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教材有机化学汪小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_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_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010422ea102de2bd96058832.png)
4.4完成下列反应:
答案:稳定性:
3.9写出下列反应的转化过程:
答案:
3.10分子式为C5H10的化合物A,与1分子氢作用得到C5H12的化合物。A在酸性溶液中与高锰酸钾作用得到一个含有4个碳原子的羧酸。A经臭氧化并还原水解,得到两种不同的醛。推测A的可能结构,用反应式加简要说明表示推断过程。
答案:
3.1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答案:
2.5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不要查表)。
a. 3,3-二甲基戊烷b.正庚烷c.2-甲基庚烷d.正戊烷e. 2-甲基己烷
答案:
c > b > e > a > d
2.6写出2,2,4-三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产物的结构式。
答案:
2.7下列哪一对化合物是等同的?(假定碳-碳单键可以自由旋转。)
c. 2-甲基-1,3,5-己三烯d.乙烯基乙炔
答案:
a. 4-甲基-2-己炔4-methyl-2-hexyneb. 2,2,7,7-四甲基-3,5-辛二炔2,2,7,7-tetramethyl-3,5-octadiyne
3.13以适当炔烃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答案:
3.14用简单并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答案:
4.14溴苯氯代后分离得到两个分子式为C6H4ClBr的异构体A和B,将A溴代得到几种分子式为C6H3ClBr2的产物,而B经溴代得到两种分子式为C6H3ClBr2的产物C和D。A溴代后所得产物之一与C相同,但没有任何一个与D相同。推测A,B,C,D的结构式,写出各步反应。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汪小兰第四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汪小兰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b96d1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d.png)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汪⼩兰第四版)⽬录第⼀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饱和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不饱和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环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旋光异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卤代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醇酚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醛、酮、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羧酸及其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取代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含氮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碳⽔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氨基酸、多肽与蛋⽩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类脂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杂环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lin湛师第⼀章绪论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全版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345f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2.png)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完全版《有机化学第四版》是一本权威的化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材料。
下面是《有机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的完全版,共3000字。
第一章: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科学。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通常与氢、氧、氮、卤素等元素形成合键。
有机化学主要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在石油炼制、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采用结构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
结构命名法是指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来命名。
系统命名法是根据化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来命名。
常用命名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常用名称来命名。
3. 有机物的结构可分为线性、分支、环状和立体异构体。
线性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按照直线排列。
分支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按照支链的方式排列。
环状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形成环状结构。
立体异构体是指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不同。
4. 有机化合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其官能团。
常见的官能团包括醇、醛、酮、酸、酯、酰氯、酰胺等。
每种官能团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反应。
