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pt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资源保障不足
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保障,如师资力量、教材开发、 教学设施等,部分地区存在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
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的评 价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传统观念的制约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课程改革持有疑 虑态度,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课程内容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需要及 时更新,以反映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课程内容的优化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提高课程 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课程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课程内容的实施
课程内容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式。
动态调整
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课 程的活力和适应性。
03
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 求以及学科的发展需求,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内 在联系和结构,建立起各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
丰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 备等,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优化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室布置、师生关系等,以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习效率。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 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一、总体思路1.突出重点,重抓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优质学习生活环境为宗旨,以“健康、安全、有趣、有益”为要求,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开发有效学习课程,深入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体验质量。

2.完善技能培养计划: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习-实践-提升的循环,探索行动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基础课程的学科实践、实践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习和创新活力update。

二、具体改革措施(一)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以此替代传统的碎片化教育方法。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早期学习:注重安全优质的早期教育,加强语言、科学、表演和文学等课外知识的学习,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早日确立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强化认知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意识,强化课程知识认知,将学习行为、实践形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融入课程设置,以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五)优化和完善教学环境:优化实体环境,丰富教学设备设施,改善教学空间,让学校成为学习者及其家人心仪的地方,以更好地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学习能力。

三、考核机制(一)管理和考核机制:每学年定期组织评估,综合考核学生学业表现、综合素质、教学成果等,针对学校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定量数据,勾勒学生全面发展水平,及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指导,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

(二)教师发展机制: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宗旨,构建以学习为主题,以科研为升华、综合应用为服务宗旨的多层次教师发展体系,重视实践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师资队伍的教育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书名: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ISBN:7-5617-2703-8/G.1305 条码:作者:钟启泉相关图书装订:印次:开本:定价:¥26.00 折扣价:¥20.80 折扣:0.80 节省了5.2元字数: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页数:发行编号:每包册数:出版日期:2002-01-01内容简介: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经颁布了。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正确理解《纲要》的基本内容,以钟启泉为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部分专家,以新一轮课改的课程理念为统领,分别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纲要》所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

全书涉及的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教学理论与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以及课程改革与教师等。

精彩片段:章节目录:作者简介:书评: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崔晓晖在教书育人的神圣道路上,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直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教师。

任何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无不是经过他们得以实践和实现。

作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现实的纽带,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以教师自身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为前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调整、改革和重构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这一工程的全面启动。

新的课程体系,渗透着全面、和谐和创新的理念,凝聚着教育工作者的心血。

欣慰之际,人们把思虑的目标最终定格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使者——教师身上。

我们在关注新课程本身的同时,也没有忽略新课程的实践者。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组织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分专家编写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为统领,—方面从不问专业背景阐述了相关的核心概念: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教学理念与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等;一方面以专门的章节对新课程中教师的成长进行了论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应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共89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共89张PPT)

