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版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1999]27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1999]27号](https://img.taocdn.com/s3/m/71e37f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9.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1999)27号1999年7月10日)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简称《决定》),我省结合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宣传,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简称《决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改革的原则和任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一是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要与现阶段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三是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四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相对应,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最新版】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的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个人账户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职工设立的医疗保险专用账户,用于记录、存储个人账户资金。
第三条个人账户金的支付范围:(一)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按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二)本人或其委托人在我市定点零售药店刷卡消费符合规定的费用:1、药准字类药品;2、中药饮片(需提供医师开具的处方单);3、计划生育用品(包括药品和避孕工具);4、消毒用品(卫消字类);5、一次性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食药监械字、药监械字);6、国食健字类保健食品;7、其他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纳入的与医疗健康有关的产品。
(三)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参加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第四条个人账户记入标准按《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执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月月底前将个人账户金记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
第五条个人账户金归参保人个人所有,滚存积累,超支不补,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继承。
第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金按以下标准计息:当年记入部分,按结息日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个人账户金本息(当年个人账户日均余额必须大于或等于该账户上年结转的账户余额本息),按结息日银行3个月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
个人账户结息日为每年12月31日。
第七条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期间,个人账户暂停记入,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后予以补记个人账户本金。
第八条参保人员因重复缴费等原因须办理社会保险费退收的,退收期间已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应予以冲减。
因终止保险关系等原因无法冲减的,参保人员须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退回应冲减金额。
第九条参保人员调离青岛市行政区域时,个人账户金余额随同社会保险关系一并转移。
无法转移的,可将个人账户金余额转入其本人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无法转入的,可划入本人指定的银行结算账户。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9年第3号——健康保险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9年第3号——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0.31•【文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9年第3号•【施行日期】2019.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9年第3号《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第6次主席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席郭树清2019年10月31日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健康保险的发展,规范健康保险的经营行为,保护健康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健康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或者医疗行为的发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
本办法所称医疗保险,是指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为被保险人的医疗、康复等提供保障的保险。
本办法所称疾病保险,是指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时,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保险。
本办法所称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
本办法所称护理保险,是指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为被保险人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提供保障的保险。
本办法所称医疗意外保险,是指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发生不能归责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责任的医疗损害,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保险。
第三条健康保险是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健康保险的保障属性,鼓励保险公司遵循审慎、稳健原则,不断丰富健康保险产品,改进健康保险服务,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并通过有效管理和市场竞争降低健康保险价格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4月17日印发的一项法律文件,旨在规范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的申报和缴纳行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对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对读者了解这一法规有所帮助。
一、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的背景和意义社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针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
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则是针对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它的出台旨在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企业违法操作,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和救助力度,从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 公示和监督方面:对于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企业应该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公示缴纳情况,方便相关人士的监督和查询。
同时,社保基金也可以进行追溯、备案等操作。
2. 审核和调查方面:社保部门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核查文书、信息查询等方式对企业的社保缴纳情况进行审核和调查,以防止企业违法操作。
3. 罚款和惩罚方面:对于社保违法行为,社保部门有权对企业进行罚款、暂停征收、以及列入不良记录等处罚措施。
同时,扣留企业的行政许可、取齐服务等等也是社保部门可以采用的手段。
4. 责任和义务方面:企业应该为员工缴纳符合规定的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社保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社保缴纳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5. 救助和保障方面:社保部门应该加强对失业、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和救助力度,为缴纳社保费用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效果自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其实施效果良好。
一方面,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社保部门加强了对企业履行社保义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遏制了企业逃税、逃缴社保费用的行为。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违规分解住院行为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违规分解住院行为监督管理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方案》及六安市政府相关通知精神,巩固市委巡查成果,规范医疗秩序,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现对违规“分解住院”等行为制定监督管理办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违规“分解住院”行为严重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侵犯了参保患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
同时少部分科室通过违规“分解住院”行为,规避医院考核,分解高额住院费用,对患者权益、医院管理、效益指标、医疗质量等均造成不良影响。
二、严格管控措施1. 严禁违规分解住院,医院通过HIS系统设置权限,不支持同一人在24小时内办理出入院手续。
2. 严格控制院内转科,如确需转科应符合以下两种情形,可在每月医保考核时申报转科费用减免:患有不同疾病需在不同科室治疗的;入院时不能明确诊断,经确诊后再转到其他科室治疗的。
3.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在当天办理出入院的,符合以下情形科室可以申报,医务处确认同意并通知院信息中心开放权限:(1)病情反复或突发其他疾病;(2)青光眼、白内障、大隐静脉曲张等双侧疾患需分两次手术治疗的单病种结算病例;(3)重症转外就诊病人,确因特殊原因(无床位、不宜长途等)办理出院后,又折返住院。
