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最新研究解读

合集下载

冠脉药物涂层球囊原理

冠脉药物涂层球囊原理

冠脉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冠脉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其原理是将药物涂层应用于球囊表面,在球囊扩张冠脉狭窄部位时,药物释放到血管壁上,起到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以下是冠脉药物涂层球囊的基本原理:
1. 药物涂层:球囊的表面涂覆有一层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物,例如利妥昔单抗(Paclitaxel)或西沙必利(Sirolimus)等。

2. 导丝导入:球囊通过导丝引导插入到冠脉中,直到达到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3. 药物释放:当球囊位于狭窄部位时,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使其膨胀起来。


时,药物被释放到血管壁上。

通常,球囊表面的药物会以一定速率释放,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持续释放药物。

4. 药物作用:释放的药物渗透到血管壁,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再狭窄的风险。

这有助于保持冠脉的通畅性,促进血流恢复和供氧。

5. 治疗结果:球囊在适当的时间内保持膨胀状态,使药物充分接触到血管壁,并且药物的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治疗后,球囊会被缩小并撤回。

冠脉药物涂层球囊可以有效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长期效果。

它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冠脉的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球囊使用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不同。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42021kf0132)通信作者:蒋学俊,E mail:xjjiang@whu.edu.cn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菲尔凯提·玉山江 蒋学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0)【摘要】药物涂层球囊(DCB)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现结合DCB的作用机制和DCB在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阐述DCB在CTO病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药物涂层球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4 01 016ApplicationofDrug CoatedBallooninInterventionTreatmentofChronicTotalCoronaryOcclusionFeierkaiti·Yushanjiang,JIANGXuejun(DepartmentofCardiology,RenminHospitalofWuhanUniersity;CardiovascularResearchInstitute,WuhanUniversity;HubeiKeyLaboratoryofCardiology,Wuhan430060,Hubei,China)【Abstract】Drug coatedballoon(DCB)hasbecomeoneofthemainmethodsfor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therapy,andiswidelyusedinin stentrestenosis,smallvessellesions,andbifurcationlesions.ThereislimitedresearchontheuseofDCBinthetreatmentofchronictotalocclusion(CTO)lesions.Therefore,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potentialroleofDCBinCTOlesionsbycombiningtheirmechanismofactionandrelevantstudiesconductedinCTOpatients.【Keywords】Drug coatedballoon;Chronictotalocclusionlesions;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病变被认为是介入心脏病学中最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

2024年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前景分析1. 简介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治疗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

相比传统的血管成形术,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因此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药物涂层球囊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且未来仍具有较大潜力。

截至2020年,全球药物涂层球囊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Y亿美元。

主要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患者对更有效治疗的需求增加。

3. 增长趋势在未来几年,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呈现以下几个增长趋势:3.1 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涂层球囊的功能不断改进。

未来的药物涂层球囊将更加精准、安全且具备更长的药物释放时间。

这些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推动市场增长。

3.2 新兴市场的增长目前,北美地区是全球药物涂层球囊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但亚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这些地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和提高医疗水平将推动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快速增长。

3.3 多学科合作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领域,不同学科的合作日益重要。

例如,心脏外科医生、介入放射科医生和制药公司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将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并带动市场增长。

4. 竞争格局目前,全球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存在多家主要供应商,主要包括美敦力、康帕斯、吉奥艾诺等。

这些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合作伙伴关系来保持市场地位。

除了已有的供应商,还有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带来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这加剧了市场竞争,便于患者和医疗机构选择更好的产品。

5. 总结药物涂层球囊市场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将推动市场增长,并且新兴市场和多学科合作的增长趋势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在竞争格局方面,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使患者和医疗机构能够选择更好的产品。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成为了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

由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需要进行二次介入治疗。

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DCB)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成为了主要的治疗选择。

两者的临床疗效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一、研究背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是指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周围血管再次出现狭窄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绞痛加重甚至心肌梗塞,因此需要进行再次介入治疗。

