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章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27张PPT)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27张PPT)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要表示力的作用效果,需要考虑力的哪些特征?
4.力的三要素:
相 (1)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作 用
单位:牛顿,符号:N。
(2)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15N
相 力的图示
互 作 用
力的示意图
F=30N F=30N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
只要速度发生了 变化,无论是大
(1)使物体发生形变;
小还是方向变了, 我们就说运动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态变了!Leabharlann 实例:用手拍桌面,脚踢足球等。
你能从力的定义总结出力的性质吗? 3.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 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对重心的理解: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

互 何中心。

用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其质量分布和 几何形状都有关系。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均匀 重心
相 互 作
物 体
分布
位置
形状决定
用质
规则
不规则
重心 位置
只画出力的作用 点和方向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生活中物体下落

的运动是一种常

作 用
见的运动
物体为什么会
下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共点力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共点力的平衡

有些题目中常出现“缓慢”一词,则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动态平衡问题
例:如图所示,粗糙木板 AB 的 B 端用铰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一质
量为 m 的物体。当木板以铰链为轴逆时针由水平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
A.始终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B.始终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m
B
共点力
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将四种情况分成两类,一是共点力,二是平行力。丁
图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是三个力作用于同一点,甲图三个力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
点,但是三个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所以也是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点上,或者虽然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
作用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作共点力。
平行力
把公式(1)(2)式代入(3)有
可求得



=



h=μb=0.4×6m=2.4m
滑梯至少2.4m高,儿童才能从滑
• 按照顺序进行受力分析(并画示意图)
N
N
重力
f静
弹力
摩擦力
其他力
……
v
f动
G∥


G
• 结合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检验受力分析
• 正交分解,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连接体问题
例: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间,有质量均为 m 的四块相同的砖,
用两个大小均为 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左边木板对第一块砖,
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分别为(
A.4 mg、2 mg
C.2 mg、mg

B.2 mg、0
D.4 mg、mg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26798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26798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和力的图示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1)、大小G=mg (2)、方向: 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二、弹力1、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2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 、k 劲度系数N/m ;b、x 伸长量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O W f < Fmax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大小:f =卩N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 、大小0 < f < 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 、接触时粗糙2 、相对滑动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 、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B—定,B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O VBV n )4 、合力最大值F=F汁F2 最小值F=|F I-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 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 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隔离开受力物体(3)分析顺序:①场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 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六、补充结论1. 斜面倾角9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动摩擦因系数卩=tan 9 卩>tan 9 物体保持静止□ v tan 9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 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 若不能则F=Fmax-(F1+F2) 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B. 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D. 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 关于重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 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C.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 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4. 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B. 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 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C. 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 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5. 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有弹力的作用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④所有物体弹力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成正比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6.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B.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7. 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 值越大 B. 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无关 C. 与弹簧发生的形变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 值越大D. 与弹簧本身的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二、实验: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 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

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
(2)本章知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
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共点力的合成
与分解,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
(3)本章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及共点力
(2)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 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 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 分析。
物 理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的合成与分解。

