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气象学(教案)
第二讲-气象要素对飞行的影响(约120分钟)精选全文
![第二讲-气象要素对飞行的影响(约120分钟)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7af67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5.png)
等温层和逆温层
= 0时称为等温层, <0时称为逆温层。
(二)大气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 根据气层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将大气可分为:
❖ 对流层(troposphere) ❖ 平流层(stratosphere) ❖ 中间层(mesosphere) ❖ 暖层(thermosphere) ❖ 散逸层(exosphere)
❖ (大气的结构插图)
大气的结构插图
γ<0 散逸层 γ>0 中间层 γ<0 平流层
γ>0 对流层
对流层 (troposphere)
对流层: 因为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得名
对流层特点: • 1.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γ≈0.65℃/100
m • 2. 气温、湿度的水平分布很不均匀 • 3.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雷达对本场强对流天气的侦测
气象卫星极端天气及航路天气的监测
❖激光测云及激光雷达探测风切变
激 光 测 云 仪
数值天气预报
银河II大型计算机
天河大型计算机
2 航空气象学定义
航空气象学:是气象学应用的一个分支,是研究
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对飞行技术装备及飞行活动的 影响、探讨飞行气象保障理论原理的一门学科。
二次反向着陆时只听见副驾驶大叫了一声:下降率太 高啦。
能见度: 2010年8月24日22时10分左右 伊春空难
事故时间: 北京时间22时10分左右
1.当晚9点伊春林都机场的航空气象定期观测报告(METAR)报文:
METAR ZYLD 241300Z 15001MPS 8000 NSC 13/13 Q1014 =
气象要素(weather elements):指的是如气温、
航空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710a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2.png)
航空气象学
.
本课程主要介绍航空气象学基本原理及航空气象业务在民航行业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熟悉气象在航空、航天、国防、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途径,熟悉航空危险天气对航空业务的影响和重要性。
航空气象学主要介绍大气要素成分、温度、气压、风、云等指标要素对飞行影响;并分析重要的天气条件如低能见度、降水、雷暴、冰雹等与飞行的关系,阐述了雷暴、低空风切变、颠簸、积冰和高空急流等危险天气对现代民航业系统的影响和相应的处置方式,介绍了航空气象业务,增加了卫星云图的分析、地面和机载气象雷达图像的识别等内容,细化了航空电码的编排规则,提升学生对现代航空气象学的认识。
能够掌握航空气象基本原理和航空危险天气的发生规律;能够在具备实施气象预测/预报基本气象业务的基础上开展航空领域的气象应用业务、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够了解航空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航空气象培训讲义(ppt41张)
![航空气象培训讲义(ppt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bb3594d304a1b0717ed5dd02.png)
地面风组
• • • • • • • 代码:dddffGffUNIT ddd最近十分钟的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 ff平均风速,00000为静风; G阵风指示码; ff最大风速<阵风>; UNIT风速单位,KMH公里每小时,KT海里每小时,MPS 米每秒。 当风向变化60°,且风速变化超过3MPS时,加编 dddVddd,前一个ddd表示风向的一个极向,V是变化指示 码,后一个ddd表示风向的另一极向<顺时针>。 例:35005MPS 08010G15MPS 00000MPS 27004MPS240V300
气压
• 代码:QPPPP • Q表示气压指示代码,用Q表示QNH单位百 帕,用A时表示英寸/汞柱; • PPPP表示实际的气压数值的。 • 例: A2292 • Q1013
补充报告
• 代码:REWW • RE表示近时天气现象指示码; • WW表示最近一次例行报告之后的重要天气 现象。 • 例:RETS • REVA
风切变
• 代码:WS TKOF/LDG RWYDD or WS ALL RWY • WS为风切变指示代码; • TKOF表示起飞,LDG表示着陆,ALL表示所有,就是说 TKOF表示起飞跑道有风切变,LDG表示着陆跑道有风切 变,ALL表示所有跑道的起飞和进近航道有风切变; • RWY表示跑道; • DD表示跑道号码。 • 例:WS TKOF RWY36 • WS LDG RWY24L • WS ALL RWY
实况/特选报格式
• 识别码(报文种类,航站,日期时间), 风组,能见度和跑道视程组,天气现象组 ,云组,温度/露点组,气压组,变化趋势 • •
实况举例