三、加大考核问责力度1.科室通过办公系统申报,医务处审核把关,医保办留存备查并每月报市医保中心。
2. 医保办每月对全院分解住院行为进行逐科室(病区)督查审核,统计汇总向院办会汇报。
3. 因违规分解住院受到医保中心处罚的,根据《院医保月度专项考核办法(2018年版)》,医保办于10日内组织相关科室申诉,最终被确认违规退报的,年度第一次全额扣除科室该病案已执行的有效收入,并同时等额从科室有效收入中扣除被处罚的金额,第二次及以上全额从科室绩效中扣除并问责科室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
本办法自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
附:《六安市人民医院当日办理出入院备案表》。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卫财〔2018〕35号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卫财〔2018〕35号委直属及预算管理单位,委机关各处室:现将《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2018年9月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省卫生计生委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根据《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招标投标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及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委机关各处室、委直属及预算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及与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实施的各类工程、货物和服务的招标与采购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采购,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省级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按当年省财政厅颁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简称《集采目录》)执行。
第四条各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采目录》以外或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或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的各类招标采购活动,除国家和省级另有规定外参照本办法实行。
第五条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各单位采购及相关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一)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二)不准参加投标人及任何形式组织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不准接收投标人任何形式的馈赠;(三)不得提前透露采购信息或采购意向、采购方式;(四)不得制作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标书,严禁串通投标;(五)不得透露定标过程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8号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8年修订)正文:----------------------------------------------------------------------------------------------------------------------------------------------------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1年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5号公布根据2018年12月1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订)第一条为了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或者居民(以下简称个人)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伤病的,其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按照确定的责任大小依法承担。
超过第三人责任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定支付。
前款规定中应当由第三人支付的医疗费用,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在医疗费用结算时,个人可以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告知造成其伤病的原因和第三人不支付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情况。
第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到个人根据第二条规定提出的申请后,经审核确定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应当按照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规定先行支付相应部分的医疗费用。
第四条个人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伤病被认定为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个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告知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情况。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到个人根据第四条规定提出的申请后,应当审查个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和其所在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等情况,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对于个人所在用人单位已经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且在认定工伤之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先行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用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超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部分的医疗费用,并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退还先行支付的费用;(二)对于个人所在用人单位已经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在认定工伤之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无先行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用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医疗费用;(三)对于个人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且在认定工伤之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先行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依法支付超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部分的医疗费用,并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偿还先行支付的医疗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2018全文(最新版本)

工伤保险条例》2018全文(最新版本)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于2018年发布,旨在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所有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为用人单位)都应按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其全部职工或雇工(以下称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都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应在本单位内公示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如果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为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时,应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 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8年版)“凡例”

凡例《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8年版)》(简称《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
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参保人员购买与使用药品不受《药品目录》的限制。
“凡例”是对《药品目录》中药品的分类与编号、名称与剂型、备注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是《药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与目录正文具有同等政策约束力。
一、目录构成(一)《药品目录》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所列药品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药品,共2837个,包括西药1481个、中成药1356个(含民族药102个)。
其中仅限工伤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5个;仅限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4个。
(二)《药品目录》收载的西药甲类药品402个,中成药甲类药品192个,其余为乙类药品。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时区分甲、乙类,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时不分甲、乙类。
二、编排与分类(三)药品分类及分类代码执行《社会保险药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
药品分类西药主要依据解剖-治疗-化学分类(ATC),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主治分类。
临床具有多种治疗用途的药品,选择其主要治疗用途分类。
临床医师依据病情用药,不受《药品目录》分类的限制。
(四)西药、中成药分别按药品品种编号。
同一品种只编一个号,重复出现时标注“★”,并在括号内标注该品种编号。
药品排列顺序及编号的先后次序无特别含义。
三、名称与剂型(五)除在“备注”一栏标有“◇”的药品外,西药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未包括命名中的盐基、酸根部分,剂型单列。
中成药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剂型不单列。
为使编排简洁,在甲乙分类、给药途径、备注相同的情况下,同一通用名称下的不同剂型并列,其先后次序无特别含义。
(六)西药剂型在《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的基础上合并归类处理,未归类的剂型以《药品目录》标注的为准。
