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81075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f.png)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一线防护是指直接进行病人诊治或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通常包括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
一线防护的主要要求包括:1.佩戴级别为N95或同等防护效果的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避免吸入病原体。
2.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止病原体通过眼部进入。
3.穿戴防护服,包括工作服、手套、鞋套等,以阻挡病原体的接触。
4.做好手卫生,经常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避免将病原体传播至其他地方或自身。
5.合理使用消毒和隔离措施,包括室内消毒、空气循环、病人间的防护隔离等。
二线防护是指接触病人的医务人员,但不直接进行诊治和护理的工作岗位,如门诊、体检中心等。
二线防护的要求如下:1.佩戴外科口罩,能够起到阻挡病原体传播的作用。
2.根据工作需要,佩戴一般的护目镜或口罩。
3.做好手卫生,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4.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保证食品安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5.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场所、设备和工具,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三线防护是指非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工作岗位,如门岗、后勤、清洁等。
三线防护的要求如下:1.佩戴外科口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进行手部消毒等。
3.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4.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定期清除垃圾,保持室内卫生。
5.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恐慌情绪和焦虑感。
总之,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是根据工作岗位和风险程度来制定的,旨在最大程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所有医务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并加强个人卫生,以便有效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4270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6.png)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一、分级原则:1.按病人的传染性强弱和医疗行为的风险程度分级;2.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接触对象等进行分级;3.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二、分级标准:1.低风险级别:病人的传染性低,医疗行为相对安全,医务人员的接触病人的机会较低。
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2)穿戴工作服或独立外套,在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3)佩戴口罩,特别是在约病人时和在一米范围内接触病人时;(4)遵循规范的医疗操作程序和感染控制相关要求,减少医疗风险。
2.中风险级别:病人的传染性中等,或医疗行为相对危险,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较高。
防护措施:(1)佩戴医用口罩,特别是在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应佩戴高效过滤的N95口罩;(2)戴手套,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病人体液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3)穿戴无菌隔离衣,特别是进行手术、分娩、插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的操作时;(4)做好手卫生,勤洗手、有效消毒;(5)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错误风险行为。
3.高风险级别:病人的传染性高,医疗行为危险且风险较大,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极高。
防护措施:(1)佩戴医用口罩,特别是在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应佩戴高效过滤的N95口罩;(2)穿戴隔离衣,特别是进行手术、分娩、插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或空气飞沫传播的操作时,应穿戴高级别的防护隔离衣;(3)佩戴护目镜或面屏,防止对眼部的飞沫污染;(4)戴手套,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病人体液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5)严格遵循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三、个人防护:1.所有医务人员应了解并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知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2.随时保持清洁和洗手,避免摸眼、摸口、摸鼻,保持口罩、手套、衣物的清洁;3.有临床症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必要的隔离和治疗。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分级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分级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a8d3d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1.png)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分级防护制度一、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的目的和依据二、医务人员分级分类1.高级防护级别:包括传染病科、ICU、急诊科等部门的医务人员。
2.中级防护级别:包括门诊科室、普通病房、手术室等部门的医务人员。
3.低级防护级别:包括行政科室、财务科室、后勤部门等非医疗工作部门的人员。
三、高级防护级别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和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医用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勤洗手、做好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消毒液等。
3.严密隔离患者:对感染患者实行单间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4.注意空气传播:对于可能存在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病等,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开窗通风等。
5.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级防护级别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中级防护级别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和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医用口罩、手套、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2.执行手卫生措施:勤洗手、做好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消毒液等。
3.适当隔离患者:对可传播病原体的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带口罩接诊等。
4.注意防止身体接触:在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避免直接身体接触,如穿戴手套、使用防护罩等。
5.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中级防护级别医务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基本防护知识和技能。
五、低级防护级别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和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决定是否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2.执行手卫生措施:勤洗手、做好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消毒液等。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全身检查,有病时及时就医。
4.掌握基本防护知识:低级防护级别医务人员应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了解相关安全规定。
六、医院管理层的职责和义务1.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2.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确保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得以落实。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30b2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3.png)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级防护是对所有医务人员都普遍适用的基本防护措施。
