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过程关联法相关知识:相关情境:【例题1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个两秒位移是4m,第三个两秒位移是6m;求:初速度及加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x1所用时间是t1,紧接着第二段位移x2所用时间是t2;求:加速度大小;总结:【例题2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一段位移x1中,速度变化是⊿v,在第二段位移x2中,速度变化也是⊿v;求:整段过程的平均速度;(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到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都是2s;求:b点速度;总结:【例题3】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最后1s内物体的位移为2m,且满足整个过程所用时间超过一秒;①若第1s位移为4m,求全程位移;②若第1s位移为8m,求全程位移。
总结:本节重点:学习心得:直线运动—构建过程法相关知识:相关情境:【例题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1=4m/s2,最大速度v m=20m/s;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a2大小为2m/s2,其中要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都为零;①当全程位移为200m时,求:经过全程的最短时间;②当全程位移为120m时,求:经过全程的最短时间;总结:【例题2 】汽车初速度为零,先以a1=4m/s2匀加速直线启动,最大速度为40m/s,由于直线跑道长度一定,汽车需要提前减速过弯道,减速过程看做加速度a2=-5m/s2匀减速直线运动,过弯速度不超过20m/s;①直道长400m,求:过直道最短时间;②直道长275m,求:过直道最短时间;③直道长32m,求:过直道最短时间;总结:【例题3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已知盘与桌布的动磨擦因数为µ1,盘与桌面的动磨擦因数为µ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总结:本节重点:学习心得:直线运动—比例关系法相关知识:相关情境:【例题1 】(1)子弹以v的初速度依次穿过连续相等厚度的三块固定木块,当穿过最后一木块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求:穿过三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及穿过第一块木块瞬间的速度大小;(全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2)屋檐每隔0.2s由静止状态落下一滴水滴,t时刻某一水滴欲下落时,刚好只有两水滴分别位于高为1.4m的窗户上、下沿,若不考虑其他阻力的影响;求:窗户下沿水滴速度大小;总结:【例题2 】(1)物体从地面开始做上抛运动,上升最大高度为H,通过第一个H/4所用时间为t0;求:全程所用时间;(2)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A点上滑,最高滑到C点,已知AB是BC的3倍,从A到B所需时间为t0;求从B到C再回到B的时间;总结:【例题3 】物体从O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第二讲 直线运动
(二轮复习学案)第二讲、直线运动第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考点主要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运动图像进行考查,其中图像问题上失分,主要是审题不仔细、知识迁移不够灵活造成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上失分,主要是该考点与其他知识交汇点较多、试题情景取材常涉及生活实际问题造成的。
建议考生对本考点多加关注。
(一)“四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要记牢(二)“五种”常用解题方法运用好(三)运动图像问题“四点提醒”不可少1.对于xt图像,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物体的位置;对于vt和at图像,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并不表示t=0时物体的位置。
2.在vt图像中,两条图线的交点不表示两物体相遇,而是表示两者速度相同。
3.vt图像中两条图线在轴上的截距不同,不少同学误认为两物体的初始位置不同,位置是否相同应根据题中条件确定。
4.对于非常规图像,不要想当然的猜测图线的物理意义,要结合运动学公式和图像,找出函数表达式,进而确定斜率、截距等意义。
考查图像问题1、某小轿车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时,经短暂思考后开始刹车,小轿车在黄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上,小轿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绿灯开始闪烁时小轿车距停车线距离为10.5 m,则从绿灯开始闪烁到黄灯刚亮的时间为()A.1 s B.1.5 sC.3 s D.3.5 s2.(多选)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如图所示是一次在平直公路上实验时,新能源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能源动力车的初速度为20 m/sB.刹车过程新能源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 sD.刹车过程经过6 s时新能源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3.(多选)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
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30 m/s,相距100 m。
在t=0时刻甲车遇到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直线运动的图象及应用复习教案
直线运动的图象及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直线运动的图象,如v-t图象、s-t图象等,加深对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掌握如何从直线运动的图象中获取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信息。
3. 学会利用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图象类型及特点1.1 v-t图象1.2 s-t图象2. 从图象中获取运动信息2.1 速度的计算2.2 加速度的计算2.3 位移的计算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1 简要回顾直线运动的图象类型及特点1.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图象中获取运动信息2. 实例分析2.1 分析v-t图象,获取物体的速度信息2.2 分析s-t图象,获取物体的位移信息3. 练习与讨论3.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1.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直线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2. 小组讨论2.1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直线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练习题及答案3. 相关教学视频或图片,辅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图象及应用六、教学拓展1. 直线运动图象的变换6.1 分析图象的平移、缩放等变换规律6.2 引导学生理解图象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非直线运动图象的初步认识6.3 介绍非直线运动图象的特点及应用6.4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非直线运动图象与直线运动图象的差异七、实践操作1. 利用图象分析实际运动场景7.1 给学生展示实际运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7.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信息2. 学生自主设计运动场景7.3 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运动场景7.4 利用图象展示各组设计的运动场景,并分析运动物体的特性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直线运动图象的特点及应用2. 强调图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图象学习的兴趣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直线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有关直线运动图象的例子,并进行分析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十一、综合练习1. 设计一份综合练习,涵盖直线运动图象的识别、分析和应用。
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教、学案
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义、各个运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 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图象解决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般情况、初速度为零,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重点,难点:1、各个运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 能看出V-t图象的相关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问题。
3 能利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刹车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重点)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匀速直线运动:⑴定义: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任意相对的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的)⑵特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加速度为0。
2.匀变速直线运动:(1)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且加速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2)如果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如果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则是匀减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 t、经过的位移为x、加速度为a,则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两个常用的结论:①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___中间____时刻的瞬时速度。
at②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之差Δx=2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①1t末、2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②1t内、2t内、、…、nt内位移之比为:x1∶x 2∶x 3∶…∶x n=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 n=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 n=6.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
