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800字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三字经》读后感10篇

《三字经》读后感10篇

《三字经》读后感10篇《三字经》读后感1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

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

其中我最喜爱《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爱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

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肯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

年轻人应当常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肯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慧,但不喜爱学习。

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

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肯定会磨成针。

〞李白听了,懊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

从今,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2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了《三字经》了。

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好玩。

如今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渐渐的看起《三字经》来……其实很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日,我仔细的读了读《三字经》,发觉了里面很多的学问。

我最喜爱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假如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也是,假如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进展呢?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

〞是呀,很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

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读后感3今日我读了三字经的第二段话,有一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孟母选择好的地方给孟子居住,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剪掉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三字经》高中读后感800字

《三字经》高中读后感800字

《三字经》高中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三字经》高中读后感800字1在我学习的“经典”中,让我感到最亲切、最受益的,莫过于《三字经》了。

我喜欢它,不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也不在于它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给了我稚嫩的心灵以启迪和引导。

很早时候,它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虽然是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它朗朗上口的词句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

每每回到家里,我总要在家人面前好好的“谝一谝”。

回想那段“呀呀学语”的美好日子,还真有意思哩!如今,我戴上了“红领巾”,对《三字经》有了“浅薄”的理解,我依然是它忠实的小读者。

每天早晨晚上都要读上几遍,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我曾一度厌倦了学习,认为每天都在反复循环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感觉太枯燥、太无聊。

多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唤醒了我。

是的,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在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我这才领悟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我迅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要不然,将来真的会落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每每在我任性偷懒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给了我力量,使我恍然大悟。

是呀,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不能成才。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原意了。

从此,我再也不任性偷懒了。

学习分心、马虎是我的“臭毛病”,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吃了“大亏”。

可是,“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惊醒了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

文意是说,汉朝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战国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地勤奋苦读。

幸亏《三字经》及时让我清醒过来,否则,我的“小马虎”头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卸掉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三字经》读后感1“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

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

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

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

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

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

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

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

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

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

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

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

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三字经》读后感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在我人生中必须懂得的道理。

区区三个字,就向我们清楚的阐明了那些浅而易懂的水处理。

《三字经》被人称作为“千古一奇书”的著作是由南宋庆元的王应麟写的。

三字经自从传入宋代以后,就被百家称为“袖里通鉴纲目”……的奇书。

三字经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为人处事和一些历史等等。

先说为人处事吧:“香九龄,能温度。

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父母,替父亲扇草席暖被告窝,而这些都是每个孝顺父母的子女应该做的。

看到这里,我觉得挺没面子的,他这么水上就很懂事。

而我呢,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

这本书让我悟出许多道理,联合了我的生活,我有时候挺不理解我的父母,一直以为爸妈给我报的那些补习班,直到我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爸妈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以后可以多方面发展。

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

《三字经》读后感2说起三字经,那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

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三字经的读后感悟心得(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悟心得(7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悟心得(7篇)三字经的读后感悟心得篇1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字经》,那是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买的。

我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我知道《三字经》要朗朗呤诵和细细品读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正如《三字经》里所说:“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妥当的。

如果幼年不好好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字经》中这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我也印象特别深刻。

这段话说的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因而发奋补救。

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

通过这段话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道理。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奋发图强,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字经》中的经典还有好多好多,真是举不胜举。

我每次读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贤的灵光下,受益匪浅。

它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这类的经典。

三字经的读后感悟心得篇2“头悬梁,锥刺股”“苏老泉,二十七”梁灏、祖茔、李泌……这些人都是一些努力学习的人,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但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挺了过去而名扬千古。

里面的每一个典故都让我感触很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我从七岁开始学古琴,到现在已经学了三年了。

在周围熟知的同龄儿童内老师认为我的.琴艺水平还算不错,但是我自己知道现在的琴艺却迟迟不能更上一层楼。

学古琴是很辛苦的,那是因为古琴不仅仅是要靠音乐天赋,还要有较强的意境理解能力,和比较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再加上勤学苦练才能够学好的。

