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化脑诊治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流程一、诊断步骤现病史对于新生儿及2月以内婴儿,询问有无发热、拒乳、嗜睡、尖叫及抽搐,对3月~2岁婴儿询问有无前驱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对2岁以上的小儿询问有无发热、头痛、呕吐、肌肉关节痛、无力、嗜睡或昏迷。
病史过去史新生儿及2月以内婴儿,询问出生有无窒息、新生儿肺炎,脐炎、母亲感染史。
2月以上的小儿询问有无脑膜炎、颅脑外伤、鼻窦炎、中耳炎、脑脊膜膨出病史个人史出生时有无窒息史,是否是母乳喂养,有无服用维生素D制剂,预防接种中注意有无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癫痫、遗传性性病史。
体格检查1、注意反应情况、体温、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有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不规则,注意有脑疝发生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各种深浅反射、肌张力。
前囟饱满、隆起提示颅内压增高。
此外,可有颈抵抗,Brudzinski征、kernig征阳性中枢性脑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辅助检查1、试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脑脊液常规白细胞增高可达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特殊检查对异常定位体征、治疗中持续发热、头围增大颅CT扫描诊断要点1、婴儿有凝视。
尖叫,前囟饱满、隆起提示颅内压增高。
幼儿有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出现脑疝体征,体检有颈抵抗,Brudzinski征、kernig征阳性。
2、血象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3、脑脊液常规白细胞异常增高。
常大于500x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
4、排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病初数日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血电解质浓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2.1、抗生素①尽早应用抗生素治疗②选用可穿透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的抗生素③脑脊液细菌阳性时,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④剂量、疗程应足够。
2.2、糖皮质激素治疗。
2.3、降低颅内压治疗。
2.4、对症治疗(包括处理高热、惊厥、休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016指南解读
文化图式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刍议摘要:随着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不同语言国家中的经典文学作品便开始进行了相互翻译传播。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还容易受到作品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了文学作品的正确传播。
因此,本文分析了文化图式的概念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针对于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翻译手段,以期为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文化图式;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文化因素一个具有价值意义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且还是全世界的珍品。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在其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关注和研究,这其中无法避免会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极可能会出现语境偏差的现象。
对此需要充分对目的语的文化图式因素进行考虑,从而使得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能够被更多人的所理解。
一、文化图式概念以及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一)文化图式概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和学者便对“图式”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主要由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以及语言图式这三种构成.其中内容图式的主要内容便是以文化图式为主,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认知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对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文景观、道德水平等内容进行理解,这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科技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同的地区便有着不通过的文化,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虽然各国之间的交流开始加强,但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还是存在,因此使得文化图式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即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图式翻译成与读者相同的文化图式,从而便于读者的理解,加深读者对该作品的印象。
例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dog”这个词语在汉语中可以直接翻译成小狗,但是其文化图式与国外的文化图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病学
一 发病年龄
90%以上病例在出生1个月-5岁发生
二 传播途径
血源性(大多数) 邻近感染扩散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发病机制
不同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 同。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脑 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 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 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 软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 疗程常为3周。
治
二 对症及支持治疗
疗
1. 保证热量及水分: 水分供给:60-80ml/kg/day。边补边脱原则。 2. 颅压增高: 20% 甘 露 醇 1-2g/kg/ 次 , Q4-Q6h ; 可 与 皮 质 激 素 (地塞米松0.3-0.5mg/kg/day) 联合使用。
碍。
四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失明、瘫痪、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一 外周血象
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20×109/L-40×109/L;分
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有时反而减少。
二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
