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_屈晓敏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摘要】产后抑郁是初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缓解初产妇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可以帮助初产妇应对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不仅对初产妇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还对母婴关系和家庭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初产妇的康复和全面发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提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具有积极作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母婴关系、家庭关系、积极作用、重要性。

1. 引言1.1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定义初产妇产后抑郁是指初次生育的女性在生育后出现的情绪失调和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焦虑等,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

初产妇产后抑郁通常在分娩后的2周到6个月内出现,而且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荷尔蒙波动、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缺乏社会支持等。

初产妇产后抑郁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整个家庭的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及时对初产妇产后抑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初产妇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增进与家庭成员和宝宝的亲密关系,从而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幸福感。

1.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初产妇及时缓解情绪,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护理,会对初产妇和家庭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帮助初产妇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还可以提高其应对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减少抑郁的发生几率。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医药 , 2 O 1 I , 2 I ( 7 ) : 7 7 3 — 7 7 4 .
[ 1 1 ] S a n d a r s J , E s ma i l A . Th e f r e q u e n c y a n d n a t u r e o f me d i c a l e r —
( 收稿 2 O 1 3 - 1 2 - 2 4 )
个 体 化 心 理 护 理 干预 对 产 后 抑 郁 的预 防作 用
周 凌 云
河 南 省 人 口和 计 划 生 育科 学技 术 研 究 院 郑 州 4 5 0 0 0 2
【 关键词】 产后抑郁 ; 产褥期 ; 心理护理 ; 个体化 ; 预 防 【 中 图分 类 号】 R 4 7 3 . 7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理实践与研究 , 2 0 1 0 , 7 ( 2 2 ) : 8 4 — 8 6 . [ 6 ] 李文娟 , 白芮 , 张 瑛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与 手 术 室 安 全 的分 析 探 讨 [ J ] .中华 实 用 中西 医 杂 志 , 2 0 1 1 , 2 4 ( 7 ) : 5 8 — 6 1 . [ 7 ] Wo o l f S H, Ku z e l A J , D o v e y S M, e t a i . A s t r i n g o f mi s t a k e s : t h e
( 9 ): 5 6 3 - 5 6 4 .
S o u t h Au s t r a l i a l J 1 . Me d J Au s t , 2 0 0 4 , 1 8 0 ( 1 1 ) : 5 7 7 - 5 8 0 .
[ 4 ] Aw6 C, L i n S J . A p a t i e n t e mp o we r me n t mo d e l t o p r e v e n t me d i c a t i o n e r r o r s [ J ] . J Me d S y s t , 2 0 0 3 , 2 7 ( 6 ) : 5 0 3 — 5 1 7 . E s ] 沈 爱 莲 .风 险 管 理 在 手 术 室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现 状 及 对 策 [ J ] .护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实践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实践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实践研究【摘要】产前抑郁在初产妇中普遍存在,对产妇和胎儿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成为缓解产前抑郁的关键措施。

本文探讨了产前抑郁对初产妇的影响,介绍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策略,详细描述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并强调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持续性与延续性。

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前抑郁初产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结指出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实践研究成果,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提高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健康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前抑郁、初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实践研究、影响、方法、策略、实施过程、效果评估、持续性、延续性、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成果。

1. 引言1.1 产前抑郁在初产妇中的普遍性产前抑郁在初产妇中的普遍性指的是在怀孕期间,一些初次怀孕的妇女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负面情绪反应,表现为忧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据统计,大约有10%至20%的孕妇在孕期会出现抑郁症状,其中初产妇的比例更高。

这种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的波动、身体形态的改变、对未来育儿角色和责任的担忧等等。

产前抑郁不仅影响了孕妇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初产妇在面对妊娠期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时,常常感到无助和焦虑,特别是对新角色的担忧和不确定性会引发情绪上的不稳定。

这种产前抑郁的普遍性提醒我们在产前阶段注重孕妇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这些负面情绪反应,以减少对母婴健康的不利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帮助孕妇调整情绪、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孕期生活质量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通过针对产前抑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程度,为初产妇带来更好的产前经验和育儿体验。

1.2 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初产妇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临床病症,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症状。

这种病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产妇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

本文将就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状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乏力无力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她们的家庭关系、育儿习惯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个人因素、婴儿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因此治疗产后抑郁症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心理护理作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产妇缓解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常常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干预,通过与产妇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她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改善心理状态。