可是我因为年龄毕竟比较小,理解能力相应也差,文学功底也很薄弱,再加上现在我也没有好好达到勤学苦练的地步,每天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练琴任务,以致于我现在古琴琴艺处于瓶颈状态,琴艺水平停滞不前。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作文五篇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作文五篇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作文五篇《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作文范文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翻一翻任何一本国学经典,先哲的智慧无不令我们赞叹、敬仰。

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已经让我开始接触《三字经》了。

那时的我还很懵懂,既不知道“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的意义,也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的内涵。

只知道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直到现在,当我再次翻开《三字经》,细细品读。

感受着文化的魅力,沐浴着文化的甘露,我受益匪浅,懂得许多。

让我感触最多的是“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句话的意思是“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在他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

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亲睡起来时感到暖和。

每一个孝敬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效仿。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惭愧。

平常,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让我做些小事我也不情愿。

就拿前几天来说吧,晚上快要吃饭时,妈妈叫我去拿一下碗筷。

我当时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哪里愿意离开呢?妈妈只好自己起身去拿了碗筷。

看了黄香的故事,我感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我们每每谈到父母,都说要孝敬父母。

可实际上,一些人还总是让给父母增加负担、让父母操心。

与古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父母为了我们不辞辛劳,付出了太多太多。

黄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

从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曾经三次搬家,为的是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有一次孟子逃学,孟子的母亲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孟子能够通晓古今、学识渊博,和孟母的严格是分不开的,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一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不仅给我一个单独的房间,让我安静地学习,还给我买了写字台、台灯,努力改善我的学习环境,可是我总是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总是不认真。

三字经读后感30篇

三字经读后感30篇

三字经读后感30篇三字经读后感30篇三字经读后感(一):《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可是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

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

我们此刻身处这个完美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激秦始皇吗?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

她是中国古代礼貌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礼貌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日,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

朋友,让我们一齐来爱书,读书吧!三字经读后感(二):一本好书能改变以人的一生,能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巨大的冲击,书中的奥秘值得我们去仔细探究、斟酌。

我读过许多课外书,其中我影响最深的当数《三字经》。

书中的一字一句所还有的深刻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表现吃了古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这与西犯法国家认为人的天性是邪恶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读后感1《古人读书的方法》这篇__主要讲述了人人可以读书,但读书要得法,应该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

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了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自己规定每天读300个字。

读完后,又规定每天背诵150个字。

这样,他总共用了十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

每日定量计字,同样能学到知识。

通过这篇__的学习,我知道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吕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背课文、三字经、古诗文以及成语接龙等,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让我们能出口成章。

古人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这学期,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新的作息时间表:早上,洗漱完毕后,我大声朗读课文、三字经等;晚上,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后,我要复习今天所做的'练习、预习明天所讲的内容。

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词时,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子,通过查找资料明白其中的含义。

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要进一步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宋朝开始,《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大约一千一百多个字,已算得上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极易成诵。

其内容,包括我国的传统教育,农业、地理、天文以及道德,还有一些民间传说等受到历代世人们所传承。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讲的是西汉人路温舒用蒲草编成席子用来抄书;公孙弘自己制作竹简用来抄书。

他们的生活都很贫苦,没有钱来买书,但是自己却能做到勤奋自勉、刻苦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练,自勤奋。

”讲的是汉代时期的孙敬为了防止自己读书时打瞌睡,把头发吊在了房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犯困的时候,就会用锥子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学习时,懒惰便是最大的敌人,好学之心,便可使你在学习之路上所向无敌。

你望天上繁星点点,一颗星星有它不同的意义,独一无二,可能它们的形状会相同,可每颗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吗?正如《三字经》一般,每一句,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代表了不同的道理,彰显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读后感1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