目前,DCB和DES是两种主要的再次介入治疗方式。

DCB是一种在球囊表面涂覆了药物的球囊,通过球囊膨胀释放药物来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减少内膜增生和狭窄的发生。

而DES则是一种在支架表面涂覆了药物的支架,可以持续释放药物来抑制内膜增生,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目前关于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来比较它们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疗效差异。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再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CB组和DES组。

2. 研究设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基本资料、手术信息、随访情况等。

3. 疗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再次介入率、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引流率等。

还对患者进行一年内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等。

三、研究结果经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终纳入了DCB组和DES组各100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信息等临床特征均无显著差异。

在疗效评估方面,结果显示,DCB组的再次介入率为10%,而DES组的再次介入率为8%,差异无显著性(P>0.05)。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和机制。

结果显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狭窄部位药物释放更均匀,疗效更稳定;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能够更好地降低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风险。

临床试验设计合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进一步展望表明,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和机制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药物涂层球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机制、临床试验、结果分析、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液流通,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植入支架后可能会出现再狭窄的情况,即支架内再次出现狭窄,导致血流不畅,甚至再次出现心绞痛等情况。

为了解决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等新技术被引入临床实践中。

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的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则是一种采用特殊技术制备的支架,可以释放药物并促进血管愈合。

这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表现出了潜在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两种治疗方式的机制和优劣比较,有望为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它们的优劣势。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指导,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时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能有效缓解再狭窄现象,且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但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方面表现更为优越。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意义,展望未来在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发展方向。

该研究为临废颅依痂鄣睾魅岖蜌庸娓泄意堆暑饭厥行饫剖鞋。

【关键词】药物涂层球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冠脉支架、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引言、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临床应用、影响因素、结论、研究意义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残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支架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但两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

药物涂层球囊通过药物释放,抑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耐药或耐受的问题。

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则采用全新的药物释放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控制性,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选择,促进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水平提升。

1.2 研究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支架再狭窄是支架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治疗手段,它们通过药物的释放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减少支架再狭窄的风险。

球囊药物涂层 化学五项

球囊药物涂层 化学五项

球囊药物涂层1. 引言球囊药物涂层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使其在扩张血管的过程中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从化学的角度探讨球囊药物涂层的原理、制备方法、药物选择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2. 原理球囊药物涂层的原理是在球囊表面涂覆一层药物,并通过球囊扩张的过程中释放药物。

当球囊扩张时,涂层上的药物会与血管壁接触,从而实现药物的局部释放。

这种局部释放的方式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药物对其他器官的不良影响。

3. 制备方法3.1 材料选择制备球囊药物涂层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释放药物的能力、可靠的附着性以及耐久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聚合物、金属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3.2 制备步骤制备球囊药物涂层的一般步骤如下:1.清洗球囊:将球囊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2.涂层制备:将药物与合适的载体混合,形成药物涂层溶液。

然后,将球囊浸泡在药物涂层溶液中,使其表面吸附药物。

3.干燥固化:将涂有药物的球囊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使其干燥和固化。

4.包装和储存:对制备好的球囊进行包装和储存,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4.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是球囊药物涂层的关键。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增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患者的特殊情况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5. 发展方向球囊药物涂层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药物的开发:开发更加高效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2.精准治疗的实现: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基因特征,实现个性化的药物治疗。

3.载体材料的改进:改进载体材料的性能,提高药物的控释性能和附着性。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详细描述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
总结词
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可减少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药物涂层球囊的使用也降低了医疗成本,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
详细描述
总结词:药物涂层球囊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膝下动脉病变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1
2
3
药物涂层球囊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其安全性主要基于临床试验和长期随访数据。
药物涂层球囊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球囊在输送、扩张和释放药物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药物涂层球囊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安全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成分、球囊材料、病变特征和操作技术等。
药物涂层球囊的安全性影响因素
在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在肾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以提高肾动脉狭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治疗效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激光血管成形术后使用药物涂层球囊,以减少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01
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应用
在搭桥手术中使用药物涂层球囊,以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02
与生物可降解支架联合应用
利用药物涂层球囊的局部药物释放作用,辅助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植入,降低并发症风险。
在糖尿病足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探索药物涂层球囊在糖尿病足血管病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汇报人: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也在不断创新。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一直是心血管内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带来了新的变革。

