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米这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米。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培养学生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厘米和米的模型、PPT学具:尺子、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10分钟)通过PPT展示厘米和米的模型,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 小组合作测量(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厘米米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自己的房间长度、宽度和高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出来。
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和填写。
2. 请列举三个生活中可以用厘米和米来测量长度的情景。
答案:测量窗帘的长度、测量书桌的高度、测量自行车轮胎的直径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测量活动也开展得比较顺利。
但是,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运用能力。
1.1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1.1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节数学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厘米》。
我在黑板上写下“认识厘米”四个大字,然后详细解释了厘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厘米的长度。
接着,我引入了教材中的第一个例题,讲解如何用厘米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问,学生们积极回答,通过互动,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厘米的概念。
我也在课堂上进行了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厘米与米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初步概念。
我也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尺子、铅笔和练习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尽量简洁明了,将厘米的定义、换算和应用都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对于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用家里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认为学生们对厘米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上还需要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并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厘米的应用。
同时,我也会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千米等,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基础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实际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厘米的长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情景引入,它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厘米的表象。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不仅巩固了学生们对厘米的概念,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再次,我特别强调了厘米与米的关系,希望通过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们建立起数学的初步概念。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关系到他们今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 1教案 北京版
认识厘米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
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
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堂系列北京版1.1《认识厘米和米认识厘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在小组内分享测量数据,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准确测量、认真记录的好习惯。
5.家庭互动:与家长一起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长度测量。请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一些有关长度测量的实际案例,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长度为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测量。
三、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及测量准确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2.思考作业: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1厘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物体来代表1厘米和1米?
-你认为学习长度测量有什么实际意义?
3.创新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长度测量小游戏,可以邀请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游戏规则自定,但需要包含测量长度这一环节。
4.阅读拓展:阅读一本与长度测量或数学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测量方法。在阅读后,简要概括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并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以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北京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北京版正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北京版认识厘米教学目标:“认识厘米”这节课实际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有个直观的认识,会用几厘米来表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师: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生:cm 师:下面拿出你们的尺子,回忆一下上节课小结的内容。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 生:几厘米师: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生:得几就是几厘米师: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师:刚才我们说了,厘米是个长度单位。
它可以测量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新课。
学习用厘米量师:每个同学都打开书,我们来看一看着三幅图,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三幅图的测量方法不一样。
师:那你们大家想一想着三种测量的方法都正确吗?前后桌商量一下,大家商量好后,就座好不许说话了,我看看谁做得快又好。
(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生:第一幅图正确。
师:那为什么,第二幅图测量得不正确呢?师:提示(想一想昨天在我们上课测量铅笔盒时是怎么测量的呢?在用曲别针测量时,我们要一个一个的摆放,放平,放直)生:铅笔没有放平。
师:那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正确呢?这支铅笔可是竖直放平了呀。
生:没有对准零刻度。
师:对,说得真棒。
(ppt)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幅图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看的?1 师:(ppt)测量方法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几幅图哪个测量的正确。
三、小结。
所以我们在测量时一定要将尺子的零刻度读准测量物体的左端(学生伸出左手演示),其次要用尺子测量物体时尺子要放平。
现在我们要想测量我们的书尺子应该怎样摆放?现在你们动手摆放。
师:现在老师发给每个人一个小纸条,大家量一量它是几厘米注意量法。
生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
2.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能够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认识,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教学难点: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1.学生课前测,复习数学相关知识。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厘米和米。
2. 认知阶段(10分钟)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知厘米和米的使用。
2.向学生展示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并让学生讨论差异。
3.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差异,并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使用有所理解。
