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电容器 电容(初中 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教学过程学生自己解剖请同学们拿出电容器,它和老师展示的电容器一样,只是敲碎并且去掉了外壳,请大家把它轻轻展开,直至露出电极的末端。

电容器我们看到的电容器有两片锡箔,叫做电容器的极板;两极板中间用绝缘纸隔开;每个极板用一根导线引出一个电极;最后,再加外壳封装。

这是电容器的构造。

写板书一、电容器的主要构造讲授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两个金属极板各引出一根导线,中间夹有绝缘介质。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板书展示3.电容器的种类二、电容器的电路图符号一般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变电容“电容器示教板”这些都是电容器,外形有方的、圆的、扁的,但它们的主要构造是相同的。

(1)按绝缘介质分,有(2)按两极板间距离,两极板正对面积是否可调,分为边写板书边讲4.电容器的符号半可变电容三、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写板书二、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现在我们学习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演示实验1介绍1.充电(1)介绍电量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使电量计指针偏转(2)介绍示教板电路操作检流计,电流从左端流入,指针向左偏,反之则之;用以检查电路中有无电流,方向电量计,用以测量电容器极板上所带Q(3)S接B检流计,指针偏转后复零,表明有图示方向的充电电流,使电容器充电。

(4)S接A,检流计指针反偏后复零,电量计偏转,可以测出电容器充电时所带电量。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板书计算机模拟充电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时,电路中有电流流过,相当于有正电荷从右极板通过电源流向左极板,从而使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当电容器带上电荷后,两极板间就建立了电场,产生了电势差,电荷越多,电场越强,电势差越大。

当电势差与电源电动势相等时,电路中就没有电流了。

这样使电容器的两极板带上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叫充电。

写板书我们把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所带电量。

1.充电——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观点。

2. 掌握电容的定义和单位。

3. 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容的定义。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电容器的实物模型和电路实验设备。

3. 准备一些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的实际物品,如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电源等。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容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

5. 准备好教室互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电容器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

接着通过实验展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最后引出电容器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讲授新课(1)电容的定义和单位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电容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制。

(2)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如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的面积、介质材料等。

(3)平行板电容器及其应用介绍平行板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如电子器件、显示器等。

3. 教室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电容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电容的相关知识。

4.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5. 作业安置为学生安置与电容器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容的定义和单位,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完整版)电容器和电容教案

(完整版)电容器和电容教案

《电容器和电容》教案《电容器和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并分析其充电、放电过程。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容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难点】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分析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全新的物理元件,叫做电容器。

举例:水杯。

这是一种盛水的容器,那么电容器其实也是一种容器,只不过它是用来装电荷的容器。

环节二:导出概念电容器【实物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电器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环节三:明确概念【定义概念】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

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教师画出电容器充、放电的示意图,分析并总结:电容器充电:两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电容器的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及其构造⏹感知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研究并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此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合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相关实验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树立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通过了解超级电容器、电容触摸屏的应用,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定义。

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真谛是“沟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学习,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态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等。

电容器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LC振荡、无线电知识的基础,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是这堂课的基本目标,在本节课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自制的电容器把电容器比较理论的知识很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理性分析电容器两极板电压和所带的的电荷量的关系来探讨电容这个物理量,用定量实验的方法来定义电容C 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物理量的探究过程,猜想---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总结实验结果。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电容的定义,能够计算电容器的电容。

2.掌握电容器和电容的基本性质,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3.能够解决电容器的串并联问题,掌握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验操作的技能。

教学内容:1.电容器的概念和定义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电容器的串并联4.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5.实验操作: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示波器、多用电表、电容计、电容器、导线等。

2.实验准备:准备若干个不同电容值的电容器、示波器和多用电表。

教学过程:第一节电容器的概念和定义(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电路中电容器的作用,并引入电容概念。

2.介绍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荷的元件,其电容表示了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

