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前期东西方封建化异同
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
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封建”看似相同的概念,在中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却呈现出实则相异的局面。
过去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是指先秦时期分封诸侯的社会制度,即春秋时期“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分封制。
英语中的“feudal society”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各自管理自己辖区的社会状态,既不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之意,也不是我国古代两千年来“皇帝和地主老财当家的社会”。
实际上,关于“封建制”的理解有着诸多的不同:最狭义的理解,指的是采邑制,这也是西欧人较早时期的定义。
在此意义上,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与中国西周时期的封建制相同;比上述稍微大一些的理解是采邑制和领主制,即以采邑制为前提,以封君封臣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
因而,中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有共性也有个性;到马克思时,他在第二种理解基础上加了农奴制的含义;到了列宁,则用“封建制”指代一切前资本主义时代。
这里,主要从“采邑制和领主制”基础上的封建制意义上来具体比较中世纪中西方的封建制,它们之间既有共同性,更有差异性。
西欧的封建制,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在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在古罗马隶农制自然经济和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在其带来的王权有限制度、亲兵队制度和农村公社制度的直接动因催发下,形成的新的社会生产关系。
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实行的上下相互约束的契约关系,使双方在政治上有着一定的依附关系;同时,依赖暴力迫使农民农奴化,又使土地所有者与租种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西欧封建制在11 世纪~15世纪为兴盛时期,待到15 世纪~16 世纪欧洲则开始进入所谓“资本主义时代”,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了。
中国的封建制,就其与西方的“采邑制”和“封君封臣制”相似的“封土建制、封邦建国”而言,主要是指西周初年实施的大规模的“土地井田制”和随后取代“藉田”的“相地而衰征”等相关土地政策,造成了与西方相近的土地非公有或国有,而是由各级贵族所有的土地地主私有制社会。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与古代中国的“封建”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与古代中国的“封建”上次说到查理曼,在公元800年的圣诞夜,正式成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曼大帝。
其实在欧洲中世纪的漫长千年里,封建制度是在不断变化中趋于完善。
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
那些埋葬西罗马的蛮族首领,摇身一变成了国王,而他手下的军将,也都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
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情况:大家承认国王是老大,宣誓向其效忠。
国王把土地封赏给其作为回报,二者更多的是一种合同和合作的关系。
“我给地,你卖力”,是一种利益的交换,虽然有时这些并不是很对等。
中国的“封建”,在教科书上更多被赋予了阶级的意义—所谓封建并非封建。
中国的“封建”制度,真正意义上的是在周代和春秋,和欧洲中古的情形很类似。
战国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盛行。
到秦时,国家已从合作式的邦国制变为了大权独揽的帝国制。
中西方原始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不尽相同。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欧洲和中国封建制度的不同韵味。
1215年,“倒霉蛋'约翰王,在封建主的逼迫下,签署《大宪章》。
1.英国的无地王约翰。
约翰王是英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国王,倒不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风流韵事,而是因为他被迫在羊皮纸上签署的那份倒霉文件—《大宪章》。
起初,约翰的哥哥理查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狮心王,在归来的路上战死沙场。
理查德没有子嗣,只好由弟弟约翰即位。
约翰统治时,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派人去各地征税。
大贵族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一起搞出个《大宪章》,让约翰王从此也名存丹青。
这个文件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不得维持常备军,不得未经审判逮捕任何人。
国王虽然还不是统而不治,但基本上,和议会“有事儿好商量”的局面渐渐有了雏形。
到1265年,英国召开了第一届由贵族、高级教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会议。
有限的君权,越来越鸡肋的王室,是英国千年来至今仍是王国的原因之一。
中世纪生活示意图——城主住在被护城河包围的城堡里,农奴在田间劳作。
中世纪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之比较
中世纪西方社会与中国产生差异的原因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中国已经经历了有东晋到明朝的发展。
漫长的历史,成就了无数个政权,无论是大还是小,这些政权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西方正呈现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一面。
封建制度的行成、发展、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线。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在西欧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追求统一。
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望。
自唐宋以来便具有的非世袭官僚制、财产均分制、士农工商身份的不固定等特质,它起到了相互扶助和宗族内“保险共同体”的作用,明清的宗族制度就是在这些特质的背景下构成的具有典型性的一种制度;而儒教中的政治、经济思想,即大同的“公”思想和土地所有制的“均平”思想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中国典型的制度和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一直呈现着一种一元化的发展特点。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结构已明显与中国古代社会不同.中国多搞一元化,中世纪西欧则呈现明显的二元化倾向:政治上是等级领主制,小国林立,没有统一的大帝国,当各民族国家形成时,又有议会与王权的对立;经济上是城市自治体与领主庄园的对立;社会上则是政教分离,并实行阶级世袭和家庭的长子继承制。
在同一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为什么呢?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
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
而在中国,普遍都奉行“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
