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课文开国大典的时间轴
![课文开国大典的时间轴](https://img.taocdn.com/s3/m/ba3a60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e.png)
以下是课文《开国大典》的时间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束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1949-1952年:在外交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在经济上,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0年: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安全。
以上是课文《开国大典》的时间轴。
开国大典的文章大意
![开国大典的文章大意](https://img.taocdn.com/s3/m/8d317b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b.png)
开国大典的文章大意
《开国大典》是记叙文,文章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限热爱之情。
文章首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和氛围。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各个环节,包括毛泽东的讲话、升旗仪式、阅兵式等。
在描述这些环节时,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文章还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反应和表现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
最后,文章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祝福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开国大典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和祝福。
《开国大典》课件(共62张PPT)
![《开国大典》课件(共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db132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8.png)
第一课时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开:建立、成立的意思。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 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为什么要具体详细地写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 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 参加人数很多,参加人员来自 各行业各阶层,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 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 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 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 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 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 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 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 根电动旗杆。
dǎo(倒下)(倒塌)(排山倒海)
倒
dào(倒影)(倒退)(本末倒置)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舞蹈课上,小红在练习倒. (dào)立这个动作的时候,不小心 摔倒. (dǎo)了。
倒
dǎo,竖立的 东西躺下来, 如,摔倒。
dào,位置上下 前后翻转。如, 倒影。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擎.起(qínɡ)
诞.生(dàn)
B.宾.客(bīng)
政.府(zhènɡ)
C.电钮.(niǔ)
瞻.仰(zhān)
D.姓聂.(niè)
日臻.完善(zhēn)
第二课时
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
宣布典礼 开始
奏国歌
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升国旗
群众游行
阅兵式
宣读中央人民政 府的公告
总结句。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 热烈场面,同时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 的心情。
《开国大典》课文原文
![《开国大典》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a1aa7577232f60ddcca1e9.png)
《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ni ǔ),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zhān)仰这鲜红的国旗。
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重点简介
![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重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23e5e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1.png)
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重点简介1. 历史的洪流开国大典,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正式成立的日子。
咱们说说中国,这一切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
那个时候,国家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想象一下,战火纷飞的岁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吃顿饱饭都成了奢望。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抗战和内战,终于迎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就像电影中的高兴部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故事的转折。
1.1 民众的期盼那年秋天,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紧张与期待。
老百姓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想想当时的场景,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人们用力地咬着手里的馒头,嘴里嚼着不满,却心中暗暗期待着改变。
那个日子,正是每个人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
人们都想看看,究竟谁能把这场持久战给画上一个句号。
1.2 大典的筹备为了这一天,筹备工作那可是费尽心思。
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从布置场地到演练流程,样样都得细致入微。
想象一下,几千人的大典,光是想想就觉得压力山大。
国旗、国徽、礼炮,一个个都在默默等待出场。
还有那些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得让每个人都看到看得直呼过瘾。
就连老天爷都显得格外给面子,阳光明媚得仿佛在庆祝这个历史时刻。
2. 重要的时刻终于,到了10月1日,天边的红霞像是为这场盛典提前打了个灯光秀。
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在天安门广场,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那个时候,大家都像被糖葫芦甜到了一样,心里乐滋滋的。
习主席站在台上,手握麦克风,声音铿锵有力,仿佛能把所有的希望都传递出去。
2.1 重要的讲话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习主席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他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与等待都化作了泪水与欢笑。
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发出阵阵欢呼,整个广场都沸腾了。
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一瞬间,仿佛全世界都在为我们庆祝。
2.2 礼炮的轰鸣随之而来的是礼炮的轰鸣声,十几响之后,整个天安门广场都被震撼得震动。
