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
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

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白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逐渐兴起。
本文将介绍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并探讨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1. 新工艺白茶的采摘新工艺白茶的采摘时间与传统白茶有所不同。
传统白茶多采用清明前后的一段时间进行采摘,而新工艺白茶的采摘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谷雨前后。
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成熟度更高,茶叶中的化学物质更为丰富,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2. 新工艺白茶的萎凋传统白茶的萎凋一般采用自然萎凋的方法,而新工艺白茶则采用人工萎凋的方法。
人工萎凋可以更好地控制茶叶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茶叶的氧化过程。
此外,人工萎凋还可以通过调整湿度和温度的变化速度,使茶叶的发酵过程更加均匀,提高茶叶的品质。
3. 新工艺白茶的杀青新工艺白茶的杀青一般采用高温杀青的方法,与传统白茶的低温杀青有所不同。
高温杀青可以更好地保留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
同时,高温杀青还可以使茶叶中的酶活性迅速降低,防止茶叶的过度发酵,从而保持茶叶的鲜爽口感。
4. 新工艺白茶的干燥传统白茶的干燥一般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而新工艺白茶则采用机械干燥的方法。
机械干燥可以更好地控制茶叶的湿度和温度,使茶叶的水分蒸发更加均匀,避免茶叶发霉和变质。
此外,机械干燥还可以缩短茶叶的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 新工艺白茶的贮存新工艺白茶的贮存一般采用真空包装的方法。
真空包装可以有效地防止茶叶与空气接触,避免茶叶受潮、变质和虫蛀。
同时,真空包装还可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通过以上的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在茶叶的品质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首先,新工艺白茶的采摘时间更合理,茶叶的成熟度更高,茶叶中的化学物质更丰富,使茶叶的口感更好。
其次,新工艺白茶的人工萎凋和高温杀青可以更好地控制茶叶的氧化过程,使茶叶的香气更浓郁,口感更鲜爽。
最后,新工艺白茶的机械干燥和真空包装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新鲜度,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所 制 成 茶 水 浸 出物 含 量 为40.90% 。福 云 1O号 品种 2.2.3 茶 多酚
2009年 处 理 A所 制 白茶 水 浸 出 物 含 量 最 低 仅 为
茶 多酚 是构 成 茶 叶品质 的重要成 分 ,又 是 具有
37.64%,而 采用 “创 新工 艺 ” 的处理 C水 浸 出物 含 抗辐 射 等 多种药 理 作用 的功 能成 分 。其无 色 、滋 味
至 足 干 。
白茶 品种 两年 来采 用新 工艺和 “创 新工 艺 ”所制 的
1.2.2感 官 品质 和 生化鉴 定 成 茶 品质 由国家级 高级评 茶师 张方舟 按传 统
白茶 品质 均 与传统 制法 的成茶 品质 相 当 ,2010年 表 黔 盯 0 5 O
现 出 了 “有花 香 、味较 爽 ”、 “花 香较 显 、味较 醇 ”
50% ̄70%。处理 A 茶青 失水率 达到 80%后 ,进行 白茶 外形 自然 开展 ,显毫 香或甜 香 ,味清爽 的 品质 烘焙 ;处理 B茶 青失水 率达 到 60%时进行 人工 轻揉 特征 存在 一定 差异 。从表 2可知 ,2010年所 制成茶
处处 B 理 理C
捻 ,时 间 1 min, 以茶 青略微 扭 曲成 团为适度 ,揉 整体 比 2009年 的品质 更好 ;按传 统 白茶审评 标准
(GB/T 8313-2002)、咖啡碱 (GB/T 8312—2002) 有很 强 的指 导 意义 。
四项 常规 品质成 分 的测定 。
本试 验 中 “创 新工 艺 ”所制 白茶色 暗绿 带褐 ,
2结果与分析
2.1不 同工 艺对 白茶感 官 品质 的影 响 本 试 验 中 白茶 品质 鉴 定 主 要 侧 重 对 香 气 和 滋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安吉白茶”是适制名优茶的茶树新品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以来,因其“叶白、脉绿、香郁、味醇”的特点、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显着,在近二十年中白茶产业迅速崛起。
安吉白茶产业已发展成为安吉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自安吉白茶发现以来,各地对安吉白茶的发展、营养保健成分、白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少,国内各茶区也逐渐引种安吉白茶。
但是对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栽培种植等方面的总结与论述还较少。
本文就安吉白茶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安吉白茶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安吉白茶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安吉白茶原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X1107-1110)。
因此,安吉白茶早在宋代就以其奇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品质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
但因安吉白茶茶树开花多结籽少,有性繁殖的后代极易发生性状分化,很难保持母本的性状,故其种植规模始终得不到扩大ll-21。
现存的安吉白茶母树位于海拔800m的安吉县天荒坪大溪村。
20世纪50年代,安吉县农业科技人员将安吉白茶群体中一株白茶树移栽,并分株繁殖栽培。
到20世纪80年代初,湖州市农业局设立“浙北茶树良种选育繁育”课题,在安吉县境内对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天荒坪大溪村未被移栽的另一株千年白茶母树进行研究与开发。
随着安吉县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及相关选育课题l展,安吉白茶无性繁殖技术不断成熟,安吉白茶规{壮大。
1987年成立了安吉白茶开发利用试验课题{安吉白茶的加工方法、栽培措施和利用价值等进j究,为安吉白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41。
随着安吉白茶的进一步发展,1998年安吉白j省级茶树品种认定,正式改名为“安吉白茶”;2001吉白茶“中国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06年安吉白{异的品质特征被世界茶联合会第六届国际名茶评委员会评为国际名茶金奖。