压 力 (mmH2O) 外 观 <180 <1.76Kpa 高 清 米汤 样 毛玻 璃 清、 或不 太清 不太 清
4: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51.32×10^9/L,NE%0.87,LY%0.07, RBC4.01×10^12/L, HGB106g/L,PLT237×10^9/L。 CRP:146.00mg/L。 PCT:1.17ng/ml。 结核抗体IgG-血清:阴性。 外院脑脊液常规:浊度:透明,细胞数:1000x10^6/L,多核:80%,单核:20%。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4.0mmol/l,氯:108.4mmol/l,脑脊液蛋白:1708mg/L。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美平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化脓性脑膜炎(Puru1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又称细菌性脑膜炎(becteria1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多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诊断提示】(1)多在上感、肺炎、败血症等后发生。
(2)多数起病急,可见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头痛、精神萎靡、乏力、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障碍,部分患儿可见脑神经受累、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3)3个月以下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可见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囱门隆起等。
新生儿患病多在生后1~7d,中毒症状重,皮肤黄染。
(4)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样,细胞数由数百至数千,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多,糖明显降低,涂片可找到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措施】1.对症和支持治疗保证能量和营养供给,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全血;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静滴;及时应用脱水药减轻颅内高压;及时处理高热、惊厥,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注意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等。
2.抗生素治疗应及早选用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选择:①病原菌未明时,应选用对常见三种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80万〜Ioo万U/(kg∙d)分3〜4次静滴]加氨苇西林[150〜300mg∕(kg∙d)分3〜4次静滴]或青霉素加氯霉素[60〜IOomg/(kg∙d),总量不超过2g,分3〜4次静滴]。
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曲松[100mg∕(kg∙d)]或头抱嚷照[200mg∕(kg∙d),分2~3次静滴1②病原菌明确时可参照药敏给药:肺炎链球菌可选大剂量青霉素,对其过敏者,可改用氯霉素、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静滴]等;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泡曲松、头抱喂肺、氯霉素、万古霉素,流感杆菌首选氨苇西林,如耐药,改用第二、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吠辛钠或头抱嚷月亏钠,100~200mg/(kg∙d),分2〜4次静注;或头抱曲松钠80mg∕(kg∙d),1次/d,静滴;大肠埃希菌对氨芾西林敏感者可继续应用;耐药者可换用头抱吠辛、头抱曲松或加用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治疗。
2016年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 - 10︰ G00.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第 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 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 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 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 2015〕 43 号)。
1.病原治疗: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治疗: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过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 ︰ G00.901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一种严重的脑膜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
在婴幼儿中,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颅内压增高、颅骨软化等症状。
临床医生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脑脊液的外观通常呈浑浊状,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下降,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此外,脑脊液培养和荧光抗体法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 血液培养,对于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应当进行血液培养,以寻找潜在的致病菌。
血液培养阳性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部情况,排除其他疾病,同时也可以观察是否存在脑积水、脑脓肿等并发症。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脑脊液抗原、抗体检测、脑脊液PCR等,以协助诊断。
综上所述,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当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诊断,以避免病情恶化。
希望本文所述的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2016年最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ICD编码 G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有感染高危因素。
2.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嗜睡、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呕吐、腹胀和腹泻等。
3.神经系统表现:易激惹、惊厥、前囟饱满、颅缝增宽、肌张力改变、昏迷等。
4.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足月儿白细胞数>32×106/L(日龄<1周)或>10×106/L(日龄>1周),早产儿白细胞数>29×106/L,糖降低,蛋白增高。
5.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B超可协助诊断,并发现脑脓肿、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2.对症治疗: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
