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新型诈骗案件的案例

合集下载

如信银行报班诈骗案例

如信银行报班诈骗案例

如信银行报班诈骗案例信银行报班诈骗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业务的数字化,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其中,报班诈骗案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

在报班诈骗中,犯罪分子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公安机关人员等身份,以“您的账户存在异常”、“涉嫌洗钱”等理由,引导受害人前往ATM 机或网银平台进行操作,从而盗取受害人的资金。

下面我们就以一起发生在某信用卡银行的报班诈骗案件为例,详细介绍该案件的经过和教训。

一、案发经过2019年7月某日上午10点左右,某信用卡银行的客服部门接到了一个来自李女士(化名)的电话。

李女士称自己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显示:“您所持有卡号为****的信用卡存在异常,请尽快联系客服处理。

”李女士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便拨打了该银行客服电话询问情况。

接到电话后,该银行的客服人员向李女士确认了卡号和身份信息,并告知李女士需要进行一次报班操作,以确保账户的安全。

客服人员告诉李女士:“您的信用卡存在异常交易,涉嫌洗钱,请您前往ATM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随后,客服人员将一个ATM机编号和一个密码告知给了李女士。

李女士按照客服人员的指示前往了指定的ATM机,并输入了密码。

此时,ATM机上出现了一条提示:“请您输入验证码。

”随后,李女士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显示:“您正在进行报班操作,请输入验证码:****。

”李女士根据短信上的提示,在ATM机上输入了验证码。

然而,当李女士回到家中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已经少了5万元资金。

她立刻拨打银行电话查询情况,才发现自己遭遇了诈骗。

二、案件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该起报班诈骗案件是由一名男子通过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实施的。

该男子通过技术手段伪造出与该银行相似的电话号码和短信内容,以此引诱受害人前往ATM机进行操作。

在李女士被骗后,该男子通过多次转账将5万元资金转入了自己的账户中,并迅速离开了现场。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该男子已经实施了多起类似的报班诈骗案件,并成功盗取了大量资金。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网络电信诈骗逐渐浮出水面。

这种犯罪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手段,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这种犯罪形式的形成原因、作案手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网络电信诈骗概述网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等通信工具,假冒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名义,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诱使受害者转账、购买虚假商品、参与虚假投资等活动的一种诈骗方式。

这种犯罪形式具有远程、非接触性等特点,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二、案例分析1、假冒政府机关诈骗案例:某市居民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当地公安局的,称其涉嫌某起案件,要求张某将存款转入一个安全账户进行查验。

张某在对方的诱导下,将存款全部转入了对方指定的账户,随后发现被骗。

分析:这种诈骗方式通常是通过或者网络手段,假冒政府机关(如公安局、法院等)或者银行等机构,以受害者涉嫌违法或者账户安全为由,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入对方控制的账户。

针对这类诈骗,受害者应保持冷静,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避免被骗。

2、虚假投资诈骗案例:某公司职员李某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名为王某的网友,王某称自己掌握了一个高回报的投资项目。

李某在对方的诱导下,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了这个所谓的项目。

然而,投资后不久,李某发现王某消失,投资资金也无法追回。

分析:虚假投资诈骗通常是通过网络或者社交媒体等途径,以高回报为诱饵,诱导受害者投资一个虚假的项目。

针对这类诈骗,受害者应保持理性,不要被高额回报所诱惑,选择正规的投资渠道进行投资。

3、虚拟购物诈骗案例:某高校学生陈某在一个名为“商城”的网站上购买了一款价格较为便宜的手机。

然而,陈某付款后却发现商品迟迟未发货,卖家也无人回应。

后来发现该网站为虚假网站,陈某被骗。

分析:虚拟购物诈骗通常是通过虚假网站或者社交媒体等途径,以低价商品为诱饵,诱导受害者购买虚假的商品。

山西杏花传媒公司诈骗案例最新

山西杏花传媒公司诈骗案例最新

山西杏花传媒公司诈骗案例最新最近,山西省发生了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杏花传媒公司诈骗案件。

该公司以传媒宣传为名,从广大民众手中骗取了大量资金,涉案金额高达亿元人民币。

此案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当地的警方关注,并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

据了解,杏花传媒公司于去年成立,并在山西省多个城市开展业务。

该公司以组织举办演出、宣传活动等为名,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前来投资。

公司承诺,投资者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得高额回报,并签署了具有欺诈成分的合同,使得投资者在未经仔细阅读的情况下投资。

