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3cf561ddccda38376baf24.png)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普通心理学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72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7、先修课程:哲学、心理统计学、人体生理解剖学。
二、课程目标普通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一、从日常现象谈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的几类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心理机制、心理本性。
二、心理学的门类(一)心理学的分类问题(二)心理学各分支三、心理学的作用(一)理论作用(二)实践作用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一、实验法二、其他相关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二、现代西方三大心理学流派三、当代心理学主导方向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发展(4学时)第一节心理的起源一、无机物的反映形式二、生物的反映形式三、动物简单的反映形式第二节动物心理的发展一、感觉阶段二、知觉阶段──灵长目以下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三、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第三节人的心理的产生及其反映形式一、人类的起源二、人类心理的产生三、人的心理反映形式──意识第四节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个体心理的发展三、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心理的生物基础(4学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第二节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一、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二、神经冲动的传导三、神经元的联系第三节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一、脑的感觉机能系统二、脑的运动机能系统三、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第四节条件反射学说一、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质二、条件反射的建立三、条件反射的抑制四、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第五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二、神经-体液调节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4学时)第一节环境的内容一、环境及其对心理的制约作用二、环境的要素第二节团体一、团体及其分类二、团体中的人际关系三、团体对个人的心理影响第三节典型的大众心理现象一、舆论二、风俗三、时尚第四节个体的社会化一、影响儿童期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二、青少年期的社会化三、成年期的社会化问题第五章动机(4学时)第一节需要一、什么是需要二、生物性需要三、社会性需要第二节动机及其作用机理一、动机及其功能二、需要、诱因与动机三、动机的种类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第三节动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一、动机理论二、动机研究方法第四节价值观一、什么是价值观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第六章意识(4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意识二、意识与无意识第二节几种意识状态一、睡眠二、梦三、催眠第三节注意及其品质一、注意及其特性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种类五、注意的品质第四节注意理论一、知觉选择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三、智源限制理论第七章感觉与知觉(6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感知及其特性二、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三、知觉的组织与解释第二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三、感觉适应四、感觉对比五、联觉第三节知觉组织一、知觉的对象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第四节物体知觉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一、错觉及其种类二、错觉理论第八章记忆与表象(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记忆及其基本环节二、记忆的种类三、记忆系统第二节感觉记忆一、图象记忆二、音响记忆三、感觉记忆的特性第三节短期记忆一、双重记忆理论的证据二、短期记忆的特征第四节长期记忆一、长期记忆的习得二、长期记忆的保持三、长期记忆的提取四、遗忘及其原因第五节记忆表象一、表象的特性二、表象理论第九章思维与言语(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思维及其特性二、思维的心智操作三、思维的种类第二节概念形成一、概念及其结构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三、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第三节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解决二、问题解决的途径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四节创造思维一、创造思维及其过程二、创造思维的特性第五节言语一、语言与思维二、言语活动的特点与种类三、言语获得理论四、言语理解五、言语产生第十章情绪(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情绪及其和需要的关系二、情绪体验的维度第二节情绪种类一、人类情绪的基本类别二、情绪状态三、情感种类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一、表情与识别二、情绪的生理反应第四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二、坎农-巴德情绪丘脑学说三、情绪的认知理论四、沙赫特情绪三因素理论五、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第十一章意志(4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意志及其行动特征二、意志过程三、意志品质四、认知、情绪和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意志心理结构一、期望与报负水平二、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三、意志行动中的选择与决择第三节意志的控制与失控一、意志控制二、失控反应第十二章智力(5学时)第一节智力与智力测验一、智力的界说二、心理测验的必备条件三、智力测验的发展第二节智力理论一、心理计量取向的智力理论二、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三、认知发展取向的智力理论第三节智力发展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交互影响第四节智能特殊者一、超常二、能不足第十三章人格(6学时)第一节气质及其动力特征一、几种气质学说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第二节性格形成一、性格的外部表现二、性格结构三、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三节人格理论一、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分析三、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第四节人格评估一、投射测验二、主体测验三、自陈量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测量法五、课程考核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叶奕乾《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参考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张履祥《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bf2f3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b.png)
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完整版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第⼀部分说明⼀、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901003)2.课程名称:普通⼼理学3.总课时:444.总学分:2.5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专业:师范⽣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简介《普通⼼理学》是师范⽣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于学院“⼀实⼆⾼三强四会”的⼈才培养⽬标,不仅为学⽣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撑,⽽且给学⽣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学⽣发现、分析和解决⼼理问题的能⼒,为学⽣学会⽣活、学会做⼈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理学》,学⽣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且能够运⽤⼼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后在中⼩学⼯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的、要求和⽅法1.教学⽬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系统地掌握普通⼼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理学观念,掌握解决⼼理问题的基本⽅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定的理论⾼度⼜有具体的教学案例,⼒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以适应教学使⽤。