简述开国大典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开国大典的内容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dad6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7.png)
简述开国大典的内容和意义
摘要:
1.开国大典概述
2.开国大典的主要环节
3.开国大典的意义
正文:
开国大典,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成立仪式,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此次大典共有30万人参与,意义重大,充满历史意义。
大典的主要环节包括: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布、升旗仪式、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在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环节,毛主席亲自按下按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
升旗时,54响礼炮和28发礼炮同时鸣放,庄严而壮观。
随后,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公告宣示了新中国的立场和目标。
阅兵式环节,我国海、陆、空三军部队依次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展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壮大。
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游行群众举着灯,舞动着火把,欢声笑语,充满了喜庆气氛。
开国大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我国从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的举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如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离不开新中国成立之初打下的坚实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9ca5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2.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赏析《开国大典》课文原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
这一天,阳光灿烂,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下午三点整,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洪亮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全场的人们欢声雷动。
接着,升国旗仪式开始。
乐队奏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缓缓升起。
全场的人们一齐脱帽肃立,向着国旗行注目礼。
随后,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兵种队伍,以整齐的步伐、威武的阵容,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检阅。
他们的英姿,展示了新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晚上九点整,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天安门广场上灯火通明,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就是开国大典,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赏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大场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课文首先通过描绘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景象,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气氛。
然后,通过对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描述,强调了这一历史时刻的重大意义。
升国旗和阅兵式的描写,既体现了国家的尊严和威严,也展示了新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特别是阅兵式部分,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队伍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最后,群众游行的描写则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深深热爱和无比喜悦之情。
灯光璀璨的天安门广场,如同欢乐的海洋,象征着中国人民从此走向光明、幸福的新生活。
总的来说,《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情的描绘,成功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949年开国大典讲话
![1949年开国大典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74008e2ea76e58fafbb0032d.png)
1949年开国大典讲话1949年是我国开国元年,其世界意义与国家意义非同寻常。
下面是分享的1949年开国大典讲话,一起来看看吧。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开国大典流程
![开国大典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f933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9.png)
开国大典流程开国大典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建立和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开国大典流程是一系列庄严而隆重的仪式,它们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荣耀,也是国家文化传统的体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开国大典的流程。
首先,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典举行之前,需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礼仪人员的培训、礼仪用品的准备等。
这些工作需要提前进行,以确保大典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大典的主要仪式。
大典一般由国家元首或者重要领导人主持,他们会身着盛装,出席在场。
大典开始时,会进行升国旗、奏国歌等仪式,以表明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接着是宣誓仪式,参与者会庄严宣誓,表示效忠国家和人民。
随后是颁发国旗、国徽和国歌的仪式。
这些国家象征的颁发,标志着国家的正式建立。
国旗、国徽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它们的正式使用,意味着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然后是颁发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仪式。
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是对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的表彰,是国家对他们的嘉奖和鼓励。
最后是大典的结束仪式。
在结束仪式上,通常会进行闭幕致辞、进行合影留念等活动,以结束整个大典。
结束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整个大典的顺利完成。
开国大典流程的举行,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通过举行开国大典,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国家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激励全国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总之,开国大典流程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仪式,它标志着国家的建立和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开国大典的举行,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举行的过程庄严隆重,意义重大。
通过开国大典的举行,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全国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举行更多隆重的开国大典,展现国家的崭新风貌,展示国家的繁荣昌盛。
