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测绘1011学号10201151姓名XX实习地点C1 机房指导教师史守正目录封面 (1)目录 (2)实验一线性表 (3)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3)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3)三、运行输出结果 (4)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6)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6)实验二栈和队列 (7)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8)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8)三、运行输出结果 (8)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0)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0)实验三树和二叉树 (11)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1)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2)三、运行输出结果 (12)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2)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2)实验四图 (13)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3)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4)三、运行输出结果 (14)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5)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6)实验五查找 (17)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7)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8)三、运行输出结果 (18)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9)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9)实验六排序 (20)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20)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21)三、运行输出结果 (21)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4)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24)实验一线性表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程序的主要分为自定义函数、主函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想必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都知道数据结构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栈和队列这两种特殊的线性表,熟悉它们的特性,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们。

本实验训练的要点是“栈”和“队列”的观点;二、实验内容1) 利用栈,实现数制转换。

2) 利用栈,实现任一个表达式中的语法检查(选做)。

3) 编程实现队列在两种存储结构中的基本操作(队列的初始化、判队列空、入队列、出队列);三、实验流程、操作步骤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顺序栈: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S.base=(ElemType*)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ElemTyp e));if(!S.base)return ERROR;S.top=S.base;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return OK;}Status DestoryStack(SqStack &S){free(S.base);return OK;}Status ClearStack(SqStack &S){S.top=S.base;return OK;}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if(S.base==S.top)return OK;return ERROR;}int StackLength(SqStack S){return S.top-S.base;}Status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if(S.top-S.base>=S.stacksize){S.base=(ElemType*)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 e));if(!S.base) return ERROR;S.top=S.base+S.stacksiz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top++=e;return OK;Status Push(SqStack &S,ElemType e){if(S.top-S.base>=S.stacksize){S.base=(ElemType*)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 e));if(!S.base)return ERROR;S.top=S.base+S.stacksiz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top++=e;return OK;}Status Pop(SqStack &S,ElemType &e){if(S.top==S.base)return ERROR;e=*--S.top;return OK;}Status StackTraverse(SqStack S){ElemType *p;p=(ElemType *)malloc(sizeof(ElemType));if(!p) return ERROR;p=S.top;while(p!=S.base)//S.top上面一个...p--;printf("%d ",*p);}return OK;}Status Compare(SqStack &S){int flag,TURE=OK,FALSE=ERROR; ElemType e,x;InitStack(S);flag=OK;printf("请输入要进栈或出栈的元素:"); while((x= getchar)!='#'&&flag) {switch (x){case '(':case '[':case '{':if(Push(S,x)==OK)printf("括号匹配成功!\n\n"); break;case ')':if(Pop(S,e)==ERROR || e!='('){printf("没有满足条件\n");flag=FALSE;}break;case ']':if ( Pop(S,e)==ERROR || e!='[')flag=FALSE;break;case '}':if ( Pop(S,e)==ERROR || e!='{')flag=FALSE;break;}}if (flag && x=='#' && StackEmpty(S)) return OK;elsereturn ERROR;}链队列:Status InitQueue(LinkQueue &Q) {Q.front =Q.rear=(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if (!Q.front) return ERROR;Q.front->next = NULL;return OK;}Status DestoryQueue(LinkQueue &Q) {while(Q.front){Q.rear=Q.front->next;free(Q.front);Q.front=Q.rear;}return OK;}Status QueueEmpty(LinkQueue &Q){if(Q.front->next==NULL)return OK;return ERROR;}Status QueueLength(LinkQueue Q){int i=0;QueuePtr p,q;p=Q.front;while(p->next){i++;p=Q.front;q=p->next;p=q;}return i;}Status GetHead(LinkQueue Q,ElemType &e) {QueuePtr p;p=Q.front->next;if(!p)return ERROR;e=p->data;return e;}Status ClearQueue(LinkQueue &Q){QueuePtr p;while(Q.front->next ){p=Q.front->next;free(Q.front);Q.front=p;}Q.front->next=NULL;Q.rear->next=NULL;return OK;}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QueuePtr p;p=(QueuePtr)malloc(sizeof (QNode));if(!p)return ERROR;p->data=e;p->next=NULL;Q.rear->next = p;Q.rear=p; //p->next 为空return OK;}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QueuePtr p;if (Q.front == Q.rear)return ERROR;p = Q.front->next;e = p->data;Q.front->next = p->next;if (Q.rear == p)Q.rear = Q.front; //只有一个元素时(不存在指向尾指针) free (p);return OK;}Status QueueTraverse(LinkQueue Q){QueuePtr p,q;if( QueueEmpty(Q)==OK){printf("这是一个空队列!\n");return ERROR;}p=Q.front->next;while(p){q=p;printf("%d<-\n",q->data);q=p->next;p=q;}return OK;}循环队列: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Q.base=(QElemType*)malloc(MAXQSIZE*sizeof(QElemType)); if(!Q.base)exit(OWERFLOW);Q.front=Q.rear=0;return OK;}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if((Q.rear+1)%MAXQSIZE==Q.front)return ERROR;Q.base[Q.rear]=e;Q.rear=(Q.rear+1)%MAXQSIZE;return OK;}Status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if(Q.front==Q.rear)return ERROR;e=Q.base[Q.front];Q.front=(Q.front+1)%MAXQSIZE;return OK;}int QueueLength(SqQueue Q){return(Q.rear-Q.front+MAXQSIZE)%MAXQSIZE;}Status DestoryQueue(SqQueue &Q){free(Q.base);return OK;}Status QueueEmpty(SqQueue Q) //判空{if(Q.front ==Q.rear)return OK;return ERROR;}Status QueueTraverse(SqQueue Q){if(Q.front==Q.rear)printf("这是一个空队列!");while(Q.front%MAXQSIZE!=Q.rear){printf("%d<- ",Q.base[Q.front]);Q.front++;}return OK;}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一.实验内容:实现哈夫曼编码的生成算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更高效地进行操作和处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其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一、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的数据结构之一,它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按照线性的顺序排列。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顺序表和链表两种实现方式。