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影响1. 缓解情绪心理护理能够帮助产妇缓解情绪,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产妇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2. 提升自我认知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加强对自身情绪变化的认知,使其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的困扰。

3. 增强社会支持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增强社会支持,促进产妇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实质帮助,从而更好地适应产后的生活和育儿压力。

4. 改善家庭关系通过家庭治疗等形式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和家人解决沟通障碍,改善相互关系,增进家庭和睦,为产妇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产后抑郁症的康复。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摘要:产妇产后抑郁往往出现在产后6周左右,最初的症状是情绪低落、习惯性发呆、流泪,失去生活信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杀或伤害婴儿的行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家庭氛围。

在临床中,常对刚生产的产妇都会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但这种方式只能保证产妇身体机能指标稳定,对产妇的心理调节影响不大。

因此,对产妇应开展优质护理尤其是心理上的护理,能够缓解产妇不良情绪,提高产妇自我调节和自我护理水平。

本研究立足常规护理,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增加产前沟通、产中鼓励、产后回访疏导等措施,不仅缩短了产妇康复时间,也有效改善了产妇产后抑郁心理。

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产妇;产后抑郁引言医院产科护理人员主要服务于孕产妇,工作责任比较重大,所以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由于医院每天接受众多产妇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繁忙,且具有较高的风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期望也比较大。

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一种自然需求,而护理人员影响着产妇是否能够顺利分娩,产妇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同产妇并给予指导和护理,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和信心。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后抑郁的防控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1产妇产后抑郁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医疗中临床护理需求也随之提升。

部分产妇在分娩之后往往存在焦虑、恐惧、沮丧、容易激愤、对自身或婴儿过度担忧以及失去生活自理、照料婴儿的能力从而出现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与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有直接关联,临床中需要基于上述相关影响因素针对妇女提供健康宣教,强化对孕妇的心理关怀,借助宣教措施提供妊娠、分娩、哺育知识,从而提供心理与情绪支持,强化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缓解紧张情绪与心理压力。

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护理人员也能够给予产妇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使产程大大缩短,产妇也能够积极面对分娩,尽量选择自然分娩,且降低了产后出血量,能够给予产妇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使产妇更加安心的完成分娩。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614000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分娩的82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

根据随机数表将82名孕妇分为两组。

常规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产后抑郁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和生活质量。

正常测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

结果:实验组自发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轻度抑郁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显著作用,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产妇产后抑郁;预防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接受分娩的产妇82例进行研究分析。

82例产妇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实验组产妇41例,年龄区间22~38岁,平均28.24±3.50岁,平均孕周39.24±1.35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30例;常规组产妇41例,年龄区间23~40岁,平均28.52±2.89岁,平均孕周39.51±1.51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29例。

两组产妇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研究对象对研究知情并且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GH-202101)。

纳入标准:①接受系统化产检;②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带有神经系统病症、血液系统病症、凝血功能障碍;②精神异常无法有效沟通;③存在脏器功能损伤。

1.2方法常规组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导产妇接受产期检查,同时在围生期指导其进行分娩。

实验组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1.2.1开展产前沟通护理①加强住院后与产妇的沟通,了解她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帮助解答她们心中的相关问题。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和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心理护理来帮助产妇缓解症状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文将就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动、失眠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使其感到自己无法胜任母亲角色,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产后抑郁症还会对产妇的家庭关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影响。

心理护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方式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干预和帮助的一种护理方式。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心态,认识到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个人的过错,减轻其自卑感和自责感。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学会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从而减轻其焦虑和压力。

心理护理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倾诉空间,让产妇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从而减轻其孤独和失落感。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望得到改善。

我们来讨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且坚持到底的程度,对于产后抑郁症产妇来说,治疗依从性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和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增强产妇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通过解答产妇对治疗的疑惑和担忧,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其对治疗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治疗依从性有望得到提高。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正常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再由专职助产士在整个产程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并观察两组分娩情况。

结果实验组于对照组相比,阴道分娩数多,产程缩短,剖宫产人数减少,产后出血量少,新生儿窒息人数少。

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初产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数,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初产妇;分娩;影响分娩分娩过程不仅受生理因素影响,也受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1]。

如何使初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分娩痛苦,缩短产程,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工作重点。