第⼆,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学、团体⼼理辅导等教学⽅法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理现象、⼼理规律在⽣活中的应⽤2.教学难点:⼼理现象的本质、⼼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五、课外作业⾃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理辅导报告1次六、课程考核1.考试⽅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式.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4bb21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d.png)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介绍普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1 认知心理学2.2 发展心理学2.3 社会心理学2.4 个体差异心理学2.5 应用心理学第二部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1.1 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2 随机分配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1.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控制方法2. 观察法2.1 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的比较 2.2 行为观察和目标观察的重要性2.3 观察法的优势和局限性3. 问卷调查法3.1 构建问卷的原则和技巧3.2 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3.3 问卷调查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部分: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感觉与知觉1.1 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传导1.2 感觉的阈值和注意力1.3 知觉的组织和意义建构2. 学习与记忆2.1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2.3 遗忘和记忆误差3. 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定义和表达3.2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3.3 动机的类型和满足机制4. 思维与解决问题4.1 概念形成和推理4.2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4.3 创造性思维和决策第四部分:普通心理学的应用1. 心理评估与测量1.1 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流程1.2 常用心理测量工具的介绍1.3 测量的可信度和效度2. 心理干预与治疗2.1 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2.2 常见心理问题的治疗策略2.3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和伦理问题3.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3.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维护3.2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3 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和限制结论部分: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具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过程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附注部分:本大纲可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普通心理学1》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1》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7f2bb83b3567ec112d8a1f.png)
《普通心理学1》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3100203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1学时/学分:56/3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心理学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
《普通心理学》分为两阶段讲授,第一学期讲授《普通心理学1》,第二学期讲授《普通心理学2》。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2.课程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1》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1》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1》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以及能够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等基本概念,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ee49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6.png)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b92a28647d27284b735131.png)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2.总学时数: 30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30 。
3.学分: 2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5.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综合性院校学生选修的公共基础课。
这一学科的学习既是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自己心理品质的需要,也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工作、指导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因此,加强基础心理学的教学,是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学规律,了解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框架。
在学习中,能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心理素质,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2.课程的教学要求普通心理学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探讨,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到前沿性和经典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心理学教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个性培养及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阅读心理学著作,进行心理调查和心理研究,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观看录像、讨论、自学和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一)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明确学习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构建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954826770bf78a6429548b.png)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136 (理论120;实验16)学分: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耍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慕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在科学心理观的基础之上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种类、特征和规律,了解各自的生理机制,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为两学期授课,第一学期是64课时,包括12课时的实验,第二学期72课时,包括4课时的实验。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质和方法;了解心理实质和心理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的观点:把无法解释和无力控制的自然力人格化二、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心理是从物质中发展派生出来的。