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教案.doc
培训课件企业所得税
![培训课件企业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5f4c60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f.png)
险对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合规性审查
法规遵循
确保企业所得税筹划符合国家税收法规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的不利后果。
内部审查
建立内部审查机制,对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查, 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外部审计
通过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所得税筹划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筹 划方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谢谢您的观看
缴纳时间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汇缴范围
凡在纳税年度内从事生产、经营(包括试 生产、试经营),或在纳税年度中间终止 经营活动的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 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均应按照企 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特殊扣除项目
企业发生自然灾害等造成的财产损失,职工因公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发生的人身意外保险费 支出等符合税法规定的特殊扣除项目,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03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减免税优惠
对于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15%的优惠税率,若在特定地区如科技城等, 则享受更大的优惠。
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扣除各项成本、费用和损失。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重点解读
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鼓励特定行业、特定区 域、特定类型的企业的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产业、小 型微利企业、西部地区等。
反避税条款
企业所得税的反避税条款包括特别纳税调整和一般反避 税,旨在防止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资本弱化等方式进 行避税。
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管理教案任务二 确定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教案
![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管理教案任务二 确定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ac98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2.png)
复习提问:亏损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吗?导入新课:在确定了科创公司所得的适用税率后,接下来要判断哪些收入属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的所有收入可以分为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讲授内容:模块四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管理任务二确定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能够确定各种收入内容。
知识目标:掌握企业应征收所得税的收入。
素质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体会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主动探究并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一、收入总额的定义企业的收入总额是指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一)一般收入1.销售货物收入。
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和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
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
5.利息收入。
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6.租金收入。
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税法》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八 企业所得税的认知
![《税法》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八 企业所得税的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7cc26d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4.png)
子情境一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 (2)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例如,境外机构为中国 境内居民提供金融保险服务,向境内居民收取保险费,则应认定为来 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 (3)转让财产所得。① 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② 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 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 定。
•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 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 人的住所地确定。
• (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子情境一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 四、税收优惠
• (一)免征与减征优惠 •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如果从事国家限
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子情境一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 1.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包括免征和减麻类、糖料、水果、坚
学习情境八 企业所得税的认知
• 子情境一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 子情境二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 子情境三 资产的税务处理 • 子情境四 应纳税额的计算 • 子情境五 征收管理
返回
子情境一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 一、纳税义务人
•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 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实行法人所得税制,以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纳税人。由于依照 中国法律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个 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教案精编版
![企业所得税教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e0ce8f5a8102d277a22f47.png)
企业所得税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企业所得税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二、教学重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三、教学难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区分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内容(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注意】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1.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2.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有()。
A.国有企业B.集体企业C.个体工商户D.股份有限公司『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例题·单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企业中属于非居民企业的是()。