开国大典全文概括
![开国大典全文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8c5d08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3.png)
开国大典全文概括《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全文共十五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典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在记叙开国大典开始前的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从这些文字中已经感受到了典礼的盛大与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典礼临近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现得越发强烈。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由此表现了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样的句子,表达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记叙阅兵式的部分则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这一场面。
先总体写受检阅部队缓缓入场的情景,再按照入场顺序,具体描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空军各兵种方队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课文
![《开国大典》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3bc1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b.png)
《开国大典》课文
摘要:
1.《开国大典》课文概述
2.作者及背景介绍
3.文章主题和结构
4.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意义
5.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正文:
《开国大典》是一篇描绘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盛况的课文。
这篇文章通过详实的描绘,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历史时刻的庄严与热烈。
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作家,他们以第一手的资料和亲身的经历,生动地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时刻。
文章的背景是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文章的主题是描绘新中国成立的盛况,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首先,文章介绍了开国大典的背景和准备工作,然后详细描绘了典礼的盛况,最后描述了群众游行的盛况。
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包括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奏国歌等,这些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历史时刻的庄严与热烈。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
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0e3a2b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d.png)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你想知道开国大典的详细内容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我是1949年3月正式调到毛主席身边任卫士的。
半年后,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活动。
从10月1日早上6点多钟到10月2日早上8点多钟,我在主席身边值班,目睹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这段时间活动的全部情况。
我是28日接到通知的,领导指定卫士组的李银桥和我跟随毛主席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同时发给我们工作人员证和别在胸前的飘带。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开国大典这天的工作,领导给我们两名卫士进行明确分工。
李银桥是老卫士,让他搀扶毛主席;让我给毛主席做后勤,即携带随时吃、喝、用的东西。
10月1日这天,领导让我白天随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让马武义值白班,照顾家。
因为要参加开国大典,我起得比平时早。
早上,不到6点半的换班时间,我就来到卫士值班室,让上一班的李银桥早点休息。
快到下午1点了,我提醒马武义说:“要到点了。
”因为毛主席和李银桥约定这个点儿起床。
于是马武义马上用湿毛巾擦擦脸,沏了一杯浓茶端着朝毛主席卧室走去。
并对我说:“我去叫主席起床,电铃一响你就备饭。
”不一会儿电铃响了,我马上到厨房给毛主席备饭。
下午1点30分,我提着简单的饭菜来到北房的过厅,把饭菜摆好。
毛主席的生活规律和普通人不一样。
一般人夜间睡觉,白天工作,而他却夜间工作,白天睡觉。
我刚放好饭菜,毛主席在马武义陪同下走了过来。
我看仅仅躺了(但不一定睡着)几个小时的毛主席精神很好,因为这天是党和人民的重大节日,毛主席穿上了礼服。
这套礼服料是黄色的,美国出产的将校呢,是李银桥和我专门为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而请北京服装专家王子清给做的。
毛主席穿上这套新衣服更加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不过,我仔细一看,毛主席虽然外面套一身新礼服,而里面仍然是那件补了多次的衬衣。
毛主席吃饭以简单和快而出名。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第7课《开国大典》(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第7课《开国大典》(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aa478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e.png)
部编六(上)课文第7课《开国大典》01我会写政zhèng(邮政、政治、政策)宾bīn(外宾、来宾、宾客)盏zhǎn(数盏、酒盏、灯盏)栏lán(栏杆、石栏、桥栏)汇huì(汇集、汇报、汇款)爆bào(爆炸、爆发、火爆)宣xuān(宣布、宣传、宣誓)帜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阅yuè(检阅、阅读、阅览)制zhì(制服、制止、压制)坦tǎn(坦克、坦然、坦白)距jù(距离、距今、相距)隆lóng(隆重、隆冬、隆起)射shè(射入、射击、射门)02多音字奔:bēn(奔跑)bèn(投奔)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03近义词汇集──聚集擎着──举着诞生──产生瞻仰──瞻望欢跃──欢腾挺立──屹立排山倒海──惊天动地迎风招展──随风飘扬04反义词肃静──喧闹汇集──散开上升──下降05理解词语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06句子解析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
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开国大典的资料20字
![开国大典的资料2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2689d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0.png)
开国大典的资料20字
摘要:
一、开国大典的背景与意义
二、开国大典的筹备与举行
三、开国大典的内容与盛况
四、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称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定10月1日为国庆节。
一、开国大典的背景与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时刻,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开国大典的筹备与举行
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确保大典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提前进行了多次预演。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大典正式开始,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与人民群众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三、开国大典的内容与盛况
开国大典的内容包括阅兵式、群众游行、升国旗等。
