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章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本章考点:
一、放线菌属
放线菌属的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其中,衣氏放线菌是人类放线菌病最常见的菌种,牛放线菌主要引起牛放线菌病。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无芽孢、荚膜和鞭毛,无抗酸性。菌体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在患者病灶和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其压制成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呈放射状排列。
2.培养特性:本菌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在有氧环境中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需3~4天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较致密菌落,灰白色或瓷白色、表面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经人工多次移种后,可形成光滑型,白色、柔软、易于钩取的菌落。
在葡萄糖肉汤中37℃3~6天后,在培养基底部形成灰白色球形小颗粒沉淀。
在硫乙醇酸钠肉汤中37℃3~6天后,在培养基下层白色或灰白色雪花样生长,管底生长不多,肉汤清晰。
衣氏放线菌在牛心脑浸液琼脂上,37℃18~24小时形成蛛网状菌落。继续培养7~14天,形成臼齿形或面包屑样菌落,白色或灰白色,不溶血,无气中菌丝。菌落常粘连于琼脂上,不易挑起和乳化。
3.生化反应: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除粘性放线菌外触酶试验均为阴性,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二)致病性
放线菌大多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属于正常菌群。只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受伤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若无继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磺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
放线菌可引起面颈部、胸部、腹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最常见为面颈部感染。本菌可从呼吸道进入肺,开始在肺部形成病灶,症状和体征似肺结核。损害大多广泛连续蔓延,并能穿破胸膜和胸壁,在体表形成多个瘘管,排出脓液。原发性皮肤放线菌病常由外伤或昆虫叮咬引起。放线菌还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主要采集脓液和痰液或活检组织。首先检查标本中有无“硫磺颗粒”,可用灭菌注射器抽取未破脓肿的脓汁作检查。
2.直接镜检:将“硫磺颗粒”置玻片上,以盖玻片轻压后镜检。在低倍镜下如见有典型的放射状排列的棒状或长丝状菌体,边缘有透明发亮的棒状菌鞘,即可确定诊断。也可用革兰染色、镜检,颗粒的中心部菌丝体染色为阳性,分枝状菌丝排列不规则,四周放射状的肥大菌鞘可呈阴性。抗酸染色阴性。
3.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在5%C02的厌氧环境中37℃3~6天,观察生长特点。接种牛心脑浸液琼脂上,观察菌落特征。
4.生化反应:触酶试验,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多种糖类分解试验,厌氧环境37℃3~7天观察结果。
二、诺卡菌属
诺卡菌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一群需氧性放线菌,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菌。其中有5~6种诺卡菌可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诺卡菌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本菌形态基本与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弱抗酸性。在培养早期菌裂解为较多的球状或杆状,分枝状菌丝较少。在病人脓、痰、脑脊液中本菌为纤细的分支状菌丝。
2.培养特性: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培养基上室温或37℃培养均可生长,但繁殖速度慢,一般需5~7天可见到菌落。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或呈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星形诺卡菌可形成黄色或深橙色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的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由于需氧可在表面长成菌膜,下部培养基澄清。
(二)致病性
主要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的症状。也可经肺部病灶转移到皮下组织,产生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或扩散到其他脏器,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在病变组织或脓汁可见黄、红、黑等色素颗粒。而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组织,表现为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故又称为足分枝菌病。此病也可能由星形诺卡菌、马杜拉放线菌及某些真菌引起。
诺卡菌感染常可发生在一些其他进行性疾病或免疫障碍性疾病的晚期,尤其是库欣综合征、糖尿病或长期应用皮质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可采集痰液、支气管冲洗液、组织渗出液、脓液和脑脊液标本。标本采集后,应仔细查找有无黄、红或黑色颗粒,其直径一般小于1mm。本菌在脑脊液、胸腔穿刺液及痰中多不形成颗粒。
2.直接镜检:如标本中有色素颗粒,取其用玻片压碎涂片,用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检查。镜检有革兰阳性(有时染色性不定)纤细的菌丝体和长杆菌。抗酸染色具弱抗酸性,在盐酸酒精中较长时间可完全脱色。可初步确定为诺卡菌。
3.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保弱琼脂、脑心浸液琼脂等培养基,置25℃~37℃需氧环境,培养2~4天后观察菌落特征。如有黄、橙或红色等色素的湿润菌落,挑取菌落按上述生化鉴别特征进行鉴别。
第三十一章螺旋体及检验
本章考点: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螺旋体所致疾病主要有性传播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概述
(一)形态与结构
螺旋体革兰染色阴性,但着色较困难。
(二)分类与命名
螺旋体目,螺旋体科有8个属,其中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3个属。见表5-31-1
表5-31-1 致病性螺旋体分类与命名
一、疏螺旋体属
又称包柔螺旋体属。螺旋稀疏,有3~10个螺旋,不规则呈波纹状,运动活泼。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和奋森螺旋体。
(一)伯氏疏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螺旋稀疏,运动活泼。革兰染色阴性,但着色较困难。Giemsa染色呈紫红色,Wright 染色呈棕红色。
营养要求高,培养基需含有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和牛血清蛋白等。微需氧,5%~10%C02促进生长。适宜温度35℃,生长慢,在液体培养基中一般需培养2~3周可观察到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