并且中国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能共垂否?为臣能极谏否?父慈子孝,夫义妻柔,知其所止,乃於至善”这种说法使众者按其名而行其事,大家各司其职,不应越位。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宗法封建”与“契约封建”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宗法封建”与“契约封建”按:“封建”本意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基本内涵是世袭、分权的领主经济、贵族政治。
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与中国殷周封建制相近又不同,本文是对二者异同的比较。
本文摘自冯天瑜《封建考论》第160-166页。
…………… Feudalism封建制度究竟是一种西欧的特殊现象,还是普世性现象?欧洲人对此有两种相反的看法: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将其认定为惟独发生在中世纪西欧的制度;另一位启蒙大师伏尔泰(1694-1778)则持反论,认为封建主义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这个半球四分之三的地区”。
两说各揭示了部分真理,笔者更认同伏尔泰说,但须强调:封建主义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世的,而且各地封建制在时段上也并不对应。
(一)广义Feudalism(封建制)如前所述:feudalism在西方语境中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
狭义封建本指西欧中世纪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出现的采邑制及其派生物,主要是指上级领主与下级领主间的封君——封臣契约关系,尚不包含领主与农奴间的关系。
后来,feudalism的内涵与外延逐渐扩大,指11-15世纪整个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而更拓展为一种普世性的制度与社会形态,从而形成广义封建概念。
广义封建的覆盖范围逾出西欧一隅,而广被世界多数地区,于是有“波斯的封建制”、“印度的封建制”、“中国的封建制”、“日本的封建制”等提法。
就总体言之,欧美史学界多从feudalism的含义(封土封臣、领主庄园、农奴制、政权分散等)出发,考察世界各地的封建制,包括中国的封建制。
西方(欧美日本)史学界的主流认识是,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殷周的封建制度,以及一定意义上的两晋南北朝的门阀贵族制,与西欧中世纪的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领有家邑、采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是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的封臣,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及庶众,则是政治上、经济上的主宰者。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资料]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封建制度在西欧大约经历了1300—1400年,在我国则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所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各个封建领主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
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
各级领主的领地可世代相传但不能自由买卖。
各级领主把自己的土地分出一部分作为份地给农奴,其余就是自己的保有地,农奴在份地上耕种以维持生存,但必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保有地,所以劳役地租是领主占有制主要的剥削形式。
由于土地不能买卖,领主和农奴的身份永远也不会改变。
东方封建制国家譬如中国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这种土地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土地买卖就已经十分流行了,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购买而不是封授,地主把土地出租给无地的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以维持生存和享受生活。
由于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生活极为艰难,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仅勉强维持温饱,遇到天灾或战乱就难以生存,他们一旦破产就会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雇农。
当然,如果地主对土地经营不善,破产了也会失去土地成为穷人。
在地主占有制下,封建国家主要是以收取实物地租(也包括赋税、徭役等)的方式进行剥削。
由于东西方封建国家占有土地的形式不同,从而决定了在国家结构形式、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教关系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1.国家结构形式西方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制。
在西方国家,各级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行使几乎全部的国家权力,如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铸币权等,封建割据势力十分强大。
以王室为代表的中央政权十分虚弱,不能对各个封建领地进行干预,因此西欧各国实际上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封建领地所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而已。
中国的情况正相反。
中国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以地主占有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是不固定的,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类似西方领主那样的政治特权。
封建时代的东方和西方
封建时代的东方和西方——中、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讨论中国是属于世界的,首先,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点。
然而,我们在比较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度差异的时候,要将二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臵上来。
从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世界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前进在阶段顺序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阶段和时间长度的问题。
除此之外,不同的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阶段也存在因为历史、地理原因而产生的差异:比如社会伦理、生产方式、分配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本文在比较中、西方封建制度时要重点比较的方面。
在西方(具体说是西欧),封建社会开始于中世纪九世纪左右的时候;而在中国,西周(前1066一前771)时期周天子对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分封产生封建制度的雏形。
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而西方封建制度结束于大革命时期,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代表事件;而中国封建制度随着清朝的结束而开始落下帷幕。
由此看来,西方的封建制度存在的时间要比中国短了一千年。
我认为,这样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由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长久的十分缓慢的相对稳定的存在和发展,此外,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臵相对封闭,所以同外界的交流也少了许多,同时受到外界变革的影响也少了很多,所以能够“稳定的”发展;但是在西方世界,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及激化的矛盾,发展常常伴随着战争、动乱。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方社会有更多的尝试的机会、以及更多探索发展的尝试。