这包括:
1.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如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
2.戴医用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接触患者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4.对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二级防护是有一定风险的医务人员所需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
1.用于保护呼吸道的防护装备,如带有防雾霾功能的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等;
2.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如戴防护服、帽子和鞋套等;
3.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封闭和隔离患者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
三级防护是高风险医务人员所需的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1.使用高级别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罩和手套等;
2.对空气中的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负压隔离室等;
3.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清洁消毒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的具体实施要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传播方式和具体场所的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
此外,还需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适当地处理防护设备。
总之,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是医疗机构管理和保护医务人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在传染病爆发期间,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4d2c6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d.png)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病原体传播而导致的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分级防护制度。
二、分级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分级管理,综合防治。
2. 根据医院感染的风险程度,合理配置防护资源,实现精细化防控。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三、分级防护内容(一)一级防护1. 防护对象:所有医务人员。
2. 防护措施:(1)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2)个人防护: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
(3)环境清洁:保持诊疗环境清洁、通风,定期进行消毒。
(4)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5)疫苗接种:积极参加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二级防护1. 防护对象:接触潜在感染源的医务人员。
2. 防护措施:(1)一级防护措施。
(2)隔离措施: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用品: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护目镜等。
(4)消毒处理:对潜在感染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5)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与考核,提高防控能力。
(三)三级防护1. 防护对象:接触高度传染性疾病、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医务人员。
2. 防护措施:(1)二级防护措施。
(2)生物安全柜: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3)防护用品:使用高级别的防护用品,如正压呼吸器、防护面罩等。
(4)个人防护培训: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个人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5)健康监测:对接触高度传染性疾病、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四级防护1. 防护对象: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任务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医疗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医疗防护用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1535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7.png)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医疗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1.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定义(1)一级医务人员:包括接诊、初诊、正常门诊(无发热病人)、普通病房护士等;(2)二级医务人员:包括二级发热门诊及护士、住院病区护士、普通手术室护士等;(3)三级医务人员:包括三级发热门诊及护士、ICU护士、重症科医生等;(4)四级医务人员:包括感染病科医生、感染病科护士、病理科工作人员等。
2.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1)一级医务人员:主要工作在无发热病人的门诊和病房,需戴好口罩、手套,遵守常规防护措施,如手卫生、定期消毒等;(2)二级医务人员:主要接触一般发热病人及住院病区,需佩戴好手术帽、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戴长袖隔离衣、手套和防护鞋,进行有效的手卫生,定期消毒;(3)三级医务人员:主要接触高危发热病人,需佩戴好防护面罩,并按规定穿戴防护服、手套、鞋套,对接触面进行严密封闭,做好手卫生和消毒;(4)四级医务人员:主要负责感染病科工作,需按要求佩戴空气过滤口罩、护目镜、帽子、面罩等防护设备,并且穿戴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鞋套,保持隔离进行工作,加强手卫生和消毒。
1.用品种类与规格(1)口罩:根据医务人员工作级别和防护要求,提供不同级别的口罩,一般为一次性医用口罩或防护口罩。
(2)手套:提供一次性手套,并根据需要提供不同材质和规格的手套,如乳胶手套、Nitrile手套等。
(3)隔离衣:提供不同级别的隔离衣,包括一次性隔离衣和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根据工作特性和风险等级进行选择。
(4)护目镜/防护面罩:提供不同类型的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确保医务人员的眼部和面部得到有效的防护。
(5)鞋套:提供一次性鞋套,保护医务人员的脚部不受污染。
2.用品管理流程(1)采购管理:建立医疗防护用品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流程和责任人,确保用品采购的及时性和质量。
(2)储存管理:医疗防护用品应统一存放,以确保干燥、防潮、防尘,避免过期和受损。
防护等级标准
![防护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85300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9.png)
防护等级标准:
在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中,分为标准预防、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这四个防护。
一、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等。
2.分级防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
3.分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1965f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b.png)
一、目的为保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免受感染,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
三、分级防护原则1. 一级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
(2)防护用品:医用职业服装、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2. 二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人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病人的隔离病房从事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
(1)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2)防护用品: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鞋套。
3.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的医务人员。