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工作。

调查发现,杏花传媒公司实际上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宣传活动,公司高层也没有注重发展公司的形象和业务。

相反,在公司成立的初期,高层成员就开始将公司作为个人的“提款机”,大量骗取投资者的资金。

而且,投资者的资金并没有用于公司的宣传活动,而是被个别公司高层挪用个人用途。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警方逮捕了涉案的11名嫌疑人,并对公司的账目进行了清理。

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投资者手中骗取了高达亿元的资金。

这是一起规模巨大的诈骗案,牵涉到数千名投资者,导致许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此次诈骗案的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许多人对于杏花传媒公司的欺诈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呼吁加强对类似公司的监管。

同时,社会也开始反思对投资的盲目追求,应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认真考察,了解市场情况和公司背景,避免上当受骗。

此次杏花传媒公司诈骗案也给了山西省警方一个警钟。

他们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传媒行业以及类似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诈骗行为,保护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

他们将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提供更多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帮助投资者提高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

综上所述,山西杏花传媒公司诈骗案应该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惕。

在现代社会,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各种新型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

我们应该加强对投资的认识和了解,保持警惕,避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段,近年来呈现出日趋增多的趋势。

这种犯罪方式以欺骗、诱骗和胁迫受害人从而获取财物为手段,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并总结出其中的教训,旨在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案李女士接到一通来自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自称存在李女士的案件,要求她提供个人信息以办理相关手续。

李女士由于不具备法律知识,被对方的威胁言辞吓到,最终交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李女士遭遇了一起冒用机构身份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教训一:警惕陌生电话在接到陌生电话时,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信息或涉及到钱财的话题时,应提高警惕。

确保确认对方身份,可以主动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件或事项的办理方式,并咨询周围亲友或当地相关机构的意见。

案例二:网络购物诈骗案张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但在付款后却未收到货物。

通过与卖家的沟通,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一起网络购物诈骗案。

对方使用了虚假的商品信息吸引张先生购买,并通过虚假的支付链接获取了张先生的银行账户信息。

教训二:保护个人账户信息在进行网上支付前,应确保网站的信誉度和安全性。

避免点击未经验证的链接或二维码,对于大额交易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并定期检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案例三:冒充亲属求助诈骗案王女士接到电话,声称是自己远房亲戚,在外地充当了秘密特工,需要紧急资金以完成任务。

由于听到对方的熟悉口音和亲属姓名,王女士被骗子成功诱导,最终汇款给对方。

教训三:确认身份再行动在接到求助电话时,要冷静思考并核实对方的身份。

可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方式与亲属确认,或联系当地公安机关核实情况。

切勿因为感情因素而盲目行动。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电信诈骗的手法多样,犯罪精明且不断升级。

因此,加强对电信诈骗的了解与防范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关注电信诈骗案例和警示信息,及时了解新型诈骗手法,增强防范意识;2.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在不明确身份的情况下提供敏感信息;3. 注意网络交易安全,避免点击不明链接;4. 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亲属之间的沟通与确认。

网络交易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交易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交易诈骗案例分析案例名称:2010年网络交易诈骗案-网络购车诈骗案例背景2010年,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交易诈骗的激增。

本篇文章将详细描述一起发生在2010年的网络交易诈骗案,以此案例为例,分析网络交易诈骗的特点以及法律应对措施。

案例细节事件一:时间:2010年1月受害人小明在一个知名二手车交易平台上看到了一辆价格便宜的二手轿车,并与卖家黄先生取得了联系。

黄先生表示车辆是他在某车行购买的,并承诺给予小明一定折扣。

小明感到非常满意,并通过支付宝向黄先生汇款了购车款项。

然而,黄先生收到款项后便失去了联系,小明的钱款也无法找回。

事件二:时间:2010年3月受害人小华,在网络上发现一家以低价销售高档电子产品的网店。

小华看上一款iPhone手机,并通过网店与商家王先生进行了联系。

王先生承诺给予小华10%的折扣,并要求通过银行转账进行支付。

小华按照王先生提供的账户信息进行了汇款,然而,王先生收到款项后立即消失,小华无法联系上他。

事件三:时间:2010年6月受害人李娟在网络上看到一则代购外国奢侈品的广告,广告主是一个自称为Jenny的女性。

Jenny发表了许多成功案例和正面评价,吸引了众多购物者。

李娟通过网络与Jenny联系,并支付了购买名牌包包的定金。

然而,Jenny起初给出的预计送货时间一次次拖延,最后不再回应李娟的联系。

李娟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网络交易诈骗。

律师点评以上三个案例都是2010年发生的网络交易诈骗案件,这些案件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诈骗分子通过发布低价诱人的广告或以所谓的“折扣”之名吸引受害人;其次,他们要求受害人进行线上支付或银行转账,使其资金无法追溯;第三,一旦收到款项,诈骗分子便会中途失踪,受害人无法找回损失。

