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学

合集下载

教育评价学 学科

教育评价学 学科

教育评价学学科《教育评价学》是一门学科,它的本质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评估教育质量,并从中发现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机会。

由于教育部门的工作性质,教育质量的评估结果可能影响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培训等等,因此教育评价学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评价学源于美国社会科学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 Blake)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概念,即评价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立研究,其目标是改善教育实践,提高质量。

此后,教育评价学在美国和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一般来说,教育评价学的内容涉及到两个主要的方面,即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

评估理论主要关注教育评价的核心概念,要求运用理论模型来了解教育过程和潜在影响因素,最终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路径选择。

其中包含了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比较评估法、模糊评估法等各种研究方法。

评估方法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合适的工具来测量教育质量,了解教育影响的结果,并且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建议。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不仅对改进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教育环境。

首先,教育评价学可以使教育制度趋于公正,以确保孰贵孰贱,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而发现学习上不足以及不平等的问题。

其次,教育评价学也有助于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校的培训质量,比如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加强教室管理,增强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等等。

最后,教育评价学也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教学实践的效果,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而且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评估和试题分析,完善学校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成效,并促进长远发展。

总之,教育评价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而且也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教育环境,这样既能够有效地检测教学实践的效果,又能够提高学校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第一章教育评价概述一、教育评价概念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教育评价类型1、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2、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3、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将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4、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三、教育评价的功能1、鉴定—选拔功能2、导向—激励功能3、诊断—改进功能4、反馈-调节功能第二章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一、发展历史(一)考评阶段(19世纪末前)------此阶段主要以考查和考试方式进行教育评价。

前期主要采用口试法和面试法,但是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和中国科举制度的不断传入,西方教育评价开始采用笔试这种新方法。

(二)、测量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此阶段主要利用标准化测量工具来开展教育评价。

①19世纪末2世纪初的一批心理学家将测量技术大量运用与心理学研究领域,如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和美国的桑代克《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②1905年第一个智力量表——法国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16年经美国斯坦福心理学教授“推孟”修订——“斯坦福——比纳量表”③20世纪初,各种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相继出现。

④教育测量量表的出现:英国教师费希尔的《量表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教育测量量表。

美国地方教育长“莱斯”的拼字测验,他是提倡“教育测验的第一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书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他使教育测量走上科学化道路,他也因此被称为教育测量学的鼻祖(三)、描述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教育评价在本质上被认为是“描述”,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泰勒的目标模式:1942年发表八年研究报告,即《史密斯——泰勒报告》,在报告中,泰勒将确定教育目标作为评价过程的核心和关键。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八年研究与教育评价的诞生:1933-1941年,在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艾金领导下,组成了以泰勒为首的评价委员会,泰勒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他认为教育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应以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1940年,提出了一项报告《评价委员会报告》详细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评价的原则,并且根据评价原则论述了试验的结果。

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概念,这一研究史称“八年研究”,至此,教育评价得以产生,泰勒因此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评价方案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根据教育活动和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和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的基本文件。

简单调查统计法也称直接打分法。

即邀请若干专家,首先请他们在列有指标的调查表中分别对各指标按重要程度作出判断,给出权数或分数;然后再统计平均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专家排序统计法设有m个同层指标,聘请n个专家,首先将设计好的指标重要程度排序调查表发给每个专家,要求每个专家分别对m个同层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最重要的为1,依次排出顺序;然后将每个专家对m个指标的排序汇集在一个表中,各专家对第i个指标的排序等级之和记为Ri;最后按公式求出每个指标的权数。