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

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

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

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

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而“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

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2一直想给年幼的孩子灌输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国学方面的启蒙。

纵观国学经典,我首选了《三字经》。

开学之前,孩子已经可以部分背诵了,当然,其中内容,孩子还是不可能深知其意的。

中华传统文明博大精深,对具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为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着力点起希望之火。

本次学习要求是作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其实,孩子现在尚不具备独立的阅读及理解能力,需要家长深入浅出的学习辅导。

于是,我便让孩子重温曾经背过的《三字经》,逐步汲取其中的营养精髓。

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孩子对文中的上述一段内容有了粗浅的认识和朦胧的理解。

当然,不可能期望一年级的学生对这种历史掌故的认识有多么深刻,孩子们能够粗浅的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我觉得,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我们的孩子,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通过作文体验,孩子已经知道如何去主动表达一些个人观点,初步了解如何把自己的个人想法变成简单的文字。

《三字经》读后感[共15篇]

《三字经》读后感[共15篇]

《三字经》读后感[共15篇]《三字经》读后感1“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话出自于《三字经》,我反复诵读着这两句话。

妈妈笑着说:“你明白它的意思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汉代人孔融四岁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兄长。

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听了妈妈的话,再读着《三字经》,我感悟越来越深刻,不知不觉书中人的言行举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一次,妈妈给我两个梨,让我挑一个吃,另一个给奶奶吃。

我想都没想,就把大的那个给奶奶,小的那个留给自己。

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家小雨真懂事儿!”我说:“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我都九岁了,我觉得孔融比我好,我还要向他学习呢!”妈妈听了,笑得更开心了。

《三字经》读后感2以前,我调皮、不守纪律,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妈妈的斥责;现在,我懂事、能认真学习了,老师和妈妈都微笑了,这都要感谢《三字经》呀!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一看有图有文的,来了兴趣,有时自己读,有时让爸爸给我讲。

可没过几天,三分钟热度过了,就把书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这个月,学校里掀起了读经典书的热潮。

一次,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起了《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孙敬、苏秦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

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老师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那天放学后,我悄悄跑进小书房,重新读起《三字经》来。

渐渐地,我变得爱学习了。

小伙伴们,我们一起来读它,一起做个好孩子吧!《三字经》读后感3这几天老爸逼着我看三字经,我很郁闷,也很苦恼。

三字经就那几个字我背它干什么?老师留得作业就很多,还得背着破玩意儿。

不过好在那些字儿可以在段嘉玮面前炫耀一下。

她还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要是背起来比谁都快。

”其实我总是听家里人说,小时候不知道学,长大就后悔了!我很纳闷儿,可能是我还没领悟吧。

其实我一听背东西就晕,但是在老爸的严加看管下,我还是背下来点儿。

《三字经》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字经》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字经》读后感(通用15篇)《三字经》读后感1《三字经》这本书,是个好东西,很适合儿童背诵,通俗易懂的语言,包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比如“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什么是义?就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怀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学”什么?学习先贤哲人的著作,从他们的教诲中,懂得什么是“义”,去膜拜,去效仿。

再比如“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这一段往往最受现代人诟病,觉得这是愚民说辞,尤其是对“父子恩、夫妇从”、“君则敬、臣则忠”这些话不满,很多人要挑战这种观念。

勤于思考、敢于批判当然是好事,但要把事物理解透彻才行,不能懂个半吊子,就挥舞大棒子怀疑一切。

“父子恩”强调的是要懂得报恩,父亲辛辛苦苦、天天汗滴禾下土,奔波劳累,一口饭一口水把你养大,尤其人还不跟小马似的,一下生就会跑,人是十月怀胎、十年抚养,再教你做人,帮你成家,而父亲只是在年老的时候需要你照顾一下,哪怕伺候个三天五天,也算是对他的回报,这种善良的感恩之心,怎么可以否定呢?“夫妇从”也不是男尊女卑的意思,倡导的是一种“和谐”,古时候女人不出门,男人在外面讨生活,自然就见多识广一些,也可能因为生计奔波,情绪波动比较大,回到家里,女人多宽容他,多安慰他,顺着他点儿,这不就是和谐之道吗?多么深刻的夫妇相处原则,一个“从”字,便体现了精髓。