1.1 顺序表顺序表是一种基于数组的实现方式,它将元素按照顺序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顺序表在随机访问和插入删除操作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当元素数量超过数组容量时,需要进行扩容操作,而且插入和删除元素时需要移动其他元素,效率较低。

1.2 链表链表是一种基于指针的实现方式,它将元素存储在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并通过指针将这些元素连接起来。

链表在插入删除操作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但随机访问元素时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效率较低。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应用优势。

二、栈和队列栈和队列是两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它们都具有特定的操作规则。

2.1 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数据结构,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弹夹。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栈在递归、表达式求值和括号匹配等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

2.2 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数据结构,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排队。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队列在模拟系统、任务调度和缓冲区管理等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

三、树和图树和图是两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们通过节点和边的连接关系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3.1 树树是一种层次结构的数据结构,它由根节点和若干子树组成。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二叉树、平衡二叉树和堆在搜索、排序和优先级队列等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

3.2 图图是一种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它可以表示各种复杂的关系。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图在社交网络、路径规划和最小生成树等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基本操作和实现方法。

2、学会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提高程序设计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定义一个顺序表结构体,包含数据元素数组和表的长度。

实现顺序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2、链表的实现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

(二)栈和队列的实现与应用1、栈的实现采用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实现栈。

实现栈的入栈、出栈、栈顶元素获取等操作,并应用于表达式求值。

2、队列的实现用循环队列或链式队列实现队列。

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队头元素获取等操作,应用于模拟排队系统。

(三)树的基本操作与遍历1、二叉树的实现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左子树指针和右子树指针。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节点等操作。

2、二叉树的遍历分别实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四)图的表示与遍历1、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图定义图的结构体,使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存储图的信息。

实现图的创建、添加边等操作。

2、图的遍历分别用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遍历图,并输出遍历序列。

四、实验步骤(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SeqList` 来表示顺序表,其中包含一个整数数组`data` 用于存储数据元素,以及一个整数`length` 表示表的当前长度。