A.设在北京市的某国有独资企业B.依照百慕大法律设立且管理机构在上海的某公司C.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企业D.依照美国法律成立,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某公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BC属于居民企业。
(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征税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
【例题·判断题】A企业是按美国法律成立总部设在纽约的公司,在我国没有设立办事机构,因此,在我国不用交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企业虽然属于非居民企业,如果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例题·判断题】非居民企业仅就其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简案
![企业所得税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6863790c69ec3d5bb7548.png)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做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8、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的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9、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以上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做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5、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六)亏损弥补
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暂行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税法规定,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而且,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企业所得税培训教案
![企业所得税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b9f319a5e9856a561260c0.png)
企业所得税培训讲义第一节收入总额的确定一、收入总额构成具体而言,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二、收入的抵减国税函[1997]472号:纳税人销售物资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假如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假如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纳税人销售物资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例外:财税[2004]215号规定:电信企业采取销售折扣折让方式,销售的有价通信卡面值金额与实际销售取得优价卡款的差额,按冲减销售折扣折让后实际取得的净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收入时刻确认的一般规定1、商品销售收入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有4个条件:风险和酬劳的转移;没有保留接着治理权和实施接着操纵;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与成本的可靠计量。
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慎重性原则动身,侧重于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
税收制度规定:确认原则:《实施细则》第54条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企业所得税培训讲义(doc47).doc
![企业所得税培训讲义(doc47).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27afe8b84ae45c3b358cb2.png)
企业所得税培训讲义第一节收入总额的确定一、收入总额构成具体而言,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二、收入的抵减国税函[1997]472号: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例外:财税[2004]215号规定:电信企业采取销售折扣折让方式,销售的有价通信卡面值金额与实际销售取得优价卡款的差额,按冲减销售折扣折让后实际取得的净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收入时间确认的一般规定1、商品销售收入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有4个条件: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没有保留继续管理权和实施继续控制;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与成本的可靠计量。
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出发,侧重于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
税收制度规定:确认原则:《实施细则》第54条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完整word版)税法教案
![(完整word版)税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028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9.png)
税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3. 了解我国税法体系和税收政策。
4. 学会计算主要税种的基本税额。
5. 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税法基本概念与作用1.1 税法的定义1.2 税法的作用2. 税收的基本原则与分类2.1 税收的基本原则2.1.1 税收公平原则2.1.2 税收效率原则2.1.3 税收法定原则2.2 税收的分类2.2.1 直接税与间接税2.2.2 所得税与财产税2.2.3 行为税与商品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法基本概念、税收原则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加深对税法的理解。
3.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税法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税法教案课件。
3. 案例:收集税收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4. 练习题:编写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税法知识水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6.1 税法基本概念与作用(2课时)6.2 税收的基本原则与分类(3课时)6.3 我国税法体系与税收政策(4课时)6.4 增值税计算(3课时)6.5 企业所得税计算(3课时)6.6 个人所得税计算(3课时)6.7 其他主要税种计算(4课时)6.8 税收筹划与税务审计(3课时)6.9 税收法律责任与税收执法(2课时)6.10 税收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七、教学实践1. 参观税务机关,了解税收征管流程。
2. 组织学生参加税收知识竞赛,提高税收知识水平。
3. 开展税收模拟计算,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税收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引导学生关注税收政策变化,了解最新税收动态。
企业所得税培训材料(doc 139页)
![企业所得税培训材料(doc 1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803f73f524ccbff0218468.png)
企业所得税培训材料(doc 139页)企业所得税学习材料第一章企业所得税概述第一节征税对象和纳税人一、征税对象的范围(一)生产经营所得。
(二)其他所得(这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和《实施细则》第2条的规定)。
但由于04年以来全省启用新的所得税申报表,所以对于各项收入的分类应严格按照最新所得税申报表上列明的分类进行划分。
主要有1、销售(营业)收入2、投资收益3、补贴收入(如各种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4、营业外收入5、其他业务收入其中销售(营业)收入含: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代购代销、无形资产出租、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出租出借包装物含逾期押金、其他收入)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注意:几项特殊收入填列:1、债务重组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收益、总机构管理费收入、各种价内外基金收费和附加、三年以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帐款、转让非现金资产收益、收回已在税前核销的呆坏帐、接受捐赠的资产(仅指03年1月日后)一律填在主表第9行“其他业务收入”中。