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的任务(-)理论探索任务(-)实践应用任务二、心理学的分类(-)基础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应用类: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三)方法类: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基础心理统计等三、心理学的学科地位: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客观方法一一实证研究(-)科学态度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三)个案研究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各有优点、缺点,应结合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三)行为主义(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三)精神分析的研究(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五)认知心理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难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教学要求: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慕本过程和规律;掌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eff6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f.png)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一门介绍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通过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探索人类认知、情感、意识、学习、记忆等领域的规律和原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个人和集体心理活动的原因和规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不同心理学学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第二单元: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1. 神经元和神经传递2.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感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感知过程第三单元:意识与认知1. 注意与意识2. 认知过程和信息加工模型3.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原理第四单元:情感与动机1. 情感的类型和表达2.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3.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的影响第五单元:个体心理发展1. 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发展2. 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变化3. 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和挑战第六单元:社会心理学1. 人际关系与社会认知2. 社会行为与群体心理3.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与研究领域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授课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配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演示法: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心理学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现象和研究方法。
4. 书面作业和小组报告: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要求学生撰写心理学实验报告或小组讨论报告。
5.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和综合能力考核。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某某)2. 《心理学引论》(作者:某某)参考书目:1. 《心理学原理》(作者:某某)2. 《心理学: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作者:某某)3. 《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某某)六、课堂要求与学生责任1. 准时出席课堂,并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703409eff9aef8941e0653.png)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第1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3章感觉第4章知觉第5章意识和注意第6章记忆第7章思维第8章语言第9章动机第10章情绪和情感第11章能力第12章人格第13章学习第14章人生全程发展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1、自学内容:对于以上注有“※”符号的章节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可略讲或不讲。
2、教学方法:(1)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讲解;二是要尽量结合案例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三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努力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开发仿真电子课件,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进行形象、直观教学。
3、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具体知识传授与整体精神把握相结合。
每门课程首先要做到是对与本课程相关的主要内容的比较全面的介绍,要保证学生在修完本门课程之后,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有较牢固的掌握。
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知识的传授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特点之间的关系,要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修完本门课程之后,对于学前专业的相关心理学理论有所领悟。
五、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对未作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考试方式采用闭卷。
2、计分标准:考试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在总成绩中占30%和70%。
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打分。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7c68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c.png)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
- 简介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 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第二部分:认知心理学
- 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研究
- 学习和知识的构建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
-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社会和情感发展
- 成人发展和老年心理学
第四部分:人格心理学
- 人格和个体差异的理论和研究
-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 人格发展和变化的因素
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和感知
- 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
- 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
第六部分:临床心理学
-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心理评估和干预
- 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和方法第七部分:健康心理学
- 健康和幸福的心理学视角- 应对和适应的心理机制
-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八部分:研究方法
- 实验和非实验研究设计
-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 倫理問題和科學研究的原则第九部分:小结和总结
- 课程回顾和重要概念总结
-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职业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心理学的建议
本教学大纲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框架,涵盖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研究方法等主题。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领域,学生将能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中。
