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一第1课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基础巩固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答案 C解析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答案 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 B解析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 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

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5.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老子在政治上还主张“无为而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6.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答案 D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之上的,故君权高于法权。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专题综合测试(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答案:A2.下面两那么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此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答案:A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那么民劝功;严刑,那么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那么治,治与世宜那么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那么民劝功;严刑,那么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应选D项。

答案:D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参考答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3分,第三小题5分,第四小题8分,第五小题8分,共40分。

)31.⑴答:民本思想(1分)。

⑵答: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是取信于民(1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1分)。

⑶答: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1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1分)。

⑷答:唐太宗君臣吸取隋亡教训,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史实无错误即可,1分)。

32.⑴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1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答:材料四的主张(1分)。

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2分)。

⑷答:材料一的主张(1分)。

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分)33.⑴答:核心是“仁”(1分)。

⑵答:态度: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1分)。

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分)。

⑶答:李贽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1分)。

时代特征:封建社会渐趋衰落(1分)。

.34.⑴答: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1分)。

⑵答:黄宗羲:农工商皆本(1分);雍正帝:重农抑商(1分)。

⑶答: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是历史的进步(1分)。

雍正帝的观点是落后的(1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分)。

35.⑴答: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1分)。

他的主张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需要,成为秦国实现统一的理论基础(2分)。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目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故选C项。

答案:C4.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图 8 魏源《海国图志》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图 9 严复《天演论》优胜劣汰、民主科学图 10 陈独秀《新青年》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6.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95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洛川会议针对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决定采取的方针是()。

A、政治上不协商,军事上不抵抗B、政治上让步,军事上大力反攻C、针锋相对,政治上退让,军事上坚决消灭D、坚持统一战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民族觉醒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D、加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3、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下列哪个陈述最准确?A. 所有亚洲国家都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B. 亚洲觉醒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压力而引发的民族主义运动。

C. 亚洲觉醒没有引起任何实质性的社会变革。

D. 亚洲觉醒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对政治影响微乎其微。

4、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A. 德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B. 德国需要支付巨额赔款。

C. 德国军队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 德国获得了莱茵兰地区的控制权。

5、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C.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迁至洛阳,以洛阳为中心进行统治6、题干:以下关于西汉初期“文景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黄老之学,减轻农民负担,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 “文景之治”期间,国家财政充裕,百姓安居乐业,被誉为“盛世”C. 汉景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文景之治”期间,汉武帝开始大规模推行儒家思想,使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7、在古代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A、帝B、王C、帝或王D、皇帝8、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西汉政权的正式建立?A、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击败项羽B、黄巾起义爆发C、刘秀建立东汉D、晁错削藩奏书上书9、南宋灭亡后,元朝成为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统一的完成对当时的有利影响有:A. 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B. 促进民族交融,民族关系和谐C. 加强了南北方经济联系,经济发展迅速D. 解放生产力,使经济发展摆脱困境 1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A.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 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D.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赎买和恢复11、下列哪一项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主要方式?A. 直接统治B. 保护国制度C. 租借地制度D. 托管制度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13、以下关于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错误的是()A. 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完善B. 开放包容,鼓励外来文化传入C. 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技术先进D. 唐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4、以下关于宋代的科技成就,不属于四大发明范畴的是()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15、《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B、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一部法律C、主要关注了对贵族特权的保护D、确立了全面的民事诉讼制度1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从罗马转移到了佛罗伦萨,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教皇的权力逐渐削弱,佛罗伦萨的共和国制度更加稳定B、佛罗伦萨的经济更加繁荣,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条件C、罗马的文化传统已经衰落,不再成为文化中心D、佛罗伦萨拥有更多的贵族支持文化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描述: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成为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盟国。

2020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20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单选题(共25题)1.“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

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上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A.变革社会风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B.变革经济,发展机器生产C.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陈先生在这里举例用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严复在《原强》一文中指出,世界上的强大民族“有鸷悍长大之强,有德慧术智之强;有以质胜者,有以文胜者”,中国为“文胜之国”,但流于文弱,“每转为质胜者之所制”。

严复此文意在()A.否认中国的传统价值B.质疑中国的存在价值C.宣扬“进化论”学说D.痛惜中国的积弱不振6.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卷试题一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卷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用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适合的是( )图8魏源《海国图志》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图9严复《天演论》B.优越劣汰、民主科学图10陈C.思想解放、天择、适者生计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议论:书排列甚远之国,指掌局势堪称奇书议论一:“百年喜读樽先兆,万里惊看”;议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据上述议论推测此书应当是()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老是较有活力的要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可的范围以内,是很难完整如愿的。

”这表示作者重申()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互相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进了C.“中体西用”就是只重申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保护中国体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期间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归纳:“西哲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即是学习了外国本事,保留中国旧习,本事要新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7.“作一政治运,百日新短寿而,但作一更广意上的有其成功之。

”里的“成功之”主假如指戊戌法() A.阻挡了民族危机的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制体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发作用D.了儒家思想正地胡适在其1918年作的《国感》里写道:“不二十年前,那些老力去康有⋯⋯我今天也痛康有,但二十年前康有太新,今天康旧。

”出种状况的主要原由是康有()A.托古改制,行君主立B.学西C.革制度,行民主共和D.救亡9.戊戌法期,湖南《湘》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地球本是物,是中央四旁。

”首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倡议新法 B .鼓舞人向西方学 C .宣科学救国朝念10、中国启发思想家复化“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致”。