5.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分子中的原子的电性和键的键能决定了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量也对物理性质有一定影响。
6.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
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官能团取代。
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分子。
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移除,形成一个双键或三键。
重排反应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的位置发生变化。
7. 有机化学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学科。
通过有机化学的研究,人们可以合成新的药物、开发新的材料,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与分子构象1.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主要有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 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 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6a81a02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3.png)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为绪论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熔沸点溶解度硬度1.2离子键合化合物在强极性溶剂中高度可溶,高共价键合化合物在弱或非极性溶剂中较难溶解,通过在水中溶解1mol NaCl和KBr获得的溶液与通过在水中溶解1mol NaBr和KCl获得的溶液相同吗?如果1mol CH4和CCl4混合在一起,它们是否与1mol CHCl3和CH3Cl相同?为什么?答案: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k+,br,cl离子各1mol。
由于CH4和CCl4以及CHCl3和CH3Cl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混合物。
1.3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形成甲烷(CH4)时,碳核外有多少电子被用来与氢结合?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和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复:c+624h+11ycyxx2pyzyx2pz1s2s2p2p2pyzxz2s2pxzhch4中c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hch4sp3杂化chhh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路易斯电子式。
a.c2h2b.ch3clc.nh3d.h2se.hno3f.hchog.h3po4h.c2h6i.c2h2j.h2so4答复:a.hcchhhoo或hchf.chhb.hhcclhohopoh或ohc.hnhhd.hshe.honohchg.ohopohohhhh.hcchhhi、 hcchj。
Ohosoho还是Ohosoho1.5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2b。
ch2cl2c。
哈佛商学院。
chcl3e。
ch3ohf。
CH3OCH3答案:lclclh3che.ohf.h3coch31.6根据S和O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哪个比H 2O具有更强的偶极力或氢键?答复:电负性o>s,h2o与h2s相比,h2o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汪小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汪小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e74c68137cd184254b35357d.png)
《化学综合》考试大纲(专升本)一、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涵盖《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门课程。
1、基本知识掌握溶液、电离平衡与多相离子平衡电化学原理、标准电极电位及应用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配合物、配合平衡等知识点。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主要理化性质、它们的主要反应类型、性能和应用、分析鉴别、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2、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理论,熟悉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掌握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和立体化学(立体异构、构象分析)、掌握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分子结构整体性、认识分子的性质。
二、考试知识范围及要求本部份分为《无机化学》考试大纲及《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无机化学考试大纲1、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的定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
(2)化学反应速度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3)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与标准平衡常数K O;化学平衡的移动;有关平衡的计算。
2、溶液、电离平衡与多相离子平衡(1)溶液的浓度:浓度、摩尔分数及常用浓度间的换算。
(2)电解质溶液:电离度、活度;酸、碱质子理论。
(3)电离平衡:Ka、Kb、Kw;弱酸、碱水溶液pH值的计算。
(4)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用途及pH的计算。
(5)多相离子平衡:Ksp常数及相关计算;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3、电化学原理、标准电极电位及应用(1)原电池:原电池、电极和电池的符号表示;电极的种类及应用。
(2)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
