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https://img.taocdn.com/s3/m/001e5c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4.png)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欲:想要、需要。
舍:放弃。
生:生命。
义:大义,正义。
甚:超过、胜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
恶(wù):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用这样(的手段)。
由,用。
是故:因此。
独:仅。
心:指思想认识。
丧:丧失,丢掉。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轻蔑地、呵斥地。
与:给。
蹴(cù):用脚践踏。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
加:这里指好处。
奉:侍奉。
穷乏:穷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天良。
【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82538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1.png)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练习题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239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3.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篇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ddce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d.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浏览题一、对联:①君子舍生取义;志士忘生成仁②生与义并举,舍生取义;吉和凶共存,趋吉避凶。
③善取舍才是智者;能割舍弃方为慧人④舍义取利失本性;杀生成仁见品德⑤因求生不择手段;为取义岂能拘泥⑥舍生赴死;取义成仁⑦舍义取利失本;杀生成仁见品德二、填空题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三、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8919dc1b0717fd5360cdcd5.png)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课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 1~8题。
(7分)(2018年大连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呼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3、本段主要采用、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2分)【参考答案】1、(3分)(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2、(2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着恶之心。
3、(2分)排比反问(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8年广安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159e1aa00b52acfc7cac0.png)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xt>1.故患有所不辟也()() 2。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1)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6.故不为苟得也()......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6.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简答题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0f7b5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0.png)
9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XX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X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
“者〞这里指代方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方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6740c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45.png)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d3b89a8956bec0875e3c5.png)
(8)乞人不屑也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一箪()食(4)一豆羹()
(5)蹴()尔而与之(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一、默写
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e7e75850e2524de4187e7e.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② 。
(4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答案: 19.A 【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感激/动词,得到。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54e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6.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3075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7.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文中叙述孟子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孟子认为人们会用尽方法保全生命的原因的句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体现“性本善”思想(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孟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做到舍生取义(表现生,不为苟得也;死“患有所不辟”的原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孟子认为人们会不择手段的躲避灾祸的原因的句子: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表明孟子必须接受钱财必须按礼义接受,否则没有意义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不按礼义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同的人生追求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文中强调“一箪食,一豆羹”重要性的句子: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二、词语解释题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6、贤者能勿丧.耳(丢掉)7、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8、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9、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10、妻妾之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12、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1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三、翻译句子题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九下鱼我所欲也讲解(含答案)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九下鱼我所欲也讲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f92811a37f111f1855b3e.png)
鱼我所欲也1.重点词语解释(1)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一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豆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得⎩⎪⎨⎪⎧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得之则生 (3)为⎩⎪⎨⎪⎧为宫室之美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5)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或与“非”相对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由孟轲及其门人共同编写而成。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c3ee9165ce0508763213e5.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及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xt>班级:姓名:学号: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③④⑤⑥⑦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⑧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呼尔而与之翻译: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2)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07a429f18583d04964596d.png)
(一)阅读下文,完成 6~8 题。
(7 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
(1)呼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亦不可以已.乎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 分)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答案:
(一)(7 分)
6.(3 分)(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
7.(2 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8.(2 分)排比反问。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30d59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4.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为:(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为:。
同,意思为:(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增加;增长3其他重点实词(1)生,亦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贤者能勿丧.耳丧:(6)蹴.尔而与之蹴:(7)乞人不屑..焉何加:..也不屑:(8)万钟于我何加(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4.一词多义(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未有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2)奉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为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今为.官室之.美为之3.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4.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则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问题探究1.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3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五、理解性默写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8adf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f.png)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72dd1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c.png)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乙文译文】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栽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香气,便被它同化了。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二(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日:"请以此修③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日:"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日:"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
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注释]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
③修:整治。
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29751c4b35eefdc9d33337.png)
历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总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C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呼尔而与之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2011年广西柳州)---------------------------------------------------------------------------------------------------------------(四)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此之谓失其本心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五)(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中考精选试题年级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⑵如使.._________________..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⑸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⑹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⑺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⑻万钟于我何加.______________ ⑼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⑽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⑾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 ⑿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⒀乡为生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⒃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课文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____________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3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或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2009安徽甲文: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