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
毒理(整理)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毒理学研究的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toxicology)】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
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通过形成假设为发展机制毒理学作出贡献【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toxicology)】研究重点是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条例措施,确保安全,保护健康【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毒理学实验可采用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脏器、组织、细胞进行。
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in-vivo-test)和体外试验(in-vitro-test)。
毒理学还利用限定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体内试验】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
可严格控制接触条件,测定多种类型的毒作用。
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小鼠、豚鼠鼠、家兔、仓鼠(hamster)、狗和猴等。
在特殊需要情况下,也采用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鸟类、昆虫等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其结果原则上可外推到人;但体内试验影响因素较多,难以进行代谢和机制研究【体外试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毒理学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体外试验系统缺乏整体毒物动力学过程,并且难以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慢性毒作用:【游离器官】利用器官灌流技术将特定的液体通过血管流经某一离体的脏器(肝脏、肾脏、肺、脑等),借此可使离体脏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生活状态,与受试化学物接触,观察在该脏器出现有害作用,以及受试化学物在该脏器中的代谢情况【细胞】利用从动物或人的脏器新分离的细胞(原代细胞,primarycell)或经传代培养的细胞如细胞株(cellstrain)及细胞系(cellline)【细胞器(organelle)】将细胞制作匀浆,进一步离心分离成为不同的细胞器或组分,例如线粒体、微粒体、核等,用于实验。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毒理学是研究有害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科学。
它涉及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物的分类和鉴定
毒理学研究中首先需要对毒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根据化学性质、作用机制和毒性程度等方面,毒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化学物质毒物、生物毒素、放射性物质等。
2. 毒性评估与剂量反应关系
毒性评估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确定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即毒物剂量与生物体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
3. 毒理动力学
毒理动力学研究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了解毒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毒性机制
毒性机制研究毒物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具体机制和作用方式。
这包括了毒物与细胞、组织、器官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导致损伤和疾病发生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变化。
5. 毒物风险评估
毒物风险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毒物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来评估其对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6. 毒理学研究方法
毒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毒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毒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通过对有害物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并为相关的风险评估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毒理学名词解释
毒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毒理学(T 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 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3、毒物(poison,toxicant):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称为毒物。
4、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毒效应)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5、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
通常把生物学标志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7、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指毒物在低剂量时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
其基本形式是U型,双相剂量- 反应曲线。
8、半数致死剂量/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or concentration,LD50/LC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
通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最敏感。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9、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10、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
毒理学
毒理学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
毒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人体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
毒理学应用:由于毒理学研究范畴的进一步拓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在外源物质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方面,毒理学已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毒理学研究中以“3Rs”原则为导向的实验方法包括:优化,减少,代替。
外源化学物:是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毒性:是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是指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货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在单次剂量或短期暴露致癌物质后志出现第一个临床症状所需的时间。