在法律层面上,网络交易诈骗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如构成诈骗罪,根据作案数额大小,可处以刑期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作案数额较大,可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构成集资诈骗罪的,根据作案数额大小,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的案例

诈骗的案例

诈骗的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丧失了生命的尊严。

下面我将介绍一起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

案例发生在某省某县,受害者王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平时家庭生活过得安稳。

某天,他接到了一通来历不明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银行行长,称他的银行账户出现了异常情况。

由于王先生一向对银行操作不太熟悉,便被对方所说的话迷惑住了。

对方告知王先生,为了确保他的财产安全,需要他将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并协助办理一些手续。

王先生本着一份对银行的信任,按照对方的要求,将银行卡上的20万元转入了一个指定账户,并根据对方指示填写了相关表格。

转账后,王先生询问对方的身份信息,对方却以“涉及银行内部秘密,不能透露真实身份”为由,拒绝回答。

这时,王先生开始感觉到事有蹊跷,并迅速报警。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但很快发现转账的款项已经被转移到了境外账户,追回的几率极低。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分子采用了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利用王先生对银行操作的不熟悉,以及对银行的信任心理,骗取了他的钱财。

这种电信诈骗手段叫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来电号码、拨打来电、说服受害人转账等手法,达到骗取受害人钱财的目的。

在这种骗局中,犯罪分子往往先以各种理由称受害人的账户存在异常,需要立即办理其他账户的手续,再通过劝诱、恐吓等手段迫使受害人转账。

由于现在银行的业务多样化,一些老年人对银行的操作并不是非常了解,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避免类似的诈骗,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首先,提高警惕,对于不明来电、不明信息要保持警觉,谨防上当受骗。

其次,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再次,加强对老年人的教育,培养他们判断和抵制诈骗的能力。

最后,及时报警,与警方合作,追回损失,打击犯罪分子。

电信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段,给社会以及个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分类】其他正文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案例一:金华“12·30”特大杀猪盘案件【基本案情】2021年,省公安厅、金华市公安局联合侦办一起特大投资理财类“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境外回流诈骗犯罪嫌疑人共452名,查获涉案金额1.57亿元。

【作案手段剖析】犯罪分子通过交友或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以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寻找受害人并获取信任,然后引诱受害人前往自己搭建的虚假平台进行投资、赌博,最终骗取钱财。

第一步:取得信任(圈猪)。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平台(抖音、珍爱网等交友平台)锁定受害人,并将自己包装成单身的成功人士进行交友,添加好友后,通过嘘寒问暖来博取受害人信任;或者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各类投资类公众号、微博等吸引受害人加入,通过投资直播授课、发布内部消息等方式,将自己装成一个投资导师,获取受害人信任。

第二步:怂恿投资(养猪)。

犯罪嫌疑人拉近与受害人的距离后,开始向受害人介绍某投资(赌博)平台,引导受害人在平台上注册并投钱(充值),犯罪嫌疑人会通过后台操作,让受害人小赚几笔。

当受害人获取小利、信以为真时,犯罪嫌疑人会声称自己掌握了投资(赌博)平台的规律或者漏洞,要求受害人加大投入。

第三步:无法提现(杀猪)。

当受害人以为自己大量获利并要从平台提款时,嫌疑人则要求受害人继续充值,并称充值能送大额现金,若受害人仍然相信则在该平台里越陷越深直至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1.网络交友无法确认对方真实身份,需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对方说辞,对身份不明的网友不能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2.投资需谨慎,要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进行投资;3.保持平常心,高额回报是陷阱;4.你看中的是盈利,诈骗犯罪嫌疑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案例二:杭州“2·28”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基本案情】2021年2月,杭州发生一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件,被骗1000余万元。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_最新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_最新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_最新电信诈骗案例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诈骗罪的新型诈骗犯罪,其针对不特定对象实施诈骗行为,采用非接触的方式,信息传播工具和新的支付方式的使用,诈骗手段的不断更新,不易识别,给实践中此类犯罪的认定带来了困难,也对传统诈骗罪的相关理论产生了一定冲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最新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篇1宋振宁是临沂市临沭县的学生,今年上大二,前两天,他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公安局人员,通知宋振宁,他的银行卡号被人透支了六万多元。