(3)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能斯特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元素电势图。
4、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波、粒二相性;氢光谱、波尔原子模型。
《有机化学》-教案-汪小兰版
![《有机化学》-教案-汪小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39525255270722192ef787.png)
有机化学教案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教师姓名:2017 -2018 学年第1 学期教案编写管理规定教案是教师经过教学设计,以授课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一、教案的基本要求1、依据教学大纲。
2、教案应具备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课时安排、教学基本内容、周次、作业等。
3、教师授课要有规范的教案,应项目齐全、层次清楚、字迹工整、语句通顺、画图规范(可以手写也可打印)。
4、教案的内容,可按教材章节或课时编写,应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过程。
5、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应注意吸收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完善更新教案内容。
6、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应力求突出精讲多练的特性,突出案例教学的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课内外练习、实践作业及参考书目等,鼓励教师在教案编写过程中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教案。
7、开课前,教师应完成课程教案的三分之一,无教案不得上课。
二、基本格式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级及人数、课程类型、课程总学时学分、学时分配、教材名称、课程教学目标、参考资料、授课时间安排等。
2、续页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等环节和内容。
3、末页主要包括课堂讨论与练习、复习思考作业题、本课小结等环节和内容。
三、档案归档学期末教师应将授课教案(纸质或电子版)整理后装入教学档案袋存档。
教案【首页】注:表中()选项请打“√”填写教案。
(2)本页为教案参考格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调整页码和篇幅,但基本要求必须与本版式一致。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三章_不饱和烃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三章_不饱和烃](https://img.taocdn.com/s3/m/1b4c7de28e9951e79b8927d6.png)
第三章 不饱和烃I 烯烃● 定义: 含有碳-碳双键(C=C)的烃叫烯烃。
碳-碳双键(C=C)是烯烃的官能团。
●开链单烯烃的通式:C n H 2n 。
例如:H 2CCH 2H 2CC CH 3CH 3H 2CCH CH 3I 烯烃一、乙烯的结构乙烯分子的构型双键:DH mθC=C=610KJ/mol;ó单键:DH mθC-C=350KJ/mol1、碳原子的sp 2杂化2s2p激发态2s2p激发基 态sp 2p杂化1200sp 2杂化轨道sp 2杂化与未杂化的轨道乙烯分子的结构乙烯分子中的σ键乙烯分子中的π键2、乙烯分子中π键的形成及π电子云的分布π键小结π键为轴平行的p轨道侧面交盖成键;π键不能单独存在,分散于sp2轨道所在平面的上下两层,不能绕键轴自由旋转;π键电子云流动性大,受核束缚小,易极化。
∴π键易断裂、起化学反应;π键键能小,不如σ键牢固碳碳双键键能为611KJ/mol,碳碳单键键能为347JK/mol,∴π键键能为611-347=264K/mol7二、命名和异构系统命名法(1) 选择主链:含双键的最长碳链含双键的取代基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2) 给主链碳原子编号: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起CH 3CC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31 2 3 4 5 6 7 86-甲基-3-戊基-2-辛烯(3) 标明双键的位次: 将双键两个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编号,放在烯烃名称的前面。
1-烯烃中的“1”可省去。
4-甲基-2-乙基己烯5- 十一碳烯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烯烃,命名时在烯之前还需加个“碳”字,例如十一碳烯环烯烃加字头“环”于有相同碳原子数的开链烃之前命名烯基的命名CH2=CH-乙烯基CH3-CH= CH- 丙烯基CH2=CH-CH2- 烯丙基注意这二者的区别异构现象(注意相关概念)C以上的烯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4烯烃的构造异构13① 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立体异构现象)•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当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可能产生不同的异构体.条件:—构成双键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基团须不同.•能够用常规方法将顺反异构体分离出来。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八章-醇酚醚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八章-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a6c2b74776eeaeaad1f330d6.png)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CH3O H + HO SO2OH
CH3OSO2OH + H2O
硫酸氢甲酯 酸性硫酸酯
CH3OH CH3OSO2OCH3 + H2SO4
硫酸二甲酯 甲基化剂,剧毒
醇作为亲核试剂进攻酸的带正电荷部分,而后醇的O-H键断裂。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2。ROH
O R-C-R'
3°叔醇不易氧化:
R' R-C-OH [O]
R"
3。ROH
不被氧化或生成氧化碎片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常用的氧化与脱氢试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钠)、 铬酸、硝酸等。
CrO 3 / C 5H5N (橙色 蓝绿色) (醇 [o] 醛)
正丁醇 叔丁醇
