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作业1-4答案
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
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小城镇建设作业1【第一章至第二章】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的是( C)A.北J市B.上h市C.浙j省D.广d省2.长江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义w模式”具有(A )的特点。
A.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B.种(植)、养(殖)、加(工)、出(口)协调发展C.户办、联户办、村办、乡办四轮齐转发展乡村工业D.以城带乡、以工促农3.域镇化初期的主要特征是(D )A.以工业为主,城镇化水平高B.以服务业为主,城镇化水平高C.以工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D.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4.小城镇作为“城之尾、乡之首”的特征。
在(B )阶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A.初级城镇化B.城乡一体化C.城镇化加速发展D.城镇化完成5.山d半岛小城镇以( A)发展模式为主。
A.内源型和外源型B.辐射型和外题型C.聚拢型和外源型D.内源型和银材料6.以下关于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当中呈现的问题表述不精确的是( D)A.现有小城镇规划队伍整体气力相当薄弱B.当前我国小城镇施展宝望,辐射和动员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C.用地粗放,用地浪费严重D.土地投入产出效益较高7.(C)使居民点开始分化,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乡村,以贸易,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城镇。
A.蒸汽机的发明B.工业时代的到来C.劳动大分工D.乡村的衰落8.我国的小城镇是在(C)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A.集市B.农业C.村落D.产业9.我国小城镇的初期形式是(A),跟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Z 阶级在集市设置征收市税,呈现了镇一级的建制。
A.草市B.居民点C.村镇D.部落10(A)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使我国小城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A. 1980年B. 1985年C. 1990年D 1975年11.小城镇被称为(C),是城乡接合部的社会综合体,是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
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1.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的地区是浙江省。
2.长江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义乌模式”具有种(植)、养(殖)、加(工)、出(口)协调发展的特点。
3.城镇化初期的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
4.小城镇作为“城之尾、乡之首”的特征,在城乡一体化阶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5.山东半岛小城镇以内源型和外源型发展模式为主。
6.正确表述是:现有小城镇规划队伍整体实力相当薄弱;当前我国小城镇发挥宝望、辐射和带动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用地粗放,用地浪费严重。
7.劳动大分工使居民点开始分化,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乡村,以商业、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城镇。
8.我国的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9.我国小城镇的初期形式是草市,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征收市税,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
10.1980年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使我国小城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11.小城镇被称为“域之尾、乡之首”,是城乡接合部的社会综合体,是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12.不属于促进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C发展壮大阶段,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国家战略D优化升级阶段,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2.小城镇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ABCD)。
A防止过度扩张和无序建设B促进城乡融合和共享发展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D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3.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包括(ACD)。
A以人为本原则B发展优先原则C生活与生产并重原则D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原则4.小城镇发展的驱动模式包括(ABCD)。
A地方驱动型B城市辐射型C外贸推动型D外资促进型5.城乡一体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包括(ABD)。
A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B城乡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协调发展C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受宏观调节D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C阶段是全面推广阶段,其特点是国家发布了引导政策,随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一、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费孝通给出的小城镇的定义:“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二、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最优,更重要的是考虑可能和可行尽管就规模效率而言,大城市比小城镇要优越得多,但现有大中城市不仅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国有企业尚有1000多万下岗职工等待安置,加上城市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就业,不可能大规模地吸纳农村人口。
在这种现状下,选择小城镇是必要的。
四、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小城镇建设作业1参考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简 要 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序 1 ) 东 部 地 区 的 小 城 镇 建 设 桢 式 今 我 国东 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最 为 典 型 的 有
江苏 省的 苏南橾 式、 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已 2 ) 中 部地 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 正 处 在 起 步 阶 段 已 具 有 代表 性 的 是洞 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 阳 模 式 ”。 3 )西部地 区 的 小 城 镇 建 设 梑 式 。西 部 地 区 与 东 部 地 区 差 距 甚 人 3 西 部 小 城 镇 建 设 梑 式 主 要 有 以 下 儿 种 :衣业硕品化牵引 型 、丁 矿 主 导 型 、 旅 游 开 发 型 、商 贸 中 心 型 、 交通枢纽型、 边境口岸 型 `」成 郊 型 、 地域文化促导型、综 合 发 展 型 、兵团屯垦型等Q
桥 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上世纪七卜年代末瑶琳仙境
开发 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1司破破烂烂的泥墙屋,零 零散 散地 居 住 着十 几 家农户尽 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口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
品等行业的发 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衣业人口迅速增多,全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 所在地
移到原“ 洞前村”。经 过 二 十 几 年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栠镇,成为该镇政治
、经济、文化等的中心3 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 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 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罪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休的红灯笼乡村家园、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一、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费孝通给出的小城镇的定义:“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二、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最优,更重要的是考虑可能和可行尽管就规模效率而言,大城市比小城镇要优越得多,但现有大中城市不仅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国有企业尚有1000多万下岗职工等待安置,加上城市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就业,不可能大规模地吸纳农村人口。
在这种现状下,选择小城镇是必要的。
四、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小城镇建设作业1-4答案
《小城镇建设》作业1参考答案一、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小城镇的分类: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战略提出的背景: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1.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它对于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贡献。
2.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3.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四、小城镇的功能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至4
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至4作业1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的是(C )。
A北京市B上海市C浙江省D广东省2长江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义乌模式”具有(A )的特点。
A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B种(植)、养(殖)、加(工)、出(口)协调发展C户办、联户办、村办、乡办四轮齐转发展乡村工业D以城带乡、以工促农3城镇化初期主要特征是(D )。
A以工业为主,城镇化水平高B以服务业为主,城镇化水平高C以工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D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4小城镇作为“城之尾、乡之首”的特征,在(B )阶段中将得到充分体现。