7.(1).如右图为v-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加速度。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1.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学习目标】1、掌握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运动的规律2、能熟练应用其规律解题 【自主学习】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运动。
3、运动规律:由于其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vt=h =vt2=2gh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 的运动。
3、处理方法:⑴ 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
上升阶段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 的运动,下降阶段为。
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⑵ 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的运动4、两个推论: ①上升的最大高度gv h m 220=②上升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gv t m 0=5、特殊规律: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典型例题】 例1、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 。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氇谴净祸測。
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聞創沟燴鐺險爱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注意: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例2、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h ,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n 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t ,则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第1章直线运动学案
第一章直线运动复习学案§1.1 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自主学习】1、机械运动:定义:。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所以运动是的.平常说的静止,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静止是的.2、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的.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3、质点:⑴定义:⑵是否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试讨论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⑶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4、位移:⑴定义:⑵位移是量(“矢”或“标”)。
⑶意义:描述的物理量。
⑷位移仅与有关,而与物体运动无关。
5、路程:⑴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
⑵路程是量(“矢”或“标”)。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6、时间:定义:7、时刻:定义: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时刻:表示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运动中时刻与位置想对应。
时间间隔(时间):指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时间和位移对应。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 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资料--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二、主干知识梳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x2-x1=x3-x2=x4-x3= (x)n+1-xn=____ _(2)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即:v=vt/2= .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x/2=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2)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3)第一个1T内、第二个2T内、第三个3T内…位移之比为x 1:x2:x3:…:xn=(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1:t2:t3:…:tn=3、竖直抛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V=H=V2=(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V=H=V2-v2=三、命题趋势1、近五年高考,本专题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查学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相关重点公式,熟练掌握这些规律的应用;会用速度图像和位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
2、预计2009年的高考中,对本专题的考查不会有很大变化,单独出现计算题的可能性较小,或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或与其他知识融合,渗透在综合题中。
四、典例解析1、匀变速直线的运动例1: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内位移为10m,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位移为2m,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2,初速度大小为υ0=__________m/s.练习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直线运动概念规律复习课教案
直线运动概念规律复习课教案第一章: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1 复习直线运动的概念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1.2 复习位移和路程的概念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2.1 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位移和时间成正比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2.2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 vt (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v = s/t (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第三章:变速直线运动3.1 复习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位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3.2 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 v0t + 1/2at^2 (位移等于初始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平方的一半)v = v0 + at (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第四章: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4.1 复习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加速度:速度变化的率,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减速度:速度减小的率,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慢快4.2 加速度和减速度的公式a = Δv/Δt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v = v0 + aΔt (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变化量)第五章: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5.1 复习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案例轿车匀速直线行驶火车变速直线行驶运动员直线跑步5.2 分析直线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规律应用特点:实际运动情况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应用规律:利用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第六章:直线运动的图像6.1 复习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显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位移-时间图:显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6.2 分析直线运动图像的特点速度-时间图:斜率代表加速度,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位移-时间图:斜率代表速度,斜率的正负代表速度的方向第七章: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原理7.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7.2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直线运动问题分析物体受到的力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八章: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应用8.1 复习动力学公式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KE = 1/2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平方的一半)PE = mgh (重力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8.2 解决实际直线运动动力学问题计算物体受到的力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分析物体的能量变化第九章:直线运动的实验方法9.1 复习直线运动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实验目的:验证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小车等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位移、时间和速度,分析运动规律9.2 分析直线运动实验结果数据处理:计算位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结果分析:验证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第十章:直线运动综合复习10.1 复习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和应用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速度等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等应用:实际运动问题解决,实验方法等10.2 综合练习题设计不同类型的直线运动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和辅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分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直线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分类对于后续学习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至关重要。
