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1. 说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这就像是在聊一对关系特别密切的兄弟俩。

教育是大哥,教学是弟弟,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但是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2. 教育就像是一个大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

有品德教育这朵红玫瑰,有生活教育这棵绿树,还有思想教育这片向日葵。

而教学呢,就是园丁精心照料每一株植物的具体行动。

3. 要说教学吧,它就像是给学生喂饭的勺子,一勺一勺地把知识送进学生的脑袋里。

但是教育可不一样,它更像是教会孩子怎么自己吃饭,怎么选择健康的食物。

4.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数学题,这是教学;但当老师借着数学题教导学生要有严谨的思维方式,这就上升到教育的层面啦。

5. 教学就像是在盖房子时砌砖的过程,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码。

而教育呢,就是设计整栋房子的蓝图,考虑房子要建成什么样子,怎么才能既漂亮又实用。

6. 有趣的是,教学和教育的关系特别像筷子,一根筷子夹不起东西,两根筷子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

光有教学没有教育,就像是一台没有灵魂的机器;光有教育没有教学,就像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

7. 在课堂上,当老师教同学们背诵古诗,这是教学;但是当老师带着大家体会古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教育在发挥作用啦。

8. 教育的范围可大啦,它包括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就像是五个不同的调料,要做出一道美味的菜,缺一个都不行。

而教学就是具体的烹饪步骤,告诉你怎么放调料,火候要多大。

9.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这里的"教书"就是教学,"育人"就是教育。

它们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分不开,也割不断。

10. 现在的课堂教学可有意思啦,老师不光教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这就是教学和教育的完美结合,就像是把糖和水搅在一起,甜味就溶进水里啦。

11.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教学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与教育是密切相关且相互依存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和培养的过程,旨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德。

而教育则更广泛地包含了教学,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有组织的人类培养过程,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手段。

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实验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然而,教学不能孤立于教育之外。

教育是一个更加综合、长期的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学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教学反映了教育的效果,教育为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对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反过来又影响着教育的品质和发展。

教学和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教学和教育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创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教学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教学是教育的具体形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德。

教育则更广泛地包含了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有组织的人类培养过程。

教学和教育的关系需要教师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与互动

教育实践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与互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定义: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施方式:小组讨论、项目合作、角色扮演等 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促进知识掌握和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互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互动性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实时互动交流 利用教育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影响和互动关系
教与学的定义:教指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指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相互依存,教是学的引导,学是教的反馈。 相互影响: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互动关系: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实践等方式促进教与学的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03
教与学互动的必要性
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
教与学互动有 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增强 学习动力。
通过教与学的 互动,教师可 以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学习需 求和问题,针 对性地调整教 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互动 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沟通能力 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社会 适应能力。
良好的教与学 互动关系可以 促进师生之间 的情感交流, 增强教育的人 文关怀,提高 教育质量。
分层教学:针 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和内容,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 到适合自己的 教育。
合作学习:通 过小组合作、 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和 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引 导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和特长, 采用个性化的 教学策略,促 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学习知识。
05

教学论第一章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论第一章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它包括讥讽(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自陷矛盾最 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 的正确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 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 概念)四个步骤。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
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的。 教学目的就是恢复人固有的知识,教
教学论
任课教师:崔英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教育? 教学=智育? 教学=上课?
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 学
课外 活动
教育
生产 劳动
社会 活动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 上却是成绩卓著的。孔子在30岁左右,创办私学,开 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 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工作达 四十余年。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并整理出《诗》、 《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中 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二元独立论 相互包含论 相互影响论
二元独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相互影响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相互包含论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 教学论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教学论发展的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 教学论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 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现在)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任务 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分析教育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水平与其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教育技术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教育技术知识包括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教材的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等。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例如,教师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材,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如果没有掌握教育技术知识,教师可能只能是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技术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递知识。

比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迅速查找到各种教学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教育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借助虚拟实境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实验或历史事件,提高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度。

因此,教师如果掌握了教育技术知识,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再次,教育技术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如果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技术知识,就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教学工作的发展变化。

另外,教育技术的知识可以拓宽教师的专业领域和能力范围。

教师通过学习教育技术知识,可以积极参与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这些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晋升。

最后,教育技术知识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促进其对教育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应用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浅析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析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析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黎华前古人曰:传道授业解惑也。

前者育人目的,后者知识传授和解决问题。

当步入学校的第一天,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及学规教育,使学生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也就是收心教育。