CrO3 / C5H5N
CH3 CH C CH2 OH CH2CH3
3-乙基-3-丁烯-2-醇
CH3
OH
H3C6
C
5
CH
4
C3 H2C2 H
C1 H3
5-甲基-4-己烯-2-醇
H3C C C CH2 OH
2-丁炔-1-醇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命名芳香醇时,将芳环看作取代基。
CH2CH3 H C OH
1-苯基-1-丙醇
1.酸性
OH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O +H
PKa ≈ 10 (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
酸性强弱:
H2CO3 > PhOH > H2O > ROH
pKa : 6.38 ~10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六章卤代烃 - 副本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六章卤代烃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9dcc3907daef5ef7ba0d3cd6.png)
第六章 卤代烃卤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卤代烷烃通式:性质特殊氟代烷性质接近通常总称卤代烷R-Cl ,R-Br ,R-IR-FR X ( X = F , Cl, Br, I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H 3C CH 2Cl1.分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1)根据卤原子数的多少一卤代烃 多卤代烃CH 2CH 2IBr(2)按烃基的不同饱和卤烃 RCH2X不饱和卤烃 RCH=CHX卤代芳烃Ar-X(3)根据卤素所连的碳原子不同类型伯卤烃 RCH2X仲卤烃 R2CHX叔卤烃 R3CX(4)根据卤素与双键的相对位置孤立型卤代烯烃RCH=CH(CH2)n CH2Xn≥1乙烯型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烯丙型卤代烃RCH CHCH2X卤代芳烃卤苯型卤代烃苄基型卤代烃XCH2X普通命名法CH 3CH 2CH 2CH 2Cl正丁基氯异丁基氟二级丁基溴三级丁基碘(CH 3)2CHCH 2F CH 3CH 2CHCH 3(CH 3)3CI Br2. 命名:“某基卤”或“卤代某烃”系统命名法:CH 2=CCH 2Cl CH 3CH 3CHCHCHCH 3ClBrCH 3选连有卤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支链和不同取代基按立体化学中的“次序规则”排列,优先次序高的基团后列出:1 2 32-甲基-3-氯丙烯2-甲基-4-氯-3-溴戊烷CH 3CHCH 2BrCH 32-甲基-1-溴丙烷1-bromo-2-methylpropaneCH 3CH=CHCH 2Cl1-氯-2-丁烯1-chloro-2-buteneCH 3CH 2CHCH 2CHCH 2CH 3CH 3Cl3-甲基-5-氯庚烷3-chloro-5-methylheptane1 2 3 4 5 6 7H3C CH CH CH2CH CH CH3ClI CH3CH3 7 6 5 4 3 2 12,6-二甲基-3-氯-5-碘庚烷CH3CHCHCHCH2ClCl CH32-甲基-4-苯基-1,3-二氯戊烷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自学)难溶于水,比水重。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四章 环烃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四章 环烃](https://img.taocdn.com/s3/m/94d02163ba0d4a7302763ad6.png)
2. 硝化
H2SO4 + HONO2
H O NO2 + H2SO4 H
H O NO2 + HSO4 H NO2 + H3O + HSO4
硝酰正离子
NO2+ 是有效的亲电试剂,硫酸的存在有利于NO2+ 离子的生成
Cl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2) 硝化反应(苯与混酸(浓HNO3和浓H2SO4)作用)
NO2
+ HNO3 H2SO4
50~60℃
+ H2O
CH3
+
HNO3
H2SO4
30 ℃
CH3
NO2 +
CH3
NO2
• 进一步硝化,生成2,4,6-三硝基甲苯( TNT )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Br + HBr
注意:催化剂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反应生成氯苯和溴苯,通常还得到少量二卤代苯
Cl + Cl2 FeCl3
Cl
Cl +
Cl
+ HCl
50%
Cl
45%
甲苯在三氯化铁存在下,主要生成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苯环上 取代反应)
CH3 + Cl2
F e Cl3
CH3
Cl +
CH3
脂环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自学)
在室温和常压下,环丙烷和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到 环癸烷为液体,环十一烷以上为固体。 环烷烃的熔点比含同数目碳原子的直链烷烃高; 原因:环烷烃在晶格中比直链烷烃排列更紧密。 脂环烃均不溶于水。 脂环烃的密度在0.688~0.853之间。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二章_饱和烃(烷烃)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二章_饱和烃(烷烃)](https://img.taocdn.com/s3/m/0baca57b5ef7ba0d4a733bd6.png)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甲烷的卤代反应机理(反应机制,反应历程)
什么是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是对反应过程的详细描述,应解释以下问题:
反应是如何开始的? 产物生成的合理途径? 经过了什么中间体?
反应条件起什么作用? 决速步骤是哪一步? 副产物是如何生成的?
研究反应机理的意义: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1.氯代反应——(连锁反应或链式反应)
烷烃RH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 称为取代反应.烷烃常见的取代反应有卤代反应。
麻醉剂 溶剂
甲
hv or CH4 + Cl2
CH3Cl + CH2Cl2 +
烷
CHCl3 + CCl4 + HCl
的
氯 代
hv or CH4 (过量)+ Cl2
10以内: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i).表示碳 原子数。 10以上:用中文数字:十一....烷. 如CH3CH2CH2CH2CH3普通命名法叫正戊烷,系统命名法叫戊烷。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2)支链烷烃的命名法的步骤: “三步曲”: ①选主链: ——把构造式中连续的最长碳链作为母体称为某烷.