直线运动概念规律复习课教案
直线运动概念规律复习课教案第一章:直线运动的概述1.1 学习目标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别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基本概念利用图形和动画演示直线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让学生解释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直线运动的过程和规律第二章:直线运动的规律2.1 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规律理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定义及关系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直线运动的规律利用公式和图解演示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直线运动的规律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应用公式计算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第三章:直线运动的动力学3.1 学习目标理解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原理掌握力对物体直线运动的影响3.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原理力的定义及对物体直线运动的影响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原理利用公式和图解演示力对物体直线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力对物体直线运动的作用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直线运动的情况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不同力对物体直线运动的影响第四章:直线运动的运动学4.1 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法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4.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关系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法利用公式和图解演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法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应用公式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第五章: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5.1 学习目标理解直线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方法5.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方法直线运动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直线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理解直线运动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性5.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的理解让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直线运动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六章: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6.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图像分析直线运动理解图像在描述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图像的类型及特点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位移-时间图像的分析加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6.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直线运动图像的解读方法利用图形和动画演示直线运动图像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理解直线运动的过程和规律6.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解释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的含义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图像中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第七章:直线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解决7.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直线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7.2 教学内容动力学问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直线运动问题动力学问题中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答步骤和技巧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动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公式和图解演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解决直线运动动力学问题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动力学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动力学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题直线运动动力学问题第八章:直线运动的生活实例8.1 学习目标理解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分析直线运动现象8.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日常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现象体育比赛中的直线运动技术交通工具中的直线运动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现象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直线运动技术和战术探讨交通工具中的直线运动原理和应用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现象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直线运动技术和战术探讨学生对交通工具中的直线运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第九章:直线运动的实验操作9.1 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直线运动实验9.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实验的原理和目的直线运动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直线运动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直线运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9.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解直线运动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直线运动实验操作教授学生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直线运动实验分析直线运动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实验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直线运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直线运动实验能力第十章:直线运动的综合练习10.1 学习目标巩固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和应用提高解决直线运动综合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综合练习题及解答直线运动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直线运动实验设计和操作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和巩固10.3 教学方法提供直线运动综合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直线运动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直线运动实验设计和操作复习和巩固直线运动相关知识点10.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直线运动综合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在直线运动实际问题案例分析中的能力观察学生在直线运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在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和巩固中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直线运动的概述: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是教学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中华中学高中物理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1中华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学案直线运动直线运动
第一章直线运动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回顾】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叫参考系。
