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现象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者” 和“ 特权受益者” 中。 ( 二) 特 权 的具体 表现 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根本上清除了 特权存在 的制度土壤 ,但 由于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
初 级 阶段 的基本 国情 ,导 致各 种 特权 现 象 没有 得
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 , “ 反腐倡廉建设 ,必须反对 特权思想 、 特权现象 , 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
特权思想是特权现象 的思想根源 ,特权现象
是 特权 思 想 的现 实表 现 , 两 者 相互 影 响互 为 因果 。
值得注意 的是 , 在当前中国社会 , 特权思想与特权 现象的主体范围并不完全一致 ,特权思想普遍存 在, 即使不具有特权 的人 , 头脑 中也 可能存在特权
思想 ; 特权现象范 围相对较小 , 集中在 “ 特权行使
J u n . , 2 01 3
S e i r a l No . 1 7 8 N o . 3
思想政治教 育 ・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刘文献 , 杨晓明 , 王 耸
( 中共大庆 市纪律检查委 员会 , 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2 )
[ 摘
要]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 象是侵蚀党的肌体 的毒 瘤, 反腐败必须反特权。围绕特权思想和特权现 象, 探析 了特权的

特权 的 内涵、 表现和危害
( 一) 特 权 的基本 内涵
广义上讲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 团凭借经济经济 、 政治 、 文 化等领域所享有 的特殊权力或权利。按照不同的
标准进行分类 ,特权主要存在经济特权 、政治特 权、 文化特权 、 宗教特权等类型。狭义来看 , 特权是
员干部高高在上 , 对人民群众抖威风 、 摆架子 , “ 吃 拿卡要” 、 “ 冷硬横冲” 现象时有发生。在房屋拆迁 、 土地征用等过程中野蛮执法 , 损害群众根本利益 。

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查自纠报告

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查自纠报告

“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自查自纠报告按照党中央对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明确要求,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开展了“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教育活动,着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危害性的认识,纠正纪检监察干部在执法思想、执法方式、执法行为、执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升纪检监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通过动员学习和对照检查,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此次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活动着力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

为此,我在自查自纠阶段认真查找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确保在活动接受一次再教育。

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自查情况自查自纠是“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专项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为了确保自查自纠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我根据机关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对照检查。

我认识到,从本质来看,“自查自纠”就是一种权力监督的模式和制度设计。

监督与自我监督,依靠的是自觉性,不是来自外部的监督。

自我反省是我们的本能,在自查自纠阶段我认真查找问题取得不小收获。

二、查找出的问题我对照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查,没有查出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利用检察权吃拿卡要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

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马列水平不高,对党的重要指导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的不深不透,没有自觉的贯穿在具体的工作中。

2、组织纪律性有待提高,提高从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

3、创新精神不足,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但没有做到创新高效的完成工作。

三、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

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党性,解放思想,争创实绩。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特权行为自查自纠

特权行为自查自纠

特权行为自查自纠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特权行为,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高层,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自查自纠,杜绝特权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下是我对特权行为的自查自纠总结和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首先,特权行为往往是由于某些人觉得自己具有特殊的地位或能力而产生的。

这种特权意识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享受比他人更多的待遇,这种心态不仅玷污了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更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以任何个人的地位或特殊条件对待他人。

其次,特权行为往往伴随着一些不端行为,比如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置他人利益于不顾,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更是对社会诚信的一种伤害。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行为的发生,积极主动地监督和制止,做到公开透明,不给特权行为可乘之机。

再者,特权行为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在职场上偏袒某些人,影响了正常的竞争秩序。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坚决拒绝特权行为,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另外,特权行为也会加剧社会的分化和矛盾,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特权行为的迹象,应该及时提醒和制止,不要让这种不正常现象继续蔓延。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有责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最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杜绝特权思想的滋生。

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检讨自己的动机,保持谦逊和客观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而言之,特权行为是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对其进行自查自纠,做到坚决拒绝特权,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特权行为在社会中彻底消失,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稳定。

国有企业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及现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及现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及现象的几点思考所谓特权,一般是指不受法律制度约束的权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一贯反对特权,但由于旧社会习惯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所以一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想”特殊的心理,并积极创造“能”特殊的条件,千方百计地把法定之权演变为法外之权,即特权。