在初始化函数`InitSeqList` 中,将表的长度初始化为 0,并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给数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c语言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c语言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c语言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C语言版)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关注如何在计算机中存储和组织数据以便有效地访问和操作。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在C语言中实现的一些常见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一、线性表线性表是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是一种有序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线性表。

数组具有固定大小的优点,但插入和删除操作较为复杂。

链表则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但访问元素需要遍历整个链表。

二、栈和队列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

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实现。

常见的应用包括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同样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实现。

它常用于任务调度、消息传递等场景。

三、树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

树的每个节点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子节点,其中一个节点被称为根节点。

常见的树结构包括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等。

树的应用广泛,例如文件系统、数据库索引等。

四、图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实体之间的关系。

图可以是有向的或无向的,可以是带权重的或无权重的。

图的常见应用包括社交网络、路由算法等。

在C语言中,图通常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来表示。

五、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中的经典问题之一。

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每种排序算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

六、查找算法查找算法是在数据集中查找指定元素的过程。

常见的查找算法包括线性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

线性查找适用于无序数据集,而二分查找适用于有序数据集。

哈希查找通过散列函数将关键字映射到存储位置,可以快速定位元素。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C语言中常见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线性表、栈和队列是最基本的数据结构,树和图则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组织方式。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创建一个单向链表,并实现插入、删除和遍历节点的功能。

对链表进行排序,如冒泡排序或插入排序。

2、栈和队列的应用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能够处理加、减、乘、除和括号。

利用队列实现银行排队系统的模拟,包括顾客的到达、服务和离开。

3、二叉树的遍历与操作构建一棵二叉树,并实现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进行二叉树的插入、删除节点操作。

4、图的表示与遍历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表示图。

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首先,定义了链表节点的结构体:```cppstruct ListNode {int data;ListNode next;ListNode(int x) : data(x), next(NULL) {}};```插入节点的函数:```cppvoid insertNode(ListNode& head, int val) {ListNode newNode = new ListNode(val);head = newNode;} else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next!= NULL) {curr = curr>next;}curr>next = newNode;}}```删除节点的函数:```cppvoid deleteNode(ListNode& head, int val) {if (head == NULL) {return;}ListNode tem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temp;return;}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next!= NULL && curr>next>data!= val) {curr = curr>next;}if (curr>next!= NULL) {ListNode temp = curr>next;curr>next = curr>next>next;delete temp;}}```遍历链表的函数:```cppvoid traverse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 NULL) {std::cout << curr>data <<"";curr = curr>next;}std::cout << std::endl;}```对链表进行冒泡排序的函数:```cppvoid bubbleSortList(ListNode& head) {if (head == NULL || head>next == NULL) {return;}bool swapped;ListNode ptr1;ListNode lptr = NULL;do {swapped = false;ptr1 = head;while (ptr1->next!= lptr) {if (ptr1->data > ptr1->next>data) {int temp = ptr1->data;ptr1->data = ptr1->next>data;ptr1->next>data = temp;swapped = true;}ptr1 = ptr1->next;}lptr = ptr1;} while (swapped);}```测试结果:创建了一个包含 5、3、8、1、4 的链表,经过排序后,输出为 1 3 4 5 8 。

数据结构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各种基本操作,并通过实际编程操作,加深对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线性表(1)顺序表1)初始化顺序表2)向顺序表插入元素3)从顺序表删除元素4)查找顺序表中的元素5)顺序表的逆序操作(2)链表1)创建链表2)在链表中插入元素3)在链表中删除元素4)查找链表中的元素5)链表的逆序操作2. 栈与队列(1)栈1)栈的初始化2)入栈操作3)出栈操作4)获取栈顶元素5)判断栈是否为空(2)队列1)队列的初始化2)入队操作3)出队操作4)获取队首元素5)判断队列是否为空3. 树与图(1)二叉树1)创建二叉树2)遍历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3)求二叉树的深度4)求二叉树的宽度5)二叉树的镜像(2)图1)创建图2)图的深度优先遍历3)图的广度优先遍历4)最小生成树5)最短路径三、实验过程1. 线性表(1)顺序表1)初始化顺序表:创建一个长度为10的顺序表,初始化为空。

