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资本之间存在着竞争,但实质上则趋于垄断 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股份制成为最普遍的企业组 织形式
知识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 会制度
资本可以表现为用于购 买劳动力和生产材料的 货币和信贷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2020-xx-xx
2
-
目录
CONTENTS
1 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资本主义的趋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 会制度
资本可以表现为用于购 买劳动力和生产材料的 货币和信贷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 总是资产阶级所掌控的 私人拥有的资本
其主要内容是占有生产 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购 买劳动力进行剥削
资本主义的趋势
资本主义的危机
尽管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也面临着一些危机。其中最突出的是 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通常是由于生产过剩、市场饱和或金融泡沫破裂等原因引起的。 这些危机导致了失业、减产和破产等后果,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近 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再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脆弱性 资本主义的环境危机通常是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引起的。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导致了 大量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这些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资本主义的环境问题也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关注
资本主义的趋势
资本主义的未来
尽管资本主义面临一些危机,但 它仍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要形式之一。未来,资本主义可 能会继续发展和改进,以更好地 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例如, 资本主义可能会更加注重可持续 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也可能会 更加注重员工的福利和权益。总 之,资本主义的未来将取决于人 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发展
潮阳市实验学校
祝小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何时何地 出现?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 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城市。 我国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 海城市。
同学们了解这些人吗?
葡萄牙人,1487年航行到非洲最南端。 意大利人,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 葡萄牙人,1498年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 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葡萄牙人,1522年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3) 惨绝人寰的血肉贸易
一般的贩奴船从欧洲起航以后,直接从欧洲各地开往非洲西岸 距美洲最近的内亚湾,在这里,用船上的商品换取奴隶。奴隶上船 后,在每一个奴隶身上都要烙上所属奴隶主的姓名,之后,戴上脚 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就像运送一头猪、一只大象那样把奴隶塞进拥 挤不堪、污浊熏天的船舱之中。他们根本不考虑奴隶的生命安全, 更不考虑奴隶的健康状况。所以,运送过程中,经常是各种疾病凶 猛肆虐,还不时流行瘟役。 当然,疾病和瘟疫奴隶主非常关心,他们害怕这样会影响利润, 所以,只要发现患病黑奴,尤其是奄奄一息者,他们就会立刻把他 们扔入大海之中。尽管如此,奴隶的残废率仍达百分之三十甚至百 分之五十。 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的奴隶,奴隶贩子会施加他们 能够采取的任何处罚,轻者以皮鞭抽打,重者被砍头、挖心、断其 手足、以绳索活活勒死以及扔到一望无际的海水之中等。这些手段 残忍、毒辣,令人触目惊心。不少奴隶不堪忍受这种非人待遇。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需要两个条件,即要有: ①大批 失去生产资料却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广阔的 统一的商品流通市场③先进的生产技术的熟练的劳动技能④开办 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⑤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 的活动场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2.“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提 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 A.形成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力为生的劳动者 B.集中了大量土地 C.开辟了广阔统一的商品市场 D.积累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利息。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股份资本和股息。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土地价格。

2.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要点讲解: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沦为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1、资本的概念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和一般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从静止状态看,是无法区分的,即从货币本身,无法判断它是不是资本,要想判断,必须从运动的过程看,即从货币流通与资本流通来看,才可以判断两者的区别。

资本包含以下含义:(1)、资本是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价值。

可以是物,可以是货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必须有价值。

(2)、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

资本具有增殖的能力是资本最根本的特征。

(3)、必须是在运行中不断增殖的价值。

准备增殖的最终源泉是劳动。

对资本的本质必须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来理解:从自然属性看,资本是一个属于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通过在连续不断的运动中占有和支配剩余劳动,以取得价值增殖的价值,它属于社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资本本身不反映社会关系;从社会属性看,资本与一定社会制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就必然反映该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

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

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

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总公式是指()A.G-W-GB.W-G-WC.W-G-WD.G-W-G正确答案:D解析:以货币为流通媒介的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而资本流通的公式则是:G-W-G′,这个公式表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增殖,经过这种流通过程,货币变成了资本。