靶器官: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性,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生物标志: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指标,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绝度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指一组受试动物中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机体对于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生物转运:四个过程都是化学毒物穿越生物膜的过程,其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发生变化,故称为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是化学毒物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而转化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毒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2.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①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直接研究的是毒性鉴定(毒性实验),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还可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②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③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4.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内试验(特殊毒性试验)、体外试验(游离器官、细胞或细胞器)、人体观察(临床毒理学研究、志愿者研究—低浓度、短时间、可逆性)、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toxicant / 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2.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毒效应: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毒性和毒效应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3.★影响化学物毒效应的因素①剂量:任何化学物只要到达一定的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②接触途径: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不同。
静脉、口、皮肤、呼吸道。
③接触期限、吸收速率和频率:急性(一次或24 h内多次)、亚急性(小于或等于1个月);亚慢性(3个月左右);慢性(大于6个月)。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它是现代环境科学、公共卫生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毒物分类1.化学性质分类根据毒物化学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无机毒物和有机毒物两大类。
无机毒物包括重金属、氰化物等,有机毒物包括农药、工业化合物等。
2.作用方式分类根据毒素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神经性、肝脏性、肺部性、心血管系统性等多种类型。
3.来源分类根据毒素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天然来源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天然来源包括动植物中含有的有毒成分,人工合成则包括农药、工业原料等。
二、毒理效应1.急性效应急性效应指在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毒素所产生的危害效应。
常见的急性效应包括呼吸系统损伤、中毒性休克等。
2.慢性效应慢性效应指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毒素所产生的危害效应。
常见的慢性效应包括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3.遗传毒性遗传毒性指毒素对生殖细胞或胚胎造成的影响,可导致后代畸形、智力低下等问题。
三、毒理学评价1.安全剂量评价安全剂量评价是指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人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安全剂量。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
2.毒物代谢动力学评价毒物代谢动力学评价是指对毒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清除速度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危害程度和作用机制。
3.慢性危害评价慢性危害评价是指对长期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接触途径、频率、剂量等因素。
四、毒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动物注射或喂食毒素,观察其对生物体的危害效应和作用机制。
2.细胞实验细胞实验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上进行的实验。
通过观察毒素对细胞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危害程度。
3.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人群中某种化学物质暴露情况和健康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潜在危害和作用机制。
五、毒理学与环境保护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毒 理 学 概 述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 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电磁炉
电脑
日常生活的几大杀手
微波炉 手机
现代毒理学
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生命科学
广泛联系和渗透。
应用学科: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生
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3、毒物(poison)
亦称整体动物实验。可严格控制接触条件, 测定多种类型的毒作用。多用于检测外源化 学物的一般毒性。
急性毒性实验 亚急性毒性实验 亚慢性毒性实验 慢性毒性实验
体内实验法优缺点
优点: 1、易于控制暴露条件 2、能测定多种效应 3、可能评价机制 缺点: 1、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 2、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 致
(二)、机制毒理学
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 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吸收 分布 排泄
代谢
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
机制毒理学的内容
阐明化学物是如何产生毒作用的,为 建立敏感的预测试验,安全性评价,设计 和生产安全性的化学物及化学性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主要用途
1 证实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 到的损害作用(如癌症、出生缺陷等)。 2 验证可能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 的有害效应。 3 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及合理治 疗化学中毒和临床疾病。 4 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细胞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了解。
(三)、管理毒理学
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 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 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 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 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引言毒理学是一门研究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影响的科学。
它涵盖了毒物的性质、毒物的暴露途径、毒性机制以及毒物的评估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毒理学的研究对于保护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以及产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毒理学的研究内容1. 毒物的性质研究毒理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毒物的性质。
毒物可以是化学物质、微生物、药物,甚至是放射性物质等。
通过分析毒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对生物的作用机制,可以了解它们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基础。
