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摘要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而当今社会经济正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土地进行管理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质量土地纠纷土地质量土地权属

正文

引言

土地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特别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为适应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副渔业、城镇村庄等的迅速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以及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作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是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建设、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五者的关系,使之朝着预定的目标,顺利地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展开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以不断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土地资源数量差异较大

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1.1人均土地资源少

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1]

1.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

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土地资源质量不明

2.1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实际应用日趋紧密

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土地质量指标不是单纯指土地某一方面或某一种属性的指标,而是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而建立起来的能够反映土地资源和相关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体系。从目前看,大部分指标局限于土地资源内部,尚缺乏社会经济制度、政策乃至法律等方面的反映。只有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构建的指标,才能全面认识土地质量。建立土地质量指标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与管理,目前国内外土地质量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土地质量的理论探讨、土地质量指标的建立上,土地质量指标在监测和政策制订方面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指标和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框架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联系。

2.2土地质量差异大

2.2.1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量测结果,耕地总体质量较低。

在现有耕地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的41.6%;对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积约占34.5%;对农业

利用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约占20.3%,不宜农用而需退耕者 3.3%。据统计资料推算,如果以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亩产150千克为一个台阶计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产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产田则占56.5%。[2] 2.2.2全国农用后备土地资源约5亿亩,但后备土地资源质量明显较次。

按其质量评价,其中一等荒地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垦所需投资较大,要经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2.2.3在现有耕地高质量土地较少

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从草场资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有9亿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场约有20亿亩,草质差、产草量低,约需60-70亩,甚至100亩草地才能养1只羊,利用价值低。全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每公顷只有79m3,为世界平均110m3的71.8%。[3] 3土地纠纷多且复杂。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万物之母。土地问题,关乎民生,涉乎民计,维乎民意。“拉美教训”就是很好的警示。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步伐非常之快,但却漠视农民的土地权,最终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成为流民,从而加剧了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国家长期陷于飘摇动荡之中。全国每年发生约5万起土地权属争议”

3.1利益的隐蔽和矛盾的突发性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利益显现以后争执的激烈是其他案件无法比拟的。这些争议大多为村民内部矛盾、村民与村集体的矛盾,因碍于情面未点破或尚未点燃利益的“导火索”而暂时隐蔽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来越大,怨恨越积越深,最终对利益的追求会揭破人情的面纱而突然爆发。

3.2形成时间长,取证难度大

农村土地权属争议,多形成于体制下放时期的八十年代初,分地、登记、发证等事件和行为,有的还要追溯到人民公社或者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时期。因年代久远,填证不规范,书面证据保存不好,知情的人证缺失,现场勘查也难以取证。这在农村山林权属争议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4土地浪费大。

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浪费现象令人担忧,尤其是城市土地的浪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然而中国高速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