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近海风电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风力发电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风力发电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风力发电技术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00311Z10课程名称:风力发电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Wind Power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能源系统控制技术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材: 王亚荣,耿春景等. 风力发电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教材、教学参考书:1.田德. 风能转换原理技术与工程[M]. 待出版2.徐大平. 风力发电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叶杭冶.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4.黄守道.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及并网控制[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风力发电技术基础课程是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风力发电技术基础这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学科的课程,了解风的特性及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将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厂选址、建设与运行维护联系起来,构建风力发电技术的知识体系,建立风能资源等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意识,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既关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关注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与应用趋势,有利于创新性的开发风能发电的技术与设备,扩展专业领域,为全面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风力机的发展史,世界风能发展状况,风的特性及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特点,风能资源评估,风力机的基本组成,水平轴并网型风力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风电场项目规划与选址,风力机的选型、运输与安装,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的关系,风能系统的经济评价方式,风能系统的成本构成,以及世界可再生能源状况、全球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能力:风力发电指利用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对减少温室效应,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电力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55111课程名称: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英文名称:Wind Turbines and Energy Conversion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0-2.5(讲课学时:40)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风力发电机及相关的控制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知识;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变速恒频技术;双馈异步发电机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励磁系统;应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组成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结构及特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风力发电机及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工程设计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对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及PLC技术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综合应用和延伸。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知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2.1)1.理解风力发电系统变速恒频的基本知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1,2.1)2.掌握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1,2.1)3.掌握风力发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控制原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4.掌握双馈异步发电机发电控制系统及励磁电源。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1,4.1)5.掌握永磁同步发电机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1,4.1)6.了解风力发电机组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3,6.1,6.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六、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注重介绍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鼓励并指导学生查阅科技期刊,写读书笔记等。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在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鼓励并布置学生查阅与本课程相关的科技期刊,写出所查文章的缩写。

《风能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风能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风能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风的形成分类及风能利用现状,理解可再生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理解风力发电机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及相关计算,熟悉风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状况、研发成果,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风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风能资源的认识,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本课程是为《新能源技术》《风力发电基础》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了解风力发电机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及相关计算;3.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优化分析。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备分析和利用风能及设计风力发电机的能力;2.建立风能相关知识结构,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及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可再生资源相关知识,了解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二、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风与风能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了解风形成原理及风能应用现状。

主要知识点:1.风的形成及分类2.风能的利用现状3.风电场选址教学重点:风能利用现状教学难点:风电场的选址教学方式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第二章风能发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能发电的原理,理解风力机运行模式,掌握风力发电设备优化分析和并网风力发电的价值分析。

主要知识点:1.风力机的类型2.风能发电3.风力发电设备优化分析4.大中型风电场设计5.风力机安全运行教学重点:风力发电设备优化分析教学难点:并网风力发电的价值分析教学方式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第三章风力发电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力发电技术的影响因素,理解发电机的功率调节等技术,掌握空气动力学的计算,并将其应用到风力机的优化设计中。

风电场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大纲

风电场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大纲

《风电场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风电场电气工程一、目的在《风电场电气工程》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风电场电气工程实践,使学生在风电场电力系统方面的工程计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训练和培养,为将来从事风电厂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1.根据给定的风电场资料,全面地运用所学的电气工程知识,掌握风电场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主要一次设备的选型计算以及配电装置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方法。

2.绘制主要部件的结构图。

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标注正确。

3.编写设计说明书,应说明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比较和确定的原则,最后选定方案的参数,包括设计所依据的资料和数据,主要的计算结果,所选定设备的型号和对设备布置的说明。

要求条理清晰,并附有必要的图表和曲线。

根据内容分章节叙述、标明题目、列出目录,完整无遗漏。

字体端正,版面整洁,语言精炼。

4.编写设计计算书,应写明各主要参数的计算过程,包括列出设备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理论公式及详细的计算步骤与计算结果。

要求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三、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见表1。

四、实践条件与地点建议1. 实践基本条件要求(1)应有满足学生课程设计计算机绘图的计算机房;(2)应有CAD制图软件,版本不低于2004;(3)应有课程设计的专用教室,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电源。

2. 实践地点建议建议安排专用设计教室,便于学生集中做课程设计,并有利于指导教师集中指导。

五、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1. 能力培养(1)使学生受到综合运用所学“风电场电气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逐步过渡到实际工作中。

(2)培养学生将过去熟悉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方法与工程估算、设计绘图等手段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学生比较系统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水电厂运行、管理、试验、调整、改造和科研打好基础。