2)向顺序表插入元素:在顺序表的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x。

3)从顺序表删除元素:从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

4)查找顺序表中的元素:在顺序表中查找元素x。

5)顺序表的逆序操作:将顺序表中的元素逆序排列。

(2)链表1)创建链表:创建一个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

2)在链表中插入元素:在链表的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x。

3)在链表中删除元素:从链表中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

4)查找链表中的元素:在链表中查找元素x。

5)链表的逆序操作:将链表中的元素逆序排列。

2. 栈与队列(1)栈1)栈的初始化:创建一个栈,初始化为空。

2)入栈操作:将元素x压入栈中。

3)出栈操作:从栈中弹出元素。

4)获取栈顶元素:获取栈顶元素。

5)判断栈是否为空:判断栈是否为空。

(2)队列1)队列的初始化:创建一个队列,初始化为空。

2)入队操作:将元素x入队。

3)出队操作:从队列中出队元素。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引言概述: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是本学期数据结构课程的最后一个实验,旨在匡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并通过实践提升编程能力。

本实验内容涵盖了树的相关操作,包括树的遍历、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通过完成本实验,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树这一数据结构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运用能力。

一、树的遍历1.1 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前序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编写前序遍历的算法,并正确输出遍历结果。

1.2 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指先递归地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中序遍历右子树。

学生需要实现中序遍历算法,并验证其正确性。

1.3 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指先递归地后序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

学生需要编写后序遍历算法,并输出正确的遍历结果。

二、树的查找2.1 二叉搜索树查找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都小于根节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都大于根节点的值。

学生需要实现二叉搜索树的查找算法,确保能够正确找到指定节点。

2.2 平衡二叉树查找平衡二叉树是一种高效的二叉搜索树,能够保持树的平衡,减少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学生需要编写平衡二叉树的查找算法,并验证其查找效率。

2.3 B树查找B树是一种多路搜索树,能够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查找效率。

学生需要实现B树的查找算法,并比较其与其他树结构的查找效率。

三、树的插入3.1 二叉搜索树插入学生需要编写二叉搜索树的插入算法,确保插入后树仍然保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3.2 平衡二叉树插入平衡二叉树在插入节点后需要进行平衡操作,以保持树的平衡性。

学生需要实现平衡二叉树的插入算法,并验证其正确性。

3.3 B树插入B树的插入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考虑节点的分裂和合并等情况。

学生需要编写B树的插入算法,并确保插入后树仍然符合B树的定义。

四、树的删除4.1 二叉搜索树删除二叉搜索树的删除操作需要考虑节点的替换和子树的重组等情况。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掌握数据结构的常用算法和操作方法1.3 培养编写高效数据结构代码的能力2.实验背景2.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2.2 数据结构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3.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的操作3.1.1 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3.1.2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3.1.3 比较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3.2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3.2.1 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3.2.2 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3.2.3 比较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和特点3.3 实验三:树的操作3.3.1 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3.2 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和插入操作3.3.3 比较不同类型的树的存储结构和算法效率3.4 实验四:图的遍历和最短路径算法3.4.1 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4.2 实现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3.4.3 实现最短路径算法(例如Dijkstra算法)4.实验步骤4.1 实验一的步骤及代码实现4.2 实验二的步骤及代码实现4.3 实验三的步骤及代码实现4.4 实验四的步骤及代码实现5.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实验一的结果和分析5.2 实验二的结果和分析5.3 实验三的结果和分析5.4 实验四的结果和分析6.实验总结6.1 实验心得体会6.2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6.3 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展望7.附件实验所使用的源代码、运行截图等相关附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数据结构:指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组织形式。

8.2 线性表:一种数据结构,其中的元素按照顺序排列。

8.3 栈: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8.4 队列: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8.5 树: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由节点和边组成。

8.6 图: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由顶点和边组成。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实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数据结构,提升我们在编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学习并掌握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提高编程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的搭建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实验环境。

首先,我们选择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或IntelliJ IDEA,并安装好Java Development Kit(JDK)。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数据结构库或框架。