这就是中、西方封建社会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社会关系构成方面,西方的君主在获得土地以后,实行有条件的采邑分封制。
受封着称为陪臣或附庸。
得到封地的臣属必须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之上,西欧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关系制度。
但是在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伴随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全“天下”的土地归这个最大的“地主”所有;实际上在“国家”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小的“地主”,这一少部分人拥有土地,而农民从地主手中租用土地,地主获得巨大的“租金(粮)”。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1114班田芸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从此时起,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直至辛亥革命才被彻底的推翻。
中国的封建史也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根深蒂固。
反观西欧,政治版图支离破碎。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公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个封建国家。
然而它们长期四分五裂,迟迟建立不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直至15世纪,英、法两国才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甚至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才建立起封建性很强的军事专制统治。
为什么西欧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出现得如此之晚?这就不得不谈到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同时期政治体系的差异。
一、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同奴隶社会时期的中国有着类似的分封制度。
在西欧,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形成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他们拥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数量不等的庄园,农田和武装。
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他们的势力很大,甚至向国王提出挑战,威胁到了皇权。
而在中国的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宗法制规定由嫡长子继承,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策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体现了中央集权,而西欧社会中,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附庸的附庸,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利没有得到集中,自然有诸侯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夺得王权。
二、提起中世纪西欧,就不得不说到教会,从5-6世纪开始,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国王为了神话自己的统治,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以示“君权神授”,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常常明争暗斗。
中世纪中西方专制的比较分析
中世纪中西方专制的比较分析张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中世纪,西欧与中国在专制制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进入近代社会后,西欧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变化。
从专制政体发展、国家与社会关系、统治方式、政治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形态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中西方封建专制的不同,从而使人们正确认识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的关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中世纪;专制;中国;西方【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0)09-0061-02【作者简介】张琦(1979-),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专制是指担任社会公职的个人或社会集团,独揽公共权力,完全凭自己或集团意志行事,而不受任何限制。
专制是世界历史中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等的不同,形成了存在较大差异的专制,这些差异构成了中西方专制的本质区别,甚至成为了影响现代中西方政治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封建专制政体发展的周期不同政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统治阶级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对付敌对势力的反抗,而采取的某种原则和方式组织的政权机构。
纵观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每一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所选定的政权组织形式都受制于该民族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封建社会沿着中国奴隶社会专制政治的历史方向,从一开始就实行皇帝个人专制政治,公元前476年中国社会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各诸侯国相继建立。
从秦汉以后各朝代则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体。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皇帝独揽大权,是最高立法者,同时又是国家的行政首脑和最高的司法长官,总揽国家行政大权与司法审判大权。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摘要: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中西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异同点。
关键词: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制度异同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
效忠强人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
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
,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在西方,封建制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与贵族骑士相对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制度,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