• METAR ZSHC 081100Z 35003MPS 0700 R30/0900 -SG FZFG OVC006 M00/M01 Q1026 NOSIG= • 例行天气报告:杭州/萧山机场,8日11:00( 协调时)§风向350度风速3米每秒§水平能 见度700米,30号跑道视程900米§小米雪 ,冻雾§在180米高度上云量为8/8(满天云 )§温度摄氏0度/露点摄氏零下1度 §QNH1026§无重要变化
《航空气象学》教学大纲
![《航空气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e5f4530912a216147929eb.png)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电气测量课程代码:34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电气测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电磁量的测量方法、测量中所配置的仪表和仪器设备、各种仪表和仪器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测量时的操作技术以及如何对所测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求出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等问题。
电磁量是人的感官所不能察觉的物理量,对它进行测量离不开仪器仪表。
早期电气测量所使用的仪表都是机械式模拟仪表,以后由于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测量仪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因此,现代电气测量技术研究范围既包括了传统的机械式和电子式的模拟指示仪表,也包括数字显示仪表、智能仪表、示波器及虚拟仪器等。
由于电气测量仪器仪表产品众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能一一介绍,本门课程只通过典型结构,介绍相关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实践训练和辅导考试,了解基本误差理论,初步具备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能力和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掌握各种电气测量仪表的组成、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测量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应用它们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2、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电能、频率、相位、电路参数、磁场及磁性材料的基本测量原理。
3、掌握常用电流、电压、功率、电能、频率、相位、电路参数、磁场及磁性材料等测量仪器仪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熟练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电能、频率、相位、电路参数、磁场及磁性材料等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电气测量》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与该专业《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拖动及控制线路》《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了解的必备知识。
航空气象学(教案)
![航空气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f0d22a417866fb84a8ebf.png)
航空气象学(教案)航空气象学理论提示:航空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同飞行活动和航空技术之间的关系,航空气象保障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时的气象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航空气象学属应用气象学范畴。
在实际工作中,航空气象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空效率,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有效地运用航空技术,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理论解释:一、T-LnP图1.1温度对数压力图及其分析实践内容:温度对数压力T-LnP图又称埃玛图(Emagram,是E nergy-per-unit-diagram的缩写)。
是一种热力学图解,图上的面积设计成与大气运动能量成正比。
该图解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气压的对数为纵坐标,还有三组线条;层结曲线、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露点压力曲线。
使用该图解可以方便而清晰得分析大气层结特性及湿空气在升降过程中状态的变化,判断大气静力稳定性及对流不稳定性。
目前温度对数压力图仍是气象台站分析预报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在飞行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判断飞行天气的工具。
