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word部编版

202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word部编版

27*《故事二那么》导学案四、细读体会, 感悟《纪昌学射》的寓意(用时:12分钟) 程中, 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梳理并质疑主要问题.3.讨论问题的答案, 结合重点语句谈感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重点语句.5.评价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并从不同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重点段落, 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纪昌学射的语句, 并作批注.2.交流问题, 梳理集中的问题. 如: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3.结合相关语句, 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展开讨论, 交流问题的答案.4.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纪昌刻苦练习的句子.5.结合文章内容, 说一说受到了哪些启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练好根本功才能最终成大器的道理. )练眼力的原因时, 可以引导学生用“要想……就要……〞来小结问题的答案, 并举例说明学习本领的要领.2.在交流故事的寓意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 纪昌能成为射箭能手, 不仅因为他有扎实的根本功, 还因为他学习的态度、恒心、毅力和老师的指导.五、复述练习, 提高表达(用时:5分钟) 1.组织小组内复述故事.2.开展复述故事大赛,集体评议.1.小组内练习复述. 争取表述清楚, 声音洪亮.2.全班内汇报, 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故事开展的先后顺序的词句来进行有序概括.5 七律·长征龙台小学张明兰〔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诵出磅礴的气势.〔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自主探, 合作交流, 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寒〞与“暖〞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1.预习提纲〔1〕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 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2〕了解作者毛泽东.2.多媒体课件预学单导学单一、情境开课, 了解长征1.顺水推舟点题.同学们, 几十年前,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 有一次伟大的壮举, 有一座不朽的丰碑, 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 齐读课题2.老师配乐讲述, 带生入境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 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攻克遵义,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与红二, 红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完成长征.3.观看长征中的一些数据, 体会不易与伟大, 再读课题.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380多场战斗, 全程二万五千里.二、直击文本, 初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 抽生读文, 适时鼓励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朗读的时候要表达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2.师生合作读文,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细读颔联, 领悟意蕴〔一〕“万水千山〞.同学们,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红军经历了山山水水, 那么诗中选取了哪些山哪些水?你们能找到吗?我们先去看——山!〔二〕学习颔联.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1.理解“逶迤、磅礴〞.〔1〕看, 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逶迤、磅礴〕〔2〕观察字的偏旁特点, 老师板书, 学生书空.〔3〕教师带上动作韵味朗读, 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五岭, 乌蒙?〔4〕理解词语后学生简笔画加深理解, 抽生板画, 其他学生在导学单上画.2.比照体会无畏.〔1〕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2〕一个如此之大, 一个如此之小,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夸张〕〔3〕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 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 写山的大是为了突出什么?〔长征的艰难〕〔4〕毛主席把这样的山想得这样的小, 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红军的大无畏〕3.读出红军“不怕难〞. “逶迤〞“磅礴〞重读, “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平淡, 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 走过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 越过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 走出了1000多千米的崇山峻岭. 多少艰难险阻, 在我们红军的眼中, 都算不得什么! 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 “巍巍青山何所惧, 崇山峻岭任我游〞读一〔指名读、评价读、齐读〕4.小结照应首句.〔1〕雄伟、险峻的五岭和乌蒙山, 红军战士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这都是因为——〔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2〕理解“只等闲〞.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 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解释“只等闲〞. 〔只等闲: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3〕理解首联, 颔联诗意后指导朗读.“不怕〞要读得语气坚决, 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 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颔联读出革命家藐视一切困难的胸怀与气魄!【设计意图】读出问题, 读出感情, 读出精神. 这一设计, 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梳理诗句结构的同时, 巧妙渗透了长征精神, 表达了语文的与时俱进——语文即生活.〔三〕学习颈联.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1.默读谈印象, 明确2个经典故事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 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默读第三联, 说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其实这2句诗是写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 你知道吗?2.听讲解感受“暖〞.课件出示:〔1〕教师介绍: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 1935年5月, 红军巧渡金沙江. 敌人本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要知道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高山峭壁, 敌人戒备森严. 然而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 假装攻打龙街, 迷惑敌军, 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我军主力悄悄到绞车渡, 活捉敌兵, 缴获渡船,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 等敌人觉察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离开, 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我军个个欢欣鼓舞.〔2〕体会“暖〞表达的情感. 现在, 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1:表现了红军快乐的心情.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3〕读出“暖〞之欢快.面对险要的金沙江,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3.看片段领悟“寒〞.〔1〕红军和敌人的战斗有智取, 也有恶战, 让我们看一看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吧!〔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2〕看了这段片段, 你有什么感受?〔3〕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寒〕〔4〕读出“寒〞之悲壮.回想刚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仿佛看见:前有顽敌, 后有追兵, 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 ——〔读〕大渡桥横铁索寒.22名勇士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 终于夺下了泸定桥——〔读〕大渡桥横铁索寒.4.小结照应首句.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 一“寒〞一“暖〞, 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对其意境的体会, 是本课的难点. 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 通过借助相关资料, 用讲故事和看视频的方法让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 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四〕学习尾联.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过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 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 就是长征征程上接近尾声的一役,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1.聚焦“喜〞. 自由读诗句, 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2.理解“喜〞.〔1〕喜从何来?〔我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 胜利在望. 〕〔2〕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课件出示:教师深情描述:岷山终年积雪, 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 脚穿草鞋, 踏着冰雪勇往直前, 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 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3.读出“喜〞. 克服了重重困难, 胜利就在眼前, 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假设狂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万丈豪情朗读出来吧!4.小结照应首句. 红军战士翻越雪山, 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以“不怕远征难〞为主线, 唤醒感知, 给学生以教育. 课堂中结合时代背景,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再现当时情景, 加深学生对“难〞但“不怕难〞的感悟, 体会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反复诵读并补充课外资料, 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 受到了情感和思想的启迪.四、合作探究〔一〕屏显要求1、快速概括出“长征五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 把你想到的画面和体会说一说.2、小组交流收集整理好的有关长征资料.3、此时此刻,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红军战士?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一写你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二〕教师提示1、长征五图可以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山, 水, 再结合诗中的字眼简洁地概括. 选好自己喜欢的那副画, 可以想象画面, 也可以说体会.2、学生先认真自学, 再小组交流.