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音乐课程标准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音乐新课程标准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培养审美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制定了《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一、课程性质: 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创造性情感性。
二、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养为主线,引学生度极参与艺术活动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丰富精神生活。
三、课程设计思路: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根据结合今年人教版新教材课程设计思路:1-2年级(唱游·音乐)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重视基础乐理知识(识谱、基本节奏型)。
3-5年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录鮭莡 秒化包融力。
不仅仅要了解欧洲经典音乐,也要了解世界音乐风格的版图。
在扩展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了解西方鰈舵爸轍勐榼凝典音乐的风格版图与历史脉络,让音乐课的内容既有文化的宽阔度又有历史的纵深感。
3-6年级“听见家乡”用家乡的音乐文化链接与祖国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音乐文化。
让学生因热爱祖国音乐文化而产生爱国之情。
“人文主题”融入音乐课程让音乐与所处环境的文化相关联传统文化教育自然融入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承担综合育人任务,培养完善人格、家国情怀。
四、新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本概念、乐理、节奏、和声等,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理论支撑。
2.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分析、评价不同时期、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1.审美感知素养内涵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水平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如从作品题材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体验、辨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作品的社会功能。
能在音乐实践中关注不同艺术门类(如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等)的表达方式,有兴趣探究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在聆听音乐时能感受不同节拍强弱交替的律动特点;能基本辨识常见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和音区;能简要描述音乐速度、力度、音调起伏的1聆听感受;能大致划分乐句,感受到音乐陈述的语气;在听赏中外不同风格作品时,能感知到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音乐的不同特点;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题材,判断其情感表达和形象刻画;能领略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能从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出发,比较不同艺术门类的表达方式;在聆听音乐时,能感知不同节拍和节奏音型与音乐表现的关系;能描述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和音区特点;能描述速度和力度对比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描述音调起伏,并能以自己熟悉2的实例说明主导音调起伏的情感及相关表现因素;能划分音乐段落中的乐句,简述乐句陈述材料及其相互关系;能从听觉上区分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表达不同的聆听感受;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题材,联想音乐形象,感悟情感内涵;能辨识并描述代表性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在音乐聆听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把握音乐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基本特征,能从呈现方式、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比较;在聆听音乐时,能综合阐述节拍与节奏、速度与力度的一般关系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辨析人声或主要乐器3的不同音色、音区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音调起伏的主要形态及其表情意义;能简述音乐作品常见的结构类型,理解音乐材料的对比统一关系;能结合实例简述调式调性对于音乐表现及音乐风格形成的作用;依据作品的题材内涵和音乐风格特征,探究其情感表达、艺术形象和社会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占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第三部分 内容与标准
一、音乐鉴赏(必修)
二、歌唱(选修)
三、演奏(选修)
四、创作(选修)
五、音乐与舞蹈(选修)
六、音乐与戏剧表演(选修)
a
1
音乐鉴赏(必修)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 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 程。形成学生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 3、如何理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不同意教师的见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真正的理解,才 可能实现音乐教学对自主、探究、交流的追求,达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 力的目标。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
第七节 丝竹相和
拓展与探究
a
7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九节 现代京剧
学习内容定位:鉴 赏 内容标准:在聆听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 学习方式:聆听音乐为主。强调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 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用 口头描述、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交流鉴赏体验等。
a
2
内容标准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音乐体裁、表演形式。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 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了解中国和西方音乐史。了解音乐流派、重要代表人物(生平、作品、贡献)。 了解中外通俗音乐发展简况。 ——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民族、地域、时代风格。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民族文化特征。学习音乐美 学,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主题、应用相关软 件欣赏音乐、搜寻下载音乐资料、对音乐作品作出评价和评论。
2022版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要点解读
2022版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要点解读引言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2022年我国发布了新版的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
本标准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详细解读2022版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的要点。
一、课程理念1. 全面发展:音乐艺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包括审美、创造、合作和表现等方面。
2. 学科融合:鼓励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实践导向:强调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4. 文化传承:重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本国音乐艺术。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等,以及一定的演奏、演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音乐艺术态度,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4. 文化认知:了解音乐艺术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演奏、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涵盖了各种音乐艺术形式。
2. 选择性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各种音乐艺术专题课程,如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
3. 实践性课程:强调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会、比赛、戏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 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师资培训:加强音乐艺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五、课程特色1. 时代性:紧跟时代发展,关注音乐艺术的新动态,使课程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标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介绍: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指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的普通高中教学大纲。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和评价等方面来探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全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素质。
二、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中包括音乐的概念、音乐的元素、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等。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内涵与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三、教学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音高、音调、节奏、节拍等。
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结构,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构成和表达方式。
2.音乐历史与文化: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和不同音乐文化的特点。
学习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和作品,探究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音乐创作与表演:通过学习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音乐软件和乐器,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4.音乐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品味。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四、评价: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成果展示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总结: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旨在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02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三级概念一览—模块1