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验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这种负面情绪可使初产妇分娩过程中依从性降低,改变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

本文通过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负面情绪,提高对分娩的信心及知识水平,保证了最佳的分娩结局。

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待产正常初产妇200例,孕周37~41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为单胎头位,枕先露,经骨盆外测量和B超检查羊水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体重,可拟行阴道分娩。

1.2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由轮班助产人员按产科常规护理,不固定人员。

实验组在初产妇整个产程中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由专职助产人员按照操作方案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支持初产妇因没有分娩经验,缺乏分娩相关知识,对分娩的痛苦很片面,造成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压力很大,助产人员在陪伴分娩过程中,通过耐心解释、沟通交流、仔细观察,清楚地了解产妇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压力,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排解顾虑,同时取得家属的支持,不失时机的鼓励产妇,帮助产妇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获得安全感。

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

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

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许多新妈妈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它不仅给产妇本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对家庭关系和孩子的成长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应对产后抑郁症的过程中,心理干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非偶然,它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理上,产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急剧变化,这对情绪产生了显著影响。

分娩后的身体疲惫、睡眠不足以及疼痛等,也增加了心理压力。

心理方面,新妈妈可能面临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对育儿的焦虑、自我价值感的降低等问题。

社会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如家庭支持不足、经济压力、社交隔离等。

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与患者交流,帮助她们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一些新妈妈可能会过度担忧孩子的健康,哪怕是一点小问题也会引发极大的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引导她们以更理性、积极的方式看待这些情况,减轻不必要的担忧。

心理咨询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包容的倾诉空间。

新妈妈们可以在这里毫无保留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困惑,释放压抑的情绪。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让她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

家庭治疗在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干预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作为新妈妈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对患者的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改善沟通方式,增加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关爱。

比如,丈夫能够更加体贴妻子的辛苦,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长辈们也能够尊重新妈妈的育儿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干涉和指责。

团体心理辅导也是一种有益的干预方式。

将有相似经历的新妈妈们组织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非个例,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产后抑郁症患者当下的症状,还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

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医院产妇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方案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①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

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比较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SRS、SCSQ和GQOLI-74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③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④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

结论常规方案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患者具有显著突出作用效果,能够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以及社会功能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获得了患者的满意认可。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产妇;产后抑郁引言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主要指产妇在分娩后因为各种刺激而出现了抑郁的负性心理情绪。

研究显示,产后抑郁在我国的发病率为4.0%~15.0%,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危及产妇身心健康,出现头痛及失眠等躯体性障碍,严重者还会出现不可抑制的自杀倾向,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产后康复,且对于家庭关系的稳定也具有不良的作用。

临床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影响

临床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影响

临床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影响产前抑郁是目前高发的一种非精神性孕期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约30%的产妇在妊娠期及产后出现过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其中初产妇占绝大多数。

由于初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不足且易受不良信息、不良情绪的影响,其对分娩充满了恐惧心理,进而导致焦虑、抑郁心理的产生。

由于现今生活质量的提高,孕产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分娩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加重了初产妇的恐惧心。

在产前已经出现抑郁的产妇更易患上产后抑郁,而且抑郁症不仅直接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228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114例/组。

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2.19±4.3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 (38.77±0.65)周;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2.51±5.4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 (38.43±0.71)周。

纳入标准:无分娩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自然分娩;排除标准:合并乳腺癌患者、产后大出血患者、配合度极差者。

两组初产妇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进行知识宣讲、常规保健指导及喂养建议。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产妇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具体如下:①结合产妇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环境等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②根据产妇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沟通交流方式;③在治疗期间及时了解产妇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④对产妇家属进行统一培训与单独沟通;⑤产后出院发放产后自我护理手册并进行远程指导。

评价标准使用SAS、SDS量表评估初产妇产前及产后42d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抑郁指数=累计得分/80。

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摘要】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对产后抑郁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从心理护理干预的概念、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作用机制、心理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提高产妇的自我调节能力、缓解产后压力、促进情绪释放等方式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建议在产妇产后抑郁的防治中重视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同时提出加强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自然分娩、产后抑郁、影响、作用机制、因素、应用、技术、方法、总结、展望、建议、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抑郁是产妇在生产后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自责、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母婴关系。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10%至20%的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高达到25%至30%。