时间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一般认为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持续时间约2100年。
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萨利克法典的颁布,西欧封建制度持续时间1000多年。
综上所述,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的早并且持续的时间久。
农耕方面,我国封建制度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
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封建制度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历史背景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在夏商周那种具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特征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论: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从今展望古代,在以前,无论是身处东方的中国,还是处于西方的其他地区,都有过一段历史,即:社会是封建制的。
何为封建制度,它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它的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
在中国,我认为西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众所周知,夏朝乃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由禹所建立的,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而由于夏朝没有具体文字的记载,所以它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获知,但我们知道,是禹的儿子启,建立军队,创立刑法,最终掌握大权,是禅让制更替为世袭制。
而社会也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
经历17代31个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而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所以,它肯定也不是封建时代的典型,而只是到达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秦朝(前221—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齐、楚、赵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他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西封建经济比较研究
中西封建经济比较研究摘要:中西封建社会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和封建化的差异而在封建社会初期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形态与封建生产方式,即地主制经济与领主制经济。
由于它们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中国地主制经济具有顽强的自我再生能力,而西欧的领主制经济则缺乏弹性与活力而易于瓦解。
从而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下去,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则很快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西封建社会走向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主制经济;领主制经济;租佃制;庄园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中西封建化的差异,中西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初期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形态与生产方式,即地主制经济与领主制经济。
作为封建生产方式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的差别是很多的。
国内学者多侧重于对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或西欧领主制经济进行孤立研究,而少有学者将此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在借鉴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对二者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经营形态、双方劳动者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作了粗浅的比较,从中初步分析了导致中西封建社会不同的历史命运的原因,并对中西封建社会迥异的历史发展道路作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一、二者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的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形成了以封建地主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和封建生产方式,而欧洲中世纪早期却形成了以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和封建生产方式。
这是中西封建经济形态、封建生产方式各自最典型的特点。
之所以在封建社会初期产生这种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这是与当时中西封建社会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西社会不同的封建化方式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地主制经济是在奴隶制社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与欧洲的显著不同是:它是在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公社公有外壳破坏的基础上导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破坏土地国有制的结果。
而其经济根源则是当时生产力、社会分工、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
春秋时,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各诸侯国先后废除了公田即“大田”、“甫田”上的生产和农村公社土地公有的外壳。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
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
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
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
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
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
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
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
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
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姓名:桂程凯院系专业:化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09级】“封建”一词的原意指的是“封土建国”,即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分封世袭制。
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