根据资料在T-LnP图上绘出层结曲线、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露点压力曲线。
1.2实践目的:根据T-LnP图上状态曲线、层结曲线和露点压力曲线判断大气稳定度、判断热对流发生时间及其强度,分析出对流和层状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估计对流云中垂直气流速度、垂直风场结构,低层能见度情况,分析积冰层高度和厚度。
1.3实践资料:选取资料库中所提供单站垂直方向上气压、气温、露点温度、风场资料。
1.4实践步骤和方法并据此写出实践报告:1)根据资料在给定的T-LnP图上点绘出层结曲线、状态曲线、露点压力曲线和高空风分布曲线。
2)分析正负不稳定能量、分析低空风切变情况、分析对流云和层状云顶高和低高、估计云中垂直气流速度、分析积冰层高度和厚度、分析低层能见度情况、进行热对流预计。
3)根据前面分析在实践报告中说明航路上飞跃积雨云需要的飞行高度层情况,说明开关防冰的飞行高度层情况,进入积雨云中时飞机的颠簸情况分析,飞机进出层状云的飞行高度层情况,飞机起飞和进近时可能遇到风切变的高度层情况,可能发生的热对流时间。
航空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0a7663915f804d2a16c116.png)
第一章 绪论
—航空气象学基础知识
一 气象学与航空气象学 二 气象要素对航空的影响 三 航空危险天气
一、气象学与航空气象学
• (一)相关概念 • (二)航空气象学的学科属性 • (三)航空气象学发展历程 • (四)《航空气象学》框架结构
(一)相关概念
1.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科学。
航空危险天气—雷暴
由对流旺盛 的积雨云引起的, 伴有闪电雷鸣的 局地风暴,称为 雷暴。
航空危险天气—雷暴
当飞机在雷雨区域飞行时,由于机翼、机身等凸出部 位,电场很强,导致飞机遭受雷击。
下击暴流(空中陷阱)产生的背景
下击暴流对飞行影响的示意图
航空危险天气--低空风切变
➢ 所谓风切变是指短距离 内风向、风速的突然变 化。
风
• 起飞、着陆一般是逆风以缩短滑跑距离;顺风会增大起飞和着陆的 滑跑距离(特危险);侧风则会使飞机偏离跑道,空中飞行则会偏 离航线。在航行飞行时,顺风可以节省航时和燃料。
第一章 绪论
—航空气象学基础知识
一 气象学与航空气象学 二 气象要素对航空的影响 三 航空危险天气
三、航空危险天气
• 雷暴 • 低空风切变 • 积冰 • 颠簸
雷暴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雷暴云是一个“天气制造厂”,它能生产各式各样的危及飞行安全 的天气现象--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击(雷击)、雷雨、大风,有 时还有冰雹、龙卷风、下冲气流和低空风切变。当飞机误入雷暴活 动区内,轻者造成人机损伤,重者造成机毁人亡。因此,雷暴是目 前被航空界、气象界所公认的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天气。
航空气象学
主讲人:陈艳梅
2014-5-28
据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事故报告,民用航 空事故40%都与天气条件有关。 遗漏的、错误的气象情报有可能导致机组人员对天气状 况的不能及时掌握。 在气象情报及时、准确时,如果机组人员对航空气象知 识的掌握程度不足也会对天气状况产生错误的理解,从 而引发航空事故。 因此,对空乘专业的学生学好航空气象学至关重要。
《民航概论》教案第5课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
![《民航概论》教案第5课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e1f83e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png)
课题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分层及飞机的飞行空间(2)掌握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航空气象要素的相关知识,熟悉航空运行环境,提升工作技能素质目标: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i并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大气层和各种航空气象要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大气中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会对飞行活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找资料,思考并留言讨论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课前导入【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课前导入(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大气也可以分层吗?什么是对层?什么是平流层?【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井板书:第一节大气层简介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成分、结构、国际标准大气第一节大气层简介一、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大气层是指受重力作用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其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厚度在1000km以上,顶部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包括多种气体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