本文将针对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常见的病变类型之一,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复杂病理生理特点,使得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支架错位、交叉支遮挡、支架内衬等。

而且支架植入会导致边支管腔狭窄,增加了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介入治疗的一种新型工具,其特殊的药物释放特性和较低的血管内剩余架构使得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药物涂层球囊外层覆盖有载药聚合物,并在球囊扩张时释放药物,通过局部广谱抑制细胞增殖和纤维化反应,达到抑制再狭窄的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于支架的治疗方式,避免了支架植入所带来的副作用,降低了治疗的复杂性。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关于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多中心研究显示,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显著降低术后血管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减少术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药物涂层球囊还能够减少血管内剩余架构,降低术后术区病变复发的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使用支架等器材,耗材成本较高,而且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李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心内科,江苏仪征 211400[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MLD )和管腔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的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术前,两组最小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研究组患者MLD 水平为(2.06±0.34)mm ,术后6个月时MLD 水平为(1.77±0.55)mm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24、2.626,P <0.05)。

术前,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方案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MLD ,促进血流正常运行。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药物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6(c)-0065-04Clinical Analysis of Drug-coated Balloons for Coronary Artery LesionsLI Jia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Yizheng, Jiangsu Province, 2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rug-coated ballo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dmitted to Yizheng Hospital of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ent implanta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balloon dilation. The changes of minimum lumen diameter (MLD) and lu‐men stenosis before, immediately after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nimum lumen diame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heMLD level of the study group was (2.06±0.34) mm, and the MLD level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as (1.77±0.55) mm,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4.524, 2.626, P <0.05). Before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luminal stenosi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After surgery, the degree of lumen sten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Drug-coated balloon therapy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MLD of patients, promote nor‐mal blood flow.[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lesion; Stent implantation; Drug-coated balloon dilation; Clinical effect冠状动脉病变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痉挛、川崎病以及冠状动脉肌桥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18.065[作者简介] 李健(1981-),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介入。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胜胜(综述);庞玉琦(综述);刘剑雄(审校)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23(35)3
【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证明,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就DCB在分叉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

【总页数】2页(P466-466)
【作者】许胜胜(综述);庞玉琦(综述);刘剑雄(审校)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PCI中采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的保护效果
2.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3.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4.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
叉病变PCI术中边支保护作用及对血流情况的影响分析5.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DCB在治疗小血管病变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适用于直径≤2.5mm的冠状动脉病变。

2.2.2分叉病变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长期疗效。

三、DCB的操作技术DCB的操作技术与普通球囊的操作技术相似,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球囊直径应与病变段直径相匹配;2.球囊应充分扩张,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药物充分释放;3.应避免球囊在病变段内移动;4.球囊应在病变段内停留2~3分钟,以确保药物充分吸收;5.术后应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四、DCB的并发症及处理DCB的并发症与普通球囊相似,但由于药物的存在,DCB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药物洗脱等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及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总之,DCB作为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使用DCB时,应注意技术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风险。

尽管支架技术平台不断进步,但冠状动脉小血管(内径2.25~2.80mm)置入支架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依然很高。

前瞻性PEPCADⅠ研究是DCB治疗高危小血管病变的首个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显示,DCB组晚期管腔丢失显著优于DCB+BMS组,DCB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更低。

12个月和36个月临床随访显示,DCB组MACE(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或死亡)发生率更低。

因此,研究提示使用单纯DCB治疗方案处理小血管病变优于___联合治疗。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专家共识》提出单纯DCB治疗可能是小血管病变治疗的优选方案。

尽管技术策略不断改进,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仍具挑战性。

双支架技术操作复杂,ISR和血栓更易发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或许更长。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1. 引言1.1 背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导致血液流动受阻,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险情况。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作为治疗手段应运而生。

