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3.4《苏武牧羊》

3.4《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SUWUMUYANG
同学们,“牧羊”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苏武是谁吗? 苏武为什么去放羊呢?
苏武牧羊
SUWUMUYANG
西汉中期,匈奴单于为与汉朝和 好,遣使臣送回以往扣留在匈奴的汉 使。汉武帝为了回报匈奴的善意,派 苏武等人出使匈奴,送还被扣留在汉 朝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大量财物 。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 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 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 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 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 流,幸好被人救下。
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 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 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 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 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 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 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 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是一 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苏武形象: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 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世代流传。
苏武牧羊
SUWUMUYANG
SUWUMUYANG
(民 歌)
成都市锦江区大观小学GCH
苏武牧羊
SUWUMUYANG
我会读词语
chïu 忧愁 yïu 犹豫
zhān 毡帽 jiā 胡笳
mù 放牧
jì 社稷 wéi
máo 旄旗 旄节
zhuān ɡ 化妆
帷幕
1.疏通字音
至栘(yí) 数(shuî) 且鞮(jū dī) 阏氏(yān zhī) 於靬(wūjiān) 置煴(yūn)火 牧羝(dī) 厩(jiù)监 行(háng) 緱(gōu)王 旃(zhān)毛 纺缴(zhuï) 辇(niǎn) 驩(huān)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苏武牧羊文言知识汇总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苏武牧羊文言知识汇总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8、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0、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2、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位列将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4、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5、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6、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7、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8、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9、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四、特殊句式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 ,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 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 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 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 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 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 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 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 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1.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 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害怕受到 汉袭击匈奴,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 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道义,于是派遣苏武以中 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 使者回国,趁机赠送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 谢他的好意。
且(jū)鞮(dī) 缑(gōu)王 阏(yān)氏(zhī) 煴(yūn)火 啮(niè) 雪 羝(dī) 辇(niǎn) 汤镬(huò)
古今异义词
• • • • • • • • 卧起操持 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业绩。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状语后置
一词多义
因 因厚赂单于
欲因此时降武
趁机
趁机
君因我降
因泣下霑衿
通过
于是
一词多义

见犯乃死,重负国 辜负 律前负汉归匈奴 违背,背弃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1. 苏武其人:苏武,字子卿,西汉时期著名使臣,以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著称。

他出生于公元前140年,逝世于公元前60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

2. 苏武出使匈奴: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与匈奴的联系,苏武被任命为使臣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苏武带领使团前往匈奴,但因匈奴内部政治斗争,苏武被扣留。

3. 苏武牧羊:苏武被扣留期间,匈奴单于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迫使苏武投降,但苏武始终坚守信念,拒绝屈服。

他被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条件是只有公羊生下小羊,他才能获释。

苏武在北海牧羊长达19年,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忠诚。

4. 苏武归汉:公元前81年,匈奴与汉朝达成和解,苏武得以返回汉朝。

他的归来受到了汉武帝的热烈欢迎,并被封为典属国,负责管理边疆事务。

5. 苏武的精神:苏武的故事体现了忠诚、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勇气,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

6. 文学作品:苏武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其中最著名的是《史记》中的《苏武传》,以及后来的诗歌、戏剧等作品。

7. 历史意义:苏武的事迹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也是汉朝与匈
奴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

他的忠诚和坚韧,对于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
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8. 后世影响:苏武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形象在文学、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一)虚词1、以(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3)何面目以归汉连词来(4)如惠语以让单于连词来(5)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6)以货物与常介词把(7)空以身膏草野介词把(8)以状语武介词把(9)少以父任介词因为2、因(1)因厚赂单于介词趁机(2)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机(3)君因我降介词通过3、之(1)匈奴之祸助词的(2)举剑欲击之代词他,代张胜(3)张胜许之代词他代虞常(4)谁复知之代词你代苏武(5)汉亦留之以相当代词他们代使者(6)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代词他代卫律(7)宜皆降之代词他们代苏武等人4、乃(1)乃曰连词于是(2)见犯乃死副词才(3)羝乳乃得归副词才(二)实词5、系(1)而收系张胜拘囚、监禁(2)足有系帛书系着6、幸(1)幸蒙其赏赐希望(2)幸蒙大恩幸而(3)妇女无所幸宠幸(4)故幸来告良幸亏二、古今异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2、以货物..与常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三、通假字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tāo)轻轻敲打2、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5、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四、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归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3、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4、单于使使晓.武使动使……知晓5、空以身膏.草野使动使……滋润肥美6、反欲斗.两主使动使……相斗(二)名词作状语1、其一人夜.亡在夜里2、得夜见汉使:在夜里3、朝夕遣人候问武早晚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名词作状语用弓弩(三)名词作动词1、舆.归营。