〔三〕交流反应, 感悟收获同学们, 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 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 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 我们该怎么做呢?(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积极地想方法战胜一切困难. )五、回读全诗, 升华感情〔配《七律·长征》音乐〕红军战士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面对千山万水, 面对艰难险阻, 却始终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终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让我们在激昂的《七律·长征》音乐声中, 用朗读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受吧! 齐读全诗.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1.背诵课文.这样壮丽的诗篇, 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 请大家把它背诵下来.2.拓展延伸.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细读鉴赏, 领略诗境.【设计意图】课内外有机结合, 让学生走上自主阅读之路.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学生更能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同志及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七律·长征不怕难只等闲逶迤尽开颜磅礴英勇无畏暖-寒豪迈乐观预学单1、整首诗围绕哪句诗写的: ,诗眼是 .2、说说以下两句诗的诗意.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3、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 赞颂了4、你对长征了解多少, 搜集相关资料, 整理成简短的一两句话写下来.〔推荐:长征知识、长征小故事、长征意义、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还遇到哪些困难?长征中还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或故事……〕①②导学单一、画一画你心目中理解想象到的五岭、乌蒙.二、合作探究1、快速地口头概括出“长征五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和体会.2、小组交流收集整理好的有关长征资料.3、此时此刻,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红军战士?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一写你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三、拓展延伸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不朽的经典, 你还知道哪些毛主席的诗作, 请写出题目.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竭力营造诗意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品悟字词, 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读悟结合, 体味诗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 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 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 边塞,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公元727年,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出塞,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 请坐. 〔读的真不错, 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 读出节奏, 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 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 边关, 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的写法,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4、师:夜深了, 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土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 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5、师:是啊, 远离家乡和亲人,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 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 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 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 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 时光穿越千年, 不变的是什么?〔明月, 边关〕在遥远的边塞, 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 还有战争没变〕这就是边塞的战争, 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参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 守关将士的痛苦〕师:千百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将士, 他们离家万里, 长途跋涉来到边关, 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 引出“人未还〞〕师:一个人未还, 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 人未还, 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 战死沙场, 终老边关〕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 年对边关, 面对着常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 他们怎能不思念故土, 怎能不思念亲人. 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7、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 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天真无邪的孩子,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师指名说〕师:用上诗句说一说, 可以改一改诗句.假设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 〔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儿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夫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父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兄未还〕师:千百年来, 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 他们苦守着边关, 守望着明月, 一遍遍嗟叹, 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千百年来, 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 他们遥望边关, 守望明月, 一遍遍呼唤着, 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8、师:天伦之乐不能享, 儿子孝道不能尽, 明明有家不能回. 都是因为这战争啊! 同学们, 读到这儿的时候, 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三、拓展延伸, 感受期盼1、师:俗话说, 国难思良将, 在战争频繁的边塞, 守关将士也在盼望:〔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2,、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 汉代飞将军李广〕3、出示李广的资料〔林暗草惊风,将军夜挽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唐〕卢纶《塞下曲》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观察,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细一看,箭头已经插入石头中.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4、师: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 勇猛无比〕师: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 让匈奴闻风丧胆, 不敢南下银山入侵汉朝的边疆, 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5、师:是啊! 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 胡人——不敢度阴山师:要是李将军在, 边关——就会有安宁师:要是李将军在, 将士——就能回家乡师:要是李将军在, 国家——也会更太平师:要是李将军在, 多好啊!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 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亲人的希望, 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6、师:同学们,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 虽然他们生活艰苦, 九死一生, 虽然他们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 对朝廷的埋怨, 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 带着他们英勇奋战, 守卫边关, 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你又想到了什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7、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 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 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8、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 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明月边关悲思良将建功业壮《孔乙己》导学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 毕生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第一课时咂摸带笑的泪一、新课导入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 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 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 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听老师范读课文, 圈画课文的生字词.颓唐〔〕附和( )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 砚( )荤菜( )羼水〔〕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屑置辩:分辩:格局:缠夹不清:之乎者也:大抵:附和: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颓唐:营生: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 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 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依然存在, 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 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 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 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 说说课文表达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各局部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局部内容.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表达在哪些方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能在适当语境中使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人物的行为和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持续努力的价值。