药物涂层球囊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使药物得以释放到血管壁内,抑制内膜增生,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相比传统支架更具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能更好地适应血管形态,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

目前,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劣仍有待深入研究和对比。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系统评估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时的药效特点,分析其在延迟血管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等方面的表现。

3.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对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

2. 正文2.1 药物涂层球囊的原理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球囊导管,可以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部位释放药物,达到预防再次狭窄的效果。

其原理是通过球囊外层的药物涂层,在球囊膨胀时释放药物,同时通过球囊的压力将药物推送到狭窄部位,以达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药物涂层球囊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涂层,例如沙利度胺、依罗司他和西替利嗪等,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功效的药物。

药物涂层球囊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的直接释放作用达到阻塞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减少再次狭窄的可能性;二是通过球囊的压力作用将药物推送至狭窄部位,提高药物在局部的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引言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即使在冠脉支架植入后,也会出现再狭窄的情况,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为了应对再狭窄的情况,科研人员不断地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名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组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每组50名患者。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发症等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再狭窄情况、术后1年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情况等。

结果药物涂层球囊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4%,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再狭窄情况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组的再狭窄率为6%,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的再狭窄率为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1年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药物涂层球囊组为8%,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为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情况,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讨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药物涂层球囊具有局部缓释药物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抑制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的发生,但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设计上具有更好的导管递送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能够更全面地覆盖血管壁,并且适用范围更广。

结论在本研究中,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虽然从结果上看,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的再狭窄率稍低于药物涂层球囊组,并且有更低的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但差异并不明显。

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引言冠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支架内再狭窄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0%-15%。

治疗再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术和再次植入支架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再狭窄的复发率较高的问题。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作为治疗再狭窄的新技术逐渐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建议。

1. 文献综述1.1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是将药物涂层施加在普通球囊上,通过球囊扩张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狭窄部位,从而达到抑制再狭窄的目的。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再狭窄的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且对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是在传统支架的基础上应用了抗增生药物,并且采用了特殊的药物释放技术,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从而达到抑制再狭窄的目的。

临床研究显示,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再狭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

2. 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100名患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每组50例。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管造影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3. 研究结果3.1 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治疗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患者的胸痛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善明显;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也较为显著,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3.2 心功能改善3.3 血管造影结果4. 讨论通过对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心电图和心功能上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血管造影结果也呈现出良好的通畅度。

但在各项指标上,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

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观察

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观察

效的方法。

根据CSCO 指南对于EGFR21突变的晚期NSCLC 患者一线首选EGFR-TKI 治疗。

患者在易瑞沙联合美卓乐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血清骨骼肌酶下降,复查CT亦较前缩小,治疗有效。

