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这节课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目标

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体循环、肺循环于一体,既是对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吸收、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确立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心脏的结构图。

师:提出问题:(1)心脏有那四个腔吗?哪个腔的壁最厚?

(2)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通?

(3)心脏内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

(4)动脉和静脉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生:积极回答。

2.师生共同总结:室连动、房连静;心脏内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设计意图】血液的循环流动之所以能进行,之所以能沿一定的方向进行,都是与心脏的结构直接相关的,如果心脏的结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就会迎刃而解。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扁桃体发炎时,从胳膊静脉处注射药物,你能说一说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吗?(生:先消毒,再扎针入静脉血管中。)

师:药物是怎样到达病源部位的?(生:通过血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输液”作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既有利于引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这一课题,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师:(课件展示:血液循环的途径图)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日夜不停的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管道里沿一定的方向流动,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我们体内的物质是由血液运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也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设计意图】图片直观的体现人体内血液是按一定的方向循环流动的,从而提出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的流动携带物质进行运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使课题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与教学内容中血液循环的途径在学生心中形成统。

(三)、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学习血液循环路线

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示意图、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找两个学生代表黑板尝试写出循环路径:

然后观看幻灯片血液循环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动画理解两条循环路线。通过动画让学生理解血液在经毛细血管时发生了物质变化。这里让学生回忆第二章肺泡的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认识血液成分的变化。引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四)合作探究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循环和肺循环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体循环和肺循环相比,那条途径更长?心脏的结构与之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

(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否同时进行?

学生得出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重新审视血液循环的途径,认识到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是独立存在的两条途径,它们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途径,也就是说经肺循环回到心脏的血液紧接着会参与到体循环中去。

【设计意图】血液循环途径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该知识点的处理我采用了先自己学习并尝试写出路线然后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血液的变化,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判断标准。并且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诱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在不知不觉中将难点突破,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五)、学以致用

某同学脚背炎,需要输液。医生在该同学臀部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六)、本课小结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我在的教学中,力求将新的理念渗透进每一节生物课堂,使每节课设计都能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

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物质运输的途径》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血液非常熟悉,可是在人体内流动经过怎样的路线?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很抽象的,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细心研究学生可得学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如何分析解决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已经知道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想知道的: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路线怎样。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阅读课本图和文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路径。

4、学困生:血液循环途径太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充分利用图片、动画演示、板图、等形式,寻找规律,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部分动画,视频,利用学生视觉、听觉等认知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尝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物质运输的途径》效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