选取哪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常常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一般来说是取为参考系,对同一个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质点是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3.位移是描述的物理量。
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路程是;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又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或的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的方向为该时刻质点的方向。
平均速度:定义式为_______,该式适用于运动;仅适用于运动。
5.加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
定义式:。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方向相同。
质点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的和速度的关系,与加速度的无关。
【考点突破】考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考点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考点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考点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考点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高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学案:直线运动
一、几个基本概念t(s)0 1 2 3 4 5末x(m) 0 5 -4 -1 -7 1(1)A.前1s;B.前2s;C.前3s;D.前4s;E.前5s.(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A.第1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前1s;B.前2s;C.前3s;D.前4s;E.前5s.(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第1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分析与解答】根据位移与路程的定义进行判断.由上表可以看出:(1)前4秒内的位移最大,为-7m,D选项正确.(2)前5s中第2s的位移最大,为一9m,故B选项正确.(3)由于物体一直是运动的,故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越长,前5秒内的路程最长,所以E选项正确.(4)第2秒内的位移最大,第二秒内的路程也是最大,路程为9m,所以B选项正确.●课堂针对训练●(1)当人坐船行驶在河中观看两岸青山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这是以________为参考系的.而变换一下目光,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考系.(2)第n秒内表示的是________s的时间,是从第________秒末到第________秒末的间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B.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的;C.两辆汽车在公路上同一直线行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汽车;D.两人在公路上行走,且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任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是静止的.(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h35min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s跑完100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h开播; D.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E.某场足球赛开赛15min甲队攻入一球.(6)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7)如图2-1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孤由A经B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8)一幢六层楼房,相邻两层楼窗台之间的距离都是3m.现从第三层楼窗台把一物体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抛出,它最高可达到第六层楼窗台,求这时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和路程.当它又继续下落经过第一层楼窗台时,求这时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和路程.(9)在运动场地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m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再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折返扳倒前面的最近处的瓶子,依次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滚动训练★(10)如图2-2所示,人向右水平匀速推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则:A.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将逐渐减小; B.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将减小;C.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对木板摩擦力将减小; D.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课时)【例题】如图2-3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图象表示:A.A、B两人同向而行; B.A、B两人在第1s末后相遇;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在5s内,A走的位移比B走的位移大.【分析与解答】正确的选项为BD.从图中看出,A的位移减小,而B的位移先增大,再不变,后减小,所以开始AB是相向运动的.两图象相交于第1s末与第2s末之间的一个时刻,即此时A、B相遇.5s内A的位移为60m,路程也是60m;B有往返,在5s内位移为30m,而路程是90m.●课堂针对训练●(1)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后在平直轨道上行驶,头5s通过的路程是50m,头10s通过的路程是100m,头20s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这列火车: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均不正确.(2)如图2-4所示为某质点的________图象.该质点在时间为零的时刻已处在离原点________km的地方,它在前2h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2h~4h处于________状态,4h~6h 作________运动.(3)图2-5中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4)如图2-6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在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甲、乙运动方向相反.(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见图2-7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计时起点,则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0处;D.甲、乙同一地点出发;E.甲在中途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6)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10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s-t图象见图2-8所示,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7)如图2-9是两辆汽车由同一地点到达同一目的地的s -t 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两辆车是否同时出发,同时到达?②哪辆车在中途停了一段时间?③两辆车各做什么样的运动?(8)为了研究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情况,可以在公路旁每隔100m 站一名拿着秒时间t/s0 4.9 10.0 15.1 19.9 …… 位移s/m 100 200 300 400 500 ……②汽车每秒内发生的位移多大?③汽车从10s 到30s 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是多长?★滚动训练★(9)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14N 、10N 、5N .其合力的最小值为:A .0N ;B .3N ;C .5N ;D .1N .(10)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A .只有唯一组解;B .一定有两组解; B .可能有无数解; D .可能有两组解.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例1】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和解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 =s/t ,设全程位移为2s ,则前一半位移的时间是t 1=s/v 1,后一半位移的时间t 2=s/v 2,则整段的时间是t 总=t 1+t 2=s(v 1+v 2)/v 1v 2,故全程的平均速度v =2s/t 总=8484222121+⨯⨯=+v v v v ·=5.33(m/s). 可见,处理此类问题要注意找出位移和时间,不能草率代入v =(v 1+v 2)/2而求平均速度.【例2】如图2-10所示是A 、B 两物体的s -t 图象,试判定:(1)A 、B 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2)3s 末A 、B 的位移各是多少?(3)A 、B 的速度各是多大?【分析和解答】研究图象应先看纵、横轴各表示什么,采用什么单位.此题中是s -t 图象.(1)因为A 、B 的s -t 图象均为倾斜直线,说明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故A 、B 出均是匀速直线运动.(A 为反向匀速,B 为正向匀速)(2)由图象可知3s 末对应s A =0,s B =3m .(3)A 、B 的速度大小可通过求A 、B 直线斜率而得.v A =k A =tan αA =-t s ΔΔ=-0303--=-1(m/s),速度为负值,说明A 的运动方向和正方向相反.v B =k B =tan αB =0303--=1.5(m/s). 注意: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分清纵、横轴意义,熟记各种运动的图象及意义,切不要把图象当成物体运动的轨迹. ●课堂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 .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2)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A .物体在第1s 内的速度是4m/s ;B .物体在第2s 末的速度是4m/s ;C .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是4m/s ;D .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s 时的速度是4m/s .