用车子载2、天雨.雪下3、杖.汉节牧羊执、拄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羝乳乃得归生子(四)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五、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因厚赂(于)单于介词向2、天子射(于)上林中介词在3、乃幽武置(于)大窖中介词在4、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代词他们代虞常等人5、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代词他们代常惠6、使(之)决人死生代词你代卫律(二)判断句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三)定语后置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四)宾语前置1、何以汝为见为什么2、何以复加用什么3、引佩刀自刺刺自己(五)状语后置1、若知我不降明状语后置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六)被动句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2、见犯乃死,重负国.3、律知武终不可胁4、恐前语发六、固定搭配1、匈奴以为神认为。

苏武牧羊知识讲解

苏武牧羊知识讲解

• 苏武形象: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
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 性格特征的? • 环境:苏武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 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 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 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 • 细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充 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 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 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 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 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 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都 表现了苏武不屈的高尚气节。
③名作动 天雨雪:下 羝乳乃得归:生子 杖汉节牧羊: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抬 孺卿从祀河东后土:祭祀
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定语后置: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壮语后置:为降虏于蛮夷
宾语前置: 何以女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复加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判断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第9~10段) • 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分析苏武形象

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
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
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
行径,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
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
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胜利。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 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 心酸。

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字注音①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②数(shu )通使相窥(kuī)观;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ng)也;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n错误)⑧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4.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苏武传》规范译文与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苏武传》规范译文与知识点

苏武传班固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yí中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

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栘中厩jiù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厩监。

当时汉朝廷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dàng。

天汉元年,且jū鞮dī侯单于初立,国等前后共十余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立为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全部放回了汉朝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的使臣属吏的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等招募士卒和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赠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不汉所望也。

是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 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密谋反判。

缑王是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zhuï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 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缑王以及卫律统率的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yān阏氏zhī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中共同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虞常可以为汉朝埋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赏析

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赏析

原文:苏武为汉使匈奴,为单于留,使卫律治之。

百般胁诱,武终不屈。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曰: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北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之藏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节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让卫律来处理他。

卫律用尽各种方法威胁诱惑,苏武最后都不屈服。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能威胁他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加想要使苏武投降,就把苏武囚禁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就吃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过了几天没有死。

匈奴人认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让他回国。

苏武来到北海后,匈奴人的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果来吃。

苏武手持代表汉朝的节杖牧羊,无论是睡觉、还是起来都拿着,以至于系在节杖上的节旄都全部掉落了。

赏析:1. 人物形象:苏武作为一位汉朝使节,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始终保持忠诚和坚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和节操。

在困境中,他忍辱负重,顽强生存,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精神。

2. 情节安排: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从苏武被扣留,到被囚禁,再到流放北海牧羊,每一阶段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这种安排使得故事更加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3. 语言表达:文言文语言简练、凝练,富有韵味。

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艰苦生活,使读者身临其境。

4.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苏武牧羊的故事,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忠诚、坚韧和节操。

在逆境中,苏武始终坚守信仰,不屈不挠,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5. 艺术特色: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将苏武在汉朝的荣华富贵与在北海的艰苦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苏武的忠贞不渝。

同时,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苏武牧羊的节杖上的节旄尽落,寓意苏武历经磨难,坚守信仰。

