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校课改特点模式(初中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交大附中课改

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次开展的全新的课程改革,如何开展,学生们的参与情况如何,最终的效果如何,都将要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因此,课堂教学是本次改革的关键。我们通过抓教研组建设,抓备课组建设,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引导教师把注意力关注在了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上。

教学干部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把握,备课组和教研组的研究重心上。

一、政策把握----课时的分配

新教材明确规定,高中教学采用模块模式,十周完成一个模块。具体实施为九周上课,一周复习考试。一般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或者两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完成两个至四学分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提供了各个学科的参考课时比例。基本确定了各个学科的周课时数。从理论上讲,通过课时数量的变化,可以达到和落实来调整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

但是,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还不明朗的前提下,高中学校实施新的课时计划,除了部分学科以外,大部分学科教师都不认可。

摆在教学干部面前的,有两个问题,第一,就目前的课时而言,能否完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能否从时间上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落实相关的内容?第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传统的计算教师工作量的方法产生了相当的冲击。如何重新确定教师工资的分配?

作为教学干部,要从整体效果出发,合理安排好各个学科的课时比例。通过将近一个学年的摸索和验证,各个学校采用目前的课时比例后,基本能够完成新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其中,化学学科还能够渗透选修模块“生活中的化学”中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方向引领---完成和落实课堂教学的内容

课堂教学落实是关键。教学干部最关心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真正把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和培养落到实处。

通过暑假期间的培训,全体教师在理念上有了提升,在具体行动上有了参考,因为在为期几天的培训中,老师们观摩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对于新课程有了实质性的了解。在开学前,拿到新教材后,各个备课组长认真分析本组情况,分析教材,带领本组教师共同开展研究。

我校的各个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能够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英语教学为例:新的教材编写很有特色,都是以话题为核心,每个单元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和价值理念。由于课时的安排,如果按照教材的进度,是无法在预定的

九周时间内完成教学和复习内容的,即使勉强完成,也由于时间紧张而影响落实。于是,英语组的教师就认真分析教材,领会作者的编写意图,学习课程标准,在心中有了一个尺度后,重新整合教材,从阅读、听力、语法和写作等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教师整合教材,整合资源的能力,而且加深教材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还节省出了时间,让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答疑解惑。

其他学科,像数学和物理,教师在分析手中的教材的同时,还认真分析了本市同时使用的另外一套教材,寻找到两套教材各自的特点和交集,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这种通过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来开展课堂教学的做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让学生所接受,并对学生产生切实的影响。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要求,在我校的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分析学生的实际感受

学生是课程改革效果的体现者,最后的效果如何,学生们最有发言权。因此,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是了解学生学习感受的前提,也是落实课程改革效果的前提。为了更好的落实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我们在实施课程改革之前,首先成立了学生辅导中心,由教学处、德育处、教科研室、心理辅导室、学生处几个部门组成,专门负责课程改革年级的学生选课指导,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形成性成绩的评价等各项问题。

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了解,我们定期开展课改年级的师生沟通,交流之外,了解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哪些帮助。同时,为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早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课程和学生的人生规划,我们在开学初,和“一迈步心理咨询和分析研究所”进行合作,使用计算机采集学生本人的大量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具有相当可信度的数据,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析之后,我们不断地调整着我们的教学步伐。以选修课为例: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我们学校在此课程改革之前已经有自己的校本选修课程----智能机器人和学生心理课程。除这两门课程意外,我们还有其他的学科类型的选修课程,均已经开设多年,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选修课的开设经验。所以,在开设时的困难不在于门类,而在于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步。针对门类不少,层次不高的特点,我们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提高要求,让我们自己开设的课程能够进一步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外请专业人士我们的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开展的。我们共设计开设41门选修课程,共可容纳学生800余人。最终落实到位的,有29门选修课正常开设,全年级所有学生人人都参加到选修的学科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经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

我们发现,在我们所有的选修课程中,凡是涉及到动手、动脑,和生活有关的学科能够首先报满,但是,一些从名称上看就抽象、或者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或者纯学科类型的选修课就少有学生选择。因此,我们及时对我们的选修课的内容、门类和名称进行了调整,以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总之,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对于教学的管理一定要到位,不能放松,不能走偏。要从课时的比例上进行调控,从教学内容的落实上进行检验,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地方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很多,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多的,是要有具体的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的成果,来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地和发展。

北京第八十中学课改—“2+4”模式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质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培养面向21世纪的,面向知识经济的,面向高等学校的,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性学力、深厚的发展性学力、良好的创造性学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基础性后备人才。

针对学校在中学阶段的2+4学制改革的设想,学校拟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课程设置的调整坚持整体设计、有效整合、分步推进、德育渗透、实践提升的原则,将内外课程、社会资源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的德育教育优势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是一些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体验中外课程的整合,迎接教学模式的挑战,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自主学习、自如表达等习惯。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星期/节 1 2 3 4 5

午休6 7 8

周一

领域专修课程/研究课程校本选修活动课程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每节课45分钟/6节60分钟60分钟

八十中学初中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是一致的,在教学上具有连贯性,有利于实现初高中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趋势。多年实践证明,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难以培养新时代做需要的高精尖创新人才。为此在大部分学生实现“3+3”学制的基础上,针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2+4”学制实践,即在初中科技实验班探索实践基础上,通过“科学创新实验班”实验项目,在初二年级末选拔具有创新素养和潜质高的学生直升高中,经过四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