产后抑郁不仅会给产妇本人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从心理护理干预的概念、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作用机制、心理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产妇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婴儿的健康和成长。

对产后抑郁进行有效的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干预方式,为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并为进一步完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病例数量逐年上升,且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

有学者指出,初产妇由于对产程的有关问题缺乏经验,且容易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大脑活动更容易出现异常,容易作出影响母婴安全的事情。

而对于产妇来说,其心理特点会随着孕中、分娩和产后这三个阶段的进行而产生变化。

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能够使孕妇的内分泌等机体功能始终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也能让初产妇顺利地进行生产,同时还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等异常反应的出现,有利于女性在产后心理健康的恢复。

加强妇对初产妇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质量,可以让初产妇精神状态良好,更能积极地去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对于母婴安全的保障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

1.初产妇产后抑郁出现的原因由于初产妇的个体因素不同,因而出现产后抑郁的状况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以及心理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理解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年龄、家庭情况等。

初产妇需要面临重要的分娩过程,也即将迎来新生儿的降临,因而在此阶段内初产妇的心理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也更为脆弱,影响其产后抑郁的原因更是贯穿了整个产程。

1.产前因素。

初产妇在产前普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特点,同时还会对胎儿的安全和性别产生过度的忧虑,特别是对于初次生产且年龄较小的产妇来说,其不良情绪的表现会更为明显;她们缺乏对相关妇产知识的了解,并且大多数未能从科学、全面的角度来了解分娩生产的知识,对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区,从而会因为错误理解而出现程度不一的不安感和紧张感。

而在许多落后地区,初产妇深受“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其在怀孕期间对胎儿的性别充满忧虑,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

2.分娩因素。

在分娩时,初产妇容易抑郁的原因是分娩的疼痛的影响。

在第一产程中,由于宫缩产生的疼痛剧烈,产妇在间断性疼痛中难以适应,往往会出现过度恐惧、惊慌的表现,可能会导致在宫缩时出现乏力的不良症状,且增加了产程时间,这让产妇的心理更为焦虑和难耐。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给产妇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影响。

心理护理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情感关怀和专业指导,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影响。

心理护理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改善其情绪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心理护理在治疗产后抑郁症产妇中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提高其治疗效果,为产后抑郁症产妇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妇、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重要性、研究背景、治疗、心理健康1. 引言1.1 产后抑郁症的定义产后抑郁症是产后期妇女在生育之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它与产后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症状不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

产后抑郁症常常在产后4周至1年内出现,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对育儿工作的不满、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和自责等。

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本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到家庭和婴儿的健康。

及时诊断和治疗产后抑郁症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产后抑郁症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产后激素变化、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对于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减轻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预防复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心理护理的概述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的一种治疗方法。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帮助产后抑郁症产妇缓解症状,重建自信和积极的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在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会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方法,帮助产妇认识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护理人员还会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增强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改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摘要】初产妇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从心理护理干预入手,探讨其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通过分析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特点和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心理护理在缓解抑郁症状和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与方法,评价了其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并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机制。

最终得出心理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加强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初产妇产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影响评价、效果、机制、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产妇产后抑郁是指初次生育的女性在生育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自卑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育儿能力。

据统计,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约为10%-15%,严重影响着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初产妇产后抑郁的问题日益突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指导。

通过研究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特点,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与方法,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初产妇产后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增进对初产妇产后抑郁问题的认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初产妇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对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工作。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作者:车艳华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车艳华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

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80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围生期护理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干预护理组140例和常规护理组140例。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分娩出院,母婴健康。

于产后7 d、45 d进行随访,干预组发生产后抑郁6例,发生率4.3%,常规组发生产后抑郁26例,发生率18.6%。

干预组发生产后抑郁机率、抑郁程度方面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SAS、SDS评分比较,两组在产后7 d 随访比较中,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45 d随访比较中,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对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干预;产后抑郁;效果;康复[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11(c)-0145-02产后抑郁是发生在妇女分娩后的一种以抑郁、低落情绪为主的神经疾病,也是引发妇女自伤、自杀的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各种生活工作的压力,妇女产后不能适应母亲身份或因环境、家庭因素使产后抑郁的发生不断增高,有资料显示[1],全球10%~20%产妇罹患产后抑郁,而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0%~38%,也就是说每10个产妇中有1~4个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不仅对婴儿的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影响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及社会稳定。