风电场规划课程设计

风电场规划课程设计

风电场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风电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风电场的规划流程、方法和评价指标;3. 了解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估风电场的建设条件;2. 能够设计简单的风电场规划方案,并进行优化;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风电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能源战略,树立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中年级新能源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风电场规划的实际应用。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为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对新能源技术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电场基本概念与原理- 风电场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利用-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风电场规划流程与方法- 风电场选址与建设条件分析- 风电场布局设计及优化- 风电场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评价3. 风电场规划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风电场项目介绍- 案例分析与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风电场规划方案4. 我国风电产业政策与发展现状- 新能源政策及风电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风电场建设现状与挑战- 学生探讨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及个人职业规划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1周:风电场基本概念与原理- 第2周:风电场规划流程与方法- 第3周:风电场规划案例分析- 第4周:我国风电产业政策与发展现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编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近海风电课程设计

近海风电课程设计

近海风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近海风电的基本概念,掌握近海风电的发电原理。

2. 学生能描述近海风电场的组成结构,了解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学生能够掌握近海风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海风电场的选址及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要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评估近海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

3. 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资料,设计一份简单的近海风电场规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近海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近海风电产业的发展,树立民族自豪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近海风电,培养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结合物理、地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新能源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近海风电基本概念与原理- 风能资源评估- 风力发电原理- 近海风电场的特点与优势2. 近海风电场的组成与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部件- 塔架、叶轮、发电机等关键设备功能- 海上风电场的布局与设计3. 近海风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我国近海风电政策与发展规划- 近海风电产业链的构成- 我国近海风电项目案例及成效4. 近海风电场选址与设计- 风电场选址的影响因素- 风电机组设计要点- 环境影响评估5. 近海风电项目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 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6. 近海风电场规划与实践- 设计一份简单的近海风电场规划方案- 小组合作讨论,优化方案- 方案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风电培训教案

风电培训教案

风电培训教案教案标题:风电培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风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风电发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过程。

3. 熟悉风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4. 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风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电系统的组成。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风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风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风电发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过程。

3. 风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难点:1. 风电发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过程。

2. 风电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准备:1. 风电发电系统的示意图和相关资料。

2. 风电设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风电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案例分析。

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电场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电吗?它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风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风能的转化和发电原理。

2. 介绍风电发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过程,包括风轮、发电机、变频器等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风电设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各个部件。

2. 指导学生进行风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操作,包括安装螺栓、连接电缆、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风电设备常见的故障案例,如电缆接触不良、风轮叶片损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风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电系统的组成。

2. 强调风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关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风电的小结,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发电系统的组成。

2. 提醒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江苏沿海沿岸滩涂区域海上风电场施工技术方案介绍课件

江苏沿海沿岸滩涂区域海上风电场施工技术方案介绍课件
海上风电场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 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需要加强合作和 交流,共同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风能资源评估
经过专业评估,该地区平均风 速达到每秒XX米,具有较高的 开发价值。
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
在项目前期进行了详细的环境 与生态影响评估,确保风电场 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02
CATALOGUE
滩涂区域特点
地质特点
软土层
01
滩涂区域通常覆盖着软土层,其特点是含水量高、压缩性大、
承载力低。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江苏某滩涂区域海上风电场
案例二
江苏沿海某大型风电场
案例三
江苏某滩涂区域海上风电场扩建项目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江苏沿海某风电场施工事故
案例二
江苏某滩涂区域海上风电场建设延期
案例三
江苏沿海某风电场施工质量问题
经验教训总结
1 2
经验一
充分调研和评估,选择合适的风电场址和施工技 术方案。
背景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海上风电成为重要趋势。江苏沿海 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该地区多为滩涂,给风电场建设带来一定挑战。 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至关重要。
风电场概述
地理位置
江苏沿海沿岸滩涂区域,拥有 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
规模与装机容量
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XX万千瓦 ,覆盖面积约XX平方公里。
风电机组安装方案
安装船只选择
安装质量控制
根据风电场规模和机组尺寸,选择适 合的安装船只,确保安全、高效地完 成风电机组安装。