2、关于无形资产的收入:(1)无形资产出租收入和技术转让收入都属于主表“销售(营业)收入”中的第2项其他业务收入(2)固定资产转让收入和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属于营业外收入应在主表的第8行填写。
损失应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
(3)无形资产的技术转让收入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而与此相关的技术转让培训收入必须通过主表“其他业务收入”核算。
二、纳税人(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原则《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二条和《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独立经济核算”是指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②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③独立计算盈亏。
应当注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同法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税函发[1998]676号文规定,对经有国家关部门批准成立,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组织,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但未进行独立经济核算的,虽不同时具备税法规定的独立经济核算三个条件,也应当认定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纳税实务》教案第12课处理企业所得税税务(三)
![《纳税实务》教案第12课处理企业所得税税务(三)](https://img.taocdn.com/s3/m/cf6acdb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5.png)
表的是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负数,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因此,两者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⅜【教师】讲解核算方法中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产生可购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而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因此,两者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未来期间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因此,两者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 .嘲项目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因此,这些交易或事项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1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详见教材)2)职工教育经费……(详见教材)3)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详见教材)二、会计科目设置÷【教师】讲解企业所得税的会计科目设置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企业需要设置"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一)”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提和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借方反映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贷方反映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
企业所得税的培训资料(DOC 48页)
![企业所得税的培训资料(DOC 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db762ffcbd64783e08122bac.png)
企业所得税的培训资料(DOC 48页)企业所得税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颁布,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它是以中国境内内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纯收益额或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
企业所得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企业所得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第一章征税对象及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制造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服务业、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税务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合法所得;还包括卫生、物资、供销、城市公用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以及一些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开展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合法经营所得。
其他所得,是股息、利息、租金、转让各类资产、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营业外收益等所得。
清算所得是指纳税人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其清算终了后的所得,也属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第二章纳税义务人的认定1、纳税人的类型:国有、集体、私营、股份有限、有限责任、联营及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2、界定纳税人的条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应具备三个条件:在银行开设结算帐户;独立建立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
强调的是“独立经济核算”而不用“法人”作为纳税人的内涵。
3、特殊规定:(1)、国税函[1998]676号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独立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或组织,实际上具有了独立经济核算的基础,但没有开设银行结算帐户,而使用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的帐户,或者不使用银行结算帐户;有原始凭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设置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未设置帐簿、不编制会计报表;能够独立计算盈亏,却不独立计算盈亏。
企业所得税课程设计
![企业所得税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e8de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c.png)
企业所得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税对象和税率标准;2. 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收优惠政策;3. 学生能够了解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流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际案例分析;2. 学生能够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手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税收工作的尊重和认同,增强税收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纳税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财经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基础,对税收概念有所了解,但对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操作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税收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企业所得税基本概念: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标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税收概述及税制要素2.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讲解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前扣除项目和税后扣除标准。
