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与环境的相辅相成关系
景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探究
景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探究理想中的景观建筑设计不仅应该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同时应该是社会景观中的一部分。
当景观建筑风格不同时,其景观设计业应随之有相应的不同。
景观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它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必须是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呼应的,只有如此才能带给人和谐舒适的视觉感受。
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并非盲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实践和规律。
但在掌握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方式前,我们首先明确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
一、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建筑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建筑艺术追求建筑外观整洁优美的同时,同时会追求其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一致性。
从现代景观学的视角看,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景观环境主要指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域环境,往往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而存在,以主体建筑为中心,是为人和建筑服务的环境。
与建筑物一样,其实景观环境也是人类的一个“家”,是人类为了创造更好地生存和生活条件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适应。
景观建筑从本质上看其实就是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处在由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地球所组成的大系统中。
几乎所有的景观建筑都处在特定的景观大环境中,在设计景观建筑的过程中设计师都会将其与景观环境设计融于一体,建筑景观可以通过景观评价来对自己在景观体系和自然环境中的角色进行定位。
基于本质来看,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是一体,两者之间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景观建筑是结合景观理念、方法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审美方式与创作手段。
正如尼尔·科尔伍德所说:“景观提供给我们在时间中旅行的机会,它不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是想象力的一部分。
”景观环境是可以一直变幻的,对于景观建筑这种无法变更的要素来说,景观环境的生命性可以为景观建筑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精神。
景观环境中的景观建筑,则使景观环境具有超出自然本身的独特性。
二、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方式1.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建筑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直观体现之一,随着建筑的开发与建设,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建筑功能整合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建筑功能整合与绿色建筑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建筑功能整合与绿色建筑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建筑不再仅仅是提供遮风挡雨的空间,更是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功能整合是指将建筑的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协调,以达到高效、便捷和舒适的使用效果;而绿色建筑则强调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功能整合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整合建筑的功能,可以减少空间的浪费,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在设计办公建筑时,可以将办公区域、会议室、休息区等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减少人员的流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照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时间。
此外,功能整合还可以促进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在住宅建筑中,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绿色建筑的理念也为建筑功能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绿色建筑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在建筑功能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自身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建筑选址时,应选择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段,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人员的通勤成本。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能源支持。
同时,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选用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绿色建筑的理念和要求,促使建筑功能整合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友好性。
建筑功能整合与绿色建筑的关系还体现在对建筑使用者需求的满足上。
一个成功的建筑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功能,还要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环境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一、建筑设计与环境空间艺术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人。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建筑是人用建筑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种人造空间,最早的建筑雏形是原始部落的窝棚,安全成了第一需求,只要能躲避风雨虫兽的袭击,能“庇天下寒士”就足够了。
可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
现代人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迫切地需求一种“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精神性物质载体。
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下建筑界讨论的焦点。
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
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
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
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
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环境之间上了。
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与思考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与思考“环境协调”是近年来流行于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无论是公用建筑亦或民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时间、空间以及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使建筑主体与这些元素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才能体现建筑的附属价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标志性建筑数不胜数,像颐和园、故宫、四合院、古代的亭台楼阁等,与周边环境高度契合,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高超技艺。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四十余年的时间,这期间,国内建筑界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始终遵循“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成就了诸多精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结合建筑实例针对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创新理念展开论述。
