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
![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283bf6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b.png)
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摘要:一、引言二、控制变量法实验的概念和作用三、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的设计原则四、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的具体内容1.实验设计评价2.实验操作评价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4.实验结果评价五、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的应用实例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控制变量法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控制实验中的各种变量,排除干扰因素,从而准确地研究被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评估控制变量法实验的质量,本文设计了一套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旨在为实验者、评审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量化的评价工具。
二、控制变量法实验的概念和作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验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从而消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三、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的设计原则设计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评价内容全面:涵盖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验目的、假设、方法、数据处理等;2.评价标准客观:以实际操作和数据为依据,避免主观判断;3.评价过程简便:便于实验者、评审者和学习者理解和操作;4.适应性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实验评价。
四、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的具体内容1.实验设计评价指标名称:实验目的明确性、实验假设合理性、实验方法科学性、实验步骤完整性、实验材料可靠性等。
2.实验操作评价指标名称: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过程可控性、实验数据准确性、实验结果可重复性等。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指标名称:数据处理方法正确性、数据分析逻辑性、数据可视化合理性、结论可靠性等。
4.实验结果评价指标名称: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符合程度、实验结果的创新性、实验结果的实用性、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等。
五、控制变量法实验评价量表的应用实例以某实验室进行的一项关于“不同光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控制变量法实验为例,实验者可以根据评价量表对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找出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实验质量。
《控制变量法化学》课件
![《控制变量法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c776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e.png)
验效率。
学科交叉与融合
化学与生物学交叉
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内分子和细胞 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的药物设计和治 疗策略。
化学与环境科学交叉
化学与物理学交叉
研究化学物质在物理场下的性质和行 为,开拓新的化学领域和应用。
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 ,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与创新
优化实验流程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步骤
1
2
1. 确定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需要控制的变量。
3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所需试剂 和仪器等。
实验原理与步骤
3. 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控制变量的稳定和准确 测量。
4.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数据和图表 等。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
控制变量法化学
目录
CONTENTS
• 控制变量法简介 • 化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 控制变量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
01 控制变量法简介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通 过控制实验中的变量来探究不同因素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优点与不足
优点
控制变量法能够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 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本质。同时,该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可靠。
不足
控制变量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操作较为复杂,实验周期较长。此外,由于实验条 件固定,可能无法探究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实验三:配合物合成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传播学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步骤
![传播学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c8b5f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a.png)
传播学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步骤一、控制变量法的定义控制变量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控制实验中的变量,以探究不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控制变量法中,研究者需要明确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通过改变自变量的值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法的特点是控制单一变量,以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传播学中的控制变量法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行为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等方面。
在传播学研究中,控制变量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中,以探究不同传播变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例如,在探究广告类型、媒介类型、信息内容等因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时,研究者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观察广告效果的变化。
三、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在开始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需要探究的变量和实验中的因变量。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具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研究的假设和假设的检验方法。
2.提出假设在确定研究问题后,研究者需要提出假设,即预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假设应该具有可检验性,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到验证。
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并设定合理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指标收集数据。
数据的收集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5.分析数据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数据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模型,以检验假设并得出结论。
6.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研究者需要得出结论,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结论应该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实践提供指导。
四、控制变量法的优缺点1.优点(1)能够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更准确地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2)能够通过改变自变量的值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更好地了解因变量的性质和特征;(3)能够通过实验或准实验的方式收集数据,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能够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为实践提供指导。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408d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7.png)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一、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概念1.1 控制变量法的概念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中保持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值不变,以便消除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常常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 控制变量法的原则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哪些变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并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1.3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范围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各种实验,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领域。