2007年后,随着安吉理生化和保健机理的研究、市场需求的旺盛和当的扶持和引导,安吉白茶发展迅速。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白茶新加工工艺研究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白茶新加工工艺研究作者:张艳梅杨毅坚杨方慧仝佳音伍岗何青元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31期摘要 [目的]研究新工艺对紫娟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方法]以紫娟茶鲜叶为原料,在萎凋过程中添加脂肪酶并加以轻微包揉和轻微发酵,按此工艺制作白茶,考察新工艺对紫娟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结果]萎凋过程加入脂肪酶会提升紫娟白茶品质;新工艺制作的紫娟白茶,在外形、色泽、叶底、汤色、香气和滋味方面都体现出较好的优势,且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有所提升。
[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紫娟白茶品质的提升,进一步完善紫娟白茶技术体系,增强紫娟白茶整体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娟白茶;新工艺;品质;脂肪酶中图分类号 TS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167-03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ew technology on sensory quality and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urple jujube white tea.[Method]Zijuan white tea was made from fresh leaves of Zijuan tea by adding lipase and slightly wrapping, kneading and fermenting. The effects of the new technology on the sensory quality and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Zijuan white tea were investigated.[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Zijuan white tea could be improved by adding lipase during the withering process, and the new technology had better advantages in appearance, color, leaf bottom, soup color, aroma and taste, and the contents of theanine,tea polyphenols, soluble sugar and anthocyanins were increased.[Conclusion]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Zijuan white tea, perfecting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Zijuan white tea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Zijuan white tea.Key words Zijuan white tea;New technology;Quality;Lipase“紫娟”茶树是云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特异茶树新品种,于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保护新品种保护权[1]。
乌龙茶适制品种制作新工艺白茶品质对比及生化分析

收稿日期:2023-02-11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 茶叶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团队(桂教人才[2020]6号);广西职业教育茶树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桂教职成[2018]37号);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茶树害虫斜纹夜蛾的活性及亚致死效应研究》(2023KY1019);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虫螨腈对茶树害虫斜纹夜蛾的活性及亚致死效应研究》(231101)。
作者简介:刘萍萍(1994年-)女,主要从事茶艺茶文化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973871463@qq.com。
乌龙茶适制品种制作新工艺白茶品质对比及生化分析刘萍萍 黄 菡 庞 霖 姚明谨 古能平 陈恩海 刘 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摘 要 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也是近几年热销的茶类。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白茶消费需求,丰富白茶产品品类,提高白茶产业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金萱’、‘丹桂’、‘黄旦’三个试制乌龙茶品种,以‘福鼎大白茶’做对比,采用白茶新工艺技术制作,综合比较其感官品质特征,并对制作的新白茶成品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开发出新的白茶产品,为促进国内白茶市场起积极作用。
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制作新白茶四项主要生化成分检测中,三个试制乌龙茶品种‘黄旦’、‘丹桂’、‘金萱’有四项生化成分含量均高于白茶常用加工品种‘福鼎大白茶’,所选三个试制乌龙茶品种在制作新白茶生化成分方面均比福鼎白茶有优势。
在感官品质方面,‘金萱’、‘丹桂’和‘黄旦’在外形色泽方面不及传统白茶加工品种‘福鼎大白茶’,但其香气和滋味均比‘福鼎大白茶’要好,将试制乌龙茶品种应用于开发花香型白茶则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试制性;新工艺白茶 中图分类号:TS272.4;TS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 8921(2023)03 157 04ComparisonofwhiteteasmadebynewprocessingprocedureusingmaterialsfromOolongteacultivarsLIUPingping,HUANGHan,PANGLin,YAOMingjin,GUNengping,CHENEnhai,LIUDi(Guang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Nanning530226,Guangxi)Abstract WhiteteaisoneofthesixtraditionalteacategoriesinChina,anditisalsoahotsellingteacategoryinrecentyears.Inordertomeetthegrowingdemandforwhiteteaconsumption,enrichthecategoriesofwhiteteaproducts,andimprovetheeconomicbenefitsnofthewhiteteaindustry,freshleavesfromthreeoolongteacultivars,namely‘Jinxuan’,‘Dangui’and‘Huangdan’,wereusedtoprocesswhiteteabynewprocessingprocedure,withcultivar‘FudingDabaicha’ascontrol.Theresultsshowedthatthefourmajorqualityindicatorsofwhiteteaspreparedfromthetestedoolongteacultivarswerehigherthanthetraditionalwhiteteacultivars‘Fudingdabaicha’.Intermsofsensoryquality,dryteaappearanceandcolorofcultivars‘Jinxuan’,‘Dangui’and‘Huangdan’werelowerthan‘Fudingdabaicha’,butaromaandtasteofthetestedcultivarswerebetterthan‘Fudingdabaicha’.Itisconcludedthatthetestedcultivarscanbeusedtodevelopflowerflavorwhiteteaproducts.Keywords Oolongtea;varieties;trialproduction;newprocedurewhitetea 近年来,白茶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白茶市场也十分火热,但与产能相比,白茶产量略显不足[1-2]。