3.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C=Q/V(电容等于电荷与电压的比值),解释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第二节电容器的串并联(20分钟)1.讲解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

2.演示串并联电容器的连接方式和等效电路图。

3.讲解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1/C=1/C1+1/C2+1/C3+...,并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4.讲解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C=C1+C2+C3+...,并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第三节实验操作: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35分钟)1.将实验所需的电容器、示波器和多用电表准备好。

2.演示如何使用示波器和多用电表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3.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测量不同电容值的电容器的实际电容。

4.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和串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

3.回顾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巩固学生对电容器的理解。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4.学习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掌握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介绍电容器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计算公式等,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概念。

2.实验方法:通过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直观地演示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电容器是具有在两片电介质之间存储电荷的能力的组件。

它的基本构造包括两个极板和介质层。

当电容器两端接上电源,电荷会在两极板之间积累,形成电场。

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电容C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Q是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V 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可以用RC电路描述。

当电容器两端加上电源并与电阻串联时,电容器会逐渐充满电荷,电阻起到限流作用;当电源关闭时,电容器会释放电荷,电荷流经电阻而缓慢耗散。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荷积累和电场的作用原理,电容器的存储能力取决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的介电常数。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常被用作滤波器和电子隔直流元件。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工作在电容器通电时的直流电场,也可以通过交变电压进行充放电,起到储能的作用。

六、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在电路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等,得知他们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熟练操作电容器,并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计算公式。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容器电容》这一节内容,是电场这一章的重点,特别是匀强电场一般采用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来产生的,在电学中经常用到。

本节还是进一步学习交流电路的基础,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最后介绍了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节中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比较抽象。

导体的电容的概念既“导体所带的电量与电势差的比值”,中学阶段一般只能通过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强弱、小灯泡的亮度等定性说明,不足以说明电量与电压成正比。

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认识事物已经从偏重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一些问题已经能够从前面所学知识推理出来,因此这节课着重于使学生从演示实验的分析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电容器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引发学生对电容器的注意,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电容器的探究兴趣。

而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和电容概念,非常抽象。

本课运用演示实验(主要原理是将电解电容充放电后,半性显示容纳的电荷量。

)使“电容”这一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电容器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电容器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2. 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及教师方法: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电容器的作用,例如电容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电容代表了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

然后,教师通过具体实例演示电容的计算方法,例如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例如电子设备中的电容器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让学生分析电容器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电容计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及作业布置: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2. 学生课堂讨论得分;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写出一篇100字的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没有涉及到电容器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和电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展开。

同时,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容的定义;2.掌握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和公式;3.能够解释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电容器模型和示意图;2.多个电容器;3.连线和电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电容器模型和示意图,引入电容器的概念;2.提问学生对电容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电容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解释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引入电容的计算方法;3.解释电容与电荷量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容的公式。

三、电容值的计算(2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电容的公式计算电容值;2.给出多个电容器,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电容。

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15分钟)1.介绍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电场储存和释放电能;2.解释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3.提问学生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回顾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研究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如电解电容器、聚合物电容器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2.给学生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电容器电路来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关于电容器的计算题;2.鼓励学生外出观察使用电容器的场景,并做相关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容的定义,掌握了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和公式,同时也了解了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实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量大小的方法。

4、体会类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和平行板电容的决定式的探究【教学方法】网络学案导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教学手段】网络创新教学平台、PPT、动画课堂、实验演示、教学视频等。

【教学策略】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教学准备】发布课前学案、教师浏览、批注学生的回帖1、利用网络创新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实际,设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通过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课上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2、利用网络创新教学平台发布了互动讨论,学生在根据课前学案的学习提示完成自主学习后,提交对互动讨论问题的回帖。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浏览学生对互动讨论的回帖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欠缺与不足,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并能实现对所有学生学情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学习成果展示交流1、实物投影电容器实物(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电容器,这是其中的三个,哪位同学能区分这三个电容器?2、实物投影剥开的纸介电容器实物师:哪位同学能能结合这个剥开的纸介电容器说出电容器的结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观察剥开的电容器,近距离的接触电容器并了解它们的外形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对电容器做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课上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师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师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我们用相机照相时,光线不足的时候会打开闪光灯,可大家知道闪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下图是一种带有内置闪光灯的照相机,相机内装有容量很大的电容器。