因此,对围生期产妇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使其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发生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与康复,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产妇进行围生期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4]段红云.导乐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52-5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10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7.2±2.3)岁;孕周39~42周,平均(40.2 ±0.5)周;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7例,专科20例,本科及以上15例。观察组52例,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26.7±2.1岁);孕周38~42周,平均(40.7±0.3)周;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8例,专科21例,本科及以上13例。2组产妇的孕周和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抑郁评定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量表包括20个小项,每小项分值1~4分,SDS评分临界值53分,分值越高则表示产妇抑郁程度越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3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产后护理,有效解除产后的不良心理因素,并告诉产妇的家属加强产后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告诉产妇及其家属男女一样,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有效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积极介绍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同时主动和产妇进行交流,并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及时沟通和交流。
2.结果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的影响荆睿【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07)004【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PD)产妇的治疗效果,减轻产妇抑郁情绪。

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咨询的PD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

试验组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持续干预8周,干预前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价抑郁程度变化,采用简单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价心理变化,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评价自我效能变化。

结果试验组干预后EPDS、PSQI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疲劳、精力、愤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干预后混乱、自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后抑郁产妇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能达到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减轻产妇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临床应提高重视。

【总页数】3页(P43-45)【作者】荆睿【作者单位】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高危抑郁倾向产妇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2.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高危抑郁倾向产妇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3.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共情护理对产后抑郁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产前早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前后情绪状态(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5.出院后产后抑郁筛查及访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屈晓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河南473000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

方法在本院待产分娩单胎的188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4例。

对照组实施产科基础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及心理状态等评估情况,给予综合的个体化心理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初产妇心理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及产后7d、产后42d随访调查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情况。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Herth评分总分及其他分项得分[(32.29ʃ3.02)、(10.79ʃ1.81)、(11.01ʃ1.22)、(10.84ʃ1.33)分]明显低于干预组[(35.84ʃ4.07)、(12.87ʃ1.69)、(13.88ʃ2.47)、(13.21ʃ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组产后6周内发生抑郁症4例(4.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抑郁症18例(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3,P<0.05)。

2组产妇产后7及42d回访EPDS评分[(8.95ʃ2.67)、(8.46ʃ2.31)分与(5.34ʃ1.76)、(4.92ʃ1.0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初产妇心理应激水平,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有利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促进产妇产后健康状况的快速恢复,是对产妇、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干预;初产妇;产后抑郁;健康影响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5)24-0039-03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情感类型之一,指女性在分娩后,由于社会角色转换、内分泌激素及心理因素等所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作为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初产妇通常在分娩后6周内高发,表现为失眠、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自暴自弃等。

从妊娠到分娩对于初产妇,是一次全新的高强度高负荷的身心体验,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等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适应期中,由于受分娩认识不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情绪异常脆弱。

若忽视这些心理因素,易影响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188例单胎初产妇进行尝试性的预见性系统化个体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围生期保健并在我院待产分娩单胎的18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19 38岁,平均(27.5ʃ4.32)岁;孕周35 41周,平均(37.5ʃ1.2)周;女婴82例,男婴106例;新生儿体重2600 420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4例。

两组患者产前均无心理疾病、精神病史及妊娠并发症;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护患沟通能力良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1]王岩岩.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6-8.[2]彭南海,刘鹏鹏,李巍,等.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166.[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0-239.[4]曾因明.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0-181.[5]陆明慧,张国莉.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的关系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380-382.[6]孟曼曼,朱瑞杰.食管癌病人围术期焦虑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4,12(5):398-399.[7]汪喆.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尿儿茶酚胺水平变化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2):1111-1114.[8]张泽,郭琼梅,周长浩.心理干预对高焦虑型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1):1663-1664.[9]孙玉萍,信玉梅,李萍,等.护理程序对手足外科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7):966-968.[10]赵国敏,尹金淑.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5,22(16):2890-2893.收稿日期:2015-10-22责任编辑:肖征翟淑娜好,能积极配合完成本研究。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产科基础护理,给予产前检查,卫生宣教及产褥期一般护理等。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及心理状态等评估情况,给予综合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等。

具体方案如下:1.2.1加强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注重产前教育,即孕妇产检期间,即对其产前的健康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系统评估。