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确定一个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因素,以确定某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化学领域的应用在化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化学反应的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2.3 物理学领域的应用在物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会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重力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其他因素,以确定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4 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会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三、控制变量法的优缺点3.1 优点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控制变量法还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3.2 缺点控制变量法可能会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此外,控制变量也可能会限制实验的外部有效性,使实验结果无法泛化到实际情境。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b8c56f6fcaaedd3383c4d354.png)
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 。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因此要人为的控制一些因素才能去研究。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弹性重力 势能 动能推导)
![控制变量法(弹性重力 势能 动能推导)](https://img.taocdn.com/s3/m/c679b00f16fc700abb68fc54.png)
控制变量法某个事物由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将其它的因素进行控制(使之相等,即影响相同),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即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再分别加以研究。
序号概念或规律对应变量1 1声音的响度物体振幅、声源的远近2 2 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气流速度3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4 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5 5焦耳定律电流、电阻、时间6 6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有无铁芯、线圈中电流大小、线圈匝数7 7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通电导线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8 8感应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导体切磁感线的方向9 9速度路程、时间10 1压强压力、受力的面积11 1液体压强液体密度、液体深度12 1浮力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13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14 1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高度15 15影响内能的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16 1热量的变化(热传递)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17 1热量(燃烧燃料):热值、质量一、控制变量法贯穿了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想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熟练运用物理规律,就必须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下表是课堂教学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及其对应变量:二、控制变量法的优点(一)控制变量法能有序地分解和呈现物理探究问题。
当影响某一物理量变化的因素可能较多时,要研究这些因素的变化对该物理量是否有影响,这时就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将复杂的多变量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单变量的问题,将多因素的抽象的大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易于操控的小问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测量数据的深入研究、分析判断、总结归纳,最后找出这个因素跟我们想要研究的物理量是什么关系。
控制变量法和对照
![控制变量法和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af17c80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b.png)
控制变量法和对照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就是一个实验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确定影响结果的因素就是实验的研究对象,再做一组实验也就是对照组,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一模一样,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比对,观察异同,就能确定远视眼的准确性了。
简单地说,对照实验,要对照着做两组实验,而控制变量法只做一次,只是控制了一些变量,分别进行研究
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就是一个实验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确定影响结果的不变量。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b00481e7e009581b6bd9eb54.png)
控制变量法:某个事物由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将其它的因素进行控制(使之相等,即影响相同),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即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再分别加以研究。
它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针对练习:1、(04济南)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
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出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⑵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二、课堂检测:2、(05年河南)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3、(05年河南)某同学为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是否有关,他保持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把下表中的合金线分别接入该电路中,测出通过合金线的电流大小进行对比研究,则( ) 序号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1 1 0.1 镍铬2 0.5 0.1 镍铬3 1 0.2 镍铬4 1 0.1 锰铜A.采用序号1与2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材料有关B.采用序号1与3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C.采用序号2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长度有关D.采用序号3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4、(08山东)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0fe6d576eeaeaad1f330fd.png)
控制变量法专题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掌握控制变量法对理解物理概念、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探索、解决物理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我们常采用以下 1.控制路程因素,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速度大。
练习:1、用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时,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
(1)如果要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时,可以选择的材料编号为哪几组?
(2)如果要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可以选择的材料编号为哪几组?
(3)如果要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以选择的材料编号为哪几组?
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作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
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
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和 ,结论是: ;。
控制变量法.ppt
![控制变量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861d747fd5360cba1adb28.png)
& 1
练一练
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 、如图所示,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 用嘴对着瓶口去吹它们,可以发出“ 、 、 水,用嘴对着瓶口去吹它们,可以发出“1、2、 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 、 、 、 、 、 的声音来。 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D ) ( A.水振动,水的高度 .水振动,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水振动,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瓶内空气振动,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瓶内空气振动,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的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 衣服 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______;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 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 响度。 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 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b23a2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f.png)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控制变量法就是一种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变量进行控制,以减少或消除其对结果影响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实验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固定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在不同自变量取值条件下,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自变量的影响。