随后,宋振宁按对方指示,将大量现金存入指定的银行卡。

得知被骗后,宋振宁心情一直低落。

23号凌晨,宋振宁的家属发现他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8月26日下午,新华社记者来到距离临沭县城不远的临沭镇西朱车村,宋振宁家就在村子的西北角,是一个比较新的二层小楼。

宋振宁去世后,他的父母因为过度难过住进医院,家里大门紧锁。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村民的印象中,宋振宁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很老实。

(宋振宁)花钱也不狂花钱,孝顺老的也是很孝顺,反正就是说,俺也不靠近这一块吧,(宋振宁)从小就教育很好。

——临沂市临沭县西朱车村村民对于宋振宁离世前的遭遇和死因,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此外,8月19号,临沂市罗庄区18岁的准大学生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

报警之后,徐玉玉突然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同期,在临沂市河东区,另有一名女学生被骗走6800元学费。

最新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篇22月3日,市民王先生报警称,其在2日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称王先生有一张信用卡在上海透支消费,还说有人利用其身份信息涉嫌诈骗,对方让王先生到银行内柜员机操作,说要核实一下王先生与诈骗犯是不是同一人。

王先生未多考虑便到飞鹅路工商银行铁路支行内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

随后,王先生就收到短信卡内的十四万元被转走,之后卡内的七千元也被转走。

网络诈骗案案例

网络诈骗案案例

网络诈骗案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网络诈骗以其隐蔽性、高效性和全球性成为一种新型犯罪模式,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网络诈骗案例,以便更好地防范和避免类似的骗局。

案例一,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小明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投资理财广告,对方声称可以保证每月固定收益,并且风险很低。

小明被吸引了,于是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进行了投资。

然而,当小明要求提取收益时,发现对方已经消失,投资款也无法追回。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

小红在一个购物网站上看到一件心仪已久的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她怀疑是假货,但对方声称是正品并且做了很多打折活动。

小红最终下单购买了该商品,结果收到的货物却是假冒伪劣产品。

案例三,网络情感诈骗。

小华在社交平台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海归的男子,两人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男子声称要为小华办理来国内的手续,需要小华先支付一定的费用。

小华感到疑惑,但出于对对方的信任,最终还是支付了费用。

然而,男子却一直拖延并最终消失了。

案例四,虚假求职诈骗。

小王在求职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对方声称可以帮助他找到高薪工作,只需要交纳一定的中介费用。

小王怀疑是骗局,但对方却提供了一些看似真实的招聘信息和员工证明。

最终,小王支付了费用,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以上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例,它们给受害人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

为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提高警惕,不轻信网上陌生人的承诺和利益诱惑;2. 谨慎对待过低价格的商品或服务,避免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3. 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选择正规平台和正规支付渠道,避免线下交易和私下转账;4. 对于涉及资金的交易和约定,一定要签订正规的合同,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和记录;5. 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并寻求帮助。

网络诈骗案件屡禁不止,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百川护栏诈骗案例

百川护栏诈骗案例

百川护栏诈骗案例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增加,其中,百川护栏诈骗案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案例揭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法,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案例背景介绍百川护栏诈骗案始于2018年,由一群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网络诈骗团伙发起。

团伙成员通过制作虚假的房地产投资平台,以投资护栏项目为名,吸引一大批投资者参与其中。

虚假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加入,然后将投资人的资金挪用于他用,最终逃之夭夭。

2.诈骗手法解析百川护栏诈骗的手法是利用人们对高回报的追求,通过虚构房地产投资平台和投资风险保障计划来骗取投资者的钱财。

通过精心制作的虚假平台网站和宣传材料,团伙成员以专业形象和虚假的证书吸引投资者的信任,并通过发布操作记录和佣金提成等手段制造虚假的盈利效果,让投资者产生信任感和参与的欲望。

3.诈骗手法分析3.1 虚假网站造成的迷惑诈骗团伙通过构建高度仿真的虚假投资平台网站,包括设计精美的页面和虚假的运营数据,制造虚假的投资机会,使投资者误以为是一个可靠的投资渠道。