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古代故事中提炼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课文PPT,包含故事插图和关键词汇。

生字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和复习。

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的白大褂、弓箭模型等。

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板书课题:《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

2.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扁鹊和纪昌是谁吗?他们有哪些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讲解生字新词:教师逐个解释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三、深入理解(20分钟)1. 分析扁鹊治病:讨论扁鹊如何通过观察病人的早期症状来预防疾病。

2. 分析纪昌学射:探讨纪昌如何通过刻苦训练,从基本功做起,最终成为神射手。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准备道具,进行情景再现。

2. 现代联系:讨论如果扁鹊和纪昌生活在现代,他们的故事会有哪些不同,以及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寓意: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2. 强调学习态度:讨论如何将故事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创意写作:写一篇短文,描述如果扁鹊和纪昌是现代人,他们的故事会如何发展。

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
(2)同学们从以下两项任务中选取一项,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一:如果回到古代,你是扁鹊的助手,需要你整理扁鹊为蔡桓侯诊断病情的病例,说出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方案,蔡桓侯态度,扁鹊做法。
任务二:纪昌能成为射箭的高手,让我们佩服又羡慕。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他的成功秘诀吧。说出时间,飞卫的要求,纪昌的学习情况,取得的成绩。
《纪昌学射》讲了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拓展延伸
蔡桓公最终病死了,临终前,回顾自己的这段生病历程,会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请你口头拟一份《蔡桓侯临终遗言》,把他得到的教训告知后人。
2.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一样本领,练习基本功很重要。( )
(2)《纪昌学射》这篇文章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 )
(3)《扁鹊治病》一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
课堂小结
《扁鹊治病》通过写扁鹊几次要给蔡桓侯治病,均被蔡桓侯拒绝,最后蔡桓侯病死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学会防微杜渐。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故事二则)
2.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自主学习
1.读文正音。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认读生字词:拜见、蔡桓侯、皮肤、扎针、几剂、药汤、骨髓、纪昌、目标。教师强调“髓”为平舌,三声。
课后作业
将这两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7故事二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语文四上 特优 《故事二则》导学案设计