总之,《苏武牧羊》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言文作品。

【语文知识点】苏武牧羊的故事主要内容

【语文知识点】苏武牧羊的故事主要内容

【语文知识点】苏武牧羊的故事主要内容
苏武牧羊用来比喻高贵的爱国精神,同时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我们要经得起考验和艰辛,意志坚定再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愿意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于是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
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吃的和喝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
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人认为这很神奇,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
牧公羊,说等到公羊产了仔才能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后,因为粮食运不到,所以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
着汉朝皇帝赐予使臣的节仗牧羊,无论是睡觉、还是起来都拿着,以致于系在节仗上的节
旄都全部掉落了。

《苏武牧羊》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爱国且不向
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

苏武牧羊的精神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一味的去追求一些浮夸的物质享受。

不仅在以前走错一步会成为千古罪人,现在如果自己一旦误入歧途也会成为人民的敌人。

苏武虽然不是什么阵前斩敌的大将,也不是什么开国扩土的能人,但他忍辱负节的精神,完全不亚于一个民族英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一:[苏武传知识点]必修4《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积累《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

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

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

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三、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通“沾”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四、特殊句式1、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二、划线字注音且鞮..侯厩监..栘.中丈人行.羝.乳置币遗.单于缑.王阏.氏伏弩.射杀之以状语.武凿地为坎.煴.火舆.归营天雨.雪啮.雪廪.食节旄.雍棫.阳宫斧钺.汤镬.三、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何以女为见四、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

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

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遇上。

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9、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五、一词多义1、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2、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3、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4、食(1)绝不饮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廪食不至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6、乃(1)见犯乃死,重负国(2)恐汉袭之,乃曰7、见(1)见犯乃死,重负国(2)何以女为见8、及(1)及卫律所将降者(2)此必及我(3)及还,须发尽白9、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会论虞常(3)会武等至匈奴10、得(1)虞常生得11、为(1)兄弟并为郎(2)汝为人臣子(3)匈奴以为神(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2、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一、苏武牧羊的背景苏武,子卿,又名苏宣,侯官人。

据史书记载,苏武在汉武帝时期曾出使匈奴,由于地位尊贵,因而被匈奴俘虏。

在匈奴贵族九乌虏庭被囚禁了19年,期间遭受种种磨折,但始终坚守忠诚的信念,始终不肯向敌人低头。

在匈奴贵族九乌虏庭这19年中苏武不怕艰险,不忘本心,不向匈奴投降,慨然快意,保持了一种崇高伟大的气节。

最终,他凭着自己的坚贞不屈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匈奴贵族的尊重和匈奴单于的信任,得以重回汉朝。

回国后,苏武以其忠诚为天下所称赞,并成为汉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二、苏武牧羊的主要内容苏武牧羊的故事始于苏武出使匈奴的经历。

当时,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要求匈奴愚民相易,停止对汉朝的侵扰。

然而,在出使的途中,苏武遭到了匈奴的袭击,最终被匈奴俘虏。

毫无疑问,匈奴俘虏了这样一个真正的汉朝高官,对于匈奴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耻辱,于是匈奴决不轻易放过苏武。

匈奴把他关在了西狱。

在西狱里,苏武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

但是,苏武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软弱,相反,他仍然坚守他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和信仰,并且默默地忍受着匈奴的凌辱和摧残。

为了在西狱里能够活下去,苏武只能以放牛的方式为生,那一年,草原遍地都是牛羊,所以给苏武牧羊提供了方便条件。

苏武就在牛羊群中昼夜相伴。

他知道,如不按规矩照管牛羊,便可能因为失去皮毛而被独眼鹰等凶禽撕咬,所以他常常佩剑高举,弯弓慑之。

经过19年的艰苦磨难,苏武终于获得了匈奴单于的信任,得以被释放回到汉朝。

苏武在回国后,汉武帝宣布三日大赦,封苏武为关内侯,赏赐他丰厚。

但是苏武却回到自己的故乡,过上了的修道的生活,结束了官场的生涯。

三、苏武牧羊的影响和意义苏武牧羊的故事成为了一部传世的佳话,它体现了苏武高尚的人格和顽强的意志。

从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武的坚贞不渝、忠诚不贰的精神,以及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苏武的故事这种高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影响了后世的许多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归纳苏武牧羊文言知识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归纳苏武牧羊文言知识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归纳苏武牧羊文言知识苏武是西汉大臣,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9)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10)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11)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12)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13)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分析说明事理(14)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15)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归纳: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苏武牧羊知识点