则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表示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3)如图2-11所示,Ⅰ和Ⅱ分别是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象,则甲物体速度v 1=________m/s ,乙物体速度v 2=________m/s ,t =15s 时,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在位移300m 处,Ⅰ物体超前Ⅱ物体________s .(4)短跑运动员在100m 竞赛中,测得7s 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B.9.6m/s;C.10m/s;D.10.2m/s.(5)对各种速率和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6)如图2-12所示,小球沿光滑的轨道MN运动.从过A点开始计时,每隔0.5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用图中的黑点表示).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AB段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是________cm/s.小球在经过3cm的坐标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cm/s.小球在BC段做________运动,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在整个AC段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7)某同学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图2-13中哪个图线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运动状态?(8)某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8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4m/s,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9)某运动物体,第1秒内平均速度是3m/s,第2、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6m/s,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骑车人从A沿直线运动到B,先以15km/h的速度通过了一半位移.剩下的时间内,一半时间以12km/h的速度运动,另一半时间以6km/h的速度运动.求他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滚动训练★(11)如图2-14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增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2-15中的哪一个(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课时)【例题】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2-16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 的图像是图2-17中的哪一个?【分析与解答】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来进行判断.在图2-16所示的图象中,质点开始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一段时间后,又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回到出发点后又静止,且两次运动的速率相同,时间相同.所以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开始时负方向的速度不变,然后静止,速度为零,接着以正方向的速度运动相同的时间,以后的速度为零.所以只有A 图中的图像是正确的.●课堂针对训练●(1)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时:A.如果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便可断定它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如果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都相等,便可断定它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如果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不相等,便可断定它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如果在某两段不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不相等,便可断定它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如图2-18所示,以下几个运动图象中不属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3)如图2-19所示,表示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则A.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则一定会相遇;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即使在一条直线上也一定不会相遇.(4)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有:A.s-t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轨迹,v-t图象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B.由s-t图象不能求出物体速度大小;C.由v-t图象可求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某段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D.s-t图象可以不经过坐标原点.(5)如图2-20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作出的以下几个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后,物体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前4s内,当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2-21所示,则:①甲和乙的初速度方向怎样?其大小之比为多少?②什么时刻,两者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③在前6s内,甲的速度改变了多少?乙的速度改变了多少?(7)图2-22为质点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画出在该时间内它的速度-时间图象.(8)如图2-23是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图象,试根据图象说明A→B→C→D的各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甲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滚动训练★(9)如图2-24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五、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改变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分析和解答】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时速度可以很小,反之加速度小时,速度可以很大,故D正确;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a的方向与v的方向是同向或反向,故A错;尽管Δv很大,若Δt也很大,由a=Δv/Δt可知a不一定大,故B错;物体有a时只是表明其速度变化,速度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或只有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故C错.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只有D.【例2】如图2-25所示,是某质点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AB 、BC 、CD 段的过程各做什么运动?(2)AB 、CD 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少?(3)质点在2秒末速度多大?【分析和解答】(1)AB 、CD 段的v -t 图是倾斜直线,说明这两段时间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质点在这两段作匀变速直线运动(AB 匀加、CD 匀减);BC 段是平行于x 轴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2)因为v -t 图线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故a AB =tan αAB =0224--=1(m/s 2). a CD =tan θCD =-4504--=-4(m/s 2). (3)由图象知2s 末速度是4m/s . ●课堂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把正确的选出来;A .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B .没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C .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必有加速度;D .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为零.(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4)下列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正确的说法是:A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C .不管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 .因为物体作匀变速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5)由a =Δv /Δt 可知:A .a 与Δv 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 决定;C .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D .Δv /Δt 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6)图2-26是某质点的v -t 图象,则:A .前2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3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B .2-5s 内物体静止;C .前2s 的加速度是1.5m/s 2,后3s 加速度是-35m/s 2; D .3s 末物体的速度是5m/s . (7)飞机由静止开始运动,50s 内速度达到200m/s ,则这段时间内飞机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8)以10m/s 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4s 停止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9)一小车正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小车获得2m/s 2的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10m/s 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10)一子弹用0.02s 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木板的速度是800m/s ,穿出木块的速度是300m/s ,则加速度为多少? ★滚动训练★(11)如图2-27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被水平推力F 压着,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当推力F 的大小增加到2F 时,则:A .