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校八下数学第十六讲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1.12.03
•【字号】苏教基〔2021〕30号
•【施行日期】2021.12.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关于公布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奖
名单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教体文旅委),各直属(代管)学校:
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征集活动的通知》(苏教基函〔2021〕141号)要求,各地各校踊跃参与,共收到近400个申报稿件。

经组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学术论文一等奖27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55个;规划方案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9个;经验总结一等奖17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31个;课例分析一等奖22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43个。

希望获奖老师再接再厉,继续加强“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的探索实践,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奖名单
苏州市教育局
2021年12月3日
附件
2021年“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获奖名单
一、学术论文
一等奖(27个)
二等奖(37个)
三等奖(55个)
二、规划方案
二等奖(8个)
三等奖(9个)
三、经验总结
二等奖(27个)
四、课例分析
一等奖(22个)
三等奖(43个)。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73、74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二、教学新课1.引入“千米”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

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2.认识千米(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

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2)感知1千米路程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1)教学例1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出示:4千米=()米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章前引言及二次根式》教案_27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章前引言及二次根式》教案_27

16.1.1二次根式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法:讲练结合法: 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练习法 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 课件,展台。

学习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1. 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1)9(2)0.64(3)0总结:a (a ≥0)的平方根是a (a ≥02.解决问题(1) 面积为 S 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

(2).面积为 b -5 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

(3). 圆桌的面积为 S ,则半径为________(4).若圆桌的面积为 S +3,则半径为________(5)关系式 h = 5t 2 (t > 0)中,用含有 h 的式子表示 t ,则 t = ________。

总结以上式子有何特征二次根式的概念:a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

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三.探究新课1.指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提问:二次根式在什么情况下无意义学生讨论后得出:被开方数小于零2.指出下列哪些是二次根式?学生自主完成小练习:辨别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三.练习四.小结1. 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五.作业课本第5页第一题。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要点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要点

目录第一讲:导航的双曲线第二讲:电冰箱温控器的调节——如何使电冰箱使用时间更长第三讲:让数学帮你理财第四讲:对称——自然美的基础第五讲:对数螺线与蜘蛛网第六讲:斐波那契数列第七讲:分数维的山峰与植物第八讲:蜂房中的数学第九讲:龟背上的学问第十讲:Music 与数学第十一讲:e和银行业第十二讲:几何就在你的身边第十三讲:“压岁钱”与“赈灾小银行”第十四讲:建议班级购买一台饮水机第十五讲:巧用数学看现实第十六讲:商品调价中的数学问题第一讲:导航的双曲线我们小时侯都曾梦想,长大以后要当上船长就好了。

在茫茫的大海上,惊涛骇浪,你能顺利地指挥着船队驶向前方吗?好,让我们的双曲线来帮助你吧。

它是大海的导航员。

先来看一看原理。

假如你站在广场上,广场的东西两侧各装有一只喇叭,并且放着欢快的音乐:北京的京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我站在广场上,听见第一只喇叭把“金色的太阳”传到耳朵后的半秒钟,又听到了第二声“金色的太阳”。

由于两个喇叭离耳朵的远近不同,所以产生了听觉上的时间差。

再换一个地方,是否还有这样歌声相差半秒的情形呢?实际上,只要人站的位置与两只喇叭的距离差与第一次一样就可以了。

因此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点。

这些点就构成了双曲线的一支。

轮船航行在海上时,它就处于人的位置。

岸上有两个无线电发射台,用电波代替了喇叭里传出的音乐。

轮船行驶在某一位置时,就可以从接收的电波的相位差,测出轮船与电台的距离差,由此确定了一条以两个电台为焦点的双曲线。

若再和另一对电台联系,可以确定出另一条双曲线,两条双曲线有一个交点,船就处于这一点上。

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因为有很多现代化的工具来帮助我们,你明白了吗?船长们就是这样来导航的。

第二讲:电冰箱温控器的调节——如何使电冰箱使用时间更长中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家庭都购买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但是有许多家庭并不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更不了解电冰箱温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方法。