白茶的研究进展

右, 水吉( 今建阳水吉镇) 茶农以大叶茶芽制“银针”(芽茶), 并首 创 “白 牡 丹 ”[3,4]。
张天福则认为, 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 以后传到 水 吉 , 再 传 到 政 和 ; 先 有 银 针 , 后 有 白 牡 丹 、贡 眉 、寿 眉 ; 先 有 小 白、后有大白、水仙白。最早是用菜茶( 有性群体种) 的壮芽为原 料来制作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 福鼎大白茶茶树被发现后, 由 于 福 鼎 大 白 茶 芽 壮 、毫 显 、香 多 , 所 制 白 毫 银 针 外 形 、品 质 远 远 优 于 “菜 茶 ”, 于 是 改 用 福 鼎 大 白 茶 的 壮 芽 为 原 料 加 工 “白 毫 银 针”[5]。清代周亮工所写的《闽小记》载: “太姥山有绿雪芽, 今名 白毫, 色香俱绝, 而尤以鸿雪洞为最, 产者性寒凉, 功同犀角, 为 麻疹圣药, 运售国外, 价高金蹲。”许多人认为其中的“绿雪芽” 就是白茶。
许 多 茶 叶 文 献 中 提 到 白 茶 都 有 讲 到 宋 徽 宗 的 《大 观 茶 论 》, 该书记载“白茶自为一种, 与常茶不同, 其 条 敷 阐 , 其 叶 莹 薄 …. 尤难蒸焙, 汤火一失, 则已变为常品”。书中所讲的白茶, 包括三 色 细 芽 、银 丝 水 芽 都 不 是 现 代 六 大 茶 类 中 的 白 茶 , 而 是 指 叶 片 白化的茶树, 而且其制作方法也与绿茶相同, 这与武夷山的白 鸡 冠 、浙 江 安 吉 白 茶 、宁 波 印 雪 白 茶 相 同 。
长期以来, 白茶主要作为外销茶叶销往海外, 而内销极少, 以致许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白茶。有关白茶的研究也较少, 特 别是白茶品质形成机理与白茶保健功能的有关研究尤其缺少。 现就白茶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述, 并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 探讨。 1 白茶的发展史研究
茶叶加工技术:白茶加工新技术

(1)自然萎凋 鲜叶薄摊于萎凋帘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 (温度20℃~25℃,相对空气湿度约70%),一般自然萎凋需 24h~48h,室内加温萎凋12h~18h,萎凋槽加温萎凋8h~10h。实际 生产中萎凋时间视鲜叶嫩度、气候、季节而定。
新工艺白茶初制技术
(2)加温萎凋 在叶态特征上与自然萎凋一致,但因萎凋 时间短,内含物转化不充分,同时还会出现梗叶水分不平衡的现 象。表现为叶片因失水快而干脆,茎梗因走水不及而硬胀。为此, 加温萎凋后常采用堆积处理,以弥补这一缺陷。堆积的方法是将 萎凋叶蓬松堆积,堆叶厚度20cm~30cm,历时3h~4h;高温高湿的 南风天,堆叶厚15cm~20cm,时间2h~3h。
白茶初制技术
白茶加工新技术
白雪芽品质特征 白雪芽初制技术 新工艺白茶品质特征 新工艺白茶初制技术
白雪芽品质特征
白雪芽又名雪芽、福建雪芽。成茶外形芽壮、芽多,白毫 密披,色泽洁白或银白,具光泽,叶面翠绿,叶背显白,叶缘 垂卷,芽叶连枝伸展;内质香气清鲜纯爽,毫香显露,滋味鲜 爽醇和、耐泡;汤色淡绿或黄绿色,清澈明净;叶底嫩绿明亮、 肥软完整,主脉和梗微红,冲泡入杯犹如鲜花朵朵。外形特征 介于白毫银针与白牡丹之凋 正常气候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方 法是鲜叶薄摊,以芽叶不重叠为度,摊叶时拣去 鱼叶、粗老叶及夹杂物;待萎凋达24~48h,萎凋 叶减重率50%~65%或含水量30%~50%,芽尖与嫩梗 翘起,叶缘垂卷,叶色转深,毫色发白时拼筛。 每筛摊叶厚10~15cm,叶温在28℃以下,历时 30~90 min 即可下筛烘焙。
白雪芽初制技术
2.烘焙 烘焙是形成白雪芽有别于传统白茶的重要 工序,其特点是多次、较长时间的烘焙,以促使内含物 进行一系列的热化反应,发展茶香,增强茶味。采用烘 干机进行3~4次的烘焙。
白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

白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作者:陈荣冰来源:《茶道》2018年第12期白茶,是由中国茶农创制的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加工过程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
目前白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有两种:一是全萎凋,即全程自然萎凋至干燥,又称为“全阴干”:二是半萎凋,由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组成,又称为“半阴干”。
白茶加工虽看似简单,但对鲜叶原料要求严格,且鲜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着深刻的理化变化。
鲜叶适制白茶的品种资源多集中在福建福鼎、政和、福安和建阳等地,用于生产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的鲜叶原料,多采自嫩梢芽叶满披茸毛、且芽叶肥壮,小乔木、大叶类的茶叶品种。
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建水仙以及福云20号、福云6号、福云595等茶叶新品种,还有地方群体种如政和菜茶、坦洋菜茶等(主要用于生产贡眉和寿眉)。
白茶因原料采摘不同,可分为芽茶f如白毫银针)、叶茶(如白牡丹、贡眉、寿眉)。
白毫银针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白牡丹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初展为主;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寿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
白茶产区茶季一般分春、夏和秋季等,春茶于清明前后进行,夏茶采自芒种到大暑,秋茶采自立秋到霜降。
各茶季以春茶为最佳,叶质柔软,芽心肥壮,茸毛洁白,茶身沉重,汤水浓厚、爽口:夏茶芽心瘦小,叶质带硬,茶身轻飘,汤水淡薄或稍带青涩:秋茶品质则介于春、夏茶之间。
银针和高级白牡丹原料只在春季采制,其他产品原料在各茶季均可采制。
采摘时间因地区、茶树品种以及制茶种类而不同。
萎凋萎凋是白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其目的是通过长时间的萎凋,以蒸发鲜叶水分,促进叶内含物发生缓慢的水解和氧化作用,挥发青臭气,发展茶香,形成白茶自然的外形和内质特征。
鲜叶萎凋过程中,随着叶内水分蒸发,鲜叶的细胞膜透性随之增强,同时也增强了酶活性,使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缓慢水解、氧化反应。
惠明白茶研究进展

关键 词 惠明白茶; 生物学特性; 扦插; 嫁接
中图 分 类 号 :5 1 1 ¥7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5 78 2 (0 2 0 - 50 07 ・ 121 )1 0 - 9 0 4
Re e r h p o r s n Hui i g wh t e sa c r g eso m n ie t a
应、 宽松 的发 展环 境 为茶 叶拍 卖 中心 开展 线 上 线 下
3 5 浙 江 在 新 经 济 浪 潮 中 具 有 比较 优 势 和 先 发 .