合并归类的剂型所包含的具体剂型见下表:中成药剂型中,丸剂包括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不含滴丸;胶囊剂是指硬胶囊,不含软胶囊;其他剂型没有归并。
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213号

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已经2021年10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罗云峰2021年11月4日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职工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的费用征缴、待遇享受,以及就医结算、医药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和基金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坚持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方针,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权利与义务统一、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筑牢保障底线。
第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责任共担,全市统一筹资政策、待遇保障政策、协议管理、基金管理、经办服务和信息系统。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将医疗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要求做好居民医保宣传动员、参保登记以及缴费等工作。
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2018年发布)

【法规标题】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2018年发布)【发布部门】合肥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合政[2018]96号【适用区域】合肥市【发布时间】2018-08-30【生效时间】2018-08-30【关键词】劳工,工资与福利【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合政〔2018〕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18年8月23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8月30日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113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坚持政府补助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投入,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经费保障,并按规定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组织实施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组织参加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参保)等工作。
第四条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管理、待遇支付和基金管理等经办工作。
宿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宿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范本(试行)甲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乙方: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年月为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促进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84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当前加强医保协议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18〕21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有关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法依规)甲乙双方应当认真贯彻国家、省及本市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药品监督)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保障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共同做好医保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条(范围对象)本协议适用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
乙方提供医疗服务的对象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离休干部、□医疗救助、□异地就医、□其他保障人员(包括)。
第三条(服务范围)乙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许可的诊疗科目和执业范围。
乙方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范围,包括:□普通门诊、□住院、□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门诊大病第四条(双方权利)甲乙双方应当依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政策法规,正确行使职权。
双方有权监督对方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向对方提出合理化建议,举报或投诉对方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甲乙双方应当明确参保人员的投诉渠道并公布,对参保人员维护合法权益、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投诉应当及时核实情况予以处理。
第五条(甲方义务)甲方应及时向乙方通报医保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的变化情况,组织乙方开展与医保管理有关的培训,接受乙方咨询,按协议约定向乙方拨付应当由医保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五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保险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五章失业保险第六章生育保险第七章社会保险费征缴第八章社会保险基金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第十章社会保险监督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5月1日实施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2021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保障基金安全,促进基金有效使用,维护公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等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合法、安全、公开、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实行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个人守信相结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 1 -和基金监督管理执法体制,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第六条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医疗保障法律、法规和医疗保障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有关医疗保障的宣传报道应当真实、公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医疗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通过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保人员代表等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意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监督。
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以下统称医药机构)等单位和医药卫生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医药服务行为,促进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引导依法、合理使用医疗保障基金。
2018年实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2018年实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保障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以下统称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缴纳,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服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
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并可以规定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
社会保险的费基、费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征缴的社会保险费纳入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障厅行政部门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六条社会保险费实行三项费集中、统一征收。
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
第二章征缴管理第七条缴费单位必须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
登记事项包括:单位名称、住所、经营地点、单位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开户银行帐号以及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2006年修订)

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2006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3•【字号】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施行日期】2000.11.14•【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2000年11月1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82号发布根据2005年1月10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等规章的决定》修订根据2006年12月13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提高职工健康水平,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安徽省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合肥行政区域内的下列用人单位及其人员:(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三)依据本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中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人员。