特尔斐法它是以分发问题表的形式向有关专家咨询,这些专家以“背靠背”的形式接受咨询,尽可能地减少权威、资历、口才、人数优势对被咨询者回答问题的影响。

教学工作评价对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生评价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 参考文献: • 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 王蔷、程晓堂,(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年7月 •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10月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是教育科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学科。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 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 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 的评价和主体取向 (发展性教育) 的评价。
• 评价 = 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 记述)+ 价值的判断 • 教育评价的概念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 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度的判断。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 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 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 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 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 一般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盖尔在《教育评价与测 量》一书中,从教育活动展开这一侧面提出,评 价活动可以分为: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三个阶 段,这三个阶段适用于学生评价以外的其他评价 活动。其中每一阶段又有若干项工作: • 1. 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背景分析、制定评价的 方案和建立评价组织; • 2. 评价的实施阶段包括:相互沟通、收集信息、 评议评分和汇总整理等项工作; • 3. 评价的结果分析包括:收集与目标相关的资料、 收集非预期成果的资料、分析与解释资料、撰写 评价报告和向有关方面提供反馈评价信息等。
• 学习契约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教育哲学概念, 将师生的课堂关系视为一种契约。 学习契 约是设计来解决学习责任的归属问题。是 一种使自律学校的课堂和在家自学的团体 能良好运行、师生都能接受的一种概念。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1. 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资料、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评价正确与否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2. 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标准对教育的某一方面作出事实判断,并进行赋值的过程。

教育教育测量的本质上是事实判断,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价值判断。

测量强调数量化;评价则强调突出价值观,充分重视对问题的分析和评判。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由评价的目的来决定的。

3. 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交流作用4. 教育的主要类型:(1)按照评价涉及的范围分类: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宏观教育评价主体是社会各个系统,客体是教育系统中观教育评价主体是学校系统,客体是学校内部工作状况微观教育评价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客体是学生(2)按评价的方法分类: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定性评价是对不能量化的评价对象。

可以用调查法、观察法、哲学反馈法、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搜集、处理教育评价信息,作出判断,进行定性描述。

(3)按评价的价值标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总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价值的标准,然后用某方法把所有评价对象排列成仙后顺序。

绝对评价:确定一个客观标准,评价时,将评价兑现与这个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到达标准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

个体内差异评价:把评价对象集合总体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

(4)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价或对评价对象的基础、条件作出鉴定;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教育目标实现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对最终成果作出价值和判断;整体性评价:但对一项活动的规划和实施过程、结果的整体性评价。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评价概述第一节教育评价的概念1、评价活动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2、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3、要理解教育评价的内涵,必须明确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教育评价是为教育而进行的评价,最终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发展;第二,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最终促进人的发展;第三,“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核心;第四,价值判断必须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第五,教育评价要对教育活动的显性和隐性效果都进行价值判断。

※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而科学地收集和运用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评价的类型【会区分】1、根据评价方法可将教育评价分为(1)量化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后,制定出量化标准,然后按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

(2)质性评价:是指在自然情境中,通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互动来收集相关信息,如采用参与式观察、开放式访谈、调查、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取评价对象各方面的信息对评价对象的状况作出描述和分析,从而进行价值判断。

2、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可将教育评价分为(1)诊断性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参照的标准可将教育评价分为(1)绝对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是指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2)相对平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一个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也称自我参照评价,指以评价对象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

《教育评价学》大纲

《教育评价学》大纲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评价》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涂艳国Ⅰ.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内容《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评价的理念与原则;教育评价的程序与设计;教育评价方法;学生与学习评价;教师与教学评价;校长与学校评价。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形成现代教育评价观。

2.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程序,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

3.运用教育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校长与学校进行评价,提高分析和解决教育评价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方式指导1.《教育评价》属应用型学科,并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交叉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掌握一定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并结合不同的评价对象,从具体评价案例中,全面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教师的教学一般只能起到“导学”、“ 助学” 和“促学”的作用,学生对评价理论的理解、对不同评价方法的掌握,关键在于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学生应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时,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法,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时,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交互活动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通过电话或网络探讨某些问题,这是目前比较适合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双向视频交流、面授、集中讨论等形式解决一些共性的学习问题。

四、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形成现代教育评价观,掌握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技能。

难点是形成对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校长与学校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一)基本教材涂艳国主编,《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二)参考教材1.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教育学与教育评价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评价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评价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评价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分别关注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原理、目的和方法的学科,而教育评价学则关注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判定的方法和工具。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教育评价学对于教育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评价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评价学是通过对教育活动、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育制度效果的评估,来实现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学科。