3.2 虚假证书的增信作用团伙成员通过伪造专业机构的证书,如认证证书、投资咨询师证书等,来增加投资者对平台的信任,使其相信该平台是合法、合规的。

3.3 操作记录和盈利效果的虚假制造通过编造操作记录和提成记录,团伙成员制造了看似高额的盈利利润,让投资者产生获利的幻觉,进而增加投资者的参与意愿。

4.案例分析百川护栏诈骗案让人们认识到虚假投资平台和高回报背后的陷阱。

该案例的成功在于凭借虚构的投资机会和追踪系统欺骗了大量的投资者,并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法律追究。

5.预防措施建议5.1 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通过推广金融知识、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诈骗手法和风险的认知,降低上当受骗的概率。

5.2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诈骗团伙的打击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完善监管机制,减少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浙江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发布

浙江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发布

浙江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发布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3.01.18•【分类】其他正文浙江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发布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仍相对多发,呈现“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跨境式布局”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最高检相关工作部署,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顺利实施,近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刘某等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杀猪盘”式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关键词】“杀猪盘”检察一体化检警协同分层分类处理【基本案情】2019年至2020年期间,以夏某(在逃)、张某(在逃)等人为首的诈骗犯罪集团,在国内招募400余人赴境外实施诈骗。

诈骗集团内设大老板、团队老板、团队长、团队总监、团队经理、组长、业务员七个层级,刘某等12人分别任团队老板、团队长,指导下级开展诈骗,业务员使用集团统一发放的手机、微信,将微信号分类包装并组建微信群,由引流团队通过电话等方式以免费授课、推荐股票等虚假宣传诱骗被害人入群,业务团队通过控制多个微信号扮演“讲师”“群内助理”“普通股民”等角色,在微信群以及直播间内充当“水军”,按照规定脚本发言、发截图等鼓吹“讲师”炒股水平,诱导被害人至集团控制的虚假股票投资平台投资。

被害人入金后,集团通过后台控制涨跌,先让被害人误以为投资升值并可小额提现,诱导被害人加大入金金额,再通过限制提现出金、最后关闭平台等方式骗取被害人钱财共计1.5余亿元人民币。

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10月25日,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东阳市人民法院等法院以诈骗罪已判处刘某等人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三年至九个月,并处罚金。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本案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12.01•【分类】其他正文发布厅|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杨某某等人诈骗案案例二单某某诈骗案案例三钟某某诈骗案案例四徐某等人诈骗案案例五刘某某、王某某、苏某某、李某某诈骗案案例六谈某某诈骗案案例一杨某某等人诈骗案案情简介2020年8月,被告人杨某某等6人商定谎称代办驾驶证实施诈骗活动。

被告人杨某某等人共同出资,用于购买作案使用的手机、流量卡、微信号等作案工具,并约定骗得钱款后均分。

后将购买的微信号伪造成驾校教练身份,通过网络推广、购买虚假的交管“12123”网站以及短信平台,利用伪造虚假的成绩单、冒充交警支队的身份通过短信平台向办理人发送考试预约成功、考试成绩短信等方式,获取被害人的信任。

2020年9月27日至2021年1月7日间,被告人杨某某等人骗取被害人钱款人民币63500元。

判决结果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判处其他五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典型意义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升级,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被害人心理,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随时变换诈骗剧本和话术,推出系列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方式。

本案被告人利用被害人想投机取巧办理驾驶证的心理,冒充驾校教练,以“35天办证”“不需要客户本人去考试”“网上能查询到证件信息”等噱头骗取被害人信任,租赁虚假网站平台向被害人发送考试预约成功、考试成绩短信等,手段极具迷惑性。

大家应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切忌抱有侥幸心理,不可轻信短信或网络平台发送的相关服务信息。

案例二单某某诈骗案案情简介2021年8月至9月底期间,被告人单某某纠集柏某某、王某担任业务组组长,并雇佣秦某、张某某、邓某、朱某某、陈某等人为业务员,在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安徽省黄山市等地,通过购买作案手机、电话卡、微信号等方式添加不特定被害人微信,并制作虚假网站、虚假项目资料、虚假投资盈利截图等,以投资“中国可再生能源”虚假股权项目、承诺高额返利和推荐奖励等为由,骗取被害人范某等人钱财共计人民币220万余元。

成功防范新型诈骗案件的案例

成功防范新型诈骗案件的案例

成功防范新型诈骗案件的案例一、案例回顾一位八旬老人来到支行的营业大厅,大堂经理随即询问老人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客户称自己买了点东西,需要办理汇款业务把钱汇给对方。