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数学实验报告样本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3日期:2013年 12 月 14 日1234篇二:数学实验报告模板数学实验报告题目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013年12月15日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matlab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加强大学生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能力。

2. 通过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处理方法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问题问题背景:每门课程考试阅卷完毕,任课老师都要对班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于是出现下面两个问题1. 统计全班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90分以上人数2. 计算0-60,60-90,90-100的成绩分布情况,绘制饼状图,凸显不及格的人。

三、建立数学模型现将以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下数学问题:现给出一个数组[a1,a2,a3······an],通过循环语句计数求出n的值,并计算数组中数值大于等于90和小于60的元素个数,绘制不同数值段(0-60,60-90,90-100)的百分比的饼状图。

四、问题求解和程序设计流程1.关于成绩,选择将成绩做成数组的形式进行处理。

2.处理则运用for-end,if-else if-end,while-end等循环语句。

3.绘制饼状图则使用一般的数学运算及一些基本绘图代码(pie命令,explode命令)。

五、上机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1.设计程序如下:a=input (请输入成绩组a[n]=); [h,j]=size(a); zongrenshu=j; pingjunfen=0; gaofen=0;bujige=0; yiban=0; for i=1:1:j; fenshu=a(i); if fenshu>90;gaofen=gaofen+1;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if fenshu<60; bujige=bujige+1;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ndend end pingjunfen=pingjunfen/zongrenshu; yiban=zongrenshu-bujige-gaofen; x=[bujige,yiban,gaofen]; explode=[1,0,0]; pie(x,explode); zongrenshu pingjunfen bujige gaofen运行结果截图: 2.由于图片大小问题,请看下一页通过输入了一组成绩数据,得出了该数据的总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高分段人数,并绘制出了相应饼状图。

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通用8篇)

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通用8篇)

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通用8篇)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篇1在这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本人将本学期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任务本学期我依旧担任我校八年级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20_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由第十六章开始,到第二十章结束,共五章。

其中第十六章“分式”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均属代数部分,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和第十九章“四边形”均属几何部分,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属于统计初步部分。

二、教学进展按照学期初的学期工作计划,本人要在结束本学期的大纲安排内容之外完成一章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并且在本学期第十六周之前结束新课,第十七周开始进入复习备考阶段。

尽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诸如学校有特殊情况需要做出人事上的临时调整或有上级要求需要被派遣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均设计本人参与,但这并未影响本人的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进度还是教学任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并如期完成。

三、教学成效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自初一伊始就由我来担任,到目前为止,与这两个班的孩子打交道已经快满两年了,我认为他们对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和风格,都不应该存在适应之说。

所以,本学期在进度上我有所加快,当然,这也是因为出于本学期是他们特殊时期的考虑。

由于本学期他们面临着生物、地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考虑到后期他们的压力。

我在以往的基础上,把教学进度提高了不少。

这一提高不要紧,学生可能确实有些吃不消,在复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反映比过去三个学期的期末复习备考状态都反常,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都还没有掌握。

从过去三个周的复习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结局一定会很糟糕!不用说与其他学校相比,就是与本校的其他两个班一比较,落差都特别大!记得过去我所带的89班和90班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四个班的佼佼者,两个班的分差基本都能够控制在两分以内,且与其他两个班保持着五分左右的优势,但是本学期却曾被92班赶超!更出乎意料的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在第十九周末就开始,这相对以往也足足提前了一个周,可我似乎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跟学生讲呢!这不,我这心里更是没底了!以上种.种不利因素致使我深深的感到自责,特别作为本校数学组的负责人,自己没有成绩,何以要求别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数学成绩四、教学反思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问题还是存在不少。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内容分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⑴体会小数的意义,介绍小数部分的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⑵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⑶正确读写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⑷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⑸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⑹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⑺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⑻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⑼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⑽小数除法(包括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两部分)、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用小数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⑾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⑿用字母表示数⒀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⒁等式的性质⒂解简单的方程:如3x±x=5,3x±7=13⒃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领域。