不但相机中含有电容器,生活中的许多电器中也都含有电容器。

电视、电脑、VCD等线路板。

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有哪些呢?(一)电容器[教师活动] 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大家观察它的构造。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课件展现[教师板书]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相距10cm的两金属板,平行相对放置,并提出思考问题:这套装置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学生思考后回答:能,两金属板是导体,中间的空气是绝缘物体。

教师总结: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的绝缘物质为电介质。

[教师演示] 按图连接电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当S接a和接b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总结] 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教师用课件模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S接a)(S接b)[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总结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

[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结论并板书]1.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将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2.当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接通,导线中也有电流通过,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一过程叫放电。

注意:我们把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所带电荷量Q。

[问题讨论] 独立思考后回答下题,可以看书寻找答案。

有电流就有电流做功,会消耗能量,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学生思考后回答:充电:电源能量电场能放电:电场能其他形式能[类比探究] 水杯可以盛水,可称为水容器。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2. 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的电容。

3.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C = Q/V,其中Q是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荷量,V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3. 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电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常见的有平行板电容器、圆柱电容器等。

4. 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滤波、耦合、旁路等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容器,引起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的兴趣。

2. 讲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3. 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讲解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

6. 讲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容器应用的理解。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容器和电容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给示例,计算不同电容器的电容。

2. 请学生思考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电容器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概念的理解。

2. 示例练习:收集学生对电容器电容计算的练习结果,评估学生对电容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容器的概念,知道常见的电容器种类。

掌握电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学会运用电容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容器的概念和电容的定义。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对电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元件——电容器。

提问:什么是电容器?它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电容器的概念展示电容器的实物,如纸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让学生观察其外形和结构。

讲解电容器的定义: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构成了一个电容器。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储能等。

2、电容的定义进行实验:将一个电容器与电源、电流表、电压表连接,观察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与两极板间电压 U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给出电容的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与两极板间电压 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字母 C 表示。

推导电容的定义式:C = Q / U3、电容的单位介绍电容的国际单位:法拉(F),并说明 1 F = 1 C / V。

介绍常用的电容单位:微法(μF)、皮法(pF),以及它们与法拉的换算关系。

4、电容的物理意义以容器装水为例,类比电容器储存电荷。

九年级物理《电容》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容》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容》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电容的概念和作用;
- 掌握计算电容量的方法;
- 分析电的串并联关系。

教学准备
- 电和电容计的实物;
- 电流表和电压表;
- 直流电源;
-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与激发兴趣
- 利用一个电和一个电容计来引发学生对电容的注意,并引发对电的好奇心。

- 展示电的不同种类和形状,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用途。

理论讲解
- 介绍电容的概念和定义,解释电的结构和原理。

- 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电容的作用和重要性。

- 讲解电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

实验演示
-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电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电的充电和放电规律。

深化与拓展
- 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串联和并联关系,讲解其特点和计算方法。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
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总结与提问
-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关键概念。

- 随堂进行一些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容的理解情况。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解答能力。

- 收集学生在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报告。

- 通过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电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观察电容器,了解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电容器的主要构造.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3.了解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现象及能量转换.4.通过探究得出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会应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分析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电容概念和应用,电容器充放电学习过程【阅读类比】1、引入:水可以用容器储存起来,电荷也可以用一个“容器”储存起来。