3. 实践阶段(20分钟)
1.向学生分发尺子,并让学生自由测量教室内各种物体的长度大小。
2.引导学生将测量的长度记录下来,并列举一些长度的实际应用场景。
3.让学生尝试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4. 总结阶段(5分钟)
1.通过回答问题梳理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检查学生笔记,并帮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差异,培养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并通过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转换厘米与米之间的长度关系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长度单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厘米|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是一个非常常用的长度单位,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短。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的定义和用途。
2. 学会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大家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使用厘米进行测量和比较的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厘米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有效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些小物品用于测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请大家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座位到讲桌的距离,然后告诉我,你的座位到讲桌的距离是多少厘米?3. 演示:现在,我拿出一个实物模型,请大家观察,这个模型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4. 练习: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学具,选择一些物品,用尺子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
5. 讨论:请大家分组,互相分享自己测量到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比较。
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六、板书设计1. 厘米的定义和用途2. 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3. 测量和比较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量尺量一量你的课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课本长度为25厘米。
2. 请用量尺量一量你的铅笔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铅笔长度为18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厘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地使用厘米进行测量和比较。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在测量时出现了一些小错误,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拓展延伸:大家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物品,用厘米进行测量和比较,看看你能否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 | 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及其大小;2.学生能够使用一米尺(卷尺)和直尺(尺子)测量小物件的长度;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身高测量物件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1.认识厘米以及与厘米相关的测量工具;2.能够使用一米尺(卷尺)和直尺(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2.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米=100厘米”的式子,向学生展示一米卷尺以及直尺,并简单解释一下1米和100厘米的关系;•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尝试想出其他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2. 让学生认识厘米•教师拿出一张展开的一米卷尺,并用手指按压1厘米的刻度处,让学生看到1厘米的长度;•教师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卷尺上,并将手掌上的线段与卷尺上1厘米的线段进行比较,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1厘米的长度;•教师可以用100个1厘米长的吸管计算1米的长度,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体验,以便更好的理解1米和100厘米的关系。
3. 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展示如何使用一米卷尺或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工具,正确对称地放置测量工具,以及引导学生使用单位(厘米)来记录测量结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长度不同的小物品,让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其长度,并将测量结果告诉教师,以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4. 以自己的身高来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师可以用同学的身高作为测量物品,教学如何通过身高来测量物品的长度;•比如说,“杰克的身高是120厘米,那么这张纸的长度大概是他身高的几倍呢?”教师可以发问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五、教学小结本节课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认识厘米概念和使用测量工具来进行长度的测量。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长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他们也可以用学习到的测量方法来探究一些与长度相关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 (北京版) 认识厘米-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厘米单位并能够较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2.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掌握基本的长度测量方法;3.学生通过对物体的长度测量,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厘米的概念;2.长度的测量方法;3.积累和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难点1.转化厘米为其他长度单位的能力;2.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建立相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什么?我们将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2.呈现主题:展示一些具有长度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如:桌子、书、椅子等,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观察探究1.学生手中拿到一张纸片,将纸片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2.学生可以相互扩大、缩小纸片,再次测量长度;3.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长度测量的理解。
3. 讲解示范1.教师新拿出一根铅笔,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边看边操作,引导学生灵活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2.引导学生对笔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总结归纳1.总结测量过程:用尺子去测量长度,然后记下数字;2.讨论单位问题:当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用到哪些单位,引导学生注重单位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 练习落实1.请同学们为教室门打十个厘米的标尺,然后与同桌相互进行测量,确认测量结果是否正确;2.请学生完成以下测量任务并记录结果:–工具箱的长度;–一本课本的长度;–自己的身高;–教室的长和宽。
6. 提高拓展1.给出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让学生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学生A的画通过测量,长度是15.3厘米,你的画长度为10.5厘米,请问你的画比学生A的画短了多少?2.鼓励学生自己构思一些长度测量问题,并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五、板书设计1.课程主题:“认识厘米”;2.教学目标:“了解厘米单位并能够较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掌握基本的长度测量方法;学生通过对物体的长度测量,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3.关键词:“厘米,长度测量,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用这把尺子来帮他俩量丝带呢?看大家刚才猜得又对不对?(请在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师:哦,原来是懒羊羊的丝带长些,大家也猜对了,真棒,长多少?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师小结:从0---8就是8厘米,从0-7就是7厘米,其实也就是:8-0=8厘米,7-0=7厘米。