⑴图形的分类⑵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⑶三角形内角和⑷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⑸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⑹欣赏与设计图案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⑻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统计与概率”领域。

⑴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⑵能设计公平的规则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⑴数图形中的学问⑵激情奥运⑶图形中的规律二、教材编排方面的意图与特色:1、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努力形成“综合应用”专题化,渗透数学思想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三、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10篇)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10篇)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10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

奥数初级教材

奥数初级教材

昆明五华鹏程培训学校小学奥林匹克数学专用教材初级(上册)第一讲 数字与成语例1 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尊石雕像。

小华说:“我能用带数字1,2,3,4,5,6,7,8,9,10的成语来描绘这座雕像。

”不妨请你先试试? 分析 小华说:一声不吭,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九)坐不动,十分无用。

例2 举出五个含有数字1的成语。

分析 一穷二白,一贫如洗,一毛不拔,一见如故,一步登天。

练习11、举出含有1,3,5,7,9的成语。

2、中国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与数字有关的名句,你能说出一些吗?3、举出含有十、百、千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语言中常用的词,经过了提炼加工。

成语多数都有一定背景,以四字成语为多,而且有许多与数字相关。

第二讲认识罗马数字现在有一些钟表的盘面上经常出现罗马数字。

例1 用罗马数字写出5,10。

分析阿拉伯数字:5,10;罗马数字:V,X。

例2 用罗马数字写出:12,13。

分析Ⅻ表示X+Ⅱ,即10+2=12,所以Ⅻ表示12。

表示X+Ⅲ,即10+3=13,所以表示13。

练习21、用罗马数字写出:2,4,6,8,10。

2、计算下列各题:(1)Ⅰ+Ⅱ+Ⅲ(2)Ⅵ-Ⅵ-Ⅱ3、用罗马数字表示8,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第三讲直接数数例如:例1手机号码前7位都相同:1362110,后4位不同的号码共有多少个?分析手机号码共11位,前7位相同,后4位不同,后四位是从0000开始,到9999结束,共有10000个不同的号码。

所以符合题目要求的手相号码共有10000个。

例2数一数,中央电视台有多少个频道?分析到目前为止,带有编号的中央电视台频道有12个,它们分别是:CCTV1、CCTV2……CCTV12,共12个。

共12个。

还有CCTV 新闻、CCTV音乐、CCTV少儿,所以一共是15个频道,以后还会有新的频道出现。

练习31、北京汽车的牌号格式为京A12345,小华看见一辆别致的车,她只记下了前几位是“京A666**”,最后两个数字没有看清楚,请数一数这个车牌号码有多少种可能?2、数一数,你的学校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个班级?全校一共有多少班?第四讲凑整做加法例1计算:35+16+25分析35+16+25=35+25+16=60+16=76例2计算:36+25+24分析36+25+24=36+24+25=60+25=85练习41、计算:27+28+33 23+29+11+27 28+22+28+52 2、计算:12+23+31+25 36+27+43+54+20第五讲凑整做减法例1计算:36+45-16-25分析36+45-16-25=36-16+45-25=20+20=40例2计算:96-30-26分析 96-30-26=96-26-30=70-30=40练习51、计算:37-12+62-17 66-26-22 75-26 2、计算:80-28-37 96-30-26 38-18-6第六讲 间接数数例1 如果有3个铁环,只许断开其中一个,就可将这3个铁环连成一串,你能办到吗?分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例2 小明班里有30名同学,学号顺序为:1,2,3,4……,29,30。

数学反思与总结(优质10篇)

数学反思与总结(优质10篇)

数学反思与总结(优质10篇)1.数学反思与总结第1篇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成绩也已经出来了,虽然都上了90,但对我而言,考的并不理想。

我自己好好的反思了一下,大多都是有马虎引起的,还有一些则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

通过这次考试,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锲而不舍是学习的关键,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滴水穿石就是锲而不舍的一种体现。

我们航行在没有边际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既不生动,又不美丽,但是学习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只要你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你就会爱上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鲜花和掌声。