标签:建筑;环境;协调关系;认知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恰恰遵循了自然生态平衡理论,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局面的构成要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更迭,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古香古色的建筑需要高山、流水的映衬、金碧辉煌的建筑需要现代大都市车水马龙、流光异彩的衬托,将建筑融入环境,用环境装点建筑,二者之间相融、共进,共同构建了集舒适与美观、大气与典雅、瑰丽与奢华的人类生存环境。
1、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关系建筑融合了環境因素、功能因素、文化因素、艺术因素,当人类社会驶入现代文明的轨道之后,建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概念也逐步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空间环境的方向延伸,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第一要务是明确建筑本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建设城市民用建筑时,必须考虑与周边大环境的关联,像街道、人群、建筑群、绿化带等,都应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才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外在风貌与精神内涵。
此外,建筑所处的地域的地形、地貌、建筑朝向等因素也是广大建筑设计师深入探讨的关注焦点[1]。
比如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项目,当地政府要求为十户家庭做一个整体的四坡屋顶。
为了消解这个庞大的建筑体量群,建设设计师将四坡屋顶切割成10 个单元,每三片屋顶为一户家庭,且三片中有半片与邻居共享。
建筑设计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建筑设计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摘要】建筑与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建筑能不能与环境协调一致是衡量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本文对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周边环境;协调建筑从来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周边环境。
随着物质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宜人建筑环境的追求更加迫切,如何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成为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构成建筑环境的因素不光是自然环境、空间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甚至还应该加上生态环境因素。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时候,创造和谐的建筑与环境关系就变得愈发重要。
因此,本文对建筑设计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论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1.1 建筑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在讨论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不能忽略人的视角。
离开了人去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建筑既是为人而建造的,必然也要顾及人的感受。
从人的视角来说,无论好的建筑还是差的建筑,一经建成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好的建筑可以融入环境并为环境增辉,而差的建筑破坏了环境的和谐性,让人感到不舒服。
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来说,建筑的布局、造型、色彩、装饰纹理等要与周围的建筑、道路、绿化和地形地貌等协调,这样建筑看起来才会让人感到平和舒适,另一方面建筑合理利用地形、朝向等又会对建筑的通风、采光等带来积极的效果。
同样,建筑与文化环境也有着密切关系,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建筑强烈的地域性。
曾经一段时间以来,模仿抄袭成风,在“原装”地以外出现了“白宫”、“鸟巢”之类的建筑,与当地人文环境格格不入,除了刺激眼球不会给人留下任何美好的印象。
1.2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既然建筑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那么保持两者关系的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论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论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杨邸著(江西南昌山湖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46)摘要:本文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的回归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1建筑设计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
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
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
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
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
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
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
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
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摘要:当代建筑设计已不只局限于本身的适用性,而更关注于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以及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元素。
本文为说明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引用了我国著名建筑群及英国诺曼底式城堡建筑,从建筑本身和建筑与周围环境两方面着手,同时结合家居设计论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辅相成关系。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表现与应用引言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隶属艺术设计类,二战后期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1 环境艺术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兼容了艺术设计的三种不同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混合型风格,了解了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之后才能注重建筑的创新,注重建筑结构自身的形态美,也使建筑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进而体现出人与周围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2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而建筑则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拥有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拥有高贵的建筑。
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一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建筑设计所表达的美,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融合环境,美在自然。