2. 实验一:线性表线性表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它可以用于存储一系列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

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修改等。

3. 实验二:栈和队列栈和队列是两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们都是线性表的衍生结构,但在操作上有一些特殊的限制。

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

4. 实验三:树和二叉树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以分层的方式存储数据。

二叉树是树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子节点。

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树和二叉树的构建和遍历算法,并掌握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实验四:图图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由节点和边组成。

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图的构建和遍历算法,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的图相关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1. 在线性表实验中,我们成功实现了插入、删除、查找和修改等基本操作,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效率。

2. 在栈和队列实验中,我们对比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发现栈适用于后进先出(LIFO)的情况,而队列适用于先进先出(FIFO)的情况。

3. 在树和二叉树实验中,我们掌握了树和二叉树的构建和遍历算法,并应用它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树形结构的存储和搜索。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研究了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方法。

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对我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与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线性表这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并实现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方式。

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和查找等操作的实现原理,并掌握了如何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与应用栈和队列是两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们分别具有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的特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实现栈和队列的操作,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栈和队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迷宫求解和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等。

实验三:树的实现与应用树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它具有层次结构和递归定义的特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二叉树和二叉搜索树的实现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二叉树的遍历方法,了解了二叉搜索树的特性,并学会了如何利用二叉搜索树实现排序算法。

实验四:图的实现与应用图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存储方式,并实现了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通过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图的遍历方法和最短路径算法,并学会了如何利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社交网络分析和地图导航等。

实验五:排序算法的实现与比较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常见的排序算法,比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等,并通过实验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差异。

通过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细节,并了解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对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和算法。

数据结构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索不同的数据结构类型,并理解它们的优势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数据结构实验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线性表、二叉树和图等常见数据结构的构建与操作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我们可以加深对这些数据结构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三、实验过程1.线性表实验:在这一部分,我们使用C++语言实现了顺序表和链表两种线性表的数据结构,并比较了它们在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上的性能差异。

2.二叉树实验:我们在实验中实现了二叉树的构建和遍历算法,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遍历算法对于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效果。

3.图实验:本次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存储结构,并比较了它们在图的遍历和搜索等操作上的性能差异。

同时,我们还实现了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算法,这些算法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插入和删除等频繁变动的操作,链表比顺序表更适合,因为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1),而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n)。

2.在二叉树的遍历中,前序遍历是最简单和常用的一种方式,而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更有用。