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让我们鼓足勇气,锲而不舍的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奋勇前进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达到金石可镂的地步。

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奋勇前进吧!考试就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个检测,查漏补缺,所以,我每次都有做出考试后的反思,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相信下一次的考试,我会考的更加好。

2.数学反思与总结第2篇考试总体情况有些不理想。

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做如下分析与反思:一、考试情况概述: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考核对象是一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由教务处统一命题,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一(1)和一(2)共64名参加考试,两个班的合格率均为93.75%,96.88%,一(1)班优秀率为81.25%,一(2)班优秀率为84.38%。

整体情况分析,应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二、试卷题目难易分析: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基础题考核面全,呈现的基础性强,后部分应用题,稍有偏难,一年级部分学生达不到那种审题能力。

三角形面积教案【优秀7篇】

三角形面积教案【优秀7篇】

三角形面积教案【优秀7篇】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简单地说,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

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

以每天10个小时算,10000小时相当于三年。

也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时投入,持续3年。

如果每天只有5小时,那么需要6年。

10000小时是成功的临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

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一万小时的训练,”神经科学者丹尼尔·莱维汀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溜冰选手、钢琴师、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一万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出现。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上的训练少于这个数字。

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

”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如果想,没有别的妙招。

或者,妙招非常简单,那就是认真投入10000小时吧!10000小时法则类似于“10年法则”10年法则: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意思是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

西蒙的10年法则告诉人们:成就大师,要有远大的奋斗理想,高目标都有大成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朝三暮四终将是一事无成;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从弱小走向成功。

以下内容节选自Malcolm Gladwell新作《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超常之辈——成功的故事》)“在汉堡,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1. 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1971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新计算机中心成立了。

小升初专项训练数学-学生版

小升初专项训练数学-学生版

超越自我巩固提高针对训练查漏补缺目录第一讲小升初专项训练计算篇 (2)第二讲小升初专项训练几何篇(1) (8)第三讲小升初专项训练几何篇(2) (16)第四讲小升初专项训练行程篇(1) (23)第五讲小升初专项训练行程篇(2) (29)第六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找规律篇 (36)第七讲小升初专项训练工程篇 (43)第八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期中篇 (50)第九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比例百分数篇 (52)第十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数论篇(1) (58)第十一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数论篇(2) (64)第十二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方程篇 (70)第十三讲小升初专项训练计数方法与原理 (76)第十四讲小升初专项训练综合练习 (80)第十五讲小升初专项训练逻辑推理篇 (86)第十六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期末测试 (93)-1--2-第一讲 小升初专项训练 计算篇一、小升初考试热点及命题方向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近两年的试卷又以考察分数的计算和巧算为明显趋势(分值大体在6分~15分),学员应针对两方面强化练习:一 分数小数的混合计算;二 分数的化简和简便运算;二、2012年考点预测2012年的小升初考试将继续考查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命题的热点在分数的拆分技巧以及换元法的运用,另外还应注意新的题型不断出现.例如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并计算的题型,这类题型为往往用到了等差数列的各类公式,希望同学们熟记。

三、考试常用公式以下是总结的大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常识,曾经在重要考试中用到过。

1.基本公式:()21321+=++n n n2、()()612121222++=+++n n n n[讲解练习]:20193221⨯++⨯+⨯()()()1921192112222 ++++++=∴+=+=原式n n n n a n3、()()412121222333+=++=+++n n n n4、131171001⨯⨯⨯=⨯=abc abc abcabc6006610016131177877=⨯=⨯⨯⨯=⨯⇒如:[讲解练习]:2007×20062006-2006×20072007=____.5、()()b a b a b a -+=-22[讲解练习]:82-72+62-52+42-32+22-12____. 6、742851.071 = 428571.072 = …… (成达杯考过2次,迎春杯考过1次) [讲解练习]:71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面第2007位上的数字为____。