它通过调查、观察、测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来收集数据,根据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和提供关于教育质量、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政策效果等方面的判断和建议。

因此,教育评价学为教育学提供了科学评价的工具和方法,使得教育学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理解、分析和改善教育的实践。

其次,教育评价学对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教育评价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教育学的理论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通过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教育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的影响因素、规律和机制。

例如,教育评价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教育学的教学方法论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教育评价学也可以发现某个教育政策的效果和问题,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

再次,教育评价学的发展需要依赖于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需要教育学提供关于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教育过程和目标的科学方法。

只有在教育学的指导下,教育评价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教育的实践和效果。

例如,教育评价学需要依赖于教育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来确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同时,教育评价学还需要使用教育学提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设计评价的过程和策略。

因此,教育学对于教育评价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在实践层面,教育学和教育评价学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教育学提供了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而教育评价学则帮助教育学者和教育者对教育的实践进行监测和改进。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引言教育评价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和结果评估的学科,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各种教育数据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学的主要目标是从科学和客观的角度评估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便改善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历程教育评价学源于20世纪初期,最初的目标是测量和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教育评价学不仅仅是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包括评估教师、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的绩效。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标准化测验在20世纪初期,教育评价学主要依靠标准化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

这些测验通过给学生提问,并根据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给予评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

标准化测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评估过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内容的片面性和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忽视。

第二阶段:多元评价为了解决标准化测验的局限性,教育评价学开始引入多元评价方法。

多元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学术表现、社交技能、个人品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评价、作品评价、口头评价等,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教师评价和教育政策评价教育评价学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学生转向教师和教育政策的评估。

教师评价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技能,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并提高学生学习成果。

教育政策评价则旨在评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改进政策的依据。

教育评价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了进行有效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学发展了各种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教育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给学生、教师、家长等发放问卷,并根据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看法。

问卷调查可以量化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提供全面的信息。

观察评价观察评价是一种直接观察教学过程和学习情况的方法。

评价者通过观察教室活动、学生互动等来了解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观察评价可以提供详细的情境和行为信息,但也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教育学专业教育评价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评价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评价理论和评价实践,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评价的定义、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式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教育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教育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其次,教育评价可以促进学校的改进和发展,帮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此外,教育评价还可以为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

三、教育评价的原则教育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基于客观的数据和证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的干扰。

2.全面性原则: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3.准确性原则: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避免评价结果的失真和误导。

4.灵活性原则:评价应根据教育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灵活运用评价策略。

四、教育评价的方法教育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考试评价、观察评价、问卷调查、作品评价等。

具体选择何种评价方法应根据教育目的、评价对象的特点以及评价任务的要求来决定。

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状况,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实验等形式进行,评价结果相对客观准确。

2.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其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观察评价需要具备观察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并结合教育目标和评价要求进行判断和评价。

3.问卷调查:通过向学生、家长或教师发放问卷来收集信息,并根据统计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是教育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致力于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评估和分析,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以改善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评价学作为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评价教育实践、分析教育问题、改进教育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评价的概念、功能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的、客观的评判和分析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核心目标是了解、评估和改进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它不仅关注教学过程,还关注教学结果,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教育改革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机构评价等方面。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教育发展:教育评价通过对教育实践和政策的评估,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2. 优化教学过程:教育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评价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发现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 评估教育政策:教育评价可以对政府实施的教育政策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评价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评价手段: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但是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

未来的教育评价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作品展示、项目评估等。

2. 数据驱动的评价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评价将更加依赖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收集、分析和挖掘大量的学生数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个性化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

3. 社会参与的评价机制: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需要广泛地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实践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实践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实践教育评价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理论指导,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和个体学习成果。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应用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技能,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学实践,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讨论。

一、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基础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其中包括心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教育评价学前,需要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学习,以便在实践中能够准确地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心理学中的测量和评估理论为教育评价学提供了量化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则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二、教育评价学的实践应用1. 学生评价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学生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