要使建筑物与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相协调,北京故宫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建筑设计之美。
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
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宫内主要建筑依南北轴线分为前朝,后寝和御花园三大部分,南门午门是宫城正门。
平面凹形,高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殿顶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及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
三面围合的内聚空间,红墙黄顶的强烈色彩以及异乎寻常的体量给人一种森严肃杀的威慑感。
经过午门进入视野宽太和殿广场,太和殿广场形状略近方形,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周绕廊庑,四角建崇楼,气氛庄重,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封建社会最高的等级的建筑,大殿体量宏伟,象征皇权稳固,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皇权的神圣。
城市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城市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介绍城市和环境设计一直是研究和实践的热门话题。
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尤其是在人口日益增多的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设计和规划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实途径之一。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城市和环境设计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关联,互相影响。
城市设计的影响城市设计是建筑学、规划、土地使用和大众文化的交叉领域。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空间,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影响城市的环境:城市的可持续性城市可持续性旨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充分发挥资源,并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能够确保用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和对环境的损害,提高能源和水的可持续利用率,减少城市排放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景观和环境美化城市的景观和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好的城市设计能够创造一个美丽、自然的视觉环境,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和舒适度。
环境美化也可以降低城市的环境压力,例如:在城市中种植树木和其他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提供遮阴和栖息所。
交通和交通规划交通运输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方面。
优秀的交通规划可以减少城市拥堵,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建立非机动车道,设置公共交通车线和步行道,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
城市空间利用城市空间利用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好的城市规划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降低城市的运行成本。
设计人员应确定每个建筑物、街道、广场和公共空间的位置和分配。
这确保了城市的高效运作和清晰的交通流。
环境设计对城市的影响环境设计是一种为了创造可持续的、有质量的环境而进行的设计活动和过程。
环境设计主要是关注环境保护、空气质量、化学物质、废物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环境设计对城市的影响如下:保护水源和水质城市中的水质受到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的影响。
好的环境设计能够控制废水和下水道的排放,同时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建筑设计当中的一些对环境部分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讨论,提出了部分加强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关系引言:在现代社会发展与艺术追求并行的今天,建筑设计被赋予新的历史任务,现今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与理想生活状态应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现代建筑最大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主体,人和环境是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
一、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1建筑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1)建筑从属于环境。
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无论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是从建筑与人的关系来看,建筑都是处在从属位置。
只有明白主从关系,才能在建筑设计时把环境和人的因素充分考虑,做到建筑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2)环境影响建筑特点。
建筑物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其周边环境一起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所以环境与建筑是相辅相成的,在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环境,选择合适的建筑方式和造型,环境会将建筑的风格与特色体现出来。
如我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就体现出强烈的等级意识,皇宫也大多建在城市轴线上,这就是人文环境对建筑物设计的影响。
1.2环境对建筑使用造成的影响(1)技术上的影响。
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可以让建筑物采光、通风、取暖等功能都能更好发挥出来,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不只能满足人们简单的居住要求,声音、绿化、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效果,生态建筑的观念逐渐形成。
(2)感官上的影响。
建筑物一旦建设完成,就不会再移动,所以其需要依靠周边环境来凸显自己的个性化形象。
人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动,要使建筑功能得到充分展示,就要考虑建筑环境对人的感官带来的影响。
如住宅小区要让人有亲切感、陵墓要安静肃穆、宗教建筑要让人有敬畏感等,这些建筑都需要让环境来烘托其特点。
二、建筑环境设计的要求2.1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1)建筑与环境设计要同时进行。
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分析
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分析建筑和景观是建筑学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互为依存。
一方面,建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反映了文化、社会、经济、科技、生态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也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考虑建筑和景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和景观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地域环境关系、设计美学关系和社会人文关系。
一、地域环境关系地域环境气候、地貌、植被等方面的特征,对于建筑的设计和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炎热的南方城市里,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通风功能;在寒冷的北方城市里,则需要考虑保暖和防寒等因素。
此外,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色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协调效果。