温州市实验中学 课程表

温州市实验中学 课程表

温州市实验中学课程表一、高中部课程表早自习:7:00 7:40第一节课:8:00 8:45第二节课:8:55 9:40第三节课:9:50 10:35第四节课:10:45 11:30午休时间:11:30 13:00第五节课:13:00 13:45第六节课:13:55 14:40第七节课:14:50 15:35第八节课:15:45 16:30放学时间:16:30二、初中部课程表早自习:7:30 8:10第一节课:8:20 9:00第二节课:9:10 9:50第三节课:10:00 10:40第四节课:10:50 11:30午休时间:11:30 13:00第五节课:13:00 13:40第六节课:13:50 14:30第七节课:14:40 15:20第八节课:15:30 16:10放学时间:16:10三、课程特点和教学安排温州市实验中学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主干科目,同时注重学生的艺术、体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每天的课程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和休息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整体素质。

四、课外活动和特色课程除了正常的课程安排,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特色课程,如艺术创作、科技实验、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拓展知识面,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保障温州市实验中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学校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温州市实验中学的课程表体现了学校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数学说课稿初中(初中数学说课万能模板5分钟)

数学说课稿初中(初中数学说课万能模板5分钟)

数学说课稿初中(初中数学说课万能模板5分钟)一、说教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

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因式分解的方法,会正确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等价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与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发现与理解分解因式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力求体现“类比---探究-----归纳”的模式。

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学生配平方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演示,总结因式分解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同时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觉性、活动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探索新知问题1: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展示三种做法。

常州市实验初中校本培训经验介绍(ppt版)