学生评价可以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观察记录等多种方法。

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意见,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教师评价教育评价学还涉及对教师的评价。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教师的授课效果,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教师评价可以帮助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也是教育评价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评估课程的有效性和质量,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课程评价可以基于学生学习成果、学习体验、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提供参考。

4. 教育项目评价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对教育项目的评价。

教育项目评价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目标、执行过程和成果效益等因素。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和亮点,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案例讨论以某中学的英语课程为例,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课程评价。

首先,学生设计了在线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反馈和意见。

教育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

教育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

摘要:教育评价学是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本文从教育评价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评价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引言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评价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教育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育评价学理论1. 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活动。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2. 教育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对象分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学校评价等。

(2)按评价方法分类: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混合评价等。

(3)按评价目的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3. 教育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应遵循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2)全面性原则:评价应全面考虑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3)发展性原则:评价应关注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潜能的发挥。

(4)指导性原则:评价应具有指导性,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三、教育评价学方法1. 定量评价方法(1)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2)测量法:通过测量工具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3)指数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2. 定性评价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评价对象的行为和表现,得出评价结论。

(2)访谈法:通过与评价对象进行访谈,了解其需求和意见。

(3)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3. 混合评价方法混合评价方法是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教育评价学实践1. 教育评价方案的制定(1)明确评价目的:根据教育需求,确定评价目的。

(2)确定评价对象: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对象。

浅谈我对教育评价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育评价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育评价学的认识摘要: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

如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进展情况的评价,校长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课程评价专家对教科书的评价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多样性,多个要素组成部分使得教育的存在具有了复杂性。

因此,在对教育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如若只对某一组成部分进行简单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便会使得评价结果失去准确性与说服力。

为了能较为全面的对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评价,模糊评价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本文根据这一思路将对教育的复杂性、模糊评价等概念进行阐释,同时,根据相关概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教育评价体系概念复杂性正文:一、教育评价学的概念教育评价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源于对学生进行的学业检查和考试,最早发端于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

教育评价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则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教育评价学是指研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系统收集资斜,运用现代数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判断对象的系统状态与功能属性及其转化的一门学科。

教育评价是美国的教育家泰勒在1929年首次提出的。

但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更由于教育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对教育评价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严谨的、被一致接受的科学定义。

但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过程;二是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三是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者是统一的;四是教育评价注重对资料的解释,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五是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六是教育评价要涉及到对教育价值的判断,不仅仅是对教育情景或现象的描述。

二、教育评价发展的原因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当前的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由于人们极端化的追求,在许多方面已蜕变为束缚学校教育工作的樊篱,导致教育评价只重视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功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

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与标准

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与标准

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与标准小学教育评价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环境的评价,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为了确保教育评价的公正、客观和科学性,小学教育评价学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和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

其次,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情绪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学生全面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助力个体发展和成长。

最后,小学教育评价学的目标是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个群体,不过分追求成绩和排名,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结果应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潜力,为学生提供适应其需求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小学教育评价学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评价内容应该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方法应当科学可行,评价过程应当严谨公正,评价结果应当准确可信。

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度和多元化。

因为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标准应涵盖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评价标准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评价标准应该设计得能够指导学生、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合适的行动。

评价结果应当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优势和需求,为优化教学提供实际手段和方法。

教育评价学 学科

教育评价学 学科

教育评价学学科教育评价学是一门研究评价教育行为和影响的学科,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教育的多重方面,旨在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评价学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心理学、量化和定量研究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方法,来评估教育行为和影响,以及教育成果对学习者、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等的影响。

教育评价学主要集中在教育成果的评价,识别受权威教育机构认可的教育证书、奖项和研究活动,识别受学校和学校参与机构认可的评价技术。

借助所有这些技术,可以评估教育成果,以及确定不同教育评价技术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评价的基本思想是要推动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评价技术也会根据教育改革的不同阶段进行更新,以把握新的教育改革趋势。