图中的元件就是这样的“容器”——电容器2、请结合下图简述电容器构造: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都能构成电容器【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理解电容概念1、如图安装电路:(1)充电:开关接1、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能量转化情况:(2)放电:开关接2,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能量转化情况总结:(1)把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用Q表示;(2)若保持与电源连接,则板间电压U 不变(3)若断开电源,则极板所带电量Q 不变。

2、探究电容器容电能力?、1、思考: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增大,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也在增加,那么,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2、结合图示进行实验:实验结论:电容器带电荷量Q和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不发生变化,3、类比水桶:总结:(1)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2)单位:法拉(F)1F=1C/ V 1F=106μF=1012pF(3)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电容越大,表明在相同电势差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例1】: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为3 V,现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于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降为原来的13,则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电容器原来带的电荷量是多少?若将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全部放掉,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例2】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反应比较灵敏,且可以和计算机相连,能画出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图甲是用电流传感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电压为6 V.先使开关S与1接通,待充电完成后,再把开关S与2接通,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________ C,该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 μF.(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任务二、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影响因素实验1:保持Q和d不变,减小S,观察U的变化情况,说明C随S怎样变化?实验2:保持Q 和S 不变,增大d,观察U 的变化情况,说明C 随d 怎样变化?实验3:保持Q 、S 、d 不变,插入电介质,2、总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kdS C r πε4=【例3】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 ,现使B 板带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 .将A 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C .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D .若将A 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例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 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B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D .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静电力不变任务三、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结合教材回答:1、从结构上看,电容器可分为 和两类。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背景和目的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容的因素,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了解影响电容的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和影响电容的因素。

难点在于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容器电容的概念;2.电容的计算方法;3.影响电容的因素。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的教学方式。

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电容的因素;2.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电容器、万用表、电源等实验器材;2.实验报告要求。

2.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引入与电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授课:讲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测数据来计算电容;4.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实验内容1.串联电容测量电容;2.并联电容测量电容。

操作步骤串联电容测量电容1.通过图1连接电路,其中C1和C2为所测电容;2.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路;3.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压V1和V2;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电容和电流计算出所测电容;image图1 串联电容电路图并联电容测量电容1.通过图2连接电路,其中C1和C2为所测电容;2.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路;3.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压V1和V2;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电容和电流计算出所测电容;image图2 并联电容电路图4.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步骤:说明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2.实验数据:列出实验数据,包括所测电压、电容和电流;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所测电容,并说明计算方法;4.结论:根据所得结果,结合所学理论,得出结论。

《电容器》 教学设计

《电容器》 教学设计

《电容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容器的定义、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单位及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3)学会运用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经历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影响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理解。

(2)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指出这些设备中都包含了电容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容器。

2、新课讲授(1)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展示电容器的实物,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包括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

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讲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当电容器两个极板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时,极板上会积累电荷,从而形成电场,储存电能。

(2)电容器的电容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与两极板间电势差 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 C 表示。

公式:C = Q/U单位:法拉(F),1 F = 1 C/V强调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

(3)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正对面积、板间距离和电介质等因素时,电容的变化情况。

得出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板间距离成反比,与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

公式:C =εS/4πkd (其中ε 为电介质的介电常数,S 为正对面积,d 为板间距离,k 为静电力常量)(4)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充电过程:电源将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使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电容器储存电能。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牐牻滩氖紫冉步饬说缛莸墓τ茫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示例第八节电容器电容一、教学实验器材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二、教学过程:(一)课堂讲解1、电容器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演示实验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2、电容演示实验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演示实验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问题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电容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掌握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3.认识一些常用电容器;
4.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影响电容的因素是教学中的重点。

2.学生不常接触电容器,缺少实际知识,在接受本节课讲授内容时有一定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静电计,带绝缘支架的导体圆板(两个),起电机,电介质板(泡沫塑料板),示教用各种电容器。

验电器(一个),验电球。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上节课问题,靠近带电物体A的导体(B接地)上带有感应电荷。

整个装置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

我们称这种装置为电容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电容器
(1)构成: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相互靠近的导体可组成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