另外,在后期随访的检查中不仅可依据肿瘤相关抗原及影像学检查,亦可参考患者的皮肌炎表现及血清骨骼肌酶水平。

总之,笔者在此建议不仅应对肿瘤患者警惕副癌综合征的发生,而且要对皮肌炎的患者排除肿瘤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2018年NEJ026Ⅲ期临床试验研究[10]显示,对于EGFR 突变的晚期NSCLC 患者采用A+T 模式(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效果更优,然而在皮肌炎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否合适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1]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cancers in 185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DOI:10.3322/caac.21492.[2]卢昕,王国春.副肿瘤肌炎综合征:一类需要增强认识的疾病[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9,23(8):505-506.DOI:10.3760/cma.j.issn.1007-7480.2019.08.001.[3]Arouche-Delaperehe L,Allenbach Y,Amelin D,et a1.Pathogenic role of anti-signal recognition protein and anti-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reductaseantibodies in necrotizing myopathies:myofiber atrophy and impairment of muscle regeneration in necrotizing autoimmune myopathies[J].Ann Neurol,2017,81(4):538-548.DOI:10.1002/ana.24902.[4]Pinal-Fernandez L,Ferrer-Fabregas B,Trallero-Aragnas E,et a1.Turn out TIFI mutations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related to Cancer associated myositis[J].Rheumatology (Oxford),2018,57(2):388-396.DOI:10.1093/rheumatology/kex413.[5]王露露.皮肌炎伴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9,46(3):345-349.DOI:10.16636/ki.jinn.2019.03.026.[6]Dalakas MC,Hohlfeld R.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 -yositis[J].Lancet,2003,362(9388):971-982.DOI:10.1016/S0140-6736(03)14368-1.[7]Witt LJ,Curran JJ,Strek ME.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tisynthetase Syndrome[J].Clin Pulm Med,2016,23(5):218–226.DOI:10.1097/CPM.0000000000000171.[8]陈盼,谢建平,肖嵘,等.108例皮肌炎临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10):1157-1162.DOI:10.11817/j.issn.1672-7347.2019.180726.[9]唐子猗,王聃,郑建雄,等.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9,34(3):257-261.DOI:10.3969/j.issn.1004-583X.2019.03.012.[10]Furuya N,Fukuhara T,Saito H,et al.Phase Ⅲstudy comparing bevacizumab plus erlotinib to er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NSCLC harboring activating EGFR mutations:NEJ026[J].J Clin Oncol,2018,36(15):1.DOI:10.1200/JCO.2018.36.15_suppl.9006.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观察杨云李旭东谢毅黄有胜郭镇声张丽东莞市虎门医院心内科523902通信作者:谢毅,Email :【摘要】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最新研究解读
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DES被广泛地应用于PC I治疗领域,但其降低再狭窄的能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完善,人们发现基于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的新技术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还可能在小血管及分叉病变的治疗中获益,因此逐渐成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一个研究热点。

1 药物涂层球囊最新研究
DCB有紫杉醇和西罗莫司药物涂层之分,西罗莫司药物涂层球囊的研究相对滞后, 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几项研究均是围绕紫杉醇涂层球囊(Paclitaxel- coat ed balloon,PCB) 进行的,并且这几项研究多是针对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或分叉病变等特定的病变类型。

1.12006年,Scheller等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发表了P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PACCOCATH ISR I)结果,该研究通过对56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分别给于普通球囊和PCB(3 μg/mm2)进行治疗,结果显示,6个月随访时PCB组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3±0.48) mm,显著低于普通球囊(0.74±0.86) mm(P=0.002);普通球囊组有10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43%),而PCB组仅有1例发生(5%);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在普通球囊组为31%,而PCB组为4%(P=0.01),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普通球囊组中有6例需要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

1.22007年经导管心血管介入治疗大会(TCT)上发布了PACCOCATH ISR II研究结果。

PACCOCATH ISR II入选的再狭窄病变血管直径在
2.5~
3.5 mm,长度<30 mm,管腔直径狭窄>70%,对PACCOCATH ISR I和II随访2年的混合分析显示(n=108):6个月随访时PCB组和普通球囊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1±0.5) mm和(0.8±0.8) mm(P<0.01);再狭窄率分别为6%和49%;MACE在普通球囊组为46%,而PCB组为11%,并且在2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P CB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PCB治疗小血管病变的前瞻性PEPCAD I研究共入选了114例患者,其中P CB治疗组入选82例,32例入选PCB加裸支架组,病变血管直径在
2.25~2.8 m m,长度<22 mm,管腔直径狭窄>70%,随访3年,主要终点为6个月时的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主要是6个月的再狭窄发生率,1~3年的MACE。

其中单纯PCB 组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日)1个月,而PCB加裸支架组术后服用氯吡格雷3个月。

随访定量冠脉造影显示,PCB组和PCB加裸支架组比,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18±0.38) mm和(0.67±0.67) mm(P<0.01);再狭窄率分别为5.5%和
40%;MACE事件分别为6.1%和33.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4.9%和30%。