这一情况引起了大堂经理的警觉,经过详细询问得知,客户并不认识收款人,因自己之前在信箱内收到某医疗保健产品的宣传资料,资料上声称该产品能治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客户为其所动,拨打了资料上的客服电话,并得知药品总费用高达数万,起先老人也有顾虑,但经过多次沟通,对方为打消老人顾虑,声称可以先付部分购买进行尝试,如不见效果承诺全额退款,于是老人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前来办理汇款。

大堂经理根据老人所提供的情况,判断这是一起以购物为幌子的新型诈骗案件,并果断提示客户,告知所存在的风险及该诈骗手法中所存在的明显漏洞。

最后,客户终于恍然大悟过来,完全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从而又成功阻截了一起诈骗案件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近年来,各类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其手段更是呈现多样化、逼真化,对被害人员造成较大的影响,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我们应处处为客户着想,保护客户的银行资金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该提高警惕,如果当时大堂经理由于一时疏忽,这位客户将会蒙受资金损失。

而案例中,银行员工应重点关注异常现象,当即向客户提示风险,告知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及漏洞,提升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客户资金被骗风险。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教育,提高客户防范意识。

对于办理汇款、网银注册、自助机具无卡存款等业务的客户,应当逐一告知客户相关风险,并在通过电子滚动屏、摆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客户普及风险防范知识。

(二)提高警惕,充分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银行,有责任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每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当遇到异常现象时,都应做到: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细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

及时向客户提示风险,告知诈骗手法,提升客户防范意识,避免客户资金损失。

(三)杜绝隐患,妥善处置风险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六起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六起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六起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2016年9月30日上午10时,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惩治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巡视员王玲主持新闻通气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谢开红发布案例并介绍相关情况。

案例一:戴春波等32人诈骗案(一)基本案情2011年8月底,被告人戴春波、王瑞讯、周娟受雇佣参加他人组织的针对中国大陆公民的电信诈骗团伙,并持旅游签证出境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后被安排在位于万象市西沙达腊彭巴报村的24组一栋别墅内从事电信诈骗活动。

三人主要负责接听被害人回拨的电话,并按月领取工资及提成。

戴春波等实施诈骗行为的方式为:一名台湾男子每天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各地发送语音包,内容是对方因涉嫌恶意透支信用卡被法院传唤,需要查询详情的就会给转接人工查询,戴春波等三人便冒充法院工作人员接听电话,并按照话术内容告诉对方恶意透支信用卡未还钱涉嫌刑事犯罪,若对方予以否认,便帮助对方将电话转接给二线人员,由二线人员冒充公安局工作人员继续进行诈骗,诱导被害人向指定账户内转账或汇款,从而骗取被害人钱财。

同年9月26日,戴春波等三人在该别墅内被老挝国家警察局抓获,同年9月30日被移交我国公安机关。

2011年8月底至9月初,被告人黄辉云等二十九人相继受上述同一雇主雇佣参加他人组织的针对中国大陆公民的电信诈骗团伙,并持旅游签证出境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在位于万象市西沙达腊县撒潘通村19组的一栋别墅内从事电信诈骗活动。

黄辉云等二十九人主要负责接听被害人回拨的电话,并按月领取工资及提成。

诈骗团伙成员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按照话术要求,接听被害人回拨的电话,虚构被害人的信用卡因购物等被恶意透支的虚假信息,诱使对方向指定账户内转账或汇款,从而骗取被害人钱财。

