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合集下载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活性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活性鉴别

微生物及应用技术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活性鉴别
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通过高倍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方法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
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普通光学镜下的酵母菌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酵
母菌细胞
1.菌种:酵母菌标准片、酵母菌菌悬液
2.染色液或试剂:革兰氏染色用碘液、0.1%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一)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
1.酵母菌样片制作: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取一小滴革兰氏染色用碘液,将其滴于载玻片中央,然后滴加酵母菌悬液放入其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小心将其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2.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注意酵母菌细胞的形状和出芽情况,并绘制视野中看到的酵母菌形态结构图。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酵母菌标本片。

(二)死活酵母菌细胞的染色鉴别
1.涂片:视频
2. 染色:视频
3.镜检:视频
课程思政
生产中区分酵母菌活性的方法大家要多多练习,你会有许多不同感受与发现,科学的精神只有通过反复实验,不断的探索才能缔造,希望在微生物世界的探索者中有你们在座的身影。

谢谢观看。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实验七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七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第3组: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基100ml: 蛋白胨3g,氯化钠1.5g,水100ml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0.5ml,每管加5ml,共15管,内装倒置 小管,121℃灭菌20min。
第4-5组: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发酵培养基700ml:P244 蛋白胨7g,氯化钠3.5g,水700ml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 每管加7ml,共45管,内装倒置小管 每管加10ml,共35管,内装倒置小管,121℃灭菌20min。
实验七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与死活细胞鉴别
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其大小为常见细菌的几倍至几 十倍。大多数酵母采用出芽方 式进行繁殖。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其氧化 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用 美蓝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时, 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具有较 强的还原能力,可使美蓝由蓝 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 型,染色后细胞呈无色。死细 胞或代谢能力弱的衰老细胞其 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 色。
• 第8组:蛋白胨水培养基:250ml,p244 蛋白胨2.5g,氯化钠1.25g,水250ml,每管7ml, 121℃ 灭菌20min
实验材料
• 1. 培养2d的面包酵母斜面培养物 • 2. 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实验方法
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 滴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取酵母培 养物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 取盖玻片,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 盖在菌液上。 3. 3min后,镜检。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 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 30min后,再次观察。
• 第6组:固体淀粉培养基:600ml,P243 蛋白胨6g,氯化钠3g,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1.2g,水 600ml,琼脂10g, 121℃灭菌20min。 • 第7组:明胶培养基,500ml,P243 蛋白胨5g,氯化钠2.5g,牛肉膏1.5g,明胶80g,水500ml ,每管7ml, 121℃灭菌20min。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学习区分细胞的死活状态。

二、实验原理:1.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属于细菌的一种,具有很大的细胞大小差异,通常为革兰氏阳性菌。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颜色、菌丝特征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多呈现出有规则的褶皱或丝状结构。

2.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单细胞有丝分裂生殖的真菌。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菌落形态、颜色等。

酵母菌的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常以单细胞或成链形式存在。

3.死活细胞鉴别:通过酵母菌培养基中的亚甲基蓝染色来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深。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材料:-放线菌菌种:已提前分离培养好的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培养皿、显微镜、镰刀、牛津杯、显微镜载玻片-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火焰灭菌器-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亚甲基蓝染液:浓度为1%2.方法:a.取一小块放线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放线菌菌落。

b.用无菌吸管将放线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c.让菌液干燥后,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d.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酵母菌菌落。

e.用无菌吸管将酵母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f.将带有酵母菌菌液的显微镜载玻片倾斜,滴入一滴亚甲基蓝染液,静置5分钟。

g.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根据染色程度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可以发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不规则的菌落结构,内部有菌丝状结构。

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或椭圆形细胞。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与细菌的区别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2d麦芽汁斜面培养物2.溶液和试剂:A) 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蒸馏水B)香柏油、二甲苯3.仪器及其它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等【实验原理】1、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采用美蓝染液水浸法可以对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胞内还原性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兰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实验内容及步骤】1、酵母菌制片与简单染色--美蓝染液水浸片法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酿酒酵母麦芽汁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1)涂片。

先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适量酵母菌菌体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干燥固定。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来回移动,注意不要让载玻片距离火焰过近,以免烫死酵母菌细胞,可用手背反复试温度。