1.4PEPCAD II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PCB和普通球囊+Taxus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入选标准为病变血管直径在
2.5~
3.5 mm,病变长度<22 mm,管腔狭窄>70%的再狭窄患者,主要终点为6个月时的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主要是6个月的再狭窄发生率,1~3年的MACE;其中PCB治疗组入选66例,60例入选普通球囊+Taxus支架组,PCB组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日)3个月,而普通球囊+Taxus支架组术后服用氯吡格雷6个月。

虽然手术即刻造影结果显示普通球囊+Taxus支架组要优于PCB,残余狭窄分别为(19±10)%和(11±8)%;而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与植入Taxus支架比较,单纯PCB而不植入支架组效果更好,并且安全。

植入Taxus支架组1例因为支架内血栓而再发心肌梗死,单纯PCB组无心肌梗死发生,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45±0.69)mm和(0.19±0.39)m m;再狭窄率分别为20.8%和3.7%;MACE事件分别为22%和
4.8%,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18.6%和3.2%。

这项结果表明,对于支架内再狭窄,PCB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可能优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普通球囊扩张后植入药物支架,当然研究结果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1.5PEPCAD III是冠状动脉疾病中紫杉醇涂层PTCA球囊导管的应用系列研究的第三个试验。

实验组的PCI方案为PCB加裸金属支架的组合,对照组为Cyphe r支架(Corids/强生)。

该研究入选了637例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STEMI 和NSTEMI除外),随机应用PCB/裸金属支架(n=312)或西罗莫司DES(n=325)。

2.5mm≤狭窄直径≤
3.5mm,长度<24mm。

609例进行了9个月的临床随访,542
例进行了9个月的造影随访。

PCB/裸金属支架组和DES组9个月时MI发生率分别为4.6%和0.3%(p<0.001)。

此外,按照ARC定义的支架血栓标准分别为2. 0%和0.3%(p<0.05)。

造影随访结果显示PCB/裸金属支架组9个月支架段内的晚期丢失明显高于Cypher支架组(0.41 ± 0.51 mm比0.16 ± 0.39 mm, p < 0.001)。

1.6PEPCAD V是一个在28例具有左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中评价PCB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2009年TCT会议公布了PEPCAD V分叉病变的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PCB使冠脉主支的狭窄率从70%降至15%。

2 研究解读
上述几个临床研究表明DCB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还可能在一些特殊原位病变如小血管、分叉病变以及无法或不愿植入支架患者中显现出应用潜能。

其实,早在1991年即有学者提出应用DCB来预防球囊扩张术后的再狭窄。

最初的研究发现,携带的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有限,且动脉血管壁对药
物摄取的特性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其有效性并没有在临床进行研究。

2004年,德国学者Scheller等在《Circulation》杂志首先发表了DCB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与普通球囊相比,DCB与血管壁接触1 min,可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新生内膜面积减少63%),并且支架内皮化完整保留,没有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

DCB与DES相比的另一个优势是术后仅需要短期服用氯吡格雷。

因为DCB术后药物仅停留2~3天,冠状动脉血管中仅残留有裸金属支架,而裸金属支架与DES相比的优势在于晚期血栓发生率低,从而避免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这一特性对于不能耐受抗血小板治疗或近期内计划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尤其有利。

但是,DCB能完全取代DES吗?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研究的例数都偏小,不能彻底阐明DCB的优势,其疗效还需要将来更大规模的试验来证实。

另外,PEPCAD III的研究结果显示,DCB-裸金属支架的组合与Cy pher支架相比,并没有达到非劣性标准。

这一结果说明,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并不是植入的器械越多效果越好,如果该试验不应用裸金属支架结果可能会不同。

另外,有些专家认为Cypher支架在这个试验中的表现出乎人们的预料,要好于以往的任何一个与其相关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是,任何一个新的治疗理念问世之后,我们既不能将其神化,也不能过度地质疑,只有获得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后,才能对其进行最终的评价,而不能盲目地大规模应用。

因此,尽管DCB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但还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DEB仅仅是对器械设计的改进还是整个介入治疗领域新的里程碑?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