部编语文四上 特优 《故事二则》导学案设计
四、细读体会,感悟《纪昌学射》的寓意(用时:12分钟)
1.思考:在纪昌学射的过程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梳理并质疑主要问题。
3.讨论问题的答案,结合重点语句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重点语句。
5.评价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并从不同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默读课文,寻找课文的重点段落,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纪昌学射的语句,并作批注。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词句来进行有序概括。
27*故事二则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故事二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有病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在大家讨论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阅有关纪昌和扁鹊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寓言导入,激发兴趣(用时:2分钟)
1.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则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小结什么是“寓言”。引出《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
3.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交流扁鹊的资料。
2.填写、交流学生活动卡。
3.学生结合活动卡进行汇报。
4.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扁鹊和蔡桓侯的特点,明确寓意。
5.读写结合:你想对蔡桓侯说点什么?他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呢?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进行练笔。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文化中的两个故事及其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场景等进行思考、推理、判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运用生活中的道理,以及将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故事《三只耳朵》和《鼓振岛》的课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具或实物;•学生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和《灰姑娘》;三、课堂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当学生们进入教室时,老师将在黑板上贴上两张图画:一张描绘了一只长着三只耳朵的小狗,另一张画则是一只哭泣着的小熊。

老师随即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幅画,为什么小狗长着三只耳朵呢?为什么小熊哭泣呢?”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探究,引导他们逐渐进入故事情境。

2. 朗读故事,带领学生理解老师带领学生们认真听故事《三只耳朵》,并进行朗读。

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师生一起进行故事阅读和理解活动,包括故事内容重述、人物名字介绍、地点描述、情节串连和故事中的背景知识等。

3. 故事分析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以下问题:小狗为什么有三只耳朵?它为什么要去魔怪的洞穴里?为什么它能制服强大的魔怪?故事中表达了什么道理?4. 童话比较让学生们将《三只耳朵》与他们所知道的另外两个童话故事《小红帽》和《灰姑娘》作比较。

比较地点有哪些?有哪些不同和相似之处?并从比较中引申出人生的道理。

5. 第二个故事《鼓振岛》带领学生读《鼓振岛》故事,并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分析故事结构,提炼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并带领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谈论。

6. 拓展与引申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实物和照片,包括不同乐器和音响设备的照片,地球仪、地图等,带领学生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文化和传统等。

四、小结本课程通过引入故事、讲述故事、分析故事和比较故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由发挥能力等。

《故事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故事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故事二则》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故事二则》,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一、课先导入
1. 讲述故事:在课前讲述故事《故事二则》,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室进修
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二则》,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并展示各自的见解。

3. 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启迪,让他们触类旁通,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课后反思
1. 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今天进修的内容,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并思考如何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 提出问题:安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感悟《故事二则》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运用这些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第27课《故事二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7课《故事二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7课《故事二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7课《故事二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包含两个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内容涉及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神话故事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精卫填海》讲述了一位勇敢的小鸟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努力填平大海的故事;《夸父追日》则讲述了一位巨人夸父,追逐太阳,最后化身为山的故事。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坚持、勇敢等品质。同时,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和寓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故事中勇气、坚持和追求等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定。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难点知识,仍需要通过更多练习和讲解来巩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文化自信、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审美情趣和锻炼语言能力。《故事二则》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在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和情节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情趣。此外,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担忧”、“聪明才智”、“打听”、“新建”等。

2.能够理解课文中两则故事的主题、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两则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

2.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敬爱长辈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两则故事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说闲话害人”和“做好本职工作”两则故事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根据课程安排,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生字词和两则故事的故事情节。

预习过程中,老师应提前将生字词和两则故事的故事情节在课件上展示,鼓励学生逐个认读生字词,思考生字词的汉字结构,掌握生字词的意义。

学生可以结合生字词的意义理解两则故事的故事情节。

2. 导入环节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审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两则故事的故事情节。