这个“从”,不是受欺压,而是包容,是爱。

“臣则忠”的忠,说的也不是愚忠,不是君要臣死、臣非死不可,那是后来的偏执狂在理解上钻牛角尖了。

忠是忠诚、没有外心的意思,就是你在腾讯打工,不能给阿里巴巴送情报。

在君臣的合作中,忠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起使的意思。

那种自虐式的愚忠,其实与忠无关,而是自我构建、自己把自己架弄到一个虚伪的道德高度上,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愚忠的君臣关系里,臣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名节,并不是君的得失。

我最喜欢的,是“昔孟母,则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三字经》读后感1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2“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当我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饱含深情地朗诵三字经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

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它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迪。

在整篇当中,我最喜欢开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它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虽然人与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习惯、行为却相差很远。

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后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美丑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

如果我们处在一个贫苦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坚强;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处处受人关怀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变得脆弱。

这是多么值得人们深思的道理啊!同学们,三字经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间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永恒的经典吧!《三字经》读后感3在这个暑假里,我把《三字经》读完了!《三字经》里面讲了许多道理,有对原文进行的译解,配套有对应于原文的历史故事,并且还有相关的拓展知识,内容非常丰富。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读后感1在我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读过许多三字经,其中最难忘的是“孟母三迁”的那一段。

内容是这样的: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她告诉我们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来教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这样的事情。

比如,每天下午妈妈陪我练字,爸爸帮我检查作业。

为了我能有个好的学习氛围,他们每天都不看电视,陪我学习,也从不像有些父母那样,不顾影响孩子学习,去哗啦哗啦玩麻将……妈妈说:“我也要学习孟子的母亲,好好教你知识。

”而我,也要向孟子学习,勤奋努力,不断进步,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2《三字经〉把许多故事和知识编成三个字的形式,教给我们许多道理,有关于学习的。

还有关于做做人的,做事的。

这些故事讲了好多的道理,对我们很有帮助。

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段话是说黄香九岁时就懂锝孝顺父坶,在冬天严寒时把被窝睡热后再请父母睡;在夏日炎炎时,为父母扇凉驱蚊。

孔融四岁时,他等哥哥们都挑走了大个梨,自己只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我觉得应该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家务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孩子还应该尊敬姐姐哥哥,要友爱慊让。

这本书有很多故事,让我读了十分受启发,对我帮助很大。

三字经读后感3通过读《三字经》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也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有了打算。

从这本书,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我还懂得了:年少时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会有作为。

我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待人的礼仪和做人的原则。

看了黄香和孔融的故事,我非常的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孝顺长辈敬爱兄长。

在这里我还了解了一些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我还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

我以后要向祖逖那样勤奋学习。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3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3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3篇)《三字经》读后感1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我最喜欢一本书名为《三字经故事》的课外书。

爸爸对我讲《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学教材,流传近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现在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仅一千一百多字,内容却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社会家庭、历代兴衰、文化变迁,应有尽有;其中更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全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

这本《三字经故事》将原文分段作注释、翻译,还配合文句精心选编了七十一则相关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意蕴深远。

书中的经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于诵读;注释、译文简洁明了,可帮助理解;故事则情节生动、图文并茂。

我一接触这本书,就使我有一种走进神圣的经典殿堂,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增长了智慧,而且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同时,吸引我两天内一口气把它看完,至今我对它还爱不释手,经常翻出来看其一、二则故事。

《三字经》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字经》,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孝顺之心,要学会报恩。