通过该课程,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心理学的动力。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fd59e5a417866fb94a8e65.png)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试用 )课程编号:15210260 总学时数:64学分数: 4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教学,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树立尊重心理科学、崇尚心理科学、按心理科学的规律办事的理念,激发学习心理科学的兴趣,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心理学规律,解释各种社会心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选自叶奕乾等人 2004 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参考了彭聃龄 2001 年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以及(美)理查德 . 格里格等人著、王垒等人译, 200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
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还注意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心理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
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作业 3 次,考核形式为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及意义。
2 、理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科学的心理观。
3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 、心理过程2 、个性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2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3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1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2 、心理学的任务3 、心理学的分类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 、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3 、实验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4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二章心理的实质教学要求:1 、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试用 )课程编号:15210260 总学时数:64学分数: 4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教学,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树立尊重心理科学、崇尚心理科学、按心理科学的规律办事的理念,激发学习心理科学的兴趣,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心理学规律,解释各种社会心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选自叶奕乾等人 2004 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参考了彭聃龄 2001 年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以及(美)理查德 . 格里格等人著、王垒等人译, 200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
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还注意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心理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
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作业 3 次,考核形式为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及意义。
2 、理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科学的心理观。
3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 、心理过程2 、个性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2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3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1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2 、心理学的任务3 、心理学的分类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 、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3 、实验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4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二章心理的实质教学要求:1 、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2 、识记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定义。
3 、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 、能辨别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1 、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2 、神经兴奋的传导3 、突触及突触传递4 、神经网络第二节神经系统1 、周围神经系统2 、中枢神经系统3 、大脑的结构与机能4 、反射与反射弧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1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2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4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5 、两种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 、了解注意的理论。
2 、识记注意的概念。
3 、理解注意的特征、种类与品质。
4 、掌握注意的规律并能用注意的规律分析现象及组织教学。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 、什么是注意2 、注意的意义和功能3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1 、无意注意2 、有意注意3 、有意后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1 、注意的广度2 、注意的稳定性3 、注意的转移4 、注意的分配第四节注意的理论1 、注意的过滤器学说2 、注意的衰减学说3 、注意的完全加工学说第四章感觉教学要求:1 、了解感觉的种类及视觉、听觉的有关知识。
2 、识记感觉的定义。
3 、理解感觉的规律,能用感觉的规律分析现象。
第一节感觉的概述1 、什么是感觉2 、感觉的生理机制3 、感觉的意义第二节感觉的测量1 、感受性2 、感觉阈限3 、心理物理定律4 、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第三节视觉1 、视觉的刺激2 、视觉的生理机制3 、视觉现象及其规律第四节听觉1 、听觉的刺激2 、听觉的生理机制3 、听觉现象4 、听觉理论第五节其他感觉1 、皮肤感觉2 、嗅觉和味觉3 、内部感觉第六节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2 、联觉3 、不同感觉的补偿第五章知觉教学要求:1 、了解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及时间知觉。
2 、识记知觉的概念,理解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 、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
4 、理解错觉,能解释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第一节知觉概述2 、知觉活动过程第二节知觉的基本特征1 、知觉的整体性2 、知觉的选择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第三节空间知觉1 、距离知觉2 、方位知觉第四节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 、时间知觉2 、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1 、错觉现象2 、错觉产生原因第六章记忆教学要求:1 、了解记忆种类的划分;2 、识记记忆、表象、联想的概念;3 、理解表象的特征、记忆过程;4 、理解记忆系统、遗忘规律、良好的复习方法;5 、能用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分析现象。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2 、记忆种类3 、记忆的生理机制第二节记忆的过程1 、识记2 、保持3 、再认4 、回忆第三节记忆系统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3 、长时记忆第七章表象和想象教学要求:1 、了解睡眠与梦、表象的种类和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2 、识记表象、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概念。
3 、理解表象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掌握想象的种类。