☛烃的分类: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连接方式可分为:
饱和烃:烷烃
开链烃
烃
(脂肪烃)
不饱和烃:
烯烃 炔烃
环状烃 脂环烃 芳香烃
2.1 同系列与同分异构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① 烷烃的通式:CnH2n+2 (例:CH4, C2H6, C3H8, C4H10, ……)
同系列 (同系物)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汪小兰)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汪小兰)](https://img.taocdn.com/s3/m/cc3e2fec3c1ec5da50e270eb.png)
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确定 无论天然 产物或者是合成有机化合物,均需要进行结构 鉴定,以了解它们与其它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或 其自身结构与其性能间的关系。
而许多糖类结构的确定、蛋白质各种氨基 酸的成功分离等则开创了研究生命物质的 先河。
以上这些工作和成就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三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
⑴对天然产物的研究 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 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测定分析确定其结构 组成及其物化性能,以服务于我们人类。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专业参考书
1、有机化学. 五院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机化学.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邢其毅,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有机反应机制导论.王其华,高等教育出
版社 注:五院校指: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
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师范 大学
第一章 绪论
1874年Van’t Hoff J H和Le Bel J A又分 别提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指向以碳 为中心的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即四面体 构型学说,开创了以立体观点研究有机 化合物的立体(stereochemistry)结构 , 即所谓的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旋光 异构现象(1848年巴斯德分离到两种酒石 酸结晶) 。1885年Von Baeyer A提出张 力学说。到此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就初 步形成了。
1 、十八世纪,由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有机物的研究提供 较好的条件。人们提取分离出大量有机化合 物,并对之进行研究、应用。对有机化合物 的认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积累了丰 富的知识。但是此阶段,尚无法在实验室人 工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当时“生命力” 论十分盛行: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在生命体 中制造出来,人工合成是无法完成的。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第三版)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167fb2e45c3b3566ec8b77.png)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习题答案11.111。
211。
3 存在对映异构体: d11.411.5a. 苄胺中的苄基与烷基相似,氨基氮上的电子对不能与苯环共轭b. 氨基氮上电子对与苯环共轭,电子云密度受苯环上取代基影响,硝基为吸电子基,甲基为给电子基。
a.硝基乙烷b.对亚硝基甲苯c.N -乙基苯胺d.对甲基溴化重氮苯e.邻溴乙酰苯胺f.丁啨g.对硝基苯肼h.己二胺i.j.N-亚硝基二乙胺k.溴化二甲基苄基十二烷基铵l.[(CH 3)3N +CH 2CH 2OH]OH -m.2CH 2NH 2[(CH 3)3N +CH 2CH 2OCOCH 3]OH -n.o.CHCH 2NHCH 3OH p.CH 3CHCH 2CH 3NH 2q.H 2NCNH 2NH r.二甲乙胺丁二酰亚胺(CH 3)2N H HO H H O H a. b.(CH 3)2N H H N (CH 3)2CH 3CH 2CH 2NHCH 3甲丙胺(2·)(CH 3CH 2)2NH 二乙胺(2·)(CH 3)2CHNHCH 3(2·)甲基异丙基胺CH 3CH 2N(CH 3)2(3·)CH 3CH 2CH 2CH 2NH 2丁胺(1·)CH 3CHCH 2CH 3NH 22-丁胺(1·)CH 3CHCH 2NH 2CH 32-甲基丙胺(1·)CH 3CCH 3CH 3NH 22-甲基-2-丙胺(1·)二甲基乙基胺11。
611.7 a.叔胺 b. 伯胺 c 。
叔胺盐 d. 伯胺盐 e. 季铵盐f 。
叔胺g 。
仲胺h 。
仲胺盐11。
8 作为亲核试剂的是:a ,b ,c ,d ,e ,f11.9(+)-酒石酸+(±)-仲丁胺(+)-仲丁胺.(+)-酒石酸.(+)-酒石酸(+)-仲丁胺(-)-仲丁胺a.3H 2SO 4NH 2b.NH 23NHCOCH 3NHCOCH 332H O/H +NH 2NO 2c.CH 3COOH 3CH 3COONH 4CH 3CONH 2d.CH 3CH 2OH K Cr O 24CH 3CHO C H MgBr H 2O/H CH 3CHCH 2CH 3OH CH 3CHCH 2CH 3Br NH CH 3CHCH 2CH 3NH 2过量233NO 2NH 2f.NO 2Br Br NH 22H +Br N 2+Cl -N=N NH 211.1011.11 a. FeCl 3,苯磺酰氯/NaOH b 。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汪小兰主编)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汪小兰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01d8c62555270722182ef715.png)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生物与制药所属教研室:有机化学课程代码:ZBB105102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学分学时:2 学分/ 32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物与化学制药专业的学生使用,学时数不少于32个。