……(详见教材)二、大气层的结构【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大气层主要分为哪几层?民航客机通常飞行在哪些层?÷【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整个大气层,根据因距离地面高度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详见教材图3-1所示。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10气 象 雷 达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10气 象 雷 达](https://img.taocdn.com/s3/m/92613c58a0116c175e0e4895.png)
黄仪方主编气 象 雷 达气象雷达对目标的探测 机载气象雷达C ONTENTS目录气象雷达对目标的探测(一)雷达探测的原理雷达是以向空间发射电磁波,并检测来自目标的回波的方式来判断目标是否存在以及目标的空间位置。
雷达工作示意图(二)气象雷达的种类1. 天气雷达天气雷达(又称测雨雷达)主要用于探测降水的发生、发展和移动,并以此来跟踪降水系统。
2. 测云雷达测云雷达主要用以探测未形成降水的云层高度、厚度以及云中物理特性。
3. 多普勒气象雷达多普勒气象雷达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云和降水粒子相对于雷达径向运动速度的气象雷达。
4. 机载气象雷达机载气象雷达是供飞行人员在飞行中探测航线上的积雨云、雷暴等危险天气的雷达。
(三)天气雷达对气象目标的探测1. 对降水区的探测液态的水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包含有较大雨滴的空中降雨区域,能够对天气雷达所辐射的电磁波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射,形成降雨区的雷达回波。
2. 对湍流的探测天气雷达是通过与湍流夹杂在一起的水滴反射雷达波时的多普勒效应而检测湍流的。
不同气象目标的反射特性1. 目标距离的测定2. 目标方位角和仰角的测定3. 雷达显示(1)平面位置显示(plan positions indicate(PPI))。
电子束从屏幕的中心向外作等速的径向扫描,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雷达站周围气象目标的分布。
(2)距离高度显示(range-height indicate(RHI)),用来显示气象目标回波的垂直分布。
(五)影响雷达探测的主要因素1. 回波涨落现象2. 距离对回波的影响3. 衰减对回波的影响4. 地球球面和大气折射对雷达回波的影响雷达探测不到第三块云大气折射形式二、雷达回波的识别(一)气象回波和非气象回波非气象回波的形成主要是地物、飞机等非气象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以及由于雷达的性能而引起的虚假回波。
气象回波是大气中云、降水中的各种水汽凝结物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和大气中温、压、湿等气象要素剧烈变化而引起的。
航空气象学 4.4 锋面天气
![航空气象学 4.4 锋面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1bcb3c0865ce050877321374.png)
暖气团不稳定时地面锋线附近有积雨云
暖锋对飞行的影响:
• 暖锋锋线附近和降水区内能见度差,碎 云高度很低,如果暖空气潮湿而不稳定, 形成的积雨云常隐藏在其他云层中;长 时间飞行容易产生严重积冰,当地面报 告有冰丸时,在较高的高度上会碰到冻 雨。
(2)冷锋天气
• 冷锋根据其移动速度,可分为急 行冷锋和缓行冷锋。
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天气形势预报的方法 1:外推法 2:物理分析法 3:统计资料法 4:模式法 5;数值预报法
气象要素预报
基本思路
1:作好形势预报 2;总趋势确定后,再考虑本地的自然条
件. 3:参考近期内本站及附近各地气象要
素的演变. 4; 考虑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
影响飞机起落的恶劣天气形 势分析:
第四章
第四节 锋面天气及对飞行的影响
• 锋面天气指锋附近的云、降水等 的分布情况。ຫໍສະໝຸດ (1)暖锋天气稳定的暖锋天气
稳定的暖锋天气
• *移动速度较慢,锋面坡度小 • *依次出现Ci→Cs→As→Ns • *连续性降水常出现在地面锋线前雨层云
中 • *锋下冷气团中常有层积云、层云和碎层
云出现 • *有时在锋前后形成锋面雾
A:Cs---As---Ci---Ns B:Ci---Cs---As---Ns C:Ns---As---Cs---Ci
2:锋面过境时,下述何种变化最明显
A:晴转多云 B:风向变化 C:气压升高
3:锋面下的连续性降雨说明有
A:带中等湍流的层状云. B:带轻度紊流 或不带紊流的积云. C:带轻度紊流或不带紊流的层状云.
3;暖气团不稳定时,沿锋线形成一条狭窄 的积状云带,并能形成旺盛的积雨云
4;锋线一过云消雨散,风速增加,出现大 风
航空气象学(教案)
![航空气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fe3516c85ec3a86c2c50e.png)
常规雷达装置大体上由定向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天线控制器、显示器和照相装置、电子计算机和图象传输等部分组成。