2. 毒物的暴露途径研究毒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例如吸入、摄入、皮肤吸收等。
毒理学通过研究不同途径的暴露情况,可以评估毒物对人体以及环境的潜在风险。
3. 毒性机制研究毒性机制研究是毒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解析了毒物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机制。
不同毒物具有不同的毒性机制,例如直接损伤细胞的毒物、干扰代谢过程的毒物等。
了解毒物的毒性机制有助于确定其对特定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4. 毒物的评估和控制方法研究评估和控制毒物的方法是毒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毒理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评估毒物的风险和危害程度。
同时,他们也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毒物的暴露,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开发高效的防护措施。
二、毒理学的意义毒理学的研究对于保护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以及产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人类健康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评估和控制毒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过了解毒物的性质和暴露途径,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人们受到毒物侵害的风险。
毒理学也可以为药物开发提供参考,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环境保护毒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毒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毒物的排放和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防止这些环境风险,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3. 产品安全毒理学在产品安全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毒理学名词解释
毒理学名词解释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理学名词的解释。
1. 毒物(toxin):指对生物体具有有害作用的物质。
毒物可以是天然产生的,如植物毒素、动物毒液、微生物产生的毒素等;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如化学物质、药物等。
2.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指毒物在短期内(通常是24小时)造成的有害作用。
急性毒性通常通过LD50(致死剂量50%)或LC50(致死浓度50%)来评估。
3.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指毒物长期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慢性毒性通常通过长期实验或流行病学研究来评估。
4. 免疫毒性(immunotoxicity):指毒物对免疫系统的有害影响。
免疫毒性可以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使个体对感染和肿瘤形成的抵抗力减弱。
5. 遗传毒性(genotoxicity):指毒物对遗传物质(DNA)的直接或间接损伤。
遗传毒性可以导致突变,进而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及癌症。
6. 环境毒性(environmental toxicity):指毒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有害作用。
环境毒性评估通常包括对水生生物、土壤中微生物等的影响。
7. 积累毒性(cumulative toxicity):指毒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及其产生的有害作用。
某些毒物如重金属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8. 代谢毒性(metabolic toxicity):指毒物在生物体内发生代谢变化后产生的有害效应。
某些毒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形成更有毒、更活跃的代谢产物。
9. 致畸毒性(teratogenicity):指毒物对胚、胎发育的有害影响。
毒物暴露在妊娠期间可能导致胚胎畸形、身体缺陷等。
10. 致突变毒性(mutagenicity):指毒物对遗传物质产生突变的能力。
致突变物质可以引发细胞的DNA损伤,从而增加癌症和遗传病的风险。
这些是毒理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它们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影响的重要概念。
毒理学
有害作用与非有害作用
有害作用与非有害作用的区分确定是 一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一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 需要大量的知 需要从整个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 识 , 需要从整个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 、 机体适应其他应急状态的能力和环境因 素可能对寿命的影响来全面综合考虑。 素可能对寿命的影响来全面综合考虑。 对从理论上阐述什么是有害效应, 对从理论上阐述什么是有害效应,尚无 明确一致意见。长期以来形成美、 明确一致意见。长期以来形成美、苏两大 学派。 学派。
毒理学是描述毒物的学科,也有人译为毒物学 毒理学是描述毒物的学科,
现代毒理学(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 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 害作用及其机理, 害作用及其机理,预 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 境的危害, 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 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 学科。
毒性( 毒性 ( toxicity) 指外源性化学
物能引起生物体损伤的能力, 物能引起生物体损伤的能力 , 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总称为毒作 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总称为 毒作 毒效应。 用或毒效应。
中毒 (poisoning,toxication ) poisoning,
是生物体受到毒 物作用而引起功 能性或器质性改 变后出现的疾病 状态。 状态。
毒物 (toxicant, poison, toxic agent)
在日常接触途 径和剂量下即 能对机体产生 损害作用的化 学物
毒 物
内源性毒物(endotoxin)是指在动物体内形成的 是指在动物体内形成的 内源性毒物 毒物,主要是机体内代谢产物。 毒物,主要是机体内代谢产物。它们在正常生 理活动过程中, 理活动过程中,由于自体解毒机制或排泄作用 而不会发生毒性作用。 而不会发生毒性作用。 外源性毒物(extenal toxicants) 即环境毒物, 即环境毒物, 外源性毒物 种类多;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往往较强, 种类多;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往往较强,有的还 能促进内源性毒物的形成,加重中毒的病理过 能促进内源性毒物的形成, 因而, 程,因而,外源性毒物对生物体中毒的发生和 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毒理学三大基本原理
毒理学三大基本原理毒理学三大基本原理毒理学是一门研究毒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毒物的性质、来源、分布、检测方法、生物体的毒性反应、解毒机制及预防措施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列举的方式来介绍毒理学的三大基本原理。
1. 剂量-效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剂量-效应关系是指毒物产生毒性效应的程度与其暴露剂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阈值效应和非阈值效应。
•阈值效应:在某一剂量以下,毒物不会产生毒性效应。
•非阈值效应:即使在非常低的剂量下,毒物也可能产生毒性效应。
•剂量-效应关系可以用于评估毒物的安全性,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 毒性动力学(Toxicokinetics)•毒性动力学研究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这些过程与毒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作用时间及作用部位密切相关。
•毒性动力学有助于理解毒物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为毒物的监测和控制提供方法。
•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物质性质、生物体特性、环境条件等。