目前,一些干部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主要表现在:居官位而自傲,言论和行动不受党纪国法的约束;独断专行,实行家长制;用人唯亲,排斥异己;开后门,拉关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及种种特殊化等。

广泛存在的特权现象对现实生活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腐败现象的严重滋生和蔓延。

腐败是特权惹的祸,反腐败必须反特权。

不反特权,反腐败就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不反特权,制度建设就是竹篮打水,白费力气。

正是这些特权思想和行为,影响到了我们身边的普通民众,使特权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一旦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托关系。

熟人好办事。

其实质也就是利用特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这一论断,对于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尤其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安钢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职务犯罪、岗位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原焦化厂、安环处、建安公司、永通铸管的管理人员的职务犯罪;质量处、供应处关键岗位的贪污受贿,等等。

综观以上案例,滋生犯罪无不和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有关。

在犯罪人员中,他们原来都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可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就完全忘记了法律和制度,利令智昏,直到走上犯罪道路。

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原因:1.民主意识较差,特权思想严重。

随着安钢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其经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可能尽善尽美。

针对这些新问题,在决策方面,个别领导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不发扬民主作风,一意孤行,搞一人说了算。

关于特权行为问题的谈心谈话

关于特权行为问题的谈心谈话

关于特权行为问题的谈心谈话引言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重要的话题——特权行为问题。

特权行为是指某些人因为其特殊地位或权力而享有的特殊待遇或权益,这种行为常常导致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

在我们的社会中,特权行为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们的幸福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特权行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特权行为的定义与影响特权行为是指某些人在社会、组织或个人层面上因其特殊地位、权力或资源而享有的特殊待遇或权益。

这种行为通常违背了平等、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

特权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特权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得一部分人享受特权,而另一部分人被剥夺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还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矛盾。

其次,特权行为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那些享有特权的人可能会被特权蒙蔽,失去对社会真实情况的认知,进而导致他们对其他人的需求和权益缺乏理解和关注。

同时,被特权行为排斥和剥夺的人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丧失对社会的信任和归属感。

特权行为的类型与表现形式特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特权政治特权是指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或权力所带来的特权待遇。

这种特权通常表现为政治家或高级官员享有特殊待遇、豁免特定法律规定、滥用职权等。

这种特权行为破坏了政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导致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2. 经济特权经济特权是指经济上的特殊地位或资源所带来的特权待遇。

这种特权通常表现为富人享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贫困人群则面临贫困和资源匮乏的困境。

经济特权行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

3. 教育特权教育特权是指因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原因而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平等现象。

这种特权通常表现为某些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另一些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和受限的困境。

教育特权行为导致了人才培养的不公平和社会的资源浪费。

4. 社会特权社会特权是指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因素所带来的特权待遇。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
社会稳定。
阻碍经济发展
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扰乱了经济秩序,增加了社会
成本和风险。
02
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产生 的原因
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
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自我教育,容易受到 个人欲望和利益驱动的影响,从而产生特权思想和行为。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
在一些地区或文化背景下,存在着对权力和利益的过度追求,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念容易影响基层干部的思想和行 为,从而产生特权思想和行为。
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一些社会风气不良的地区,存在着对权力和利益的滥用现象,这种风气容易影响基层干部的行为,从而产生特 权思想和行为。
01
02
03
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消除贫富差距 和社会不公。
倡导正义精神
鼓励和支持正义行为,对 特权现象进行舆论监督和 批评。
传播正能量
通过媒体和宣传渠道,传 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私利
总结词:以权谋私
详细描述:某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提供便利和利益,如安排亲友进入特定单位工作、获取工程项目等。这种行为 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权力滥用
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个人或小 团体谋取私利,如违规审批、 干预市场竞争等。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工作重形式轻实质,推诿扯皮 ,不解决实际问题,导致群众
利益受损。
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危害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的道德风尚。
增强法治意识
03
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强化组织管理和监督问责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能力和实绩为导向选拔干 部。
加强权力监督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严肃问责追责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的基层干部进行问责追责,严格落实责 任制。
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使一些 重要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危及国家安全
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会危及国家的安全,使一些重要 的情报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掌握和有效利用。
引发社会矛盾
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使 一些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得以发生。
破坏社会和谐
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使一些不 良风气和不稳定因素得以存在和发展。
04
遏制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的对策建议
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
位观和利益观。
强化道德伦理教育
02
加强基层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总结词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一些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强调个人利 益、忽视群众权益的倾向,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够,助长了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产生。
详细描述
一些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强调个人利益、忽视群众权益的倾向,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够。这种社会文化 和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些基层干部产生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认为自己的权力是无限的,可以随意支配群众的 利益,进一步加剧了基层特权问题的严重性。