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暂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条驻肥中央和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与合肥市同一政策、分块运作;已参加合肥市养老保险的中央和省属企业,纳入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
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以县为统筹单位。
第四条合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卫生、医药、财政、地税、物价、审计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第五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以下原则: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与本市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对医患双方制约机制的原则。
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

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113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坚持政府补助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投入,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经费保障,并按规定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组织实施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组织参加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参保)等工作。
第四条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管理、待遇支付和基金管理等经办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在校学生参保组织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预算安排和拨付等工作。
税务部门负责城乡居民个人医疗保险费征收管理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特困供养人员、社会散居孤儿、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认定及医疗行为监督管理工作。
扶贫部门负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认定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审计、食品药品监管、残联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协同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
包括:(一)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居民;(二)非本市户籍,持有本市居住证在原籍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三)各类在校学生。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30•【字号】滁政〔2017〕79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滁政〔2017〕7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17年11月27日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滁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1月30日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113号)精神,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遵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立足基本、保障公平,市级统筹、分级管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原则。
第三条医改办承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职责,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制定、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疗机构管理服务配套政策,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督检查。
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在校学生统一参保缴费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参保人员户籍认定工作。
扶贫办负责农村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库。
民政部门负责低保等人员身份认定工作。
残疾人联合会负责重度残疾人员身份认定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政策,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政府补助资金预算安排和拨付等工作。
安徽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征

安徽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规划、审批、执业、保障及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经登记或者备案,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健康服务为宗旨。
医疗机构应当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护患者隐私。
第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依法从事诊疗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或者侵犯。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健康指标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将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发展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满足公民的健康需求。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管理、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医保、药品监管、疾病预防控制、中医药等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落实长三角区域内医疗机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卫生健康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按规定给予褒扬激励。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设置审批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经上一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就医或者购药,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 (一)持本人基本医疗保险凭证、身份证明就医购药; • (二)按照规定办理异地转诊转院、急诊抢救手续; • (三)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 职责,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现场监督检查和非现场监督 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监督检查。 •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保行政部门应当整合监督职能,明 确相关内部机构分工和责任,通过调查、稽核和备案审查等方式,对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议医疗机构、协议药店、用人单位、参保人员 遵守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第十三条 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符合条 件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医疗费用结算关系。经 办机构应当在协议签订后的15日内报同级医保行政部门备案。 • 医保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保服务管理制度,将基本医疗保险监管延伸 到签订协议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以下分别简称协议医疗机构、协 议药店)的医疗、医药服务行为。 • 第十四条 省医保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协议管理办 法及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协议约定的服务期限不得少于1年。
第二章 参保与缴费
• 第八条 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保期间,不再参加城乡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 • 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城乡居民可以选择一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已在一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得在另一地同期 参保。 •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本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管理 和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人员的有关 证明材料。 • 第十条 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核定用人单位和参保人 员的缴费基数。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按时足额征收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费,非因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侵占或者挪用。