3. 毒性效应与毒性机制(Toxic Effects and Mechanisms)•毒性效应是指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如损伤、疾病或死亡等。
•毒性机制是指毒物引起毒性效应的生物化学、生理和病理过程。
•研究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毒物中毒,为制定安全标准和规定提供依据。
•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体差异、基因突变、外界环境等。
总结:毒理学的三大基本原理包括剂量-效应关系、毒性动力学和毒性效应与毒性机制。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毒物的性质、评估毒物的安全性、预防和治疗毒物中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毒物的作用机制,为公共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毒理学的其他重要概念和原理除了上述三大基本原理之外,毒理学还涉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下面我们将通过列举的方式来介绍这些内容。
毒理
第一章绪论1.现代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特定情况下,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后呈现有害作用(毒性)的科学。
其任务即涉及定性地鉴定环境中导致机体伤害作用的有害物质,有定性地检测导致机体危害/毒性的接触环境因素。
2.毒理学(toxicology)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毒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制、最终结果及其危险因素,主要用于外源性物质对机体损伤作用的本质,相关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3.研究范围:包括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作用的规律与特征归纳、相关机制探索,以及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方面。
4.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5.药品的属性:是专供人类防治疾病使用的特殊物质,正确地使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两重性(药效作用和不良作用),是药物毒理学区别于其他各毒理学分支的特征。
6.有毒(toxic):指物质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并)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7.毒性(toxicity):指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有害)作用。
8.被药物造成损害的部位,才是药物毒理作用的靶部位(target site),被损伤的组织器官称为毒性靶组织(target tissue of toxicity)或毒性靶器官(target organ of toxicity )。
9.药物对组织、器官的毒性有直接或间接两种。
直接毒性作用药物必须到达损伤部位;间接毒性作用则可能是药物首先改变了机体某些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其他部位,因此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靶部位并不一定是其浓度最高的部位。
10.药物毒理学研究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描述毒理学: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而提供毒理学信息。
内容有实验品的急性或长期毒性,包括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机体对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物的吸收、分布与蓄积;产生毒性作用的量效实验。
毒理学研究内容
毒理学研究内容什么是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主要关注的是毒物的性质、毒物引发的生物效应以及毒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毒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毒物,包括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微生物、药物等。
毒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毒物的安全性评估、环境污染物的防治以及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毒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毒物的性质和来源毒物的性质和来源是毒理学研究的基础。
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毒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生物转化过程。
毒物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了解毒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害。
2. 毒物的生物学效应毒物的生物学效应指的是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毒物对细胞、组织以及器官的损伤和影响。
毒物可以引发细胞死亡、基因突变、免疫系统紊乱、生殖系统损伤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通过研究毒物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更好地了解毒物的毒性机制。
3. 毒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毒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毒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毒物的吸入、摄入、皮肤接触等途径,以及毒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毒物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毒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副作用,以及制定相应的毒物安全控制措施。
4. 毒物的安全性评估毒物的安全性评估是毒理学研究的应用方向之一。
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毒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暴露评估以及风险评估。
通过进行毒物的安全性评估,可以为相关行业和政府制定毒物使用的安全标准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毒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毒理学研究的成果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研发与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研究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毒物的生物学效应和相互作用,可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毒理学概念
绪论现代毒理学: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基础学科、和生命大科学同步发展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实验、人体观察、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替代法:3Rs 优化、减少、替代(4R 责任)第二章外源性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内源性化合物:机体内原已存在的或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或者中间产物毒理学研究内/外源性化学物的有害作用,而非有益作用(治疗和营养作用)毒性:化学物质引起损害的能力。
同等剂量,损害能力越强的其毒性越高;相对同一损害,剂量越小毒性越大;毒作用:化学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到一定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又称为毒效应,是化学物对生物体所致的不良或者有害的生物学改变-不良效应、损害效应毒物:较低剂量进入生命体能够引起疾病或者危及生命的物质损害作用: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化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毒效应谱: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由于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引起机体的多种变化。