《202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三级
概念一览—模块1
202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三级概念
一览—模块1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模块1的三
级概念一览。
以下是该模块的关键概念:
一、音乐的内涵与音乐审美素养
1. 音乐的内涵:
- 音乐元素: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因果、形态和结构等。
- 音乐形式:独奏、合奏、合唱、交响乐、歌曲等。
- 音乐风格: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
2. 音乐审美素养:
-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乐曲,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 音乐表演:通过参与音乐演奏,提升音乐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二、创作与表演
1. 音乐创作:
- 作曲技巧:旋律编排、和声运用、节奏安排等。
- 创作风格:自由创作、校园歌曲创作等。
2. 音乐表演:
- 演奏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 声乐表演:独唱、合唱等。
三、音乐文化与音乐社会
1. 音乐文化:
- 音乐历史:古代音乐、近代音乐、当代音乐等。
- 音乐流派:古典、民族、戏曲、流行等。
2. 音乐社会:
- 音乐节日:春节音乐会、音乐节等。
- 音乐传媒:音乐电视、广播等。
以上是202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模块1的三级概念一览,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内涵、音乐创作与表演能力以及对音乐
文化与音乐社会的理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乳山市普通高中202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寄语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撸起袖子加油干学习现场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一、“2021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I(六个可选)+选修II学份与选课的变化: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根底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
如:【1】2〔必修〕+1〔选修〕【2】2〔必修〕+1〔必修〕【3】1〔必修〕+1〔必修〕+1〔必修〕【4】1〔必修〕+1〔必修〕+1〔选修〕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
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局部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
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
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
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1、高中音乐课程根本理念:以“以美育人〞为导向。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教授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包括作曲、编曲、演 奏等,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
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 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尝 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
式。
通过作品展示、创作过程和 自我评价等方面,评估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指导效
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测试和反馈等方式,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案例二:高中合唱团的组织与训练
教学目标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能 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 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
选取适合高中学生的合唱作 品,包括经典歌曲、民歌、 艺术歌曲等,进行排练和演 出。
教学方法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课程应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本民族 的音乐,同时尊重和欣赏其他 民族的音乐文化。
关注学科综合与现代科技 手段的运用
音乐课程应关注与其他学科的 综合,如文学、历史、美术等 ,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数字音乐制作、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03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 理念、教学方法和音乐学科的发展, 需要进行定期的修订与完善,以保持 其时效性和指导性。
02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程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够更好 地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和人文素养。
审美性
音乐课程应以审美为核心,通过 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将舞蹈融入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不同 风格的舞蹈和舞蹈音乐,通过舞蹈实践培 养其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2.1 课程性质《课程标准》遵循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2.2 课程任务通过高中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和声等),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曲式、调式等),学会使用音乐软件进行简单创作。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会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4.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演奏、音乐与生活四个方面。
4.2 选修课程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方面。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5.1 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2 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与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附录7.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而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它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基础,以艺术创新、实践技能和知识解读为核心,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首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它要求学生在艺术创新、实践技能和知识解读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例如,学习者可以在音乐欣赏、创作、演奏及表演等实践活动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发现自我,培养艺术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学习者必须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的分类、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等,以及音乐欣赏、创作、演奏及表演的基本方法,以更好地理解音乐。
最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例如,学习者可以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现形式,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欣赏方法。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音乐学习体验,既要求学生具备艺术创新、实践技能和知识解读的能力,又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从而发掘自身的音乐潜能,丰富自己的艺术生活。
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要求,是一种深入的、系统的学习体系,以满足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首先,课程实施要求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历史、乐理、演奏、作曲、表演等,以及音乐技术、设备、音乐制作等。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音乐理论去指导乐曲的创作,学习如何使用乐器演奏,以及如何利用音乐录音技术来完成音乐制作等。
其次,课程实施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创作技巧,包括曲调、旋律、和声、编曲等,以及音乐表演技巧,如演唱、舞蹈、表演等。
2024年编纂: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编纂: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中音乐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中生,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特制定《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风貌。
2.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结构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创作四大模块,涵盖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风格。
2. 选修课程: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音乐剧、音乐制作等六大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
3. 实践课程:包括音乐欣赏、音乐演出、音乐创作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音乐鉴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乐器演奏: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培养音乐表现力。
3. 声乐演唱:学习声乐演唱技巧,提高声乐表现力,传承民族优秀唱腔。
4. 音乐创作: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团队合作、实践操作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首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宗旨和任务。
音乐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能。
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课程,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其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音乐课程应当包括音乐理论、音乐鉴赏和音乐表演三个方面的内容。
音乐理论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基本概念等内容。
音乐鉴赏包括音乐作品的欣赏、音乐风格的辨析和音乐史的了解等内容。
音乐表演包括声乐、器乐和合唱等形式的表演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应当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此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
音乐教育的教学要求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文化素养。