通过课文导读,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讲授环节(1)生字词学习通过学生预习环节和课文导读,老师可以提前将生字词展示在课件上,让学生逐个认读生字词,思考汉字结构和意义,梳理好词义之间的关系和区分。

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故事理解通过板书或课件,老师向学生展示两则故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深层含义,例如“说闲话害人”和“做好本职工作”两则故事所体现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同时,老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导学案第一课:《打灯笼》一、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情节。

2.把握课文语言特点,了解生词及词语的含义。

3.通过课文学习总结提炼道理。

二、导学过程1.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预习《打灯笼》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思考以下问题:a.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b.这个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c.你觉得这个故事想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寓意?2.整体观察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打灯笼》,观察全文的内容,找出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3.词语梳理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例如:“打翻”、“提着”、“朝阳”等。

4.情节总结请同学们将课文的情节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确保理解故事情节并抓住重点。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并分享自己总结的故事情节。

然后选取代表进行展示。

2.文化解读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打立春”。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a.立春是每年的哪一天?b.人们在立春时有哪些习俗?c.你们对这个习俗有什么看法?四、思维拓展1.问题引导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并找出课文中的依据:a.小明为什么说吃饱了肚子才能出门?b.小红不爱吃早饭,你认为这样好吗?为什么?2.写作练习请同学们以《打灯笼》为题,根据故事情节,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想。

可以从角色、情节或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

五、课后提升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打灯笼》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课:《割麦子》一、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情节。

2.把握课文语言特点,了解生词及词语的含义。

3.通过课文学习总结提炼道理。

二、导学过程1.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预习《割麦子》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思考以下问题:a.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b.这个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c.你觉得这个故事想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寓意?2.整体观察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割麦子》,观察全文的内容,找出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27故事二则(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诵两个小故事。

2.掌握小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3.学习小故事中的人物、动词和形容词等基本词汇。

教学重点1.理解小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2.掌握小故事中的人物、动词和形容词等基本词汇。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故事的情节和含义的同时,理解其中的比喻和象征。

2.掌握小故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等更加具体的语言表达。

知识准备1.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读小故事的能力。

2.学生已经熟悉了一些与小故事有关的基本词汇。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可以问一下同学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听哪些故事,询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故事。

学习接下来老师可以学习以下两个小故事:第一个小故事:《小草与大树》在一片草地上,有一棵高大的大树,它的身旁有一株茂盛的小草。

在这片草地上,小草总是喜欢依偎在大树身边,和大树一起享受着风吹草动的快感。

然而,有一天,刮了一场大风小草终于不再弯曲在大树身边。

大树看着小草,劝告她离身远一点,不要太依赖他,不要总是想依靠别人的力量,而是学会自立自强,只有这样才能茁长成长。

小草听了,想到了这句话,努力地挺直了身子。

这个小故事想表达的就是,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物,都应该学会自立自强,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力量。

问同学们,为什么小草应该离大树远一点?这个动作代表了什么含义呢?第二个小故事:《小石头与大石头》小石头想变成像大石头一样大一样重,于是他就去看大石头。

“大石头,你是怎么变得这样大这样重的?”小石头问道。

“我是一边被河水冲刷,一边被日晒雨淋,一点一点经历了风吹雨打而变得大小不一样的。

”大石头回答了小石头。

小石头想了想,就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沉,哪怕只是一点点,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总有一天也会变成一块大石头。

这个小故事想要表达的是,不管是什么目标,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去实现,只有这样才会变得更加出色。

问同学们,小石头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重量?这个动作代表了什么含义呢?总结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两个小故事,并询问他们对这些故事有什么感想。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寓言故事二则《纪昌学射》教学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寓言故事二则《纪昌学射》教学导学案

《纪昌学射》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学过的寓言故事有,我知道《》的寓意是。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4、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学习生字新词二、合作探究(一)说说你心中的寓言故事。

(二)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我知道我想问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交流讨论,朗读课文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识字、写字、写词(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

“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

“刺”左半部分是“”不是“束”。

3、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

飞卫让他(),先练(),后练()。

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

后来纪昌成了()。

3、听完飞卫的两步建议后,纪昌有什么行动?用“﹏﹏”画出来。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7《故事二则》精品导学案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7《故事二则》精品导学案