河海大学近海与海洋工程重点二

河海大学近海与海洋工程重点二

活动式海上平台活动式海上平台是载有全部石油钻井设备,能从一个井位移到另一个井位的平台座底式平台的中间立柱高度是固定的,平台建成后,平台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距离就固定了,也就是平台的设计水深固定了,一旦水深超过,平台上部就要上水或涌上波浪座底式平台的经济工作水深以30米为宜自升式平台的特点是,针对一定的不同水深,上层平台通过升降装置可以沿着腿柱上升和下降,而且在平台移位时,将平台降至水面,腿柱上升,即可拖航;目前自升式平台的工作水深多数为10~90m,但以90m为其经济水深界限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出色的深海钻井的工作性能,它可以300m~600m深水作业,又能在18m 浪中正常操作,在30m波浪中安全停泊。

最大的缺点是造价高座底式钻井平台座底式平台是活动式平台早期的一种,称沉浮式平台;适用在较浅的水深,一般在5~30米之间,同时要求海底比较平坦,并在海底的范围内没有坚硬的异物或石块,座底式平台皆为非自航式,平台转移时必须由拖轮拖带。

座底式平台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上部结构 2、支撑结构 3、座底沉垫上部结构水面以上一定高度的全金属板梁结构,形成工作平台,其上布置按钻井工艺要求的全部机械、设备和贮备品,同时设置了能够容纳一定乘员生活、居住的设施。

支撑结构由若干立柱或斜撑组成,连接上部结构和坐底沉垫。

对座底式平台来说支撑结构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平台建成以后平台的高度就不能改变了,所以座底式平台又叫固定甲板高度平台座底沉垫由金属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制作的全水密的壳体,当平台座底时由它将整个平台的重量均匀地传递给海底,在平台漂浮时,给整个平台提供以浮力。

座底式平台一般按以下二种工作状态选取设计工况:1、漂浮、拖航状态(1)六级风浪+轻载拖航(2)四级风+1米波高+沉浮作业2、座底状态(1)设计极限风浪+满载座底+ 不钻井(2)七级风浪+满载座底+正常钻井(3)七级风浪+满载座底+正常钻井+8级地震烈度座底式平台的主要尺度台设计总长度:沿平台中心线投影的最大首尾之间的距离。

《风力发电》教学大纲

《风力发电》教学大纲

《风力发电》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风力发电》主要介绍风与风能的基本知识、风能发电与风力发电技术和风轮机的工程设计方法,进一步介绍典型风力机的设计和风力机的发电系统,简要概括世界和我国的风能资源和风电场的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中国风力资源和风力发电基本原理的认识,初步掌握风电投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并能正确应用这些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目标目标1:理解并掌握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熟悉风力发电机系统各个部件的基本结构及参数指标,了解风资源的分布和评估技术,初步学习风电场的选址和管理的相关知识;目标2: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风电场的运行、维护、并网控制和安全系统知识,为从事风电场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我国能源体系及新能源体系。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风电场实例的讨论,课堂教学中安排专题讲座,并采取开放式教学的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按章划分,每章内容按知识点填写;课程基本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层次写。

第一章绪论了解风能利用史及风力发电的意义,了解世界及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的概况,理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趋势;第二章风能资源理解风能资源的形成和风的种类,掌握风的定量描述方法和风的测量,理解风能资源的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了解我国风能资源的储量、形成及分布;第三章风力机及其附属设备了解风力发机的类型、结构组织和主要部件,掌握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概念和风力机的功率,掌握风力机的基本理论;第四章风力发电机与蓄能装置掌握风力发电原理,了解风力发电机与风力发电系统,理解风力发电的电能储存;第五章风电场电气系统了解风电场电气主接线、主要的一次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和互感器,了解风电场电气二次系统及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第六章风力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风电场的应用,了解整流器和逆变电路,了解交流电力控制电路、电网接入控制和变速机组中的变流器;第七章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了解独立运行、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进一步熟悉风力—柴油发电联合运行、风力—太阳光发电联合运行及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运行。