二、为什么需要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使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干扰,无法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1.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的影响,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2.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我们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不同实验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实验,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3.分析因果关系:控制变量法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运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了解可能干扰结果的其他变量。
2.确定控制变量: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并在实验设置中进行控制。
这些变量被称为控制变量。
3.随机化:为了消除其他无法控制的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或选择随机样本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从而尽量去除干扰。
4.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自变量的取值、因变量的变化以及控制变量的状态。
有序列表如下:–记录自变量取值;–记录因变量的观测值;–记录控制变量的状态。
5.分析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自变量取值条件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四、控制变量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控制变量法作为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准确性: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干扰结果的变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简洁概念
![控制变量法简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dded4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e.png)
控制变量法简洁概念控制变量法简洁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确定因果关系和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研究人员可以准确地观察和测量感兴趣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控制变量法的概念、原理以及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一、控制变量法的概念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实验中的变量来分析因果关系。
在实验设计中,变量可以分为独立变量、因变量和混杂变量。
独立变量是研究人员有意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被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而混杂变量是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但不被关注的变量。
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混杂变量保持恒定,仅改变独立变量,并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二、控制变量法的原理控制变量法是基于以下两个原理:1. 混杂变量会干扰实验结果: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存在许多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如果没有对这些混杂变量进行控制,实验结果可能被这些变量的影响所偏倚,导致无法准确得出因果关系。
2. 单一变量的影响:当只改变一个独立变量时,其他变量保持恒定,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该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变量的控制,可以快速判断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衡量它们的影响程度。
三、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实验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 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在药物研究中,为了确定一种新药的疗效,研究人员会尽可能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以便准确评估药物对病情的影响。
2. 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在一个教育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想要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如学生的背景、学习能力等,研究人员会选择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学生,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一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对另一组使用另一种教学方法。
3.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bfe540be1e650e52ea99bb.png)
“控制变量法”解决物理问题江西王金瑞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中,根据压强的定义,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同样,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两因素有关。
在各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每个量的变化都受到其它几个量的制约。
为了比较压强的大小,我们常采用控制压力因素不变,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且压强的大小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若控制受力面积因素不变,比较压力大小,则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液体内部压强,控制液体密度因素不变,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且成正比;控制液体深度因素不变,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例题1】下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3、4、5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精评】本题“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采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
即:要得到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实验时要控制深度和密度不变,只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要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密度不变,只改变深度,要得到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关系,实验时要控制深度不变,只改变密度。
【解答】比较第1、2、3次实验,压强计在同种液体(水)中同一深度(4cm)处,压强计液柱的高度差相等(都是36cm),可见,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比较第3、4、5次实验,压强计在同种液体(水)中,但深度在不断增加(4cm、8cm、12cm),压强计液柱的高度差也不断增加,可见,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5、6次实验压强计在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水、盐水)中,压强计液柱的高度差大小不同,可见,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控制变量法怎么拟合公式
![控制变量法怎么拟合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02a6e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7.png)
控制变量法是通过改变特定条件或变量来研究某一变量的变化对整体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以假设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
使用这种方法拟合公式时,首先需要明确需要研究的变量和需要控制的变量,然后通过实验或数据采集的方法获取数据,再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拟合,最后得到一个或多个公式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
操作如下:
1. 确定变量:确定要研究的变量,通常选择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变量。
同时也要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 设计实验:根据确定的变量设计实验,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值,观察实验结果。
3. 数据采集:通过实验或实际数据采集,获取变量的实际值,以及对应的实验结果或观察值。
4. 数据处理:利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逻辑回归等方法进行拟合。
5. 公式拟合: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拟合,得到一个或多个公式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6. 验证与优化:最后需要对拟合的公式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其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比实际值与预测值,或通过
交叉验证等方法来进行验证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变量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如果一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度比较高或者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复杂,就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拟合。