(1)防护要求: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护目镜(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鞋套。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卸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鼻腔黏膜及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四、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掌握分级防护原则及措施。
2.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分级防护原则,正确穿戴和卸防护用品。
3.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污染物或进行有创操作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医务人员在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锐器伤、化学烧伤等职业暴露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5.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检查、补充和更新,确保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充足。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和穿脱防护用品的程序(详解)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和穿脱防护用品的程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175283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1.png)
医务⼈员防护分级和穿脱防护⽤品的程序(详解)医务⼈员防护分级、医务⼈员穿戴或脱摘防护⽤品的有关程序及注意事项(2020年1⽉)医务⼈员防护分级、医务⼈员穿戴或脱摘防护⽤品有关程序及注意事项,并给⼤家传授了⼏⾸有关歌诀:穿戴防护服⼝诀:穿⾥层⾐带⼝罩,扣住⾯罩拉绳套,调紧⿐夹整理好。
帽⼦戴⾄眉际上;穿防护服下⾄上,提上拉链整帽边,系好领带穿脚套,穿胶鞋后戴眼镜。
深深呼⽓查密闭。
内层外层戴⼿套,两层均把袖⼝罩。
脱摘防护服⼝诀:脱⾐均在半限区,双层污袋准备好;⼀次⽤物袋中装,其它⽤物要浸泡;外层⼿套脱下前,过氧⼄酸三分泡;取下眼镜氯液浸,脱下⾬鞋和鞋套;脱防护服从帽起,顺序外卷⾄脚底;帽沿外翻摘内帽,扶住⾯罩取⼝罩;⾥层⼿套外脱翻,碘呋擦⼿六步⾛;电酸化⽔⼝消毒,洗浴更⾐清⿐⼝。
⼀、医务⼈员防护分级1、⼀般防护:适⽤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员。
要求医务⼈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作时应穿⼯作服、戴外科⼝罩;认真执⾏⼿卫⽣。
2、⼀级防护:适⽤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员。
要求医务⼈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作时应穿⼯作服、戴⼯作帽和外科⼝罩,必要时隔离⾐、戴乳胶⼿套;分诊台的护⼠可以不穿隔离⾐;严格执⾏⼿卫⽣;结束⼯作时进⾏个⼈卫⽣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1)穿⼯作服、隔离⾐,戴⼯作帽和医⽤防护⼝罩。
(2)每次接触病⼈后⽴即进⾏⼿清洗和消毒。
⼿消毒⽤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复配消毒剂等)揉搓1~3分钟。
(3)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建议戴⼿套。
3、⼆级防护:适⽤于进⼊隔离病房的医务⼈员;适⽤于进⼊发热门诊、留观室、专门病区的医务⼈员,接触从病⼈⾝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体的⼯作⼈员,转运病⼈的医务⼈员和司机。
要求医务⼈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进⼊隔离病房的医务⼈员必须戴医⽤防护⼝罩(每四⼩时更换⼀次⼝罩或感潮湿时更换),⼯作帽、穿⼯作服、隔离⾐、必要时穿鞋套;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套;进⾏可能产⽣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镜或防护⾯罩;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品,并注意呼吸道、⼝腔、⿐腔黏膜和眼睛的卫⽣与防护。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参考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1a7b5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f.png)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参考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参考,供您参考:
一级防护:
1. 医院员工与患者之间的日常接触,包括门诊、住院病区等。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和病患应严格遵守洗手的相关规范。
3. 手套使用: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戴上手套,如接触患者的体液、黏膜、被污染的物品等。
4. 隔离衣物: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穿戴相应的隔离服,如手术、病房工作等。
5. 器械消毒:医务人员应对医疗器械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二级防护:
1. 对有传染性疾病或高危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生和护士。
2.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物等。
3. 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单独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单间、负压隔离病房等。
4. 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感染控制专职岗位,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管理。
5. 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
三级防护:
1. 独立于其他科室的感染专科病房,用于收治高危患者。
2. 严格的进出控制,对进入病房的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和健康筛查。
3. 强制性的防护装备佩戴,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面罩等。
4. 患者需要居住在单间或带负压设备的病房,确保空气流通和防止交叉感染。
5. 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特殊培训和考核,严格遵循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上述制度还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建议您在制定和实施感染防控措施时,结合当地的法规和指南,以确保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094a5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d.png)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疾病的患者,包括传染性疾病患者。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防护采取了分级防护原则。
分级防护是指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从不同的层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级防护:一级防护是对所有病人进行的基本措施,主要是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必须进行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二级防护:二级防护是对一些传播途径较明确的疾病患者进行的防护措施。
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接触到的、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
在二级防护中,医务人员需通过医疗器械的消毒、无菌操作等措施来减少传播风险。
另外,医务人员还需使用正压防护面罩等特殊个人防护装备。
三级防护:三级防护是针对那些高风险传播和高致病性的疾病患者进行的防护措施。
在三级防护中,医务人员需进行更加严格的隔离和防护。
这种防护主要是针对高度传染性的病人,如埃博拉等病毒。
医务人员需佩戴全套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全身隔离和保护。
以上是医务人员防护的分级原则,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进行相应的防护。
此外,医务人员在实施防护措施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对于不同的传染病,了解其传播途径、潜伏期、症状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不同的病原体对应不同的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时要保证正确的配戴方式和佩戴时间。