护士应主动关心孕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妈妈课堂集中讲座、宣传册、电视等方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1],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使产妇正确认识孕期及产褥期的保健知识,并以积极心态去迎接妊娠中可能经历的痛苦,消除焦虑不安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性。

采取个别和集体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知识,教会其识别先兆临产及数胎动的方法并做好乳头护理。

评估产妇社会活动,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属与孕妇加强沟通,了解妊娠不同时期的内心感受,并积极做好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

晚期妊娠者,结合孕妇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分娩产程的相关知识讲解,强调保持愉悦的心情及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使孕妇了解不同产程中的相关事项,掌握在分娩过程中的正确放松方式,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放松心理压力[2]。

另外对孕妇进行综合的产后生活指导和育婴知识培训,如母乳喂养知识、正确抱婴儿姿势、新生儿皮肤护理沐浴穿衣及更换尿片等。

重点关注有焦虑抑郁状态或抑郁危险因素的产妇,加强心理辅导并提供持续情感及心理支持,可有效帮助孕妇度过产后抑郁的高发阶段。

1.2.2产程心理干预住院待产期间,护士应根据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重视家庭和医院支持系统的作用。

身体素质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指导患者保持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分娩,消除无助感,增强顺产分娩的信心。

进入待产室后,提倡导乐陪伴,使其有安全和满足感。

护士借助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给予产妇生理心理的支持帮助,宫缩间歇鼓励进水进食,保持足够的体能,分散对阵痛的注意力,教会在阵痛间歇放松技巧。

实施剖宫产者,注意加强术前指导[3]。

1.2.3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产程持续时间较长,易消耗巨大体力和精力,同时由于经历阵痛和分娩,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

主动与产妇多沟通,鼓励产妇及时表达心中感受,有条件者可适当倾听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各种精神刺激。

及时传授育婴知识,提倡尽早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顺利实现母亲角色转变。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制定出院后系统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尽早恢复。

新生儿喂养易使产妇精疲力竭,从而导致情绪低落产生抑郁。

争取家属特别是丈夫的情感支持,告知家属产后护理的相关知识,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健康习性,尽可能多休息。

产后42d内是产后抑郁高发期,护士应加强定期随访,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情绪低落是产后的正常生理反应,并分析原因并及时对症护理,以便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及降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性。

1.3评价指标及方法采用Herth量表对两组产妇心理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价。

该量表共12个条目,总分为48分。

采用EPDS评分对两组产妇在产后7d、42d随访调查,评价产妇是否发生抑郁。

EPDS总分≤12分为阴性,表示产后抑郁未发生;≥13分为阳性,阳性者即确诊为产后忧郁症[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珋xʃ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干预前后Herth量表评分分析通过两组产妇干预前后Herth评分比较表明,对照组Herth评分总分及其他分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强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的各项分值也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表1两组产妇Herth评分比较(珋xʃs,分)组别n对睡眠满意程度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9410.36ʃ1.3810.79ʃ1.8110.73ʃ1.3911.01ʃ1.22干预组9410.52ʃ1.1212.87ʃ1.6911.03ʃ1.0413.88ʃ2.47 t值0.8738.1441.67510.101P值>0.05<0.05>0.05<0.05组别n 自我认可及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总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9410.69ʃ1.0410.84ʃ1.3331.42ʃ3.2732.29ʃ3.02干预组9410.75ʃ1.1213.21ʃ2.0332.39ʃ3.8135.84ʃ4.07 t值0.3812.3301.8736.791P值>0.05<0.05>0.05<0.052.2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及EPDS评分比较干预组产后6周内发生抑郁症4例(4.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抑郁症18例(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3,P<0.05)。

2组产妇产后7及42d回访EP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产后7、42d EPDS评分比较(珋xʃs,分)组别nEPDS评分产后7d产后42d对照组948.95士2.678.46士2.31干预组945.34士1.764.92士1.03t值10.94513.570P值<0.05<0.053讨论多数初产妇的产后抑郁通常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后抑郁间的一种非器质性精神疾病。

随着现代健康意识的整体提高,系统化心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健康影响的临床价值逐步被重视。

与孕前相比,孕产妇围生期的生理、心理改变较大,心理状态脆弱,极易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精神症状。

叶丽容[5]的研究通过对60例初产妇围生期辅以适宜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降低负面症状程度,减轻产后抑郁等不良精神症状,提高其对生活及自我价值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