风电场培训讲义

风电场培训讲义

请各填报单位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填报停电检修计划,将填报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留下,以便于沟通。
七、倒闸操作制度
电网内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依据调度范围实行分级管理。
调度所管辖内的设备,未经本级值班调度员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擅自变动其方式和状态(现场规程中有规定的除外)。
凡涉及到双重调度的设备,一方变更其运行状态前,必须征得另 一方的同意。
3沙东站向区调汇报东虎线1135刀闸已与1105母线接引110母差保护传动正确定值已核对且站内工作全部结束一二次设备验收合格检修记录填写完毕站内东虎线113开关间隔的开关刀闸及接地刀闸均在断开位置临时地线短路线均已拆除一二次设备已具备启动条件区调与其核对定值无误且站内待启动设备的保护全部投入重合闸不投
• 运行值班员应密切监视电力设备及线路的负荷情况,负荷电流不得超过最小载 流元件的最大允许负荷电流,否则报告值班调度员采取措施。
调度规程
无论是区调调度或区调管理的电气设备发生事故及异常时,均应及时向区调值班调 度员汇报。
风电场值班人员在上岗前应经过调度专业培训,考试合格领取上岗证书后方 能接受调度命令。
• 3、风电场应综合考虑各种发电出力水平和接入 系统各种运行工况下的稳态、 暂态、 动态过程 , 配置足够的动态无功补偿容量,且动态调节 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30。 风电场应确保场 内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部分自动调节, 确保电 容器、 电抗器支路在紧急情况下能被快速正确
• 5、张家口地区负荷峰谷差较大,宜采取逆调压原则,因此合理 的电压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负荷高峰时保持电压在电
发电厂、变电站在调度业务和电网运行指挥上是上下级关系,各县(配网)调及发电厂、变电 站必须服从区调的领导和指挥。
二、调度管理制度

海上风电施工控制重点教学提纲

海上风电施工控制重点教学提纲

海上风电施工控制重点海上风电施工控制重点(一)自然条件是影响海上风电施工的重要因素1、分析海上风电场都是离岸施工,工作场地远离陆地,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可施工作业时间偏短,因此施工承包商要根据工程区域海洋环境特点,选择施工设备、确定施工窗口期、制定施工工艺和对策,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工程。

2、控制措施(1)要求施工承包商必须充分收集现场自然条件资料,包括风、浪、流、潮汐、气温、降雨、雾等的历年统计资料和实测资料;(2)根据统计和实测资料,分析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因素;(3)分析统计影响施工作业的时间和可施工的窗口期;(4)根据统计资料和现场施工计划,有针对性的布置现场自然条件观测仪器,以便对自然条件的现场变化进行预测和指导施工安排。

(5)施工承包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的可能变化,做出有针对的现场施工应变措施。

(二)质量方面1、海上测量定位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1)分析在茫茫大海是进行工程建设,测量定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海上风电对质量要求很高,例如风机基础施工中单桩结构对桩的垂直度要求很高;导管架结构对桩台位置、桩的垂直度与间距要求很高,不是一般的测量与控制措施能够实现。

另外,导管架安装定位精度高,如何通过测量定位手段指导安装导管架难度大,因此海上测量定位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2)控制措施①要求施工承包商制定测量施工专项方案;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设备在投入工程使用前,必须进行精测试比对;②借鉴其他海上风电场的成功施工经验,特制专用的打桩的定位及限制垂直度的定位及限定垂直度的辅助“定位架”,保证桩的垂直度及间距高精度要求;③施工承包商必须有专用的打桩船,减少风浪对打桩的影响;④选择风浪、水流、能见度较好的沉桩施工时间段,确保对打桩的影响最小。

2、钢管桩制作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1)分析风机基础是主要受力构件、是风机的重要支撑,承受着巨大的风机自重、风、波浪和水流等荷载,直接关系到风机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基础,其出厂成品质量的好坏是本工程能够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418161课程名称: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英文名称:Wind farm Planning and Design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24/1.5 (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风电机组控制技术是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风资源分析、测风数据、地形数据处理及风电场规划中所需的电控相关知识及技能。

课程着重讲授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包括对风电场的规划与设计优化,内容包含:风资源、风电场的宏观选址、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技术与设备选型、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大气动力学、风电场的经济计算与评价、风电场的环境评价及水土保持和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典型实际工程案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并结合相关实验,使学生具有风资源分析、地形数据处理,并具备初步风电场设计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最大的特色是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和案例讲解。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对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风电机组控制技术及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的综合应用和延伸。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风资源分析有全面的了解;掌握风电场规划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方法。

了解风能的形成原理;掌握测风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系统类型与设备功能。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 2.2)2、掌握测风数据的验证、计算、订正处理;能够计算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绘制风向频率玫瑰图。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1, 4.2)3、了解风力发电厂场址选择的技术规定;熟悉风力发电厂宏观选址的程序。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5.2, 4.2)4、掌握风力发电厂宏观选址所考虑的条件和因素。

掌握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的原则;掌握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的方法;掌握风力发电机组布置的基本原则。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6.2)5、了解风电机组功率曲线绘制和验证的基本方法;掌握风电功率预测基本方法及相关知识。