板书:大数-小数=长度2、喜羊羊看见大家学得这么棒,就出了一道判断题:下面哪种量法正确?图1—对,图2—错,图3—错。
师:同桌讨论--用直尺测量物品长度时要注意些什么?生:长1厘米生:()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生:讨论—汇报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运用直尺测量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学习厘米的必要性。
通过测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用直尺测量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小结:测量方法:测量时,一般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品的左端,看右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师:请打开书第3页,找出这段话,齐读一次。
过渡语:美羊羊输了,自己不高兴地走了,结果被灰太狼抓住了。
灰太狼设了机关,我们只要闯关成功就可以把美羊羊救回来,好不好?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第一关:基础练习第二关:量一量(师:请现在练习卷上量一量)生1:说方法。
1、通过读数和测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关:拓展练习:你能读出下图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吗?(课件展示断尺,让学生读数)师小结:大数--小数=长度,同学们,你们觉得断尺好用吗?(生),所以我们可要爱护好尺子哦!最后一关:先估再测量:请学生拿出:物品袋子(从中选择两件物品先生:动手量-----汇报(只要测量1个三角形,长方形不要。
)生1:4厘米。
(为什么?)因为对着4。
生2:3厘米。
(为什么?)生解释:因为:笔的左端对着1,右端对着4,一共占了3大格,就是3厘米。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看。
(1个厘米、2个厘米、3个厘米就是3厘米)。
生:4-1=3生:操作---汇报2、通过量法辨析,帮助学生再次掌握测量方法。
3、通过展示断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本概念;•能够从具体情境中识别出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用数字和单位表示长度;•认识并能够正确使用厘米和米的换算。
教学准备•板书:厘米、米;•教辅材料:数学课本、作业本;•班级小黑板;•学生小计算器。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笔、一本书、一个小杯子,并询问学生这三个物品哪一个的长度最长,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长度的度量标准是什么,让学生尽可能地举一些例子进行解释。
板书提示:长度单位新课讲解1.教师示意给出一根较长的细绳,并用标尺进行测量,比较厘米与米的概念。
板书提示:厘米、米2.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如手指、鞋子、树干,让学生通过比较长度给出相应的长度单位,并用数字和单位表示长度。
板书提示:数字和单位表示长度3.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尝试用厘米和米表示物品长度,并在小黑板上进行记录。
4.教师制定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加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和掌握。
板书提示:练习课堂实践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标尺、手环等工具进行学生身高、桌子宽度的测量,并用数字和单位表示出结果。
2.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互相协助,互相交流。
课堂小结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能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厘米、米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长度单位?2.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加注意,通过实践掌握和运用到实际中。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及时反馈问题和疑惑。
2.准备下节课所需的教材和工具。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长度单位厘米、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转换,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1)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辨认厘米、米的单位。
2.能够使用厘米、米的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和米的单位。
2.学习使用尺子或直尺测量长度。
3.借助教具和练习册进行练习。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设计、教具准备。
2.学生:直尺、尺子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将一张布满厘米的纸张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与伙伴讨论,试图发现纸上的厘米和厘米的差别。
2. 认识厘米和米1.教师拿出一条直尺,让学生看并观察,询问学生直尺的长短。
然后,教师问:“大家知道直尺上有哪些字样吗?”2.教师将直尺上的单位拎出来,在黑板上写下尺子上的数字,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数字和教室的尺寸相互比较,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3. 小组练习1.教师安排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把直尺或尺子。
为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建议每个学生都用尺子进行测量。
2.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按照练习册上的要求进行练习。
然后,会场上的每个小组都将测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汇总。
3.教师询问学生在测量长度时所体会到的问题,正确学习常规和技能,及时纠正。
4. 摸底检测为了评估学生的水平,教师准备一份考试,测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知识。
教学总结对于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概念的学生,我们需要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新掌握的知识并提出更高级的问题,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对于未能掌握新知识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迅速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达到教学目标。
北京版本数学小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及米》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和米》教课方案第一课时教课目的:联系学生生活实质,在活动中领会厘米的实质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丈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认识厘米,认识1厘米的实质长度,感知1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课难点:使学生成立厘米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铅笔书籍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二、新授(一)量一量:量数学书的一条边,那我们怎么办呢?(用尺子量)(二)初步认识厘米1、认识尺子学生谈谈你都认识尺子上的什么?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加以解说,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第1 页2、用手在尺子上指出 1厘米、2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
3、在尺子上比一比,你手指的哪部分大概宽是1厘米。
(小组同学相互量一量)4、说一说:请你预计一下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概是1厘米?5、1cm是1厘米(三)丈量物体长度(小组)1、随意取出一根铅笔,你先预计一下大概有多长?(小组同学相互预计一下)2、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铅笔的实质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小组同学一同操作)3、想想:你在丈量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如何丈量?学生说一说丈量的方法三、稳固新知(一)填一填(二)量一量,填一填量自己手掌的宽,一叉的长,一只臂的长。
(小组合作达成)(三)估测请你想方法预计一下你的数学练习册的长和宽。
你用什么方法预计的?(选择我们身上的丈量工具)谈谈,请你再实质第2 页丈量一下,看看他们之间的偏差。
四、讲堂小结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课间量自己的课桌椅的长宽高。
第二课时教课目的:经过介绍平时生活与学校生活中需要用到米的实质例子,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能够用米作单位,指引学生认识1米的实质长度,使学生成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
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认识1米的实质长度。
教课难点:成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
能够说出由几米变为几百厘米,或许几百厘米变为几米的道理。
北京课改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课件
怎样用尺子测量 长度?