表示复宣化的目的是( )A.展近代科技 B.倡议自由同等C.反制迷信11. 7所示1904年日大使枢的一奏折(部分)。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3 宋明理学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3 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知识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3)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①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②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知识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学说(1)理气论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境界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2.朱熹对理学的发展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1.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三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三 含解析

专题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解析:主要应从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

答案:C2.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解析:“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变革的是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

答案:D4.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根据材料,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其思想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探索;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02年”即可排除①③,故选C项。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8·某某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位极人臣,但是和国君没有血缘关系,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 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2.《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校化教育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解析: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学学校化教育才出现,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使各国统治者忙于战争,顾不上办学,更无法恢复礼乐制度,排除C、D两项。

由于各国重视士的作用,士是由私学培养的,因此各诸侯国的官学可以不要,故选B项。

答案:B3.(2019·某某月考)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但其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X“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孔子的“爱人”“礼”都是讲究等级的,这就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因而受到了重视,所以答案选B项,排除A项;C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基础巩固1.撰文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周恩来答案 B解析李大钊在介绍十月革命文章的最后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 )①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念②根据亲身实践,审慎思考而抉择③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吸引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C.①②③全正确D.①②③全不正确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李大钊等人都是被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所吸引,才抛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并经过慎重思考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故这三句话均正确。

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阵营最终分裂。

其开始分裂的标志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五四运动的爆发C.问题与主义之争D.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4.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919年之前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可运用排除法,C 是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性质不一样;D中共还没有成立;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A错,应选B。

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②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④宣传民主和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民主和科学是资产阶级倡导的救国方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径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孔子对周礼的维护B.诸侯争霸的现实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D.地理空间的阻隔2.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

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由此可知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3.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

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4.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6.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

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1)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中颁布了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其中,它们关于社会经济的主X()A、互相矛盾B、某某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2、洪秀全为发动群众而创立了拜上帝教以后,势力发展迅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民群众愚昧落后,迷信思想严重B、人民渴望平等平均C、外国某某势力对中国影响极大D、当时阶级矛盾尖锐3、致使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事件是()A、清政府设立江南江北大营B、天京事变C、太平军北伐失败D、某某失陷4、太平天国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

”这个“新情况”是指()A、尖锐的阶级矛盾B、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D、内讧而导致力量削弱5、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北伐战略的失误C、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6、1912年2月,孙某某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某某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的颁布7、辛亥革命对政治近代化的贡献最主要的是……………()A、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某某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9、孙某某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A、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B、1894创立兴中会时C、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D、1911年武昌起义时10、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11、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12、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13、八一某某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首先开始与国民党的武装对抗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D、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4、与某某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这说明中国革命哪一方面起了变化?()A、革命动力B、革命对象C、革命策略D、革命性质15、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某某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16、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A、北上抗日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C、将革命推向全国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17、去年(2005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下列关于长征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B、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反蒋”转向抗日C、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D、是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的开始18、下列关于某某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19、《论持久战》一文的核心观点是()A、敌强我弱,中国不可能速胜B、日本国小、物缺、兵少,经不起长期战争C、国际上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D、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20、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某某会议2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去某某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D、为了实现和平、某某建国22、某某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A、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政策B、配合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C、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D、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精神23、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1-4)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1-4)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专题一~专题四测试题(本测试题仅在教师书中体现,学生书中没有,仅供教师备用。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同点。

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老子强调回到小国寡民,孔子强调维护周礼,为政以德,这都是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在这两人的思想中体现不出A项;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孔子的思想。

2.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一观点()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C.体现鲜明的民本思想D.强调了宗族血缘关系【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了孟子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各阶层都要注重“仁”,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故选B项。

3.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墨翟“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答案】 D【解析】“知足常乐”体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

5.(2014·南昌三中)“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 “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 •“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D. 新文化运动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 次”变化是()A •从技术到器物B •从制度到思想“189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C •从制度到文化D •从器物到制度7•“作为一场政治运动, 百日维新短命而败, 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 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8.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 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 旧。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9•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10、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

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 ()A •发展近代科技B •提倡自由平等C •反对专制迷信D •推动社会变革11. 图7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

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 科者一千一百余人。

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图7A. 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B. 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C •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D •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12.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 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 1893年〜1898年 民主”出现的频 率远远高于 共和”的频率。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B •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B.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13.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 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 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 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 应该是 ()A .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 •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4.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 .洋务运动的影响B .维新运动的影响C .抗日战争的影响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5.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17、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 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 ).陈独秀 C .李大钊18.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B.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9. 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 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

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

话剧是文明戏,京 剧则叫旧戏。

“某一时期”应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20.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 使奉祀的A.王韬B.康有为C.粱启超D.陈独秀1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 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 •主张武装反袁,保卫共和制度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 •发动文化革命,启迪民众觉悟D .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 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毛泽东B“试看将来的环球,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A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B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 •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2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

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

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4分)材料二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一鲁迅《狂人日记》(2)材料二反映了鲁迅对儒学的什么态度?(2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

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

(4分)专题三测试题(一)答案1-5 CBBBC 6-10 DCADD 11-15 CCCDD 16-20 CCABD21. (14 分)(1)a.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异常严重;b.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 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 d.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

(每点一分,共 4 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思想:批判儒学。

(1 分)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纪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2分)北洋军阀倡导“尊孔复古” 。

(1 分)(3)相似之处:①都借助外来文化作为思想武器。

②都进行过激烈争论。

③都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

(4分,任答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