表现:1、生物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死亡毒作用分类: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二、局部或全身作用三、可逆或不可逆作用四、超敏反应五、特异质反应暴露特征:暴露途径、暴露期限、暴露频率首过消除:经口染毒时,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被代谢转化,再进入体循环,其代谢产物的毒性直接影响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曲线四个:毒物兴奋效应的基本形式:U形选择性毒性:一定条件下,毒物对机体毒作用具有一定选择性,一种毒物对某一种生物或组织有损害,而对其他生物或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毒理学基础知识
毒理学基础知识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以下是毒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1.毒性(Toxicity):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性质。
毒性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取决于剂量和暴露时间。
2.剂量(Dose):剂量是指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的量。
剂量通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来衡量,并且与毒性效应的强度有关。
3.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急性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包括口服、皮肤接触或吸入染毒。
4.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慢性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在长期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试验通常涉及长期喂食或重复剂量。
5.致突变性(Mutagenicity):致突变性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基因或染色体突变的潜力。
致突变性通常通过体外试验来评估。
6.生殖发育毒性(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生殖发育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和发育中的胚胎的毒性效应。
这通常通过体内试验来评估,包括对怀孕动物的研究。
7.致癌性(Carcinogenicity):致癌性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癌症的潜力。
致癌性通常通过长期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来评估。
8.毒理学测试方法:毒理学测试方法包括体外试验(如细胞培养试验)和体内试验(如动物实验)。
体外试验通常用于快速筛选和评估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而体内试验则用于更深入的研究。
9.安全限值(Safety Limits):安全限值是指化学物质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中的允许最大浓度。
这些限值通常由监管机构设定,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10.毒理学研究的应用:毒理学研究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指导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在发生中毒事件时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在评估化学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时的应用。
描述毒理学
描述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毒性效应,以及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致病机理。
毒理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毒物的化学性质和生物转化;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途径;毒物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如细胞毒性、基因毒性和突变性;毒物的致病机制,包括直接作用、间接影响和免疫毒理学机制;不同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和遗传易感性;毒物的潜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暴露时间效应,以及毒物的累积效应和长期致病性;毒物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包括化学品的混合作用和环境因子的干扰效应。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毒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其他不良效应。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风险评估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毒理学的研究,可以评估化学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制定安全标准和指导意见,帮助政府、行业和个人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毒理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分类
毒理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分类毒理学的名词解释: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
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是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毒理学的分类:从研究内容上可分为: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性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也有称为法规毒理学)三部分。
从依照标准学科划分可分为: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或法规毒理学、研究毒理学等。
从应用毒理学可分为: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农药毒理学、军事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等分支。
从研究对象可分为:昆虫毒理学、兽医毒理学、人体毒理学和植物毒理学。
从研究领域可分为: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临床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分析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等。
从研究的靶器官或系统可分为:器官毒理学、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眼毒理学、耳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生殖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等。
毒理学的作用:目前公认的毒理学定义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的科学。
由于毒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保护生物体的健康或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因此从学科性质上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由于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生物体包括人、动物、植物,因此毒理学与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有联系;与工业、农业、经济有联系;与法医学、临床医学、生态学及环境保护有联系;可以说,它与地球上生命的整个未来有联系。
因而,毒理学在临床医学、药学、环境保护、动物学、优生优育、职业劳动保护和食品卫生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用途。
也因此毒理学的分类非常复杂,可从不同角度分类,并不完全一致。
毒理学
一、名词解释:1毒物:指对活的有机体产生有毒作用的物质。
2毒性:指某种化学物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
3毒素:指由活的有机体产生的特殊毒物称为毒素。
4.毒液:凡是通过叮咬或蛰刺传播的动物毒素为毒液。
3突变:指可遗传的DNA结构的任何永久性改变。
4畸变:指动物在胚胎发育时期发生的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6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出现的疾病状态,是各种毒作用的综合表现。