3)空中天气图分析:在资料库中选取925、850、700和500百帕图一套,分析图中槽线、空中锋区、冷暖平流区域并对比不同图上冷暖平流配置标明大气不稳定区域,根据槽线位置配置、冷暖平流情况和地转涡度及其热成风涡度情况说明未来系统发展状况。
4)综合分析:就上面分析情况结合天气学理论说明,为什么会有当时的天气现象分布,并预测6小时内天气区分布的式样和天气变化的趋势。
空中图分析:等高线、高低压系统、等温线、槽线。
2.2实践目的:
通过分析地面图等三小时变压线、锋面、天气系统和天气区情况,确定起降机要的备降机场。
通过分析空中流场、温度场、及冷暖平流情况,分析大气垂直稳定度、地转涡度,确定未来天气发展趋势和天气变化结果。
2.3实践资料:
由资料库中提供的典型天气过程地面和空中天气图。
2.4实践方法和步骤:
1)取资料库中地面、空中图,掌握地面和空中天气图各种符号含义、绘制内容。
2)地面天气图分析:指出图中天气系统名称、高空锋区的位置、空中冷暖平流的位置、急流位置、配置。正确分析地面锋的位置、天气区、三小时等边压线、高低空冷暖平流的相互位置关系、分析地转涡度、利用天气学理论正确预报未来天气发展演变结果。
1.4实践步骤和方法并据此写出实践报告:
1)根据资料在给定的T-LnP图上点绘出层结曲线、状态曲线、露点压力曲线和高空风分布曲线。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3能见度与视程障碍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3能见度与视程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f71875ef87c24028905fc376.png)
黄仪方主编障碍目录能 见 度视程障碍能见度一般所说的能见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分辨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二是指一定距离内观察目标物的清晰程度。
航空上使用的能见度定义为:视力正常的人在昼间能看清目标物轮廓的最大距离,在夜间则是能看清灯光发光点的最大距离。
当在明亮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位于近地面一定范围内的黑色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在无光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光强为 1000cd 的灯光的最大距离。
二、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一)影响昼间能见度的因子1. 目标物与其背景间原有的亮度对比2. 大气透明度3. 亮度对比视觉阈(二)影响夜间灯光能见度的因子1. 灯光发光强度2. 大气透明度3. 灯光视觉阈(一)地面能见度能见度目标图地面能见度又叫气象能见度,是指昼间以靠近地平线的天空为背景的、视角大于 20'的地面灰暗目标物的能见度。
(一)地面能见度主导能见度和最小能见度1. 主导能见度指观测到的达到或超过四周一半或机场地面一半的范围所具有的最大能见度的值。
2. 最小能见度在测站各方向的能见度中最小的那个能见度,称为最小能见度。
3. 跑道能见度指沿跑道方向观测的地面能见度。
(二)空中能见度航空活动中,从空中观测目标时的能见度,叫空中能见度。
按观测方向的不同,空中能见度可分为空中水平能见度、空中垂直能见度和空中倾斜能见度。
1. 空中能见度的特点(1)飞机与观测目标处于相对运动中,目标的轮廓在不断变化,加之座舱玻璃对光线的影响,增加了观测目标的困难,使能见距离减小。
(2)背景复杂多变,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通常比气象能见度规定的要小,也使能见距离减小。
(3)由于飞机位置的不断变化,其所经大气的透明度会有很大差异,观察的能见度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
2. 在地面估计空中能见度的方法(1)看天空颜色。
(2)看日、月、星辰的颜色。
(3)观察云块结构的清晰程度。
(4)雨后天空如洗,空中能见度好,久晴不雨则差。
航空气象学(教案)
![航空气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8e014b52acfc789ebc931.png)
航空气象学理论提示:航空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同飞行活动和航空技术之间的关系,航空气象保障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时的气象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航空气象学属应用气象学范畴。
在实际工作中,航空气象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空效率,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有效地运用航空技术,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理论解释:一、T-LnP图1.1温度对数压力图及其分析实践内容:温度对数压力T-LnP图又称埃玛图(Emagram,是En ergy-per-unit-diagram的缩写)。
是一种热力学图解,图上的面积设计成与大气运动能量成正比。
该图解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气压的对数为纵坐标,还有三组线条;层结曲线、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露点压力曲线。
使用该图解可以方便而清晰得分析大气层结特性及湿空气在升降过程中状态的变化,判断大气静力稳定性及对流不稳定性。