理 必
本章难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法指导
物 理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 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 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
返回导航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源自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
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
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
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正确性、规范性。在练习中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大小 胡克定律 F=kx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方向 作用点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在接触点(接触力)
面 与面(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绳 沿绳背离受力物体(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 不一定沿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弹力 拉力 推力
压力 支持力
摩擦力
产生 大小 方向
共点力 共同作用在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针对共点力)
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F1|-|F2|≤F 合≤F1+F2 分解原则 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的分解方式,通常要根据实际效果分解
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有唯一解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 方向
G=mg 纬度越高 g 越大,地势越高 g 越小。通常 g=9.8N/kg 竖直向下,非垂直向下,不一定沿地球半径方向。
作用点 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开
关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分解类型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F2 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θ
F2<Fsinθ F2=Fsinθ Fsinθ<F2<F F2≥F
有无数解 无解
有唯一解 有两种解 有唯一解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静摩擦力 0<Ff<Ffm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课件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课件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
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2、使物体发生 形变
一、力
力的相互性:力不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物体而存
在,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一、力
力的矢量性(有大小,也有方向)
一、力
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
一、力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 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 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水的共同重心将( D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二、重力
思考: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 “背越式”技术?
二、重力
悬挂法找重心: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2、电磁相互作用: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二、重力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 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 心
物体的重心除了 跟物体的形状有 关外,还跟物体 内质量的分布有 关
二、重力
三角板、钢圈、篮球等的重心各在哪里?
二、重力
练习:
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 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5N
F=20N
一、力
2、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需要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牛,N。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远程力
力的三要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小 方向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效果
作用点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a 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短程力,原子 核内 10-15m 范 围内,弱是强 的 10-6 倍。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大小 胡克定律 F=kx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方向 作用点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在接触点(接触力)
面 与面(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绳 沿绳背离受力物体(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 不一定沿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弹力 拉力 推力
压力 支持力
摩擦力
产生 大小 方向
共点力 共同作用在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针对共点力)
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F1|-|F2|≤F 合≤F1+F2 分解原则 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的分解方式,通常要根据实际效果分解
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有唯一解
分解类型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F2 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θ
F2<Fsinθ F2=Fsinθ Fsinθ<F2<F F2≥F
有无数解 无解
有唯一解 有两种解 有唯一解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 方向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课件 (共72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课件 (共72张PPT)
增大而增大,并且有
f=F
当物体 M 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叫
做最大静摩擦力(Fmax)。
0<fFmax
思考:拔河比赛取胜的诀窍是什么? 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拔河取胜之道:
(1)体重大 (2)鞋子底要粗糙些
……
现象思考: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一旦 被拉动后便很难反败为胜?
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A
B
悬挂靠在一起的两小球
四、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内容: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
④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利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作出对角线,根据表示分力的标度去度量该 对角线,对角线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对角 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就可以代表合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F1=45 N,F2=60 N,F合=75 N,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

一、重力和万有引力
- 重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而产
生的力。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的中心。

- 万有引力是质点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长程相
互作用力。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点的质量有关,与质点的质量成正比。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点间的距离有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万有引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的连线上。

二、弹力
- 弹力是弹簧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是物体形变时产生的相互
作用力。

-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 弹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三、摩擦力
- 摩擦力是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形状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四、浮力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升力,是一种浮力相互作用。

-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浮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上方。

五、牛顿第三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彼此不同的物体上。

- 牛顿第三定律保证了物体间力的平衡。

以上是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互相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真互相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因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因为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 G=mg方向 : 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平均散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散布不平均,由质量散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平均,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 2)电磁互相作用( 3)强互相作用(4)弱互相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还本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有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索缩短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 劲度系数 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拙2、相对运动趋向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向方向相反大小: 0≤f ≤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拙2、有相对滑动大小: f =μ NN互相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 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代替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成效同样的一个力求协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章(协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协力的大小,方向即协力的方向)协力与分力的关系1、协力能够比分力大,也能够比分力小2、夹角θ必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协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必定,夹角增大,协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协力就减小( 0<θ<π)4、协力最大值 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协力,求代替 F 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协力按照平行四边形定章实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立协力的作用成效2、形变成效3、由分力,协力用平行四边形定章连结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剖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走开受力物体(3)次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 ...... )②弹力:绳索拉力沿绳索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 1. 求 2. 假定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余力(题中已知力)(4)查验能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剖析静摩擦力剖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拙②相对运动趋向2、大小 0 ≤f ≤Fmax3、方法:①假定法②均衡法滑动摩擦力剖析1、接触时粗拙2、相对滑动七、增补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 =tan 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 tan θ物体保持静止μ< tan θ物体在斜面上加快下滑2.三力协力最小值若组成一个三角形则协力为 0若不可以则 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3、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重力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吸引大小:方向: 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弹力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方向、物体形变方向相反胡克定律: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滑动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静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③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大小: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合力范围:|-|≤≤|+|F F F F F1122受力分析隔离法整体法G=m gF=kxF=F N0<≤F F max常见的三种力F 3 F 2F 11、力和力的运算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原因)。

力的运算:力的合成 ;正交分解(分是为了更好的和)。

运算的依据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例题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弹簧秤拉力的图示在图中作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 N,O 是橡皮筋的一个端点.用两个直角三角板按照作图法作出合力F 的图示,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 N.2.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 和BO 的A 、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θ。