例如,在西安的明城墙旁边,设计一栋现代建筑,它必须与周围的古建筑和环境相和谐,这个现代建筑必须具有一种独特的性格,突出它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二、设计美学关系建筑和景观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不仅在建筑结构的形式、造型设计上表现出来,在色彩选择、质地、材质、装饰和景观照明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建筑和景观的界面部分,需要设计师精心设计,使之相互融合,不能呈现出感觉上的断裂或不协调。
例如,设计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等方面在建筑和景观的相互关系中要求得严格一些。
三、社会人文关系建筑是构建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人们文化传承和精神体验的象征。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必须考虑到社会人文环境的因素。
例如,在城市公园和景观设计中,绿地的规划、小品的设计、雕塑的设置等方面需要考虑周围居民的文化背景和人口结构等因素,这样才能使景观设计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建筑和景观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紧密的。
建筑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征、社会人文环境和美学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协调、美观和实用的建筑物,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观对建筑的影响。
浅谈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浅谈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关系姓名:廖思怡班级:建筑学101班学号:7011410011指导老师:陶莉摘要:本文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独特的功能存在形式,以及紧密和谐的联系关系,而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拥有的不仅是自身合理的内部空间,同时也需要与外部环境自然紧密的融合。
关键词:内部空间,外部环境,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绘画”。
人们把建筑比喻成音乐和绘画,说明建筑不仅是人类的生存空间,更是具有艺术价值和人类精神享受的。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同时自身的内部空间又能将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在其当中变为一种感官享受,这才是成功建筑作品所要诠释的。
无论在生产过程或生活中,建筑内部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直接和亲密。
正如布鲁诺·赛维斯说:“尽管有其它艺术为建筑增色,但只有内部空间,这个围绕和包围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是它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肯定与否定”。
一建筑内部空间1 建筑内部空间及其尺度1.1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空间尺度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手段,同时,又从技术中获得新的启示,逐步去完善自己的居住空间。
建筑师、室内设计和设计理论家们历来十分关注室内空间的创造和变化,他们既建构了形态迥异、风格多样的空间,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空间理论和学说。
一部建筑发展史,无异也是一部室内空间形态不断演变、发展和丰富的历史。
从古希腊封闭的空间、古罗马的静态空间、早期基督教具有方向性的动态空间到开敞空间;从罗曼内斯克式幽暗的空间、垂直式高耸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亲切的空间到巴洛克富于动态的空间,以及现代流动连续的空间、生动丰富的共享空间直至当代的着力于人情味的生态空间及富有意趣的层次空间等,标志着人们对空间的理解正朝着深层次发展。
对空间的创造也已冲出传统模式,依照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要求,打破室内外及层次上的界限,而着眼于空间的引伸、穿插、交叉、复合、含混、变换等不同手段的创造。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空间艺术,它不仅关乎于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和功能,更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协调性,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如何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相辅相成,成为设计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涵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体等多种元素,建筑在这些元素中的存在,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首先,高度、形状和材料等都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例如在炎热地区,建筑的外立面应采用反射太阳光的材料,以减少室内温度。
这种响应气候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建筑的使用舒适度,还能有效节约能源。
其次,建筑造型还要与周围的地形相结合。
例如,山地或丘陵地区,建筑在形态上应适应坡地的变化,避免大规模挖掘或填土,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同时,建筑可以借助层次感更强的设计手法,与周围山体形成呼应,从而实现造型上的美感。
最后,植被也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
合理地利用周边植被,可以帮助增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适当配置植被,不仅能提升建筑外观的美感,还能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空间。
建筑造型与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这些因素也需在建筑设计中予以考虑。
好的建筑作品应该是广泛吸纳当地文化精髓的体现,与周围的人文背景相得益彰。
首先,在设计风格上,应关注当地特有的建筑语言和风格。
例如,在历史文化城区的新建项目中,应尽量延续和保留地域性的特色,使之融入已有的历史肌理中,形成古今交融的新景象。
其次,组件材料也应具有地方色彩,如采用本地传统建材能够增强住宅或公共设施对所在社区文化认同感。
比如,在一些民族地区,采取当地传统工艺,不仅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也能加强社区归属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亲切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同时,考虑到人们日常活动与生活方式之后再进行设计,可以使得建筑与使用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连接。
浅析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 国古代 是 以 院落 而 居 的 , 因此 在 组织 建 筑 的 过 程 中 , 人 类 之 所 以可 以 区别 于 其 他物 种 而 被 称 为 高级 物 种 存 在 , 就 中 。例 如 , 是 因 为 其拥 有 较 高 的 智 慧 以及 极 强 的创 造 力 。这 种 创 造 力 能 够 也 应 以 院作 为一 个基 本 的 单元 。 而 每 个 院 落 之 间 的感 受 是 极 为 推动社会的发展, 带 领 着 人 类 走 向进 步 。 几 干 年 来 , 人 类 的 创 造 不 同 的 ,这 也在 设计 的过 程 中 为 设 计 师 们 提 供 了更 多 的灵 感 和
一
置 就 是 我们 调节 生态 环 境 的重 要 手 段 ,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的重 要 保
因 为其 中 心 是 空 的 , 所 以才 成 就 了器 具 的作 用 ; 将 门 窗凿 下成 为 证 。
个房 子 , 正 因为 中间 是 空 的 , 才 成 就 了 房子 的作 用 环境
从理论上来说, 生物和非生物 的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
1 建 筑 设计
所 谓 建 筑 设 计 是 生活 在 环 境 中 的 人类 , 与 环 境达 到一 种 和 谐 成 的一 个相 互 作 用 , 相 互 依 赖 的 生 态单 位 就 是 生 态 环 境 。对 于 人 统一的境界 , 又 同 时 需 要 的一 种 表 现 形 式 。在 建 筑 设计 的全 过 程 类 而 言 。具 体 的 来 说 , 生 态 环 境 就 是 我们 生 活 的 城 市 , 在 人 类 出 中, 统 一 体 现 了人 和 环 境 的 交 互 作 用 。但 在 建 筑 设 计 之 中 , 使 大 现 之 前 , 城 市 就被 称 为 一个 开放 的 自然 生 态 系 统 , 这 其 中 的生 物 家 最 为 困 惑 的就 是 人 与 环 境 到底 是 以怎 样 的 一 种 关 系 存 在 的 , 和 非 生 物 会通 过 物 质 的循 环 而达 到 一 个 生 态 的 平 衡 。而 如 今 , 城 是 人 类 成 为 了环 境 的主 宰 ,还 是 环 境 无 时无 刻 不 在 影 响 着 人 类 市 中 出现 了人 类 , 人 类 与环 境 长 期 处 于 一 个 无 法 平 衡 的状 态 , 也
