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 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 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 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11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 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 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2
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13
课程结构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网络环境 网站 资源共享 资源
课件 资源
素材 资源
创作工具
评价作品
形成作品 展示作品
意义建构
21
一般程序
❖ 听讲座、参观 ❖ 选题(与生活直接相关、开口小)
❖ 组织课题组,定计划 ❖ 研究
❖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 交流研讨
22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 5、南安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 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关于仑仓镇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泉州晚报透视社会现象的优点与不足 9、南安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516 英)的对比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表现形态
显形课程 隐形课程
❖ 课程类型单一
设施ຫໍສະໝຸດ Baidu方式
❖ 科目间比重失衡
传授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 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
15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 任务与方向——
❖ 课程类型单一
❖ 课程类型多样化
❖ 科目间比重失衡 ❖ 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
❖ 课程内容繁、难、偏❖、课程内容精细化 旧
当前各国进行的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在试图寻求各 种课程类型之间的与本国国情相吻合的比重关系。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7
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 课程形态。
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从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 的挑战,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 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
4
主要表现为: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 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强;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 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 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 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5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 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课程主体只重视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 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6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 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 喊得震天动地 ,应试教育抓得扎 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 距很大 。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 下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 是势在必行了。
7
课程改革的目标
8
总体目标:
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 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 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 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 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 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14
课程类型
课程的价值主要
内容的固有属性
表现为课程之于学生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发展的功用。就学生
价
内容的组织方式
的发展来说,不同类
值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
互
计划对设施的要求
价值。
补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18
综合实践活动
(必修)
❖ 信息技术教育 ❖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劳动与技术教育
19
研究性学习
——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有结论 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 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接受式——研究式)
20
调查
确定主题/目标
分组学习 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
9
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 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 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1
导读要点:
1、 2、 3、 4、 5、 6、 7、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教学理念与策略 课程与教材评价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与教师
2
课程改革的背景
3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 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 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 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 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11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 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 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2
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13
课程结构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网络环境 网站 资源共享 资源
课件 资源
素材 资源
创作工具
评价作品
形成作品 展示作品
意义建构
21
一般程序
❖ 听讲座、参观 ❖ 选题(与生活直接相关、开口小)
❖ 组织课题组,定计划 ❖ 研究
❖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 交流研讨
22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 5、南安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 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关于仑仓镇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泉州晚报透视社会现象的优点与不足 9、南安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516 英)的对比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表现形态
显形课程 隐形课程
❖ 课程类型单一
设施ຫໍສະໝຸດ Baidu方式
❖ 科目间比重失衡
传授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 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
15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 任务与方向——
❖ 课程类型单一
❖ 课程类型多样化
❖ 科目间比重失衡 ❖ 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
❖ 课程内容繁、难、偏❖、课程内容精细化 旧
当前各国进行的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在试图寻求各 种课程类型之间的与本国国情相吻合的比重关系。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7
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 课程形态。
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从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 的挑战,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 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
4
主要表现为: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 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强;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 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 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 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5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 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课程主体只重视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 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6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 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 喊得震天动地 ,应试教育抓得扎 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 距很大 。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 下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 是势在必行了。
7
课程改革的目标
8
总体目标:
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 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 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 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 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 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14
课程类型
课程的价值主要
内容的固有属性
表现为课程之于学生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发展的功用。就学生
价
内容的组织方式
的发展来说,不同类
值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
互
计划对设施的要求
价值。
补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18
综合实践活动
(必修)
❖ 信息技术教育 ❖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劳动与技术教育
19
研究性学习
——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有结论 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 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接受式——研究式)
20
调查
确定主题/目标
分组学习 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
9
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 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 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1
导读要点:
1、 2、 3、 4、 5、 6、 7、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教学理念与策略 课程与教材评价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与教师
2
课程改革的背景
3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 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