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封建”一词引申为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关系(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引申是需要建立在西周封建论的基础之上的)。
引申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包括了封建领主制(即本来意义上的封建制)和封建地主制两种社会形态。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领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
在我国,奴隶制的夏商社会结束之后,封建领主制度建立于西周时代,并于西周时代达到巅峰,而瓦解于春秋时代,自战国时代起建立了封建地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的区别:在封建领主制下,领主(也叫封建主)是受封在一个区域里掌握权力的人,在经济上是土地所有者,在政治上是统治者。
在封建地主制下,地主只在经济上占有土地,而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僚对地方进行治理。
封建领主制下的被统治阶级可以是农奴阶级(如西周时代的中国和中世纪的西欧)也可以是农民阶级(如中世纪的日本),封建地主制下的被统治阶级通常是农民阶级。
农奴和农民二者的区别在于是人身自由权的大小。
“封建社会”一词,就其最原始的释义来讲,应该是指其字面意义:封土建国。
即分封制,在中国盛行分封制的时期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之前的时期,尤其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以后,周天子分封天下,那时诸侯小国林立,一个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小城邦,其统治者被周天子分封为君主,以“国”自居,这个时期的曾经社会形态被奇怪地称为“奴隶社会”。
到东周时期,诸侯小国逐步被兼并成诸侯大国,直到战国末期,秦国并吞六国,建立起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以后的中国社会就不叫做封建社会了,因为在当时大一统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封土建国的分封制,没有王侯可以受封而自行建国,自立为君主是不被允许的,所谓的皇帝只有能有一个,因此,自秦始皇开始至辛亥革命的这段中国历史时期,应被称为(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
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异封建国家经济的主要依托是对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
封建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此密切相关。
法国地处西欧,中国地处东亚。
法国的封建体制也就是西欧的封建体制,而中国的封建体制则代表了传统的东方政权。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政治差异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那种专制主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很弱,小生产者始终有赖于封建政权的庇护;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需要专制主义为其统治利益服务。
历代统治者因此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力图使其一家天下永存。
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官田和民田。
皇室、贵族占有的土地如明代皇庄,国有土地如屯田等为官田,其它地主和农民占有的土地为民田。
即使照这一看法,国家、皇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以至成为古代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可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制之发达和中国封建国家经济之强大。
事实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田”在宋代以前,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民人即一般地主和农民,而是属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不但对官田有所有权,对民田也拥有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经济,不仅体现在国家对部分土地的直接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占田制、均田制方面。
均田制授予的土地分永业田(北魏称桑田,北齐亦称业田)、口分田(北魏称露田)。
历代均田制的法令规定,国家授予的口分田是要“身死入官”的。
很明显,当时民人分得的这部分土地,其所有权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对永业田,国家也掌握着一定的所有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尤其在前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力量远远不能与中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相比。
在西欧,封建君主只是许多贵族中的一员,封建国家远没有中国封建王朝那样巨额的赋税收入。
中世纪前期东西方社会封建文化异同
以哈里发为首统治阶级,被统治者分信仰伊斯兰教和非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徒有特权。
哈里发集神权、政权和军权与一体,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
日本
生产力提高,各部大家族脱离世族独立;部民制和世族制已经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三世一身法”
自由农民变为农奴;城市居民分化,底层居民失去农民身份。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大小封建主绝对统治,一级一级往下剥削,沉重压迫底层农奴。
封君封臣关系;教权和皇权斗争;全面割据。
封建教会发展;封建文化受神学、教会影响。
拜占庭
商品经济发达;长期对外侵略和遭受入侵;奴起义不断,国内外矛盾尖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敌入侵;人民起义;封建新贵族登上政治舞台。
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农村公社;商品经济、生产力水平发展
自由民变为佃农、依附农,向监领主交税并服役;
被称为“巴利克”的农民依附于封建主和组成的“吉那特”豪强集团,并受其统治
军事封建主强大;统治阶级代表大封建主利益。
文化繁荣
阿拉伯
对外扩张;贵族专政;
受封建制已形成区域的影响、融合,逐渐形成封建制度。
土地私有和封地制并存,小型农业生产;商业兴旺,成为市场和交易中心。
封建庄园制;政府鼓励人民垦荒;商业活跃,铸币出现。
自由农变为依附农或佃农;
以天皇为首,实际由幕府统治,封建主等奴役佃农和依附民。
地方豪强势力日益发展强大;幕府统治动摇,日趋衰落。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
试比较中世纪前期东西方社会封建文化异同
前封建社会状况
封建制形成道路
封建化以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方式、商业城市状况)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对比
军事