教材章节:第三章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3. 税收优惠政策:分析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4. 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缴纳:介绍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流程、缴纳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缴纳5. 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6. 税务筹划:讲解如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合理筹划。
教材章节:第七章 税务筹划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企业所得税基本概念第2周: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第3周:税收优惠政策第4周: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缴纳第5周: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第6周:税务筹划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收政策。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与处理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与处理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aa6389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6.png)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与处理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与处理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字数:1500字一、引言会计操作技能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
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正确计算和处理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会计操作技能中准确计算与处理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方法和要点,以帮助学员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能。
二、理论基础在学习会计操作技能之前,学员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根据自己的所得额按一定比例缴纳给国家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所获得的税前利润额缴纳给国家的税款。
在计算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税率和税法规定。
三、计算所得税的方法1. 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实际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
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
学员需要学习如何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 计算所得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相应的税率,可以计算出实际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的税率表,以便正确计算所得税。
3. 填报纳税申报表:完成所得税的计算后,学员需要按照税法规定填报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申报表提交给税务机关。
学员需要掌握填报申报表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四、处理企业所得税的要点1. 记账处理:企业所得税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是按月或按季度计提和缴纳的。
学员需要了解企业所得税的记账处理要点,包括计提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和记账方法。
2. 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企业需要按照计算得出的企业所得税金额进行缴纳。
学员需要了解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3. 报表填报: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需要按照税法规定填报相应的财务报表。
学员需要学习填报报表的要求和方法,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处理方法,本教案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教材第6章)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教材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58e5d157e518964bcf847c24.png)
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 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 托单位或者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
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代理
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
机构、场所。
非居民纳税人总结
(2)非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 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 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具体包括两类: A、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就其所设机构、场所 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 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B、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 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 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实 际减按10%征收)
四、税率 P225
1、基本税率:25% 适用对象: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 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 2、低税率: 20% 适用对象:小型微利企业。具体条件: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 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 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 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 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适用税率也 为 20%,但实际减按 10% 税率征所得税。 3、预提税率:20% (目前减按10%的税率征税)
C.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但所得与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师大教案_2013___年至_2014___年第10、11、12周章节名称:第六章企业所得税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企业所得税基本要素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申报方法。
教学重点: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二、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的计算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额的扣除四、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教学难点:一、收入的确定二、准予扣除项目的确定三、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算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一、企业所得税的含义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三、企业所得税的作用第二节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和税率一、纳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包括(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4、联营企业5、股份制企业6、外资企业、7、外国企业8、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二、征税对象征税范围1、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2、其他所得(包括股息、利息、租金转让各类资产、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营业外收益等所得。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税率1、法定税率25%2、微利企业低税率20% 微利企业标准167页3、高新技术企业15%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表第三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方法A、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一、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不包括融资租赁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物资及现金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及其他收入。
