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评价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点与不足。

答: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适当地减轻了被评价对象的压力。但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照顾了个体差异,但由于被评价者不与他校(或他人)相比较,这就难以找出自己真正的差距,而且个体内具体的判据,往往不容易选择。故应把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与相对评价法以及绝对评价法结合起来使用。

2.举例说明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有什么区别?

答:测验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从评价的标准来分,有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目的不同。常模参照测验一般用来测量学生相对的等第,它着重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而目标参照测验则用来测量学生能完成和不能完成哪些作业,主要用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用于诊断和个别指导。

(2)理论假定不同。常模参照测验的理论假设为:在某个团体中,大多数人完成的作业处于中等水平,处于两个极端水平的人是少数,测验的分数分布为正态分布;目标参照测验的理论依据是:学习成绩应以学习的数量和程度来表示,而学习的数量和程度只有同预先规定的某种标准相比较才具有确定的意义。

(3)选题要求不同。常模参照测验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大,也就是得分的范围要广,要拉大距离,充分显示个别差异。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具有很强的鉴别力;目标参照测验的试题必须正确反映教学目标,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它所关心的是试题是否从数量上、质量上同要测定的内容和范围一致,即是否能正确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这些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鉴别力。

(4)评价标准不同。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测验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目标参照测验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是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3.如何理解教师评价的校本原则?

答: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知识能力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推进

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的评价体系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方案”。教师评价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成长,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实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因此,研究并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精神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研究并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的更新科学的教师评价办法,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将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此,学校领导充分论证确定此研究课题。我校将以国家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最终目标,深入全面地开展《校本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校本教师发展实践与探索。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及实践中如何有效进行?

答: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1)它是收集必要的评价信息的途径,也是教师自我诊断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激励与自我提高的过程,更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教师的自我评价也使教师能够时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分析、调整与改进,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保持思考和监控,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研究自己的教学,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2.联系实际论述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

答:(1)评价目的: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2)评价功能: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3)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4)评价方法:过于注重纸笔测验;(5)评价主体:过于强调他人评价。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1.某中学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第一年执行后,结果却出人意料:一位上课较受学生欢迎的外语教师排在了最后,而工作不努力的那位生物教师分数并不低,令校长很为难。经了解发现,因为那位外语教师性格较内向,平日里不爱和同事交流;而那位工作业绩平平的生物教师却因日常善于交流而和同事密切许多。这使校长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你是校长,该怎么办?你如何理解末位淘汰制?

答:学校“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在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克服人浮于事的弊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导致教师人人自危,相互之

间形成激烈的竞争,教师的团队合作削弱,教师之间的和谐受到影响。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校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进行认真反思。

一、“末位淘汰制”的由来

(一)实行“末位淘汰制”的背景

末位淘汰制,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以绩效评估为基础,按一定的比例。将处于末位的员工淘汰出局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起初被许多销售企业所采纳,后为其他行业所效仿和发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员工考核时也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此加大对员工的管理力度。目前,这种管理手段也出现在了教育领域中,许多中小学,甚至大专院校都把“末位淘汰制”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二)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原因

由于长期缺乏竞争,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态度、师德修养、业务水平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声誉和办学质量,还有不少学校教师超编、人浮于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效益,这些现象在我国公立学校中尤其突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出台了针对教师的“末位淘汰制”。这是一种学校定期对教师的师德表现以及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绩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使处于“末位”的一个或几个教师分流出现有教育教学岗位的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量化的指标可以使教师的业绩一目了然,使教师奖惩及富余人员的分流有了明确的依据。但是实行末位淘汰之后真的达到“末位体健康发展”这一最终目的了吗?这值得我们对“末位淘汰制”的弊端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末位淘汰制”的弊害

(一)使学生忙于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对教师的考核虽然是综合评价,但“实绩”中学生的考分总归是硬指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所教班的成绩。就会抢时间、搞题海战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教师往往多讲、多练、多布置作业,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都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哪还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何谈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长此下去只会造成学生厌学,甚至与教师对立的局面。

(二)对教师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教师工作的安全感降低,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序列中位置相对比较靠后的教师,他们更需要帮助,需要给予更多的机会来提高和发展。“末位淘汰制”无形中给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少的教师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正如一位教师说到“攀比怪圈,让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教学又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复杂工作,而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研究表明能使创造性得以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心理的安全。教学过程中过高的焦虑将会变成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的障碍,教师为了避免遭到惩罚,可能会选择更为“保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将康为手段,这不利于教师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学生的发展。

(三)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

考核的标准、途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其能否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无论采用何种考核方法,总会产生一个“末位”,关键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必然存在“末位”。因为,学校侧重于用关注某种显性结果的功利标准去评价教师,还是侧重于用关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的道德标准去评价教师,产生的“末位”可能会截然不同。笔者理解的“末位”教师,应该是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高,业务能力低下,缺乏良知和爱心的教师。而目前一些学校考核的重心基本在于教师的“实绩”。这种重心的偏向造成了考核的功利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结果也必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由于结果与努力程度和水平高低并不总是成正比,因而,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被淘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运气。其结果只能是教师人心浮动、不能安心教学,导致整个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