目前温度对数压力图仍是气象台站分析预报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在飞行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判断飞行天气的工具。
根据资料在T-LnP图上绘出层结曲线、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露点压力曲线。
1.2实践目的:根据T-LnP图上状态曲线、层结曲线和露点压力曲线判断大气稳定度、判断热对流发生时间及其强度,分析出对流和层状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估计对流云中垂直气流速度、垂直风场结构,低层能见度情况,分析积冰层高度和厚度。
1.3实践资料:选取资料库中所提供单站垂直方向上气压、气温、露点温度、风场资料。
1.4实践步骤和方法并据此写出实践报告:1)根据资料在给定的T-LnP图上点绘出层结曲线、状态曲线、露点压力曲线和高空风分布曲线。
2)分析正负不稳定能量、分析低空风切变情况、分析对流云和层状云顶高和低高、估计云中垂直气流速度、分析积冰层高度和厚度、分析低层能见度情况、进行热对流预计。
3)根据前面分析在实践报告中说明航路上飞跃积雨云需要的飞行高度层情况,说明开关防冰的飞行高度层情况,进入积雨云中时飞机的颠簸情况分析,飞机进出层状云的飞行高度层情况,飞机起飞和进近时可能遇到风切变的高度层情况,可能发生的热对流时间。
航空气象学(教案)
![航空气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6c8c1027284b73f24250b6.png)
由资料库中提供的典型天气过程地面和空中天气图。
2.4实践方法和步骤:
1)取资料库中地面、空中图,掌握地面和空中天气图各种符号含义、绘制内容。
2)地面天气图分析:指出图中天气系统名称、高空锋区的位置、空中冷暖平流的位置、急流位置、配置。正确分析地面锋的位置、天气区、三小时等边压线、高低空冷暖平流的相互位置关系、分析地转涡度、利用天气学理论正确预报未来天气发展演变结果。
3)空中天气图分析:在资料库中选取925、850、700和500百帕图一套,分析图中槽线、空中锋区、冷暖平流区域并对比不同图上冷暖平流配置标明大气不稳定区域,根据槽线位置配置、冷暖平流情况和地转涡度及其热成风涡度情况说明未来系统发展状况。
4)综合分析:就上面分析情况结合天气学理论说明,为什么会有当时的天气现象分布,并预测6小时内天气区分布的式样和天气变化的趋势。
色调强化卫星云图
属于红外线卫星云图的一种,其为针对对流云所设计,主要目的为突显外、可见光、色调强化卫星云图上高、中、底云;着重识别出对飞行安全影响极大的雷暴、云团、低云、雾相关的云系,并能估计出它们的顶高和厚度;识别高低压、锋面、急流、飑线、台风、副热带高压带、热带辐合带等天气系统。
红外线卫星云图
红外线卫星云图利用卫星上之红外线仪器,来测量云层之温度。其中,温度低的云层会以亮白色来显示,也就是此处的云层较高,而暗灰色的部分则代表云层高度较低,因为越接近地面的云层温度越高。简单而言,即以云顶的不同温度来判断云层的高度。
可见光卫星云图
可见光卫星云图利用云顶反射太阳光的原理制成,故仅能于白昼进行摄影。可见光卫星云图可显示云层覆盖的面和厚度,比较厚的云层反射能力强,在可见光卫星云图上,会显示出亮白色,云层较薄则显示暗灰色,还可与红外线卫星云图结合起来,做出更准确的分析。
航空气象学ppt课件
![航空气象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60379770bf78a64295421.png)
雷暴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雷暴云是一个“天气制造厂”,它能生产各式各样的危及飞行安全 的天气现象--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击(雷击)、雷雨、大风,有 时还有冰雹、龙卷风、下冲气流和低空风切变。当飞机误入雷暴活 动区内,轻者造成人机损伤,重者造成机毁人亡。因此,雷暴是目 前被航空界、气象界所公认的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天气。
风
• 起飞、着陆一般是逆风以缩短滑跑距离;顺风会增大起飞和着陆的 滑跑距离(特危险);侧风则会使飞机偏离跑道,空中飞行则会偏 离航线。在航行飞行时,顺风可以节省航时和燃料。
第一章 绪论
—航空气象学基础知识
一 气象学与航空气象学 二 气象要素对航空的影响 三 航空危险天气
三、航空危险天气
• 雷暴 • 低空风切变 • 积冰 • 颠簸
➢ 它包括垂直风切变、水 平风切变和侧风切变。 600m以下的叫低空风 切变。
➢ 对起飞和着陆的飞机影 响很大
航空危险天气--低空风切变
• 目前国际航空和气象界公认的飞机起飞和着陆进近阶段的一个危险因素。 • 低空风切变具有变化时间短、尺度小、强度大、发生突然等特点,随之
带来探测难、预报难、航管难、飞行难等一系列困难。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大气环境对航空飞行的影响 • 第3章 民航气象地面观测 • 第4章 航空气象空中探测 • 第5章 民用航空气象预报 • 第6章 航空重要天气预报 • 第7章 航空气候业务与资料应用 • 第8章 飞行气象情报发布与交换 • 第9章 航空气象服务
第一章 绪论
—航空气象学基础知识
• 3. 进入21世纪,航空气象学进入信息化时代。航空气象学研究出现 三个趋势:一是精细化,二是内容更加全面,三是区域合作更加完善
• 区域气象条件的多样性决定航空气象服务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 业务。如中国东北——大风;华南——雷暴;青藏高原——颠簸; 四川盆地——大雾 。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6中低空飞行的大气环境