与自然连接的建筑
浅析与自然连接的建筑摘要:自然界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万物的生存依托于自然也改造着自然。
而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固定空间体,是连接人与自然环境的媒介,也毫无例外地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我们来设想这样一种环境组合体,在茂密的山林间,一组当地特色的木制建筑屹立于山腰,背山面水,前方小溪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后方在蔚蓝天空映衬下一座座崇山峻岭巍峨盘旋,静中日月有影,动中风雨有声,闲中诗酒有情,闷中竹石有伴。
生活在其中让人产生一种犹如置身世外桃源的幽幽情怀。
或许在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的诱惑和忙碌生活的刺激中,早已有人质疑这种隐居式的生活环境,认为这种生存状态是社会的倒退。
诚然,正在积极寻求入世的年轻人很难想象这种不受外界刺激并隐于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我们在努力融入所谓的国际化生活,意欲成为焦点人物而变得浮躁与不安,这一切现象在我们的建筑当中表现尤为明显。
“有没有可能建造一种既不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呢?”这是隈研吾在这种大环境的悲观氛围中于《负建筑》一书提出的理论观点,本文开篇渲染的和谐意境正是这种观点的生动写照。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城市都在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建筑虽然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环境的每一部分都应该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风土人情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譬如我国皖南古民居建筑群粉墙黛瓦的色彩搭配与江南阴雨潮湿的自然气候和当地如画的山水风景融为一体,建筑外墙开小高窗这一特点就与当地男主人常年在外经商,妇女在家恪守妇道的风土民情息息有关,诸如此类徽州民居建筑特色都是在徽州文化熏陶下,不断成熟,最终铸造了徽州民居的辉煌。
这种特有的设计风格表明当地的文化创造了建筑的形式,同时也是这种建筑形式承载了当地文化。
正如隈研吾所认为,它们不是刻意追求某种需求,而是结合地域特点来提取代表含义和传达信息的建筑语言形式。
建筑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与自然连接、融于自然,这是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谈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谈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筑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和建筑的地域性特点。
这些因素与建筑周边环境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入手,阐述建筑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性。
从而提出,建筑的发展需要与环境的发展同步进行,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的过度集中和无序化发展,至使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日渐矛盾,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因此,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则应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师倍受关注的主题。
建筑离不开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已不在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被看待,与它相对应的环境,也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被重视。
二者是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一、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关系建筑造型要具有温和的风度,避免过分个人的表现。
建筑并不是不能表现,而是比较适合温文幽雅的风度,让大众面对它的时候,眼睛一亮,有如沐浴春风的感觉。
美感在于合情合理,耐得住长久的体验,而非一时激动的反响。
因此建筑在造型方面需要与环境相互协调。
创立“有机建筑”论的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
他认为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建筑应是从地面生长出来而非自然环境的粗暴撞入者。
因此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
“流水别墅”(图1),实现了赖特“方山之宅”的梦想,这一设计最终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它座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一般。
别墅建在小瀑布的上方,通过钢筋混凝土的特性,向四方悬挑出层层叠叠的平台。
它的形体舒展开放,与地形、林木、山石、流水关系密切,形成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的格局,充分体现了有机建筑论的整体构思,是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在造型上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
贝聿铭从一个古老的中国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得到启发。
“它的形象是四个组合在一起的高度递增的三棱柱,类似一个多面的水晶体。
浅析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
浅析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既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地方。
在实际的空间规划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进行浅析。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需要考虑空间的整体性。
在空间规划中,建筑和景观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建筑是空间中的主体,而景观则是建筑的延伸,二者在空间中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整体。
在空间规划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需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现代城市空间。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需要注重功能性。
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首先需要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的需求,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要能够提供良好的使用功能和人性化的空间体验,景观要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身心愉悦的体验。
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中,需要注重功能性的统一,尊重空间的本质属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创造出具有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需要注重形式的统一。
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还需要具有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中,需要注重形式上的统一,创造出和谐、流畅、统一的空间形式。
建筑与景观的形式要互相融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上的统一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具有品味和魅力的城市空间。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空间中的融合需要注重可持续性的考虑。
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原则和要求。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也需要考虑空间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节能减排,注重生态保护,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中,需要从整体上考虑空间的可持续性,创造出具有环保和生态价值的城市空间。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以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 可持续性的定义可持续性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可持续性关注建筑的环境性能,包括节能、资源利用、减少废弃物等。