教育评价学的本质是评估传统教育成果,这也包括传统学校认可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课程学习成果、教学技术改革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教育评价技术。

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利用它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教学政策,这样就会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此外,教育评价学还必须重视教育环境,以促进教育进步,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生成绩,降低社会教育不公,提升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教育评价还必须重视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差异,这是所有发达国家政策制定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有效的资源分配和有效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消除教育差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评价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广泛的学科,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评价学通过对教育行为和影响、教育成果、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政策制定者采取具体措施,而且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同时起到积极的社会影响。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八年研究与教育评价的诞生:1933-1941年,在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艾金领导下,组成了以泰勒为首的评价委员会,泰勒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他认为教育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应以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1940年,提出了一项报告《评价委员会报告》详细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评价的原则,并且根据评价原则论述了试验的结果。

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概念,这一研究史称“八年研究”,至此,教育评价得以产生,泰勒因此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评价方案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根据教育活动和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和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的基本文件。

简单调查统计法也称直接打分法。

即邀请若干专家,首先请他们在列有指标的调查表中分别对各指标按重要程度作出判断,给出权数或分数;然后再统计平均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专家排序统计法设有m个同层指标,聘请n个专家,首先将设计好的指标重要程度排序调查表发给每个专家,要求每个专家分别对m个同层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最重要的为1,依次排出顺序;然后将每个专家对m个指标的排序汇集在一个表中,各专家对第i个指标的排序等级之和记为Ri;最后按公式求出每个指标的权数。

特尔斐法它是以分发问题表的形式向有关专家咨询,这些专家以“背靠背”的形式接受咨询,尽可能地减少权威、资历、口才、人数优势对被咨询者回答问题的影响。

教学工作评价对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生评价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⑴导向功能⑵监督检查功能⑶激励功能⑷筛选择优功能⑸诊断改进功能教育评价的种类按评价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1.相对评价:在评价对象中选一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然后将其他对象与这个标准进行比较。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评价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评价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评价学名家及其理论教师资格证是为了评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设立的认证制度。

教育评价学是研究评价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学科,其中有很多名家的理论对教师资格证的教育评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评价学的名家及其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教师资格证的教育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泰勒·斯坦夫泰勒·斯坦夫是教育评价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他提出的教师资格证评价模型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该模型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

斯坦夫主张评价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课堂观察以及学生的综合表现。

他的理论为教师资格证的评价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框架。

二、罗伯特·斯坦格罗伯特·斯坦格是教师评价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

他的观点强调了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斯坦格认为,评价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成就,并将评价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

他提出了“有效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了评价目标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制定。

斯坦格的理论使教师资格证评价更加科学、客观,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约翰·汤普森约翰·汤普森是英国教育评价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

他的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了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关系。

汤普森认为,评价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来改进教学质量。

他的评价模型包括评价目标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使用以及评价的反馈和改进。

汤普森的理论为教师资格证评价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循环的评价框架,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罗伯特·马拉佐罗伯特·马拉佐是教育评价学领域的前沿学者,他的教育评价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模型。

马拉佐认为,教师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调整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常用指标解析

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常用指标解析

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常用指标解析教育评价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学科,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各种指标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

在教育评价学中,常用的指标可以提供有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教育学教育评价学中常用的指标进行解析。

一、学生学业成绩指标学业成绩指标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课程考试成绩、综合评价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

二、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教学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学生、同事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来获取。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学校教育品质指标学校教育品质指标是评价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指标,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办学管理、教育资源等方面。

通过对学校教育品质指标的评价,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教育政策,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四、学生发展指标学生发展指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学生发展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五、社会影响力指标社会影响力指标是评价学校和教育机构社会影响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教育服务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声誉等。

通过对社会影响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学校和教育机构在社会各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为提升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地位提供参考。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

《教育评价学》教案

《教育评价学》教案

《教育评价学》教案第一讲教育评价的历史反思教育评价起源于中国,发展在美国。

反思教育评价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教育评价理念。

一、教育评价研究的历史发展(一)目标分析研究时期(1933——1958)如前所述,随着教育测验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教育测验的一些不足,如不能对人的全部进行测量。

