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1. 课程简介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经典诵读的课程,旨在引领新一代青年学子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锤炼品德,提升修养素质。

该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工程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要求,将经典融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到诵读教育中。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掌握中国古籍中的经典名篇•推崇中华文化的观念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化多样化和交流互鉴•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3. 课程内容3.1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论语》由孔子及其门徒和弟子的言行录成,包括《学而》、《为政》、《颜渊》等二十篇,总计五百余条。

3.2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文化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书以“道”为中心,包括《道德经》上下两篇,共计八十一章。

3.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旨在通过简短的文字引导儿童追求道德的高尚、文化的丰富。

《三字经》共三百字,包括“天地人”、“仁义礼智信”、“父母教”、“夫妻谅”、“容貌功名”等十九首。

3.4 《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著作之一,主要是以教育儿童为目的,教导儿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共一百条,分为三个部分:“格物致知”、“刻意励志”和“诚意正心”。

4. 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名师一对一授课的方式,辅以演讲、讨论、朗诵、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与热爱,加强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

教师将每周指定课程内容,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发挥才华。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沙井镇先锋教学点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是基于以下依据开发的:首先,践行课改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及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

同时,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因此,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和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研究。

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可以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

同时,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研究。

第三,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

该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校园文化的主题。

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该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同时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和审美。

该校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3.开发背景: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

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2024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2024

引言概述:古诗文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当下教育中,将古诗文经典融入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为题,从五个大点阐述该课程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

正文内容:1.背景和意义1.1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历史渊源1.2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3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2.纲要目标2.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经典的喜欢和理解2.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2.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3.1选取经典诗文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2分层次、分模块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3.3诗词鉴赏、背诵、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3.4注重诗词知识与文化背景的融合3.5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诵读体验4.教学方法与手段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2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与表达技巧4.3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4.4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4.5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5.评价与考核5.1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诵读能力5.2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5.3结合学科教学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5.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总结:《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旨在通过诵读古诗文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了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与考核等五个大点。

在实施该课程时,教师应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并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纲领八里中心小学一、课程目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它不但为今世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好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少儿道德丛书》,好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少儿朗诵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拥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示,人的大脑约有140 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少儿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

由于他们的脑筋里储蓄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搅乱少,简单把东西装进去其实不会忘掉。

诚然好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添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加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贯通融会的知识,到那时即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优秀”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拥有“优秀的人文涵养、宽厚的知识涵养、浓厚的研究欲望、亮丽的爱好专长” 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 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朗诵与积累能够培养学生崇敬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理解事理,勤于研究,善于思虑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拥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同时,在朗诵中开发少儿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优秀的性情涵养形成确立。

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朗诵》课程目标以下: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广博,认识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感情。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纲要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成长为知识广博、德行高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因而它既是一种通识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博雅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国学,作为小学课程而言,是指以在校小学生为对象,以国学经典为教学内容,以诵读经典、注重体悟为主要方式,旨在开启儿童心智的教育形式,是少年儿童的必修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我们提倡国学经典教育,是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之一。

不仅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逐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夯实他们的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引导少年儿童接触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能将知识融进他们的生命,熏陶他们的气质,变化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涵养,促进新一代儿童人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课程的授课内容以我校自主研发的国学教材《尚学路上》为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学蒙学,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

三、四年级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

五、六年级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

四、课程的教学重点以经典诵读为核心,以知识积累和文化感悟为辅助,采用适合少年儿童认知水平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来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认识国学的价值,增进国学的素养。

五、课程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经典的精神和思想浸润心灵的原则。

(二)坚持以文言诵读发展语文素养的原则。

(三)坚持以历史经验培养行为规范的原则。

(四)坚持传统性与科学性、经典性与趣味性、严谨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原则。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实施计划方案.(定稿)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实施计划方案.(定稿)

校本课程--《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方案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小学一、指导思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及早让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接触最有智慧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依据今天,有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其基本理论有以下几条:(1)经典诵读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灵越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他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

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

”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2)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

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

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

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王安房小学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授课时间:一学年教材:整合、自编授课对象: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

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

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

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诵读经典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诵读经典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诵读经典,滋养人生”国学类校本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一部分前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奠基孩子美好人生”,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是炎黄子孙千年不散的根,内容博大精深,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通过诵读、欣赏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校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师资资源和图书资源,开设了“诵读经典,滋养人生”国学类校本课程,利用每周一、二、三下午4:10分——4:30分诵读、欣赏国学经典。

第二部分各年段诵读内容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一、前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

”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

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

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杨学梅胡雯雯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一、基本项目1. 课程标题:中华经典诵读2. 主讲教师:杨学梅胡雯雯3. 教学材料:自编教材4.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5. 授课时间:每周一节6.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必修课。

2.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诵读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我校特色。

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营造读书的良好环境,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设普及、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3.课程目标1) 借助优美的文字、清新的画面和动听的诵读录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感知、认识、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诵读指导,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3)学会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4)感悟人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提升人文素养。

5)在诵读中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课程具体内容《中华经典诵读》教材是由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搜集整理而成的,主要包括美文、古诗词等内容。