一、教者使学者在同一交流平台上学习,从而使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突出。

二、使学生互相沟通、互相交流来完成教育与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有个适应过程,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新知识传授。

1、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产生互动,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学生认识。

2、教者按照教学原则及教学大纲写出具有教育与教学规律的教案,达到每节课时的知识传授。

获得很好的效果。

3、老师有目的的写出教案;例如利用微格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几何):以点及线、以綫及面,形象具体的讲述几何空间知识。

让学生从形象的图像出发,更易理解。

四、共同尝试、理性知识、知识与内涵。

教案二:孔融让梨、画龙点睛通过两个案例,使学生从小关心他人互相谦让。

各自受到启示:怎样与人相处、尊老爱幼等美德。

为此两个案例受到启示,使学者将来走上归业之路、助人为乐,不断反思、调整好自己心态,完美自己人生,超越自我。

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外教学比较:我国主要是实行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外国则实行互动注重课堂活跃,实践与创新性思维相结合。

学生被动转为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突出,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鼓励学生超越极限,迈出创新性的第一步,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利用新的信息,吸收新的素养、能力。

教学与教育标准及范围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树立高度责任感和社会感。

教改思路与知识点、知识面。

1、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

2、以教学方法作为突破口,突出教与学的特色加大教学能力与实际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适应性教育。

模式化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静态变为动态,拓展学生兴趣,注重知识链。

给学生一个完整概念链,从而加大学生素质教育,从中找到规律价值东西,给学生完整概念,新旧知识演变而来从而带来进步。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概念,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则是教学的基础和目标。

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个体进行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和传承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而教学则是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方法。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

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和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教学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而教学则是教育的微观实践,是将教育的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通过灌输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式,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育是教学的基础。

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是建立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的。

只有明确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才能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育为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和教育相互促进。

教学是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过教学活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也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促使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和教育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制定、教育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

而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环节,通过教学活动,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和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教学和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为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方向,而教学则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和教育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育与教学

教育与教学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是目的,教学是手段,教学为教育服务。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一词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的目的是教育,教育的手段是教学.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

教育和教学,在字面的排列顺序上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即教育在先,教学在后,教育是基础。

可见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本质看得很透,明确地提醒学校管理者或者教育者明白:教育如果不成功,就谈不上教学了。

我们的先贤早就提出,老师的工作即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先是传道——教育,其次才是授业和解惑——教学。

孔子之所以为被后人成为“圣人”,也最主要是由于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人都有这种难能可贵的认识,我们今天不应该不如古人的思想境界。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

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

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育意识形态是指教育中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而教学内容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首先,教育意识形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教育系统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选择。

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意识形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会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的意识形态偏重于个人竞争和市场经济,因此教学内容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

因此,教育意识形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其次,教学内容的传递也会影响教育意识形态的构建和传播。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意识形态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内容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

将特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纳入教学内容中,通过教育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可以加强和弘扬这种意识形态,使其深入人心。

例如,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了教学内容中,通过课程的传递和教育的引导,进一步推动了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然而,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挑战。

有时候,特定的教育意识形态可能与科学知识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相冲突,从而对教学内容造成一定的限制和束缚。

教育意识形态的强调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和僵化,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因此,教育意识形态的塑造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相辅相成,既要注重传承和弘扬某种意识形态,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保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综上所述,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教育意识形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教学内容的传递也会影响教育意识形态的传播。

然而,教育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挑战,需要慎重对待。

教育学与教师教育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师教育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师教育的关系教育学和教师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领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教育的本质、原理和方法,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教育者;而教师教育则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与教师教育的关系,并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一、教育学对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教师教育需要依托教育学的理论支持,使教师能够系统地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只有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教师才能具备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教育对教育学的贡献教师教育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反馈。

教师教育是实践性极强的教育过程,通过培养师范生,教师教育产生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案例,这些数据和案例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验证。

通过对教师教育的观察和评估,教育学可以及时了解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育理论和方法。

教师教育的实践经验也为教育学研究的实证验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教育学与教师教育的互动教育学和教师教育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不断互动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而教师教育则通过实践验证和贡献实证数据,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的研究进展。

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通过教师教育的实践考验和实证验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教育学和教师教育的发展。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摘要:小学是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开始,这个时期的儿童心智比较稚嫩,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对错观及价值体系,因此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成为了整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环。

尽管在小学阶段开设了道德与社会的相关课程,但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其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最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关系引言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同时正处于他们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社会风气的冲击,这就要求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要强化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小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