微生物学 实验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 实验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二)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P26) 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 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 在显微镜下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细胞大 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 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 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等分50 小格,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 隔。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 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1mm等 分为100格,每格长度 等于0.01mm。是专用 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 长度的。
• 五、实验报告
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10×100)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 2、仪器或其他用品: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等 3、0.1%美蓝染色液等
四、实验内容:
(一)酵母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然后用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玻片放置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并判断细、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 式;
2、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 方法 。
二、实验原理
(一)酵母菌观察(P23)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 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 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孢子。本 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 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 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 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 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 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 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 胞进行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2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2
细菌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1、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个体的形态。
2、学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并加 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
二、基本原理: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的形态和个体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近 年还发现星状和四方形细菌等。细菌形态受培养时间、培养 基成分、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生变化。
死活细胞鉴定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 美蓝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状态。 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无色。 酵母活细胞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
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氧化型变为 还原型。 酵母死细胞或者代谢作用微弱的细胞,还原能 力弱,不能使美蓝由氧化型转变为还原型。
实验步骤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美蓝染色液,染色 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在盖玻片下出现大量气 泡。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环境中通 常带负电荷,碱性染料(解离时分子的染 色部分带正电荷)如美兰、结晶紫等易与 细菌结合使其着色。
操作方法
1、涂片—枯草芽孢杆菌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有菌膜的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
细 胞质凝固
4、染色:滴加染液(美蓝或者番红或者结晶 紫)染色时间为两分钟
细菌菌落大多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一般菌落较小,质 地颜色均匀,同培养基结合不紧密。菌落特征与组成菌落的 细胞结构、生长状况、排列方式、好气性和运动性直接相关。
细菌个体微小,较透明,必须染色方可呈现。根据细菌个 体形态观察的不同要求,可将染色分为3种类型:简单染色、 鉴别染色、特殊染色。
简单染色法原理:
吸取少量酵母菌液,稀释后滴半滴在载玻片的 美篮染色液中,混合均匀;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并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2、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浸片和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
酵母悬液、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训步骤
1、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取一滴酵母悬液放在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蓝染色液,滴加一滴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将制片放置约3min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1、染色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的气泡,影响观察。

2、盖片时斜着放不易产生气泡。

1。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定及血球计数法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定及血球计数法
血球计数法结果
通过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我们得到了每毫升菌 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结果显示,菌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在合 理范围内,计数结果准确可靠。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总结
实验操作方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污染。同时,需要准确配制 试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VS
实验设计方面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 可重复性。本实验中,血球计数法的操作 较为简便,且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有效 的计数方法。
死活细胞鉴定结果分析
死活细胞鉴定结果
通过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我们成功地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了鉴定。活细胞能够吸 收染料并发出荧光,而死细胞则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呈现明显的荧光,而死
细胞则无荧光。
分析
死活细胞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酵母菌为活细胞,仅有少量酵母菌为死细胞。这说明在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条件较为适宜,且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酵母菌生长的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 态观察、死活细胞 鉴定及血球计数法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结论
01
CATALOGUE
实验目的
掌握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方法
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单细 胞形态,包括其形状、大小、细胞壁 、细胞膜等结构特点。
学习染色法
THANKS
感谢观看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通常呈卵圆形或圆柱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可以了解其生长状态和繁殖 方式。
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由单倍体到二倍体的过程,通过观察其形态变化, 可以了解其生长周期和繁殖特点。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五、实验报告
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填表: 2、填表:
各中格中菌数 1 2 3 4 5 二次平均值 菌数/mlAຫໍສະໝຸດ B 5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是通 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菌种: 1、菌种:酿酒酵母 仪器或其他用品: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2、仪器或其他用品: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 片,载玻片等 0.1%美蓝染色液等 3、0.1%美蓝染色液等
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美蓝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然后用 0.1%的美蓝染色液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玻片放置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并判断细胞的死活。 并判断细胞的死活。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 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 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 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 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 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几个大方格, 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几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图1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图1,计数室的 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 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 25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 16个小方格 16个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25个小方格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 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400 400个 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400个,每一个大方格 边长为1毫米,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 盖上盖玻片后, 边长为1毫米,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毫米, 0.1毫米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毫米,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 万分之一毫升)。 0.1mm3(万分之一毫升)。

实验六酵母菌观察

实验六酵母菌观察

实验六酵母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别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酵母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别一、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二、基本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常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进行分裂繁殖;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要在特定培养条件下才能进行。

•染料美蓝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分泌的还原酶,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酿酒酵母•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美蓝浸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

(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镜检。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再次镜检并对照,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滴加染液-涂片-加盖玻片-镜检-3min后再次镜检五、实验报告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思考题1、酵母死活细胞鉴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微生物大小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二、基本原理•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mm(即10um)。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