因此,正确选项为D。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2.理解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点在于()A.发现劳动力商品的独特性B.把握流通领域中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C.研究社会中总价值的重新分配形式D.把握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正确答案:A解析: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本质就在于在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本的增殖,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发现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性,在其使用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导致资本的增殖。

因此,正确选项为A。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3.资本的本质是()A.一般等价物B.生产关系C.生产力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正确答案:B解析: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因此,正确选项为B。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是它的()A.使用价值的特殊性B.价值的特殊性C.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殊性D.工资的特殊性正确答案:A解析:劳动力商品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在其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因此,正确选项为A。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5.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的()A.所有权B.无限的使用权C.有限的所有权D.有限的使用权正确答案:D解析: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并且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由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具有下列基本特征:①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全部物质财富都采取商品的形式,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交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最常见、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仅一切劳动产品成为商品,连工人的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商品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到处都是商品买卖原则占统治地位。

②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用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雇佣工人则是雇佣劳动的体现者。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一方面,雇佣劳动从属于资本;另一方面,资本也离不开雇佣劳动。

在这个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主要存在着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两个对立的阶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③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实现价值的增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决不能把这种生产描写成它本来不是的那个东西,就是说,不能把它描写成以享受或者以替资本家生产享受品为直接目的的生产。

如果这样,就完全看不到这种生产在其整个内在本质上表现出来的特有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272页)。

这就是说,在本质上,资本是要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生产资本。

马原第五章

马原第五章
三,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 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四,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 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 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四,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以及开放。
五,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由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 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通常采取商品的表现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包含着资本主 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因此,剖析商品,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
五,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其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商品交 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 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等于价值。 所以,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其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 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其三 ,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 式;货币形式。 二,货币, (一),,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推动的结果。 (三),,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 5 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四),,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被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 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 币的矛盾。所以,货币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买卖脱节。所以,马克思把商品 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是指劳动的私人属性,即由于生产资料 归私人所有,所以劳动的过程由私人控制,劳动的成果归私人占有。社会劳动是指劳动的社会属性,即由于存在 社会分工,因而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 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不可能确切、完全地知道社会的需要,因而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不能或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通过商品交换。 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 盾的基础。其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其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 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 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其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其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 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其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 造中作用的认识。其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目录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第三章资本的运行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面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的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法和唯物史观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A随着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B随着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C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D随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3、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和交换B分配和交换C分配和消费D物质资料生产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B物质资料的交换C物质资料的分配D物质资料的消费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B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C社会生产力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6、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是()A生产方式B生产资料C生产工具D生产关系7、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资料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方式9、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A上层建筑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社会形态10、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使生产关系()A长期稳定,永远不变B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劳动者的素质 1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劳动生产率B科学与技术C劳动者D社会生产力13、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A分配B生产C消费D交换14、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宗教关系C家庭关系D生产关系15、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6、构成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是()A分配关系B交换关系的总和C消费关系D生产关系的总和 17、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一定的社会形态C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8、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有,能够()A创造经济规律B消灭经济规律C利用经济规律D改造经济规律 19、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A创造经济规律B消灭经济规律C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D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A阶级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C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D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1、政治经济学是()A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D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科学E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重商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重农主义E现代西方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A科学性B阶级性C实践性D发展性E开放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5、人们从事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力E生产关系6、生产工具()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7、生产关系包括()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分配关系D交换关系E消费关系8、生产力()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9、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是互为前提和相互决定的B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C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D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E是社会形态的两个方面1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A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B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C必须联系经济基础来研究生产关系D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E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2、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C节约劳动时间规律D价值规律E按劳分配规律1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环节有()A生产B生活C分配D交换E消费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5、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16、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包括()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B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C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D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E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方法18、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在于()A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B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C它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D掌握解决各种现实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E加强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A5、B6、B7、D8、B9、C10、C11、B 12、D 13、B 14、D 15、D 16、D 17、A 18、C 19、C20、B二、多项选择题1、ACE2、AC3、ABCDE4、ABCDE5、ABC6、BCD7、ACDE 8、ABCDE 9、BCDE 10、BCD11、ABDE12、AC 13、ACDE 14、ABCD15、BD16、ACD17、ABCDE 18、ABC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符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趋势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 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 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 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 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 主义自身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 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 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随着资 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 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 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 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 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 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 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
双刃剑 马太效应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引言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特征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自由竞争、利润为驱动的经济体系。

