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4:地表形态的变化(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4:地表形态的变化(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4:地表形态的变化(附解析)考向预测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2018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题思路】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考地理⼆轮:岩⽯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2020⾼考地理⼆轮:岩⽯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岩⽯圈与地表形态**⼀、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顶⾯上因积⽔风化作⽤⽽产⽣的凹坑,我国珠江⼝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砾⽯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的岩⽯⾯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的长⽯经外⼒作⽤,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矿物转化。

图1⽰意风化坑剖⾯,图2⽰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题。

1.岩⽯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的()A.①类岩⽯B.②类岩⽯C.③类岩⽯D.④类岩⽯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作⽤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侵蚀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的岩⽯⾯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型岩浆岩。

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的结果。

第3题,读图1可知,坑⼝是有⽔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风化作⽤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平坦或坡度较⼩的岩⽯⾯易于在坑内保存积⽔。

]下图⽰意我国某河段河⾕横剖⾯,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种阶梯状地貌)。

该阶地是原为洪⽔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读图,完成第题。

4、图⽰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流⽔沉积—地壳下降—流⽔侵蚀B.流⽔侵蚀—地壳下降—流⽔沉积C.流⽔沉积—地壳上升—流⽔侵蚀D.流⽔侵蚀—地壳上升—流⽔沉积5、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A.河⾕不断拓宽变浅B.⽔流速度呈变快趋势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D.不受风⼒侵蚀的影响【答案】.C.B第4题,T1~T4颗粒物是由流⽔沉积⽽成。

2020年【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细致讲解课件:专题5-地表形态变化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2020年【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细致讲解课件:专题5-地表形态变化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答案】 1.A 2.B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1)左图中( )。 A.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 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2)下列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右图)、外力作用和沿岸人 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丙—a—侵蚀—开采砂金矿 B.丙—c—沉积—兴建仓库 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续表
外力作用 风力 侵蚀 作用
堆积
冰川 侵蚀 作用
沉积
影响因素 风速、岩性
风速、颗粒 物大小 冰川规模、 地势 地势
表现
特点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具有差异性
新月沙丘、黄土 具有分选性,即沉积

物分布有规律
高原、高山、高 — 纬地区
典型代表:欧洲 不具有分选性,堆积 平原分布的丘陵 物杂乱无章
二、外力地貌的应用 1.判断风向
【答案】 1.B 2.A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该地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形成的山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 D.乙—适合修建隧道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题。

1、图示地区()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2、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参考答案】1---2、D.C解析:第1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

第2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二)某学校组织野外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C处—流水侵蚀作用D处—流水沉积作用B.C处—风力侵蚀作用D处—风力沉积作用C.C处—流水沉积作用D处—流水侵蚀作用D.C处—风力沉积作用D处—风力侵蚀作用2.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A 2.C第1题,图中C处为山谷,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处为河漫滩平原,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第2题,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说明A1与A2、B1与B2山脉原来是相连的,是同时形成的,但随后发生了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位移。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5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5 含答案

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地质构造的类型(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表形态的成因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图:板块运动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响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A级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褶皱断层造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貌 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C 级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定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存在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存在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地表形态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地表形态变化01内力作用考查角度1▶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 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下题。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解析▶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的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

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

答案▶ D考查角度2▶以地质剖面图为命题背景,解析地质活动过程(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侵入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之后,而这些岩层又是在断层之后形成的,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C1.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用途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片理构造(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版本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版本