近海风力发电简介-课件(PPT-精)26页PPT

近海风力发电简介-课件(PPT-精)26页PPT
近海风力发电简介-课件(PPT-精)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
26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பைடு நூலகம்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海上风电研究小组工作大纲-完整 55P

海上风电研究小组工作大纲-完整   55P

目录1 工作方案目的 (1)2 勘测组工作方案 (2)2.1小组目标 (3)2.2人员组织 (3)2.3职责分工 (3)2.4测量专业 (4)2.5物探专业 (11)2.6地质专业 (17)2.7文气象专业 (22)2.8推进策划 (26)3 海工组工作方案 (27)3.1专业现状 (28)3.2小组人员 (28)3.3研究目标 (28)3.4问题及解决方案 (28)3.5预期成果 (30)3.6推进策划 (30)4 风能组工作方案 (30)4.1专业现状 (31)4.2小组成员 (31)4.3研究目标 (31)4.4问题及解决方案 (32)4.5预期成果 (33)4.6推进策划 (33)5 输电组工作方案 (34)5.1专业现状 (35)5.2小组成员 (35)5.3研究目标 (36)5.4问题及解决方案 (36)5.5预期成果 (38)5.6推进策划 (39)6 电气组工作方案 (40)6.1专业现状 (41)6.2小组成员 (41)6.3研究目标 (41)6.4问题及解决方案 (42)6.5人力资源 (44)6.6预期成果 (45)6.7推进策划 (45)7 技经组工作方案 (46)7.1专业现状 (47)7.2小组成员 (47)7.3研究目标 (47)7.4问题及解决方案 (47)7.5预期成果 (48)7.6推进策划 (48)8 总结 (49)8.1各小组重点问题总结 (50)8.2调研总结 (51)8.3软件采购汇总 (52)1 工作方案目的根据我们对于海上风电场的战略安排,在摸清我院技术实力的基础上,为了加快推进我院海上风电设计能力提高,成立海上风电设计工作组,专人负责,对海上风电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争取尽快掌握海上风电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了日后我院争取海上风电设计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特编制该工作方案,以指导下一步工作的推进。

结合我院已经采购的海上风电勘测设备,完成的相关技术储备,以及与华东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统筹考虑,贴合我院实际,各工作组从自身出发客观、全面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院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海风电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近海风电场
Offshore wind farm
二、课程编号:0202142
三、学分学时:2.5学分/40学时
四、使用教材:《近海风电场》
五、课程属性:专业课
必修课
六、教学对象: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七、开课单位:交通学院
八、先修课程:水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
九、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先修课程相关知识,掌握近海风电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近海风电场的构造和计算特点,初步具备开展近海风电结构设计的能力。

十、课程要求:
1、能正确区分各种近海风电结构,并针对具体情况能初步提出合理的结构方案。

2、熟悉风电结构的设计过程,了解各主要构造的功能及具体要求,能正确分析荷载并进行荷载组合。

3、熟悉风电结构的受力分析,能进行结构的配筋计算。

4、了解风电结构防腐蚀的主要概念和方法,初步具备开展结构防腐蚀设计的能力。

5、了解海上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具备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的能力。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近海风电场概述(2学时)
⏹知识要点:近海风电场发展简史及特点
⏹重点难点:近海风电场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
第二章近海风电场基本设计(6学时)
⏹知识要点:近海风电场设计的基本概念、各主要结构型式及荷载组合
⏹重点难点:近海风电场各主要结构型式及荷载组合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
第三章近海风电场荷载计算(10学时)
⏹知识要点:近海风电场设计中的风力、水流力和波浪力计算
⏹重点难点:风力、水流力和波浪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
第四章近海风电结构防腐蚀(10学时)
⏹知识要点:防腐蚀基本概念、常用防腐蚀方法和适用条件、防腐蚀设计
⏹重点难点:防腐蚀设计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
第五章近海风电场对环境影响(8学时)
⏹知识要点:近海风电场产生的噪音,以及对生态环境、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
⏹重点难点:近海风电场对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及基础冲刷计算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
第六章近海风电场并网及运行管理(4学时)
⏹知识要点:近海风电场并网技术及运行管理
⏹重点难点:并网技术及运行管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
十二、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
十三、教学参考:
1.参考教材
⏹宫靖远,《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王承煦、张源,《风力发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网络资源
⏹/main.asp
十四、考核方式:
考试(开卷或闭卷)
十五、课程说明:

大纲编写人:陈达
大纲编写时间:2008-5-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