由于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不一样。

因此,需首先校正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酿酒酵母• 2 仪器: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 1 装目镜测微尺• 2 校正目镜测微尺•在40×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载物台,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试剂与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0.05%和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内容1.美蓝浸片观察酵母培养→制片→染色→镜检→30分钟后再镜检2.水-碘浸片观察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六、思考题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生物科学贺冰冰 040012010025 周二 9、0 节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 10 mm长度刻成 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专用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每格长(0.01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像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酵母形态观察

酵母形态观察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1.菌种: 菌种 2.染色液:0.1%吕氏碱性美蓝 2.染色液:0.1%吕氏碱性美蓝 染色液 3.器材:载玻片,显微镜、盖玻片 、吸水 3.器材:载玻片,显微镜、 器材 滴管、擦镜纸。 纸、滴管、擦镜纸。
四、内容及方法
五、实验结果
1.酵母个体形态,芽体(绘图) 1.酵母个体形态,芽体(绘图) 酵母个体形态 2.计算死活细胞的比率,说明吕氏碱性美蓝 2.计算死活细胞的比率,说明吕氏碱性美蓝 计算死活细胞的比率 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死活细胞数的影响
酵 母 个 体 形 态
六、思考题
1.在显微镜下, 1.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 在显微镜下 于一般的细菌? 于一般的细菌? 2.用美蓝染色法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鉴别时为 2.用美蓝染色法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鉴别时为 什么要控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 什么要控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
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别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别用美兰液浸片法进行酿酒酵母死活细胞鉴别用美兰液浸片法进行酿酒酵母死活细胞鉴别1在载玻片上各滴加一滴染色液和酵母菌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2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一、目的要求
1.学习自制水浸片法观察酵母菌 1.学习自制水浸片法观察酵母菌 2.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生殖方 2.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3.学习并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3.学习并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常见的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不必染色即可用 常见的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 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 有的二分裂殖;子囊菌纲中的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 殖,有的二分裂殖;子囊菌纲中的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 可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 可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酵母菌假菌丝的 生成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生成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2.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 氧化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 2.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时, 用美蓝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时,活细胞由于细胞的新陈 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将美蓝由兰 色的氧化态转变为无色的还原态型,从而细胞呈无色; 色的氧化态转变为无色的还原态型,从而细胞呈无色; 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由于细胞内还原 力较弱而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而细胞呈蓝色, 力较弱而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而细胞呈蓝色,据此可对 酵母菌的细胞死活进行鉴别。 酵母菌的细胞死活进行鉴别。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

四、操作步骤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热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 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热染液于载玻片中央 吕氏碱性美蓝热染液于载玻片中央, 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酵母菌培养斜面上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 混合均匀;(不要过于剧烈,以免破坏细胞) ;(不要过于剧烈 中,混合均匀;(不要过于剧烈,以免破坏细胞)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 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不要产生气泡) ;(不要产生气泡 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不要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 将制片放置3min后 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活细胞; 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比例是否发生变 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 后再次观察, 化; 5、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建议做,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染液即可) (建议做,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染液即可)
酵母出芽
三、器材
1、菌种:酵母菌2d的培养斜面或平皿; 的培养斜面或平皿; 菌种:酵母菌2d的培养斜面或平皿 2、溶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溶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 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接种环,滴管等。 显微镜,接种环,滴管等。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的鉴别
一、目的和要求
1、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 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 2、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原理和 方法; 方法;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刘洋生物101 1002040120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2、掌握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酵母菌大小的方法。

3、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柱状。

酵母的细胞比细菌大得多,经过特殊的染色,在高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酵母菌既可无性繁殖,又可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芽殖又有单出、双出和多出之分。

酵母菌的有性生殖一般能形成4~8个子囊孢子。

在一定条件下,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以通过美兰染色加以区分。

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色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处于代谢旺盛的细胞还原美兰的能力强,细胞为无色,为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幼嫩芽体为浅蓝色,死细胞为深蓝色。

(二)显微镜下的细胞计数本次实验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细胞数。

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体细胞或孢子悬液,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因为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所以可以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菌数。

血球计数板使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部有H形的沟槽将中部分成上下两个计数室。

计数室方格的边长为3mm,每个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被分为16个小方格。

这样正中央的大方格总共分成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由此得到如下公式:每毫升的菌数个=平均每个中方格内的菌数16×稀释倍数×4000×1000(三)显微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染色液和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美蓝浸片)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五)注意事项
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
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酵母菌死活细胞区别图(10×40倍下观察)
死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活细胞(无色)
(六)心得体会:
在制片的时候,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并且要避免产生气泡。

在用美篮染色的时候,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应该尽量等量而且要混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