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 .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不变;D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不变. 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例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 钟后作匀速运动,最后2s 钟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分析和解答】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如图2-29所示,AB 为加速阶段,BC 为匀速阶段,CD 为减速阶段,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 B , 故 v B =v 0+at =0+1×5=5(m/s)而质点作减速运动的初速即为匀速运动的速度,即v B =v C =5(m/s)在CD 的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末速v D =0,由v t =v 0+at 得a =(v t -v 0)/t =(0-5)/2=-2.5(m/s 2).负号表示a 方向与v 0方向相反.【例2】以12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大小是5m/s 2,求刹车后2s 末、6s末的速度.想一想答案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与解答】据已知条件,如果用公式v t =v 0+at 来求速度,则v 2=12-5×2=2(m/s)v 6=12-5×6=-18(m/s).v 6为负值表示汽车倒退,这是不合理的.原因是汽车从刹车开始经过时间t =512a v 00--=-=2.4(s)后就停下来了,即在6s 的时间内,汽车只在前2.4s 内做减速运动,以后就处于静止状态了.∴ v 6=v 2.4=0【总结提高】解物理题不同于解数学题.对所得的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合理.●课堂针对训练●(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v 0=2m/s ,加速度a =0.1m/s 2,则第3s 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 ,5s 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 .(2)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3m/s 2,若初速度大小是20m/s ,则经4s 质点的速度为________m/s .(3)质点在直线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3m/s 2,则质点第3s 的初速度是________m/s 、末速度是________m/s .(4)图2-30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5)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如图2-31所示,则:A .6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2-4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3s 末物体的速度为零,且开始改变运动方向;D .2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是4m/s .(6)如图2-32所示,直线①和②分别表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初速度各是多少?它们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 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m/s 2,则:①汽车经3s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②经5s 的速度是多少?③经10s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8)质点在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2-33所示,若在A 点时的速度是5m/s ,经3s 到达B 点速度是14m/s ,若再经4s 到达C 点,则在C 点的速度是多少?(9)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 后速度达到10m/s ,然后匀速运动了20s ,接着经2s 匀减速运动到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在第26s 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10)卡车原来用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即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起的全过程用了12s .求: ①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②开始刹车后2s 末及10s 末的瞬时速度. ★滚动训练★(11)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受到如图2-34所示的外力作用后,均在水平面运动,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A .F f 甲>F f 乙>F f 丙;B .F f 甲<F f 乙<F f 丙;C .F f 甲=F f 乙=F f 丙;D .F f 乙>F f 甲>F f 丙. 第二课时【例1】汽车刹车前速度为5m/s ,刹车获得加速度大小为0.4m/s 2.(1)求汽车刹车开始后20s 内滑行的距离s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m 时所经历的时间t ;(3)静止前2.5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s ′.【分析和解答】(1)判断汽车刹车所经历运动时间由0=v 0+at 及加速度a =-0.4m/s 2得:t =-s405a v 0. s =12.5s <20s .汽车刹车经过12.5s 后停下来,因此20s 内汽车的位移只是12.5s 内的位移.根据v t 2-v 02=2as 得:s =)40(250a 2v v 2202t .-⨯-=-=31.25(m). 或用 s =v 0t +21at 2=5×12.5-21×0.4×12.52=31.25(m) (2)根据s =v 0t +21at 2得: t =40)30()40(255a )s (a 214v v 2200..--⨯-⨯-±-=-⨯⨯-±- 解得:t 1=10(s),t 2=15(s)(t 2是质点经t 1后继续前进到达最远点后反方向加速运动重新达到位移为s 时所经历的时间,很显然,t 2不合题意,必须舍去)(3)把汽车的减速过程看成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求出汽车以0.4m/2的加速度经过2.5s的位移,即:s ′=21at 2=21×0.4×2.52=1.25(m).也可以用下面方法求解: ∵ 静止前2.5s 末即是开始减速后的10s 末,10s 末速度v 10=v 0+at =5-0.4×10=1(m/s),∴ s ′=v 10t ′+21at ′2=1×2.5-21×0.4×2.52=1.25(m) 【例2】(教学建议:此题难度较大,高一阶段不宜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仅供有能力学生选学)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 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 ,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 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 ,以后只能维持这速度4.0s .设猎豹距离羚羊x 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 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 值应在什么范围?(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 值应在什么范围?【分析与解答】解:设猎豹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60m 达到最大速度用时间t 1,则s 1=1v t 1=2v m 1t 1,t 1=3060v s 2m 11=4(s). 羚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50m 速度达到最大,用时间为t 2,则s 2=2v t 2=2v m 2t 2,t 2=m 22S v 2=25502⨯=4(s). (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则猎豹减速前的匀速运动时间最多4.0s ,而羚羊最多匀速3.0s 而被追上,此x 值为最大,即x =s 豹-s 羊=(60+30×4)-(50+25×3)=55(m).∴ 应取x <55m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即最多奔跑60m ,用4s 时间;而羚羊只奔跑3s 的时间,故对羚羊:s 4=21a42 50=21a ×42 a =425(m/s 2) s 3=21a32=21×425×32=8225(m) x 最大值为:x =s 豹4s -s 羊3s =60-8225=31.87(m) ●课堂针对训练●(12)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则汽车前5s 内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m .第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位移是________m .(13)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 =4t +2t 2,s 与t 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 .4m/s 与2m/s 2;B .0与4m/s 2;C .4m/s 与4m/s 2;D .4m/s 与0.(14)A 、B 两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方向不变,运动总位移相同.A 行驶的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2做匀加速运动;而B 则是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2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 1>a 2,则两车相比:A .A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B .B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C .A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D .B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15)图2-35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则物体在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 .v =(v 0+v t )/2;B .v >(v 0+v t )/2;C .v <(v 0+v t )/2;D .无法确定. (1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是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A .v 0t -21at 2;B .a2v 20; C .2t v 0; D .21at 2. (17)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同2-36所示,则:A .乙比甲运动得快;B .在2s 末乙追上甲;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 远.