同时与有机实验操作相结合,开设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有机化学》是在无机化学以及其它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
(二)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课程面向生物与化学制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课程实施理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拓宽视野的过程。
3.注重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 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为地方经济、教育服务的原则,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2.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设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在理论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有机化学中的知识、原理、方式方法,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掌握。
(完整版)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
![(完整版)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e62d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b.png)
(完整版)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学分:3 总学时:50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
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
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
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
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
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3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烷烃(3学时)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一章__绪论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一章__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d1d13ed1f34693daef3ed6.png)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教材: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宏纹等,《有机化学》(第二版),人民教学出版社第一章绪 论Introduction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 初期阶段 18世纪—19世纪有机化合物最早的有机化合物来自于动植物体(有机体)生命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有机体产生。
无机化合物则存在于无生命的矿藏中,同时也可由有机体产生。
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20多年,人们放弃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想法.代表人物:瑞典科学家贝采利乌斯得到了一系列较纯的有机物公元770—180年间,就出现关于酿酒的记载 汉朝 出现制纸、染色工艺由动植物取得较纯的有机物1769年 葡萄汁 葡萄糖1780年 酸牛奶 乳酸柠檬汁 柠檬酸尿 尿素1805年 从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 吗啡 1820年 从金鸡纳树喹啉(二) 形成阶段:19世纪-19世纪中期1 有机物在实验室被制备,强有力反驳了“生命论”。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氰酸铵尿素1845年德国柯尔伯合成醋酸1854年法国贝特洛合成属于油脂的物质2 人工合成一系列有机物1950年利用煤焦油合成药物、染料、炸药,从此打破了“生命论”,开辟了有机化学新天地。
3 通过元素分析发现有机物都含有碳1781年拉瓦锡通过燃烧的方法来分析有机物植物: C H O动物: C H O N把含有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4 确立了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1855年,Kekule (凯库勒)和 Couper(古柏尔)提出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两个重要基本原则(i) 碳是四价的(ii) 碳可以结合成链或者环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科学H CN O F P S ClBrI Si B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元素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制备、结构、性质、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学意义:是研究生物体及生命现象的基础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化学键的两种基本类型共价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综合》考试大纲(专升本)一、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涵盖《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门课程。
