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理念
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作为一名大学生,与学习知识、磨练技能同样重要的是思想和理念的建立和发展。笔者鉴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认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一个急需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故笔者在此小表一番自己的拙见。
首先,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在笔者将近两年以来的大学生活中,加之多年来的所见所闻,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不仅是职业发展,而且连学习的理念和思想都几乎没有可持续性可言,不用说可持续发展了。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与专业不对口,白白浪费了在大学里所占用的专业教育资源,并且使中国大学生在就职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创造力和思想性,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那么,接下来就让笔者来详细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现以及笔者的个人想法。
虽然全国各地的学制有所差异,但是直到高中为止,中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制度是应试制度。随着教育改革,对这种制度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改良,然而在笔者的中学时代,应试制度仍然是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制度。首先,不论小学和初中如何,进入到高中之后,学生们势必要面对最现实的学习问题——学习目标为何,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父母和社会给出的——考大学,考一所好大学!因此,对于那时的我们而言,一切都是如此清晰,又如此无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考一个好分数,然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被一所好大学入取。学习的主要理念同样简单:在考试中考高分!因此,高中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却十分单纯。然而正是这种单纯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没有真正确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取向,甚至可以说90%以上的大学生所选专业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相去甚远。由此导致了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的学习理念和职业发展思想缺乏可持续性。
那么,在大学里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情况又是如何呢?大一的一年时间对于新生而言,是重新定位自己,建立新的学习理念,初步探索职业兴趣和树立职业发展观念的重要一年,然而,就笔者的观察而言,此时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导致上述过程的受阻、失败,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真正训练思想性的启发式教育十分缺乏,因此除去那些不想学习和努力的学生,希望能够让大学生活物有所值的学生们在建立新的学习理念方面难免遭遇许多困难和冲突,由此也产生了几种应对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沿用高中时的学习理念,以课程学习为主,然而却不可避免的受到大学丰富多彩的自由生活和自身兴趣的诱惑驱动,使真正投入功课学习的程度有所差异。对于这一类学生而言,虽然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理念,然而由于自身思想性不足,从而使得自己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生活,没有办法很好地修正自己的学习理念从而以终生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习生活。在职业发展方面,往往处于迷茫或者半迷茫状态,认为只要接着学习下去,或许就能明白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或者就按照所学专业来进行就业。虽然说这种方式并不是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获得成功,但是,基于前文所述,大部分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其实并不十分符合自己的兴趣或特长,于是就造成了专业与就业不对口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的诸如不满意或频繁跳槽等问题。因此,这种学习理念和职业发展思想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笔者基于自己的发展经历和观察思考,总结了一些可持续发展和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习理念和职业发展思想。笔者认为,成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首先发展对应的适合的学习理念,而这种学习理念的首要一点就是抛弃过往唯分数为尊的观点,而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能
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上。其次是关注自己的兴趣,注意探索和尝试。大学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发展专业能力的地方,更应是大学生们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发掘兴趣,勇于尝试,敢于失败的地方,这才更符合中国大学的理念。因此,正如乔布斯所说,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后,找到自己的兴趣,尽全力去发展它,在自己真正拿手的领域里努力学习和提升,虽然可能与所学专业冲突较大,但是就正确的职业发展观而言,这样才更符合长期的发展要求。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励逃学、翘课这样的行为,而是认为应该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将重点放在长期的发展上,将现在的大学时光作为基点,尽力积累知识和力量,在将来把握机会真正实现和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而不是受限于所谓的成绩,不敢放开手脚,甚至失去发现真正兴趣的机会。把眼光放远,正是笔者理念和思想的核心,实际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笔者相信,这种学习和职业发展的理念具有可持续性,符合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希望能够将其传播给更多人,让更多大学生能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