此外,使用这种方法时也需要考虑到误差的来源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对实验或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合理地解读和应用。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8194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9.png)
控制变量法什么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设计中的一种方法,用于控制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从而准确地研究某个特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主要用于实验室实验和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
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原因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想要知道某个特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然而,在真实的条件下,有很多其他的变量也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这些变量不被控制,我们将很难准确地得出某个特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我们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来控制其他变量,确保只有我们感兴趣的特定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
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使用控制变量法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目标变量和其他可能的变量首先,确定您感兴趣的目标变量以及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这些变量可以是实验条件、环境因素、人为操作等等。
将这些变量列出来,用于下一步进行控制。
2. 设计实验条件在确定了目标变量和其他可能的变量后,设计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目标和研究问题,确定需要改变的变量以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变量。
确保每个变量都有一个明确的取值范围。
3. 控制其他变量根据实验设计,尽可能地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取措施来确保其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例如,可以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确保其他条件相同。
4. 收集数据并分析进行实验时,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看是否有明显差异。
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目标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或偏差。
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方法改进的可能性。
控制变量法的优势和限制优势•准确性: 使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准确地研究某个特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排除其他可能干扰的因素。
•可重复性: 通过控制其他变量,可以使实验过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相同的实验设计来复制实验。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f74d3e31126edb6e1a100e.png)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前提:①某种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③实验过程中,被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④能过直接或间接的得到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2、常见术语①对照组:一般是各个条件都适宜的组别②实验组:缺少或增加所要探究“因素”的组别③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④因变量:实验结果⑤调节变量:被探究的“因素”⑥不变量:除调节变量外,其他的“因素”,一般要保持适宜3、常见题型(1)、实验缺陷类:实验存在哪些不足/缺陷/哪些需要改进……①是否有对照实验②实验过程中,是否严格控制变量③是否试验次数或样品数太少,存在偶然性误差(2)、结论表述类: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从表(图)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可以说明什么……①如果题干中明确了本实验的探究问题,那么就可以对实验问题进行回答;②问题:××受到什么影响?××受到√√的影响;或××受到√√的影响,√√越...,××越...;③√√对××有什么影响?√√越...,××越...;或在一定范围内,√√越...,××越...;④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与某某成正比/反比;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随着某某的增大而增大/降低;(3)、实验数据对比类:①通过对比实验得到某某结论②实验1与实验形成对照组③实验有几组变量④某一个步骤的目的是(4)、实验设计类:为了探究某某对实验的影响,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所探究的因素设计成不同;应用题目所给的语言回答。
(5)、提问假设类:①根据实验过程,提出实验目的(实验探究的问题)②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已有的假设或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④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假设或猜想的正误⑤根据实验结果(现象),写出实验结论,一般按照假设的模式写⑥已知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写出实验结果或现象(6)难点:转换法将不可直接测量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结论要与目的一致,而不是实验本身。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a5e1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c.png)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表述结论时常用表达方式是:
在控制变量一定时,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的关系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
注意:(能具体则具体,描述时因果不要倒置)
例1、小明在体育课上打排球时,发现每次排球落地的远近不同。于是,他沿水平方向击打排球,对球落地的情况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C
评价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想一想:
变量是否控制好 是否设置对照组,样本是否充足,是否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等方面进行评价。
例3、下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为什么?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现象可说明滑动摩擦力与 的关系。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 >F2,那么(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蜥蜴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跟温度有关
研究对象(结果)
【解答】:
温度对蜥蜴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有影响
温度跟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有关
典型错误——因果倒置
2----学会猜想与假设
建立假设一般模式: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或无关) 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有影响(或无影响)
实验变量(原因)
例3: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控制变量法通俗易懂理解
![控制变量法通俗易懂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8d9e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0.png)
控制变量法通俗易懂理解咱来说说控制变量法哈,这可是个超有用的办法呢!就好比咱做饭,你想知道盐放多少合适,那其他调料啥的都先别动,就光变盐的量,这样不就能清楚看出盐对味道的影响啦!控制变量法不就这么回事嘛。
你看哈,生活中好多事儿都能用这招呢!比如说你想知道哪种学习方法对你最管用。
那你就其他方面都保持一样,学习时间啦、学习环境啦,就单单换一种学习方法,看看效果咋样。
这不就清楚哪种适合你啦?这就好像你有好多双鞋子,你想知道哪双最舒服,那就每次只穿一双,走同样的路,干同样的事儿,不就知道哪双最合脚啦!再比如你想知道哪种运动最能让你减肥。
那你就每天吃的东西一样,休息时间也一样,就专门去试不同的运动。
跑跑步啊,游游泳啊,跳跳绳啊,看看哪个让你瘦得快。
这就跟你挑水果似的,你想知道哪种苹果最甜,那其他条件都一样,就尝尝不同品种的苹果呗。
控制变量法就像是个神奇的钥匙,能帮你打开好多知识的大门呢!你想想,要是没有它,那得多乱套呀。
就好像你想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你要是一会儿浇水变多了,一会儿又施肥变多了,那你咋知道到底是阳光的作用还是水或者肥的作用呀?那不就糊涂啦!咱平时过日子也能用这招呀。
你想知道自己啥时候学习效率最高,那就每天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间开始,就改变学习的时间段,看看啥时候最带劲。
这就跟你找最适合自己睡觉的姿势一样,一个一个试呗。
而且呀,控制变量法还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呢!你会更仔细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
你会发现好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小细节,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哎呀,那感觉可太棒啦!总之呢,控制变量法真的是个宝呀!它能让咱把复杂的事儿变简单,把糊涂的事儿变明白。
咱可得好好利用它,让它帮咱解决好多问题呢!你说是不是呀?它就像咱生活中的小助手,随时都能派上用场。
所以呀,别小瞧了它,好好用起来,让咱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控制变量法的实验例子
![控制变量法的实验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47dea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4.png)