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如土地、厂房、设备等)归个人或少数阶级所有。

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使得资本家成为生产工具的主人,能够支配和控制生产过程。

这种私人占有制度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实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2.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同资本家之间为了追求利润而进行竞争。

这种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自由竞争也使得市场供求关系得以形成,价格和价值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3. 利润为驱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利润追逐。

企业家作为生产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投资和组织生产活动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的产生来自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工人的劳动付出超过工资所得到的部分。

利润驱动资本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创新,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商业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始阶段。

这个阶段以商人为主导,通过买卖商品来实现利润。

商人通过贸易活动,积累起初步的资本,在市场中获取利润。

这种阶段下的生产方式还相对简单,劳动分工不是很明确,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有限。

2. 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阶段以工业资本家为主导,生产规模扩大,机械化和劳动分工程度加深。

资本家通过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从中获取利润。

工人成为雇佣劳动者,卖掉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5、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6、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正确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正确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变质,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筒垄断组织力量相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第一,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第二,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装,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掠取高额垄断利润;第三,争夺商品销售市场;第四,确保元瓷阿廖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15、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接待资本输出;第二,生产资本输出;第三,商品资本的输出。
16、对于资本输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以及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代价:产业调整合布局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加,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编号:162002总学时数:4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目:苏树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校所有本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

总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导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内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货币的发展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重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手段和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基础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分配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难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历史阶段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确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到18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奉行自由竞争学说,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全面建立并发展起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顶点。

与此相适应,在政治思想上,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行会制度,主张“自由”、“平等”和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倡导经济上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竞争一方面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促进科技和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

同时还使各国强烈地进行殖民战争,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自由竞争的结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必然引起生产的大规模集中,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垄断的产生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被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所取代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继续发展和扩大,它使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

巨大的垄断组织都是采用科学方法组织起来并以科学方法加以管理的。

在很大的范围内用有计划的生产代替“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使生产的社会化大大提高,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日益扩大,使孕育着的经济危机日趋成熟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结果是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剥削本国人民,而且通过殖民扩张,把他们的统治带到全世界,造成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尖锐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周转次数通常是指预付资本在一年内的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高中政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高中政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一生产工具一劳动对象物的因素(生产资料)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之间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它两个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2.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在这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5种生产方式。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2.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3.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

新时期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采集转变为生产。

4.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马克思-5-第5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5-第5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4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为过渡阶段→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以来至今)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想到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兴隆段,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各方面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活着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卡特尔(Cartel),主要是在销售领域合作。

不稳固。

——德国。

(2)辛迪加(Syndicat),主要是在采购与销售领域合作。

较牢固。

——英国(3)托拉斯(Trust),指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

牢固,——美国(4)康采恩(Konzern),以金融控制为基础,(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垄断是从自由竟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竟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世纪末15世纪初)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1.小商品经济分化产生出资本的萌芽2.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形成资本的萌芽资本的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表现:1.产生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2.大量货币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英国圈地运动)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宝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所谓的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体现生产力的水平)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涉及到生产关系)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物质财富源于人的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价值是抽象财富,源于人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的产生领域。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G—W—G'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

价值规律要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的结果只会是价值的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变化。

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作为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但是,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离开流通,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货币永远也不能转化为资本,商品所有者也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剩余价值无从产生。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做准备,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它是以流通为媒介,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

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6页;《大纲解析》第85页。

2.马克思指出:“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正是这种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

”这说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充当的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

初级经济师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初级经济师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点二】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点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知识点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1.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知识点二】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二)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补充】垄断利润的外部来源1.通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而占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2.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占有非垄断组织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3.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将社会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4.把国外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

(三)金融寡头(1)银行业的垄断和金融资本工业生产集中并形成垄断要求把银行资本集中起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银行资本的集中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垄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了商品经济基本规律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剩余价值理论,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必胜信心。