![《航空气象(第2版)》教学课件—06中低空飞行的大气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d5e2c31aa1c7aa00b42acb76.png)
黄仪方主编大气环境低空风切变 飞 机 颠 簸飞机积冰山地和高原飞行气象特点C ONTENTS目录沙漠地区及海上飞行气象条件低空风切变(一)低空风切变风切变是指空间两点之间风的矢量差,即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短距离内风向和(或)风速的变化。
在高度 500 m 以下,风向风速在空间一定距离上的变化称为低空风切变。
根据风场的空间结构不同,风切变表现为三种形式。
即:(1)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指在垂直方向上,一定距离内两点之间的水平风速和(或)风向的改变(“一定距离”通常取为 30 m)。
(2)水平风的水平切变,指在水平方向上两点之间的水平风速和(或)风向的改变,如跑道上的对头风。
(3)垂直风的切变,指上升或下降气流(垂直风)在水平方向上两点之间的改变,这类风切变多发生在雷暴云的影响范围内。
(二)低空风切变的种类1. 顺风切变顺风切变,指的是飞机在起飞或着陆过程中,水平风的变量对飞机来说是顺风。
2. 逆风切变逆风切变,指的是水平风的变量对飞机来说是逆风。
顺风切变示意图逆风切变示意图(二)低空风切变的种类3. 侧风切变侧风切变,指的是飞机从一种侧风或无侧风状态进入另一种明显不同的侧风状态。
4. 垂直风的切变垂直风的切变,指的是飞机从无明显的升降气流区进入强烈的升降气流区域的情形。
侧风切变示意图 垂直风的切变示意图雷暴云中下击暴流对飞机着陆、起飞的影响(三)低空风切变的强度1. 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强度标准国际民航组织所建议采用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强度标准如表所示:水平风垂直切变强度标准(三)低空风切变的强度2. 水平风的水平切变强度标准上述情况中相当的水平风水平切变值 2.6(m/s)km 可作为能对飞行构成危害的强度标准。
3. 垂直风切变的强度标准垂直风的切变强度,在相同的空间距离内主要由垂直风本身的大小来决定。
下降气流和下冲气流的强度标准二、产生低空风切变的天气条件(一)雷 暴雷暴是产生风切变的重要天气条件。
现在一般认为雷暴的下降气流在不同的区域可造成两种不同的风切变:① 一种是发生在雷暴单体下面,由下击暴流造成的风切变。
航空气象课程设计
![航空气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2dea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f.png)
航空气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航空气象的基本知识,包括气象要素、气象现象、气象预报等;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航空气象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等)的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气象现象(云、雨、雪、雾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气象预报(天气预报、航空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讨论法(分组讨论气象现象和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气象预报实例),实验法(进行气象观测和实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航空气象》、参考书《气象学与应用》、多媒体资料(气象现象的视频、图片等)和实验设备(气象观测仪、风向风速计等)。
教学资源应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气象现象观察记录和气象预报实践等,占总评的30%;考试为闭卷考试,涵盖课程全部内容,占总评的5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完成。
教学地点为教室和气象观测实验室。
教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尽量安排在学生便于参与的时间段。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如:对于形象思维较强的学生,可通过气象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可通过案例分析和气象预报实践来提高能力。
确保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航空气象教学大纲
![航空气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4d6b82aaea998fcd220e34.png)
本阶段教学目的1.了解大气的成分及结构;理解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掌握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飞行的影响;掌握风压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熟悉各种云的外貌特征及它们对飞行的影响,特别是对飞行影响较大的低云;了解不同种类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和降水对飞行的影响。