3.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稳和能量供给。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标准路径。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ICD编码G00.902)。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PCT、CRP;(3)血生化全套;(4)血气分析;(5)血培养及药敏;(6)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7)胸片;(8)头颅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头颅MRI;(2)脑电图;(3)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2.对症支持治疗:(1)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20 mg/kg, 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负荷量最大可达30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 kg/d, 一般用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药。
2016年最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年版)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编码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感染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嗜睡、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呕吐、腹胀和腹泻等..神经系统表现:易激惹、惊厥、前囟饱满、颅缝增宽、肌张力改变、昏迷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足月儿白细胞数>×(日龄<周)或>×(日龄>周),早产儿白细胞数>×,糖降低,蛋白增高..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可协助诊断,并发现脑脓肿、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三)治疗方案地选择..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地抗生素..对症治疗: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稳和能量供给.(四)标准住院日为天.(五)进入标准路径..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编码 )..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地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必需地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全套;()血气分析;()血培养及药敏;()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胸片;()头颅超声..可选择地检查项目()头颅;()脑电图;()病原地分子生物学检查.(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地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对症支持治疗:()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 , 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负荷量最大可达后予维持量 , 一般用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药.()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呋塞米.()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能量供给.(八)出院标准.症状体征消失,至少连续次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九)变异及原因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退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 常见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 嗜血杆菌。
Causative Organisms in Episodes(Nonrecurr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Adults at aTertiary Care Hospital, 1962 to 1989
Organism Srtreptococcus pneumoniae Gram-negtive bacilli Neisseria meningitis Streptococci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mmunity Acquired(%)(n=253) 38 4 14 7 11 5 Nosocomial(%) (n=151) 5 38 1 9 3 9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for Central Nervous Infection from 1950 to 1981,in Olmsted County,Minnesota
Infection Aseptic meningitis Bacterial meningitis Viral encephalitis Brain abscess Chronic meningitis
Agents of Gram-Negative Bacillary Meningitis in Adults
CASES OGANISM Escherichia coli Klabsiella ssp Pseudomonas spp Enterobacter spp Serratia spp Acinetobacterr spp Salmonella spp N 84 73 35 26 19 15 8 % 30 26 12 9 7 5 3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自使用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其中脑膜炎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由侵入人体,在繁殖产主大量内毒素,在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B组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脑室引流及神经外科手术后。
最常见的3种脑膜炎致病菌来源于鼻咽部,其能否在宿主组织中生存取决于是否有抗吞噬夹膜或表面抗原。
但对携带者多次检查表明,脑膜感染不可能全部由鼻咽部菌群引起。
最常见的途径是菌血症引起脑膜炎。
一旦发生了菌血症,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最易引起脑膜炎,然而这些微生物是通过脉络丛还是通过脑膜血管侵入脑脊液尚不十分清楚。
推测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与外伤、循环内毒素或脑膜本身存在病毒感染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有关。
临床表现本病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
急性起病,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畏寒、寒战。
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
1~2日后进入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即颈项强直,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
身痛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出现、昏迷。
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
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
大多急性起病。
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