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教学时间: 6课时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分析和对劳动力商品理论的阐述,是揭示剩余价值生产本质的理论前提,也是马克思实现政治经济学科学革命的重要内容。

1.资本(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①流通形式不同。

②流通内容不同。

③流通目的不同。

④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通中的货币作用不同是货币与资本的本质区别。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一般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却使原价值增殖,能带来剩余价值。

(2)资本总公式:G—W—G'从简单商品流通中,我们看到,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在资本流通中,作为资本的货币则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一W一G’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本质,所以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①矛盾的表现:②矛盾的解决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其次,离开流通领域剩余价值能不能产生?资本家幼虫:货币所有者;蝴蝶:资本家;“资本家幼虫变为蝴蝶”的前提即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便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①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第二,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②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小练习:商品价值=c+v+m 新创造价值=v+m 预付资本=c+v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1)资本的本质资本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析哪部分资本能产生剩余价值划分的依据、内容及意义(3)资本主义工资①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提供劳动力获得的收入采取了货币工资的形式。

由于工资的支付方式是在工人提供劳动之后、工资的数量与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之间的联系和劳动力与资本之间交换的特点,使得工人获得的工资被认为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要正确地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必须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交易的内容。

②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可能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但当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时,却掩盖了雇佣工人劳动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抹杀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造成了工人已经得到了他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假象。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虽然只是生产过程按原有规模的重复,但是从它的这种重复或连续性来考察,可以消除它作为孤立的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假象,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新特点,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剥削本质。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从而使生产规模得到扩大的再生产过程。

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进一步看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垫支的资本部分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

而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新增加的资本从一开始就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是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

2.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就是资本积累,即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所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2)资本积累的原因3.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构成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首先,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这种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马克思称之为资本技术构成。

其次,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又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一定比例,马克思称之为资本价值构成。

很显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资本技术构成总是表现为一定的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价值构成的变化。

资本价值构成总是在表现着一定的资本技术构成。

所以,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

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v。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的影响(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所以,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是产业资本家。

所谓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矿业、建筑业、运输业等产业的资本。

这些产业部门的主要投资者就是产业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目的是取得产业利润。

由于首先占有剩余价值的是产业资本家,所以在分析中,我们先撇开其他,假设剩余价值只在产业部门内部进行瓜分来说明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1.平均利润的形成(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1)内容不同(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前者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剥削率),而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或能赚多少钱(赚钱率)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2)数量大小不同,利润率在数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联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资本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最少量的预付资本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如何才能不断地提高利润率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剩余价值率。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关系。

所以,一切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办法都可以提高利润率。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

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预付资本的数量就越大,因而利润率越低,反之,利润率则越高。

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方向关系。

(但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技术进步相联系,首先采用新技术的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或者超额利润。

所以,企业总是在追求技术进步,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得到提高。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

利润率一般是以年计算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利润率的高低,还取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越高,则年利润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向关系。

所以,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利润率。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

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约可以使生产同样数量的剩余价值需要较少的预付资本,从而使利润率得到提高,即利润率同不变资本的节约程度成正向关系。

除此以外,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也是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一个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那么生产成本就会提高,预付总资本就会增加,利润率也就下降;相反,如果原材料价格下降,生产成本就会下降,预付总资本就会减少,利润率也就提高。

因此,利润率与原材料价格一般呈反向变化关系。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分析不同生产部门利润平均化的形成。

从前面对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当剩余价值率不变时,利润率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或资本周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每个部门以平均数计),它们的利润率也就不同。

那些投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或周转速度较快的部门中的资本,在同一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多,利润率就较高;相反那些投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或周转速度较慢部门中的资本,同一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少,利润率便较低。

投入等量的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在社会经济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是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可以表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的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的形成,使得各个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量和本部门工人实际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不一致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本家得到的平均利润量大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资本家得到的平均利润量小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得到实现了,似乎利润完全成为预付资本的产物,而与创造它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无关。

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已经模糊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是,那时各部门的利润量至少与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

可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量却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已经不一致了。

相反,利润量却与资本量相联系,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好像利润量完全取决于资本量,利润完全是资本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