• • • • •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七)违反疾病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为参保人员提供过度或者 无关的检查、治疗,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 • (八)将基本医疗保险结算信息系统提供给非协议医疗机构使用,或者 将基本医疗保险业务交由非协议医疗机构办理; • (九)采取挂床住院、分解住院、叠床住院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 金; • (十)采取虚假住院或者虚假治疗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十一)伪造、变造医疗文书、财务账目、药品(医用材料)购销凭证等材 料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十二)违反药品或者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者 分解收费、重复收费,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第十九条 协议药店及其人员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销售 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 (一)编造医疗文书或者医学证明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二)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串换药品(医用材料、器械)或者将药 品(医用材料、器械)以外的其他物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 • (三)为他人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凭证套取基金提供帮助; • (四)冒用参保人员名义进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或者伪造参保人 员购买记录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五)与非协议药店串通,将非协议药店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信息系统结算或者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 • (六)骗取、协同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 • • • • • •
第十五 条协议医疗机构和协议药店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信 息系统,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基本医疗保险的日常工作,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 定和协议约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医药等服务。 第十六条协议医疗机构 及其人员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核验基本医疗保险凭证、身份证明; (二)提供规范、合理的医疗服务; (三)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规定; (四)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管理规定; (五)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制度; (六)主动出具医疗费用单据及相关资料; (七)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 第二十九条 医保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监督机制, 通过参保人员满意度调查、引入第三方评价、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 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监督。 •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基本医疗保险活动中的违 法行为。 • 医保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经办机构对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 责范围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 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 部门、机构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基本医疗保险违法行为提供线索的举报人,由 医保行政部门、经办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予以奖励。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第二十条 经办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职责,不得 有以下行为: • (一)违规签订服务协议或者故意拖延、拒绝与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 零售药店签订服务协议; • (二)应当中止或者解除服务协议而未中止或者解除; (三)克扣或者无 正当理由不按时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四)丢失或者篡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记录; • (五)骗取或者协助他人套取、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六)违规收取资料费、评估费等费用,或者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财物; • (七)未按规定将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行为的线索和证据移交有关部 门; • (八)未依法履行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二章 参保与缴费
•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在参保缴费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 (一)不按规定办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或者变更手续; (二)财务会计报表不真实,瞒报、少报职工工资总额或者参保人员信 息; • (三)出具虚假劳动人事关系证明; • (四)截留或者挪用参保人员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 (五)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参保人员不得以伪造户籍、学籍、 劳动人事关系或者冒用他人资料等方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协议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 的,应当事先向参保人员或者其家属说明并经其同意,急诊、抢救等特殊情形除外。 第十七条 协议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不得有下列 行为: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二)将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转由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三)无正当理由拒 绝实时联网结算,不为参保人员提供结算单据; (四)超出执业范围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 (五)使用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费用,或者套取 个人账户资金; (六)将非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或者通过串换疾病诊断、 药品、医疗服务项目等手段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纳入支付范 围;
第四章 监督检查
• 第二十五条 医保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协议医疗机构、协议药 店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的,应当向相关许可机关提出建 议,许可机关应当依法核查。 • 第二十六条 医保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 目、疾病、医务人员信息等数据库,建设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监 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事前、事中、 事后的全程监督。 • 协议医疗机构、协议药店应当按照监控管理要求,联网并实时上传医 疗保险服务相关原始数据,并保证上传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第二十七条 医保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基本医疗保险违法失信行为记录、 归集、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失信行为及相关处理结果。 •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监督 检查。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 暂行办法
埇桥区中医院 李先锋 2018年7月21日
•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 过, 现予公布,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 • • •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维护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 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监 督管理。 第三条 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应当坚持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引导相关单位和 人员强化自身约束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一组织、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 理工作,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事业投入,加强监督管理人员配备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水平。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医保行政部 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基本医疗保险监 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 章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工作。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 (十三)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协议药店及 其人员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销售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 定: • (一)核验基本医疗保险凭证、身份证明; • (二)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规定配药; • (三)执行药品价格管理规定; • (四)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制度; • (五)主动出具医药费用单据; • (六)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 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医保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骗取医疗保险待遇的,由医保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基 本医疗保险基金,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第三十三条 参保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医保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骗取医疗保险待遇的,由医保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基 本医疗保险基金,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