常州市实验初中校本培训经验介绍(ppt版)
——常州市实验(shíyàn)初中“校本培训〞经验介绍
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一、校本培训(péixùn)的定义和特点
1、误区: 校本培训:就是(jiùshì)对学校自己开发的 学习课程进行教学指导的培训。
第二页,共三十七页。
一、校本(xiào běn)培训的含义和特点
2、相关的几个(jǐ ɡè)定义: 刘 尧:校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2、认真组织(zǔzhī)新教师上岗培训
新教师的培训(péixùn)交流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2、认真(rèn zhēn)组织新教师上岗培训
校领导积极(jījí)听课
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3、严格考核师徒(shī tú)结对青蓝工程
青蓝工程——师徒(shī tú)接对仪式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内容 的实际针对性 (nèiróng)
校本培训的内容不是解决普通性问题而 选择的,是根据学校与教师在教育(jiàoyù)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什么问题就 培训什么,是学校量身定做的培训,表 达了培训的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方式 的灵活多样性 (fāngshì)
第四页,共三十七页。
一、校本培训(péixùn)的含义和特点
校本培训的特点: 1、目标的直接指向性 2、内容的实际(shíjì)针对性 3、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4、培训的自我主体性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目标(mùbiāo)的直接指向性
校本培训因为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 情况,有效克服了传统的教师培训〔包 括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 的局限性,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教师和 学校的具体要求,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 教师的具体实际难题(nántí), 促进学校的 自身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将 n个边长都为 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点 A1,A2,…,A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 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
第 4题图
第 5题图
第 6题图
6.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4,G是边 BC上的一点,且 BG=3,连 AG,过 D作 DE⊥AG于点 E, BF//DE交 AG于点 F,则 EF的长为 .
边 AB,BC,CD,DA的中点.(1)请探究四边形 EFGH的形状;(2)直接写出当题目还满足什么条件 时,四边形 EFGH为正方形?
1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点 E是边 AB上一点,将线段 EC绕点 E逆时针旋转 90°到 EF的位 置,连接 AF,CF,BD,且 CF与 BD交于点 G.请探究 AF,DG,BC的数量关系.
的中点,则 DF= CD;若 BC=nBE,则 DF= CD.
第 1题图
第 2题图
第 3题图
2.如图,在 Rt△ABC中,∠C=90°,AC=5,BC=12,∠BAC,∠ABC的平分线交于点 D,过 D作 DE⊥AC 于 E,DF⊥BC于 F,则四边形 DECF的面积为 .
12.已知,如图,点 P,Q为正方形 ABCD内两点,AB=BQ,且∠ABQ=30°,BP平分∠QBC,BP=DP,若 BC=槡3+1,求线段 PQ的长.
— 46—
八下数学实验校满分能力提升 主 编 徐采钰 徐 鸣 13.在正方形 ABCD中,点 E,F分别在边 BC,CD上,且∠EAF =45°.
7.如图,菱形 ABCD的面积为 20,点 E,F在对角线 BD上,正方形 AECF的面积为 10,则菱形的边长是 .
第 7题图
第 8题图
第 9题图
8.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对角线 BD=20槡2,点 E,F分别在边 AB,对角线 BD上,AE=3,DF=8槡2,点 G在边 BC上,FG=FE,则 BG长为 .
八下数学实验校满分能力提升 主 编 徐采钰 徐 鸣
第十六讲 正方形(一)
知识点: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都为 90°;3.正方 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1.正方形 ABCD中,点 E为边 BC的上一动点,点 F是边 CD上一动点,AF⊥DE于点 G.若点 E是 BC
∠HOE=135°,GH=4槡5,DC=8,求 EF的长.
变式三:在正方形 ABCD中,点 E,F分别在 BC,CD上,∠EAF=45°. (1)当点 F是 CD中点时,求证:CE=2BE; (2)当 CE=2BE时,求证:DF=CF.
变式四: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0,12),四边形 OABC为正方形,D为 x轴上一 点,且 OD=8,Q为 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DBQ=45°,求点 Q的坐标.
— 48—
八下数学实验校满分能力提升 主 编 徐采钰 徐 鸣 变式五:在四边形 ABCD中,AB=AD,E,F分别为边 CD,BC边上的点,且∠BAD=2∠EAF,试探究当
∠B与∠D满足什么关系时,DE+BF=EF?
15.已知,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E为 AD的中点,F为 AD上一点,连接 BE,BF,且 BE=2槡5,∠FBC =2∠ABE.求 DF的长.
3.如图,在边长为 6的正方形 ABCD中,点 F为 CD上一点,E是 AD的中点,DF=2,点 G在 BC上,且 EG⊥AF,则 BG的长是 .
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分别以 AB,BC,CA为一边向△ABC外作正方形 ABDE, BCMN,CAFG,连接 EF,GM,ND,设△AEF,△CGM,△BND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则 S1,S2,S3的大 小关系是 .
变式一:如图,点 E,G分别是正方形 ABCD的边 CD,BC上的点,连接 AE,AG分别交对角线 BD于点 P,Q.若∠EAG=45°,BQ=4,PD=3,求正方形 ABCD的边迎加入实验校初中数学满分群 139234322 变式二:如图,已知点 E,F,G,H分别在正方形 ABCD的边 AB,BC,CD,DA上,EF和 GH交于点 O,
(1)如图 1,求证:BE+DF=EF(或△CEF的周长是正方形 ABCD周长的一半); (2)如图 2,连接 BD,分别交 AE于点 G,交 AF于点 H,求证:BG2+DH2=GH2; (3)如图 3,直线 EF与 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 M,N,若∠CEF=45°,求证:EF2=ME2+NF2; (4)如图 4,将(3)中的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线段 EF, 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
— 45—
八下数学实验校满分能力提升 欢迎加入实验校初中数学满分群 139234322 9.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AB=2,延长 AB至点 E,使得 BE=1,EF⊥AE,EF=AE.分别连接 AF,CF,
M为 CF的中点,则 AM的长为 . 10.如图,点 P是四边形 ABCD内一点,且满足 PA=PB,PC=PD,∠APB=∠CPD,点 E,F,G,H分别为
16.如图,边长为 4的正方形 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 O,点 E,F分别在 AB,BC上(AE<BE),且∠EOF =90°,OE,DA的延长线交于点 M,OF,AB的延长线交于点 N,连接 MN,E为 OM 的中点.求 MN 的长.
17.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4,E为 AD上一点,BF平分∠CBE. (1)若 E为 AD的中点,求 CF的长; (2)请直接写出 AE,CF和 BE之间的数量关系.
—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