特权现象影响家庭孩子方面整改措施

特权现象影响家庭孩子方面整改措施

特权现象影响家庭孩子方面整改措施
在家庭孩子方面整改特权现象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不给予特殊待遇或特权,要求孩子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去思考和行动。

2. 建立公平的规则和制度:家庭中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制度,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并且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不论是从资源分配、待遇还是责任义务方面,都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执行。

3. 引导孩子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特权现象的不公平性,并教育他们树立公正的价值观。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故事或者社会实践,让孩子明白特权的不可取之处,培养他们在遇到不公正情况时勇于维护正义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需要通过特权或特殊待遇来获得优越感。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榜样效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特权现象,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整改特权现象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公平规则,培养孩子的公正意识和自信心,并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基础和支持。

对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思考

思想观念问题
个人价值观扭曲
一些领导干部的个人价值观出现扭曲,将权力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追求个人利 益最大化。
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地方的社会风气存在问题,对领导干部特权现象持默许态度,助长了不良 风气的蔓延。
05
防止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对策 建议
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复杂性,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避免 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加强媒体监督
媒体是监督领导干部的重要力量,应鼓励媒体对 领导干部的言行和行为进行客观报道和批评监督 。
推进群众监督
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举报领导干部 的特权行为,并对群众的举报进行认真调查和处 理。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教育培训
01
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职业
操守,让他们认识到特权行为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
破坏党风廉政建设
01
损害党的形象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败坏党的形象 ,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降低 。
02
破坏党风廉政建设
03
诱发腐败行为
特权现象与党的廉洁自律准则背 道而驰,破坏党的纪律和规矩, 影响党风廉政建设成效。
特权现象容易滋生腐败行为,一 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降低政府公信力
影响政府形象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使政府形象受损,人民群众对 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削弱政府执行力
特权现象可能导致政府决策执行不力,政策得不 到有效落实,降低政府执行力。
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特权现象引发社会不满情绪,人民群众对政府的 不信任感增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04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原因分析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作者:熊小刚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11期摘要: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

因此,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既要认清其内涵、表现及危害,又要坚持教育、强化监督、加大惩处等,通过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

关键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内涵;表现;危害;预防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一宣誓振聋发聩。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护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并对反对特权作出重要部署,彰显党中央反特权的坚定一以贯之、坚如磐石的决心。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乃至个人生活作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是作风转变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

特权思想在個别领导干部中根深蒂固,特权现象还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因此,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成为当前正风肃纪的重要任务,也是精准掐住解决“四风”问题的命门。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及产生的原因所谓特权,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既包含了正当职权,也包含了不正当法外特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利用权力获取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以外的私利及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它具有权势性、特殊性、排他性、局限性、传染性,与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先进性、纯洁性政党格格不入,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背道相驰,危害巨大。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封建主为了统治阶级利益,制定了严酷的立法,残酷的压迫人民,这就是特权统治的历史原因,封建礼教、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官员出行,八抬大轿,前呼后拥,人分三教九流的等级划分,都深深烙下特权的烙印,历史绵延、根深蒂固、影响至今。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及反腐工作的几点思考1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及反腐工作的几点思考1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及反腐工作的几点思考一、如何治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眼下在领导干部这一群体中十分普遍的现象,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和清除,这些表现各异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给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危害不可忽视。

各级领导干部存在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和认识。

首先是体制问题,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蜗行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甚相符,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权利的高度集中造成在某一单位、某一地区,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权威,在党政机关内等级森严,不同级别的官员待遇很不相同,职务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同时人大、媒体、群众等监督媒介形同虚设,例如很多地方的人大主任都是书记兼任,人大又是监督机构,怎么可能自己监督自己呢?不是每位领导干部都有周恩来、朱镕基那样的人格、品行。