(18)汽车以10m/s 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2m/s 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4s 通过的路程是多大?刹车后8s 通过的路程是多大?(19)汽车刹车时获得6m/s2的加速度,如果要在刹车后1.5s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大?刹车后还能滑行多远?(2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时发生的位移是多少?(2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已知在A点时速度为v A,在B点时速度是v B,则物体在A、B中点时速度是多少?在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多少?★滚动训练★(22)用轻绳AC和BC悬挂一重物,绳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2-37所示,绳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绳BC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0N,为了使绳不被拉断,所悬挂的重物的重力的范围为________.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1】列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同一平直铁路上前方500m处,一货车以36km/h的速度同向行驶,为避免撞车,列车司机立即刹车.求列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小值.【分析和解答】货车速度记为v1,列车速度记为v2,则v2>v1,列车与货车距离越来越小,v2<v1,列车与货车距离越来越大.可见,列车刹车后,开始列车距货车越来越近.若列车速度减小到与货车速度相等时,列车还没有追上货车(或刚好追上货车),此后列车距货车越来越远,不会相撞.方法一:设列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刹车后经时间t,列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等,这段时间内货车、列车位移分别为s1、s2,则不撞车的条件是:Δs=(s1+500)-s2≥0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s1=v1t s2=v2t-at2/2 v2-at=v1解得:a≥0.1m/s2即最小加速度为:0.1m/s2方法二:以货车为参考系,列车做初速度为v0=(v2-v1)的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要列车不撞货车,即当列车追上货车前(或刚好追上时)速度减为零(对货车),即:(v2-v1)2/2a≤500解得:a≥0.1m/s2即最小加速度为:0.1m/s2【总结提高】本题解法很多,上述两种方法是能较好地反映物理过程和物理意义的方法.方法一的关键是分析不撞车的临界条件,方法二在方法一的基础上转换了参考系,因而更筒捷,但是,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例2】(此题难度较大,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请视实际情况而定)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以16m/s的初速度、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4m/s的初速度、1m/s2的加速度和甲同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分析和解答】解法一:两车同时同向出发,开始一段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将使两车距离拉开.由于甲车作减速运动,乙车作加速运动,总有一时刻两车速度相同,此时两车相距最远.随着甲车进一步减速,乙车进一步加速,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使两车距离变小.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运动位移相同.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1,速度为v1,a甲=-2m/s2,a乙。
高中物理 第一、二章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一、二章直线运动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运动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一、质点概念和物体被看作质点的条件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质点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由物体自身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当物体自身的形状和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范围相比较,可以忽略时,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一种科学抽象方法,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一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但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就不能抽象为质点了。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理解时应注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
参考系的选取虽是任意的,但应尽可能使描述简单和观察方便,通常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三、位置、位移和路程1、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处的确定的点。
质点的位置可以用位置坐标来表示。
2、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一个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
3、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运动过程有关。
4、位移与路程是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四、时间与时刻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确定的点来表示。
如:“第3秒末”、“第3秒初”、“8点20分”、“9点整”……2、时间是两时刻之间的一段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如:“前3秒(内)”、“第3秒(内)”、“第n 秒”、“8分钟”、“两个小时”……注意:①“第3秒末”指时间轴上t=3秒这一点,但“第3秒初”和“第2秒末”指的是同一时刻,指时间轴上t=2秒这一点;“前3秒”、“第3秒(内)”、“后3秒”“3秒内”均指一段时间而非时刻,“前3秒”、“后3秒”“3秒内”的时间长度均为3秒,但“第3秒(内)”的时间长度则只有1秒,即从第3秒初(也就是第2秒末)到第3秒末(也就是第4秒初)……②时刻与位置相对应,时间与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专题复习 教案
一.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专题复习二. 学习目标:1. 深入理解、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应用直线运动的公式、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3、归纳总结直线运动问题中重要的习题类型及相关的解法。
考点地位:高考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涉及v —t 图象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较多,近年出现了仅以本章知识单独命题的信息题。
本章知识的考查,较多的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皆属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处理。
三. 重难点解析:匀速运动的规律:⎪⎩⎪⎨⎧===恒值v a vt s 0 图象有:⎩⎨⎧t s t v ——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遵循如下规律:1. 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2aT s =∆。
它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
2.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这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又一依据。
3. 两个基本公式和一个推导公式:⎪⎪⎩⎪⎪⎨⎧=-+=+=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221202200。
在以上三个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五个,其中t 是标量且总取正值。
v 0、a 、v t 是矢量,在公式中可取正,也可取负。
也可能为零。
4. 在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2tv 等于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_t v ,即:202t __t t v v t s v v +===。
5.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的时间间隔):①t 秒末、2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n v v v n ::3:2:1:::21 =②前一个t 秒内、前二个t 秒内、……前n 个t 秒内的位移之比:232N 21n ::3:2:1s ::s :s =③第一个t 秒内、第二个t 秒内、……第n 个t 秒内的位移之比:)12(::5:3:1:::21-=n s s s n④前一个s 、前二个s 、……前n 个s 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n t t t n ::3:2:1:::21 =⑤第一个s 、第二个s 、……第n 个s 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1(::)23(:)12(:1:::21----=n n t t t n⑥第一个s 末、第二个s 末、……第n 个s 末的速度之比:n v v v n ::3:2:1:::21 =以上特点中,特别是③、④两个应用比较广泛,应熟记。
直线运动 复习学案
直线运动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包括平动、转动、振动等运动形式。
2.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
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模型。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4.时间和时刻:时刻指某一瞬时,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
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6.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7.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几种物理研究方法:①模型方法。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理想化方法。
如: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忽略了次要因素,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叫质点。
实际物理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能够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