本文探讨了怎样提升小学生的品德,以及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内涵及要求德育并非现代教育的独特产物,而是经千年文化追本溯源仍有迹可循的道德血脉。

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塑造,到“修齐治平”“横渠四句”的家国情怀;从宋理新儒学下诞生的儿童启蒙《三字经》,到如今近现代教育内涵不断充盈的教育“五育”,德育为先。

思想教育与道德培养一脉相承,德育自始至终都与教育体系血脉相连。

在儿童教育启蒙阶段,德育承担着为学生思想境界、人格品质夯筑基础的重任,在当代小学教学过程中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将德育贯穿至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正确价值取向与良好品德,并初步了解自然与社会常识,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文明礼貌等基本行为习惯。

随着现代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交融,德育教育理论也在不断被注入新的理论支撑,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教学角度建议及部分心理学方法论,使得小学德育在与心理教育的融合之中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能够通过更加专业的教育心理分析,探寻更加深刻而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学校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其关键之一是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在校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成绩,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未来职业的方向。

一方面,学校教育需要不断维护和改进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学术水平。

这需要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持。

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将培养教师素质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加以重视,更需要全面掌握全校师生情况,实现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并及时作出评估指导,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管理工作的细节问题,还体现在课程设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等方面。

合理的教学管理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课程方案,从而实现每个学生最大的发展潜力。

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的教学方法,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学管理的细节问题还包含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个正常的教学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科学的评价体系会在教师和家长间架起反馈桥梁, 让家长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面对现代化社会对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学校管理团队必须首先对个体学习和心理成长方面的因素进行更好的人性化关注,这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然而,学校教育中的教学管理并非完美无缺。

这些业务过程及其执行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教学管理现状,找出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模式,以此作为参考来解决。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团队必须时刻关注校园内常规的教学流程,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时刻调整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与目标。

最后,学校教育要做到教学管理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以更好的教育服务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动力。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22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2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2018年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单选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Λ: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初生儿吸奶属于吸吮反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本能动作。

其他三项均属于教育现象。

3、材料分析题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参考答案:当前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学生变了: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来谈学生能力的变化、学习在课堂上的表现的变化(2)课堂教学变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方面来谈(3)教师变了:从教师角色、学生观、教学观念来谈4、判断题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兴奋,再兴奋。

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体是: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5、单选题是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

A:学生集体和个人B:学生集体C、学生个人D:班干部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集体和个人,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单选题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其提出者是oΛ:克伯屈B:特朗普C:伯克赫斯特D:兰卡斯特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o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创,后来经过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后在全国推广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简答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8、单选题不管光线明与暗,我们都认为红旗是红色,这体现了知觉的Λ: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o9、单选题“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o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D[解析]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育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教育是指以社会为背景,以人类的社会行为为基础,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改进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控的过程。

教学则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和训练,促进其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教育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学则是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

教育首先表现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认识和追求。

而教学则是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实际落实,是教育成果的实现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两者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

教学离开了教育,就失去了价值和目的;教育脱离了教学,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实际的作用和效果。

在教育学和教育实践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具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紧密关联的。

教育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没有教育,就没有教学的对象和方向。

教学的实施和产生的效果,都体现教育的概念和思想。

因此,教育与教学是紧密关联的,是不可分割的。

二、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互动的。

教学的实施和效果,都会影响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更新,也将影响到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教育和教学之间的互动促使了彼此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教育面向的是整个社会,注重的是人类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而教学注重的是个体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不能仅仅看重教学的结果,需要从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类向前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化和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育和教学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来看待。

教育对于教学而言是先决条件。

一方面,因为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学,教学是把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对于培养人这一最终目的而言,教学是结合具体的教育方针、理念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是针对教育目标的直接实现手段。

教育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教育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教育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课程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

而教学课程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

本文将从教育与教学课程的关系、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等方面探讨教育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与教学课程的关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活动,而教学课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育和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而教学课程则是这个过程中的具体环节。

教育的目标决定了教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而教学课程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

因此,教育和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二、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学课程的设计应该是基于教育目标的,它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同时也应该符合教育部门的教学标准和要求。

教学课程的实施应该是基于实际情况的,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应该是基于教育目标的,它应该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同时也应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课程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它应该能够反映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四、教育教学课程的发展教育教学课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课程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教育教学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基于实际需求的,它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同时也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总之,教育教学课程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活动,而教学课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育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评价和发展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育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而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教育是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教学在内,而教学则是狭义的概念,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