许多地方没有私营的报刊,而官方报刊的版面布局中都可能体现着领导意志,媒体如何监督?眼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多半流于形式,相信没有哪家单位会把本单位的开支如实公开,人民群众又如何得知真相?只能寄托于“偷拍”、“爆料”。

其次是认识问题,几千年封建社会留下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消亡的,“官本位”的思想在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把手中的权利视为别人“高看一眼”的砝码,同时职务的世袭造就了一大批“官二代”,许多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在各个方面“争取”到了常人无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不可避免的在其子女心中留下了“我就是高人一等”的印象,特权阶级由此产生。

特权每时每刻都在力求摆脱监督制约,以便毫无限制的行使手中的权力。

因此消除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根本措施在于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约束、监督和惩治机制,加强监督,把对权力的制约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反对特权的基本制度,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从政行为,完善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树立法律的神圣地位,所有权力行使者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对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其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承认,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存在。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是指在一些历史和社会条件给予领导干部意向选择和个别权利的同时,同时削弱其他公民的一定权利,形成一种特权固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不平等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

一方面,领导干部是国家和民族的领导人,承担着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推动国家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一定的福利待遇是应得的,也是鼓励领导干部投身公共事务、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种待遇应是全面的、实质的,为了发挥其工作效能,也有必要给予一定的特权。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如果被滥用和过度,就会降低干部的道德水平、政治准则和工作效能,引起群众不满和不信任感,甚至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社会稳定。

要有效解决领导干部特权现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干部工作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应该注重能力和自身素质,重视实绩和潜力,不为特权和关系干扰。

同时,应该加强工作纪律监管,加大问责和惩处力度,对特权现象进行严肃打击和追究。

二是压缩和规范领导干部特权范围。

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是权力腐败的根源,我们要严格规范干部操守,让他们清醒认识权力的重大责任和风险,减少红包、违规福利和权力性受益等现象,保证公正廉洁的工作环境。

三是加大干部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

领导干部是民主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等必须保持高度敏感和责任心。

我们应该加强国民教育,加强理性思考和职业道德培训,树立追求真理、理性和公正的价值观。

四是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建设。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如果会无限加剧社会矛盾,破坏发展和稳定的根基。

我们要积极提高社会公平、民生保障、就业服务水平。

推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扩大职业教育普及应用,这实际上也对干部特权进行思考的解决。

关于有效治理特权现象的几点思考

关于有效治理特权现象的几点思考

业 制 度 、弘 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尚 的 现 代 商 业 道 德 ,才 可 能 使我 们 的 商业 行 业 出现 更 多 的百 年 老店 、 日益 辉 煌 、永续 不衰 。最 后 ,再 次 感谢 大 家 给我 这
( 上海 新世界 股份 有限 公司总经
我 深 刻 地 感 受 到 ,作 为 “ 海
商 ” 的 一 分 子 , 只 有 如 同 张 主 任 书
/ 海商 论坛/
关于有效治理特权现象的几点思考
文, 刘 浏
人 民权 益 ,影 响 社会 和 谐稳 定 。特 权 现 象 的存 在 ,极大 地 侵 蚀我 们 党 的肌 体 ,影 响党 群 关系 ,阻碍 社 会 发展 ,务必 引起 我们 高 度 重视 并 切
实加 以治理 。

交 易 的一 方通 常 是 掌握 有一 定 权 力 的 人 ,另 一方 则 是想 通 过对 方 手 中 的 权 力为 自己谋 取利 益 的 人 ;行 贿 方 为 了得 到更 大 的利 益 愿意 送 钱给
欲 的 催化 剂 。她 们 在 权色 交 易 中往 往 直 接 或 间接地 启 动 了经 济 犯罪 的
展 、 国家 长治 久 安 的致 命 风 险 ,破
坏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
行 ;严 重 违背 社 会 主义 民主 政治 原
“ 谁敢打1 1 0 报 警 ”到 “ 我 爸 是李
刚 ” 的嚣 张 ,这 种 特 权 现象 的 无 限
理 徐家 平在 《 海商 》新书 首发式
上的发言 )
上 海 商 业 黪
/ 海商 论坛/
的产 生 ,它 的形 成与 蔓 延有 着 复杂 的政 治 、经 济 、历史 文 化和 主 观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作者:杜晓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重大课题,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表现和危害(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探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特权。