例如,在寻找路径上的节点时,后序遍历可以更方便地找出叶子节点。

3.在图的存储中,邻接表比邻接矩阵更节省空间,特别在稀疏图的情况下。

而邻接矩阵在搜索操作中更高效,因为邻接矩阵可以在O(1)的时间内检查两个节点之间是否存在边。

4.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算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在城市规划和网络布线中。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Prim算法和Dijkstra算法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线性表、二叉树和图等常见数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实践中的编码和测试,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实验与课程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顺序表的应用 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 文成 学号: ********** 班级: 5 实验时间: 2012-9-17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2-9-24教务部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1.掌握线性表的基本原理2.掌握线性表地基本结构3.掌握线性表地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的实现方法要求:1.熟悉C++语言编程2.熟练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地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的实现方法二、实验内容:Problem A: 数据结构——实验1——顺序表例程Description实现顺序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Input第一行输入顺序表的实际长度n第二行输入n个数据第三行输入要插入的新数据和插入位置第四行输入要删除的位置第五行输入要查找的位置Output第一行输出创建后,顺序表内的所有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第二行输出执行插入操作后,顺序表内的所有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第三行输出执行删除操作后,顺序表内的所有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第四行输出指定位置的数据Sample Input611 22 33 44 55 66888 352Sample Output11 22 33 44 55 6611 22 888 33 44 55 6611 22 888 33 55 6622HINT第i个位置是指从首个元素开始数起的第i个位置,对应数组内下标为i-1的位置Problem B: 数据结构——实验1——顺序表的数据交换Description实现顺序表内的元素交换操作Input第一行输入n表示顺序表包含的·n个数据第二行输入n个数据,数据是小于100的正整数第三行输入两个参数,表示要交换的两个位置第四行输入两个参数,表示要交换的两个位置Output第一行输出创建后,顺序表内的所有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第二行输出执行第一次交换操作后,顺序表内的所有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第三行输出执行第二次交换操作后,顺序表内的所有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注意加入交换位置的合法性检查,如果发现位置不合法,输出error。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实验目的1.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1.2 学会使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1.3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2. 实验环境2.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2 编程语言:C++2.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和应用3.1.1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3.1.2 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功能 3.1.3 实现线性表的排序算法3.1.4 应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3.2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3.2.1 设计并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函数3.2.2 设计并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3.2.3 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3.2.4 比较栈和队列的优缺点3.3 实验三:树的实现和应用3.3.1 设计并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3.3.2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等功能3.3.3 实现树的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3.4 应用树解决实际问题4. 数据结构实验结果4.1 实验一的结果4.1.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1.2 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功能测试结果4.1.3 线性表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4.1.4 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4.2 实验二的结果4.2.1 栈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2 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3 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测试结果4.2.4 栈和队列优缺点的比较结果4.3 实验三的结果4.3.1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3.2 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功能测试结果 4.3.3 树的遍历算法测试结果4.3.4 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5. 实验分析与总结5.1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5.2 实验结果分析5.3 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6. 附件附件一:实验源代码附件二:实验数据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对原创作品享有的权利7.2 专利:国家授予的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型发明享有独占权利的证书7.3 商标:作为标识企业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志的名称、符号、图案等7.4 许可协议:指允许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协议。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背景介绍: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在数据中进行操作和检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并实践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和队列。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标是深入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并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和应用这些数据结构。

通过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效果。

实验过程:1. 数组: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

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创建和初始化数组,并实现了一些常见的数组操作,如插入、删除和查找元素。

通过编写代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组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链表:链表是另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与数组不同,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并不连续存储,而是通过指针相互连接。

我们学习了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的实现,并实现了插入、删除和查找元素的操作。

链表的灵活性使其在某些情况下比数组更加适用。

3. 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类似于弹夹中的子弹。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栈,并实现了入栈和出栈的操作。

栈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

4. 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类似于排队等候的人群。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队列,并实现了入队和出队的操作。

队列在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数组、链表、栈和队列这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插入、删除和查找等操作。

我们还通过编写一些实际问题的代码,验证了这些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和效率。

结论: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概念,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并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这些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这将为我们今后在算法设计和程序开发中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结构实验》课件

《数据结构实验》课件
数据结构的组成
数据结构通常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元 素的表示方式、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等。
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01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合理的数据结构能够提高数据处 理的速度和效率,优化算法性能 。
02
方便数据管理
03
促进软件开发
通过合理的数据结构,可以方便 地存储、检索、更新和管理数据 。
数据结构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软件的设计、实现 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及遍历等基本操作。
04
掌握二叉树的建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插入、删
除以及遍历等常用操作,理解
其时间复杂度。
05
通过实验,加深对二叉树数据 结构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
06
实验五:哈希表操作实验
总结词:理解哈希表的基本 概念和操作,掌握哈希表的
插入、查找等操作。
详细描述
理解哈希表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哈希表的原理。
学习哈希表的创建、初始化 以及哈希函数的设计等基本 操作。
PART 02
基础数据结构
REPORTING
数组
线性数据结构,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元素。每个元素在数组中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通过索引可以快速访问。 数组的优点是访问速度快,但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链表
非连续的数据结构,通过指针链接元 素。
数据结构的分类
线性数据结构
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主要用于处 理具有顺序特性的数据元素。
树形数据结构
如二叉树、多叉树等,主要用于表示具有层 次关系的数据元素。
图状数据结构
如邻接矩阵、邻接表等,主要用于表示具有 网状关系的数据元素。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1:引言1.1 问题描述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基于C语言的数据结构,用于解决特定问题。

1.2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数据结构,加深对数据结构和C语言的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相关工作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与本实验相关的先前工作,并分析其优缺点,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参考。