并且当时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经济危机,青少年市区工作纷纷涌进中学,而当时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升大学,不适应社会和失业青年的需要。

于是以泰勒为首的教育评价委员会经过八年研究,制定出一套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的标准和方法。

他们把评价过程划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2)设计评价情景,主要依据预先规定的教育目标;(3)选择和编制评价工具,必须使这些工具能够引发出教育目标所期望的那种行为;(4)分析评价结果。

(二)多方位研究时期(1958——1980)在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之后,美国大为震惊。

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特别拨出专款来研究评价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等课程的改革效果,于是教育评价的研究盛行起来。

1、行为目标评价。

其代表人物有克拉斯奥尔、哈罗和波帕姆等,主要是对前一时期泰勒和布卢姆教育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这一评价方式和方法被称为目标评价模式。

2、决策评价。

这是6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教育评价方法,斯塔弗尔比姆是这一方法的主要奠基者。

他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教育评价不应单纯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应以决策为代表的社会为中心,评价应为决策服务,为决策收集、组织、分析和报告有用信息,使这些信息通过决策者的决策产生社会效用。

评价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3、系统分析评价。

这是里夫林在60年代提出的,他试图将系统理论的原理运用于评价领域,主张从系统的机能失调或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强调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去编制改革方案,把数量分析和计算机运用于评价中,运用几个定量的输出测量值与方案的差别来评价改革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评价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点与不足。

答: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适当地减轻了被评价对象的压力。

但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照顾了个体差异,但由于被评价者不与他校(或他人)相比较,这就难以找出自己真正的差距,而且个体内具体的判据,往往不容易选择。

故应把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与相对评价法以及绝对评价法结合起来使用。

2.举例说明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有什么区别?答:测验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从评价的标准来分,有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1)目的不同。

常模参照测验一般用来测量学生相对的等第,它着重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而目标参照测验则用来测量学生能完成和不能完成哪些作业,主要用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用于诊断和个别指导。

(2)理论假定不同。

常模参照测验的理论假设为:在某个团体中,大多数人完成的作业处于中等水平,处于两个极端水平的人是少数,测验的分数分布为正态分布;目标参照测验的理论依据是:学习成绩应以学习的数量和程度来表示,而学习的数量和程度只有同预先规定的某种标准相比较才具有确定的意义。

(3)选题要求不同。

常模参照测验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大,也就是得分的范围要广,要拉大距离,充分显示个别差异。

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具有很强的鉴别力;目标参照测验的试题必须正确反映教学目标,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

它所关心的是试题是否从数量上、质量上同要测定的内容和范围一致,即是否能正确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这些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鉴别力。

(4)评价标准不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测验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目标参照测验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是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3.如何理解教师评价的校本原则?答: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知识能力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

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的评价体系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方案”。

教师评价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成长,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实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因此,研究并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精神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研究并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的更新科学的教师评价办法,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将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基于此,学校领导充分论证确定此研究课题。

我校将以国家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最终目标,深入全面地开展《校本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校本教师发展实践与探索。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论述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及实践中如何有效进行?答: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1)它是收集必要的评价信息的途径,也是教师自我诊断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激励与自我提高的过程,更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教师的自我评价也使教师能够时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分析、调整与改进,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保持思考和监控,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研究自己的教学,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2.联系实际论述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

答:(1)评价目的: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2)评价功能: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3)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4)评价方法:过于注重纸笔测验;(5)评价主体:过于强调他人评价。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1、案例1.某中学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

第一年执行后,结果却出人意料:一位上课较受学生欢迎的外语教师排在了最后,而工作不努力的那位生物教师分数并不低,令校长很为难。

经了解发现,因为那位外语教师性格较内向,平日里不爱和同事交流;而那位工作业绩平平的生物教师却因日常善于交流而和同事密切许多。

这使校长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你是校长,该怎么办?你如何理解末位淘汰制?答:学校“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在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克服人浮于事的弊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也导致教师人人自危,相互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教师的团队合作削弱,教师之间的和谐受到影响。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校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进行认真反思。