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欲使电容器储存电荷,首先应对电容充电,充电后还能放电。

(2)充放电
①充电:使电容器两极带异号电荷的过程。

实验1
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

把金属板与起电机断开,用验电球C与A板接触后再与验电器金属球D接触,金属箔逐渐张开。

可知A板上带有电荷。

然后,放掉C上多余电荷,让C与B
接触后再与D接触,可见原来张开的金属箔逐渐闭合,可知A、B带异号电荷。

分析:起电机两极带电荷后,电势在带正电荷一极较高,负电荷一极较低,与电容器两极接触时,由于起电机两极与电容器两极不等势,将发生电荷定向移动,引起电荷重新分布,直至起电机两极与电容器两极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为止。

这时电容器两极与起电机两极分别等势,从而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等于起电机两极电势差。

同样,也可用电源(电池)对电容器充电,与正极相连的电容器极板带正电荷,与负极相连带负电荷。

②放电:使电容器两极失去所带电荷。

可用导线直接连接电容器两极,让两极板上正负电荷发生中和。

实验2
先用起电机对AB板充电,然后用导线连接A、B板,用验电球和验电器检验A、B板上有无电荷。

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

可类比于水容器(柱形),Q电量类比于水体积,电势差U类比于水深,U 越大,Q越大,水体积与水深度比值为横截面积不变。

理论上
(3)电容
①定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量特性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可用电容器一极的带电量与两极板电势差之比来量度。

说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形水容器,C(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变。

这是量度式,不是关系式。

在C一定情况下,Q=CU,Q正比于U。

③单位:法拉(F) 1F=1C/V
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
(pF) 1F=106μF=1012pF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电容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1)构成:两块平行相互绝缘金属板。

构成里可强调一下:①两极间距d;②两极正对面积S。

描述一对平行板的几何特性。

注意说明,两板所带电量应是等量异号的(前面实验已证明)。

(3)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实验3
先说明静电计的作用:指针偏角越大,指针与壳间电势差越大。

充电完毕后,断开极板A、B与起电机连线,Q不变,改变A、B极板间距离,可见板间距增大时,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板间距减小时,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

实验4改变AB两板正对面积S
可观察到S增大时,指针偏角变小;
S减小时,指针偏角变大。

②理论和实验可精确证明:C∝S
实验5
固定A、B位置不变,把电介质板插入,可观察到电介质板进入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

电介质一般指绝缘物质,无自由电荷,电荷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

当绝缘物质处于外加电场中时,这些电荷受力,其分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在靠近正极板表面上出现负电荷,在靠近负极板表面上出现正电荷。

这些电荷不是自由电荷,而是被束缚在电介质上,不能自由移动。

这些束缚电荷使板间电场削弱,两板间电势差U降低,从而使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

③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时比不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大。

这里也可以用能的观点加以分析:电介质板插入过程中,由于束缚电荷与极板上电荷相互吸引力做功,电势能减少,故电势差降低。

(4)平行板电容器内电场:
实验6(建议)在一块金属板上固定一些细尼龙丝,把两金属板平行正对放置,并用起电机使两板带电,可见尼龙丝几乎垂直于板且相互平行地立起来。

从细尼龙丝的分布情况,可看出板间电场的特点。

①板间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E=U/d
U为两板间电势差,d为两板间距。

②场源关系
Q不变,板间电场强度E与板间距无关。

U不变,电容器始终与电源两极相连,E与d成反比,Q=CU,Q与d也成反比。

3.常见电容器展示,介绍纸介电容器、可变电容器与平行板电容器的联系。

五、复习巩固
已知电源电动势E,电容器电容C,电阻为R,开关S闭合对C充电至稳定状态。

问:有多少电量通过R?(εC)
保持开关S闭合,把电容器两极板间距变为原来的一半,这一过程中,又有多少电量通过R?(ε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