AO 的拉力F1和BO 的拉力F2的大小是多少?练习1、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 、最小刻度为0.1 N 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 N 和 N (只需读到0.1 N). (2)在方格纸(见右图)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练习题2、如图F1=12N, F2 =8N, F3=10N. F1在竖直方向,三力互成120O角。

求:三个力的合力。

2、重力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重力的产生;2)重力在斜面的分解;重力与滑动摩擦力中正压力的关系; 3)对近地卫星有mg=F 向心力可得(2R GMg); 4)、在具地面h 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也可以用公司2hGMg计算。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例1、设想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同一物体分别位于赤道、北极和北纬60°上某一位置时,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和重力依次是F1、F2、F3和G1、G2、G3,试比较F1、F2、F3和G1、G2、G3的大小关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内部C.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练习题1、 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2、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 N·s/m2.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3,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半径r=0.10 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终极速度v T.(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2 m/s)3、弹力(是一种接触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2)弹力的方向;3)橡皮筋和弹簧(F=KX)的渐变弹力;4)绳和杆上的突变弹力以及方向的不同。

【例1】如图1-1-5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 N、B的重力为6 N、弹簧的弹力为4 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 )A.18 N和10 NB.4 N和10 NC.12 N和2 ND.14 N和2 N2.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和的两根弹簧,;和表示质量分别为和的两个小物块,>,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在上(B)S1在上,在上(C)S2在上,在上(D)S2在上,在上3、光滑的水平面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m/2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

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 )A.B.C.D.4.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是球心,碗的内表面光滑.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m2.当它们静止时, m1、m2与球心的连线跟水平面分别成60°角、30°角,则碗对两小球的弹力F1、F2大小之比是。

A.1∶2B.3∶1C.1∶3D.3∶25.如图所示,轻绳AB 总长为l,用轻滑轮悬挂重为G 的物体.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G,将A 端固定,将B 端缓慢向右移动d 而使绳不断,求d 的最大值.6.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2.4R 和L2=2.5R,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为(不计球的大小)…………( )A.24∶1B.25∶1C.24∶25D.25∶247.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折成θ角的折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作用力.(1)小车静止. (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运动.8.如图9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 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 ,Q 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 ,A 、B 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 、B 两质点的带电量逐渐减小.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 的拉力大小……………( )A.保持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4、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 1)产生静、动摩擦力的条件;2)静摩擦力用力的平衡(有时要根据运动状态)求解、动摩擦力据N F f 求解;3)方向判断; 4)摩擦力做功(特别是动摩擦力做功导致内能的产生)例题1.木块A 、B 分别重50 N 和60 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夹在A 、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 。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现用F=1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 上,如图所示。

力F 作用后……………………………( )A.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B.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C.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于零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于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3、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

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B.C.D.4、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图所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木板倾角α变化的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5.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物体C上,水平力F作用于A,使A、B、C一起共同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A.A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B.C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C.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D.C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6.如图所示,板A的质量为m,滑块B的质量为2m,板A用绳拴住,绳与斜面v F θ 平行,滑块B 沿倾角为α的斜面在A 板的中间一段匀速下滑,若A 、B 之间以及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tan 21 8.如图4是一主动轮A 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 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 轮上M 点和B 轮上N 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 M ______,f N ______。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天花板夹角为θ的恒力F 作用下,沿天花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①Fsin θ,②Fcos θ,③μ(Fsin θ-mg),④μ(mg- Fsin θ)。

以上正确的有(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10.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

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

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A .4μmgB .3μmgC .2μmgD .μmg5、整体法和隔离法:1)隔离法: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隔离法的原则:把相连结的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要分析的是整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就要把跟该力有关的某物体隔离出来,当然,对隔离出来的物体而言,它受到的各个力就应视为外力了。

2)、整体法:把相互连结的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分析整体外的物体对整体中各个物体的作用力(外力),称为整体法。

整体法的基本原则:(1)当整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加速度不相同的问题,中学阶段不易采用整体法)或都处于平衡状态(即a=0)时,命题要研究的是外力,而非内力时,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