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快乐的家园”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快乐的家园”教学案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快乐的家园”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快乐的家园”教学案例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些新理念,我铭记在心,并从心底里接受了它。然而,我刚进入课堂实施的第二天,学生的表现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这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还真验证了这么一句话: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我不得不承认,从理念到实践之间的确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
这里我就以我在一节课中体会颇深的两个案例予以说明。那是一节新授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快乐的家园。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数数、认数,理解数所表示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数的作用,培养学生做学习数学的有心人。我设计的教学流
程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发现,探求新知课堂总结。【案例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他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快乐的家园。(师边说边出挂图)
二、引导发现,探求新知
1、说一说。
师指着挂图问:这里有什么?
生:这里有一只小狗。
师:这里有什么?
生:这里有一棵大树。
这时,有一位小朋友把手高高地举起,于是我叫他站起来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对我说:老师,你不用这样指着图来问,我们自己也能发现的。我当时被愣住了,学生这是在教我如何教学啊!既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我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于是,我换了另一种方式。
师:看来,小朋友们可真不简单,那谁愿意说说你从图中还发现了什么?(话音刚落就有好多小朋友举起了手,我指名回答。)
生:图上有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条船,一条河,一座房子,一座大山,还有一个太阳。(他好像憋了很久,老师好不容易给了他这个表现的机会,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好不
得意。其他小朋友也不服输,个个都想表现表现,所以他们观察得很仔细。)
师:说得多好啊!那你们知道,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条船,一座房子,一座大山,一个太阳,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生:用数字1来表示。
师:小朋友再仔细找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生1:我发现图上还有一个萝卜,一棵小草。
生2:老师,还有一筐萝卜。
说真的,学生说到这里我自己也认为图上再也找不出数量是1的物体了,正想收手,突然又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图上有一把锄头,一顶帽子,一条小路呢。师:你真是太棒了!观察得那么仔细,老师也没有发现这么多,你可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看来我们都得向你好好学习了,大家掌声表扬他。
【案例2】
(练一练的第3题,本题要求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是一道难题,我首先很详细地解释同样多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师:大家都明白同样多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来观察第一幅图,左边有什么?
生:左边有三个人头。
师:那么右边我们应该圈多少顶帽子才和左边的数量同样多呢?
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回答我,讲台下面还有好多双迷茫的眼睛在看着我,我真不知道我到底在什么地方解释得还不够清楚,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正当我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时,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懂,3个人就戴3顶帽子,那边的6把椅子就由6个人来坐啦。(太好了!我如梦初醒,这才是学生的真正思维啊!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对于同样多这个概念还很模糊,但是日常生活中他们都知道一个人一般就戴一顶帽子,一个人就坐一把椅子。我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是不同步的,所以没有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却用我们的逻辑思维强加在学生的头上,学生不理解是自然的。真可谓: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于是,我重新整理思路再一次引导学生。)
师:左边有三个人我们应该准备多少顶帽子呢?
生齐声答:三顶帽子。(并很快就圈好了。)
师指着第二幅图问:这里有6把椅子,你们猜猜会有多少个小朋友来坐?
生:会有6个小朋友来坐。
师:那你们赶快在右边数出你们喜欢的6个小朋友,然后再
把他们圈起来。(学生很感兴趣地去做了,并且圈得很正确。)案例反思:
回顾这两个片断的教学,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孩子们在课堂上逆发出那精彩的发言,也许我将会不断地重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的那种传统课堂教学。这一切都真实地证明了:孩子们的潜力无限!就如同空气,既可压缩于斗室,亦可充斥于天地,其关键就看我们教师究竟把他们放在了多大的自由空间里。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教师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了,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转变为我们教师的行为,这可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不但要接受新理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感受新理念的魅力。在本案例中,让我感悟较为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时教师应勇于让位于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也是一个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和缺乏力量的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而应该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上课为讲课的教学方式,要勇敢地让位,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每一个人在其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作为小学生尤是如此。他们生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