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的宗旨和任务、音乐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音乐教育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是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关注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1.审美感知素养内涵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水平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如从作品题材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体验、辨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作品的社会功能。
能在音乐实践中关注不同艺术门类(如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等)的表达方式,有兴趣探究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在聆听音乐时能感受不同节拍强弱交替的律动特点;能基本辨识常见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和音区;能简要描述音乐速度、力度、音调起伏的1聆听感受;能大致划分乐句,感受到音乐陈述的语气;在听赏中外不同风格作品时,能感知到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音乐的不同特点;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题材,判断其情感表达和形象刻画;能领略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能从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出发,比较不同艺术门类的表达方式;在聆听音乐时,能感知不同节拍和节奏音型与音乐表现的关系;能描述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和音区特点;能描述速度和力度对比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描述音调起伏,并能以自己熟悉2的实例说明主导音调起伏的情感及相关表现因素;能划分音乐段落中的乐句,简述乐句陈述材料及其相互关系;能从听觉上区分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表达不同的聆听感受;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题材,联想音乐形象,感悟情感内涵;能辨识并描述代表性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在音乐聆听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把握音乐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基本特征,能从呈现方式、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比较;在聆听音乐时,能综合阐述节拍与节奏、速度与力度的一般关系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辨析人声或主要乐器3的不同音色、音区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音调起伏的主要形态及其表情意义;能简述音乐作品常见的结构类型,理解音乐材料的对比统一关系;能结合实例简述调式调性对于音乐表现及音乐风格形成的作用;依据作品的题材内涵和音乐风格特征,探究其情感表达、艺术形象和社会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解读首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
音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历史和风格的理解。
音乐技能则要求学生具备演唱、演奏、创作和表演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其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
同时,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演和演示。
再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音乐表演和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应该能够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另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开展音乐讨论和评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教师应该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要注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一、前言音乐教育是高中阶段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我国高中教育发展实际,制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
二、课程性质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2. 音乐课程以培养学生审美核心素养为宗旨,强调对学生音乐技能、音乐文化、音乐情感的全面发展。
3. 音乐课程突出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1. 热爱祖国,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拓展国际视野,增进跨文化理解。
3.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4. 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发展音乐创作与表演能力。
5. 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课程内容1. 音乐鉴赏: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创作、表演、流派及历史背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音乐技能:声乐、器乐、舞蹈等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手法,发展音乐创作与表演能力。
3. 音乐与文化: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特色,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增进跨文化理解。
4. 音乐与生活:关注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运用音乐改善生活质量,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探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发展音乐素养。
2.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音乐素养、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3. 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六、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高中教育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先进经验编写。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详细的指导,以便他们能够在音乐教学中遵循最新的教学要求和标准。
2.研究目标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背景;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包括演奏、歌唱、创作和音乐分析;发展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课程内容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音乐史和文化:学生应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包括经典音乐和民族音乐;音乐技能:学生应学会演奏乐器、歌唱和创作音乐;音乐欣赏: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作品,并能够进行音乐评论和评价;音乐分析:学生应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和节奏等要素;音乐理论:学生应掌握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乐符、音阶、调式等。
4.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演奏、歌唱和创作等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合奏、合唱等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探索: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达,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5.考核评价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考核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以下形式:研究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演出、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和创作成果;音乐知识考试:对学生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书面考试;个人或小组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中的表现和成就。
6.教材选用为了符合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包括:音乐教材: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和乐谱等教学材料;音乐录音和视频:用于音乐欣赏和分析的多媒体资源;音乐乐器:提供给学生实践演奏的乐器。
7.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门应组织相关的师资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占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1.关于模块的设置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歌唱、演奏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上述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2.关于学分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每个高中学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
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
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3.学生选课及不同模块的实施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在学牛选课前,应将音乐课程不同模块的内容、性质和开课计划(包括课时安排、上课地点、教材和任课教师等)及时向学生详加介绍。
在学生选课时,音乐教师应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选课给予具体指导,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校有能力开出的模块,均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通过教师的指导,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内容。
从目前师资及教学设备等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
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分步实施。
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及教学实施表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具体课程日标,内含在以下三个维度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
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
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知识与技能1.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与其相关的表演、创作能力。
上述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表述,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内容标准]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荚,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
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
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柝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