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
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G00.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
1.病原治疗: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治疗: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过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G00.901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涂片等;(3)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试验、血糖;(4)血培养、CRP、PCT;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自身免疫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病史要点】1. 起病方式,各主要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
2. 院外接受抗菌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有无诱因,如病前中耳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
新生儿分娩异常,如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或妊娠后期母体感染等。
【体检要点】1、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休克表现。
2、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有无颅缝裂开,头围进行性增大。
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
4、眼底检查:本病急性期多无明显眼底乳头水肿,但遇有局限性体征或脑疝征象时应作眼底检查。
5、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方案
1)有效抗生素下发热不退;惊厥和意识障 碍不改
善;进行性加重的颈强+角弓反张 2)脑脊液无法正常化 3)脑室扩大(CT) 4)确诊依据:侧脑室穿刺 —csf WBC≥50×106/L;Pr > 0.4g/L; GLU1.6mmol/L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渗出期(发病3天内、未经治疗)
细胞计数可高达2000或更多,以嗜中性 粒细胞反应为主。最高可占白细 胞计 数的90%以上,且以杆状核细胞多见(很 快成为分叶核),尚可见少量淋巴样细胞, 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样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增殖期(发病3天治疗后)
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研发及临床应用,化脓性脑膜炎的治 愈率显著提高,但病死率仍相对较高。尽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不全或者免疫 功能低下者,成年发病者相对较少见。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
❖ 不同时期各种细菌 在病因学上所占地位不同。 也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修复期(发病10天治疗后)
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在有效抗生 素治疗数天后,脑脊液白细胞总数接近 正常,嗜中性粒细胞完全消失,吞噬细 胞数量减少和老化,如吞噬活动减弱, 胞浆和胞核出现凹痕,胞浆中有较多的 空泡形成。细胞正常化的首先标志为不 活跃的小淋巴细胞增多和单核细胞的增 多,当两者的比例正常化,所有病理细 胞完全消失和白细胞总数正常时,提示 修复完全。
4)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是细胞内的 水解酶颗粒,染色可区别病脑和化脑。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治疗 范文
影像学检查:CT、MRI 等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 PCR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和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 皮质激素等,减轻炎症反应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 平等,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治疗
演讲人
目录
01
化脓性脑膜炎概 述
02
化脓性脑膜炎治 疗方法
03
化脓性脑膜炎预 防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
病因
病毒感染:如单纯 疱疹病毒虫、阿米巴
原虫等
细菌感染:如肺炎 链球菌、脑膜炎奈
瑟菌等
真菌感染:如曲 霉菌、念珠菌等
其他原因:如外伤、 手术、免疫功能低
药物治疗:使 用抗生素进行 抗感染治疗, 控制炎症
物理治疗:进 行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恢复 身体机能
心理治疗:对 患者进行心理 疏导,减轻心 理压力
生活护理:注 意饮食、休息 和运动,提高 免疫力
化脓性脑膜炎预防 措施
疫苗接种
01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02
疫苗接种的种类:包括肺炎球菌疫苗、 脑膜炎球菌疫苗等
健康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强免疫力
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摄入:降低肥胖、 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食,避免暴 饮暴食,避免过度饮酒
感谢您的观看
03
疫苗接种的时间:根据年龄、健康状况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016指南解读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Mar;95(11):e3078.
Iran J Child Neurol. 2014 Autumn;8(4): 46-50.
PLoS One. 2015 Oct 28;10(10):e0141620.
发病率 临床表现
特殊处理
脑室炎 20% 脑积水 24% 脑脓肿 13%
抗生素疗程需延长至6~8 周
首先行侧脑室外引流,如不缓 解需考虑侧脑室腹腔分流的根 治手术。 需神经外科医生穿刺或者手术 切除,每周或者隔周进行影像 学检查来监测脓肿的变化。抗 生素疗程6~8 周。
可自行缓解,硬膜下积脓可行 手术引流
•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监测听力、视力和发育状况,听力、视力应在完成治疗 后4-6 周内采用视听诱发电位检查进行评估。
十二、关于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
Springerplus. 2016 Nov 14;5(1):1971
Springerplus. 2016 Nov 14;5(1):1971
Springerplus. 2016 Nov 14;5(1):1971
热,早产儿体温不升更为常见。 ✓ 败血症表现:黄疸、肝脏肿大、瘀点、腹胀、休克。
六、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 神志异常:
✓ 嗜睡、激惹、惊厥、肌张力低下、抽搐(G菌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局灶症状。
✓ 眼部异常:
✓ 两眼无神、发呆、凝视、眼球震颤、瞳孔对 光反射迟钝或者大小不等。
✓ 颅内压增高:
七、关于腰椎穿刺
以下情况需在腰穿前完成影像学检查: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新发癫痫; ❖ 精神状态发生严重改变
Glasgow 昏迷评分<10 分;
神经内科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诊治规范
神经内科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诊治规范一、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病死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二、诊断步骤(一)病史采集要点1.肺炎球菌脑膜炎(1)流行病学特点:散发性,多见于冬春季,以2岁以下婴儿及老年患者为多。