3.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演习:定期进行培训和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4.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技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总之,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降低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规定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65a76cc87c24028905fc3d3.png)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规定(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三)二级防护1 .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每4小时更换且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四)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注:防护用品要求。
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躁口应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O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其他:应当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精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c2b447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7.png)
戴口罩的程序
1. 穿过 口罩带 托起口
2. 罩住口鼻3. 固定 颈部口 罩带
4. 固定 头部口
5. 固定鼻夹
罩带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口罩分为
• 普通医用口罩
•
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
上海瑞金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步骤四 脱胶鞋
• 2.用防护服包裹胶鞋,防护服内面始终朝 外,一起放入黄色垃圾袋
步骤五脱手套+脱口罩
• 1.左手抓住右手腕部的外面,顺势将右手 手套内面朝外脱下
• 2.左手托住口罩,右手将口罩的两条橡皮 筋分别取下,左手将口罩抓于掌心
• 3.右手进入左手手套内面,将手套内面朝 外脱下同时将口罩包于其内,放入黄色 垃圾袋。
•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 卫生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 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
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
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 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 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 率达到95%。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 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 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一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发热留观室、专 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 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 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 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 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 帽
二级防护Biblioteka 戴手套戴护目镜穿防护服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9e33f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1.png)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是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不同环境下能够采取适当的防
护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医务人员防护可以分为以
下四个级别:
1. 标准预防措施:适用于处理一般的疾病患者,如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或
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体液等。
2. 基本防护措施:适用于处理可疑或有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者。
除了标准预防措施外,还需要佩戴防护服、手套、帽子等防护装备,确保全身完全被
覆盖,防止接触感染源。
3. 增强防护措施:适用于处理高风险的感染患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高
致病性病原体。
在基本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佩戴高级防护口罩(如N95口罩)、防护面罩、加强个人卫生措施等。
4. 非常规防护措施:适用于处理极高风险的传染病患者,如埃博拉病毒等高致死性病
原体。
除了增强防护措施的措施外,还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隔离、消毒、清洁等措施,以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根据不同的疾病性质和风险级别,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级别,
并确保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安全。
同时,还要定期培训医务人
员关于防护措施的知识,并监测和评估防护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a87298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b.png)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三、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社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务人员防护性着装要求:一、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二、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三、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经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防护面屏。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cdbee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9.png)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是指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和职业暴露程度,将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分为不同级别,并对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行政管理等工作人员。
第二章分级防护制度第四条医院感染风险分为一般感染风险、较高感染风险和高度感染风险三个等级。
第五条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措施分为一般防护、一级防护和二级防护三个等级。
第六条一般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在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工作时,应遵守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如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七条一级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在发热门(急)诊、传染病房工作时,应遵守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隔离衣、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第八条二级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在高度感染风险的区域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二)进入高度感染风险的区域,医务人员应先进行洗消处理,离开时应进行全身消毒。
(三)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性废物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三、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当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的环境。
六、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1)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2)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3)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
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2) 防护配备与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医用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的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
开吸痰时。
2)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