与大国如朝鲜、越南在建立自己的独立政权后,除了少数年代外,始终是向中国称臣纳贡的,在形式上连新君即位都必须向中国报告以便得到认可。

但实际上,朝鲜和越南都有自己完整的国家机构,它们的内政不受中国的干涉。

它们对中国的称臣主要是出于对大国的敬畏和文化上的传统习惯,以便获得安全的保证和合法的延续性。

在经济上,朝贡也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进贡与赏赐往往是后者价值高于前者,至少是等值的。

又如日本早在东汉初就接受过“汉倭奴国王”的印,以后也不断渡海“朝贡”,但能说日本曾经被中国或哪个中原王朝统一过吗?的确也有政权在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后会完全服从朝廷的旨意,自愿居于从属地位。

但它们一般都保留了内部的政权机构来处理自己的事务,中原王朝只把它们当作归附的外国,而不是自己政区的一部分。

如西汉后期匈奴投降汉朝,单于亲自进长安朝见,接受汉朝官员的临护,但双方都遵守“长城之内天子有之,长城之外单于有之”的原则,一般都不进入对方的领土,也不作任何领土的调整。

所以尽管有这样的臣服关系,也不能说明汉朝已统一了匈奴,或者认为汉朝的疆域应该包括匈奴在内。

以称臣纳贡为手段的通商贸易历史上有不少游牧民族和外国的商人,为了获得必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或者就是为了做生意牟利,往往会以进贡作手段,换取中原王朝的赏赐。

这是由于民间贸易常常被中原统治者禁止,或者得不到合法的保护,经济利益也得不到保证。

而以进贡的形式不仅迎合了统治者的自大心理,而且在经济上有厚利可图。

另一方面,历来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都以世界为中心自居,认为本国是世上最富足的国家,无所不有,不必依靠外人,所以一贯不重视对外贸易和经济行动。

而且中国统治者如果公开购买外来物品,既有损于自己至高无上的尊严,也将受到恪守儒家信念的臣子和读书人的批评和规劝。

但对远道而来贡献的臣民,一则是为了嘉勉他们的“忠诚”,一则是为了显示天朝物力的富厚,是从来不计较经济利益的,无不给予加倍的赏赉和周到的款待。

有时甚至“恣其所欲”,打开仓库,听凭挑选,爱什么就自己拿什么!打着“进贡”旗号的高人不仅可以享受“贡使”的待遇堂而皇之地进出,而且可以获得大大超过贡品的赏赐。

统治者既满足了妄自尊大的虚荣心理,又可以名正言顺地享用各种“贡品”,自然很欢迎这种“进贡”。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完全没有对外贸易的记录,“贡使”却不绝于道的真实原因。

倒是有时一些小国“进贡”的积极性实在太高,天朝再富也受不了,因此不得不规定若干年一次或一年若干次以及每次的人数、贡品的数量,否则不予接待。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接受这种“进贡”实在都是赔本的买卖。

但无论次数、人数的多少,这与领土归属和政治统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要说这些“进贡”都代表了进贡者所在的国家,并且这些国家都成了中原王朝的属国,岂非天方夜谭?中国统治者的一厢情愿对方完全是以平等身份派来的外交使节或贸易代表,而中原王朝却非要称之为朝贡,这只能说明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妄自尊大和愚昧无知。

中原王朝往往利用文字翻译,篡改对方公文的含义,维持天朝大国的神话。

例如在乾隆年间,暹罗(泰国)使节带来的表文,根据泰国宫廷档案第十三号表文底稿是这样写的:“室利阿瑜陀耶大城国这胜利君主,依与北京朝廷之邦交,及敕正使...,敬具金叶表文及方物,...循旧例前来进贡于大清国皇帝陛下。

”表文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根据当时的惯例,只有称“进贡”才能被清朝接受。

不过从表文的内容我们也不难看出,暹罗只是“循旧例”保持着对清朝这个大国的尊重态度,它只承认自己小国的地位,却丝毫没有称臣或放弃独立地位的意思。

但经过广州总督的翻译,表文成了:“暹罗国长臣郑昭,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请大清国大皇帝陛下”。

根据这一译文,岂不是也可说暹罗国王自己承认是清朝的臣子,因此暹罗也是清朝的统治区了吗?在鸦片战争以前,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使者来到中原王朝而不被称为来朝贡的。

如在《明史.外国传》中就充斥着这一类记载:榜葛剌(孟加拉),“永乐六年,其王霭牙思丁遣使来朝,贡方物,...七年,其使凡再至,携从者二百三十余人。

...自是比年入贡。

十年,...使者告其王之丧,遣官往祭,封嗣子赛勿丁为王。

”木骨都沙(今非洲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永东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麻林诸国奉表朝贡。

”拂林(意大利),洪武年间“复命使臣普剌等赍敕书、彩币招谕其国乃遣使入贡。

”今天大概谁也不会相信,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曾经是明朝的属国。

在鸦片战争前不久修成的《大清一统志.外国》中仍然有这样的记载:俄罗斯,“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不谙中华文义及奏疏礼仪,两次抒诚,致多缺失,今特敬谨奉贡,希祈矜宥。

上准其纳贡。

”(至嘉庆十八年)“其事天朝,极为恭顺焉。

”英吉利,(嘉庆)“二十一年,英吉利国遣使入贡,赐国王白玉如意一柄,翡翠朝珠一盘,敕谕一道,以示怀柔。

”谁都明白,18、19世纪的俄国和英国绝不是中国的统一,至少可以避免一些类似的误解。

羁縻政权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

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

在这些地区,虽然也和正式政区一样设置州县,但一般不征收赋税徭役,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正因为实行特殊的政策,所以同样是羁縻政区,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类是受中原王朝的管辖时间较长,政区范围明确而稳定,它们往往处于正式政区之间或附近,当地的首领完全听命于中央政权或地方官。

这些政工除了不登记户籍、不直接征收赋税以及土官世袭外,与正式政区并无太大的区别。

这类地区当然可以看作该王朝已经统一的一部分。

第二类是对中原王朝时叛时服,或者同时接受不同政权的任命,或者在接受羁縻后辖境已有很大的变化。

对这些地区不能一概看成与正式政区一样,而应该根据它们的具体时间、范围和政治态度来决定。

第三类是处于正式政区的边缘,或者远离正式政区,或者接受羁縻区名义的对象是游牧或迁移民族。

这类政区大多是名不符实的,有的就是对称臣纳贡对象的赏赐品。

有时某一部族或某一派人到边境政府或中央政府进贡,朝廷或地方官就授予一个羁縻州或都督、刺史的名义。

实际上,地方官或中央政府很可能连这个部族和这个政区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统治了。

还有的部族在甲地受了某州刺史的称号,以后却流动到乙地甚至丙地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