效 应
近年来 , 建立 在 信息 技 术 革命 和 制 度创 新 基 础
上, 以移 动 电子商 务 、 计 算 、 联 网 为代 表 的 新 兴 云 物
i poeh i igw i aid s ai t nadm d jr ratru h t rsn , t a enan w m rv . m n ht t ut lai n a ema ekho g .A eet ih s e e u ee n r z o i ob p b
收 稿 日期 :0 1 9— 0 2 1 —0 2
资助项 目: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 编号 :0 0 10 3一1 21C22 ) 作者简介 : 李阳( 9 1年 一) 男 , 18 , 农艺师 , 主要从事茶树植保与种质资源研究。
( 上接 第 4页 )
的数 据 , 国 30 全 00多家领 域 电子商 务 平 台 中有 16 / 落户 杭州 , 位居 全 国第 一 。这 其 中 不乏 像 中 国名茶 网、 中国茶 叶贸易 网 、 华科 技 这 样 立 足杭 州 , 拓 围绕 茶 叶这一 绿色 行业 , 图开 发 独 立 的茶 叶 网络 交 易 试 平 台 的企 业 。浓郁 的 网商 文化 氛 围 、 著 的 集 群效 显
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

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白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特色茶叶,以其清香浓郁、口感鲜爽而被广大茶友所喜爱。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
首先,新工艺白茶的加工过程中,选取茶叶的步骤非常重要。
传统白茶选取的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小青叶,而新工艺白茶则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
首先,在农田中按照茶树生长规律选择茶叶,也就是在春季初采的时候选择芽头最嫩的嫩芽,这些嫩芽的品质非常好。
然后在采摘的过程中,选择完整、无伤疤和颜色饱满的叶片,这样才能保证加工出来的白茶品质好。
其次,新工艺白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茶叶进行杀青。
传统白茶的杀青一般采用太阳晾晒的方法,而新工艺白茶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薄膜杀青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茶叶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保留茶叶的原香和营养成分。
具体的步骤是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放在特制的杀青设备中,然后利用薄膜杀青技术进行加工。
这种方法不仅杀青时间短,还能有效避免茶叶的氧化。
接下来是揉捻环节,新工艺白茶的揉捻相比传统白茶有所不同。
传统白茶的揉捻是采用手工揉捻的方式,而新工艺白茶则采用了机器揉捻的技术。
机器揉捻的好处是揉捻均匀度高,能大大提高茶叶的发酵效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工艺白茶的茶汤更加鲜爽,口感更加细腻。
最后一步是干燥。
传统白茶的干燥过程多数是通过太阳晒干,而新工艺白茶则采用了先进的烘干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使茶叶的湿度更加均匀,避免茶叶在干燥过程中受热不均而导致品质下降。
通过控制好干燥温度和时间,加工出的白茶色泽翠绿,香气扑鼻。
综上所述,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注重茶叶的品质选择、采用先进的杀青、揉捻和干燥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工艺白茶的茶叶品质更好,茶汤更鲜爽,口感更细腻。
同时,新工艺白茶的加工技术也提高了加工效率,使得茶叶的生产更加规范化和产量更加稳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工艺白茶将会在茶叶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是“安吉白茶”是适合名茶生产的新品种。
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白茶产业以其“白叶、青筋、清香、醇香”的特点,以及显著的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在过去的20年中发展迅速。
安吉白茶产业已成为安吉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自从安吉白茶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安吉白茶的开发、营养保健成分、增白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安吉白茶也逐渐被引入国内茶区。
然而,对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栽培种植等方面的总结和探讨还很少。
摘要:概述了安吉白茶的研究概况,探讨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安吉白茶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起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宋徽宗(赵霁的“大观茶论> X1107-1110)”因此,早在宋代,安吉白茶就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优良的品质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
然而,安吉白茶花多籽少,有性生殖的后代易发生性状分化,难以保持母本的特征。
因此,茶树的种植规模一直没有扩大到ll-21。
现有安吉白茶母树位于安吉县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米。
XXXX 年间,安吉县农业科技人员从安吉白茶群中移植了一株白茶树,分别进行繁殖和栽培。
早在XXXX时代,湖州市农业局就设立了“浙北茶树良种繁育”课题,对安吉县的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开发另一种千年白茶母树,这种茶树尚未移植到天荒坪大溪村。
随着安吉县政府对茶产业及相关育种项目L展的重视,安吉白茶无性繁殖技术不断成熟,安吉白茶法规日益健全1987年,安吉白茶开发利用试验项目成立(J研究了安吉白茶的加工方法、栽培措施和利用价值),为安吉白茶‘3-41’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随着安吉白茶的进一步发展,1998年安吉白茶被正式更名为“安吉白茶”;在XXXX,安吉白茶被世界茶叶联合会第六届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授予国际名茶金奖经过XXXX岁月,安吉白茶在安吉生化和保健机理的研究、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相应的支持和引导下,发展迅速。
白茶传统工艺论文(共6748字)

白茶传统工艺论文(共6748字)1 、适制性研究的基础白茶传统制作工艺白茶制作工艺一般分为传统手工工艺和现代机械工艺。