建筑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建筑。
2. 节能与建筑设计节能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的形状、结构和材料来实现节能。
例如,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
3. 资源管理与建筑设计资源管理是指合理利用建筑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如水、土地、材料等。
在建筑设计中,对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压力。
此外,选择合适的建筑位置和土地使用方式也是资源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
4. 废物减少与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因此,废物减少在建筑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减少材料浪费、选择可回收材料并进行有效的垃圾管理来实现废物减少。
此外,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也应遵循环境友好的原则,以减少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不仅关乎我们当前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未来世代的生存环境。
建筑设计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设计决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原则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节能、资源管理和废物减少是建筑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面。
浅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优化
浅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优化【摘要】随着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质量期望值的提高,实现建筑同环境完美的结合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同周边环境、建筑设计同城市环境和建筑材料选择同环境保护等相互间的关系,提出关系的优化意见。
【关键词】建筑与环境;环境关系;优化处理;协调发展1、引言在经济腾飞、科技发展、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于身边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关乎自己生活的细节关注日益紧密,建筑工程对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团队的广泛关注。
建筑工程最主要是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对环境保护,必须建筑设计同环境设计的同步化去优化建筑同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创作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建筑同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建筑与风水是我国自古以来一门经典研究项目,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对其分析,围绕着让住宅和室内的摆设同周边自然环境更加的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风水的思想基本是周边的环境好坏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人的内在心理状态,接着心理状态对人的性格进行左右,性格继而影响着人的命运。
风水的研究意义一方面是对于建筑设计进行了以人为本和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要求做出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其属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及城市规划人员不可不知的理论知识,不仅是必要的,更是极其缺乏的体系。
建筑的风水实际上来讲其实是建筑同生态、地理及文化间的交叉学科,其建立于科学基础之上,指导着建筑的规划设计,该知识体系使得建筑方案更加因时因地制宜,完善建筑的综合效应。
人同建筑及周边环境之间都是永远也不能分开的,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国土辽阔,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过去经济环境较为落后的时候,人无法去选择自然环境,只能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改造自然,创造适宜生存的条件。
中国古代的乡村建筑同自然的山水关系十分密切,建造者对于水口的经营非常讲究,要求进水口通畅,而且出水口封闭,这样才会财源滚滚而来。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红村就是以其水土而著名,其将水穿越过每户人家,甚至在庭院的堂屋也要穿过;贵州侗族村口廊桥一方面是交通的要道,方便买卖,另一方面也是进水渠道;浙江风水塔成为在村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我国建筑方针
我国建筑方针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的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我国的建筑方针一直强调融合自然环境、注重人民利益、追求美学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我们的建筑方针注重融合自然环境。
中国历来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在建筑中,我们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在设计建筑时,我们会考虑到周围的山水美景,以便将其融入建筑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
其次,我们的建筑方针关注人民利益。
中国的建筑一直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为目标。
我们努力提供舒适、温馨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坚持“人本主义”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区的融合,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我们的建筑方针追求美学。
中国建筑倡导的是一种简洁、内敛而又雅致的美学风格。
我们注重建筑的比例、形式和装饰,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运用传统的建筑艺术,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最后,我们的建筑方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国家,我们的建筑方针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和多样性,努力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相结合,提供更好的建筑解决方案。
我们致力于打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关注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我国的建筑方针注重融合自然环境、关注人民利益、追求美学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吸纳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思想,在独特的建筑风格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建筑将继续以其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 受 的 外在 环境 。 是 现 代 建 筑最 大 的 1题 就 是 不 够 重视 建 筑 与 环境 的 关 系 , 篇 文 章 就 是 要 将 建 筑 放 入 整 体 环 境 中 , 找 它们 内在 的 但 - ' 3 这 寻
关联 性 。
关键词 : 现代 建 筑 ; 文脉 ; 境 协 调 环
种“ 篱寻丈间 . 我无穷境” 短 寄 的精 神性 物质 载 体 。 当前 , 们 人
对 生 存 环 境 质量 的期 望 值 越 来 越 高 .建 筑 与环 境 的 关 系 成 为 当 下 建 筑 界 讨 论 的焦 点
1 建筑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个 “ ” 该 是 指 我 们 自身 . 筑 群 体 始 终 是 和 我 们 自身 发 展 的 宗 应 建
声 , 九成 千时 , 八 就可 将 花 筐 端 出 。 如 继续 作 业 , 干花 出炕 后 , 应 迅 速 关 闭 通 风 口和天 窗 , 温度 升 至 3 ℃时 再 装花 5
63 分 级 贮藏 .