课程标准的依据
• 第二课: • 依据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
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是: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 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 就动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炼 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生活态度”。
课程标准的依据
• 第三课:
《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三、新教材内容的分析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 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 我和伙伴的友谊真的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 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 生命从哪儿来,到哪里去?生命可 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思考点
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三)教材内容分析
P17探究与分享 每个人都要学习吗?长大还需要学习吗?
where
困惑点
What
学习
who
n
时间上 空间上 内容上 形式上 。。。
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三)教材内容分析
生命馈赠的礼物 努力,就有改变
学习即生活 学习,给生命添加养料
理性面对他人评价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单元导语
第一课 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学习伴成长
第三课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少年有梦
享受学习
做更好的自己
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三)教材内容分析
关注学情,从学 生的问题出发
• 问题点 • 兴趣点 • 引领点 • 思考点 • 价值点 • 困惑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pp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pp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变迁——新需求的出现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学习时代 ——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快速变化的时代——灵活运用知识于新情境 的能力
各国的应对
• 重新聚焦本国教育
日本:科技创新立国 韩国:头脑强国 中国:科教兴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以美国为例)
• 美国
国家在危机中 2061计划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课程典范教材
(二)教育理论新进展
1、学习理论《人是怎样学习的》 研究发现 • 之一:理解科学不仅仅是知道事实 • 之二: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基 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 之三:学生通过修改和提炼他们现有的 概念,通过将新的概念纳入已有概念之 中,来形成新的知识
• 之四:学习者与他人互动的社会环境是
学习的媒介 • 之五: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控制学 习过程 • 之六:学生能否把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 之中,即能否迁移,要看学生在多大程 度上是理解学习
2、理解的新定义《为理解而教》 *以下情况不属于理解: “知道”不等于理解 “记忆”不等于理解 “照本解释”不等于理解 “照本运用”不等于理解
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知识方法目标形式a转换过的直觉认知建设性的质疑知道所学知识的用处掌握了不同类型知识的表征方式b连贯的丰富的认知网络构建领域内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不同类型知识的符号系统c验证领域内的知识内化知识并能独自灵活运用能够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境提示进行思考1价值取向上
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 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 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 最需要睡眠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 ; 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 又想方设法 给老师找茬;高喊“高分未必高才”, 又整日为高分而废寝 给老师找茬; 高喊“ 高分未必高才” 忘食;还没有上岗,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忘食 ; 还没有上岗 , 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 考试后发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 , 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 最不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这么累的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 、 这么累的人 ; 苦学时觉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三)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2.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4.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5.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6.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7.德育工作成效不大 德育工
(二)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 发展不均衡 应试教育 评价制度错误导向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基本境遇
● ● ● ●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是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是冷酷无情的 场所;学校是监狱,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是受罪的地方, 场所; 学校是监狱, 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 是受罪的地方,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在教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对内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面又制定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共89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共89张PPT)
17
2、突出实践性
一是通过设置“方法与技能”栏目,提供可 操作性的行为策略,指引学生“怎么做”
二是设置“拓展空间”栏目通过让学生亲身 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18
实践性特点 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 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 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 中华文化深厚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 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 律有机融合。 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 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 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和知识目标。
通过“对话”“指引”等方面功能让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上会产生共鸣
这样的教学,容易触动学生情感,老 师加以指导就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完成“教”与“学”的 统一。
21
《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三、新教材内容的分析 (七年级上册)
22
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 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4
7
(一)课标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
完善标准 原则
• 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 调整,精益求精。
与时俱进 原则
•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
学生成长服务。
8
学科逻辑
(二)基于课标的修改
生活逻辑
社会变迁 科技发展 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更生活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社会: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 2、突出实践性
• 3、凸显生命教育
• 4、教材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基础教育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关键阶段,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等。

因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必要的,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标准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更新课程标准。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课程,使其更贴合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 学科融合与交叉该纲要鼓励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 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才能和潜力。

4. 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纲要提倡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师培养和发展课程改革也涉及到教师培养和发展。

教师应具备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改革需要时间和投入,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其次,改革需要各方共识,要充分听取和尊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未来,我们有理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满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课程改革方面。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校程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内容。

该纲要试行分为“目标原则和改革方向”、“完善核心素养课程”、“优化学科课程设置”和“推进教材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四个方面。

在“目标原则和改革方向”部分,纲要试行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相结合。

在“完善核心素养课程”方面,纲要试行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外语素养、体育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等。

此外,纲要试行还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方面,纲要试行提出了减负和兼顾发展的原则。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合理安排学科课程。

同时,纲要试行还鼓励学校加强跨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

在“推进教材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纲要试行提出了更新教材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同时,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行内容包括了核心素养课程、学科课程的优化设置、教材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

那么这一政策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首先,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实行核心素养课程和优化学科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1新世纪x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xx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问题,教育改革成为了国家的重头戏。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出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对该纲要进行解读。

一、改革目的及背景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推动教育体制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让学生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缺乏灵活创新能力。