其中现代机械工艺是追求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的产物,工艺本身与茶叶品种相互影响不大。
而传统手工工艺可操作性更强,在制作过程中不同茶叶品种的特点表现更明显,对工艺的要求,制作出来的品质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我们这里选择白茶传统制作工艺作为研究的基础。
1.1 白茶传统工艺之萎凋与大多数茶类制作工艺一样,白茶也需要萎凋。
萎凋即通过摊晾的方法使鲜叶进行水分挥发和呼吸作用等物理变化,内含物发生氧化和水解等化学变化,蒸发多余的水分(包含叶表水和植物水),挥发青味和水味,为形成白茶独特的外形和内质奠定基础。
萎凋是白茶制作的关键工序。
萎凋又分为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
1.1.1 自然萎凋(室内萎凋和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须在半开放的室内,通风条件好,空气形成对流,无阳光直射,利用水筛(及筛架)或萎凋帘架等摊晾工具,将茶叶均匀摊晾,自然阴干。
室内自然萎凋的优点是不使用外力破坏鲜叶的物理结构(茎脉、细胞),使茶叶自然晾干,走水更均匀,更彻底,不易造成死靑和红变,制作出来的茶叶外观更自然,口感更鲜爽。
室内自然萎凋的缺点是对天气的要求高,晴好天气和阴雨天气做出来的茶叶品质相差很大。
由于摊晾很薄,这种萎凋方法更加占用空间,自然走水的时间要48—72h,生产效率相对也更低。
日光萎凋即将茶叶均匀地摊晾于露天的环境下,在日光下进行萎凋。
日光萎凋多使用萎凋帘架。
日光萎凋的要求是天气晴好,气温不会过高,萎凋时尽量避开正午前后的高温直射。
日光萎凋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日光加温增强鲜叶中酶的活性,加速有效物质的转化形成,同时萎凋时间比室内自然萎凋短,效率更高。
缺点是对天气难以掌控,气温过高、日光过烈容易引起红变甚至晒成死青。
1.1.2 复式萎凋复式萎凋就是把室内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结合起来的一种萎凋方法。
在春秋两季温度不高的日子,早晚日光较温和时,将正在进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叶移至露天环境中轻晒,既能加快走水,日光和温度还能提升茶叶的香气。
福鼎白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方法:用自然风或冷风吹 8 ~ 12 h,视具体情况
茶叶中的水分挥发,细胞液浓度随之降低,促进多酚 而定,开青后方可进入萎凋阶段。鲜叶进厂后,严格
类化合物与多肽酶的氧化反应,当茶叶中的含水量约 分等级,及时摊青。在直径为 1 m 的水筛内,放置鲜
为 13% ~ 15% 时,茶叶中的叶绿素尚未被完全破坏, 叶 0.25 ~ 0.3 kg,用手转动水筛,使芽梢均匀摊于水
工艺技术 Process Technology
doi:10.16736/41-1434/ts.2019.17.016
福鼎白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Study on Key Technologies of Fuding White Tea Processing
◎ 翁开振,翁丽娟,吴加旺 (福鼎市晒鼎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福鼎 355200)
关键词:福鼎白茶;关键技术;萎凋;烘焙
Abstract:As a slightly fermented tea,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white tea is mainly withering and drying. Taking Fuding White T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of Fuding White Tea, such as fresh leaf raw materials, sunshine intensit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uring withering, and withering degree. It provides useful thinking for the key technology of Fuding White Tea processing.
白茶本草纲目的记载

白茶本草纲目一、引言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名优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白茶本草纲目》是一部详细介绍白茶的著作,记录了白茶的起源、品种、制作工艺、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根据该著作的记载,对白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地介绍。
二、起源与品种1. 起源白茶起源于中国福建省,历史悠久。
相传公元618年唐朝时期,福建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制茶工艺,即将鲜叶晒干后直接制成茶叶,没有经过揉捻和发酵等步骤。
这种制茶工艺被称为“白毫银针”,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所说的白茶。
2. 品种根据《白茶本草纲目》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白茶品种:•白毫银针:以嫩芽为原料制成,外形修长匀直,色泽银白,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口感鲜爽。
•白牡丹:以嫩叶为原料制成,外形扁平匀整,色泽乌绿带黄,汤色金黄明亮,口感醇厚。
•贡眉:以嫩芽、嫩叶为原料制成,外形紧结卷曲,色泽墨绿微黄,汤色橙黄明亮,口感清香甘醇。
•寿眉:以嫩芽、嫩叶为原料制成,外形紧结卷曲稍开展,色泽深绿微黄,汤色橙红明亮,口感醇厚甘甜。
三、制作工艺1. 采摘白茶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
通常在春季3月至4月之间进行。
采摘时选择未开放的花蕾和嫩叶。
2. 晒青采摘后的茶叶需要在阳光下晒干。
晒青的目的是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一部分,并促进茶叶内部化学物质的转化。
3. 杀青晒青后,茶叶需要经过杀青处理。
杀青是指将茶叶在高温下迅速停止发酵的过程。
常用的杀青方法有蒸、炒、烘等。
4. 晾晒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晾晒,以进一步降低水分含量,使茶叶更加干燥。
5. 筛选分级晾晒后,茶叶需要进行筛选和分级。
通常将茶叶按照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以保证品质的一致性。
四、功效与禁忌白茶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1.抗氧化:白茶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缓衰老过程。
2.清热解毒:白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肠胃不适等问题。
3.降脂减肥:白茶中的儿茶素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帮助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