A初级城镇化B城乡一体化C城镇化加速发展D城镇化完成5山东半岛小城镇以(A )发展模式为主。
A内源型和外源型B辐射型和外源型C聚拢型和外源型D内源型和辐射型6以下对于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现有小城镇规划队伍整体实力相当薄弱B当前我国小城镇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C用地粗放,用地浪费严重D土地投入产出效益较高7(C )使居民点开始分化,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乡村,以商业、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城镇。
A蒸汽机的发明B工业时代的到来C劳动大分工D乡村的衰落8我国的小城镇是在(C )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A集市B农业C村落D产业9我国小城镇的初期形式是(A ),随着集市贸易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市税,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
A草市B居民点C村镇D部落10( A)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使我国小城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A1980年B1985年C1990年D1975年11小城镇被称为(C ),是城乡接合部的社会综合体,是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A村镇综合体B城乡关联部C城之尾、乡之首D城之核、乡之根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促进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是(D )。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一、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费孝通给出的小城镇的定义:“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二、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最优,更重要的是考虑可能和可行尽管就规模效率而言,大城市比小城镇要优越得多,但现有大中城市不仅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国有企业尚有1000多万下岗职工等待安置,加上城市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就业,不可能大规模地吸纳农村人口。
在这种现状下,选择小城镇是必要的。
四、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国开小城镇建设第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国开小城镇建设第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小城镇规划包括镇区建设规划和( B )。
A.小城镇分区规划
B.小城镇总体规划
C.小城镇详细规划
D.小城镇规划管理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 D )。
A.确定城镇体系布局和主要乡镇企业的分布
B.镇域主要公共建筑的合理配置
C.综合协调防灾、环境和风景名胜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D.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
3.下列选项中,属于镇区建设规划依据的是( C )。
A.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计划
C.小城镇总体规划
D.当地群众及乡(镇)政府官员对本乡(镇)、村镇建设发展的设想
4.下列选项中,属于镇区建设规划任务的是( B )。
A.研究确定小城镇发展战略
B.制定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
C.确定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D.拟定新区开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5.镇区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A )。
A.10~20年
B.15~25年
C.5~10年
D.20~30年
6.镇域总体规划的成果不包括( D )。
A.镇域体系规划图
B.镇域位置图
C.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D.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小城镇建设作业1-4答案
《小城镇建设》作业1参考答案一、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小城镇的分类: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战略提出的背景: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1.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它对于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贡献。
2.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3.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四、小城镇的功能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小城镇建设》1-4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小城镇建设作业11、什么是小城镇?答:(参阅教材P1~2)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
当今社会,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乡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2、小城镇分为哪些类型?答:(参阅教材P2~3)⑴依照行政建制,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行署驻地;②县城;③县以下建制镇;④集镇。
⑵依照小城镇形成的原因,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由于经济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②由于交通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③由于自然资源利用而形成的小城镇;④由于政治与军事原因、名胜古迹和名人等特殊原因而形成的小城镇。
⑶按职能特征,可以把小城镇分为:①工矿城镇;②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③旅游城镇;④卫星城镇。
3、简要说明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答:(参阅教材P3~6)⑴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⑵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⑶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4、简要说明小城镇的功能。
答:(参阅教材P6~8)⑴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⑵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⑶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器”;⑷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5、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小城镇的发展确定的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参阅教材P12~14)⑴尊重规律,循序渐进;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⑷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发展小城镇除了遵守以上原则外,在制定规划和具体建设工程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①尊重和运用市场机制;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健全机制,壮大队伍,依法管理;④认真抓好试点和示范镇建设。
6、简要说明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理论。
答:(参阅教材P30~33)⑴小城镇道路理论:费孝通把小城镇界定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小城镇建设就意味着强调农村的城镇化。
[精品文档]小城镇建设作业4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作业4参考答案1、专家认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哪三方面的问题?答:一、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1)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薄弱;2)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缺乏;3)乡镇企业支持力度下降。
二、非农化与城市化未能实现同步发展。
1)乡镇企业空间分散布局;2)小城镇人口的非稳定性。
三、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1)规模偏小;2)规划管理不科学;3)基础设施建设薄弱;4)城镇功能不完备;5)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2、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薄弱。
一些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非农经济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为数不多。
一些地方的领导无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切实际地推进城镇化,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缺乏。
在一些地区,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门槛”很高,买房或建房的价格或成本很高,在小城镇落户要交纳各种费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的积极性。
三、乡镇企业支持力度下降。
乡镇企业出现增长速度放慢、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使小城镇的发展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推动力。
3、有些什么样的政策选择来推动小城镇的发展?答: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第三、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
第四、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第五、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第六、改革财政体制。
4、说明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如何推进城镇发展?答:户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推进城镇发展,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阶段,放开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的户籍制度,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的固定住所和生活来源的,均可在小城镇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第二阶段,彻底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允许有合法住所、固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中国公民落户。
第三阶段是2010年后,放开大城市户籍,在全国范围内按居住地和职业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实行身份证管理。