单独理解特权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古今中外都会有不同的释义。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

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

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

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

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

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

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

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一些思考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一些思考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一些思考一、特权的内涵及表现特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话语体系下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特殊群体的权利。

比如社会对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的特殊照顾。

这种特权要么在法律制度上有明确的规定,要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是人民群众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第二,职权,即来自于职位上的权力。

职权透过法律、制度或者组织章程设立或授予,会因职位的不同而不同,但不会因人而异。

这种特权是履行职务的需要,具有运用的必要性和来源的正当性。

第三,法外特权。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提出来的,它是指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

从本质上说,法外特权是对人权的挤压和侵蚀,因为在“权”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特权者享有的特权越多越大,非特权者拥有的人权就越少越小。

我们党提出的反对特权主要就是指反对法外特权。

特权现象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

人民论坛记者刘广为曾经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特权现象进行过整理,他认为当前令人反感的各类特权现象主要包括:特权车、特权房、特权消费、特权就业四种。

这是一种按照特权所涉及的内容和事项进行的分类,好处在于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特权现象存在的领域、内容,但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不周延性,容易挂一漏万。

我认为,特权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别:第一种是地域特权。

即因地域差别而产生的特权,比如在高考中,北京地区的考生和外地的考生在考入北京大学的分数上有一定的差别;再如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在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所享有的权利就不公平。

第二种是身份特权。

即因身份差别而产生的特权,比如在国有企业里面,长期存在有编制的正式员工和没有编制的非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再如一些乡镇政府中的公务员和临聘人员在待遇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第三种是地位特权。

即因个人地位差别而产生的特权,比如一些有权有钱有势的人办事非常方便,常常有“绿色通道”可走,而不少基层群众却要经常面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尴尬局面。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推行教育公平
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地区、每个群体都能获得公平 的教育机会。
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职业领域的教 育水平。
推动多元化教育模式
鼓励和支持多元化教育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让每个人 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特权阶层可能在司法体系中享有 更多的保护和特权,使得他们在 法律纠纷中更容易获得有利结果

法律援助
拥有特权的人可能更有可能获得 法律援助或辩护,以避免承担法
律责任。
执法不公
在执法过程中,特权阶层可能因 社会关系或其他因素而获得更多 的宽容和豁免,使得他们更容易
逃避法律制裁。
03
CATALOGUE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危害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 象的探究与思考
contents
目录
• 特权思想的定义和起源 • 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 •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危害 • 消除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途径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特权思想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特权思想是指某些社会群体或个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权力或资源,认为自己 应该享有超越一般人的特殊权益和待遇,并对此抱有强烈的信念和价值观。
实施就业公平政策
消除就业歧视
制定相关政策,禁止就业中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歧视行为 ,保障每个人的平等就业权利。
扶持弱势群体就业
针对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失业者等,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扶持 等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公平就业。
鼓励企业社会责任
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让员 工感受到公平和尊重。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也逐渐浮现,成为制约中国社会进步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从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定义、成因以及对策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这一问题有所启示。

一、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定义所谓基层特权思想,就是指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以个人利益为重、以权谋私、有恃无恐、不谦逊待人的心态和行为。

而基层特权现象,则是指这种思想在现实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不正之风,如官僚主义、权力寻租、贪污腐败、乱收费等等。

二、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成因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制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权力分配上的不公。

部分干部利用权力产生的利益往往成为制约他们行为的诱因。

2、道德观念淡漠。

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规范,但现代社会快节奏和物质文明的冲击,使得道德观念日渐淡漠。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更容易滋生。

3、内外环境的制约。

一些基层干部来自农村家庭,受到私人、权杖等客观条件的影响,难以形成规范的思想意识。

同时,基层工作环境的压力和诱惑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出现特权现象。

三、对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应对措施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不仅会严重影响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也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制度改革。

通过完善制度,限制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

例如分类管理,实行权力清单等。

2、加强教育。

从幼儿园到大学,全社会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公民素质的培养,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3、加强监督。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特权存在。

4、加强执纪问责。

对基层干部的违纪行为进行问责,公正处置违纪干部,让违纪者受罚当饱世界风云。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玉龙县纪委监察局和德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绝不允许搞特权。