教育就像是一座大厦,而教学就是这座大厦中的一块砖。

没有教学,教育就无法实现其目标;而没有教育,教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教学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首先,教育为教学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教育确定了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要求,为教学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其次,教学为教育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和途径。

教学是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实现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再次,教育和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教育的发展需要依靠教学的改进和创新,而教学的发展也需要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则是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育和教学共同构成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过程。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教学则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教育和教学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过程。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的人才,而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育和教学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

教育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联系。

教育为教学提供了目标和方向,教学为教育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和途径。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等问答题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等问答题

1.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藏、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高校的主要功能。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

但教育和教学不能划等号,教学为教育服务,对高校而言,教育、育人才是最高目标。

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更是教育改革,不能单纯地误认为是仅属于教学系列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事,应该从学校层面系统、科学、全面地予以组织和协调。

2.知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是知识技能教育,蕴含了素质教育但是不能代替素质教育。

育人必须要培养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课堂上的事。

首先,学校教学单位的管理应该以其为中心工作,在师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进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等内容上能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平。

同时,素质教育也不单是教学单位的事,而是全校的事情。

除了〃言传〃,素质教育更需要〃身教〃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实际上,从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论,素质教育与包含后勤、保卫工作在内的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所有教职员工所做的工作及其点点滴滴的言行全都有关系。

人才培养是全校共同的事,涉及每一个人,素质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可以揽括全部,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首先搭建好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要表达的主体和核心,如何进一步加强能力培养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教育学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教育学与教学策略的关系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体系,它提供了教学策略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指导。

而教学策略是实施教育理念和理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又不断促使教育学的创新和发展。

1. 教育学对教学策略的指导作用教育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目标、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理论指导。

例如,教育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积极参与和个体差异的应对来实现的,因此教学策略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任务。

这些理论指导为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2. 教学策略推动教育学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发展又不断促进教育学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效果评估反馈,为教育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数据和案例。

这些实证数据和案例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教育学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提供重要的依据。

例如,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了某个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这就促使教育学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从而推动教育理论的进步。

3. 教育学与教学策略的相互关系教育学与教学策略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还是相互渗透的关系。

教育学的研究结果为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支持,而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效果也反过来推动教育学的发展。

二者共同促进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起来,教育学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育学为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优质教育的理念,而教学策略的实践和反馈又推动了教育学的不断创新。

只有在教育学和教学策略相互配合下,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使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高效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高校的主要功能。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

但教育和教学不能划等号,教学为教育服务,对高校而言,教育、育人才是最高目标。

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更是教育改革,不能单纯地误认为是仅属于教学系列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事,应该从学校层面系统、科学、全面地予以组织和协调。

2.知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是知识技能教育,蕴含了素质教育但是不能代替素质教育。

育人必须要培养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课堂上的事。

首先,学校教学单位的管理应该以其为中心工作,在师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进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等内容上能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平。

同时,素质教育也不单是教学单位的事,而是全校的事情。

除了“言传”,素质教育更需要“身教”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实际上,从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论,素质教育与包含后勤、保卫工作在内的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所有教职员工所做的工作及其点点滴滴的言行全都有关系。

人才培养是全校共同的事,涉及每一个人,素质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可以揽括全部,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首先搭建好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的主体和核心,如何进一步加强能力培养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能力结构是知识结构的核心体现,而能力结构是否能很好体现出来,又要依赖于人才培养方案知识结构的合理架构,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里面,还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是并重的,不能简单地说哪部分更重要,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例如,对于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地方普通高校,相对于研究型重点高校而言,应有所突出实践教学。

4.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关系就业市场需求是设置专业和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与改革的重要导向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甚至不是首要依据。

其道理很简单,大学的办学和育人是一种长期行为,大学不仅仅是面对就业市场培养急需人才,更重要的还要有计划地、长期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有潜力、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建设者,以使国家的各条科技战线都后继有人,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同理,大学也只有坚持科学规划专业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单纯以眼前的就业市场需求为引导,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如何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改革的科学性和面向就业需要的现实性问题,笔者认为,在现实之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变通性、实用性,如可以允许在通过科学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学业实习计划和就业实习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到学生就业意向企业进行。

但不能为了满足就业实习需要而放弃学业要求和学业实习计划的执行,放弃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严肃性。

5.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主体内容,课程体系是组成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结构体,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主要以课程体系及其课程的不同构建而实现。