因此,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改革内容概述1. 转变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转变。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再仅仅追求升学率,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 课程分类优化改革纲要试行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拓展课程。

必修课程是核心课程,包括国语、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这样的设置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3. 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体育课程和运动设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地方特色课程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比如,农业区域可以开设农业科技课程,旅游区域可以开设旅游管理课程等。

通过地方特色课程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教育资源和特长。

三、改革带来的影响1. 学生受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学生从繁重的功课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管理班级,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便是为了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旨在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结构单一,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纲要试行中,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涵盖了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偏重于理论学习,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新的纲要试行中,将鼓励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塑造成“一切从属于教师”的对象,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新的纲要试行中,将引入选修课程和选修模块,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新的纲要试行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推出,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改革,将为培养创新人才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段表述对于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转变;教师要学会教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方法;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在这里结合我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幼儿园教师的创新教育,灵活教育问题,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让我们共同把幼儿教育搞活。

“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探索型,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也就是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由李季湄、肖湘宁合著的《幼儿园教育》一书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生活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所必须的,还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途径。

(2021年整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21年整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完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全部内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这个文件,教育部又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随即如燎原之火般在英语教育中广泛传播、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任务性教学的重点在于改变过去英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它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笔者认为,上述分析即符合社会对新型英语人才的需要,又能有效解决当前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不失为对症治疗的良方。

(一)任务型教学是大势所趋。

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社会急需能应用英语这门交际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英语已经超出一门学科的意义范围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生存、交流的基础工具。

而那种高分低能、在语法上是专家,在交际上是懦夫的所谓“英语高才生”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不再受宠。

各行各业思贤若渴,希望得到能把英语转变为“生产力”的人才。

Elaine Tarone和George Yule(1999:17)指出:“近年来在语言的教学上究竟应该教什么?人们的视角已发生重要转变。

简单地说,已将强调的重点从把语言作为一套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形式(语法的、音位的和词汇的)转向把语言作为一种用于实现多种交际目的的功能系统。

”这种视角的转变也已经或正在中国发生。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首先是为了交流,是解决问题、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这些都给任务型教学的生长提供了适合的温床,它恰恰强调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把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不仅关注语言本身,而也关注学习过程,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通过完成即定任务来学习和应用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 下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 是势在必行了。
7
课程改革的目标
8
总体目标:
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 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 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 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 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课程主体只重视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 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6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 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 喊得震天动地 ,应试教育抓得扎 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 距很大 。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网络环境 网站 资源共享 资源
课件 资源
素材 资源
创作工具
评价作品
形成作品 展示作品
意义建构
21
一般程序
❖ 听讲座、参观 ❖ 选题(与生活直接相关、开口小)
❖ 组织课题组,定计划 ❖ 研究
❖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 交流研讨
22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 5、南安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 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关于仑仓镇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泉州晚报透视社会现象的优点与不足 9、南安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516 英)的对比
10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 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 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 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表现形态
显形课程 隐形课程
❖ 课程类型单一
设施的方式
❖ 科目间比重失衡
传授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 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
15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 任务与方向——❖ 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 的挑战,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 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
4
主要表现为: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 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强;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 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 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 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 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 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14
课程类型
课程的价值主要
内容的固有属性
表现为课程之于学生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发展的功用。就学生

内容的组织方式
的发展来说,不同类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

计划对设施的要求
价值。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9
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 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 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11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 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 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2
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13
课程结构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1
导读要点:
1、 2、 3、 4、 5、 6、 7、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教学理念与策略 课程与教材评价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与教师
2
课程改革的背景
3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 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 课程内容繁、难、偏❖、课程内容精细化 旧
当前各国进行的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在试图寻求各 种课程类型之间的与本国国情相吻合的比重关系。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7
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 课程形态。
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从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18
综合实践活动
(必修)
❖ 信息技术教育 ❖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劳动与技术教育
19
研究性学习
——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有结论 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 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接受式——研究式)
20
调查
确定主题/目标
分组学习 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