2:需求分析2.1 功能需求本节将详细描述所设计的数据结构需要实现的功能。

2.2 性能需求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明确数据结构的性能需求,例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限制。

3:数据结构设计3.1 数据结构定义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给出所设计数据结构的定义,并详细说明每个字段的含义和作用。

3.2 数据结构操作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描述每个数据结构操作的实现。

这些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

4:算法设计4.1 算法描述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给出在实现数据结构过程中使用的算法的详细描述。

我们将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讨论其优缺点。

4.2 算法优化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分析并设计优化算法,以提高数据结构的性能。

5:实验结果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给出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

我们还将展示实验中所涉及的示例输入和输出。

6:结论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总结本实验的设计和实现,并讨论所得实验结果的意义和潜在的改进方向。

7:附录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代码实现:包含所设计数据结构的C语言源代码。

- 实验数据文件:包含用于测试数据结构的示例输入和输出文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见附件。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引言概述: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内容和要点。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
1.1 实验背景:介绍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背景,包括该实验在课程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1.2 实验目的:阐述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目的,即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数据结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2.1 实验内容:详细介绍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环境等。

2.2 实验要求:列举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要求,如完成实验报告、编写程序并进行测试等。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3.1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要求,详细介绍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实验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处理等。

3.2 实验方法:介绍数据结构实验十三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如链表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结果:展示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实验结果,如程序运行的输出、数据结构的变化等。

4.2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评估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
5.1 实验总结:总结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强调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5.2 实验展望:展望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未来发展方向,如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提升实验难度等。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内容和要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和掌握相关知识。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在学习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方面有所帮助。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引言概述: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来掌握和应用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背景和意义1.1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背景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来巩固和应用学生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1.2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意义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内容2.1 实验一:二叉树的遍历2.1.1 前序遍历2.1.2 中序遍历2.1.3 后序遍历2.2 实验二:图的深度优先搜索2.2.1 深度优先搜索的原理2.2.2 深度优先搜索的应用2.2.3 深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实现2.3 实验三:图的广度优先搜索2.3.1 广度优先搜索的原理2.3.2 广度优先搜索的应用2.3.3 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实现2.4 实验四:最小生成树算法2.4.1 最小生成树的概念2.4.2 最小生成树算法的分类2.4.3 最小生成树算法的实现2.5 实验五:最短路径算法2.5.1 最短路径的概念2.5.2 最短路径算法的分类2.5.3 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2.6 实验六:排序算法2.6.1 冒泡排序2.6.2 插入排序2.6.3 快速排序2.6.4 归并排序2.6.5 堆排序总结: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六个大点的内容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数据结构实验十三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门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数据结构实验十三是一门非常实用和重要的课程,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什么是哈希表和哈希函数。

2.掌握哈希表的构建和哈希查找。

二、实验环境
1.硬件:每个学生需配备计算机一台。

操作系统:DOS或Windows:
2.软件:DOS或Windows操作系统+Turbo C;
三、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哈希表。

哈希函数用除留余数法构造,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

2.学生成绩报告单。

任给任一学生学号即可打印出该生的成绩报告单。

3.学生学号可以不按照顺序。

四、实验内容
1.在自己的U盘的“姓名+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实验13”,本次实验的所有程序和数据都要求存储到本文件夹中。

2.现在某个学院有20名同学,每个同学记录包括:班级、学号、姓名和语文、数学、外语等三门课程成绩(学号为了2位整数)。

3.以学号为主关键字,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请先考虑除数P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构建哈希表。