其中,阅兵式展示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壮阵容,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群众游行则展示了各族人民对新中国的拥护和支持;升国旗仪式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四、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标志,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
开国大典流程表
![开国大典流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a169d4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0.png)
开国大典流程表
开国大典流程表如下:
1、下午3点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跟群众见面。
2、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3、军乐队奏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4、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5、升国旗。
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同时,54门礼炮齐发齐鸣28响。
6、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7、阅兵式。
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同乘汽车,检阅部队。
8、朱德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9、分列式。
受检阅的部队由聂荣臻司令员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10、群众游行。
晚上9点多钟,庆祝活动结束。
《开国大典》课件
![《开国大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2938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0.png)
以民族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通 过优美的舞姿和生动的表演,展 现中国人民在开国大典上的喜悦 心情和团结精神。
审美价值体现
视觉审美
通过绚丽多彩的烟花、气球等视觉元 素,营造出热烈、欢庆的氛围,使观 众在视觉上获得愉悦和享受。
听觉审美
通过激昂的音乐、嘹亮的歌声和人民 群众的欢呼声,使观众在听觉上感受 到开国大典的震撼和激动。
筹备委员会工作
03
04
05
负责制定大典方案,包 括大典的时间、地点、 程序、参加人员等。
组织大典的各项准备工 作,如场地布置、安全 保卫、交通管制等。
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的工作,确保大典的顺 利进行。
场地选择与布置
01
02
场地选择:经过多次勘 察和比较,最终选定了 天安门广场作为开国大 典的场地。天安门广场 位于北京市中心,交通 便利,视野开阔,能容 纳数十万人参加大典。
解放军指战员
负责大典的阅兵式,展示新中国的军 事实力和国防建设成果。
03 仪式流程与细节呈现
CHAPTER
仪式开始及升旗仪式
01
02
03
仪式开场
描述大典当天的天气、参 加人数和现场氛围等。
升旗仪式
详细阐述升旗的过程,包 括护旗手、升旗手的表现 ,以及国旗冉冉升起的情 景。
国歌奏响
介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的历史背景和在开国大 典上的首次奏响。
194பைடு நூலகம்年6月,国民党发动 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 开始。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的 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 灭国民党主力。
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
![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803e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c.png)
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东方巨龙睁开了眼睛,它苏醒了,万千中华儿女身体里沉睡的中华魂,纷纷向巨龙咆哮致敬,中华民族魂苏醒了。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1949年开国大典内容简介:1949年,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还是对毛泽东个人而言,都是极不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所发生的巨变,犹如一幅波澜状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年,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西柏坡短暂停留之后,率领中共中央赴京“赶考”,入驻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南海。
这一年,在经历了无数革命风风雨雨之后,毛泽东实现了人生最伟大的理想。
这一年,毛泽东把他的足迹和记忆留给了风景秀丽的香山,留给了恬静的双清别墅,留在了天安门城楼那挥手的瞬间。
也就是在这一年,毛泽东挥戈南下,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划江面治”的梦想,勇追穷寇,致命一击;国民党反动派丢盔弃甲,仓皇而逃,顷刻间,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形势发展如此迅猛,着实有点出乎毛泽东的意料。
然而,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军人物毛泽东一方面号召全国人民真诚合作,步调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方面领导全党及各界人士紧张有序地开展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1949年10月1日,人民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一天,毛泽东大踏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胜利面前,毛泽东注意保持共产党人虚怀若谷的精神,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已与全党同志:革命取得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脚下的道路还很长。
新中国建立伊始,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本书将194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所发生的巨变,写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精彩选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开国盛典“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开国大典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932a1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d.png)
开国大典的故事开国大典,是指一个国家建立时举行的隆重典礼。
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诞生,是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开国大典更是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仪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几次开国大典的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为了彰显国家的统一和强大,秦始皇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在这次开国大典上,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令,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开国大典上,秦始皇还下令焚书坑儒,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在这次开国大典上,唐太宗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行了均田制、推行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唐朝的开国大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开国典礼之一,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在这次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著名的开国词,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次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开国典礼之一。