1、基本知识掌握溶液、电离平衡与多相离子平衡电化学原理、标准电极电位及应用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配合物、配合平衡等知识点。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主要理化性质、它们的主要反应类型、性能和应用、分析鉴别、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2、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理论,熟悉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掌握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和立体化学(立体异构、构象分析)、掌握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分子结构整体性、认识分子的性质。
二、考试知识范围及要求本部份分为《无机化学》考试大纲及《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无机化学考试大纲1、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的定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
(2)化学反应速度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3)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与标准平衡常数K O;化学平衡的移动;有关平衡的计算。
2、溶液、电离平衡与多相离子平衡(1)溶液的浓度:浓度、摩尔分数及常用浓度间的换算。
(2)电解质溶液:电离度、活度;酸、碱质子理论。
(3)电离平衡:Ka、Kb、Kw;弱酸、碱水溶液pH值的计算。
(4)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用途及pH的计算。
(5)多相离子平衡:Ksp常数及相关计算;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3、电化学原理、标准电极电位及应用(1)原电池:原电池、电极和电池的符号表示;电极的种类及应用。
(2)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
(3)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能斯特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元素电势图。
4、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波、粒二相性;氢光谱、波尔原子模型。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波函数、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轨道近似能级;核外电子排布。
(4)元素周期律:周期、族、元素的价电子;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构形与氧化数;副族元素核外电子构形与氧化数;副族元素的特性。
(5)分子结构: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特点;价键理论与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构型。
(6)分子间作用力: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与氢键;分子间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7)离子极化理论:离子的构型;离子的极化力与变形性;极化与反极化及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5、配合物、配合平衡(1)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原则。
(2)配合平衡:配合平衡;影响配合平衡的因素。
(3)配合物的应用。
(二)《有机化学》考试大纲1、绪论考试内容:(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示;(4)有机酸碱的概念考试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离解能;键的极性与极化性,分子的极性;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均裂与异裂。
逐渐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常见官能团的名称与结构,表示方法:分子式、构造式。
有机酸碱概念,亲核性试剂,亲电性试剂。
学习现代共价键理论的基础知识。
2、烷烃和环烷烃考试内容:(1)烷烃:同系列和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构象;物理性质;化学反应。
(2)环烷烃:分类和命名;同分异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结构;构象。
考试要求: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普通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烷烃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象异构及其表示方法。
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和燃烧、甲烷的卤代反应。
理解反应机理在有机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熟悉自由基链反应机理的特点,认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活化能、相对反应活性、过渡态等。
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掌握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状态、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
分子间力和物理性质的关系。
熟悉环烷烃的分类、命名,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掌握环烷烃的基本化学性质,小环化合物的反应特性(催化氢化、与溴作用)。
掌握环己烷的构象及表示方法。
3、立体化学基础考试内容:(1)平面偏振光与比旋光度;(2)对映体异构和手性;(3)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4)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5)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考试要求:了解比旋度的测定,分子的对称性与旋光性的产生。
掌握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外消旋体。
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DL命名法、RS命名法、旋光异构体的数目、非对映体、内消旋体。
4、卤代烷考试内容:(1)分类和命名;(2)结构;(3)物理性质;(4)化学反应。
考试要求:熟悉卤代烷的分类与命名。
多卤代烷的稳定性与氟代烷的用途。