教材编写的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体现时代特征。

开拓老师、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精美诗歌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经典及美文的长期学习的兴趣。

现代诗部分:目录1 《你的名字》纪弦2 《当你年老时》叶芝3 《兰花草》胡适4 《忆什刹海》张秀亚5 《乡愁》余光中6 《乡愁四韵》余光中7 《雨巷》戴望舒8 《系一根心弦》泰戈尔9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度]泰戈尔10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1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12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13 《沪杭车中》徐志摩14 《对镜》哈代15 《这句话》叶志祥16 《像这样细细地听》茨维塔耶娃17 《你相信爱情吗?》佚名18 《我已不再归去》西梅内斯19 《夜风》慕清20 《百年孤寂》林夕21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22 《月下》费特[俄]23 《寒武纪》林夕24 《那不是我的天堂》忆明珠25 《再别康桥》徐志摩26 《当你》罗洛27 《亚玛儿菲夜曲》蒂丝黛尔28 《两天》许由29 《秋天》顾城30 《远方》安德鲁·怀斯31 《独吟秋潭》何阳32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汪国真33 《昨夜有雾》尹玲34 《一个人》一禾诗社35 《流星》余婷娜36 《菊》唐突37 《热爱生命》汪国真38 《爱在身边》歌德39 《门前》顾城40 《在我心灵深处》岛崎藤村41 《我就要沉默了》普希金42 《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古代诗歌部分:目录一、爱国篇1.《满江红》2.《示儿》3.《过零丁洋》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劝学篇7.《劝学》(孟郊)8.《劝学》(荀子)三、励志篇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少年中国说》11.《岳阳楼记》12.《诫子书》13.《前出师表》14.《兰亭集序》15.《爱莲说》16.《师说》四、感恩篇17.《游子吟》18.《墨萱图》19.《纸船——寄母亲》20.《再别康桥》21.《我爱这土地》五、红色经典22.《贺新郎》23.《忆秦娥娄山关》24.《长征》25.《沁园春·雪》26.《西江月·井冈山》27.《七律·长征》28.《卜算子·咏梅》2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课程实施建议组织形式:班级授课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场地:八年级四班教室。

最新“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汇编

最新“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汇编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课程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

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1、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一)实施原则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

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典型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普通项目课程名称:国学典型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典型《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学时间:每七天一学时,每学期16学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足运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发明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典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能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的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窗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窗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典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体现、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办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观赏朗诵经历中掌握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办法。

4、掌握对的的读书办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典型、分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典型诵读“的氛围,增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主动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爱好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典型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范本模板】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范本模板】

案例五: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名称:经典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教学材料:选编经典《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

时代发展呼唤经典诵读,这也必将成为对教育的要求。

最近刚刚颁布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宣化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和风浪,都能昂首挺胸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此阶段实施中华经典教学,更利于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

此外,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益处。

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

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根据《高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高教体…2014?14号)文件精神工作安排,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

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中国古代、现代的优秀诗词。

2.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科目名称:经典诵读负责教师:授课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校本课程授课地点:阅览室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国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是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化素质重要途径。

通过经典诵读让全体学生从小日日享受经典润物无声般的熏陶,从而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提升智力。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一字一句中所蕴涵的力量,会与他们形影相随,使他们博古通今、懂事明理,逐渐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并对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内容1.弟子规2.三字经3.诗经4.论语5.笠翁对韵6.声律启蒙7.千字文授课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课程实施措施:1、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

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取得家长的支持。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

因此与家长配合与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

3、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学习,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定期播放有关视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一系列的展示平台,为诵读社团的成员提供展示的舞台,呈现丰富多彩的诵读节目,以此获得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各年级国学科老师
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1、课程内容
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内容安排:
年级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10首、《弟子规》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20首、《弟子规》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30首、《弟子规》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40首、《弟子规》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50首、《弟子规》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所有诗篇、《弟子规》低年段:以读为主,以读促背。

能按照一定的韵律诵读和背诵,通过故事了解意思;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行为。

中年段:读书贵在实践,习惯重在养成。

背诵全文,能说出重要
句子的意思;开始写行善日记,引导学生一周做一件好事,课上把好事记下来讲出来。

积累古诗及古诗基本知识的普及。

高年段:在《弟子规》学习基础上,适当进行经典名句拓展。

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积累名句,并在生活和写作中能加以运用。

2、活动安排:
①每月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研讨活动。

②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测活动,总结讲评。

③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竞赛。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指导上网浏览经典文化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

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

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讲故事,让他们在听书或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

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3)在校本课程成果汇报中推出经典诵读中的典型,进行表彰。

4、开设时间:每周一课时
5、组织、场地与规模等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2)以班为单位由科任老师组织自己班的学生在本班进行学习。

(3)阶段性小结和经验交流。

四、课程评价
(一)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

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纲要》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二)对学生评价:①按时完成背诵的内容,粗知大意;②初步了解“国学经典”,了解中华文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③能积极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

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三)对教师的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有计划,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如“每日一句”、“每周一诗” 、“每月一赛” 等)有落实,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业绩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