27* 《故事二则》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怎样的医生才叫名医呢?(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2.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古代名医吗?(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名医扁鹊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4.读题质疑。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拜、侯、肤”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正确理解“无能为力、百发百中”等词语。

2.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流利诵读,初步读懂故事寓意;小组交流,自信表达,用自己的语言抓主要情节复述故事;联系生活,交流体会,明白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以及只有练好基本功、持之以恒、才能成大器的道理。

三、字词运用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D)。

A.蔡桓侯.(hòu)B.纪.昌(jì)C.骨髓.(suí)D.药剂.师(jì)2.辨字组词。

侯(诸侯)肤(皮肤)剂(药剂)标(标准)候(时候)扶(扶植)济(接济)际(交际)3.多音字。

jǐ(姓纪)纪jì(纪律)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一)初读《扁鹊治病》1.问题引领:《扁鹊治病》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习提示:(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分段交换朗读,相互指正读音。

(3)读读下面的词语。

扁鹊拜见蔡桓侯皮肤理睬热敷药剂骨髓疼痛(4)再读文,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梳理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学习概括: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扁鹊多次向蔡桓侯说明,希望能帮他治病,但蔡桓侯根本不听;结果是蔡桓侯不治身亡。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1.问题引领:你从扁鹊和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习提示:(1)同桌分角色朗读扁鹊和蔡桓侯的对话。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3)引导读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头大汗地——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2.掌握《扁鹊治病》中的生字词。
3.体会文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不宜的付出。
3.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跟师书空。
(3)认识“虱”。①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
(4)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回到板书,总结
3.延伸: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坚持不懈的故事?
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
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7.故事二则》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两个小故事,《曹冲称象》和《纪昌学射》。

这两个故事都来自于中国古代,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个故事,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其中的道理,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文中的古文词汇和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他们思考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学习到勤奋学习、勇于思考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故事的大意。

2.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先整体聆听课文,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一下故事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小组讨论问题清单,针对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讨论。

3.操练(10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故事情节的扮演。

其他小组成员则根据扮演的情节,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故事二则》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括两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主要围绕两个故事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道理,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在分析故事内涵、感悟道理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勇敢、自信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道理。

2.难点:分析故事情节,体会角色情感,联系实际生活践行故事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提高朗读水平。

2.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图片等,增强课堂趣味性。

3.学习材料:准备与故事相关的案例,便于课堂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故事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其他学生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故事二则》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故事二则》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故事二则》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和重点字“髓”的读音。

2.能够抓住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词语,简要复述故事。

3.能够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课前学习任务】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分享预习成果,强调易错字音及容易混淆的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圈画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先后发展顺序的词语,并借助这些词语尝试简要复述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
交流简要复述故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启发解决。

学习任务四:
交流从两则故事中所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资源】
1.《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

本书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文艺志》所
载,共五十五篇。

2.扁鹊: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

【课后练习】
从两则故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简要复述给家人或者同学,听听他们的建议或者意见。

2024年统编版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成语相关的现象或行为,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十五、教学后续活动
1.成语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他们在家中阅读到的成语故事,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成语接龙游戏:在课堂上组织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成语。
3.成语手抄报:布置学生制作成语手抄报,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布局、书写内容等过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3.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方法反思:思考在教学中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板书设计
1.课题:《故事二则》
2.生字词列表
3.成语故事标题:“画蛇添足”、“叶公好龙”
4.故事寓意简述
九、教学资源
1.课文教材
2.生字词卡片
十七、教学资源利用建议
1.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成语故事动画、在线成语词典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图书馆资源: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成语故事相关的书籍,扩大阅读面,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成语故事的插图、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家长反馈: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3.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二十、教学计划调整
1.根据评估结果: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辅导。
2.根据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应考虑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导学案-27故事二则人教部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导学案-27故事二则人教部编

故事两则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在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纪昌学射》教学反思《纪昌学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通过纪昌的事例教育孩子们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肯下苦功夫。