故事讲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因病去世了,家里全靠爸爸打理。

黄香心里想,妈妈去世了,我一定要照顾好爸爸。

那年,天气十分寒冷,黄香的手也冻得冰冰冷,但是她坚持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去给爸爸暖被窝。

黄香的行为真让我感到佩服!在平常的生活中,黄香虽然比我小,但比我孝顺。

同样在冬天,我的被窝也非常冷,我经常躲到爸爸的被窝里取暖,害得爸爸全身发抖,有时“鸡皮疙瘩”都出来。

我爸爸是人民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一有空,爸爸总是烧最好吃的菜给我吃,在饭桌上经常给我夹菜,非常的心疼我。

而我从来没有烧过饭菜,给爸爸夹过菜,心里非常内疚,今后我也要学会做家务活,从小事做起,从行动上孝顺他们。

经典《三字经》读后感12篇

经典《三字经》读后感12篇

经典《三字经》读后感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三字经》读后感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经典《三字经》读后感12篇《三字经》,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实用15篇)

《三字经》读后感(实用15篇)

《三字经》读后感(实用15篇)《三字经》读后感1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

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

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教师家补课。

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明白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

学了《三字经》后,我最终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期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

而此刻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

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

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三字经》读后感2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还记得这叫什么吗?对,是《三字经》。

读完后,我的感想很多。

如我们应该好好回报社会,好好报答父母。

《三字经》里的每一句话,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每个故事里说的都是懂孝敬的古人,这些都是千古留传的`佳话,它教导着后人,从中能学到怎样感恩父母。

先从黄香说起吧!黄香,在九岁时,夏天为了让父亲入睡,他把席子扇凉了让父亲睡。

冬天为了让父亲不凉,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窝弄热,再让父亲上床入睡。

再说说“卢衣顺母”,一个小孩子小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为他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很坏,给她亲生的穿好的,给他穿卢草做的衣服。

后来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要休妻子,他恳求父亲不要,之后后妈也转变了,也开始对这孩子很亲了。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读后感1《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了我们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今天,我也认真地回顾了这本书。

这本书出自南宋宋元的王应麟,它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了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

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领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

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了,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了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了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

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

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

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三字经》读后感2在我上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每天早晨诵读《三字经》。

其中的语句,我从开始的不懂,到逐渐明白它的含义。

在这众多的语句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

三字经的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的读后感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故事:一位妈妈因为结婚,晚年纪大才生了一个儿子。

因此十分宠爱他。

有一天,他发现同桌有一块很好的写字板。

于是没经人同意就拿回家,妈妈问他发生什么事。

他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妈妈没有骂他,反而还说这是好事。

过了不久,儿子从别人院子里拿了一件衣服。

妈妈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以后多那两件。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

孩子偷人家东西一点都不难为情。

过了几年,他的胆子也大了。

偷东西判了死刑。

在他要被砍头时,他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谁知道他要掉了妈妈的耳朵。

儿子说:”当初我偷写字板的时候,你对我又打又骂,我就不会有今天了。

“ 生养了儿女不加以教导,这是做父母的错。

一年级三字经读后感7从小爷爷就交我背诵《三字经》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有原文欣赏、精彩解说、举例讲故事。

例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

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每个人受所处环境的不同影响,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恶的分别。

就如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

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下葬祭祀人的样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学小商贩的叫卖声,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了。

《三字经》这本书读起来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字经的读后感2钱教授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三字经》,借鉴古人、融汇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典。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

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

钱教授认为,《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三字经》读后感《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

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

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

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

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

爸爸媽媽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媽媽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

”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

吃饭了,媽媽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这是我常常吟诵的《三字经》里的诗句,它教育我们要心地向善,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老师鼓励我们利用平时点滴的空闲时间学习古诗文,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古文典籍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更重要的'是,它里面涵盖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指导我们学习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周末,因为去姥姥家里玩回家晚了,耽误了写作业。