开国大典是一个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
通过回顾开国大典的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能更好地认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国大典》课文课件
![《开国大典》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41ee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8.png)
寓情于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景 物的描绘来传达情感和感受。
05
课文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毛泽东
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课文中展现了严肃、庄重、沉稳的形象。他对新中国 的成立充满期望,通过庄严的宣告和凝重的神情,展现出开国领袖的气魄和胆 识。
朱德
朱德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他以宽厚、亲切的形象出现在课文中。他与 毛泽东并肩作战,共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在开国大典中,他展现出对人 民军队的深厚感情和对新中国的殷切期望。
04
课文写作手法分析
叙事手法
顺叙法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 晰地了解事件的经过。
倒叙法
先讲述事件的结果,再回 溯事件的发生过程,常常 用于制造悬念或突出重点 。
插叙法
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主 线索,插入相关事件或情 节,用于补充说明或刻画 人物形象。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对人物、环境、事物等进行细 致入微的描绘,以呈现出更加
中央人民政府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开幕仪式。
指隆重而庄严的仪式。
指正式告知大家某个决 定或消息。
指1949年成立的以工人 阶级为基础,工农联盟 为主体,团结各民主阶 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
指1949年9月21日成立 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通 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 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中央人民政府。
对主题的思考与讨论
本文主题庄重、严肃,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于开国大典的描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 国历史和人民的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在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和付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
教材解读:《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
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整篇文章比较的长,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本着长文短教的原则,首先让学生谈整体感受,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总结几个场面,接着抓住重点场面来讲,通过对重点场面的讲解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
在北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21年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学生交流)
小结过渡:是的,毛泽东的伟大就是因为他带领了那一代人于1949.10.1建立了新中国,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开国大典》这课,重温开国盛典,领略伟人风采。
3:解题:典的意思,典的前面加大怎么理解,开国什么意思,连起来解释。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二)自读感知,理清脉络
师:是的,就是这一天,就在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别写了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板书)
小结过渡:经过大家的学习。
这样典礼中四个最精彩的场面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但是你要想真正了解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的场面,走进群众当中,真正的去体会。
(三)品读感悟,体验意义
1: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语句,从句子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2:生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词语——分别指导朗读。
•他们清早就到了北京会场,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直奔”,体会出群众急切的心情,抓住“一齐”体会出所有人的心情都一样。
抓住“充满”体会出人多。
)
3: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体会。
师:重温历史,走进历史,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四)研读第七、八段,感受情感
1:通过读书交流体会,理解反复的用法及其作用。
——出示句子:对比读,你有什么发现?()这就是反复的作用,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
师:是呀!这一声庄严地宣告,是用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2:出示一组数字,了解为共和国的成立牺牲的人数。
师:在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
3:观看有关的视频,主要是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等视频资料。
师:就在这一段段的资料中,你又有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引读:
(1) 师:4700万人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声宣告怎么能不庄严?(读:这庄严地宣告……)
(2)师:28年抗战,历经了无数的苦难才有了胜利的曙光。
这声宣告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再读:这庄严地宣告……)
(3)师:是呀!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多少人盼望着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听到这声宣告,还有谁不欢跃?(大家起立齐读:这庄严地宣告……)
5:引入第八段。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是呀!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从此我们就是新中国的主人,所以看到新中国的国旗——(齐读: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3)是呀,这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们的心激动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了……。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此时此刻你的感受!
展示五星红旗,并且反复朗读这一段。
让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一个高潮,播放走进新时代音乐并且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指生朗读,展示,评价。
(五)结束课文
我们的心情和当时的群众一样的激动自豪(板书),我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更要缅怀一位伟人,记住一个日子,铭记一场典礼。
(六)推荐作业:
1:仿照《开国大典》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写学校的升旗仪式。
2:推荐阅读:《青年毛泽东》《难忘的岁月》
板书设计
群众进场
典礼仪式激动
阅兵式自豪
群众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