•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 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 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 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 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 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 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 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 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 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 到了中古时代末期,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如以往,几与投射 部队和徒步军队无异。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了解何以审慎部署 的攻击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训练步兵的重要。作战的规则改变了, 标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 的攻击。如果骑兵对大批各个等级的长枪兵和弓兵(或枪炮手)作 出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骑士会被迫徒 步作战,或等待适当的攻击时机。只有敌军在移动、混乱、或从
文化
• 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 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 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 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 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 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 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604年) 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路, 主要从事于贸易。 外族入侵时, 班田制被破坏后, 封建庄园制确 农业生产濒临崩溃,城市萧条,商业 急剧衰落。倭马亚朝前期农业发达商 业兴旺,税收众多。 立, 成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和社 会基层组织。手工业有所发展。
之前的自由农民土地被大地主兼并,破 劳动者地位的变化 产之后不得依附于封建地主成为其农 奴,受到奴役,失去自由。另外一部分 被迫以“自愿”形式将土地交给地主,失 去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
体,阶级分化产生。土地私有制发展, 程长比西欧缓慢,王权在封建化过 农民逐渐失去土地和人身自由。推行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西欧采邑制的封邑制, 赐予服役军人。 制被破坏, 封建田庄制代替。 有 依附农对国家有不同程度的依附,向 势力的庄园具有不输不入的特
邑制,将领主与附庸联系起来。最终国 王无力控制领主,领主采用世袭制。
部分人在绿洲从事农业,形成城邦之 后出现了自由手工业者,商人等。半 岛属于地中海文明圈,是东西贸易的
在班田制之下,部民脱离了部, 自由民摆脱了贵族占有, 提高劳 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税制由劳役租先转化为实物租, 业发达,是商贸中心。 最后向货币租转化。商品经济衰落,社 会生产停留在原始水平。
统治者为大王, 王位世袭。 最有 势力的大贵族掌握实权, 并世袭 掌权。 政变中拥立孝德天皇从而 推动了大化改新, 但在封建庄园 制确立后地方豪强势力日益发 展长大, 脱离中央控制, 形成割 据势力。
政治上层建筑特点
制。教权与皇权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土地以“普洛尼”监领地的形式分给 一度教皇权利达到顶峰,国王向教皇屈 服。 各级封建官员监领。监领地与采邑 制相似,监领地由终身享用到世袭 所有,但独立性不如西欧强。
史学界认为西欧封建制的形成由“罗马 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两种结合。罗马因 封建制形成的方式 素是指大奴隶主转化成封建剥削的大 田庄主,奴隶生产关系瓦解,大地主在 政治上呈现独立,逐渐向封建社会过 渡。日耳曼因素是日耳曼奴隶社会解
斯拉夫人入侵拜占廷冲击了奴隶 制,自由农民取代奴隶成为主要生 产力。同时,拜占庭国内奴隶举行 的大规模起义和国内战争使奴隶主 大贵族改变了对奴隶的剥削方式, 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过
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的东西文化交流 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西方的 发展。同时在古罗马希腊文化和文艺
大和国内部存在多重矛盾, 贫民 与贵族的矛盾, 地方贵族与中央 贵族的矛盾。 东亚大陆对日本影
文化教育,
人身依附关系不如西欧强。拜占庭 还保留众多罗马希腊的古典文化。
复兴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响很大, 隋唐王朝给日本树立了 榜样。
西欧
拜占庭 中世纪前期东西方社会封建化异同
阿拉伯
日本
国 前封建社会状况 家 内 容西罗马帝国奴隶制生产方式逐渐衰落, 农村公社的直接生产者是自由农 生产力水平发展,隶农依附于奴隶主被 束缚在土地上。市场经济萎缩,奴隶主 民,奴隶使用程度较低。商品经济 向大地主转化,奴隶制经济向半封闭半 独立的大土地所有制经济转化。 发达,尤其是过境贸易。有强大的 军事经济实力。
阿拉伯征服地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 有,但土地占有形式复杂。一部分为 国王哈里发所有,他们赐予宠臣亲信 的土地为私有土地性质。被征服区信 仰伊斯兰教的地主的土地私有,可转 让。倭马亚朝后期出现了一种类似于
统治者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大化改新。 班田制下的农民既是 国家的依附农又是贵族的佃 农, ,经济上依附性强,为封建 化进一步确立创造了条件。 政府 颁布《三世一身法》 ,后来班田
在封建所有制基础上形成封建等级制 社会等级制度 度,国王以采邑制将领土分给不同的等 级的贵族,之后继续层层分封,每一级 的附庸只效忠上级领主。
编纂《民法大全》宣扬君权神授, 皇权至上。后期中央政府的将地方 权力交给地方军事长官和监领官。 中央与地方的封建主斗争长期持 续,国家还是维护大封建主利益。
封建等级制度严格,建立了一套专制 主义的官僚体制。下层人民被剥削严 重,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尖锐的阶级 对立。
国家交纳赋税和人头税。
权, 地方豪强势力日益壮大逐渐 脱离中央控制, 封建制在日本确 立。
在庄园内实行条田制和轮种制。农庄生 社会经济状况 产目的是供领主家消费,很少用于交换 和扩大再生产,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
灌溉农业,保持村舍形式。商品经 济比西罗马发达,水陆交通发达, 从事过境贸易。君士坦丁堡的手工
5c-6c 半岛大部分以游牧为主,处在 原始社会解体时期。6c-7c 已经出现 明显的阶级分化,各地发展极不平 衡,奴隶制占统治地位。同时社会中 存在社会分化和矛盾,商路被控制, 社会动荡,贫富分化加剧。
3c 末,社会形态过渡到父系氏 族社会, 开始产生私有财产和阶 级分化,但尚未出现国家。5c, 日本各列岛基本统一, 大和国形 成。
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大贵族世袭 掌权,地方上设置各级官位世 袭,并由国王授予姓氏。 普通 百姓只有名没有姓。
基督教为西欧封建化服务,逐渐形成统 其它 一教会,股从教皇管理。基督教不仅拥 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还垄断了社会
教会世俗封建主矛盾尖锐,社会阶 级矛盾尖锐。农奴经常大规模的组 织反抗运动,导致农奴对封建主的
推行采邑制,形成封主与封臣的关系, 军事封建主打死兼并土地,破产农 是封臣成为封主的附庸。后期世袭领主 权利扩大得到合法承认,国王无力控 民依附性强。后期地方大贵族势力 逐渐强大后取得国家政权。国家把
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国家最高统 治者。 首领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性征 首 领,属于神权性质共和国。后期阿拉 伯帝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联 系日渐削弱,地方独立性越来越强, 中央逐渐无力控制,割据势力拥兵自 重形成了一些名义上受哈里发控制的 独立小王朝。
由奴隶向自由小农转变,当贫富分 化产生后,富者兼并贫困者土地, 农民成为地主的佃农或农奴。
有农民和奴隶,奴隶多是来源于战俘
由部民, 奴隶转化成农民。 但在
和掠夺。 私人奴隶主要用于家庭劳动, 封建庄园制确立之后, 农民的土 类似于依附农,甚至有些地位高于农 民。但奴隶在农业劳动中不占主要地 位。 地被兼并,被迫成为地主佃农。 庄民对庄园主的依附性强, 地位 类似于西欧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