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背后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教材背后的文化差异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果学生能了解西方国家有关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因此,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英语教材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词汇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所反映的是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 uncle policeman, mooncake,这些词看似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例如:“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
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多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

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

在美国,狗被视为家庭成员,是忠诚、可靠、勇敢和聪明的象征。

前几年,我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却特别不好。

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在西方还有“色鬼”之意,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谁会愿意把含有此意的羊绒被铺上床呢?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

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

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二、口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形式比较简单,但中、西方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一向比较差,与别人交往时,注重坦诚,时间长了朋友间更是亲密无间,故而往往很愿意多了解别人的家庭生活状况,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

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很在意对方,把对方当真正的朋友来看待。

西方人则相反,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个人意识相当强,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即使是关系很亲近的朋友,他们在交谈时也会适可而止,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
冲突。

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外宾总喜欢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西方人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在他们眼里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打招呼时,不明知故问(如:您在看书?),也不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了(除非您想请对方吃饭);外国人只用hi!/hello!/how are you?
在打电话时,英语要比平时说话麻烦得多,诸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西方人接到电话一般先报自己的号码和工作单位,“hello,52344768,this is tim.”中国人往往弄错成“hello, who are you,please?”等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形式。

此外,英国人见面时总喜欢谈论天气这个话题,很多学生对此感到不解。

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开谜团:英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气候不稳定、变化无穷的国家,因此天气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也就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中心话题。

因而在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语法中的文化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很大,如汉语说“一
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

汉语中名词没有可数不可数之分,也没有单复数的变化,而英语中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又有单复数的变化。

“bread”在英语中是不可数名词,因为人们把面包当作主食,在食用时一块面包可以切成数片,再抹上奶油,佐以鸡蛋或牛奶。

还有,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

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这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ese english”错误是有帮助的,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应该了解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习俗。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但要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比较,使学生在加深了解的同时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英语教“活”,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