1.重点把握各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态
内力作用 该考点自主命题省份考查较多,突出 过程,以及常见地貌的形成原因等基
与地貌 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态的考查
本知识2.关注常见地貌的景观图片,
学会用地理的思维看待问题3.任何
该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 地貌都会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因此解
外力作用 与地貌
省份考查都较多,是此部分的重点内 容。全国卷的命题一般难度较大,而 自主命题的试题难度较小且考查的
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第5题,读图可知,1992年至1997年间,水深 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 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 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泥沙能力降低;二是黄 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 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黄河沿岸
答案 解析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C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B
– 第二级
• 第三级
D
– 第四级
【解析】第6题,贝壳堤是»由第大五量级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
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 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7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 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 第8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 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 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五 地壳运动规律 推荐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五 地壳运动规律 推荐
1.(2017·天津文综,3)读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解析:A、C 错:读图可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 沉积岩。B 对,D 错: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并形成明显的相对位 移,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构造。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 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 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 间晚。
[押题 1]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作达尔瓦兹 的小镇附近。1974 年,地质学家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 了可燃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 40 年仍未熄灭。下图 为“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解题指导: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沉积岩岩层越向下,岩 层的年龄一般越老;若有岩浆侵入活动,则岩浆的形成晚于其侵入 的岩层。
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 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 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 甲。(2)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 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了 2 次褶皱。
解析:(1)若①岩层形成早于②岩层,则②岩层就不可能形成变 质岩,则①岩层形成晚于②岩层,A 错;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C、D 错。(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可能发生透水事故。
高频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地表形态的变化重难点知识分析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地貌对聚落形状的影响3.河流地貌(1)侵蚀形式溯源侵蚀:加长作用,河源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不断向源头方向延长,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加深作用,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加深。

侧蚀:加宽作用,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使河谷拓宽、谷破后退(2)侵蚀地貌上游河谷窄,呈“V”形——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道几乎占据整个河谷中游河道渐开阔——以侧蚀为主,呈“U”形,(注意:侧蚀使河床不对称)下游河谷更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以侧蚀、堆积为主,河谷呈槽形,(3)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石绳(下图)又名绳状熔岩,是岩浆喷出地表,顺坡而下时,表皮先冷却,冷却表皮受内部尚未凝固的流动岩浆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石绳外表与麻绳、草绳等极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现,多呈弧形弯曲。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左图中石绳内部应具有()A.层理构造B.片理构造C.冲刷构造D.气孔构造2.右图中能够反映石绳形成过程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⑤3.关于弧形石绳描述正确的是()A.延伸方向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B.弧顶指向地势低洼的方向C.石绳弧顶指向岩浆的来源方向D.垂直于板块边界延伸方向招摇山又名“猫儿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西北部,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因山顶巨大花岗岩外形酷似卧伏的猫而得名。

猫儿山在寒武纪崛起成山,经剥蚀夷平后,在加里东运动时火山活动剧烈,再次隆起,发育成古老的山地。

下图为猫儿山地质构造剖面图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猫儿山首次形成的山地为()A.背斜山B.断层山C.向斜山D.活火山5.猫儿山被外力剥蚀夷平阶段()A.内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大B.周边湖泊水体堆积物少C.侵蚀速率大于抬升速率D.河流下蚀作用逐渐变强6.推测“猫儿山”山地的形成过程()A.外力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活动→外力侵蚀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岩浆活动→外力侵蚀C.岩浆活动→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岩浆活动→外力堆积D.岩浆活动→外力堆积→外力侵蚀→岩浆活动→外力堆积巨人湖曾经为冰坝堰塞湖,冰川体内发育众多通道。

解密05 地质演化过程和冲淤平衡(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解密05 地质演化过程和冲淤平衡(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地貌的 思维导图地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结果能量来源作用主体表现形式作用结果判读地貌的观察山地的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板块运动侵蚀地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分布板块运动的地貌类型断层褶皱应用工程建设找资源类型判读堆积地貌地质构造侵蚀方式位置、形态堆积过程位置、形态冲淤外力作用三大岩石地质过程描述地质剖面的观察地貌景观的观察尺度方位[高考解密]地球表面的地貌丰富多样,高考试题多利用现实的地理事物或地理景观考察其成因,分析形成过程,另外地质剖面的判读也是考察重点。