(2)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
约85%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谵妄、昏睡、昏迷等。
脑神经损害约占50%,主要累及动眼和面神经,滑车及展神经亦可累及。
皮肤淤点极少见。
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
多次发作(数次至数十次)的复发性脑膜炎是本病特征之一,绝大多数由肺炎球菌引起,发作间期为数月或数年。
2.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1)流行病学特点:较多见于新生儿,常于产后2周以后发病。
糖尿病等患者当免疫力低下时亦易发生。
各季节均有发病,但以7、8、9月比较多见。
(2)临床表现:一般呈急性起病,除由邻近病灶侵犯者表现局部症状外,多有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高热,一般体温39℃以上,呈弛张热,可伴畏寒、寒战、关节痛、肝脾肿大,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
一、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脑膜炎中的一种脑部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是因为化脓性的细菌侵入脑部之后给脑部的一些正常器官来损伤从而导致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
病发的原因之一。
化脓性脑膜炎同时也是一种感染性极强在脑部反噬脑部正常细胞的功能特别强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很多脑膜炎患者就算用上了抗生素也出现了死亡的现象,因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极强感染性导致了很多抗生素在脑部起不了多大作用。
二、步骤/方法:
1、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措施要通过检查患者是因为那些化脓性的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才能通过一些针对性化脓性细菌的治疗和扼杀在脑部的作用。
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静脉注射针对性的抗生素来治疗这
种疾病的恶化。
2、如果上面的方法还是不能控制住化脓性脑膜炎这种疾病恶化的话。
那现在就应该到医院进行腰部穿插复查取出脑脊椎中的一些脑脊椎液体出来检查,然后在改变针对性的抗生素在进行注射治疗。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控制住的。
3、化脓性脑膜炎不止可以用以上两种方法来治疗,还可以在饮食方面上进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
饮食上莲花粳米粥和银耳红枣粥。
莲花粳米粥是采用药材上名叫莲花的药物十克阴干打成粉末后加入已经煮成粥的粳米中去再加入适
当的蜂蜜调味下服用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
三、注意事项:
患上这种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大家就应该平时注意多锻炼身体,一定不能生吃一些海鲜以及鱼类的高蛋白质食物。
还要保持好呼吸道以免被感染。
儿童出生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接种疫苗的注射。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于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常常与脑脓肿脑膜炎同时存在,发病后常常脑及脊髓表面受累,是一种严重的脑内感染,本病的致死率和致病率高,目前不容忽视。
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多见于儿童,爆发性或急性起病,病人一般有感染史,在脑膜炎流行期间,如病程进展快,起病时伴有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并迅速扩大,且发生休克,应考虑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对于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治疗。
二、步骤/方法:
1、首先应控制严重的症状,对于休克患者应大量的输注血制品或液体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维持血压的平衡,由于休克引起血压过低者应用升压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2、伴有颅内高压、严重菌血症及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力,以防止引起其他的症状,发病初期,有颅内压增高伴严重脑肿胀者,应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及速尿静脉推注。
3、高热患者注意降温的护理,起初采用物理降温,无效的时候用化学降温或药物降温,但患儿在退热期间注意惊厥的发生,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电解质的紊乱,此外注意低钠血症的发生。
饮食宜实用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
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但注意抗药性的发生患儿注意加强自身的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注意饮水,以免电解质的失衡患儿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怔住,积极治疗饮食清淡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
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G00.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
1.病原治疗: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治疗: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过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G00.901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涂片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试验、血糖;(4)血培养、CRP、P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自身免疫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生素治疗:初始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针对可能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待病原菌明确后参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疗程一般为2-3周,要求严格掌握停药指征,即症状消失,热退1周以上,脑脊液完全恢复正常方可停药;
2.激素:地塞米松0.2-0.6mg/k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3-5天;
3.脱水降颅压治疗;
4.护脑营养神经、保护脏器功能治疗;
5.对症和支持治疗;
6.并发症的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
2.热退1周以上;
3.脑脊液完全恢复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即常规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可以转出此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脑脊液难以回复正常,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G00.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