课程虽不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但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是做好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基础工作。

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清晰地以课程群的形式体现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等环节,清晰地反映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与互动关系。

在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关系里面还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课程建设问题,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很重的成分落在具体课程及其课程质量上。

再好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如果没有一批精品课程,没有一批授课水平高的教师,没有合适的教材,要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也只能是空谈。

为此,对于课程建设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进行。

6.教学和教师的关系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手段,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通过教师实施,教师的水平决定教学的水平。

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和能力是教师教出来、培养和熏陶出来的,不仅与教师的知识多寡有关,还与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行直接相关。

为此,我们在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也要探讨师资队伍建设。

应考虑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应考虑今后建设、完善和形成怎样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证学生获得应有的综合知识、素质和能力教育与培养。

在这里,也谈一下如何正确理解人才问题。

笔者认为,在合适的位置、干合适的工作、能履行好职责、能发挥出他的最大才干、在团队或集体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是人才。

高学历、高资历是能成为人才的优势条件,但不代表人才的全部。

如果我们在不断强调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增加的教师、引进的人才重学历轻素质和能力,或教师们都无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那显然是不科学的。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其结构合理性,必须注意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7.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是一种互动关系,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孤立的,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对立的。

教学实践能积累科研知识和能力基础,会产生科研创新思维和需求;通过科研实践,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够提高,课才能够上得更好。

科研广义上还包含教育、教改研究,包含面向社会的科技服务。

作为高校教师应更加强调教研和社会科技服务实践,只有通过结合教学实践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和培养人的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会科研的教师成不了优秀教师。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不能将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科研上。

应该自觉、有目的地将科研与教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培养人才等方面的需要结合起来。

8.教学与管理的关系管理能够提升质量和出效益,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办学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

办学不是办企业,不能以利润的最大化为唯一追求目标,但办学也要讲究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应追求在有限的条件和财力下,尽量以低成本来获得相对高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追求以低的改革成本来获得相对高的改革效果。

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高的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学和教学遵循其规律则顺,违背其规律则乱。

这种规律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及其方法来指导和实现,具体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现上也一样。

为此,仅有教学改革的想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向还不够,还必须将这种改革提升到管理层面来进行考虑,使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同步。

这种考虑包括要正确认识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一线工作的同等重要性。

各教学单位要舍得花时间用在教学管理工作及其教学研究上,舍得花时间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内容的立项研究、论证研讨上;学校和学科、专业不同层面都应该在制度上支持做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并以经济杠杆等方面来调节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保障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力度。

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才能通过科学管理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9教学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体环节但不是全部环节,它需要依赖高校整体的育人系统和育人环境的支撑。

育人系统和育人环境的主体内容可以用大学文化揽括。

在大学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主要方面,物质文化建立教学基础条件和育人物质环境,制度文化建立育人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精神文化建立学科专业文化、学术思想和氛围、办学和育人特色、教师素质和修养、校园文化和人文特色等非物质育人与教学环境[7]。

大学文化由一代一代的“大学人”通过育人和教学的过程建立和完善,同时又对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进步起保障和促进作用;教学离开了大学文化将是无本之木,大学文化不通过教学过程无法延承和发扬,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为此,在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教学改革问题时,应该有将其与大学文化建设结合的主动思维。

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有优秀的大学文化熏陶,有科学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氛围,有良好的创新学术思想和敢于追求学术自由、学术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提倡学术自由的思想,在学术问题上要敢于怀疑、否定、创新和追求真理。

作为高校的教师,也应该去倡导、追求学术自由,只有形成具有学术自由思想的大学文化,才可能培养、熏陶出真正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9.稳定的教学体系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改革过程平稳、有序,建立和完善的教学体系稳健,改革结果可持续发展,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成功的重要标志。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不能脱离学校实际,不能说改就改,更不能朝立夕改,要十分强调保证教学体系稳定的大前提。

如果改革过程不稳定,学生有意见,教师适应不了;或者改革思想理论很好,但学校实际基础条件或管理工作跟不上;这样的改革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改革。

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这是很实际的问题。

例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倡人人能自主独立进行各种实验之类的教学改革设想是很好的,但若实验设备及其台套数条件跟不上,则培养方案将无法实现;又如,倡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形式的教学改革设想也是很好的,但若放任学生无约束地自学,学校无法提供与之相应的文献阅读、交流研讨、实验验证、教师个别指导等自主学习条件,则结果与设想也将会背道而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