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

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寓言两则》教学片段品读课文,感悟纪昌的“勤奋师:纪昌两次听了飞卫的话后分别是怎么做的?生1:第一次是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生2:第二次是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纪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练习,两次都是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从中你能理解到什么?生1: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

生2:他虚心听从老师的指导,并且他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师:(创设情境:妻子织布的时候,纪昌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出示梭子图)这是梭子图片。

请同学拿笔试验一下:一人拿笔摇晃,一人盯着不眨眼,看谁能坚持住。

(指名到前面演练,谈感受)生1:头晕。

生2:眼花缭乱。

生3:好像很多支笔在晃,看不清目标。

师:同学们说说看,他为什么注视梭子而不是别的?生1:射鸟的时候鸟在动。

生2:练习的难度加大。

师:纪昌练眼力累吗?作为纪昌的妻子,她看纪昌每天只注视着梭子不耕田种地,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妻子可能对丈夫进行劝阻,可能很支持丈夫,她会怎么说?生1: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生2:你就别练箭了,别把眼睛累坏了!生3:等你练好了箭射到猎物就拿到集市上换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故事二则》导学案
课题
故事二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有病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在大家讨论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3)同桌交流这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逐段读课文.
3.汇报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测生字读音时强调“侯”的读音为hóu;“肤”的读音为fū;“髓”读suǐ,不读suí;“纪”在本课中读jǐ,不读jì.
2.学生交流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引导.
三、交流讨论,领会《扁鹊治病》的寓意(用时:15分钟)
四、细读体会,感悟《纪昌学射》的寓意(用时:12分钟)
1.思考:在纪昌学射的过程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梳理并质疑主要问题.
3.讨论问题的答案,结合重点语句谈感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重点语句.5.评价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并从不同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默读课文,寻找课文的重点段落,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纪昌学射的语句,并作批注.
2.交流问题,梳理集中的问题.如: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3.结合相关语句,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展开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4.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纪昌刻苦练习的句子.
5.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受到了哪些启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最终成大器的道理.)
1.在交流飞卫让纪昌练眼力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要想……就要……”来小结问题的答案,并举例说明学习本领的要领.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阅有关纪昌和扁鹊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寓言导入,激发兴趣(用时:2分钟)
1.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则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小结什么是“寓言”.引出《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
3.课题质疑.
1.交流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然后再说说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2.齐读课题,解题.
3.读课题质疑:
(1)扁鹊得的是什么病?他的病治好了吗?
(2)纪昌向谁学射箭?他是怎么学的?他学会了吗?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学生交流寓言的寓意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元理解寓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1)圈出生字,同桌互读.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词语.
(3)想想这两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3.全班交流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1.按自学提示自学.(1)圈画生字,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注.
(2)在文中画一画相关词语.
1.板书课题,交流扁鹊的资料.
2.填写、交流学生活动卡.
3.学生结合活动卡进行汇报.
4.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扁鹊和蔡桓侯的特点,明确寓意.
5.读写结合:你想对蔡桓侯说点什么?他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呢?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进行练笔.
1.交流扁鹊的资料,了解扁鹊是位“名 医”.
2.填写学生活动卡,并在小组内交流.
1.在交流人物特点时,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人物的想法,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如,蔡桓侯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去说?蔡桓侯浑身疼痛后,派人去请扁鹊,他又是怎么想的?扁鹊没被请来,蔡桓侯会怎么想?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对理解寓意大有帮助.
2.鼓励学生对寓意有个性地解读.
2.在交流故事的寓意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纪昌能成为射箭能手,不仅因为他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因为他学习的态度、恒心、毅力和老师的指导.
五、复述练习,提高表达(用时:5分钟)
1.组织小组内复述故事.
2.开展复述故事大赛,集体评议.
1.小组内练习复述.争取表述清楚,声音洪亮.2.全班内汇报,练习复述.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词句来进行有序概括.
3.全班交流.(蔡桓侯的病经历了四个 阶段:病在皮肤上,热敷可治——病在皮肉之间,扎针可治——病在肠胃里,服几剂汤药可治——深入骨髓,只能等死.)
4.笔并交流.
(1)以自己和蔡桓侯对话的形式写出来.
(2)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几句话写下来;将蔡桓侯的话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