5染毒:6解毒:大多数化学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减弱或消失。
7MRL:食品中允许残留量,指食品动物用药后产生的允许存在于食物表面或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含量或浓度。
8MLD:最小致死剂量,表示在一群个体中引起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9危险性:也称危险度,是指化学物在特定条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可能性。
10安全性:是指机体在建议使用剂量和接触方式的情况下,该化学物不至于引起损害作用的“实际可靠性”。
12危害性: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可能性。
这一概念较笼统缺乏定量的概念及其接触条件。
13简单扩散:是一种顺流转运,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的对侧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不消耗能量,不与膜上的物质起作用,最终达到内外平衡。
14易化扩散:是一些水溶性化学物由高浓度一侧经细胞膜向低浓度对侧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借助膜上一些特殊的蛋白或载体的帮助,不消耗能量。
15主动转运:是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逆浓度梯度转运。
此过程需借助载体的帮助,同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16.毒作用:是指化学物对生物体引起的功能性和实质性损害。
17绝对致死量(LD100):外源化学物引起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最小致死量(LD01或MLD):外源化学物使受试动物群体中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最大耐受量(LD0):外源化学物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给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引起半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半数耐受量(TLM):水中试验化学物在规定时间内有半数水生生物存活的浓度。
毒理名词解释
5 毒理学实验基础
体内试验 in vivo test: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目的是 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 期评估外源化学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体外实验 in vitro test: 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 机制研究。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是指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兄妹 或亲子之间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如 BALB/c、 DBA 等小鼠等 杂交群动物 hybrids:两个近交系之间交配所繁殖的子 一代动物,简称 F1 代动物 封闭群 closed colony:亦称为远交群 outbred stock,一 个种群在 5 年以上不从其外部引入新血缘,仅由同一品 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生产的动物种群。如 KM 小鼠,NIH 小鼠,SD 大鼠,Wistar 大鼠等。
1 毒理学绪论
毒理学 toxicology: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外源因素和内源 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机制,并进行安 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风险评估、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的 科学。 描述毒理学:通过各种毒性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毒作 用特征。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 供基础资料。 机制毒理学:研究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 胞、分子以及生化机制。 管理毒理学:依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对毒作用规律的研 究成果,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 付诸实施,以确保对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行有效的 管理,保障接触人群的健康。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 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 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物 toxicant: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够使生物体 发生有害反应、严重功能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任何物质。 毒性 toxicity:指某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 力。 危害性 hazard: 定性表示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 用的可能性。 安全性 safety:某种物质在一般的接触情况下,不会引 起对健康有害作用,就可认为是安全。 危险性 risk:指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如接触外源 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 死亡的概率。 安全限值:对各种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量要求,在低 于此接触量时,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 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通常通过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剂量(NOAEL)除以安全系数计算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仔检测内容有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关于毒理学体内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毒理学试验方法中,体外实验常选用
下列哪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
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1976年美国
3R法指的是
基准剂量法指的是
毒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领域
毒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领域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第二章
关于阈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以下哪项不属于毒性参数中的上限指标
NOAEL
LOAEL
LD50的概念是
评价外源化学物毒作用与制定安全限值最重要的毒性参考指标(依据)是有害效应阈值应在(
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
质反应与剂量反应曲线是许多毒理学研究更关心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关于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量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
一次用药后,
适应指的是
每日容
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方法不包括
关于阈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LD50
下列哪项指标是评价外源性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外源性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毒物兴奋效应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毒物兴奋效应,下列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毒物兴奋效应,下列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关于毒物兴奋性剂量
下列选项不属于剂量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合理应用剂量
