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态学(human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一、人类生态学的概念 二、 人类种群特征 三、人类种群的数量动态 四、人类种群的空间动态 五、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六、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 七、亟待解决的人类生态学问题
一、人类生态学的概念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 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总之,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考察人口
密度、人口经济密度及其与资源和环境的 关系更应具有全球观念。
2. 年龄特征
某地区总人口中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称为人口年 龄结构。
年龄锥体(或称年龄金字塔)是用从上到下一系 列不同宽度的横柱做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 示由幼体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横柱的宽度表示 各个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其所占的百分比。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生态 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但最根 本的是全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
二、 人类种群特征
全球人类同属一个生物种——哺乳动物纲、 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地球上的人可算一个 大种群。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理分布的 隔绝、习俗不同、文化差异以及种族隔离 等,使人类的通婚受到限制,从而形成了 一些各自独立、各有特色的小种群。
1982年通过的《内罗毕宣言》,使人类生态 学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 高度重视,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它的发展。
1985年,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成立,标志着人 类生态学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向。此后,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每18个月召开 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年会,不断推动人类生 态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人类生态学的任务:
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研 究生命的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种及人的 体质形态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健康 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文化和文明与环境的 关系,人类种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文 化的内涵,用生态文化创造生态文明,实 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可持续发展 理论。人类生态学以“自然-社会-经济”复 合的人类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 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 为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封闭型经济区域,其全部或大部人口所需 的基本生活资料都要靠区域内土地的产出, 人口密度决定了其对资源和产出的人均占 有状况,也可反映出人口对区域内资源与 环境的压力。
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工业化区域,其生产 和生活资料并不主要依赖本区域,因而其 人口密度并不能很好反映人口与区域资源 环境的关系,而是将压力转嫁到了其他地 区。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靠经济、政治实 力从发展中国家低价掠夺各种资源以供养 其高水平、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而同时却 把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一般将人口分为儿童少年组(0~14岁)、劳动力 组(15~59岁或64岁)和老年组(60或65岁以 上)。根据这3个组别的人口构成比例,可将区域 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一般说,年轻型预示着人口未来增长压力大,将以 数量扩张形势发展,故又称扩张型;老年型预示着 人口增长后继乏力,将以数量收缩形式变动,故又 称收缩型;成年型则各年龄组人口分布均匀,呈稳 定状态,故又称稳定型。
1999年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第十 届世界人类生态学学术大会,会上,中国 科学院王如松研究员当选为国际人类生态 学会副主席,这标志着中国的人类生态学 研究在国际上居于较高地位。
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 性。作为生物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 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质 形态;作为社会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 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人类生态学既要研究作为生物的人,又要 研究作为社会的人;既要研究人与环境的 辩证统一关系,又要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 的关系。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 网络结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 造、开发和利用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 统。
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人类在同地球环境进 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存在和 发展;人类构成了食物网中最重要的一环, 是人类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球环 境保证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人类必须同地球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
“人口经济密度” 指人口与耕地面积、人口 与资源蕴藏量、人口与产值、人口与国民 收入之比等。在一定意义上说,人口经济 密度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人口稠密程度及 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相对总土地面 积的人口密度为10.75人,不到全国平均的 1/10。但全疆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占总土 地面积仅5%左右的绿洲内,其余土地除少 数山地牧场外,绝大部分都是生物生产力 极低的荒漠、戈壁。按绿洲所承载的人口 计,其人口密度为193.5人,已超过了全国 平均状况。
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1996年全球平均人口密 度(人/km2)为44.2人,各大洲分别为:非洲24.9 人,欧洲32.2人,北美洲16.3人,中美洲47.5人, 南美洲18.4人,亚洲113.0人,大洋洲3.4人。从国 家来看,新加坡最高,为5547.5人,蒙古最低,为 1.6人,我国为132.1人。
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以 及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基本参数,即出 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
次种群的年龄分布、性比对种群数量 具有重要影响。
1. 密度特征
人口密度指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 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
土地面积指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内 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其环境间的关系 的学科。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在其Leabharlann Baidu环境的选择 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在 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的科学。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生态学研究转向 以生态学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焦点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 议,通过第一个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 类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与人类生存息 息相关的、大有前途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