控制变量法的实验例子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实验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目的是控制实验中的其他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一个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可以将实验组的学生按性别、年龄、学历水平等控制变量分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另一个例子是在研究药物的治疗效果时,可以将实验组的病人按照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控制变量分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还可以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不同广告策略的效果,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实验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目的是控制实验中的其他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它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学习成绩、药物治疗效果、广告策略效果和教学方法效果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部分数据记录: 例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部分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深度(厘米) 深度(厘米) 3 因素1 因素1 3 3 6 9 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应用1 应用1:
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 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 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某同学为研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阻 某同学为研究“ 的关系” 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图可知, 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图可知,电 变化因素 研究对象 >R ,通电一段 串 阻丝甲与乙是____ 联连接的。 阻丝甲与乙是____ 联连接的。R甲 乙 甲 时间后,______瓶中的玻璃管液面高一些 瓶中的玻璃管液面高一些。 时间后,______瓶中的玻璃管液面高一些。利用 该实验装置, 该实验装置,还能研究的一个问题是 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呢? ____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呢? _____________ 是否有关呢? 问题模式: 问题模式: 研究对象 与 变化因素 是否有关呢? 提出问题的关键: 提出问题的关键: 找出两量(研究对象、变化因素) 找出两量(研究对象、变化因素) 构筑问题
其它条件都相同
。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2.应用: (1)提出探究问题; 2.应用: (1)提出探究问题; 应用 提出探究问题
(2)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2)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3)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3)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控制的因素 洗涤剂 起对照作用 生长情况 研究对
对照组
练.已知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蛋白酶,有 已知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蛋白酶, 研究对象 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控制因素
试管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2毫升淀粉糊+2毫升清水 毫升淀粉糊+2毫升清水 +2 2毫升淀粉糊+2毫升唾液 毫升淀粉糊+2毫升唾液 +2 2毫升淀粉糊+2毫升胃液 毫升淀粉糊+2毫升胃液 +2 控制条件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水浴10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水浴10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水浴10 检验方法 加2滴碘液 加2滴碘液 加2滴碘液 结果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对影响事物 变化规律的因素加以人为控制, 变化规律的因素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 某个变量的大小, 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 变,最终解决所研究问题的方法。 最终解决所研究问题的方法。
请分析回答:变化因素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乙、丙 ____。 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_____ (1)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_____ 和____。 甲 (2)比较甲 乙和丙依次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 比较甲、 (2)比较甲、乙和丙依次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 、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酶具有专一性 。 (3)本实验设计对比实验的要求是 控制其中一个变量, 本实验设计对比实验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设计对比实验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其中一个变量,
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 大。 。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练:某同学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 某同学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实验后,展开了思考与探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 实验后,展开了思考与探究: 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每次均用30mL10% 30mL10%的 溶液, 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使用不同量的二氧化锰 研究对象 粉末作催化剂,测定每次收集到500mL 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 粉末作催化剂,测定每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 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一位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AB表示 一位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AB表示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线,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线,导线上的箭头表示电流方 表示导线受力方向, 向,F表示导线受力方向,S、N表示磁铁的南北 极。 (1)通过实验(a)和(b)说明 通过实验(a) 说明, (1)通过实验(a)和(b)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 的受力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有关; ___________的方向有关 电流 的受力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有关; (2)通过实验(a)和(c)说明 通过实验(a) 说明, (2)通过实验(a)和(c)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 的受力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有关。 的受力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有关。 ___________的方向有关 磁场
实验次序
1
2
3
4
0.4 5
5
0.5 4
6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9
10
二氧化锰粉末用量/g 0.1 0.2 0.3 二氧化锰粉末用量/g 变化因素 所用时间/s 所用时间/s 17 8 7
0.6 0.7 0.8 0.9 1.0 3 2 2 2 2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 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有影响。 。 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研究对象 朝上 因素2 因素2
朝下 朝侧面 朝上 朝上
2.6 2.6 2.6 5.2 7.8
结论模式: 、4、5,说明: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 结论模式: 分析实验1 说明:同种液体中, (1)分析实验1 ;
相同因素条件下, 相同因素条件下, 研究对象和变化因素存在何种规律。 同一深度下, 研究对象和变化因素存在何种规律。 同一深度下, 分析实验1 说明:同种液体, (2)分析实验1、2、3,说明:同种液体,
练:下图是某校自然兴趣小组为探究自然科学问 题所做实验, 题所做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意图提出他们想要 探究的问题。 探究的问题。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变化因素: 变化因素: 上图探究的问题
液体蒸发快慢 温度
是: 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呢? 。 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呢?
应用2 应用2:
因 素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O2
控制的因素: 控制的因素: 绿色植物 相同的因素: 相同的因素:
光照
绿色植物 光照 对照实验
例、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提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供的信息,推测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供的信息,推测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种子的生长情况 ______________ 是否受洗涤剂影响;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组; C ____组 __; ____________ __ 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 B组的实验结果会是 种子的生长受到抑制 。 ______ ___ 实 验 组
应用3 应用3:
有关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有关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例.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验证光照条件下O2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验证光照条件下O 甲 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 ________; 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 丙 上述实验的对照实验装置是______。 上述实验的对照实验装置是______。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