)1、销售货物所得2、提供劳务所得3、转让财产所得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接受捐赠所得8、其他所得二、准予扣除项目范围和标准(一)、准予扣除的项目:纳税人每一年度发生的与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成本:是指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是指期间费用。
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经营费用税金:是指准予税前扣除的除增值税以外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损失:是指营业外损失、转让财产损失、投资损失及其他损失(二)特殊扣除的项目的范围和标准1、借款利息支出全额扣除生产经营中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发行债券利息支出全额扣除限额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扣除限额为银行同期借款利息、不得扣除购置固定资产完工前的利息。
举例:向民间投资公司借款20万元,利率16%,同期银行贷款利率6%不得扣除20万×(16%-6%)=2万2、工资薪金支出全额扣除3、五险一金和三项经费按工资的一定比例扣除14%福利费2%职工经费 1.5%职工教育费。
规定的社保构成比例为: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各地区、各单位可以自行决定,超出比例部分不得扣除4、捐赠支出不得扣除直接捐赠不得扣除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限额扣除限额为年度利润总额的12%全额扣除红十字、农村义务教育、青少年活动场所、老年性服务机构、宋庆龄基金会、非关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华健康快车、农村寄宿制学校)举例通过机构向希望工程捐赠80万,直接向福利院捐赠10万,当年企业利润总额500万。
准予扣除500×12%=60万不得扣除80-60=20直接捐赠 10万不得扣除调增 20+10=30万5、坏账损失与准备金不得扣除除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坏账准备金外,企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或工资准备金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坏账准备金的提取限额备抵法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直接法下,当期坏账损失全额扣除。
举例:计提坏账准备金6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000万元,坏账准备金贷方余额5万元,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0万元。
坏账准备金准予扣除2000×0.5%=10万坏账准备账面余额60+5=65万不得扣除 65-10=55万跌价准备金20万不准扣除6、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销售收入的5‰两者计算结果取小。
没达到限额的据实扣除举例:当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60万限额的确定,5000×5‰=25万 60×60%=36万,取小,准予扣除25万调增 60-25=35万7、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限额扣除按营业收入的15%限额扣除超过部分结转以后年度扣除8、三新研发费据实扣除加计扣除50%。
亏损企业不得加计扣除财政拨付的研发费不得扣除。
举例:今年80万研发费准予扣除的研发费= 80+(1+50%)=120万元。
9、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100%加计扣除例:共支付残疾人员工资5000元,准予扣除5000×(1+100%)=10000三、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有1、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2 赞助支出,3、与收入无关的货款担保,4,除坏账准备金外的其他准备金5、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6、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利息支出。
四、亏损弥补:从联营方分回利润先补亏,后计税从联营方分回利润的补亏顺序(1、还原成税前利润,2、弥补亏损,3、余额补税(税率相等不用补税税率不等需补税)。
案例:从关联方分回利润50万元,当年企业亏损10万元,关联方税率15% 企业税率为25%。
计算所得税。
还原税前利润 50÷(1-15%)=58.8235计算应税所得 58.8235-10=48.8235假设当年企业盈利100万元,应交所得税=(100-50)×25%+48.8235×(25%-15%)=17.38235万元。
五、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调整1、计算境内、外应交所得税款=境内、外所得合计×25%2、计算在境外已纳税额=境外所得×境外税率3、计算境外税款扣除限额=境外所得×所得税率注意,计算扣除限额时,按照境内、境外税率孰低的原则确定4、汇总后应缴纳所得税=境内、外应交所得税额-境外扣除限额举例:某企业年度应税所得额500万,其中境外所得100万,所得税率25%,境外所得已经按照40%的税率在境外缴纳了税款40万元,境内、外所得的计算方法一致。
抵免前应纳所得税款总额=500×25%=75万境外税款扣除限额=100×25%=25万抵免后应缴所得税款=165-25=140上例中假定境外税率为15%则扣除限额=100×15%=15万抵免后应缴税款=165-15=150万B、应税所得计算的间接法公式应税所得=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调增项目1、超过限额的各项支出以及不得扣除的项目应调增应税所得。
1)利息支出 2)超比例提取的五险一金3)商业保险 4)超比例提取的三项经费5)捐赠支出 6)业务招待费支出7)超比例提取的坏账准备以及其他各项准备金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9)税收滞纳金 10)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11)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租金、特许权使用费12)从联营方,境外企业、投资方、中外合资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2、会计未确认收入,税法确认的收入,例如,视同销售,按成本转账,未确认收入。
调减项目1)国债利息收入2)联营方、被投资方、境外、中外合资企业分回利润3)税前弥补亏损4)加计扣除的三新研发费,残疾人工资。
六、税收优惠 187页1、高新减免减按15%2、三产减免农村、农业服务行业免征科研机构高效技术服务收入免征。
3、新办企业减免(1、咨询业两年免征2、交通运输、邮电通讯1年免征两年减半征收,4、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外贸旅游仓储餐饮服务等减一年5、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待业大于60%免三年,三年期满后,新安待业人员大于30%减半两年。
6、三废产品减免五年内减免。
7、老少边穷地区减免三年。
8、技术转让年净收入30万元以下的免征。
9、自然灾害减免10、校办工厂免征11、福利企业安置四残人员占总人数35%以上的免征,占总人数10以上的减半征收。
12、乡镇企业按应缴税额减免10%征收。
13、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案例:某化妆品公司,2007年度会计利润总额4000万元,实发工资2000万元,从联营方分回利润50万元,利率相等,营业收入9000万元,发生广告费1500万元,向非金融机构借款200万元,年利率6%,同期银行利率5%,发生招待费45万元,通过机构向希望工程捐赠5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金6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000万元,坏账准备金贷方余额5万元,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0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60万税收滞纳金5万税率25%。
需要调增的项目1、实际利息支出=200万×6%=12万扣除限额=200万×5%=10万应调增2万2、实际招待费45万扣除限额=45×60%=27 扣除限额9000×0.5%= 45万调增45-27=18万3、实际广告费1500万准予扣除9000×15%=1350万调增150万4、坏账准备金准予扣除2000×0.5%=10万坏账准备账面余额60+5=65万不得扣除 65-10=55万调增55万跌价准备金20万不准扣除调增20万合计调增75万元5、捐赠实际捐赠500万捐赠限额=4000×12%=480不得扣除=500-480=20 调增20万6、税收滞纳金调增5万调减项目1、联营单位分回利润2、国债利息应税所得=4000+2+18+150+75+20+5-50-60=4160万应纳税=4160×25%=1040万预交及清算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