第一节表象1 、表象的概述2 、表象的种类3 、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4 、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1 、想象的概述2 、想象的种类3 、想象的生理机制4 、想象与实践5 、想象的意义第三节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 、再造想象2 、创造想象3 、幻想第四节睡眠和梦1 、睡眠2 、梦第八章思维教学要求:1 、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概念的种类及功能。
2 、识记思维、创造性思维、概念、原型、定势的定义。
3 、理解思维的特征、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因素。
4 、掌握思维、想象的种类,思维的一般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5 、能运用定势、功能固着等原理分析有关现象,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 、什么的思维2 、思维的种类3 、思维和语言4 、思维与非理性的因素5 、思维与语言第二节概念及其形成1 、什么是概念2 、概念的种类3 、概念的功能4 、概念的形成第三节问题解决1 、什么叫问题解决2 、问题解决的过程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创造性思维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九章情绪和情感教学要求:1 、了解情绪与情感的种类划分、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及情绪与情感的作用。
2 、识记情绪、情感的定义,心境、激情与应激的定义。
3 、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
4 、掌握情绪的理论。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2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3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4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5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以及表情动作1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2 、表情动作第三节心境、激情和应激1 、心境2 、激情3 、应激第四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 、道德感2 、理智感3 、美感第五节情绪的理论1 、情绪的早期理论2 、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3 、情绪的行为理论4 、精神分析和体验的理论5 、情绪的认知理论第十章意志教学要求:1 、了解意志过程及意志品质的培养。
2 、识记意志的概念。
3 、理解意志的特征、动机斗争的三种形式。
4 、掌握意志品质及其相反表现。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1 、什么是意志2 、意志行动的表现3 、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4 、意志的生理机制第二节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1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2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3 、意志的心理过程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与培养1 、意志的特征2 、意志品质的培养第十一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教学要求:1 、了解需要的作用及需要的分类,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品质。
2 、识记个性、需要、动机等概念及动机的分类。
3 、理解个性的结构、基本特征。
4 、掌握动机的几种理论。
5 、能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1 、什么是个性2 、个性的基本特征第二节需要1 、什么是需要2 、需要的作用3 、需要的分类4 、需要的理论5 、学生需要的研究第三节动机1 、什么是动机2 、动机的作用3 、动机的分类4 、动机理论第四节兴趣1 、什么是兴趣2 、兴趣的作用3 、兴趣的分类4 、兴趣的品质5 、学科兴趣6 、兴趣的发展水平第五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1 、理想2 、信念和世界观第十二章气质教学要求:1 、了解几种学派关于气质类型及生理基础的观点。
2 、识记并理解气质的定义。
3 、掌握巴甫洛夫关于气质的“高级神经类型说”。
4 、理解气质的类型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利用。
能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自己的气质。
第一节气质的概述1 、什么是气质2 、气质的学说第二节气质的生理基础1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2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三节气质类型1 、传统的气质类型2 、外向型和内向型3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第四节气质在实践中的作用1 、气质对智力的影响2 、气质对教育各种的意义3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第五节气质的测量1 、观察法2 、测验法3 、实验法第十三章性格教学要求:1 、了解性格的类型理论。
2 、识记并理解性格的概念。
3 、理解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的类型、性格的特质理论。
4 、掌握性格测量的主要方法。
5 、能分析与阐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性格的概述1 、什么是性格2 、性格的气质3 、性格的生理基础第二节性格的结构1 、性格特征的分析2 、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第三节性格的类型理论1 、我国古代学者对性格的分类2 、斯普兰格的类型论3 、弗洛姆的类型论4 、霍兰的类型论5 、其他的性格类型论第四节性格的特质理论1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2 、卡特尔的特质论3 、吉尔福特的特质论第五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1 、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2 、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3 、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3 、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第六节性格的测量1 、自然实验法2 、问卷法3 、投射测验第十四章能力教学要求:1 、了解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
2 、识记能力、智力、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概念。
3 、掌握能力测验的方法,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
4 、理解能力的个别差异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 、什么是能力2 、能力和知识3 、能力的种类第二节智力和智力结构1 、什么是智力2 、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3 、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第三节能力的发展1 、能力的发展趋势2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第四节能力的个别差异1 、能力的类型差异2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第五节能力的测量1 、智力测验2 、特殊能力测验3 、创造力测验学时分配教材及参考书目:[1] 叶奕乾 , 何存道 , 梁宁建 . 普通心理学 . 第二版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2] 彭聃龄 . 普通心理学 . 修订版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3] 张春兴 . 现代心理学 . 第一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4] 郭亨杰 . 心理学教程 . 第一版 . 南京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5] 韩永昌 . 心理学 . 第一版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6] 黄希庭 . 心理学导论 . 第一版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年[7] 李丹 . 儿童发展心理学 . 第一版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年[8] 黄希庭 . 心理学实验指导 . 第一版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年[9] 范安平等 . 心理实验指导 . 第一版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10] 叶弈乾 , 孔克勤 . 个性心理学 . 第一版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11] 朱智贤 . 儿童心理学 . 修订版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12][ 美 ]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 . 心理学与生活 . 第十六版 .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年执笔人:李德勇审核人:李萍专业负责人:戴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