特权思想及其衍生的特权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事业,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背道而驰,必须坚决加以反对、予以克服。

这些论断,是深刻总结人类反腐败斗争史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内涵所谓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特殊身份等而在相关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或权力。

这些权利或权力,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更多的则是在法律规范之外,并且是建立在对权利或权力分配不公基础之上。

由特权所衍生出的思想,就是特权思想,它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在现实中的反映,是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脱离群众现象的总根源。

如苏联东欧共产党垮台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特权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导致党严重脱离群众,失去向心力凝聚力。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

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

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

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

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

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

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

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经受和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法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这个论断,是树立执政党形象、取信于民的必然要求,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削减权力崇拜、维护社会公正、遏制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

党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特权,又称自由裁量权,意味着主体可以针对某一客体采取其想采取的行为。

特权问题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政治问题和重大挑战。

从历史发展上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不承认社会成员平等,而通过法律、宗教、习俗、国家机器,确立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各种特权。

统治阶级所拥有的权力,都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权力,在每一个等级上都有相应的权力,只要不破坏等级制度,这些权力都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

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因为有宗教的精神束缚,这些被神化的权力都是理所应当的。

‚刑不上大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妻荫子”‚门阀制度‛等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特权的极端反映。

就是在唐朝初年,君臣关系和谐,封建民主制充分发展,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贞观之治‛时期,封建的特权制都得到了强化,而不是衰减。

马克思说:‚在中世纪,权利、自由和社会存在的每一种形式都表现为一种特权”(《马克思全集》第一卷,第381页)。

西方近代思想启蒙以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等级主义,政治专制主义的特权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革命。

启蒙思想对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平等、社会契约、人权、政治生活中的平等和法律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逻辑上深刻的论证。

几个世纪的社会运动和变革,使封建的法律、宗教、习俗等制度所确立和维护的基于出身不平等所反映出来的等级,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制度所取代。

资本主义取得胜利的地方,等级特权至少在原则上已被消灭。

‚天赋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实现。

马克思主义者对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专制主义等级制、特权制,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无论何时何地,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封建主义都是为了无等级性”(《列宁全集》第一卷,第399页)。

“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进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一步”(《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473页)。

现在,凡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彻底的国家,那种封建主义的专制制度、官吏终身制、个人迷信、人身依附关系等等,不是已被彻底扫除,就是已经无足轻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从根本上否定了特权。

但是,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由封建特权衍生出的特权思想,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很长的短缺经济时期,也有很长的文化发展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物质基础就不会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原因,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都有了发展,而且有日趋严重,加带催化了社会腐败。

党对这种特权思想和现象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腐败的温床经济学家、党建专家黄苇町先生曾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指出:苏共亡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中没有人民者必被人民抛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苏共权贵阶层不仅利益共享,将特权制度发展到极致,而且不以享有规定的特权为满足,还要合法非法地大肆人侵吞、占有和挥霍国有资产。

而叶利钦以反腐败、反特权旗手的面目出现,便成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前兆。

如果从前苏联解体的教训来看,人亡政息的最大风险就是因为特权和腐败,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拥有权力的人总是拥有超越界限之外获取权利的冲动。

超越界限之外获取权利的能力就是特权。

习总书记指出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违反了社会主义中国基本的政治行为准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总根源。

这里的特权是指个人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特殊身份等享有法律认可和政策规定之外的、以利益分配不公平为基础的特殊权利。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二处提到‚特权”一词,有一处反特权与法律联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还有一处把特权与纪律联系在一起:‚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这两处‚特权‛的用法大体一致,均指特殊权利。

特殊权利如果是通过滥用公权获取的,那么就会演变成腐败。

从现代汉语角度‚特权”一词同样兼有特殊权力和特殊权利两种含义。

它的本质特点是权力拥有者违背民意,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

《辞海》中对“特权‛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旧社会习惯势力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在一部分干部中仍然存在特权现象。

表现形式有:居功自傲,言论和行动不受党纪国法的约束;独断专行,实行家长制;用人唯亲,排除异已;开后门,拉关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及特殊化等,是腐败现象的一种表现。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国家权力体系相对集中统一。