苏武牧羊知识点

苏武牧羊知识点苏武,一位著名的汉代人物,他的牧羊经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典故。

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那个人牧羊的故事,其中蕴含着许多知识点。

首先,苏武是一位具有坚韧毅力的人。

在草原上牧羊的日子,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苏武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来。

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努力克服,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苏武是一位具有智慧的人。

在牧羊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草原上的种种问题,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

例如,他发现了草原上的土地逐渐退化,于是他开始进行土地恢复,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牧草种植,提高了草原的产量。

这告诉我们,智慧的运用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并且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

再次,苏武是一位具有耐心的人。

在顽强牧羊的十一年中,苏武经历了无数的寒冷和风雪,但他从未放弃,一直默默地承受着。

这告诉我们,耐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在困难面前能够保持耐心,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苏武是一位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在与匈奴人的交涉过程中,为了坚守国家的尊严,苏武甘心放弃了回到中原的机会,选择了继续留在匈奴人的领地上,以求不辱使命。

这告诉我们,为了更高的利益和目标,有时候需要做出一些牺牲,这是需要勇气和责任感的。

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人生和奋斗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知识点:坚韧毅力、智慧运用、耐心和奉献精神。

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可以借鉴苏武牧羊的故事,以这些知识点为指导,为自己的人生旅程注入动力和希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没有机会真正地牧羊,但苏武牧羊的故事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珍惜每一份付出和努力,并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让我们用苏武牧羊的精神去奋斗,用苏武牧羊的智慧去规划未来,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时刻铭记这些知识点,并付诸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价值。

苏武牧羊相关知识

苏武牧羊相关知识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

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当时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一)虚词
1、以(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
(3)何面目以归汉连词来
(4)如惠语以让单于连词来
(5)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
(6)以货物与常介词把
(7)空以身膏草野介词把
(8)以状语武介词把
(9)少以父任介词因为
2、因(1)因厚赂单于介词趁机
(2)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机
(3)君因我降介词通过
3、之(1)匈奴之祸助词的
(2)举剑欲击之代词他,代张胜
(3)张胜许之代词他代虞常
(4)谁复知之代词你代苏武
(5)汉亦留之以相当代词他们代使者
(6)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代词他代卫律
(7)宜皆降之代词他们代苏武等人
4、乃(1)乃曰连词于是
(2)见犯乃死副词才
(3)羝乳乃得归副词才
(二)实词
5、系(1)而收系张胜拘囚、监禁
(2)足有系帛书系着
6、幸(1)幸蒙其赏赐希望
(2)幸蒙大恩幸而
(3)妇女无所幸宠幸
(4)故幸来告良幸亏
二、古今异义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2、以货物
..与常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三、通假字
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tāo)轻轻敲打
2、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四、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归
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3、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4、单于使使晓.武使动使……知晓
5、空以身膏.草野使动使……滋润肥美
6、反欲斗.两主使动使……相斗
(二)名词作状语
1、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2、得夜见汉使:在夜里
3、朝夕遣人候问武早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名词作状语用弓弩
(三)名词作动词
1、舆.归营。

用车子载
2、天雨.雪下
3、杖.汉节牧羊执、拄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羝乳乃得归生子
(四)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五、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因厚赂(于)单于介词向
2、天子射(于)上林中介词在
3、乃幽武置(于)大窖中介词在
4、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代词他们代虞常等人
5、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代词他们代常惠
6、使(之)决人死生代词你代卫律(二)判断句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三)定语后置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四)宾语前置
1、何以汝为见为什么
2、何以复加用什么
3、引佩刀自刺刺自己
(五)状语后置
1、若知我不降明状语后置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
(六)被动句
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律知武终不可胁
4、恐前语发
六、固定搭配
1、匈奴以为神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