1.尺子上面有长短不同的刻度线、数字,其中0所对的 刻度线叫0刻度,1所对的刻度线叫1刻度……
2. “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 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 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解答:左端对齐 红绿
右端长的那根长 右端短的那根短
情景导入1
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
探究新知
因为他们选用了不同的 物体作为标准测量,所 以测量结果不同。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去量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情景导入2
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探究新知
尺子上面有长短不同的刻度线、数字, 其中0所对的刻度线叫0刻度,1所对的刻 度线叫1刻度……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和米
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学习目标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 的长度观念。 3.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 米)。
复习导入
你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吗?
1.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2.另一端长的物体长,另一端短的物体 短。
复习导入
下图中,( )色的铅笔长,( ) 色的铅笔短?
探究新知
尺子上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 米。厘米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 表示。
情景导入3
谁的测量方法正确?应该怎样测量?
探究新知
图中小男孩的测量方法是 正确的。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 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 是几厘米。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word文档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感知1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厘米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铅笔书本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二、新授(一)量一量:量数学书的一条边,那我们怎么办呢?(用尺子量)(二)初步认识厘米1、认识尺子学生说说你都认识尺子上的什么?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加以讲解,引出长度单位:厘米2、用手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
3、在尺子上比一比,你手指的哪部分大约宽是1厘米。
(小组同学互相量一量)4、说一说:请你估计一下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5、1cm是1厘米(三)测量物体长度(小组)1、任意拿出一根铅笔,你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小组同学互相估计一下)2、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铅笔的实际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小组同学一起操作)3、想一想:你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测量?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三、巩固新知(一)填一填(二)量一量,填一填量自己手掌的宽,一叉的长,一只臂的长。
(小组合作完成)(三)估测请你想办法估计一下你的数学练习册的长和宽。
你用什么办法估计的?(选择我们身上的测量工具)说说,请你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他们之间的误差。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课间量自己的课桌椅的长宽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与学校生活中需要用到米的实际例子,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
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米与厘米的百进制关系。
能够说出由几米变成几百厘米,或者几百厘米变成几米的道理。
北京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认识厘米》word教案 (3)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 (2)
认识厘米一、教材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测量问题与解决测量的问题,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把“图形的测量”内容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四个维度之一,通过课堂上一系列“测量”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认识生存的现实空间,这充分表明“测量”学习的数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注重量及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明确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工具和度量单位。
透过教材可以看出,本内容编排共分两个层次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
“厘米”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个长度单位。
它是建立在一年级“比长短”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认识长度单位,第一次接触长度的测量。
二年级的学生有“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对具体长度认识模糊。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知道尺子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但对尺子上的详细信息没有准确的认识,并且学生们多数没有亲自测量的经验,没有自主测量意识。
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详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知识并运用的这一过程。
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认识直尺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的单位思想和测量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
五、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引入:熊猫笨笨开了一家布料店,一天在笨笨的熊猫商店中迎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松鼠。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学习目标1.认识厘米的概念和符号“cm”。