②等效方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我们往往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等效代替的方法.如引入平均速度,就可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把复杂的变速运动转化为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
位移、速度、加速度是本章的重要概念,对速度、加速度两个物理量要从引入原因、定义方法、定义表达、单位、标矢量、物理意义等方面全面理解。
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2.特点:a=0,v =恒量3.规律:位移公式:s=v t4.图像:速度图像 位移图像三、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2.8 直线运动 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1参考系: 理解:2质点: 理解:3时间和时刻:理解:4位移:对比路程:5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6加速度:理解:7基本规律:S= ;V t= ;=2as8重要推论= = =9自由落体:h=v=v2=10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s、前2s、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②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③前1m、前2m、前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④第1m、第2m、第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二、知识要点追踪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位移s和时间t这五个量的关系。
具体应用时,可以由两个基本公式演绎推理得出几种特殊运动的公式以及各种有用的推论一般分为如下情况:(1)从两个基本公式出发,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2)在分析不知道时间或不需知道时间的问题时,一般用速度位移关系的推论。
(3)处理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通常用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比较方便。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思想(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各阶段运动性质;(2)根据题意画运动草图;(3)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规律列出方程,注意抓住加速度a这一关键量;(4)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
3、解题方法:(1)列方程法(2)列不等式法(3)逆向思维(4)图象法4、巧用运动图象解题运动图象(v-t图象、x-t图象)能直观描述运动规律与特征,我们可以用来定性比较、分析或定量计算、讨论一些物理量。
解题时,要特别重视图象的物理意义,如图象中的截距、斜率、面积、峰值等所代表的物理内涵,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常见误区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学习目标】
、掌握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运动的规律 、能熟练应用其规律解题 【自主学习】
一.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运动。
、运动规律:由于其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
二.竖直上抛运动: 、定义: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加速度为 -的运动。
、处理方法:
⑴ 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
上升阶段为初速度为,加速度为 -的运动,下降阶段为。
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⑵ 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的运动
、两个推论: ①上升的最大高度g
v h m 220
=
②上升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g
v t m 0
=
、特殊规律: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典型例题】
例、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
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取,结果保留二位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注意: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例、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骛楼諍锩瀨濟
则此时第()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残
溆塹籟婭骒。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针对训练
、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 ,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段时间,物体在末、末、末的高度及速度。
(10m )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时球自距塔顶处开始自由落下,两球恰好同时落地,求塔高。
、气球以4m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体下面挂一重物。
在上升到12m高处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从这时刻算起,重物落到地面的时间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某人站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用20m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则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取10m)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能力训练】
、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上升过程是减速过程,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
上升时加速度小于下降时加速度
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为
、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
、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
、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从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粒小石子,在两石子落地前,它们之间的距离(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保持不变.不断减小
.不断增大.根据两石子的质量的大小来决定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10m)(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2m .4m
.6m .8m
、以初速度40m竖直上抛一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它恰好位于抛出点上方60m处(不计空气阻力,取10m)?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求物体下落高度所用的总时间和高度是多少?取9.8m/,空气阻力不计.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10m/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10m/.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一根矩形杆的长1.45m,从某一高处作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矩形杆通过一个2m高的窗口用时.则矩形杆的下端的初始位置到窗台的高度差为多少?(取10m,窗口到地面的高度大于矩形杆的长)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气球以10m/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球便以加速度α0.1m/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10m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学后反思】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
参考答案
例:解:上升阶段,由公式2
21gt 可得 g
h t 1
12= 下降阶段,由题意知 由公式
2
21gt 可得 g
h t 2
22=
例:解题过程:()设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2
1gt h =
()12
01222
1h t g h h h -=-= 2
232
1t g h =
∴2
02gt
h =∴g
h t 20
=
又∵n
t
t =0∴222n t g h =∴222t hn g = h g h g h 4
32232==
针对练习、解:()=h m g v 4520
900220== ()s g v t 310
30
===
∴ 时已落地 m gt t v h 252/10302
12
01=-=-
=m h 252=m h 03= 、解:对球A 2h t g =
2a
t 'g
=
对球:B 2(h b)t g -=∴2h 2a 2(h b)
g g g
--=
∴2(a b)h 4a += 、解:选向上为正方向,0v 4m /s =2
g 10m /s =-
201
H v t gt 2
=+∴
、第一种情况:在上升阶段,设向上为正:2
0v 20m /s,g 10m /s ==-由
2
01H v t gt 2
=+
∴第二种情况,在下落阶段,在抛出点上方。
由2
01H v t gt 2=+
∴ 第三种情况,在下落阶段,在抛出点下方。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15m
由2
01H v t gt 2
=+
∴t 27=+ 能力训练:
、 、 、 、 、
、解:设向上为正,0v 40m /s,g 10m /s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总时间和高度是多少?取9.8m /,空气阻力不计. 解:设向上为正,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01964v 9.88=+⨯ 29.4m ∴ ∴
、解:设向上为正方向,0v 10m /s,g 10m /s ==-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217510t 5t -=-∴t 7s = 由公式0v v gt =+∴v 60m/s =- 方向向下
、解:设向上为正,杆头到窗口时速度为0v 由公式201H v t gt 2
=+202 1.45v t 5t +=+ 10m 由公式2
0v h g =
得 5m 、解:设向上为正,
0v 10m /s,g 10m /s ==- 由公式201
H v t gt 2
=+27510t 5t -=- 由公式2
01H v t gt 2
=+ 51.25m ∴ 126.25m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
15m
15m
60m 175m
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