4.输入任何一个学生学号,输出该学生的信息。

5.说明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的优缺点,用链地址法在实现。

五、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malloc.h>
#include<stdlib.h>
#define EQ(a,b) (a==b)
int hashsize[]={3,11,19,29,37};
//哈希表容量递增表,一个合适的素数序列,这里选择是三个元素,不做更多的纠缠int m;//m的选择必须是不大于表长的最大素数
//数据元素定义
typedef struct {
int number;
char Class[10];
char name[10];
int chinese;
int math;
int english;
}student;
//哈希表
typedef struct{
student *elem; //数据元素存储基址,动态分配数组
int count; //当前数据元素的个数
int sizeindx; //当前的容量
}hashtable;
//hash函数
unsigned Hash(int k){
return k%m; //除留余数法,除以的是一个不大于表长最大素数
}
//增量序列函数
int d(int i){
return i;//线性探测再散列
}
//冲突处理方法
void ylx_collision(int k,int *p,int i){ *p=(Hash(k)+d(i))%m;
}
//初始化函数
void ylx_InitHashTabke(hashtable * H){
int i;
H->count=0;
H->sizeindx=0;
m=hashsize[0];
H->elem=(student*)malloc(m*sizeof (student)); //分配内存
if(!H->elem)
exit(0);
for(i=0;i<m;i++)
H->elem[i].number=0;//表示还未开始添加数据
}
//查找函数
int ylx_search(hashtable h,int num,int *p,int *c){
//在开放的哈希表中查找关键字为num 的元素,假如成功,以p指示待查的数据元素
//在表中的位置,并且返回状态,否则以p指示插入的位置,c记录冲突的位置,以供插入的时候参考
*p=Hash(num);//求出哈希地址
while(h.elem[*p].number!=0&&!EQ(n um,h.elem[*p].number)){//该位置有记录,并且不等于等待查数据
(*c)++;//冲突加一
if(*c<m){
ylx_collision(num,p,*c);//求下一个探查地址
}else break;
}
if(EQ(num,h.elem[*p].number))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对函数需要声明,下面需要用到
void ylx_recreateHashTable(hashtable * h);
//插入函数,查找不成功,就插入元素到哈希表中,假如冲突过大,则重新建立哈希表int ylx_InsertHash(hashtable *h,student e){
int p,c=0;
if(ylx_search(*h,e.number,&p,&c)) {
return -1;
}
else
if(c<hashsize[h->sizeindx]/2){
h->elem[p]=e;
++h->count;
return 1;
}
else {//还未找到,但是冲突已经过大了
ylx_recreateHashTable(h);//重建
return 0;
} }
//重建哈希表函数
void ylx_recreateHashTable(hashtable * h){
int i,count=h->count;
student * p,*elem=(student*)malloc(count*sizeof (student));
//动态生成存放哈希表的原有数据的
存储空间
p=elem;
for(i=0;i<m;i++){
if((h->elem+i)->number!=0)
*p++=*(h->elem+i);
}
h->count=0;
h->sizeindx++;
m=hashsize[h->sizeindx];
h->elem=(student*)realloc(h->elem
,m*sizeof(student));//以新的存储容量
存储表
//还未填写记录的标志
for(i=0;i<m;i++)
h->elem[i].number=0;
//将原有的数据重新填写进去
for(p=elem;p<elem+count;p++)
ylx_InsertHash(h,*p);
free(elem);//释放空间
}
///按照哈希地址遍历哈希表
void ylx_traversehash(hashtable h){ int i;
printf("哈希地址:
0~~~~~~~%d\n",m-1);
for(i=0;i<m;i++){
if(h.elem[i].number!=0){
printf("学号:%d 班级:%s 姓名:%s 语文:%d 数学:%d 英语:%d ",h.elem[i].number,h.elem[i].Class,h. elem[i].name,h.elem[i].chinese,h.elem [i].math,h.elem[i].english);
}
}
}
void main(){
printf("开始输入数据:\n");
printf("请输入您所需要的数据的个数:\n");
int n;
scanf("%d",&n);
hashtable h;
ylx_InitHashTabke(&h);
for(int i=0;i<n;i++){
student ss;
printf("请输入插入的记录的学号,班级,姓名,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和英语成绩\n");
scanf("%d%s%s%d%d%d",&ss.number,s s.Class,,&ss.chinese,&ss.math, &ss.english);
ylx_InsertHash(&h,ss);
}
ylx_traversehash(h);
}
六、运行结果截图
七、实验总结与体会
本次实验需要我们理解哈希函数和哈希表,掌握各种哈希函数和冲突解决办法,还需要我们掌握什么是哈希表和哈希函数,掌握哈希表的构建和哈希查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