将 采 下 的 金 银 花 及 时 、 确 的加 工 晾 晒 . 正 是确 保 丰产 丰 收 的 最 后 一 关 。无 论 采 用 那 种 加工 晾晒 方 法 . 必 须 严 格 掌 握 一 条 , 都 晾晒 期 间 , 蕾 未 达 8成 干 , 对 不 能 翻 动 。 否则 , 针 变 黑 , 花 绝 花 质
2 单体 建 筑 与 群 体 建 筑 的 关 系
幢建 筑就 很 匹 配 .被 贝 聿铭 称 赞 为 “ 常 文 明 .有 高度 的修 非
相 对 于 单 体建 筑 而 言 . 群体 建 筑 无 疑 是 复 杂 的 . 建 筑 群 体 而
之 间 的 组 合则 更 使 它 具 有 了远 远 超过 其 它 造 型 艺 术 结 构 的 复 杂
与 整 体 的 观念 并 非 始 自今 1 而 是 自古 有 之 。 人 曾把 这 种 整 体 3. 古 环 境 理 解 为 多个 单 体 建 筑 的 相 互 关 照 。 而形 成 群 体 建 筑 。 中 从 在
讲 建筑 与建 筑 之 间 的 协 调关 系 这 种 “ 调 ” 协 应包 括 两 层 含 义 . 既 有 空 间意 义 上 的 协 调 . 有 时 间 意 义上 的协 调 。 者 应 是 一 个 完 又 二 整 统一 的 “ 空坐 标 系 统 ” 那 种 只求 表 面 形 式一 致 的建 筑 , 时 。 已经 脱 离 了历 史 意 义 上 的 时 间 概念 .其 空 间 的 功 用也 发 生 了与 古 时 不 同 的 变化 当代 建 筑 的 一个 基 本 观 点 是 把 环境 空 间看 成 建 筑 的 “ 角 ” 而人 又 是 环 境 空 间 的 “ 角 ” 且 不 说 新 型公 寓代 替 四 主 . 主
( 头 市 园 林 科 学 研究 所 , 包 内蒙 古 包 头 04 1) 10 0
摘
要 : 代 社 会 的 人 们 对 生 存 环境 质量 的期 望 值 越 来 越 高, 品 质 的 生 活 方 式 与 理 想 生 活 状 态 应 该 来 源 于 能 够 给 人 以 精 神 安 慰 和 精 神 现 高
的建 筑 群 体 中埋 藏 着 完 整 而 清 晰 的空 间思 想 观 念 。 这 些 观 念 国外 也 是 同样 拥 有 的 早 在 2 0 00多 年前 . 里 士 亚 多 德 就 曾提 出:整 体 大 于 它 的 各 部 分 的 总 和 。 ”美 的 东 西 都 是 好 的 ” 缺 、 陋 也 是 一 种 “ 残 丑
一
古代 的“ 五柱 式 ” 当作 “ 肢 ” 随 意地 “ 假 . 移植 ”安 装 到 现 代 建 筑 的 、 躯 体 上 . 大屋 顶 像 戴 帽 子 似 地 到处 搬 用 . 意扣 到 中 国新 建 筑 将 任 的 “ ” !一 架 房顶 并非 是 单 纯 为 避烈 阳 、 雨 , 足 以影 响 我 头 上 风 其 们对于家庭的概念。 就像 一 扇 门并 非 是 仅仅 供 人 出入 的 , 是 引 它 导 人 们 跨 人 人类 家庭 生活 之 奥 秘 的 钥匙 。人 们 去 敲 一 扇 灰 色 的 小 屋 门和 去 敲 一 扇装 着 金 黄 兽 环 的 朱漆 大 门 .在 心 理 上 总 是 有 些 差别 的 石 涛 曾 言 : 笔 墨当 随 时 代 ”建 筑 也 应 随 着 我们 自身 “ . 的 情况 以及 这 个 时 代 的 节拍 而 变 化 . 而万 变 又 是 不 离 其 宗 的 . 这
合 院是 好 还 是 坏 . 毕 竟 是 生 活 进 程 和社 会 发 展 的 必 然 。 但 而北 京
的 大 屋顶 式 建 筑 则 不 论 从 空 间还 是 时 间 上都 脱离 了现 世 。这 种
责 任 不 能全 部 由建 筑 师来 承担 .而 与 中 国的某 些 固有 思 想 观 念 有 关 比如 同样 是 对 古 文 物 的保 护 . 或者 说 是 对 古 文 物 的 修 复 . 东 西 方 有 着 完 全 不 同 的 原 则 : 方 人 主 张 古 代 和 现 代 要 有 十 分 西 清 晰 的 界 限 . 为 与古 建 筑 呼 应 的 是 “ 降 ” 而 中 国则 要 求 模 糊 认 投 , 此 界 限 . 求 最好 修 复得 和 原 来 的 一模 一样 , 为 这样 更 有 历 史 要 认 感 可 能就 是这 种 观 念 使 中国 人将 传 统 和 现 代 变 得模 棱 两 可 也 西 方 有 很 多对 新 老 建 筑 的 协 调关 系把 握 得 很 到位 的作 品 如一 位 叫 米 歇 罗 佐 的建 筑 师 在 1 5世 纪建 造 的 弃 婴 医 院 旁 设 计 的另