同年9月16日,该团伙于从被害人马某某处成功骗取人民币41万元。

经马某某报案,9月26日,黄辉云等二十九人在该别墅内被老挝国家警察局抓获,9月30日被移交我国公安机关。

最高法:公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0个典型案例

最高法:公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0个典型案例

目录一、专业为诈骗分子提供取钱服务,认定诈骗罪共犯系从犯 (1)(一)基本案情 (1)(二)裁判结果 (1)(三)典型意义 (1)二、冒充妓女通过微信、电话诈骗 (2)(一)基本案情 (2)(二)裁判结果 (2)(三)典型意义 (2)三、利用微信、电话等假扮名医骗买保健品 (3)(一)基本案情 (3)(二)裁判结果 (3)(三)典型意义 (4)四、自建交易平台自造行情走势进行诈骗 (4)(一)基本案情 (4)(二)裁判结果 (5)(三)典型意义 (5)五、以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等为名诈骗高考学生 (5)(一)基本案情 (5)(二)裁判结果 (6)(三)典型意义 (6)六、骗高考学生导致高考考生死亡 (7)(一)基本案情 (7)(二)裁判结果 (7)(三)典型意义 (7)七、利用“钓鱼网站”链接诈骗 (8)(一)基本案情 (8)(二)裁判结果 (8)(三)典型意义 (9)八、冒充单身女性以找对象、交朋友为由索要路费、电话费、疾病救治费等费 (9)(一)基本案情 (9)(二)裁判结果 (10)(三)典型意义 (10)九、黄国良等9 人诈骗案 (11)(一)基本案情 (11)(二)裁判结果 (11)(三)典型意义 (12)十、童敬侠等7 人诈骗案 (12)(一)基本案情 (12)(二)裁判结果 (13)(三)典型意义 (13)一、专业为诈骗分子提供取钱服务,认定诈骗罪共犯系从犯(一)基本案情2014 年底,被告人邵庭雄受他人纠集,明知是通过电信诈骗活动收取的赃款,仍然从银行取出汇入上线指定的银行账户,并从中收取取款金额的10%作为报酬。

之后,邵庭雄发展张阳作为下线,向张阳提供了数套银行卡,承诺支付取款金额的5%作为报酬,同时要求张阳继续发展多名下线参与取款。

通过上述方式,邵庭雄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上下线关系。

自2014年12月至2015 年7 月,被告人邵庭雄参与作案38 起,涉案金额48.44万元。

2016年2 月,邵庭雄到公安机关投案。

关于诈骗的案例

关于诈骗的案例

关于诈骗的案例
案例一,网络诈骗。

小张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兼职广告,对方称只需要在家通过电
脑操作就可以轻松赚到钱。

小张怀着好奇心联系了对方,并按照对方的要求缴纳了一定的“报名费”。

然而,等到小张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时,发现自己被骗了,对方早已消失无踪。

小张的钱财和个人信息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案例二,电话诈骗。

小王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称小王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

对方声称需要小王提供一些个人信息以核实身份,并要求小王将银行卡内的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上以保证安全。

小王由于恐慌而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结果银行卡内的所有资金都被骗走了。

案例三,快递诈骗。

小李收到了一条短信,称自己有一份重要的快递需要领取,需要小李提供一些
个人信息以确认身份。

小李按照短信上的要求提供了信息,并被告知需要支付一定的取件费用。

当小李支付完费用后,却发现根本没有任何快递需要领取,自己只是被骗取了钱财。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诈骗事件,它们充分说明了诈骗手法的多样性和
危害性。

诈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损失,更是对个人和社会信任的破坏。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并寻求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为社会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新财富诈骗案例分析报告

新财富诈骗案例分析报告

新财富诈骗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诈骗案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新型的财富诈骗案件也越来越多。

本报告将对最近发生的几起新财富诈骗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减少受害者的数量。

二、案例一:网络假冒军官诈骗案2019年,某地发生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其中一名犯罪分子冒充军官身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私信受害者,声称需要将其资金转移出国,并向受害者提供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假证件和文件。

在信任基础上,受害者开始转账资金至指定账户。

然而,这些账户往往是虚假的,诈骗分子设立,目的是将受害者的钱款挪用。

通过分析此案,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1. 诈骗分子利用了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选择冒充军官身份,利用其权威性,以获得受害者的信任。

2. 提供虚假假证件和文件,为诈骗行为提供信誉背书。

3. 制造紧迫感,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和贪婪心理,诱使其迅速行动。

三、案例二:虚拟货币投资诈骗案近年来,虚拟货币投资崭露头角。

然而,贪婪的投资者也成为了不法分子的目标。

2018年,某公司以推广虚拟货币投资为名,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该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价格一度飙升,然而不久后却突然崩盘,导致投资者的巨额亏损。

对此案例的分析如下:1. 利用虚拟货币的潜在利润诱使投资者入局。

2. 投资者由于对虚拟货币的不了解,对其投资盲目跟风。

3. 公司借助膨胀的市场行情制造虚假繁荣,实际上是在运用传销模式吸引参与者。

四、案例三:保健品直销欺诈案保健品行业作为一个高利润行业,吸引了大量的直销商和投资者。

2017年,某公司以保健品直销为名,在全国范围内招揽销售员。

然而,该公司并没有真实的产品,而是以招揽销售员为目的。

销售员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公司商品,但却很难销售出去,最终导致他们的巨额亏损。

