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1937 年的【《白雪公主》】
2·【特写】镜头俨如向人们敞开了通向心灵世界的窗户。有强烈的放大性,指向性,强调性和暗示性,指引观赏者于细微之处见本质。3·【全景】镜头给观众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
4·【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动作,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所以,中景的适用范围很广泛。
5·【大特写】与其他所有景别画面相比较,视觉上更有强制性、专一性,表现力较强。
6·【平拍角度】的镜头相对来说代表一种客观、中立的叙事观点,因此是影片大部分采用的摄影机角度。一般是指成年人的视点。
7·【仰角镜头】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威吓。
8·【俯拍镜头】用来制造压抑、低沉、紧张的气氛。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9·【主观视角】更进一步涉及人物的感觉,更能够突出人物的主观感受。
10·【分镜头】是将文字转换为可视画面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上相关文字阐释。
11·【运动摄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12·在运用镜头的不同摄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努力把各种不同的摄法同内容结合起来】
13·【音画对位】概念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 年在《未来的有声影片》(创作宣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的。14·【音画对立】是导演合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15·【音画并行】声音形象不是具体的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容量。
16·【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17·【原画】是负责根据分镜表或设计稿将设计好的镜头影像绘制成精细的线条稿,是动画制作具体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又被称为“关键动画”
18·观众能够在【固定拍摄】方法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元素的干扰
19·【音画同步】表现为音响和画面紧密的结合,音乐情绪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
20·【动效】可以从声音的临场感、声音的环境感、声音的运动感这三方面衡量艺术水准
21·1896 年法国摄影师狄克逊首创了【摇镜头】手法
22·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35mm-50mm】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
23·移动镜头按其移动方向大致可分为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
24·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25·对景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6·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声音空间】
27·中国美术电影诞生于20 世纪20 年代初,在上海由“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28·《埃及王子》是一部【叙事动画片】
29·场面调度的目的是【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30·光波和声波属于【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
31·公元前17 世纪,【牛顿】最先发现人的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
32·【爱因斯坦】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创始人,理论家和导演
33·放映机是以每秒【24】格运动的。
34·在 19 世纪以前,人类的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包括身体媒介以及【再现性媒体】
35·人的知觉可以根据生活的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将缺失的部分补偿完成,从而形成完整的形象,这种功能我们称为【视觉暂留】36·【安东尼奥尼】不属于苏联电影学派,苏联电影学派中有爱因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
37·在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台阶的段落中,通过对时间的延续扩展了空间幅度。
38·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
39·【镜头】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40·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走动、转身、换位都很常见。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头部原理】
二·名词解释:
1·【视觉暂留原理】:指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 秒~0.4 秒左右。
2·【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的位置的更动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其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
3·【镜头调度】:指导演运用摄影机方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各种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各种不同视角和远全中近特等各种不同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视点、角度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和环境气氛的变化。
4·【轴线】:是拍摄对象因视线方向、运动方向、相互交流和方位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界限
5·【轴线原则】:就是为了保证拍摄对象运动方向和相互关系的一致性,始终遵循在对象形成的这条虚拟界限的某一侧拍摄的原则
6·【景深】: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的距离
7·【全景深】: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8·【视听语言】: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也可以称“电影语言”,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9·【音响转场剪辑】:音乐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通过音乐使前后两场戏自然过渡的方法。
10·【动作转场剪辑】:动作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场景或时空转换的有效手段。
11·【特写转场剪辑】:特写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通过特写画面将一场戏转入另一场戏或从特写画面开始展开另一场戏的方法。
12·【语言转场剪辑】:语言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前后两场戏之间利用对白进行自然过渡的方法。
13·【音乐转场剪辑】:音乐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通过音乐使前后两场戏自然过渡的方法。
14·【景物转场剪辑】:景物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在前后两场戏之间用景物镜头进行转场处理的方法。
15·【情绪转场剪辑】:情绪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在前后两场戏之间利用情绪渲染的延续性进行转场处理。
16·【光学技巧转场剪辑】: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用光学技巧对两场戏之间的转场进行处理的方法。17·【齐轴镜头】:镜头的视轴方向与人的轴线方向基本平行或重合
18·【动效】:动效是电影录音学范畴,指各种动作的声音效果,比如武打片里被拳头打中的声音。
19·【动作错觉法】:人物形体动作剪辑技法之一。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
20·【纵深场面调度】:充分利用摄影机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演员位置的变化,利用透视关系使人和景获得较强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空间感。
21·【象征性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者象征某种事物的内在涵义,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让观众去思索,去意会,增加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22·【对比性场面调度】: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光影的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会使气氛更为强烈。
2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通过演员的移动来不断转换观众的视觉焦点,常和镜头的摇移结合起来。24·【重复场面调度】:在动画中,相同或相似的角色调度或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引起观众的联想,思考其中内在的联系,增强动画片的感染力。
25·【场面调度】:出自法语,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在电视中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
26·【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27·【主观视角】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8·【运动摄影】运动摄影也称为“移动摄影”,摄影机在推、拉、摇、移、跟、升降、旋转和晃动等不同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29·【固定摄影】是在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被摄对象可以处于静态,也可处于动态
30·【甩】又称“闪摇镜头”,指速度极快地摇摄镜头。摇摄中间的画面影像产生几乎是模糊一片的效果。
31·【晃动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机身作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常用作主观镜头。
32·【动作增减法】所拍摄的一些电影镜头中,如果人物动作景别角度变化大(如由全景正面变到大侧面特写),形体动作的速度快慢不一样,人物的情绪又不连贯,在组接这些动作时,上下镜头中的人物形体动作留用的镜头长度,可根据动作和剧情的具体要求而变化,让某个动作特意留长些而造成动作的延续感,称增格法;去掉动作的某一部分,造成动作的快速感,称减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