5、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答:乡镇企业的空间分散布局导致以下问题:1)企业规模过小;2)土地资源的浪费;3)环境污染源增加;4)不能形成集聚经济效益;5)企业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和协作;6)乡镇企业分散不利于中心城镇的建设,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强化了农村兼业化现象,制约了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其结果是导致“非城市化的工业化”现象的发生,成为阻碍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严重桎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建设》作业1参考答案一、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小城镇的分类: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战略提出的背景: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1.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它对于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贡献。
2.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3.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四、小城镇的功能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富余劳动力,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难度很大。
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
因此,发展建设小城镇,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
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设施,可对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科技知识向农村扩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五、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六、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费孝通最早注意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他实地调查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发展进程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社会学的研究,研究了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与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现代小城镇成长和变化的动力。
费孝通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在地方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影响,作为他构思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构架。
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是费孝通主张的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费孝通主张“做活人口这盘棋”,两个棋眼:“一是发展内地的小城镇这种人口蓄水池,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广人稀的边区开发资源。
1983年《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即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发展的背景、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特色。
费孝通指出,经济发展具有地理上的区域基础。
不同地区因不同地形、资源、交通和所处方位等自然、人文和历史因素,因而在经济发展上有不同的特点。
七、小城镇发展动力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要走发展农村特色工业之路。
《小城镇建设》作业2参考答案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1)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2)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3)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4)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5)小城镇建设与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答: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小城镇。
①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②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
2)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
3)城乡隔离壁垒的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
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答:未来中国小城镇建设将显现出以下趋势:1)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
2)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
3)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
4)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1)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
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2)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阳模式”。
3)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甚大。
西部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商品化牵引型、工矿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边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导型、综合发展型、兵团屯垦型等。
5、按发生机制分,我国小城镇有哪些建设模式答:1)政府主导模式。
2)城市辐射模式。
3)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4)市场带动模式。
5)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6、分析当地的一个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瑶琳镇属于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桥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瑶琳仙境开发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间破破烂烂的泥墙屋,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十几家农户。
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日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品等行业的发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
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
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
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
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瑶琳镇是在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的。
富春江镇属于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7、推动小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有哪些阻碍小城镇发展阻力因素有哪些答:动力因素有:1)农业的基本动力:①食物贡献;②原料贡献;③劳动贡献;④土地贡献。
2)工业的核心动力: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的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3)第三产业的动力: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念更新、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
4)集聚经济的动力: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从边远、贫穷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动。
5)比较利益的动力: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通过非农业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农业生产要素必然流向非农业部门。
6)政策的动力:①国家宏观政策(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②国家专项政策(土地、户籍、产业等政策);③地方性政策(税收、用地、产业等政策)。
7)区位优势的推动力: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距离资源较近等。
阻力因素有:1)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阻力(文化、技术、观念)。
2)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不协调的阻力(企业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规模过小,生产销售不景气等)。
3)传统文化的阻力(单家独户、自然分散、处处分割,与生产和生活无有机联系)。
4)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外部阻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旧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之间的冲突;“离土不离乡”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8、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镇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答题要点和思路:(发挥个人主观意志,不做统一答案)1)你所在的小城镇概况简介:例如:瑶琳镇地处桐庐县中部,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是杭州至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有著名的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区,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镇。
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万人口,是省综治先进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桥南端。
现镇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瑶琳仙境开发时仅有十几间泥墙屋,零零散散居住着十几户农户。
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
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
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