3.理解不同能见度的含义,了解影响能见度的因素;熟悉造成视程障碍的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4.了解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的填图格式和分析内容;熟悉各种天气系统的定义、气流结构和一般天气,了解它们对飞行的影响;熟悉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了解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
5.了解雷暴形成的条件;掌握普通雷暴和强烈雷暴的结构和天气;掌握热雷暴、地形雷暴及天气系统雷暴的特征;了解雷暴对飞行的影响,掌握安全飞过雷暴区的方法;熟悉山地背风波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6.了解产生低空风切变的天气条件;熟悉低空风切变对飞机起飞着陆的影响;了解产生飞机颠簸的天气条件和地区;熟悉产生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和积冰对飞行的影响;7.熟悉高空、平流层影响飞行的因素;了解高空急流的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掌握晴空乱流的概念,了解晴空乱流出现的规律。
8.熟悉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熟悉亚洲和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熟悉我国云量和云状的分布情况;了解我国风、能见度和雷暴的分布;熟悉我国各航空气候区和重要机场的航空气候特征。
分课计划第一课第一章第一节大气的成份及结构论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大气的三个组成部分;(2)大气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性的基本特征;(3)气温垂直递减率;(4)标准大气。
2.本课教学要求(1)了解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天气变化中的作用;(2)熟悉对流层的三个特征;(3)能用对流层气温递减率进行温度的计算;(4)理解等温层和逆温层;(5)了解平流层对飞行的影响;(6)熟悉标准大气的标准。
第二课第一章第二节一、气温二、气压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气温的绝热变化;(2)干绝热和湿绝热过程;(3)气压与高度;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气温绝热变化的过程,能用γd进行气块温度的计算;(2)熟悉飞行中常用的气压与高度;(3)了解水平气压场第三课第二节三、空气湿度四、基本气象要素与飞行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气象学
理论提示:
航空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同飞行活动和航空技术之间的
关系,航空气象保障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飞行器在地球大气
层中飞行时的气象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航空气象学属应用气
象学范畴。
在实际工作中,航空气象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飞行
安全,提高航空效率,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有效地运用航
空技术,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理论解释:
一、图
温度对数压力图及其分析实践内容:
温度对数压力图又称埃玛图(,是的缩写)。
是一种热力学图解,图上的面积设计成与大气运动能量成正比。
该图解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气压的对数为纵坐标,还有
三组线条;层结曲线、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露点压力
曲线。
使用该图解可以方便而清晰得分析大气层结特性
及湿空气在升降过程中状态的变化,判断大气静力稳定
性及对流不稳定性。
目前温度对数压力图仍是气象台站
分析预报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在
飞行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判断飞行天气的工具。
根据资料
在图上绘出层结曲线、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露点压力曲
线。
实践目的:
根据图上状态曲线、层结曲线和露点压力曲线判断大
气稳定度、判断热对流发生时间及其强度,分析出对流
和层状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估计对流云中垂直气流
速度、垂直风场结构,低层能见度情况,分析积冰层高
度和厚度。
实践资料:
选取资料库中所提供单站垂直方向上气压、气温、露点
温度、风场资料。
实践步骤和方法并据此写出实践报告:
)根据资料在给定的图上点绘出层结曲线、状态曲线、露点压力曲线和高空风分布曲线。
)分析正负不稳定能量、分析低空风切变情况、分析对流云和层状云顶高和低高、估计云中垂直气流速度、分析积冰层高度和厚度、分析低层能见度情况、进行热对流预计。
)根据前面分析在实践报告中说明航路上飞跃积雨云需要的飞行高度层情况,说明开关防冰的飞行高度层情况,进入积雨云中时飞机的颠簸情况分析,飞机进出层状云的飞行高度层情况,飞机起飞和进近时可能遇到风切变的高度层
情况,可能发生的热对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