无 论 是 晒干 还 是 烘 干 的 金 银 花 . 花 心 未完 全 干 透 . 几 天 因 过
会 自然 回潮 , 应 再 复 晒 一次 , 后经 过 风 选 . 花 叶 杂 质 . 等 故 然 去 按 级 标 准 分级 , 麻 袋 、 包 、 包 或 塑 料 编织 袋 打 成 结 实 的 包 件 , 用 布 席
谐 . 过 各 种 造 型 美 的 手 段 有机 地 组 织 起 来 . 之 具 有 一 种 结 构 通 使
性 消 融 在建 筑 环 境 的 整 体 特 色之 中 个 体 建 筑 的特 色 美 一 旦 离
开 了 环 境整 体 . 也就 等于 取 消 了 特 色 。 那
简 单 的艺 术 品 所不 大 可能 具 有 的 深 刻 性
l9 l
响金 银 花 的产 量 和 质 量
62 . 加 工 晾 晒
右 。O 1h后 . 花 的水 气 大 部 分排 出 , 温达 5 ℃时 . 银 花 迅 速 鲜 室 5 金 干 燥 , 炕 用 时 1 h左右 。4 出炕 。 一 8 () 出炕 前 l 右 就 陆续 减 火 , h左 并 一 直 通 风 透 气 , 度 降 到 4 ℃以 下 , 金银 花 握 在 手 中 , 响 温 0 至 有
量 明显 下 降 。金 银 花 的 加 工方 法 , 晒干 和 烘 干 两 种 。 分
621 晾 干 .. 多采 用 筐 晒法 。 即 用 木 棒 制 成 长 2 宽 08 深 m、 . m, 8 r 的 筐 架 , 间 用 席 ( 要 反 使 ) 以利 吸水 和 避 免 强 光 反 射 , e a 中 席 ,
建筑 是人 用 建 筑 材 料 从 自然 空 间 中 围隔 出 来 的 一 种 人 造 空 间 . 早 的建 筑 雏 形 是 原 始 部 落 的 窝 棚 . 全 成 了第 一 需 求 , 最 安 只
要 能 躲避 风雨 虫 兽 的袭 击 . “ 天下 寒 士 ” 足够 了 。 是 在 物 能 庇 就 可 质 文 明极 大 丰 富 . 学 技术 迅 速 发 展 的 今 天 . 们 对 建 筑 本 身 的 科 人 要 求 越 来 越 多 现代 人 似 乎 更 注 重建 筑 的精 神 性 . 迫 切 地 需 求 更
内 蒙古 农 业 科 技 2 1 () 15 0 1 6 :0
I n rMo g laA c l rlS in eAn c n lg n e n oi ut a ce c dTe h oo y u
现代建筑与环境的相辅相成关系
杨淑 英 。 刘 素 清 , 杨 茜
的古 建 筑 群 产 生关 系 . 到 一个 共 同 的支 点 . 实 有 点 大 海 捞 针 找 确
的难 度 在 北 京 就 曾 多次 发 生 过 将 此 问题 简单 化 理 解 的 情 况 : 将
收 稿 日期 : 1-1— 9 2 02 0l
6期
王
琳 等 : 银 花 标 准化 种 植技 术 金
这个 大 前 提 和 大 环 境 相适 宜 的 . .
3 建 筑 与 建 筑 之 间 的关 系 “ 境 协 调 ” 近 年 来 建 筑 界 的 一 种 新 主 张 . 实 质 上 就 是 环 是 它
现 代 建筑 最大 的 问题 就 是 不 够重 视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关 系 。 文
让 现 有 的 受 西方 建 筑 观 念 影 响 的 群体 建筑 和 历 史 遗 留下 来
在 环境 这个 看 似 限制 的 大 前 提下 . 只有 发 挥 自我 的表 现 才 能 、 会 有 更 广 阔 的 天地 建 筑 是 具 有 使 用 功能 才 的 . 精 神 因 素 应 寄托 在 实 体 之 中 . 果 让 建 筑 艺 术 的 表现 更 多 其 如 地 向 前 大 跨 步 , 了 一 定 程 度 , 会 如 黑 格 尔 所 f 转 19页、 到 就 下 l
国 . 统 建 筑 的艺 术 形 式更 多地 表 现 在 群 体 建 筑之 间 的搭 配 上 . 传
它 要 求 建 筑 要 和 周 边 环 境 产 生 联 系 。 如 我 国 传 统 的 建 筑 形
式—— 四合院 .就是 由几个不同的建筑单体 围合成一个单元的
建 筑 体 。 京 有 很 多类 似 的建 筑 群 , 故 宫 、 和 园等 , 些 复 合 北 如 颐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