学生要有地貌的基础知识储备,也要有一定的地质思维能力。

本节设置重点如下:1.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2.地质过程的推演3.地质剖面的判读4.河流冲淤录CONTENTS 01020304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质剖面的判读地质过程的推演河流冲淤预测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貌的成因2023年1月高考浙江卷3-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及成因2022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图的判读2022年1月高考浙江卷-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江苏卷25(1) 平原的成因2022年高考上海卷 板块运动下的地貌成因2022年高考天津卷17(2)地貌(淤泥质海岸)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8-9 地貌景观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16(1)地貌(河流壶穴)的成因2021年高考海南卷-1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山东卷18(1)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辽宁卷-8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高考辽宁卷-13 地貌(“酱缸包”)的成因2021年高考福建卷9-10 地貌(盐壳)的形成地球表面的各类地貌景观都是在地质作用下而形成,考试的方向基本围绕地貌景观特点的判读、地质作用的方式(内、外力在作用)以及分析地貌景观的成因。

地貌景观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新颖的,例如“酱缸包”、新疆罗布泊盐壳。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堆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

第2题,图示河流向两则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

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答案 1.D 2.A 3.A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解析第4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答案解析)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答案解析)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地表形态的塑造】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7~8题。

图3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20年江苏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2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图24.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5.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17、18题。

图1图218.【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的塑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 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 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 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 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 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
•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 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精选版ppt
17
• 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
多呈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 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 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海发展,形成沿海聚 落带
精选版ppt
20
• 【例1】 (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 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 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 图1
精选版ppt
21
• (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普遍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风蚀蘑菇等地貌
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侵蚀 作用
流水 侵(溶)蚀
“V”形谷、河湾、槽形谷等; 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 河流影响地区 柱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地表形态变化01内力作用考查角度1▶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 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下题。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解析▶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的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

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

答案▶ D考查角度2▶以地质剖面图为命题背景,解析地质活动过程(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侵入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之后,而这些岩层又是在断层之后形成的,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C1.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用途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片理构造(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一”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二”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四”指四种作用,即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四”也指四种物质,即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五”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2.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3.地质构造的判断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背斜成谷)向斜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向斜成山)地质剖面图判断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的岩层类型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c乙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c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b),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a中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c中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a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c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或已经形成了沉积岩,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或沉积岩被剥蚀;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①~⑥为沉积岩、⑦为花岗岩、f为断层。

②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⑤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500万年)化石,⑥层中有火山灰层T,T 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

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⑦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⑦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⑦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解析▶图示花岗岩⑦侵入到了①②③④⑤层中,但没有侵入到⑥层,说明其形成年代晚于⑤层、早于⑥层,结合各层的年代,可判断D项正确。

断层f破坏了⑥、T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⑥、T 之后,则B项错误;b位于④层,而①~⑥均为沉积岩,上面的沉积岩应年龄较新,则⑤⑥处岩层年龄要新于b处。

答案▶ D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Ⅰ)。

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1~2题。

1.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

A.甲B.乙C.丙D.丁2.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

A.①B.②C.③D.⑥解析▶第1题,由材料“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可知,马山石林为玄武岩,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由图Ⅱ可知,甲是侵入型岩浆岩,乙是喷出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形成,故判断丙为沉积岩,则丁为变质岩。

第2题,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②为冷却凝固,③为外力作用,④是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岩石在地表会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

马山石林出露在地表易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

答案▶ 1.B 2.C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断裂之后岩层⑥相对下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b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地层②形成后发生了断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断裂之后岩层⑥相对下降。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b处为喷出岩,有气孔构造,质地不致密;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3.D 4.A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

读图,回答5~6 题。

5.M处的构造地貌属于( )。

A.向斜谷B.向斜山C.背斜山D.背斜谷6.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顺序最有可能为( )。

①侵蚀作用②褶皱隆起③固结成岩作用④沉积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②①④③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等岩龄线可知,M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

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M处数值小于4650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4650米,可判断为谷地地形,为背斜谷。

第6题,M处首先在沉积作用的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答案▶ 5.D 6.C02外力作用考查角度1▶以区域地貌变化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类型、对地表形态及环境的影响(2019年全国Ⅱ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解析▶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挟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山前平原地势平坦,而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

第2题,山前平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强;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

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的,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

第3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的土地更容易沙化;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水土流失问题少;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不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