政和袋泡白茶深加工可行性分析研究

1 白茶 市场 特性 及发 展趋 势 分析
客观 地看 , 白茶 目前市场上存在知 名度不足 , 以及受国 人饮 茶习惯 等方面的局限 , 产量和销量不及其它 茶类 , 但在 调查和研 究白茶的过程 中,看好 白茶主要基于 以下 因素 :
少 ,而易杀 焦 ,投叶量太多 ,则易 闷黄 , 形成不 理想的滋味
所以利用高温的烘制, 一则起到后续杀青的作用( 即护色的 功能 ) - ] ,- ̄兼有烘干的功能。同时,由于高温的作用, j 减
短了烘干时间 , 对提高茶体 品质有好处 。 其次 , 延长 回潮的 时间 , 茶芽的水分 分布相当的不匀称 , 表里差别较大 , 特别 是经 过第一次的高温烘制 , 表面的水分迅速挥发 , 表面上看 已经足 干 , 实际上茶梗 内的水分依旧存在 , 如若此时就回收 , 那么总体 的茶叶由于水分的作用 , 就有可能发酵变酸 , 同时
维普资讯
思 考 观 点
茶叶科学技术
二0 0八年第一期
政和袋泡 白茶深加工可行性分析研究
叶 云 翔
(政和县农业局
福建政和
3 30 ) 5 60
政和 县是我 国 白茶主 产区 ,也 是福建 白茶的 原产地之
一
医学研究 中心的研究也表明 ,白茶杀菌和清除 自由基 ( 类似 人体J: 作用很强 ,揭示 了白茶诸多特殊 的保健功效 。 :0 2k) ,
其辉煌 的过 去和醇厚 回甘的文化魅 力。 15 消费者乐意 尝试 .
骆少君研究员多次呼吁重视发展 白茶。美国、瑞典斯德哥尔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茶特性及其国内外研究成果

白茶特性及其国内外研究成果白茶,系六大茶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之一,不炒不揉,属微发酵茶,因其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色白如银,汤色杏黄清澈晶亮,入口毫香显露,清鲜甘醇,是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其制作工艺自然而特异,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等,具有出色的药理功能和保健作用。
固,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
白茶性寒,功同犀角、退热、降火、降血糖、抗癌等神效,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治疗瘟疫圣药。
清代以来出口海外,被爱茶人视为珍品。
近年来,随着对白茶研究的深入,白茶保健功效优于其它茶类逐渐被人们认识,因而,目前已成为风行欧美的一种保健饮品。
白茶是历史名茶,先有白毫银针,原产于福鼎,《茶经》中载:“永嘉(今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著名专家陈橼考证,即指福鼎太姥山。
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更是清楚的记载:”太姥山古有白茶,今呼白毫,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
白茶创始于福鼎,这在《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得到证实。
福鼎白茶是白茶中的珍品,其生产原料是采自产于福鼎太姥山区的有“华茶1号”、“华茶2号”之称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特异的自然环境和原料,造就了品质卓越的福鼎白茶。
传统的福鼎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原福鼎县茶厂又研制出新的白茶产品“新工艺白茶”。
近年来,福鼎市又开发出了工艺白牡丹和紧压白茶,丰富了白茶种类。
白茶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
当今最新科学研究表明,白茶的保健功效做全面,特别在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方面效果比其它茶类更显著。
古籍《闽小记》中称:“(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
据考证,此论断出自于《本草纲目》。
其实在白茶产区福建闽东北自古传下用白茶水退烧、治牙疼、瘟疫等。
白茶新工艺技术标准研究

白茶新工艺技术标准研究白茶是中国传统的茶叶之一,在传统的制茶工艺中常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来加工,但是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因素较多,导致白茶的品质不稳定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白茶加工技术,提升白茶的品质。
针对白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国内外的专家们研究出一系列新的技术标准参考,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采摘标准白茶的制作过程首先要选用上等的原料,只有优质的原料才能保证最终的白茶品质。
因此,制定原料采摘标准至关重要。
要求采摘期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同时保证茶叶在原料采摘前后是否有疾病等情况。
2.烘焙标准烘焙是白茶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决定了最终白茶的品质和特色。
新的工艺标准要求烘焙温度的控制严格,以适当提高茶叶的含水量,保证不同层次的茶叶种类在烘焙温度上是有差异的。
3.干燥标准干燥是白茶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干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等条件,以确保干燥速度和茶叶经过之后的质量。
新的干燥标准要求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层次,合理地调整干燥条件,提高茶叶的味道和口感。
4.贮存标准白茶是一种易受潮、受湿和发霉的茶类,因此贮存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对新鲜制作出来的白茶要尽快挑拣出水分和不同级别的茶叶,储存前特别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干燥,对要储存的茶叶进行分类贮存,确保灰尘和异味不会污染白茶。
总体而言,白茶的质量取决于不同制茶工序加工的精细程度、茶叶生产地、季节、气候环境、水质及其它相关自然因素。
因此,新的工艺标准未必适用于所有的茶叶生产地点或茶叶生产者。
要根据当地环境、茶叶制造工艺和当地的实际状况,在适当的情况下对新的工艺标准进行合理调整。
夏秋季利用白叶茶制作卷曲型茶产品工艺研发试验初报

夏秋季利用白叶茶制作卷曲型茶产品工艺研发试验初报作者:严海珍徐年友雷元胜来源:《新农业》2020年第07期摘要:本试验中将做型中传统的理条作业改为揉捻,通过烘干制成卷曲型烘青毛茶,通过感官审评,以传统的理条作业制成的扁直形茶叶作对比,比较产品品质优缺点,以期探讨白叶茶夏秋季较理想的制作工艺,获得比较理想的夏秋茶茶产品,从而延长安吉白茶在我地的年生产时间,降低种植风险,增加茶园单产,提高种植与产业效益。
关键词:白叶茶;夏秋季节;揉捻;卷曲型绿茶白叶茶或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