一、“末位淘汰制”的由来(一)实行“末位淘汰制”的背景末位淘汰制,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以绩效评估为基础,按一定的比例。

将处于末位的员工淘汰出局的一种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制度起初被许多销售企业所采纳,后为其他行业所效仿和发挥。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员工考核时也实行“末位淘汰制”。

以此加大对员工的管理力度。

目前,这种管理手段也出现在了教育领域中,许多中小学,甚至大专院校都把“末位淘汰制”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二)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原因由于长期缺乏竞争,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态度、师德修养、业务水平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声誉和办学质量,还有不少学校教师超编、人浮于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效益,这些现象在我国公立学校中尤其突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出台了针对教师的“末位淘汰制”。

这是一种学校定期对教师的师德表现以及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绩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使处于“末位”的一个或几个教师分流出现有教育教学岗位的制度。

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量化的指标可以使教师的业绩一目了然,使教师奖惩及富余人员的分流有了明确的依据。

但是实行末位淘汰之后真的达到“末位体健康发展”这一最终目的了吗?这值得我们对“末位淘汰制”的弊端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末位淘汰制”的弊害(一)使学生忙于题海战术,疲于奔命对教师的考核虽然是综合评价,但“实绩”中学生的考分总归是硬指标。

教师为了提高自己所教班的成绩。

就会抢时间、搞题海战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教师往往多讲、多练、多布置作业,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都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

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哪还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何谈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长此下去只会造成学生厌学,甚至与教师对立的局面。

(二)对教师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教师工作的安全感降低,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完成教学工作。

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序列中位置相对比较靠后的教师,他们更需要帮助,需要给予更多的机会来提高和发展。

“末位淘汰制”无形中给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少的教师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正如一位教师说到“攀比怪圈,让教师喘不过气来”。

同时,教学又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复杂工作,而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研究表明能使创造性得以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心理的安全。

教学过程中过高的焦虑将会变成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的障碍,教师为了避免遭到惩罚,可能会选择更为“保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将康为手段,这不利于教师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学生的发展。

(三)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考核的标准、途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其能否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

无论采用何种考核方法,总会产生一个“末位”,关键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必然存在“末位”。

因为,学校侧重于用关注某种显性结果的功利标准去评价教师,还是侧重于用关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的道德标准去评价教师,产生的“末位”可能会截然不同。

笔者理解的“末位”教师,应该是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高,业务能力低下,缺乏良知和爱心的教师。

而目前一些学校考核的重心基本在于教师的“实绩”。

这种重心的偏向造成了考核的功利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结果也必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由于结果与努力程度和水平高低并不总是成正比,因而,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被淘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运气。

其结果只能是教师人心浮动、不能安心教学,导致整个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

2、案例2.据新华社石家庄2001年9月3日电,在邯郸市的一个村里,一个才上初一的孩子告诉记者,有一次,县领导要来视察工作之前,老师就对全班学生交代:检查团来了后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比如收费,只说该交的那部分,别的免提。

结果领导视察真的什么问题也没发现。

据新华网2002年8月4日载:某县某镇中学不少老师反映,学校为应付上级检查,强行让老师每人买一台电脑搬到学校充数,不买者下岗,对此,老师敢怒不敢言。

一位不敢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县一个镇跟着一个镇学,一个镇这么干,其他镇都这么干。

他说,他一位在某镇中学当老师的亲戚因为买电脑没钱而被“挂”起来。

从教育和教育评价目的角度分析此种做法的问题和危害。

答:教育评价制度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之后,迅速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实施,形成了上级政府评下级政府、政府评学校、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改革。

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也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由于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1)价值的背离:教育评价标准唯一。

基础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价值是多元的,既要为国家造就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

其中,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公共道德、生活能力是第一位的。

不少学校却本末倒置,价值背离,把为人才培养打基础当成基础教育第一位甚至是唯一的职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第二位的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