2.能够使用直尺量度物体的长度,准确读出并书写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1.认识厘米。
2.用直尺量度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1.准确读出并书写物体的长度。
学习内容一、认识厘米1.厘米的概念:厘米是长度单位,符号是“cm”。
2.通过直观感受认识厘米:将 1 块 1 元硬币竖直放置,用直尺量其长度,并进行比较,得出其长度是 2 厘米。
同时将 1 块 2 元硬币、1 块 5 分硬币进行长度的比较。
3.直观感受活动:拿出不同长度的细条木材或者编织物品,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通过比较物品长度来感受厘米的大小。
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1.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让学生使用直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例如书、铅笔、手表等。
在测量时要注意将直尺与物品贴在一起,准确读出厘米数,并用符号“cm”表示出来。
2.练习:老师可布置家中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1.直观感受法:通过物品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使用直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3.师生互动法:在学生测量时,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老师展示厘米的符号“cm”,并让学生说出其全称和定义。
2.直观感受: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让学生感受长度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
3.直尺测量:老师以书本为例,展示使用直尺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实践,并进行练习。
教学评价1.学生的感受:通过直观感受法,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厘米的概念。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也掌握了使用直尺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
2.教学效果:本课程通过直观感受法、实验探究法以及师生互动法的组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和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
课后作业1.练习家中使用直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书写其长度值及单位“cm”。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 (1)
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利用1厘米的表象能够估测物体的长度。
3. 认识刻度尺,能够在刻度尺上找到一厘米和几厘米。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利用1厘米的表象进行估测。
教学准备:一厘米纸片、直尺、图片教学过程:一、引课老师要为班里做表扬信,需要知道这条边有多长,你准备怎么办呢?(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一量,反馈答案:(师选择板书)师:刚刚同学们提到了“厘米”。
厘米是什么意思?1厘米有多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
二、统一长度单位。
(8分)1.可是在古代,还没有发明尺子的时候,人们是这样进行测量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介绍:古代测量方法。
)2.除了用身体来当做尺子以外,还会用一个固定的物体长度当做标准进行测量,比如这三个同学,他们是这样量的。
(课件演示:)看他们测量的是同一条边,可是结果怎么会不同呢?看来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要想得到统一的答案,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
三、认识一厘米(10分)1.用一厘米的纸条量下面请同学们拿出1号学具袋,里面装的是同样长的纸条,请你们两人一组,用它来测量一下这条边有多少个纸条那么长?2.反馈:3.现在我们的答案都基本是一样的啦,你们知道这样一个纸条的长度是多少吗?它的长度就是一厘米。
厘米是一个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候用到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就大约这么长,1. 你用手来比划一下感觉怎样?2.轻轻的拿掉纸条,比划一下这么长就是1厘米。
四、认识直尺。
(10分)1.刚才大家用1厘米长的纸条量的表扬信的边长时,这样一个一个的码,你感觉怎样?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量的更快吗?师:我们可以把这些小纸条像这样连在一起,老师这里有一个连好的,谁来试试量一下,看看是不是方便一些了?2.大家看到把一个个1厘米长的小纸条连在一起去量确实快了,能不能再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直接看出来是几个1厘米呢?(写上数)怎么写上数啊?谁来试一试?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眼看出来有9厘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项目内容
1.小红和小丽测量课桌有多长,小红用数学课本量,大约有3本
数学课本那么长;小丽用直尺量,大约有4把直尺长,为什么她们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2.阅读教材第3页的内容。
分析与解答:
(1)观察可知,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课本一条边的长,量
得的结果( )。
要得到相同的结果,需统一标准进行测量。
(2)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测量。
( )是测量
物体长度的工具,它上面有长短不同的刻度线、数字,其中0所对的刻度线叫0刻度,1所对的刻度线叫( )刻度,2所对的刻度线叫( )刻度……
(3)( )是长度单位,可以用( )表示。
尺子上从0刻度到
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
3.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内容。
分析与解答: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和尺子放平靠一起,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为几厘
米。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去测量。
尺子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 );量比较短的物
体,可以用( )作单位。
5.预习后,我还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和尺子放平
在一起,尺子的( )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6.下面的物体的长度分别为多少厘米?
温馨
学具准备:尺子、纸条、小棒等。
提示
参考答案
1.因为测量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一样。
2.(1)不同(2)尺子尺子 1 2
(3)厘米cm 1厘米
3.0
4.尺子1厘米厘米
5.0
6.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