当时我瞌睡极了真想立刻就躺下来美美睡一觉,可是当我想到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时,立刻被晋朝孙晋的学习精神所感染,我一下子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认认真真地把作业写完。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5篇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5篇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5篇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5篇,欢迎借鉴参考。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一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

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

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

《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

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导读:本文《三字经》800字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1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其中以少数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最为典型。

我也觉得这本书很好,这本书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

“苟不教,性乃迁。

教不严,师之惰……”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也会受到迁移,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

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三字经》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些道理在其中,虽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我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一个孩子,被称为“南方才子”,他就是唐伯虎。

他从小擅长画画。

一次,他被别人叫去帮忙作画,还得到了奖励。

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自称在这很有名气,画画得不错。

妈妈听后,没有回答。

过了几天,妈妈要他去附近的一位老师家中学画,唐伯虎就去了。

唐伯虎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地学,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了一年多了,老师说他进步很大,可以回家了,并准备了饭菜送他,饭前,他看见窗外的风景很美,学了一年多了,还没发现这处美景,准备把脑袋探出窗外仔细看看时,“呯”地一声,撞到了玻璃,窗户明明是开着的啊?怎么……唐伯虎用手一碰,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老师画的画啊!真是栩栩如生!我离这个境界还远着呢!老师来了,他就要求还学几年,当然老师就同意了。

转眼间又学了4年多,画艺比以前好了许多,这4年中,他十分刻苦,果然画技有了很大的长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了许多道理,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在这个故事中体现的很好,学习是自已的事,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刻苦,比如:有两个孩子,从小一样,但有一个孩子十分刻苦,做事很认真,而另一个很懒惰,遇到困难就怕了,最终谁会成功,一看就知道。

小时候,不分高低,而每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后,就会有明显的差距。

努力,勤奋……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如果以前没做到,那么,从现在开始,改掉坏习惯,做到《三字经》中的每一条。

《三字经》,简简单单地三个字,句中却蕴含着大道理,每一句都给我们不同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努力做到每一条,加油!《三字经》800字读后感2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

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

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

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还有“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

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

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

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

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

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

“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

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

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3 放假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

上学前背《三字经》时,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现在上学了,经过爸爸的讲解,我能理解了书中的一些含义。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

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

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4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以来,我一直坚持背诵《三字经》。

每每读过几句话以后,我还要仔细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妈妈。

今天早上我读到了“融四岁,能让梨”。

讲的是一个叫孔融的孩子,年龄仅仅四岁就懂得谦让的故事。

当妈妈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让孩子吃时,孔融主动拿起了一个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让给了哥哥,他说:“我应该吃小梨。

”我当时真是吃惊,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让,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觉得脸红。

在家里,我总是和弟弟抢着吃,抢着玩,从没有想着弟弟小,我应该有个姐姐的样子,为这事爸爸妈妈也没少跟我讲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气。

现在我读了这几句话,觉得自己确实不应该那样做,应该懂得谦让。

再想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脸红了。

今天妈妈用面蒸了一条小鱼,非常漂亮,当时吃饭的时候我还在屋里躺着,跟妈妈怄气呢,弟弟敲门说:“姐姐快来吃饭,有小鱼。

”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给我吃完了,后来弟弟又来喊我,唉,再不出来估计妈妈又要生气了,算了,吃饭吧。

我出来一看,那条小鱼一动也没动,我看看妈妈,妈妈说:“弟弟本来已经拿到手里了,想了想还有你呢,说等你呢。

”我二话不说几口就吃没了,弟弟端菜来了一看说:“你怎么这样啊你!”当时我还沾沾自喜,现在想起来觉得羞愧不已,弟弟还知道让着自己,而我却从来不体会弟弟的感受,真的不应该。

《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以后,我不仅要坚持背诵《三字经》,我还要坚持学习主人公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三字经》800字读后感5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

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

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

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

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

《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

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

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

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

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

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