这类茶树新梢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滋味鲜爽,叶片呈现白色或黄白色,是名贵的茶树资源。
白叶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为低温敏感型白化茶树品种,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其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18℃。
通常在我地4月下旬中期叶片开始返绿,因此,白茶年生产时间仅有15~20天,茶园单产低。
受前几年白茶市场火爆的驱动及招商引資的共同影响,我区近几年安吉白茶等白化型特种绿茶发展迅速,种植规模达5000余亩。
然而,由于其品种特性的制约,现行的白叶茶生产与制作技术模式,每年仅生产1季春茶,年生产时间短,夏秋茶不采、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且产品仅以高端茶产品为主,购买群体单一、市场空间狭窄,发展白叶茶生产,市场风险极大。
1 目的与意义本试验是利用白叶茶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种特色,将我地卷曲型绿茶制作工艺技术应用于白叶茶夏秋茶制作,以揉捻替代做型中传统的理条作业,通过烘干制成卷曲型烘青毛茶,通过感官审评,以传统的理条作业制成的扁直形茶叶作对比,比较产品品质优缺点,以期探讨白叶茶夏秋季较理想的制作工艺,获得比较理想的夏秋茶茶产品,从而延长白叶茶在我地及周边地区的年生产时间,降低种植风险,增加茶园单产,提高种植与产业效益。
2 试验设计根据试验性质,本试验设置2个处理(即新制作工艺,以下简称T1、T2),以传统的白叶茶理条制作工艺为对照(以下简称C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6-04-01基金项目: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闽财指[2015]06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35);福建茶产业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建设项目(KNJ-151000)作者简介:周子维(1992-),男,福建周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研究。
*通讯作者:sunyun1125@中国茶叶加工2016(2):64-68白茶起源于闽东北,其主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市等地。
在传统的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得名主要因其制法独特,既不炒亦不揉,经萎凋、轻发酵(发酵程度约5%~15%)形成干茶满披白毫而泛银白灰绿[1-3]的品质特征。
白茶根据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白茶和新型白茶,其中传统白茶以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划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及寿眉;新型白茶主要是指新工艺白茶、造型白茶及花香型白茶,选择新品种、嫁接新工艺是该类白茶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白茶的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愈发受人关注,“白茶热”持续升温。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发布的2015年全国茶产销形势通报,其中白茶增产超过50%,产量超过2万吨,在六大茶类中增长势头迅猛、占比进一步攀升[4]。
“白茶热”现象的出现除了与白茶本身的优异品质相关以外,也得益于白茶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新型白茶的出现。
1白茶加工工艺进展白茶的工艺流程主要是萎凋、摊堆及干燥,在六大茶类中最为简洁。
萎凋是白茶的核心工艺,是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周子维,李磊磊,孙云*(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建福州350002)摘要: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文献综合阐述白茶萎凋技术的新进展。
同时从加工学角度就近几年来在市场中涌现出的新型白茶以及适制性新茶树品种研究进行总结归纳,茶类之间工艺的相互借鉴创新在提升传统白茶品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白茶;萎凋;工艺创新;适制性中图分类号:TS272.5+9;TS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306(2016)02-0064-05Research Advance on Processing Craft and Productive Character ofNew Tea Variaties of White TeaZHOU Zi-wei ,LI Lei-lei ,SUN Yu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Based o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literatur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gives a review on new progresses on deterioration of white tea ,and also sorts out the newly emerging types of white tea and new productive character varieties for white tea on the marke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cently.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white tea has been improving all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market has been furthermore met ,due to the craft reference and innovation between tea categories.Key words:White tea;Deterioration;Process innovation;Productive characterDOI:10.15905/ki.33-1157/ts.2016.02.013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叶张失水而引发的一系列物化反应,不同于红茶和乌龙茶的萎凋,传统白茶的萎凋历时较长(约50~60h),叶张内物化反应缓慢而深刻。
而干燥是白茶制作的最后工艺,烘焙干燥可及时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发展茶香,固定品质[5]。