从政治权力运行的规律看,权力过分集中容易滋生特权和腐败。

而腐败现象与特权思想有内在联系。

二者有质的区别,又有量变到质的变的过程。

特权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腐败现象。

特权中包含腐败因素,腐败通过特权实现,它们都是为私利滥用公权。

腐败现象是产生于特权阶层中的特权思想。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直接损害社会正义特权演变为权力腐败,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社会公正,恶化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成为当今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

而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对广泛存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具有选择性赞赏的取向。

大家痛恨腐败现象,反感特权现象,主要是在这些岗位上呆的不是自己或者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就是人们痛恨和反感的是自己不能腐败,没有特权。

这种情绪的滋长蔓延,不公正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有特权的地方,就有社会不公。

办事追求关系化;职务消费过度化;特权现象隐性化。

相当一部分掌握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利用体制漏洞,规避监督,借助特殊权力肆意破坏竞争规则,不合理,不合法地侵占公共资源,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社会内部的差距被人为拉大,消解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如果一个社会不是遵守规则,而是羡慕特权;不是反感特权,而是抱怨没有机会搞特权,社会又如何激浊扬清,中国梦又如何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又如何进行伟大的复兴历程。

如果升学、找工作、考公务员、晋级、办企业、上项目、买房子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托人情,而这种情况总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公民又如何对社会有信心,对国家有信心。

所以,特权现象从本质上是危害社会公正的,也是反社会的。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的现实原因经过诸多党建专家的分析,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产生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一些现实原因。

一是‚官本位”。

作为特权思想的重要外象,官本位表现的是为官的价值取向。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当官就要讲排场、有‚官威”,自己享受一些特殊待遇、为亲朋好友“行个方便”都是理所应当的。

有50%的调查对象明特权不合理,但并不拒绝使用特权。

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政府掌握大量社会资源,公共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

在掌握资源的重要岗位领导,长期受人‚追捧”,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助长了特权思想。

职位等级客观存在,不同职级的领导享受不同的职务消费。

虽然职务消费是制度规定的权力,但是很容易被实际享用人扩大。

这种没有严格刚性规定的职务消费,完全取决于领导个人的思想水平,难免会造成职务消费特权扩大化。

‚三公消费‛的数值本身就说明了特权在不断扩大。

三是相关制度落实缺位。

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权力”没有‚笼子‛或者‚笼子‛无力导致了特权现象蔓延。

四是对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

能够滥用权力的人,主要一把手。

一把手权力普遍过大,有的就是‚一言堂”‚家长制”,作决策独断专行。

权力边界不清,自由裁量过大,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监督乏力是特权现象的重要原因。

五是对特权惩治不严。

早在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有些党员有特权思想,并且有一部分党的组织,也正默认了他们的想法。

五十多年过去了,相当部分党的组织不是在默认,而是集体麻木的无意识状态。

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多享受一些待遇,没什么了不起的。

有的党组织司空见惯,由此纵容了特权思想和现象的蔓延。

就是在惩处中,缺乏具体的定性定量标准,‚雷声大雨点小”‚以人为本大事化小”,对行使特权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造成有效杀伤力,导致特权现象日益蔓延甚至有燎原之势。

六是组织教育不够。

客观的讲,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有潜在的特权思想,只是没有机会和条件。

一个反对特权的人,一旦有了机会和条件,可能会比别人更严重去搞特权。

行使特权者大多是领导干部、关系干部和权力干部,重事务轻党务,自己不学习也不参加组织的学习,借口工作忙、事务多、交往广、应酬频,放松了思想改造。

甚至把玩特权作为显地位、摆身份、谋利益的象征。

七是一些特权现象尚难以准确界定。

由于认识差异,现实中有的情况是否是特权现象难以界定。

领导干部的正常职务消费与过度消费之间的区别、正常的干部任用与干部‚潜规则”之间的区别、权力拉帮结派与正常的人际交往之间的区别、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照顾与教师享受特权之间的区别等等,给特权现象的根除带来了影响。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治理途径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厘清权力来源,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人人平等的权利原则,从严治党。

早在七大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自己的章程。

1958年,毛泽东指出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

决不许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气。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更加明确的提出,领导干部‚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其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建立健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特权没有存在空间。

从三个方面制约特权: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越轨和异化。

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

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防止特权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