对此案例的分析如下:1. 利用人们对于保健品的需求和对高额回报的渴望,吸引销售员加入。

最近网络诈骗案例

最近网络诈骗案例

最近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近期,一些新型的网络诈骗案例备受关注,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和谨慎地应对这些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最近出现的一些网络诈骗案例,以便更好地防范和应对。

首先,近期有多起利用假冒客服电话进行诈骗的案例。

诈骗分子会冒充银行、电信等机构的客服人员,以各种借口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验证码等,进而盗取资金。

这种诈骗手法屡屡得手,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近期还出现了一些利用虚假投资理财平台进行诈骗的案例。

诈骗分子会通过虚假的高收益投资理财项目吸引受害人的注意,诱使其投入资金。

一旦受害人转账投资,便很难取回本金,甚至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另外,近期还有不少利用虚假购物平台进行诈骗的案例。

诈骗分子会在虚假购物平台上发布低价诱人的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

然而,一旦付款完成,消费者往往收不到商品,甚至个人信息被泄露,造成隐私泄露和经济损失。

针对这些最近出现的网络诈骗案例,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等信息,谨慎对待各类理财投资、购物信息,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其次,要增强安全意识,定期更新个人账户密码,避免使用简单易破解的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最后,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寻求帮助,同时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为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尽一份力。

总之,最近网络诈骗案例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遏制各类网络诈骗行为,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最新电信诈骗案例

最新电信诈骗案例

最新电信诈骗案例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每一种都可能让受害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电信诈骗案例,希望能够提醒大家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最近,有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会以高额回报和低风险来吸引受害者投资,他们会制造虚假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收益,诱使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一旦受害者转入资金后,诈骗分子很快消失,留下受害者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而且很难被警方追踪,因此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贪图一时的高额回报而陷入陷阱。

除了“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之外,还有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违法、涉及案件调查等为由,要求受害者汇款或者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有些受害者因为害怕涉及法律问题而被迫听从诈骗分子的要求,最终导致了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在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勿轻信对方的话,要第一时间报警并向警方求证。

此外,还有一种“虚假兼职招聘”诈骗案例也屡见不鲜。

诈骗分子会以高薪兼职、灵活工作时间等诱人条件来吸引受害者,要求受害者先交纳一定的“押金”或“培训费用”,然后便消失无踪。

许多求职者因为贪图一时的高薪而上当受骗,最终导致了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我们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贪图便利而掉入陷阱。

综上所述,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每一种诈骗手法都可能让受害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贪图一时的高额回报而陷入陷阱。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电信诈骗案件的了解,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做到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新型诈骗案件的案例
一、案例回顾
某日,一位老人来到营业大厅,大堂经理随即询问老人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客户称自己买了点东西,需要办理汇款业务把钱汇给对方。

这一情况引起了大堂经理的警觉,经过详细询问得知,客户并不认识收款人,因自己之前在信箱内收到某医疗保健产品的宣传资料,资料上声称该产品能治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客户为其所动,拨打了资料上的客服电话,并得知药品总费用高达数万,起先老人也有顾虑,但经过多次沟通,对方为打消老人顾虑,声称可以先付部分款项购买进行尝试,如不见效果承诺全额退款,于是老人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前来办理汇款。

大堂经理根据老人所提供的情况,判断这是一起以购物为幌子的新型诈骗案件,并果断提示客户,告知所存在的风险及该诈骗手法中所存在的明显漏洞。

最后,客户终于恍然大悟过来,完全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从而成功阻截了一起诈骗案件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各类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其手段更是呈现多样化、逼真化,对被害人员造成较大的影响,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我们应处处为客户着想,保护客户的银行资金安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该提高警惕,正如案例中那样,如果,当时大堂经理由于一时疏忽,这位客户将会蒙受资金损失。

而案例中,银行员工重点关注异常现象,当即向客户提示风险,告知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及漏洞,提升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客户资金被骗风险。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教育,提高客户防范意识。

对于办理汇款、网银注册、自助机具无卡存款等业务的客户,应当逐一告知客户相关风险,并在通过电子滚动屏、摆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客户普及风险防范知识。

(二)提高警惕,充分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银行,有责任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每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当遇到异常现象时,都应做到: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细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

及时向客户提示风险,告知诈骗手法,提升客户防范意识,避免客户资金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