在白茶的传统生产中,长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天气限制、场地制约、能耗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解决白茶传统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在“白茶热”的背景下,实现白茶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可控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1.1萎凋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在白茶生产上萎凋的方式主要有: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加温萎凋、复式萎凋及LED光质萎凋等。
萎凋是形成白茶色、香、味特有品质的特定过程,它受到温度、湿度、气流、历时、摊叶厚度等因素的影响[5]。
福鼎白琳茶厂早在1985年采用热风萎凋工艺制作白牡丹,利用堆积后熟处理萎凋叶,弥补内含物转化不完全的缺点,有效解决了阴雨天气对白茶生产的影响,并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6]。
而1988年,陈清水就政和、建阳两地茶季低温多雨的问题,设计了人工控制白茶萎凋的设备组合,包括KQF-7型自动控制去湿机、油式电热升温机、通风机、风幕机及920型茶青脱水机。
该组合在既有效的提升了工效、克服天气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白茶的品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萎凋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7]。
王姚经[8]采用微电子技术和控制单元模块,改良了白茶自动加温萎凋调控技术系统,该系统利用多时段、多通路监控,驱动传感,执行转化,完成自动化控制,实现了对萎凋过程温度、湿度、风量“三要素”的实时调控。
在该萎凋体系里,将24h 划分成为五个控温控湿时段,营造最佳萎凋环境条件,旨在干预鲜叶失水的快慢。
五个时段的温度分别为:24±1℃、28±1℃、28℃、30℃、28~32℃,相对湿度分别为82%、75%、62%、55%~60%、45%,失水率分别为:12%、12%、15%、15%、6%。
笔者认为,该调控系统尽管达到了白茶生产的理想化水平,但受设备投资较大、技术性要求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白茶产区生产上推广可能性较小。
而相比智能模块控制,引入空调、抽湿机等设备调控温湿,更易为茶农所接受。
郑立盛等[9]及赵爱凤[10]都借鉴了闽南乌龙茶做青环境调控技术,采用空调来调控白茶萎凋环境的温湿度。
郑立盛等的研究表明,在秋季的阴雨天气里利用空调加抽湿机萎凋的白茶,其品质要明显优于阴雨天室内萎凋的白茶。
笔者认为,空调的制冷除湿与抽湿机的加温除湿相矛盾,故空调与抽湿机的组合虽受用于乌龙茶做青,但对于白茶的室内加温萎凋而言,能耗较大。
而赵爱凤的研究中,对不同方式萎凋的白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综合考虑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多糖、水浸出物、酚/氨比及(氨+糖)/酚比七大生化成分进行分析,从生化判定品质的角度分析,空调萎凋最好,热风萎凋最差。
从实际生产的角度看,空调萎凋亦或热风萎凋哪种更适合实际生产还需根据生产时的气温、湿度而定。
同克服天气条件一样,解放传统白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陈霖熙[11]为简化生产操作,解放劳动力,提升茶叶品质设计了全国首条白茶连续化生产线。
该生产线分为两层,上下布局,一层由储青车间、加温萎凋车间、自动摊堆转化车间、干燥车间组成,二层是日光萎凋车间,该生产线采用复式萎凋技术,以电能驱动、实现全自动化传送,生产时具备全天候、不落地、清洁化等优点。
罗玲娜等[12]以该条连续化生产线所制白茶同传统工艺白茶的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品质差异不显著,但连续化生产线的白茶滋味更为醇爽清甜,感官审评总分(90.3分)高于传统工艺白茶(89.1分),这说明连续化清洁生产线值得普及推广。
此外,在萎凋技术专利方面,林振传等[13]研发了智能白茶萎凋房,实现萎凋作业的智能化和快捷化;王香艳等[14]研发的一种白茶萎凋房气体自动化排放装置,实现了对白茶萎凋房内气体的自控化调控;林有希等[15]发明的一种白茶萎凋机有效提高了白茶的生产效率。
在解决白茶传统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对白茶萎凋过程中新因素的探究也时有涌现。
在保证白茶品质的前提下,施加外源酶,干预物化反应进程,从而促使在制品的某些类物质的含量发生改变,以求实现成品茶品质的突破。
纤维素在植物干重中占比为35%~50%,其分子间致密的晶体结构是造成酶类与纤维素有效作用的主要障碍[16-18]。
李凤娟[19]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喷洒3%纤维素酶液(40℃水浴、45min)水溶液于不同温度水浴处理的鲜叶上,与正常条件下用水溶液喷洒的萎凋叶对比,并进行生化测定与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外源酶对于白茶品质的改善并不明显,相关机理仍待深入研究。
韦洪平[20]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喷洒食用酸,一方面可以充分杀死叶片表面的病菌,另一方面可协同萎凋作用,破坏茶叶的部分细胞壁,促进萎凋的物化反应,加之利用阶段性的变温处理,使酚氨比得到调控,制得的白茶滋味鲜爽,品质优异。
随着LED(Light Emitting Diode)照明技术的发展,其节能、高效、可控等优点,使得LED光质萎凋成为茶叶加工工程中的新亮点。
2015年10月20日,全国首条LED光源白茶萎凋自动生产线竣工投产,成功实现了科研向生产过渡。
在萎凋环节引进LED生物光照技术,为白茶品质提升提供了开创性技术支撑[21]。
1.2摊堆技术研究进展与室内自然萎凋相比,加温萎凋历时有所缩短,对萎凋叶进行适宜的摊堆,促进其进一步发酵,可克服白茶滋味生青、叶底青绿等的缺点。
林振传等[22]所研发的一种自动摊堆和翻堆设备,在实现了萎凋叶退青的清洁化和自动化的同时,对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也有所改善。
吴廷帅等[23]在总结凌涛白毫银针工艺时也发现,堆积过程促进萎凋叶内多酚类及其他生化成分的酶促反应,这有利于青臭气味的消除,而形成香气高爽、滋味醇厚的品质风格。
对萎凋叶进行摊堆也是新工艺白茶加工的一大特点[24],通过摊堆轻发酵,一方面这有利于区别于传统白茶的味浓香高的品质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摊堆使萎凋叶软化,有利于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接下去的轻揉捻创造条件,进而形成卷曲缩摺的外形特征。
笔者认为,虽然适宜的堆积发酵可提升白茶的品质,但其发酵程度应适当,否则易出现酵气、红张等品质不良现象。
1.3干燥技术研究进展古老的白茶干燥工艺,类似于晒青绿茶,是以日光直接照射进行干燥,诸葛利权[25]研发的一种大叶白茶的生产工艺中,仍沿用此古法,对失水率适度的萎凋叶进行室外晒干。
如今白茶干燥工艺以可大体分为焙笼干燥和机械干燥两种。
焙笼干燥讲究低温慢焙、费工费时,生产高级白茶时可借此法,提升白茶品质和附加价值,但目前生产上使用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