毒理学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逐级分为
暴露特征是除剂量之外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毒物的暴露特征气溶胶是哪三种空气中化学物物理形态的统称
关于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生物学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生物学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暴露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注意事项不包括
下列哪个选项不会作为效应生物学标志
如评价构成高危人群易感性的生物学基础,下列哪项影响最小而不应包括(
影响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靶器官的因素不包括(在重金属引发的毒作用中常见的靶器官是(
下列关于毒物靶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择性毒性的发生不考虑(
关于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表现为下列情况不属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是
如按毒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毒物不包括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内源化学物对机体的
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毒物指的是
下列有关毒物方面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房室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毒物动力学的研究目的以下说法
个基本概念,分别是
根据毒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毒物进入机体的速率可分为不同类型,大多数毒物以何种速率进入机体
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
长期接触外来化学物时,如果吸收速度超过解毒和排泄速度,就会出现毒物在体内逐渐增多的现象。
毒物对蓄积部位可有作用,也可无作用。
当化学
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一般而言,Ⅱ相反应对代谢的影响其结合后主要作用为化学毒物代谢酶最主要分布在(
关于生物转化,下列说法“错误
关于经典毒物动力学说法“错误
化学毒物的一般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
用,下
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气分配系数说法“错误
的是
对靶器官内化学毒物或者其活性代谢物与大分子(靶分子)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局部的或整体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是属于(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称为
生慢性
同一种化学毒物作用于不同个体时其毒作用的敏感性并不相同,
相反应,
作用于
转化的
代谢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关于毒物的解毒,下面哪项描述是
体状态
关于代谢活化以下哪项最符合
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毒物的大部分代谢过程反应主要在(下列关于CYP450
细胞色素P450
生物转化过程中一相反应包括
下列选项不属于
生物转化酶主要位于(
下列选项不是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的是
一些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被称为体内毒物进行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毒物的排泄方式有很多种,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下列哪三个
血脑屏障使许多物质不能转运入脑,是基于以下几个解剖和生理原因,贮存库中蓄积的毒物是慢性毒性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以下哪项
以下哪种毒物易于在体内进行再分布
化学毒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终主要受以下哪项因素影响“DDT于脂肪组织,铅于骨骼
“CO于血红蛋白,百草枯于肺
毒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关于毒物经呼吸道吸收,下列说法经胃肠道吸收的毒物以下哪项
下列属于毒物引起的细胞调节功能障碍的是
常见的终毒物除了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外还包括关于终毒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选项
下列说法中
解毒过程失效的原因
自由基的特性为
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关于自由基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选项中
毒效应强度直接影响因素是
下列说法中
第五章
有的化学物的交互作用可引起化学物的代谢酶系发生变化,例如马拉硫磷与苯硫磷联合作用,可对大鼠增毒达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将发生如下何种改变
化学物质的那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
化学结构对毒效应的影响下面哪项描述最准确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描述S-9
关于CYP450
化学毒物体内生物转化
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性系统包括
甲烷(
关于脂水分配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外源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有
苯在人体内可因代谢活化而出现增毒作用,其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第六章
关于慢性毒性试验剂量选择与分组,下列说法
关于慢性毒性实验的染毒方式与染毒期限,下列说法
经呼吸道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相同剂量的毒物通过不同接触途径,其毒效应大小的顺序是
急性,慢亚性,慢性毒性实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化学物
急性经口染毒
常规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的目的是
下列关于一般毒性作用,哪项描述是
测定化学物
某外源性化学物质的蓄积系数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为
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常选用的两种动物是(急性毒性是
七\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下列哪些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表现不包括
以下致突变实验方法哪种属于体外试验关于彗星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SCE是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它观察的是骨髓中(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主要反映的遗传终点为
下列哪项
关于微核的描述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哪一项描述是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关于启动剂的特点,正确的是:
关于癌基因致癌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终致癌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前(间接)致癌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体细胞转化为癌细胞需要:
某研究发现小鼠皮肤表面涂抹含有多环芳烃类的煤焦油能诱发乳头状瘤,如在涂抹煤焦油后加用佛波醇酯,试验期可
非突变致癌学说是当代外源化学物致癌机制的多种学说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化学致癌过程是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这里的基因可以认为是
化学致癌过程有多个因素参与,下述哪一项除外
致癌物的最终确定下列何种证据组合最具有说服力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
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不包括
判别化学物质致癌性所使用的系统不包括:下列哪组致癌物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下述哪一过程不是致癌作用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