掌握卤代烷的化学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生成(格氏试剂)、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 N1、S N2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机理。
掌握诱导效应,亲核试剂,碳正离子的结构和相对稳定性。
5、醇和醚考试内容:(1)醇:分类和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制备。
(2)醚和环氧化合物:醚的分类与命名;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反应;醚的制备。
考试要求:熟悉醇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氢键对沸点的影响,醇的波谱特性。
掌握醇的结构,化学反应:取代、与卤化磷反应、与卤化亚砜反应、消除反应、成酯反应、氧化和脱氢的反应、二元醇的特殊反应(高碘酸氧化);熟悉醇的一般制备方法、熟悉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反应:烊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自动氧化。
了解冠醚和环氧乙烷的结构、反应。
6、烯烃考试内容:(1)结构;(2)同分异构现象;(3)命名;(4)物理性质;(5)化学反应;(6)制备。
考试要求: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异构现象。
烯烃的化学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马尔科夫尼柯夫规则、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聚合反应。
掌握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次序。
了解烯烃的一般制备方法。
7、炔烃和二烯烃考试内容:(1)炔烃;(2)二烯烃;(3)卤乙烯型和卤丙烯型卤代烃。
考试要求:掌握炔烃的结构、命名;熟悉其物理性质、波谱特点。
掌握炔的化学反应:炔氢的酸性,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氧化与聚合。
了解乙炔及其它炔烃的制法。
熟悉二烯烃的分类、结构与命名;掌握共轭二烯的结构特点,共轭体系的类型,共轭二烯的反应性(1,2-加成与1,4-加成)。
掌握卤乙烯型和卤丙烯型卤代烃卤素的相对活性。
8、芳烃考试内容:(1)苯及其同系物;(2)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考试要求:熟悉芳香族化合物及芳香性的概念。
掌握苯的结构特征及表示方法、苯衍生物的异构、命名。
熟悉苯的物理及波谱特征。
掌握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卤代、硝化、磺化、傅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
熟悉苯的其它反应:加成、氧化、烷基苯侧链反应。
掌握一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和定位规律:两类定位基团、定位规律的应用。
熟悉萘、蒽、菲的结构、命名。
熟悉萘的基本反应:亲电取代、氧化还原。
了解休克尔规则判断化合物的芳香性。
9、羰基化合物考试内容:(1)结构和命名;(2)物理性质;(3)化学反应;(4)制备;(5)不饱和醛、酮。
考试要求:掌握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熟悉醛、酮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掌握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电性因素及立体因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与各种亲核试剂的加成产物。
掌握羰基的其它重要反应:α-H引起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等。
熟悉醛酮的制备的一般原理。
熟悉不饱和醛酮的结构特点、反应特性;亲核加成、亲电加成。
10、酚、醌考试内容(1)酚: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
(2)醌:分类和命名;制备;对苯醌的反应。
考试要求:掌握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熟悉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掌握酚的化学反应:酸性,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醚的生成,成酯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
熟悉酚的其它反应:三氯化铁显色反应、氧化反应。
熟悉酚的一般制备方法。
熟悉醌的结构特点。
熟悉对苯醌的重要反应:羰基的反应、碳碳双键的加成。
了解苯醌和萘醌的制备。
11、羧酸和取代羧酸考试内容:(1)分类和命名;(2)物理性质;(3)结构和酸性;(4)化学性质;(5)制备;(6)取代羧酸。
考试要求:熟悉羧酸的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掌握羧酸的结构与酸性,羧酸的化学反应:成盐、羧羟基的取代、还原、α-H以及脱羧反应、二元羧酸的热解反应。
掌握羧酸的一般合成方法及丙二酸酯法。
熟悉卤代酸、羟基酸、酮酸的化学特性。
12、羧酸衍生物考试内容:(1)结构和命名;(2)物理性质;(3)化学反应;(4)制备;(5)乙酰乙酸乙酯;(6)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7)碳酸及原酸衍生物。
考试要求:掌握酰卤、酸酐、酯、酰胺的分类命名,掌握羧酸衍生物稳定性顺序及相应化学反应:水解、胺解、醇解、还原反应、酯缩合,掌握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熟悉碳酸及原酸衍生物的性质及应用。
13、有机含氮化合物考试内容:(1)硝基化合物;(2)胺类;(3)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考试要求:熟悉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熟悉其物理性质。
掌握胺类化学性质:碱性强弱的判断及烃基化,酰化,兴斯堡反应,伯、仲、叔胺与亚硝酸反应,掌握芳胺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熟悉胺的制备,掌握芳香重氮化反应及其用途:取代反应与偶联反应。
14、杂环化合物考试内容:(1)分类和命名;(2)六元杂环化合物;(3)五元杂环化合物。
考试要求:熟悉常见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熟悉无特定名称稠杂环母环的命名规则,掌握六元杂环吡啶结构及化学性质,熟悉嘧啶及稠杂环喹啉,异喹啉的化学性质,掌握五元杂环吡咯,呋喃,噻吩结构与化学性质,熟悉噻唑,咪唑及稠杂环吲哚的化学性质,熟悉嘌呤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三、主要参考书籍1、《有机化学》,汪小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